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3-13 09:01:4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七年级上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

(一)课内古诗词阅读理解示例

一、《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体会本诗中“阔”字运用的妙处。

【描绘了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气概豪迈。】

2、本诗颈联似矛盾实有趣,请评析其中的诗趣。

(以下答案有一点切合即可)

【1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

春意。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呢?】

【2岁暮腊残,连夜行舟,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3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诗歌情感的表达也讲求曲折委婉,找出诗中与“客路”相呼应的词,试分析本诗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与“客路”相呼应的词有”行舟、乡书、归雁”。 】

【首联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颔联写“潮平”、 “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颈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4、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相近的诗词哪些?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请评析这些名句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共同特点。】

【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就是不仅写景相当传神,而且能“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

二、《赤壁》(唐.杜牧)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了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

【折戟,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是“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三、《浣溪沙》(北宋.苏轼)

1、景语即为情语,请体会“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包含的情感。

【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痛苦与失意。】

2、化用诗句常常推陈出新,请评析“休将白发唱黄鸡”与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的区别。

【本诗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反用白诗之意,表达了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在逆境中也要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

四、《十 五 夜 望 月》(唐•王建)

1、 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

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2、 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

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五、《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1、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用高超笔墨描绘出来早春的特点,请理解诗中写景的妙处。

【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滋润温暖如酥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

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

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

淡的青青之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

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2、请分析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诗人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遥看近却

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到了暮春三月,秦观《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杨柳堆烟”,“满”城皆是,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喜爱。】

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1、词人行走在黄沙岭的路上看到、听到或闻到了什么?词人此时的心情如何?

【词人看到了“明月、清风、惊鹊、鸣蝉”,听到了“鹊声、风声、蝉声、人声、蛙声”,闻到了稻花的香味。

词人内心充满丰收的喜悦对农村太平生活的珍爱。】

2、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你想到了哪句诗?“忽”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夜来飞雨,并没有使作者懊恼、扫兴,相反,更增加了词人的兴致,给词人以惊喜。】

七、《秋词》(唐.刘禹锡)

1、赏析“排”“引”两个字,说出它们各自的妙处。

【 “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来白鹤冲天激起的豪迈乐观之情。】

2、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但本诗却一反传统,格调高昂。请评析本诗中“鹤”的形象。

【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

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

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八、《迢迢牵牛星》

1、这首诗中最能传达织女内心痛楚的诗句是什么?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诗歌作品,你还知道哪些?

【秦观的《鹊桥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1、诗中景物描写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其中与“左迁”相联系的意象是飘零的杨花思乡的子归,曲

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同情。

2、 “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分析为什么诗人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拟人手法,把明月当作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的善良的人。】

【1、我心与明月一样纯洁;2、友人像明月一样纯洁无辜;3、我的愁思无人能解,无人可诉只能寄于明

月;4、唯有明月能同时见到我和友人;5、只有依靠明月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答出三项即可

(二)课外古诗词阅读理解

一、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二.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三.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山行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秦观《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五、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六、春 游 湖(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七、雨 后 池 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八、 夜 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二篇:《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目诗作解析》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诗作赏析

编写 黄平科

(一)全国卷Ⅰ(河南、河北、山西、广西、陕西适用)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缩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蓬。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缩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赏析】

《江间作四首》原作共四首,这里选第三首。潘大临隐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没有入仕途。苏轼谪居黄州时,大临曾从之游,并跟他学诗。黄庭坚对潘大临的诗才也很赞赏。绍圣二年,苏、黄都被贬谪到边远的地方,此诗即作于其后不久。

诗从开始。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今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游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像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浪涛一样流之无穷。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潘大临是属于江西诗派,他的作品原有《柯山集》二卷,已佚。现在尚存的作品只有二十多首诗和那句脍炙人口的“满城风雨近重阳”。当时人们对他的诗歌的评价甚高,黄庭坚称他“蚤得诗律于东坡,盖天下奇才也”(《书倦榖轩诗后》),后来陆游也说他“诗妙绝世”(《跋潘邠老帖》)。从上面这首诗来看,确实出手不凡。首先,诗的思想内容比较充实。缅怀古代英雄而结以归隐之志,具有较深的情感内蕴。虽说叹时思隐,情调比较低沉,但这是诗人在无可奈何的处境中所发出的不平之声。只要看“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这样的诗

句,便可体会到,诗人对于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业的英雄人物是多么景仰,他何尝不希望有一番作为?可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当时章惇等人把持朝政,政治黑暗),他只能终老于江湖之上。尽管诗人故作平淡之语,读者却不难看出隐藏于平淡下面的一颗不甘寂寞的心。这使得全诗感情沉郁,得杜诗五律之妙处。

当然,更值得注意的是还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简单地说,有下面三点:第一,意境阔大,笔力雄健。一开始就写出了龙蟠虎踞的险要地形,然后缅怀古贤功烈。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跨度,写景抒怀,气势雄大,绝无纤仄之弊。清人姚壎评为:“大气鼓荡,笔力健举”(《宋诗略》卷九),很准确地说出了其主要优点。第二,结构严谨,对仗精工。诗的三联相对,大多属对精工。全诗的结构也非常严谨,前半首缅怀古代英雄业绩,开首两句就写了山环水绕、虎踞龙盘的险要地形;后半首抒写自己的归隐之志,五六句就写了鹭宿沙滩、鸿飞长天的宁静风景。彼此照应,构思极具匠心。第三,诗句凝练,炼字尤见功力。比如诗的颈联,一个“明”字就写出了因毛羽皎洁的白鹭栖息于沙滩,从而使人望去觉得白光耀眼的情景,非常传神。“退”字的用法有其使人叫绝。“六退飞”本是《春秋》经语,但此处仅是字面上的借用,因为事实上飞鸿并不在望后退,只是由于天空太广阔了,高飞戾天的鸿雁在那么广阔的蓝天背景上飞行,使人无法觉察它们是在向前移动。如果凝望片刻,还可能误以为它们是在向后退飞呢。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写出了在江面上仰望寥廓长天时所得的印象,使人读之历历如在目前。

总的说来,这首诗工整凝练,使味深永,颇类杜诗风格。江西诗派本来是奉杜甫为“祖”的,在艺术上竭力学习杜甫,潘大临当然也不例外。王直方曾说“邠劳作诗,多犯老杜,为之不已,老杜亦难存活。使老杜复生,则须共潘十厮吵。”(《王直方诗话》)言下之意是潘大临(邠老)摹拟杜诗过分了一些。由于潘大临的作品大半已佚,无法断定王直方此评是否合乎事实。

【参考答案】

(1)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事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2008年6月8日星期日

(二)全国Ⅱ(贵州、黑龙江、吉林、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适用)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赏析】

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因反对和议而落职失势后所作。题为“春日即事”,说明这是因春日所见所闻有感而作。

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写暮春时节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说雨丝如同网丝,将漫天丝雨想象成弥天大网,这还是比较平常的联想与比拟,但说雨丝“欲网春”,则是诗人的独特想象。“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这春日的丝雨,本来就容易唤起人们春光将逝的寂寞惆怅,而含愁的思绪与“小雨丝丝”之间又存在某种形象上、意念上的联系。因此,由雨丝之网——愁绪之网,进一步联想到它“欲网春”,就非常自然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似乎不妨把“小雨丝丝”看作诗人伤春愁绪的外化。

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眼前所见,惟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愁怅也更深了。

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西汉翟公做廷尉的高官时,宾客阗门;等到失势废官,宾客绝迹,“门外可设雀罗”。这里用“张罗地”借指自己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宿鸟”应上“黄昏”。宿鸟声在这里恰恰反托出了张罗地的冷寂。“自掩门”的“自”字,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赖的意味,暗示像这样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行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如果将作者失势的原因(反对和议,触忤秦桧)与诗中所抒写的情景联系起来体味,则后两句所蕴含的感慨便更深了。

诗的前幅写春残日暮的景象,后幅写闲居生活的冷寂,而从“丝网”联想到“鸟罗”,从“黄昏”过渡到“宿鸟”、“掩门”,上下承接得很自然。

(刘学锴)

【参考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

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第(1)题从“网”的有形和无形思考,联系诗歌的表达技巧思考作答;第(2)题把伤春(伤时)和诗人自身遭遇联系起来分析。】

(三)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秦观《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 (篇名)。(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秦观《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赏析】

【注释】秦观《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1]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 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4]巾:头巾.雪:白发.

[5]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

[6]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

[7]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导读】

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皇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时写下此诗.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参考答案】

14.1分《游褒禅山记》

15.3分 B

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

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四)天津卷

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 。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秦观《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解析】

此诗写山居幽静闲雅的生活和傍晚美丽动人的景色。先是诗人在寂寞中关上柴门,在苍茫中面对落晖,虽起笔即用对偶句,却一意贯注,流走自如。颔联以“鹤巢松树遍”来反衬“人访荜门稀”,不仅写如画,对仗工整,还隐含着人不如鸟,人比鸟势利的意味。颈联观察细腻,写景入微,抓住了嫩竹和残荷的特征,敷色鲜艳,比拟动人。嫩绿的新竹含着薄薄的一层新粉,显得生机勃勃;残谢的莲花褪下旧衣,依然风姿绰约,其风韵不减。这是多么美丽动人的拟人手法!尾联仍以景结情,写渡头灯火渐起,墨色逐渐降临,而采菱的姑娘也陆续归来,一阵喧闹以后,山村又归于平静,诗也到此结束。阅读此诗,只觉馨香满口,美不胜收,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参考答案】

16.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五)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第三篇:《2014年中考诗歌鉴赏试题精选(配答案)》

第四篇:《秦观《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秦观《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就本词情与景的写法谈你的认识。(要结合词语或句子分析)(不少于80个字)

“漠漠轻寒上小楼”通过居住在楼中的人物感受,写出薄薄春寒无声夫息侵入小楼,让读者感到其人宛在。上片写春阴寒薄,使人感到抑郁,主人公独坐小楼,畏寒不出,举目望见画屏“淡烟流水”图,于是一股淡淡的春愁油然而生。【秦观《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秦观《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下片由一组对偶句接一单句给人以工整的感觉。而单句则显示出摇曳不定的情韵,将人物感情隐于景中,含蓄有味。

【诗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渴望身心自由的思想感情。 暮春三月,人在小楼。一早起来,阴霾不开,轻寒恻恻。"节过清明冷似秋",对这种天气,畏寒不出的词人十分 本文来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秦观《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阅读答案http://

第五篇:《秦观《浣溪沙》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①穷秋:夏历九月,晚秋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的? (3分)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4分)

答案:

(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1分)第二问:是通过“轻寒”“晓阴”“淡烟”“丝雨”“如梦的飞花”等这些词语表现出的。(1分);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的。(1分)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本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美”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2分)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2分)

3.梁启超曾将下阕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为“新奇的比喻”请简要分析“比喻”的“新奇”之处

【答案】 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这两组本来互不相关的事物,依据它们之间分别具有的“轻”和“细”的相似点,构成了两个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亦很新奇

 4、词的开篇两句有什么作用?(4分)

答:漠漠轻寒、晓阴、秋点明了写景时间,小楼则点名抒情的时间、地点。【秦观《浣溪沙》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秦观《浣溪沙》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2分)这两句奠定了全词的凄清、哀伤抒情基调。(2分)

【译文】

漫漫的春寒弥漫小楼,拂晓阴冷好似深秋,画屏上烟霭淡淡流水悠悠景色清幽。

自由自在的飞絮轻如梦幻,无边无际的细雨似缕缕哀愁,珍珠宝帘悄然挂上小小银钩。

【赏析】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北宋秦观词作,曾被誉为《淮海词》中小令的压卷之作。这是一首伤春之作。上阕写阴冷的春天早晨,独上小楼,空房内画屏竖立,显得格外清幽。下阕所写眼前景物,待慢慢挂起窗帘,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令人触目伤情,描写隽永传神,创造出全词最佳境界。“飞花”、“细雨”,为实写物态;“梦”、“愁”,虚写心境,合而喻之,虚实相生,已臻灵秀之境。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明写景,实写人的愁怨。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个年轻女子在初春时节滋生淡淡愁绪,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忧思。【秦观《浣溪沙》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文章秦观《浣溪沙》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出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6483/

推荐访问:秦观浣溪沙诗词鉴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