玉米粘虫的发病规律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22 09:14:1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玉米粘虫的发病规律(一)
玉米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粘虫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剃枝虫、五彩虫、行军虫、夜盗虫。是具迁飞性、暴食性、杂食性害虫,近期在我区部分镇不同程度发生,应注意防治。

一、危害作物种类:在我区主要危害玉米等禾谷类秋粮作物。发生严重时,常常在一夜之间把玉米苗吃光,造成缺苗断垄,甚至翻犁复种。

二、发生危害习性及规律:成虫昼伏夜出,多在小麦中下部枯黄叶尖、叶鞘内产卵,单雌产卵1000—2000粒。成虫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成虫飞翔能力很强,具有远距离迁飞危害的特性。 幼虫多在早晚活动,即早晨日出到10点以前和傍晚前后。粘虫属中温好湿性昆虫,最适温度19~23℃,最适相对湿度为50~80%。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食量逐龄增长,五至六龄为暴食阶段,具有群集危害、暴食、杂食的特点,幼虫常常群集迁移危害,故又名“行军虫”。一、二龄幼虫仅啃食叶肉成天窗,三龄以后沿叶缘蚕食成缺刻,危害严重时吃光大部叶片,只残留很短的中脉;幼虫体色随龄期、密度、食物而变化低龄幼虫取食嫩叶,体色呈绿色至灰绿色,虫口密度大时,4龄以上幼虫呈黑或灰黑色,老熟幼虫体长38毫米,头黄褐色,有一“八”字纵形。体背有5条纵纹。

幼虫受惊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一般水浇地、前茬小麦多肥密植的田块以及套播田,小麦、玉米共生期长的田块,由于食源充足,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

长发育,田间虫口密度就大,危害相对就重。

三、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浅耕灭茬,破坏玉米粘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源。

2、人工捕杀:玉米出苗后,在幼虫取食的早晚人工捏杀幼虫。

3、化学防治:

(1)毒饵诱杀:亩用90%敌百虫100克兑适量水,拌在1.5公斤炒香的麸皮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分顺着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

(2)叶面喷雾: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或40%氧化乐果50毫升加77%敌敌畏25毫升兑水30公斤叶面喷雾均匀喷雾;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加灭幼脲50毫升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3)撒施毒土:亩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适量加水,拌砂土40-50公斤扬撒于玉米心叶内,即可保护天敌,又可兼防玉米螟。 在玉米粘虫的防治过程中,尽量把玉米粘虫防治在三龄以前。防治时间一般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喷药部位尽量施药在玉米心叶,注意个人防护,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玉米粘虫的发病规律(二)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摘要】 玉米病虫害种类众多,本文总结了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以其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 症状 发病规律 防治措施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玉米病虫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其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病毒病、青枯病和丝黑穗病;主要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等,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必须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

一、主要病害

1、玉米大、小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青灰色小点,随后沿叶脉向两边迅速扩大,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田间湿度较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玉米粘虫的发病规律】

发病规律:该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在18~22℃高湿时发生偏重,尤其是在多雨高湿、日照不足时,均可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轮作倒茬深翻可减少菌量;彻底清除田间菌源,可减少初侵染源;适期早播,可以起到避病作用;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3)药剂防治:可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进行喷雾。

2、玉米病毒病

症状:苗期自心叶基部出现退绿条点状花叶,逐渐扩展到全叶,叶肉组织失绿变黄,形成明显的黄绿相间条纹症状。重病株不能抽雄结穗或提前枯死。叶背面、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发生隆起的短条纹,病株高度不到健株的一半,不能抽雄结穗。

发病规律:主要由蚜虫传播,蚜虫除传播病毒外,对玉米的危害也比较严重。蚜虫刺吸的同时吐出一种唾液,危害生长和扬花授粉,造成空苞和秃顶。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2)在迁飞至玉米田之前,尽早用药剂把蚜虫和灰飞虱消灭。可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50~75千克喷雾。(3)做好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玉米青枯病

症状:玉米灌浆末期常出现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期出现水浸状,随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握有空心感,常出现倒伏。

发病规律:此病由镰刀菌和腐霉菌侵染引起。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极大影响;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0在栽培措施上应加强排水。(30)用金雷多米尔、康正雷或盖克1000倍液灌根。

4、丝黑穗病

症状: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未能抽出花丝。天花发病的植株多数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天花抽出后小花畸形有时变为叶状物。

发病规律: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实行轮作、深耕。(3)早期拔除病株,把病株拿到地外深埋或烧毁。(4)药剂防治。

二、主要虫害

1、玉米螟

症状:玉米螟幼虫是钻蛀性害虫,典型症状是心叶被蛀穿后,玉米叶出现整齐的一排排小孔。雄穗抽出后,幼虫就钻入雄花危害,往往导致雄花基部折断。

发生规律:玉米螟由于地气候条件不同1年可发展1~6代,而且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还有的在杂草茎秆中越冬,发生期极不整齐,并出现世代重叠现象。

防治措施:(1)消灭越冬幼虫。 (2)用药剂及时进行药物防治。(3)利用赤眼蜂消灭玉米螟有很突出的作用。(4)选用抗虫品种。【玉米粘虫的发病规律】

2、蚜虫

症状:成虫出现在叶背和嫩茎上并吸取汁液,受害植株叶片卷缩,禾苗萎蔫,甚至枯死。老叶受害,提早枯落,缩短结果期,造成减产。

发生规律:蚜虫的繁殖具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交替繁殖的特性,往往出现几代“同堂”,1年可发生20个世代以上。

防治措施:(1)药剂防治: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50~75千克喷雾。也可用40%乐果乳剂原液1千克加水5~6千克, (2)利用天敌:玉米蚜虫的天敌主要有蚜茧蜂。

3、红蜘蛛

症状: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危害玉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片组织养分,使被害叶片呈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退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籽粒秕瘦,造成减产。

发生规律:玉米红蜘蛛成虫在根际土缝内潜伏越冬。早春气温上升后红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杂草上取食、繁殖,待玉米出苗后,再通过风吹、爬行等途径,转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危害

防治措施:(1)消灭越冬成虫: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红蜘蛛(2)药剂防治:用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混合液(1:1)1000~1500倍,效果很好。(3)利用天敌:玉米红蜘蛛的天敌有深点食螨瓢虫、食螨蓟马、草蛉等。【玉米粘虫的发病规律】

4、地下害虫 主要有蝼蛄、蛴螬和地老虎等。

症状:咬食玉米幼苗、根茎或根,造成死苗、缺苗、断垄。

【玉米粘虫的发病规律】

发生规律:地老虎食性很杂,一般以第一代幼虫危害严重,秋季多雨是地老虎发生的预兆。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食性杂,咬断植物幼苗、根茎,使幼苗枯黄而死。蝼蛄以成虫和若虫在靠近地表处咬断玉米幼苗,或在土壤表面开掘隧道,咬断幼苗主根使幼苗枯死。

防治措施:一是清除田边、地头的杂草,以消灭虫卵和幼虫,从源头上加以控制。二是用药剂防治。最好在播种时用药剂拌种,即用50%的辛硫磷1千克兑水25~30千克或用40%的甲基异硫磷1千克兑水20千克拌种500千克。

玉米粘虫的发病规律(三)
玉米灰斑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 系 别:专业名称:论文题目: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评 阅 人:成 绩:业 二O一三

年 月 日文

评阅人评语:

评 阅 人:

年 月 日

目 录

【玉米粘虫的发病规律】

摘要: ..........................................................2 关键词: ............................................... 2 前 言 ................................................. 2 1.症状 ................................................ 2 2.发病规律 ............................................ 2 3.防治措施 ............................................ 3 3.1农业防治 ................................................ 3 4.2药剂防治 ................................................ 4 参考文献: ............................................. 5

致 谢 .................................................. 5

水稻收获及其储藏技术 前言

水稻收获适期的标准是水稻抽穗后40天以上,活动积温850℃以上,95%以上的子粒颖壳变2/3以上穗轴变黄,95%以上的小穗轴和副护颖变黄,即黄化完熟率95%以上。多数穗颖壳变黄,小穗轴及护颖变黄,水稻黄化完熟率95%以上为收获适期。 水稻现已成为黑龙江省垦区的第一主导作物,随着栽培水平的提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其平均单产呈上升趋势,因收获方式的不同,对稻谷的品质、销售价格影响特别大。经调查分析,采用机割机拾收获效果理想,效益最佳。

一,水稻收获方法

1、几种不同的收获方式

1.1 人工割捆机脱

一般在9月20日,即秋分过后开始进行人工收割,枯霜前结束,采用此种收获方式用工量大,劳动强度大,稻谷水份降到16%~17%时,为脱谷适期,往往会因自然条件使脱谷期拖后,由于受雨雪的影响,使稻谷造成裂纹粒,霉变粒,红变粒,谷外糙,从而影响稻谷品质,由于收获时间长,稻谷上市晚,价格受到制约,加之鸟食鼠盗,自然损失大,采用此种收获方式有利于清理田间,进行秋整地工作。人工收割要捆小捆,直径20厘米左右,码人字码,翻晒干燥,稻谷水分降至16%时及时上小垛,防止因雨雪使稻谷反复干湿交替,增加惊纹率,降低稻谷品质,小垛码在池埂上,及时倒出地利于秋整地 1.2 半喂入式直收

收获时间与人工收割同步,此方式对水稻秸秆水份要求不严格,可进行活秆收获,所以,稻谷早上市,先抢占市场,价格好,该收获方式的机型脱粒性能好,无破碎,损失小,最适于种子收获,收获后有利于清理田间,能及时进行秋整地,对水稻的株高要求严格,株高低于60cm的穗粒脱不着,所以,要求水稻晚生分蘖少,穗层结构要齐,株高一致,枯霜后不宜用此法收获,因为枯霜后稻穗勾头,植株缩短,秸秆、枝梗干脆,造成脱谷部分杂余大,清选分离不好,跑粮,且收获的稻谷水份大,必须晾晒降水。 1.3 机割机拾

机割时间与人工割,半喂入直收同步进行,枯霜前结束,割后晾晒3~5天,待水份降到16%~18%时,进行机械拾禾,此方式收获期短,损失小,自然落粒少,由于晾晒时期天气好,秋高气爽,利于降水,充分利用秸秆熟度,稻谷整粳米率高,品质好,收获提前,稻谷上市早,经晒铺后,秸秆干,地表水份低,利于清理田间,进行秋整地。此方式对割晒放铺要求严格,水稻收获采用机割机拾成本最低,损失小,产品上市早,品质好, 1.4 全喂入式直收

收获期是在下枯霜后,最适时期是在下枯霜3~5天后开始,一星期内收获效果最佳,如果延长收获期,将会出现损失大,自然落粒、落穗,木翻轮在拨禾时掉粒、掉穗,枯霜后秸秆完全脱水造成杂余多,不易分离裹粮;品质差,由于过熟,糙米率高,经雨水骤冷骤热,惊纹率高,整精米率低;稻谷上市比机割机拾、半喂入直收晚,由于立秆收获,茬高,田间水份蒸发慢,秸秆潮湿,清理田间困难,不利于秋整地工作。 2 机割机拾收获操作要求 2.1 割晒

割晒时间,应与人割时间同步进行,枯霜前结束,割晒机的机械放铺性能良好,有一定的角度,避免塌铺,割辐不大于拾禾机械收获的辐宽,最好是前悬挂式,割晒要求割茬高12~15cm,铺宽6~8cm,铺向与插秧方向成45度角,避免穗头重塌铺。 2.2 拾禾

采用带式拾禾器,当稻谷水份降到16%~18%时,一般3~5天时间,立即拾禾,根据水稻产量,脱谷清选情况选择机车作业速度,采用此种收获方式,必须在枯霜前进行,否则,如遭受雨雪,将会造成巨大损失,所以要注意割晒面积应与拾禾面积保持同步,不应过大,随时注意天气变化,来决定割晒面积。

3 综上所述,水稻收获最好的方式是机割机拾两段收获,应将此收获方式与机械直收紧密结合起来,机割机拾收获是加快收获进度,提高稻谷品质,减少稻谷损失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水稻,收获机

2机械化收获前景极其好处

○1、目前我市水稻生产的机械化现状

我市现有耕地面积864.3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40.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25%,水稻常年平均产量在95万吨。是

我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区。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决定了我市的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因此,要保证水稻作物的稳产、高产,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有效途径。

当前吉林市水稻生产正由传统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过度阶段。全市实现了耕整地和水稻产品加工的机械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水稻收获的机械化却只占中耕作面积的6%。只有少数农机发达地区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现阶段农民对各种水稻生产先进农业机具的需求快速提高。同时,国家、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的加大,提高了水稻生产者的购机能力。水稻生产机械急剧增加,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在吉林市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条件基本成熟。 ○2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优势效益分析

(1)水稻机械化播种、育苗方面的优势。利用“水稻种子高温破胸机”破胸催芽,能够准确地把温度控制在38℃左右,使水稻种子的生理活动在最旺盛期,破胸迅速而整齐,最大化地满足水稻种子催芽的“快、齐、匀、壮”技术要求,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相反传统的破胸方法,一般是在农家的火炕上,通过烧火来增加温度,温度控制不准确,还有很高的经验要求,费时、费力,且种子破胸慢并不整齐,影响水稻发育。

利用水稻播种机播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以日本“久保田”水稻播种机为例,每小时可以播种540盘。铺撒的床土土层厚薄均匀,土面平整。播种量精确、均匀,节省用种量。覆土平整。整个播种过程准确、简洁、操作方便,可以大大地节省生产费用。

利用“蒸汽育苗室”高温育苗,根据水稻生长要求,精确控制温度在32℃,48小时即可以萌芽,然后再移植温室大棚,这样生产水稻秧苗不但可以节省育苗时间,而且长势均匀,苗壮增产。

(2)水稻机械化耕整地方面的优势。现阶段吉林市的水田耕整地,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是先进的机械化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还没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资料表明稻草、秸秆中营养含量占干物中的比例为 N=0.63% ;P=0.11% ;K=0.85% ;Ca=0.16~0.44%;S= 0.112%~0.189%。把作物秸秆进行机械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中国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等单位进行的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秸秆还田后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①。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

(3)水稻机械化插秧方面的优势。机械化插秧最大化的提高了水稻插秧的工作效率。近几年在舒兰市的水稻机械化插秧推广的效果显示,机械化插秧费用每公顷为327元,人工插秧费用为850元,每公顷水稻插秧生产减少费用支出523元② 。机械化插秧能够做到浅、直、匀、牢,水稻返青早、通风效果好、增加光照效果、不宜倒伏、增强水稻抗逆性、增加水稻分蘖,十分适应水稻作物生产的农艺要求。达到增产的目的。经过测试机械化插秧与人工插秧比较可以增产10%,增加产值近1400

玉米粘虫的发病规律(四)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种植过程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1选地、选茬与耕翻整地
  1.1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方便的地块。
  1.2选茬
  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性除草剂的大豆、小麦、马铃薯(软茬作物容易灭茬利于整地)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
  1.3土地耕翻,施足基肥
  提倡秋翻秋整地,耕翻深度要达到20~23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料、氮肥的40%~50%及磷肥的70%~80%作基肥全层深施。
  2品种选择及种子的处理
  2.1品种选择
  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品种选择上遵循良种良法配套的原则,机械化收获选矮秆、耐密、穗位整齐的品种,穗位低一些;覆膜玉米选生育期长的品种;密植玉米应选收敛型、夹角小的品种。
  2.2种子的质量
  种子的选择注意优先选择发芽势强的种子,单粒点播时要求发芽率更高。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的要求。
  3种子处理
  3.1播种
  前2~3天将种子暴晒2~3天,晒种后出苗率可提高13%~28%,早出苗1~2天,增产6.4%。
  3.2催芽,温汤浸种催芽
  将种子放在28~30℃水中浸泡8~12h,然后捞出置于20~25℃室温条件进行催芽。每隔2~3h将种子翻动1次。催芽的种子露出胚根(即刚“拧嘴”时),将种子置于阴凉干燥处炼芽6h后拌种或包衣(也可用0.1%的硫酸锌浸种催芽)待播种,可促进玉米早出苗,提早成熟。
  3.3播种机具的调试
  按照精准播种的要求调试好播种机具的传动、排种、追肥等部件。
  3.4播种技术
  播种是玉米生产中的基础,最关键的环节。泰来春玉米适宜播种期一般掌握在5月份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出苗较快而整齐,有利于苗期培育壮苗;播种量按种子发芽率、种植密度要求等确定;播种深度是根据土质、土壤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一般以4~6cm为宜。
  4田间管理
  4.1化学除草
  4.2播后苗前除草
  90%乙草胺(禾耐斯)100~110ml/667m2+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10~12g/667m2(本品为磺酰脲类内吸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土表均匀喷雾,喷药量为30~40kg/667m2,均匀喷洒土壤表面对杂草进行土壤封闭。
  4.2.1苗后除草
  4%烟嘧磺隆悬浮剂80~100ml/667m2+25%辛酰溴苯腈乳油80~100ml/667m2,与玉米苗后3~5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禾本科杂草3~5叶期茎叶均匀喷雾,喷液量为20~30ml/667m2。
  4.2.2查田补栽或移栽
  出苗前检查发芽情况,出苗后如缺苗,坐水补栽或移栽。3~4片叶时,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离定苗。
  4.3合理施肥
  在确定玉米需肥量时要考虑玉米的产量水平、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玉米需肥规律、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4.4节水灌溉
  玉米植株根深叶茂,而且其生长期多处在高温条件下,属需水较多的作物。需要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气候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灌溉。
  5其他管理措施
  5.1去除分蘖
  玉米拔节前,由于品种、土壤养分、水分、播种深度等影响,会长出许多无效分蘖,但长势旺,避免与主穗争夺水分并遮光,应尽快去除。
  5.2中耕松土除草
  人工铲地或机械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加速有机质分解,增加有效养分,防旱保墒及铲除杂草。
  5.3开沟培土
  开沟培土可以翻压杂草、提高地温,增厚玉米根部土层,有利于气生根生成和伸展,防止玉米倒伏,有利于灌水、排水。
  6病虫害防治
  6.1玉米虫害
  6.1.1玉米螟的防治,提倡按照植保专家意见,可使用高效氯氰菊酯等菊酯类药剂进行防治,绿色防治,比如赤眼蜂防治、杀虫灯诱杀成虫、BT粉剂防治、白僵菌封垛防治等防治措施。
  6.1.2玉米粘虫的防治使用高效氯氰菊酯等菊酯类药剂进行防治。
  6.2玉米病害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等病害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连年发生,田间菌源充足。
  6.2.1大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1次,连续防治2~3次。
  6.2.2小斑病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玉米小斑病的防治因地制宜选种抗病杂交种或品种;加强农业防治清洁田园;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天1次,连防2~3次。
  7适时收获
  玉米的生理成熟的标志主要是2个:(1)子粒基部剥离层组织变黑,黑层出现;(2)子粒乳线消失。玉米成熟期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3个时期。授粉后40天到完熟前,每晚收一天,千粒重可增加2g以上,高产田每天增收5~10kg/667m2籽粒,早收获玉米籽粒,产量降幅10%以上,适时收获玉米是增加粒种、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环节。作者简介:任艳华(1972-),女,高级农艺师,黑龙江省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玉米粘虫的发病规律(五)
浅析玉米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浅析了玉米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希望对种植户能够给予一定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症状;防治方法
  一、主要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1.玉米大斑病
  (1)症状
  重点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问染病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开始为青灰色水渍状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纺锤形或梭形的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出现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无规则。
  (2)发病规律
  该病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在18~22%高湿时出现偏重,多数以连阴雨天气或多雾多雨流行暴发。
  (3)影响发病的因素
  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是主要的。
  (4)防治方法
  第一,防治大斑病的根本方法是采选抗病品种,不同的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目前生长上常用的抗病品种中有中单2号、中单14号、四单8号等。第二,农业措施。轮作倒茬深翻能降低菌量;全部除掉田间病残体,能降低初侵染源;发病初期,去除下部病叶,能降低发病程度;适期早播,可以起到避病功效;提高肥水管理,能增加抗病力。第三,药剂防治。用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需要的话可间隔7d左右,进行下一次喷药防治。
  2.玉米小斑病
  (1)症状
  重要为害茎、叶、穗、籽等,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病斑纺锤形、椭圆形或者长方形,显灰褐色或黄褐色,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病斑显坏死黄褐色小点。
  (2)发病规律
  此病病原是玉蜀黍平凹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多雨天气和温度高于25%发病重。
  (3)影响发病的因素。与玉米大斑病一样。
  (4)防治方法。与玉米大斑病一样。
  3.丝黑穗病
  重点为害玉米的开花和果穗,只要染病基本上整株颗粒无收,为害非常严重,别称“灰包”或“乌米”。
  (1)症状
  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出现在抽雄后。病果穗基部大,端部尖而外观比正常果穗短,顶部无花丝抽出。开花发病的植株通常没有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成为一小堆黑色孢子堆,个别时开花抽出后小花畸形成为叶状物体。
  (2)发病规律
  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被种子携带或混入粪肥的一种可以抵抗不良环境的特种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经过芽鞘入侵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外延到天花和果穗,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土壤比较干燥温度较低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
  (3)影响发病的因素
  粪肥和土壤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4)防治方法
  第一,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中单2号、中单14号、中单12号等。第二,实行深耕、轮作。经过多年的连作易让土壤中菌量提高,染病较重。落实3年以上轮作,从根本上能够除掉土壤中病菌的为害;深翻土壤能降低菌源,减少染病。第三,早期拔除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将病株拿到地外烧毁或深埋。第四,药剂防治。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常用药剂有:17%三唑醇(羟锈宁)拌种剂或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
  二、主要虫害
  1.玉米螟虫和大螟
  又叫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常在幼嫩茎叶处钻入咬食,破坏茎叶组织,使养分和水分不能输送,影响玉米生长,抽穗后钻进雌穗使果穗折断影响授粉。
  防治方法:抖克1000倍、金世纪1000倍、莫比朗2000倍或千虫克1000~1500倍灌心或者喷雾。
  2.小地老虎
  食性非常复杂。日夜群集在作物幼苗的叶片或心叶背面的初孵化幼虫,将叶片咬为孔洞或缺口。3龄后迈入暴食时期,天将亮露水多时出来活动.白天藏匿在土表下,将玉米从地面3~4厘米高处茎部咬断将断苗拉至洞中取食。
  防治方法:(1)除草灭虫:地老虎产卵的重要区域是杂草,也是幼虫向玉米幼苗进行为害的主要通道。(2)堆草诱杀:用米糠+豆饼粉或花生麸碎炒香拌5%敌百虫,在傍晚每亩地分散放10堆,每堆半斤,上面铺上新鲜嫩草,引诱小地老虎幼虫来觅食。
  3.粘虫
  幼虫食叶,大量出现可以把作物叶片吃光,成虫有迁飞性,幼虫有暴食性、杂食性、群聚性。成虫潜伏在田间或草丛,在夜里活动产独生子卵,孵化后幼虫大部分集中在玉米叶背、心叶等部位,幼虫受惊后马上卷缩落地假死或吐丝下垂。
  防治方法:(1)诱杀成虫:可用醋、糖、酒+敌百虫盆诱杀成虫,或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草引诱成虫来产卵。(2)化学防治:千虫克1000-1500倍、莫比朗2000倍、金世纪1000倍、抖克1000倍。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44283/

推荐访问:玉米粘虫图片 玉米需肥规律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