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教育和当地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

来源:安全管理常识 时间:2016-08-24 10:24:4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安全管理常识】

未成年人教育和当地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一)
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安全与教育社会调查问卷

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安全与教育社会调查问卷:

中国每年的失踪儿童总数在20万左右。而其中被拐卖的比例大概占了八成。这些孩子或者被卖给需要子女的家庭,或者被卖去做苦力,或者被卖到色情场所,甚至被强制乞讨。无论是哪一种状况,都会让孩子的父母有钻心之痛。 为什么等到让孩子失踪后才会后悔和心疼?如果事先教会孩子自救的本领,如果家长事先能够照顾好孩子,或者,如果我们有一个强大的保护儿童体系来自我进行保护和求助,或许就能少一些悲剧!

请您仔细填写以下内容,会对您的孩子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1、 您有孩子吗? 是□ 否□

2、 您的孩子几岁了? 0-3岁□ 3-14岁□ 14岁以上□

3、 您最关心孩子的哪方面问题? 安全□ 学习□ 健康□ 其他:

4、 您的孩子走丢过吗? 是□ 否□

5、 花多长时间找到的? 1小时□ 1天□ 1天以上□ 没找到□

6、 如果有一款软件,不公可以让你第一时间找到孩子的位置,随时知道孩子的行踪,而且还会在孩子受到安全威胁的时候,第一时间收到通知,你会感兴趣么? 会□ 不会□

7、 您对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了解么? 是□ 否□

8、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你能够靠自己全都为他解决么? 是□ 否□

9、 您平时能够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到时时了解么? 是□ 否□ 10、

11、

12、

13、

以下为您私人信息,我们承诺为您保密,绝不外泄。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邮箱:

校信——为责任而生

促进家校沟通,让爱24小时如影随形! 您与孩子老师的沟通,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么? 是□ 否□ 您希望当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随时有老师在身边辅导么? 是□ 否□ 如果有一款软件能够解决以上全部11个问题,而且还会对孩子的健康您预期的心理价位是多少? 500□ 800□ 1500□ 做出监测,您是否会购买? 是□ 否□

未成年人教育和当地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二)
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调查问卷

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非常感谢你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这次问卷是想要了解委成年安全自护教育的看法。希望你能够依照你的真实情况填写。这不是考试,你的回答没有正确、错误之分。问卷上也不用填写你的姓名,所有资料将一律采取匿名的方式处理,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不便。请你放心而真实地填答!

真心感谢你的认真配合,祝你学习进步!

共青团港北区委员会问题调查组

2013年9月22日

性别:

年级:

是否是留守儿童:

一、单选题

1.目前我国通用的火灾报警电话是( )

A.110 B.120 C.119 D.122

2.可以用水扑灭的火险是( )

A.油类起火 B.酒精起火 C.电器起火 D.棉被起火

3.采取恰当措施,使燃烧因缺乏氧气而停止,这种方法叫做( )

A.窒息灭火法 B.清除火源灭火法 C.隔离灭火法 D.冷却灭火法

4.所居住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居住的学生可通过( ) 逃生

A.乘坐电梯 B.向楼顶奔跑 C.从窗口跳出 D.从安全通道有秩序下楼

5.发生有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时,首先要拨打( )急救电话,同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A. 110 B. 120 C. 119 D. 122

6.发现宿舍被盗后,应( )

A. 迅速清点自己的物品

B. 通知其他同学进宿舍共同清点物品

C. 等宿舍同学回来齐后向学校报案

D. 立即报案并保护现场

7.乘火车外出旅行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大量现金应随身携带

B. 有事离开时应将行李交邻座暂时看管

C. 可以喝陌生人赠给的饮料

D. 在卧铺席夜晚也不深睡

8.下列( ) 行为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A. 在国家重要活动场所进行刑事犯罪活动的

B. 对国旗、国歌、国徽等进行涂改、损毁、亵渎的

C. 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

D. 针对国家领导人进行人身攻击的

9.在对烧烫伤患者进行紧急处置时,首先应进行的是( )【未成年人教育和当地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

A.迅速在创面上涂抹药物防止感染 B.迅速冷却创面

C. 迅速送医院救治 D.迅速包扎防止二次感染

二.多项选择题

10.遭遇火险正确的脱险方法有( )

A. 用湿毛巾掩住口鼻,从安全通道匍匐前进

B. 披上浸湿的衣物,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C. 用床单、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从楼上小心滑下

D. 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

11.使用灭火器时应注意( )

A.站在上风方向灭火 B.站在下风方向灭火

C.对准燃烧点根部喷射 D.对准燃烧点上部喷射

12.保护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始现场,主要包括( )

A. 事故车辆 B.事故散落物品

C. 伤亡人员位置 D. 车辆刹车痕迹

13.当你发现身边有同学连续几天睡眠不正常,怀疑其抑郁,正确的做法是( )

A. 主动沟通,建立信任的关系,聆听其需要和感受

B. 帮助其识别不切实际的消极思想,重新评价生活

【未成年人教育和当地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

C. 鼓励其多参加自身喜欢的文体活动

D. 必要时,陪同其到心理咨询中心咨询

14.在野外遭遇雷电天气时,应注意( )

A. 尽量寻找低凹处藏身

B. 把能导电的物体迅速抛到远处

C. 无处可躲时,要立即双脚并拢并下蹲

D. 可以到大树下躲避

15.对于非专业人员采取的院前急救措施,不正确的方法是( )

A. 如病人疼痛难忍可迅速给病人服用止痛药缓解病痛

B. 如病人出现腹泻可服用止泻药尽早进行消炎

C. 在到达医院前如伤者出现内脏脱出,可用干净物品暂时包裹

D. 对昏迷的病人应尽量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16.足球赛场上,队员昏厥,正确的处置是( )

A. 立即让其仰卧 B. 抬高其下肢,头部放低

C. 松解其衣服和腰带 D. 病情严重要立即叫急救车

17.在街道上行走时遇到地震怎么办? ( )

A、赶快往家中跑 B、就地蹲下,躲避地震

C、用书包等柔软物件挡在头顶,迅速跑向宽阔场地

28.在卧室的防震措施中,以下哪些是不正确的?( )

A.床的位置放在固定、承重的内墙边

B.床的上方悬挂吊灯、镜框等重物

C.床下不堆放杂物

D.床要牢固,最好不使用带轮子的床

19.你是否接受过自护教育( )

A.系统接受过(是指接受过相关主题的培训教育)自护教育

B. 接受过一部分(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受长辈或老师提醒而掌握的一定知识)自护教育

C. 从未接受过自护教育

20.你从哪些渠道得到自护知识( )

【未成年人教育和当地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

A.学校 B. 网络、电视和报纸 C. 家长

三、简答题

1.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未成年人教育和当地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三)
“单亲家庭”未成年人状况调查问卷

“单亲家庭”未成年人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

为深入了解我县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学习现状,整合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力量等方面资源,为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团县委将在全市启动实施“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援助计划。为了做好援助计划前期调研,希望您能如实填写问卷。

本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所有资料仅供研究之用。感谢您的参与!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的年龄是:()

a.21-30岁 b.31-40岁 c.41-50岁 d.51-60岁

3.您的职业:()

a.公务员 b. 专业技术人员 c. 企业职工 d. 个体经营户

e. 自由职业者 f.待业 g.其他

4.您因为什么原因成为单亲父(母)?

a. 我不是单亲父(母) b. 离婚 c. 配偶去世

5.您认为父母离婚对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有影响吗?

a.有 b.没有

6.您认为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a.大部分的人都存在 b.不存在 c.只有少部分的人存在

7.您认为单亲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比家庭健全的未成年子女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吗? a.是 b.不是 c.不一定

8.您认为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多选)

a.怯懦自卑 b.厌学渺茫 c.抑郁孤独 d.放任逆反

e.多疑、嫉妒 f.报复 g.情绪压抑 h.紧张焦虑【未成年人教育和当地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

i.没有安全感 j.缺乏进取心 k.心理状态畸形 l.其他

m.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和正常未成年子女一样,没有问题

9.您认为单亲的家庭环境给未成年子女带来的伤害有多大?

a.无法弥补

b.有伤害,但可以通过努力使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未成年人教育和当地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

c.没有什么影响

10.您认为单亲家庭有可能给未成年子女的成长带来哪些问题?(多选)

a.难以认可和接纳自己,认为自己和同龄人不一样

b.难以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不信任他人

c.思想负担过重,体弱多病

d.难以集中精力读书,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e.社会上歧视单亲家庭,未来发展受到影响

f.其他

11.您认为单亲家庭的未成年子女会比家庭健全的未成年子女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吗?

a.是 b.不是 c.不一定

12.您认为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多选)

a.社会对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存在一定的偏见。正常家庭的未成年子女不喜欢和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相处 ,从而导致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感觉孤独,出现逆反心态,并时常和同学发生矛盾

b.单亲家庭往往缺乏凝聚力,缺乏对未成年子女的吸引力。有些单亲家长长期处于情感

失衡状态,无暇顾及未成年子女内心世界,影响了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引导,从而使得未成年子女离心倾向越来越严重,若受到社会上不良分子勾引,更容易导致其走向犯罪

c.单亲家庭致使未成年子女心理失衡,压力过大。很多未成年子女认为父母离婚是不光彩的事情,因此产生消极仇视心理 ,还有一些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因此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

d.单亲家庭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存在偏差。有些单亲父母因怀有愧疚心理,便对孩子过份宠爱娇惯;有些单亲父母视其子女为累赘包袱,漠不关心 ,造成孩子行为上的偏差。 e.其他原因

13.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您认为如何预防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犯罪率上升?(多选) a.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单亲家庭教育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模式,及时对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给予关怀。 b.学校针对单亲未成年学生要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正确评价单亲未成年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建立定期与单亲家长联系的制度,形成教育合力,注重帮助学生改善家庭关系.同时,学校可以成立心理健康研究室,适时对单亲未成年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以利于释放其心中的忧虑与不满。

c.单亲家长要重视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和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离异后的父母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重视对未成年子女的管教,应尽一切所能减轻婚变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与子女的沟通,经常与学校老师联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管教有机结合起来。

d.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给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更多的关爱。一方面,要加强荣辱道德教育,教育成年人慎重离婚;另一方面,民政、法院、团委、妇联、教育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密切关注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日常行为动向,教育未成年子女知法、懂法、守法。

e.其他原因

14.目前,您了解当地对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有哪些帮扶力量?(多选)

a.政府部门 b.社区组织 c. 学校教师 d. 志愿者队伍 e.其他 f.不了解15.您认为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需要哪方面的帮扶?(多选)

a.资金 b.心理辅导 c.学业辅导 d.社会关爱 e.其他

16.您认为当地是否应该成立如“单爸单妈俱乐部”、“单亲子女成长营”、“和美家庭俱乐部”等帮扶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的组织?

a.非常需要 b.不需要 c.无所谓 d.当地已经有类似的组织

17.您认为父母离异前是否需要征求其未成年子女的意见?

a.不需要 b.需要 c.无所谓

18.您认为在民政、法院等相关单位在办理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环节时是否要加强对未成年子女家长的教育引导?

a.不需要 b.需要 c.无所谓

19.总的来说,您感觉当今社会对单亲家庭持怎样的态度?

a.存在偏见和歧视

b.和对待普通家庭一样

c.能够主动关心和接纳

20.您如何能够弥补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缺失的爱?(多选)

a.组建新的家庭,或让孩子跟前夫(前妻)尽可能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

b.让父母和自己、孩子一起住,尽可能减少自己和孩子的孤单感觉

c.创造条件让孩子跟更多的同龄人交朋友

d.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

e.其他

未成年人教育和当地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四)
对“村改居”社区未成年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 要: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我国政府推行了“村改居”社区建设的方针。然而,虽然“村改居”社区从物质层面来说较以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精神层面来讲,“村改居”社区的整体文化修养尤其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这一方面仍然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现象,作者通过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查阅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展开了调查,并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做出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来帮助完善“村改居”社区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现状。

  关键词:村改居 未成年子女 教育 对策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村改居”即以城市居委会或社区委员会为模板,通过在组织机构、资产股份、福利服务、环境设施等方面进行调整变革,实现农村城市化,消除城乡差距,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在教育体制方面,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必然带来城乡二元教育体制的差异,这种差异虽然当今学界有所涉及,但更多关注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和城市外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①。截至目前,很少有人注意到地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之中间带的村改居社区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相关的研究也基本无人涉及。有鉴于此,本文将对村改居社区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
  本文选择某社区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某社区作为较早的“村改居”社区,自身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浙江杭州某社区原是中泰乡百亩村,一直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茶叶、蚕桑,是个有名的贫困村。2004年5月经批准撤村建居,由百亩地村改名为某社区,从此,全体村民变成了社区居民,千百年来的农居生活方式观念开始转变,新建新型社区居住区,让居民逐步走向城市化生活方式已成必然趋势。
  自2004年某社区“村改居”以来,公正地说,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也有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社区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如社区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社区管理与现实情况相脱节;居民身份的变化与本身认识上的差距,显示出较强的农民情结;由村干部过渡而来的社区干部缺乏培训,管理经验欠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村改居所处的社区环境不利于未成年子女的成长。作为都市的“飞地”,其“亦村亦城”的社区生态环境是导致村改居家庭教育问题繁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引导“村改居”完善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就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村改居”社区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中泰乡某社区100户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个人访谈对象根据性别、年龄、职业等不同层次的标准来划分。根据调查,我们发现:
  1.“村改居”社区形成后未成年子女的业余生活已经开始丰富,未成年子女可自由支配时间更加充裕,但传统的农民思想对教育影响依然存在。
  比较图1-1和图1-2可知,在“村改居”社区形成之前,社区未成年子女的业余时间主要用在学习文化课、帮父母做家务等方面,形式比较单一;而“村改居”社区形成之后,该社区未成年子女的业余生活明显丰富,用在学习艺术和其它方面的时间增多。通过采访该社区的书记,我们了解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影响着着未成年子女的业余生活。一是物质水平,该社区由过去的务农为主,转为经商和集体企业,生活水平提高,社区居民有能力来帮助孩子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二是自由时间增多,农民不再以土地为生,子女也不用再将更多时间用在农务上。
  但由于长期知识与文化的贫乏,“村改居”家庭沿袭传统思维,“教育无用论”、“上学不如打工”之类的思占据一定地位,限制了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种观念认为孩子能够具备基本的读写识记能力就好,缺乏对孩子更进一步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未成年子女的“三观”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村改居”社区形成后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比例相对增大,但学习资源匮乏,教育基础薄弱仍是影响“村改居” 未成年子女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村改居”过程中,社区居民的经济条件变好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也相对增多。但社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大型的图书馆或者青少年宫等学习资源丰富的场所缺乏。同时,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大多数家长也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学习资源丰裕的地方。“村改居”社区未成年子女的学习资源相对城市未成年子女的仍然较少。
  在具体科目上,和城区学生相比,初中段的“村改居”社区未成年子女学生普遍反映英语、电脑、音乐、美术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在杭州实施的就地入学教育体制,导致“村改居”家庭子女一开始就处于一个较低的起跑线上,并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而义务教育收益的远期性,也使地方政府有意无意会忽视义务教育基础领域投入。
  3.“村改居”社区家长文化素养没有得到提升,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对子女教育的帮助仍然较小。
  由图2-1可知,高中学历的家长与初中学历的家长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可见“村改居”社区家长整体文化水平并不高,因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无从下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仍然停留在“村改居”建设之前。
  “村改居”家庭教育问题与城中村家庭家长教育方式滞后也有直接关联。由于“村改居”家长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面对汹涌的城市化浪潮,面对周边不断变化的城市化环境,他们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方面感到无所适从。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无法跟上快速变迁的时代,明显缺乏应对现代城市社会的科学教子能力。在调查访谈中,超过90%的学生表示,父母亲是很关心自己的学习,但只是口头表示。至于家长,他们也普遍反映,“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才有效。”在很多家长看来,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是看看作业有没有按时完成。至于子女的学习效率到底有多高,他们不知道如何测评,监督效力自然难以提高。无奈之余,家长只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老师的教育上。
  4.“村改居”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家长缺位现象,德育教育存在一定程度退化。
  由图2-2可知,一半左右的家长几乎从来不陪孩子学习,而每天陪同孩子学习三小时以上的却只占到了百分之二左右。80%的“村改居”家庭的孩子放回回家后都在社区内和其他同伴游戏,而不是在家中学习。父母也表示,自己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起不到帮助作用,因而没有陪伴子女学习的机会。   “村改居”社区在向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有逐步丢失的倾向。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注重以身作则,传统的农村环境实际上是一个天然的教育课堂,子女们从父母每天辛勤的农作中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子女们在和父母亲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共同劳作中,体验到的不仅是生活的艰辛,也是一种合家协作的亲情沟通。由此可见,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是一种实践教育,也是一种亲情教育。但如今“村改居”家长已经基本上脱离农业生产,靠着房租、地租等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再加上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有的甚至终日沉迷于打麻将、赌“六合彩”,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子女的影响。这些未成年子女从小生活在这种相对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对于父辈的艰辛生活缺乏亲身体验和感受,甚至认为目前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由此为子女的德育教育埋下了许多潜在的隐患。
  三、“村改居”社区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改善对策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村改居”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城乡混治”,使许多“村改居”居民在逐步摆脱农村自治模式的同时,又没有被有效纳入城市社区的管理范畴,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游离,也影响到“村改居”居民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在上述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本文初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理顺管理体制,营造社区良好育人氛围。改善“村改居”社区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现状,政府是关键。要充分发挥政府领导作用,必须理顺体制机制,要依照居委会的法律规范和管理章程,创设相关机制,公开竞聘选拔一批年轻干部。
  在此基础上,提升“村改居”社区的硬件设施和软环境。居委会要确保公共财政投入向教育倾斜,要增加在场地建设、育人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要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要发掘社区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吸收“村改居”之前村落好的育人因子。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路、微博、宣传栏等各种媒介,引导居民关注精神文化需求,重视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
  2.重视家庭教育,提升家长素质。家庭是子女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村改居”社区家长普遍存在缺位。这种缺位表现在:一是文化程度不高,知识水平较低,教子无方,呵斥责骂是普遍现象;二是不够重视,随着物质条件的逐步改善,“读书无用论”的观念也在不断表现出来,思想上轻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并没有给予较多的关注。
  具体而言,“村改居”社区要明确家庭教育在社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层面的规划设计中,纳入家庭教育内容,通过奖惩表彰等机制,激发社区居民活力。社区可以和相关家庭教育专家进行对接,通过上门拜访、社区讲座等各种方式,扭转居民对教育的不正确看法,端正其态度,并讲授相关家庭教育的技巧方法,通过社区文化教育,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
  3.树立开放性教育理念,推进教育均等化。社区可以做好与学校对接,与社会公益群体对接,与社区群众对接,多管齐下,做好未成年子女教育工作。一是切实提高“村改居”社区学校办学水平,注重教育的精致化、精品化和精英化,关注学生个体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关怀,打造优质教育。二是结合社会公益项目,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的社区未成年子女教育志愿者队伍。社区利用周边高校等教育资源,合作成立志愿服务队伍,也可着眼社区,发掘社区退休的专家、艺术家等,调动其积极主动性,鼓励其“老有所为”。社区可在岗位设置、活动平台、资金设施等方面给予必要帮助,为为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作者单位:1.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杭州市求是小学)
  参考文献
  [1]李菁怡.论 “村改居” 中的社区自治与居民参与[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4).
  [2]刘瑾瑜.直面“村改居”难题[J].农村经营管理,2012(108).
  [3]宋悦华,谷媛媛.加速城市化进程中 “村改居” 问题与对策探讨[C].2011 (9).
  [4]苏天从.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7(1).
  [5]黄家泉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研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教育的影响[N].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注解:
  ① 黄家泉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研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教育的影响[N].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27.

未成年人教育和当地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结果(五)
网络舆情对未成年人价值认同影响的研究

  摘 要 自媒体时代来临后网络舆情展现新的特点,未成年人自然也融入了新的网络环境。网络日益成为继家庭、学校后未成年人习得、建立并完善价值观的第三主要场所,而当前网络舆情面临良莠不齐、监管不易、文化混乱等诸多问题,对未成年人价值认同上的影响有待考量。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当前网络舆情对于未成年人价值认同产生一定影响,但仍不是作用主体,未成年人在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上确已出现问题,但负面影响仍不严重。

  关键词 自媒体 网络舆情 未成年人 价值认同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7.085
  一、 绪论
  未成年人价值认同危机虽不是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始终备受瞩目。一者因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课题具有永恒性;二者由于近年未成年群体问题频发,诸如疯狂追星、校园凌霸、抑郁疾病等使坊间对未成年群体时有微词,更甚根据2010年全国法院审理青少年犯罪状况的数据来看,青少年占刑事罪犯的28.61%,未成年犯罪者占青少年罪犯的23.68%,对比此前十年人数上只增不减,不容乐观。
  传统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来自家庭与学校,而网络时代势不可挡,自媒体平台更方便未成年人涉身网络社会,由此其价值观教育多了一环,即网络。置身网络社会,网络舆情便如周身潮水,潜移默化下便受到影响。舆情来自多方,由于信息发布源头各有各的不同,网络又是较为自由的环境,因此很难做到每种价值观都符合主流。由此笔者构想出这样一种可能性:网络舆情在未成年人价值认同危机上给予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即网络舆情对未成年人价值认同已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 文献综述
  (一)对媒体与舆情的研究
  1.舆情的定义。“舆情”既是社会学概念,亦是传播学概念。社会学认为舆情本身是民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多体现在对执政者的看法及对政治的态度。但按照当前大多数研究者的看法,舆情是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2.新媒体对舆情形成的影响研究。自媒体平台在互联网大潮中逐渐崭露头角并迅速独树一帜,其诞生改变了受众被动接受的状态,受众不再是单纯的受众,也成为主动发布信息、表达意见的媒体。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媒体,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全凭喜好对话题或新闻进行议程设置。正如罗伯特・史蒂芬森认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从各种不同信源采集新闻,拼装成最符合他们心意的新闻图像,并借此引导他人的心意。
  (二)对上网群体自我意识的研究
  上网群体自我意识的概念、特征研究。冈特利特提出了一个类似于自我意识的概念,即“自我指涉”。他认为网络是一个涉及自我指涉的渠道,个体的自我认同,自我表达,自我创造,自我评价和自我宣传从出于各种目的和动机的网民的各种形形色色的网络活动中体现出来。
  三、研究方法
  笔者将从未成年人对于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两个维度的认知、情感、评鉴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在这两个维度下又细分为个体认同、集体认同、社会与文化认同、历史与习俗认同四个分支维度, 并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为深入研究网络舆情对未成年人价值认同的影响提供核心资料。
  四、结果研究
  (一)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的样本全部来自中学生,一者主要考虑其所处的年龄层次更容易遇到认同上的问题,二者相较于年龄更低者,中学生接触网络舆情更频繁。本次调研发放纸质问卷1200份,回收1145份,网络问卷发放100份,总问卷共1245份,经过严格的检查,有效问卷为1190 份,问卷有效率为95.58%。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调查样本,调查结果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前提数据。本研究既然针对网络舆情对未成年人价值认同的影响,则必有一客观基础,即未成年群体可以接触网络舆情。本研究中,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未成人占73.7%,每天上网时间在1到2小时之间的占17,2%,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占7.1%,只有1.9%的未成人表示学习紧张,几乎不上网,但这部分未成年人都说在周末、假日仍会上网。问卷给出微博、微信、博客、百度贴吧、QQ空间、天涯论坛、豆瓣这七个社交平台,请被访者在此进行多选,选择使用过的平台,99%的被访者皆接触过自媒体平台,由此可以确定未成年人平日是有机会接触网络舆情的。
  2.自媒体环境网络舆情影响下未成年人价值认同的总体情况。本问卷按照主流价值取向对每题进行1-4分的赋分,其中4分为最符合主流价值观且认同程度最高,1分为认同程度最低,中间值2.5,分数越高,表明价值认同状态的程度越高。量表通过测算个体认同、集体认同、社会与文化认同、历史与习俗认同四个维度的总体平均数即可得知网络舆情对未成年人价值认同影响的总体情况,通过SPSS分析得出问卷的总体平均数总值为59.9 871,各题平均认同值为3.157,因此,未成年人在网络舆情影响下的价值认同水平处于倾向于基本认同的水平上。
  进一步分析价值认同的四个维度的总体情况发现,未成年人对个体、集体、社会与文化、历史与传统的认同数值分别是:3.08、3.2034、3.2045、3.12,反映了网络舆情影响下当前未成年人对集体的认同度最高,其次是对社会与文化的认同,再次是对历史与传统的认同,而对个体的认同度最低,但依然处于基本认同的水平上。
  从调查结果来看,网络舆情影响下当前未成年人的价值认同取向是趋于主流认同的,认同效果基本上是良性的;但也比较明显的反映出了一定程度的价值认同障碍或危机,呈现出一种希望与困惑并存、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3.网络舆情影响下未成年人价值认同领域的相关情况:
  (1)个体认同方面:总体上认同状况良好,在自我实现上重踏实,但亦有自我矛盾之嫌,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起了认同弱化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未成年人能正确指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对未来持有积极态度,摈弃幻想,同时又对自身的现状不太满意。在对针对梦想的“心灵鸡汤”式劝服性文学的看法中,46.4%的同学认为“一味的心灵鸡汤不接地气,让人沉迷幻想;就算不能实现梦想也不能丧失自我”,说明大多数未成年人在梦想这一问题的态度上是比较踏实的。但对于理想生活方式与现实情况的差异中,又有44.2%的同学赞同“生活无趣,生命无价,总是局限在一方土地不值得,应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二者比对来看,不免有些矛盾之嫌,说明未成年人在未来期望上并不明晰,难保持稳定。而对于青少年抑郁症问题,被访者更是显露出群体性的价值迷茫。   (2)集体认同方面:这部分认同状况较好,出现未成年群体牵拉舆情的情况。被问及家庭观时,尽管有部分未成年人选择了“想赶快长大独立”这一选项,但仍有48%的被访者认为“我家是美好与冲突并存的存在,如果离家,我会不舍”,体现对家庭这个社会基本单位较高的认同感。而针对中国游客出国旅行中可能会出现的与当地文化不适的行为,尽管有同学在舆论大潮中不知何去何从以至于无从抉择,但仍有49.4%的同学认为“令国家形象蒙羞的国人是极少数,大多数国人还是文明的,我会进行辩护”,体现对同胞较高的认同感,并持积极态度,大多数时候会用真善美的标准来考量集体。而当同胞情绪过于极端,舆情态势居于下风时,未成年群体甚至会用正义之心主动牵拉舆情,这也说明未成年群体并不是单一被舆情所引导,网络舆情包容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也对其进行参与、反馈,这种互动是双向的。
  (3)社会及文化认同情况:认同的建立有跟风之嫌,网络舆情影响了行为方式,弱化了认同。社会热点向来是网络舆情的重点,也容易延伸至线下,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热议。对于荧幕佳作, 33.5%的被访者表示会因影评产生兴趣而去观影,认同与舆情传播勾连,舆情在此引起从众现象。同样,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问题,绝大多数被访者表现出包容的态度,认为无伤大雅即可,但另一层面,有超过25%的未成年人认为文化创新易演变为文化歪曲,应当严肃对待。由于这一维度网络舆情的影响作用较大,也使得价值认同更易趋向两极,更易导致认同弱化,认同危机较轻。
  (4)历史与传统认同情况:较为保守,受网络舆情影响并不大,务实是此维度价值认同的主要特点。比如对待传统礼仪跪拜礼的看法上,有35%的同学认为形式无非是情感的外显,应予以保留,即不论网络舆情如何抨击的形式主义与糟粕性,多数未成年人还是持支持态度。而对于门当户对的传统婚姻观,有33%的同学认为婚姻是个人选择,理应尊重,但就其自身而言仍倾向门当户对。虽然未成年人的尊重心态可喜,但也无法否认其对于传统婚姻观、爱情观根深蒂固的坚持,当然有部分同学明确表示“对门不当户不对”式婚姻的悲观态度,从网络舆情对此事的主导态度来看,很难不认为持此种观点的未成年人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相关分析
  网络舆情消解未成年人价值认同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网络舆情的纷杂对于社会经验不足、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未成年人来说并不是起到试炼场的作用,相反过于自由、多元价值观激烈碰撞的舆情场对于未成年人习得新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有些揠苗助长了。未成年人在能够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样选择”之前就在舆情的影响下“站队”,又在“站队”后因为舆情风向的转变可能发生“倒戈”,如此不利于其对舆情核心事件的真实把握,错失认同客体,形成“只知舆情,不明真相”的尴尬情形;二是舆情中极端道德事件的过渡渲染异化了未成年人的认同心态,同样的心态运用在网络社会可能收获热情的响应,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不适用,如此落差下未成年人更难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易形成身份混淆、价值误判;三是网络舆情中充斥着诡辩和厚黑学,未成年人难以分辨,易陷入此漩涡。
  五、对策建议
  笔者仅从微观层次,即未成年本身进行对策建议的梳理。
  (一)自我选择原则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未成年人尤为重要,平日应主动思考、勤于思考,舆情可做增长见识、提高包容度而利用,但不要妄图从网络舆情中习得价值观。
  (二)自我节制原则
  不要轻易“站队”,参与舆情要适度,避免外在诱导和心理暗示。
  (三)虚实协调原则
  个体常常在断裂的时空情景中被撕成碎片,未成年人在价值观确立的过程中理应以线下学校、家庭教育为主,线上作为扩展途径进行补充,勿以小失大。
  参考文献:
  [1]郑傲.网络互动中的网民自我意识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刘怀光、赵昆鹏.当代媒体文化与青少年.中西书局.2011.
  [3]王来华.舆论研究概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师静.网络舆论场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传播.2013(12).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52782/

推荐访问:未成年人调查问卷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