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樱桃园》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12 11:24:3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 惜别樱桃园》

惜别樱桃园

童道明

为了挽救一座即将拍卖的樱桃园,女主人从巴黎回到俄罗斯故乡。一个商人建议她把樱桃园改造成别墅出租。女主人不听,樱桃园易主。新的主人正是那个提建议的商人。樱桃园原先的女主人落了几滴眼泪,走了,落幕前,观众听到“从远处隐稳传来砍伐树木的斧声”„„这就是契诃夫的《樱桃园》。

从《樱桃园》这部戏可以生发出种种不同的题旨来。在贵族阶级行将入木的20世纪初,由此可以反思到“贵族阶级的没落”;在阶级斗争如火如茶的十月革命后,由此可以导引出“阶级斗争的火花”;而在阶级观点逐渐让位给人类意识的上世纪中后叶,则有越来越多的人从“樱桃园的消失”中,发现了“人类的困惑”。

“困惑”在哪?美丽的“樱桃园”终究敌不过实用的“别墅楼”,几幢有物质经济效益的别墅楼的出现,要伴随一座有精神家园意味的樱桃园的毁灭。“困惑”在趋新与怀旧的两难选择,“困惑”在情感与理智的永恒冲突,“困惑”在按历史法则注定要让位给“别墅楼”的“樱桃园”毕竟也值得几分眷恋,“困惑”在让人听了心颤的“砍伐树木的斧声”;同时还可以听作“时代前进的脚步声”„„

《樱桃园》里包裹的那颗俄罗斯因惑的灵魂,像是升腾到了天空,它的呼唤在各种肤色的人的心灵中激起了共鸣。其中自然也包括我们黑头发黄皮肤的龙的传人。

五十年末,旅欧华人作家凌叔华重游日本京都银阁寺,发观“当年池上那树斜卧的粉色山茶不见了。猩红的天竹也不在水边照影了„„清脆的鸟声也听不到了”。而在寺庙山门旁边“却多了一个卖票窗口了”。告别已经成为营业性旅游点的银阁寺,凌叔华女士在她的散文《重游日本》里写下了自己的“心灵困惑”;“我惘惘的走出了庙门,大有契诃夫的《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有一天这锦镜池内会不会填上了洋灰,作为公共游泳池呢?我不由得一路问自己。”

有《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并不非得是女性,也并不非得熟悉契诃夫的剧本。五十年代中期,当北京的老牌楼、老城墙在新马路不断拓展的同时不断消失与萎缩的时候,最有契诃夫《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北京市民,我想一定是梁思成先生了。

时代在快速地按着历史的法则前进,跟着时代前进的我们不得不与一些旧的但也美丽的事物告别。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纪之初,我们好像每天都在迎接新的“别墅楼”拔地而起,同时也每天都在目睹“樱桃园”就地消失。我们好像每天都能隐隐听到令我们忧喜参半,令我们心潮澎湃、也令我们心灵怅惘的“砍伐树木的斧声” 。我们无法逆“历史潮流”,保留一座座注定要消失的“樱桃园”。’但我们可以把消失了的、消失着的、将要消失的“樱桃园”,保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只要它确确实实值得我们记忆。大到巍峨的北京城墙,小到被曹禺写进们《北京人》的发出“孜妞妞、孜妞妞”声响的曾为“北平独有的单轮小水车”。 谢谢契诃夫。他让我们知道,哪怕是朦朦胧拢地知道,为什么跨入新世纪门槛的我们,心中会有这种甜蜜与苦涩同在的复杂感受;他启发我们进入21世纪的人,和复杂的、冷冰冰的电脑打交道的现代人,要懂得多情善感,要懂得在复杂的、热乎乎的满情世界中徜徉,要懂得惜别“樱桃园”。

12.(1)本文中“樱桃园”喻指什么?(2)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是怎样的?(4分) 答:

13.文中写凌叔华和梁思成,用意是什么?,并具体说说写这两个人手法有什么不同。(4分) 答:

14.(1)文中画线句中的“忧喜参半”指的是什么?(2)文章反复提到“砍伐树木的斧声”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5.请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作者是怎样逐层表达文章主旨的。(6分)

答:

参考答案

12.(1)“樱桃园”喻不断消失的、具有精神家园意味的那些事物(2分,“消失”“精神家园”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心境”是伤感(答成“惘惘地”“惆怅、眷念、依依不舍”亦可2分)

13.说明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是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心态、共同面对的困惑(如答“罗斯困惑灵魂的呼唤在各种肤色的人中引起了共鸣,也包括我们中国人”亦可)(2分)手法是前详后略。前者具体描写了凌叔华重游银阁寺的心境,后者只是概括提及(2分,说详略得当1分)

14.(1)忧的是“砍伐树木的斧声”中樱桃园被砍掉了。(1分)喜的是斧声又代表了“时代的脚步声”(1分,意思对即可)

(2)强化了作者甜蜜与苦涩并存的复杂感受(2分),警醒读者正视樱桃园消失的困惑(2分,意思对即可)

15.主旨:现代人在社会进步中要懂得珍惜精神家园.(2分,“社会进步”1分,“珍惜”1分,意思对即可)文章首先由介绍《樱桃园》的剧情入手,引出“人类的困惑”这个话题;然后以凌叔华和梁思成为例,揭示这种困惑的普遍性;接着揭示“樱桃园”情绪的时代意义;最后呼应标题。升华主题。(4分,每层一分)

第二篇:《2015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二)》

2009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三轮系列模拟试卷二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卡片/关卡 宿仇/星宿 蹊跷/另辟蹊径 差可告慰/差强人意 ........

B.落笔/落枕 刹那/古刹 伺候/伺机报复 犯而不校/校本课程 ........

C.似的/相似 提防/提醒 模范/大模大样 层见错出/瑕瑜互见 ........

D.称谓/相称 哽咽/吞咽 铜臭/乳臭未干 擢发难数/数见不鲜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在盐湖城冬奥会上改写了双人花样滑的历史,成为第一对在国际大赛上使用抛四周跳的选手。虽然功败垂成,但他们出色的表现还是赢得观众和裁....

判的认同。

B.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

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C.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

D.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

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编队参谋长在“连云港”号指挥现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这是中国海军首次组织和指挥这么多国家进行海上联合搜救任务,整个搜救计划由中方拟定。

B.这种佳洁士波浪型牙刷比普通平面牙刷更能深入牙缝多达三分之一。

C.一位佩戴金色麦穗将花的中年军人伴着雷鸣般的掌声,缓缓走上鲜花簇拥的“和谐中国十佳健康卫士”领奖台,他就是解放军总医院烧伤整形医院院长柴家科。

D.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将可以全面办理商业银行业务,银行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一流的现代商业银行能够充分依托和发挥邮政的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

4.根据下列句式的特点,以“喝彩”“顺从”“顺利”三个词语为切入点,补写三个句子,

使整个语段构成一个排比句。(5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 ; , ; , 。

5.阅读下面两条消息,任选一条拟一段欢迎词。要求:诚恳热忱、富有文采,不少于50

字。(4分)

(1)2005年01月29日,由南方航空公司波音777客机执行的CZ3097航班飞抵台北

桃园机场,这是祖国大陆民航班机56年来首次飞抵台北。

(2)2005年03月28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参访团途径香港,抵达广州白

云机场。这次“破冰之旅、缅怀之旅、经贸之旅”开启了国共两党56年来对话的

先声。

答:(1) 。

(2)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少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以礼致之,凤不应聘。及军围代,谓城人曰:“凤不来者,将屠之。”代人惧,遂送凤,昭成待以宾礼。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又以经授献明帝。

尝使苻坚,坚问凤曰:“代王何如人?”对曰:“宽和仁爱,经略高远,一时雄主也。常有并吞天下之志。”坚曰:“卿辈北人,无钢甲利兵。敌弱则进,敌强则退,安能并兼邪?”凤曰:“北人壮悍,上马持三仗,驱驰若飞。主上雄俊,率服北土,控弦百万,号令若一。军无辎重樵爨之苦,轻行速捷,因敌取资。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坚曰:“彼国人马多少?”凤曰:“控弦之士数十万,见马一百万匹。”坚曰:“卿言人众则可,说马太多。”凤曰:“云中川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凤还,坚厚加赠遗。

及昭成崩,道武将迁长安。凤以道武幼弱,固请于苻坚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遗孙冲①幼,莫相辅立。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端,皆不可独任。宜分部为二,令各统之。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坚从之。风寻东还。

(《北史•卷二十一》)

【注】冲 :同“懂”,幼小。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以礼致之 致:招引 。 .

B.轻行速捷,因敌取资 资:资财。 .

C.其势莫能先发 发:发难。 .

D.略为满川 略:侵占 .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燕凤处事有心计的一组是 ( )

①又以经授献明帝

②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

③以此推之,使人言犹未尽

④凤还,坚厚加赠遗

⑤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凤是代郡人,年轻时就喜爱阅读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早就听说过他,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出来做官。

B.燕凤曾出使到前秦苻坚那里。当苻坚问他代王的情况时,他在苻坚面前将代王大大地吹嘘了一番,说代王是一代雄主,英才盖世,无人可比。

C.苻坚问燕凤代国有多少人马,燕凤说有“精锐士卒几十万,马一百万匹”,当苻坚不相信马匹的数目时,燕凤巧妙地给予了回答。

D.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希望苻坚帮助代国度过难关,苻坚答应了他的请求。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_

(2)遗孙冲幼,莫相辅立。【《惜别樱桃园》阅读答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三.古诗鉴赏

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诗人以“诗家”的眼光赏景,“诗家”欣赏的是怎样的景色?(2分)

答: 。

(2)诗中“看花人”与“诗家”的欣赏趣味有什么不同?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⑵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⑶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苏轼《赤壁赋》) ⑷呜呼!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⑸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⑹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惜别樱桃园

童道明

为了挽救一座即将拍卖的樱桃园,女主人从巴黎回到俄罗斯故乡。一个商人建议她把樱桃园改造成别墅出租。女主人不听,樱桃园易主。新的主人正是那个提建议的商人。樱桃园原先的女主人落了几滴眼泪,走了,落幕前,观众听到“从远处隐稳传来砍伐树木的斧声”„„这就是契诃夫的《樱桃园》。

从《樱桃园》这部戏可以生发出种种不同的题旨来。在贵族阶级行将入木的20世纪初,由此可以反思到“贵族阶级的没落”;在阶级斗争如火如茶的十月革命后,由此可以导引出“阶级斗争的火花”;而在阶级观点逐渐让位给人类意识的上世纪中后叶,则有越来越多的人从“樱桃园的消失”中,发现了“人类的困惑”。

“困惑”在哪?美丽的“樱桃园”终究敌不过实用的“别墅楼”,几幢有物质经济效益的别墅楼的出现,要伴随一座有精神家园意味的樱桃园的毁灭。“困惑”在趋新与怀旧的两难选择,“困惑”在情感与理智的永恒冲突,“困惑”在按历史法则注定要让位给“别墅楼”的“樱桃园”毕竟也值得几分眷恋,“困惑”在让人听了心颤的“砍伐树木的斧声”;同时还可以听作“时代前进的脚步声”„„

《樱桃园》里包裹的那颗俄罗斯因惑的灵魂,像是升腾到了天空,它的呼唤在各种肤色

的人的心灵中激起了共鸣。其中自然也包括我们黑头发黄皮肤的龙的传人。

五十年末,旅欧华人作家凌叔华重游日本京都银阁寺,发观“当年池上那树斜卧的粉色山茶不见了。猩红的天竹也不在水边照影了„„清脆的鸟声也听不到了”。而在寺庙山门旁边“却多了一个卖票窗口了”。告别已经成为营业性旅游点的银阁寺,凌叔华女士在她的散文《重游日本》里写下了自己的“心灵困惑”;“我惘惘的走出了庙门,大有契诃夫的《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有一天这锦镜池内会不会填上了洋灰,作为公共游泳池呢?我不由得一路问自己。”

有《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并不非得是女性,也并不非得熟悉契诃夫的剧本。五十年代中期,当北京的老牌楼、老城墙在新马路不断拓展的同时不断消失与萎缩的时候,最有契诃夫《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北京市民,我想一定是梁思成先生了。

时代在快速地按着历史的法则前进,跟着时代前进的我们不得不与一些旧的但也美丽的事物告别。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纪之初,我们好像每天都在迎接新的“别墅楼”拔地而起,同时也每天都在目睹“樱桃园”就地消失。我们好像每天都能隐隐听到令我们忧喜参半,令我们心潮澎湃、也令我们心灵怅惘的“砍伐树木的斧声” 。我们无法逆“历史潮流”,保留一座座注定要消失的“樱桃园”。’但我们可以把消失了的、消失着的、将要消失的“樱桃园”,保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只要它确确实实值得我们记忆。大到巍峨的北京城墙,小到被曹禺写进们《北京人》的发出“孜妞妞、孜妞妞”声响的曾为“北平独有的单轮小水车”。

谢谢契诃夫。他让我们知道,哪怕是朦朦胧拢地知道,为什么跨入新世纪门槛的我们,心中会有这种甜蜜与苦涩同在的复杂感受;他启发我们进入21世纪的人,和复杂的、冷冰冰的电脑打交道的现代人,要懂得多情善感,要懂得在复杂的、热乎乎的满情世界中徜徉,要懂得惜别“樱桃园”。

12.(1)本文中“樱桃园”喻指什么?(2)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是怎样的?(4分) 答:

13.文中写凌叔华和梁思成,用意是什么?,并具体说说写这两个人手法有什么不同。(4分) 答:

14.(1)文中画线句中的“忧喜参半”指的是什么?(2)文章反复提到“砍伐树木的斧声”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5.请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作者是怎样逐层表达文章主旨的。(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分)

(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软实力”产生于文化吸引力

丁元竹

当前我国文化发展主要包括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我国的文化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适应,另一方面要着力实施文化创新、产业拉动和“走出去”的基本战略,使文化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实力”是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而不是靠武力威胁、武力报复以及经济制裁。国家实力有许多表现,“软实力”并不表明软弱。“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一种

形式,必须把“软实力”纳入到国家战略中。

“软实力”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为准则和政策。一个国家的政策在别国眼里看起来合法合理,那么该国的“软实力”就会得到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有吸引力,那么其他国家就会追随;一个国家能够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体制塑造世界秩序,它的行为在其他国家眼里就更具有合法性,它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制度力量来规范世界秩序,而不需要诉诸武力和经济制裁。

在我国,我们谈的“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当然,软与硬都是相对的,很难做出绝对的划分。就拿文化来说,虽然一般将一国的文化看成是软实力的一部分,但是文化产业也是国际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文化产业就是美国经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可以说,文化里面有经济,经济里面也有文化,很难机械地把它们分割开来。其实,硬实力和软实力是互补的。每个国家都需要两种实力,使用得当,二者相得益彰。目前有人认为,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是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确实,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国的软实力还不强。在国际市场中,中国有竞争力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在文化产品进出口的贸易逆差有增大趋势。

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我们必须立足国内,发挥政府和社会的积极作用,增加公共投入,大力加强文化事业发展。要重点扶持重要新闻媒体、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以及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保障对公益文化事业的基本投入。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站在全球和战略的高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国有经营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养一批能够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文化企业家和文化企业集团。推进制播分离和影视动漫产业,改革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对出版产业和出版事业实行分类管理,经过努力,把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成国家重要的“软实力”。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发展必须重视“软实力”。当前,世界秩序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充分认识“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将会在全球化中坐失良机。

16.下面关于“软实力”的理解,叙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只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可以提升该国的“软实力”。

B.“软实力”产生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为准则、政策以及国内生产总值。 C.站在全球和战略的高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D.发展“软实力”目的在于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适应。

17.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硬实力”是相对于“软实力”而言,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等综合实力。

B.文化产品进出口的贸易逆差有增大趋势,表明中国的“软实力”还不强,所以政府必须确保对公益文化事业的基本投入。

C.目前,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发展模式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图来规范世界的秩序。

D.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发展必须重视“软实力”,不充分认识“软实力”在国家发展

第三篇:《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策略归纳》

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策略归纳

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主要试题是文学作品阅读鉴赏题即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和诗歌鉴赏题,它是历年来高考中考生失分最严重而且最能拉开考生语文高考成绩的关键部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笔者结合现在所带的新一轮高一同学一年来所做的课、内外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阅读训练题,为他们做一点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策略归纳,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进行必要的理论和方法的点拨,希望帮助高一学生提高整个高中阶段的阅读水平。

高一学生要做好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题,一定要对当前现代文阅读考试的内容、题型、答题思路和相关的答题技巧有大致的了解。教师有责任在课内外阅读中引导、帮助他们。唯有如此才能突破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在高中语文考试中的得分瓶颈,从而获得理想的语文成绩。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高一是高中的起始年级,侧重于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高一语文阅读教学面广量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一学年学生共需学完高中共5个必修模块中的4个模块合记16个单元,可以说高一文本类阅读教学训练的策略直接关系到学生高中语文成绩和语文水平。因此教师更应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必修课必须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在课内外阅读教学训练中选择恰当时机把相关的阅读策略、方法、技巧教给学生。在高二高三的阅读教学和训练中中加以运用、巩固、拓展、提高。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笔者选择了在高一学年末总复习时和学生一起回顾、总结一年来在课内外阅读训练中涉及的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策略。笔者归纳总结如下,已印发给学生,深受全年级学生好评。

一、明确考什么

文学类文本阅读测试选材多是思想内容深邃、表现手法和语言富有特色的散文,有时也选用小小说这种文体。本文着重谈现代散文的阅读,略谈小小说和诗歌鉴赏。

考察一篇文章,无论怎么考。无外乎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考。

主旨 情感 形象 结构 语言 手法 二、明确怎么考

三、明确常考的四大题型以及答题要领:

答题总策略:圈划关键词;审清题意,明白题型、所考知识点;根据赋分分条撰写答案;答案语句通顺,不能有病句、错别字。

(一)筛选、整合题

——常见问法:哪些景?什么特点?哪些原因?哪些情节?哪些心理活动?

如:12月月考古诗鉴赏第(1)题“诗中早春景物的特点是 和 (2分)”,只要明确是筛选题,并且要找描写景物的形容词,就会在第1句中找到“清”“新”两词,再加以组词如“清幽”“新鲜”就是答案了。

再如:周周练五《惜别樱桃园》第1题(2)“文中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是怎样的(2分)?”首先明确是筛选题,并且要找表示心理活动的的词或者句子,“文中”暗示要在全文中找,就会分别在第1、3、5、7、8节找到“女主人落了几滴眼泪”、“樱桃园毕竟也值

得几分眷恋” 、“惘惘的”、“心灵怅惘的”、“惜别樱桃园”等词语。答案整合为“伤感、眷恋、怅惘、依依惜别”

——常见答法:这类题往往只要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在文中筛选,筛选出来稍加整合就可以了。问特点就要找形容词,问心理活动就要找心理动词等。答案的要点要全,要注意根据赋分来确定要点。

(二)手法鉴赏题

——常见问法:怎样描写?怎样抒情?怎样记叙(变换人称,倒叙、顺叙、插叙等)?

——常见答题步骤:①答手法术语②紧扣文本内容(举文中具体例子)阐述分析术语③评价该术语的作用(从表达主旨/情感/塑造形象等角度答)

常见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一般分为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结构手法和修辞手法(常见12种)。

要求:从高一起,结合课、内外阅读训练,常见手法术语要牢记

 怎样描写的常见手法术语——记忆时要注意一些相对的关系

1、动与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2、虚与实(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

3、点与面(以点代面、点面结合)

4、细与粗(工笔细描与粗线条勾勒即白描)

5、正与侧(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6、抑与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7、对比与衬托

8、综合运用多种观察角度(远近、高低、内外)

9、综合运用多种色彩(色彩搭配的冷与暖、明与暗)

10、综合运用各种感觉(视觉、听觉、

第四篇:《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1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五)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惜别樱桃园》阅读答案】

1.下列词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蹼泳(pú) 箪食壶浆(sì) 发生口角(juã) 高山景行(háng) ....

B.悄声(qiāo) 千乘之国(shâng) 如蚁附膻(shàn) 别出机杼(zhù) ....

C.棱角(lãng) 蒙头转向(mēng) 稂莠不齐(liáng) 供认不讳(gōng) ....

D.模块(mó) 螳臂当车(dāng) 力能扛鼎(gāng) 抛头露面(lù) ....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著名书画家李文的作品以内蓄的气势、奔放的豪情和严谨的章法著称,但他初期的

作品却是笔走龙蛇,粗陋而杂乱的。 ....

B.学习《屈原列传》时,如果只是简单地体会司马迁是如何将悲愤之情寄寓于屈原身

上的,浅尝辄止而未深入启疑,那么,我们的视野将是狭窄的。 ....

C.秦始皇统治时期残暴荒淫,天下百姓忍无可忍,终于纷纷揭竿而起,刘邦就是在这沸.

反盈天的形势下加入起义队伍的。 ...

D.西伯侯、孔子、左丘明、孙子、吕不韦、韩非子等人,都是在遭遇困境、心中忧郁

愤懑的情况下著成传世名篇的,司马迁深感于自己的遭遇,对他们隐忍著述的精神兼收并蓄,....

终于完成不朽之作《史记》。

3.根据下列信息,给“转基因食品”下个定义。(4分)

①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

②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

③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

④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4.2010年广州亚运会首次将象棋、围棋与国际象棋一起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实现“三

棋全会”。在广东棋文化促进会主办的“迎亚运中国棋文化楹联大赛”上,南京市青年楹联

家魏艳鸣撰写的对联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这副对联的下联已经打乱,请重新排序。(5

分)

上联:楸枰一局自有仙家布阵国士谋篇羡当年樵斧山前君臣湖上;

下联:①依然智者独钟 ②达人共爱 ③韵致千秋 ④看今日亚洲对弈 ⑤世界聚焦

序号依次是: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余则非也,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之为累。

况吾父稼夫公慷慨豪侠,急人之难、成人之事、嫁人之女、抚人之儿,指不胜屈,挥金如土,

多为他人。余夫妇居家,偶有需用,不免典质。始则移东补西,继则左支右绌。„„

有西人赁屋于余画铺之左,放利债为业,时倩余作画,因识之。友人某向渠借五十金,.

乞余作保,余以情有难却,允焉。而某竟挟资远遁。西人惟保是问,时来饶舌,初以笔墨为抵,渐至无物可偿。岁底吾父家居,西人索债,咆哮于门。吾父闻之,召余诃责曰:“我辈

衣冠之家,何得负此小人之债!”正剖诉间,适芸有自幼同盟姊锡山华氏,知其病,遣人问..

讯。因翁怒曰:“汝妇不守闺训,结盟娼妓;汝亦不思习上,滥伍小人。若置汝死地,情有.

不忍。姑宽三日限,速自为计,退必首汝逆矣!”„„

安顿已定,华舟①适至,时庚申之腊二十五日也。芸曰:“孑然出门,不惟招邻里笑,

且西人之项无着,恐亦不放,必于明日五鼓悄然而去。”余曰:“卿病中能冒晓寒耶?”芸曰:

“死生有命,无多虑也。”是夜先将半肩行李挑下船,令逢森②先卧。青君③泣于母侧,芸

嘱曰:“汝母命苦,兼亦情痴,故遭此颠沛,幸汝父待我厚,此去可无他虑。两三年内,必

当布置重圆。汝至汝家须尽妇道,勿似汝母。汝之翁姑以得汝为幸,必善视汝。所留箱笼什物,尽付汝带去。汝弟年幼,故未令知,临行时托言就医,数日即归,俟我去远告知其故,禀闻祖父可也。”旁有旧妪,即前卷中曾赁其家消暑者,愿送至乡,故是时陪傍在侧,拭泪【《惜别樱桃园》阅读答案】

不已。将交五鼓,暖粥共啜之。芸强颜笑曰:“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传奇,可名

《吃粥记》矣。”逢森闻声亦起,呻曰:“母何为?”芸曰:“将出门就医耳。”逢森曰:“起

何早?”曰:“路远耳。汝与姊相安在家,毋讨祖母嫌。我与汝父同往,数日即归。”鸡声三

唱,芸含泪扶妪,启后门将出,逢森忽大哭曰:“噫,我母不归矣!”青君恐惊人,急掩其口

而慰之。当是时,余两人寸肠已断,不能复作一语,但止以“匆哭”而已。青君闭门后,芸

出巷十数步,已疲不能行,使妪提灯,余背负之而行。将至舟次,几为逻者所执,幸老妪认..

芸为病女,余为婿,且得舟子皆华氏人,闻声接应,相扶下船。解维后,芸始放声痛哭。是..

行也,其母子已成永诀矣!

——节选自沈复《浮生六

记》卷三

注:①即芸娘朋友华氏派来的船 ②沈复、芸娘之子 ③沈复、芸娘之女,此时

已定亲。

5. 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3分)

A.闻声接应,相扶下船 相辅相成 ..

B.始则移东补西,继则左支右决绌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C.呻曰:“母何为?” 何以伐为 ..

D.余以情有难却,允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6. 下列各项不表现“(余)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之为累”的一项是(3分)

①急人之难、成人之事、嫁人之女、抚人之儿

②偶有需用,不免典质

③乞余作保,余以情有难却,允焉

④知其病,遣人问讯

⑤是行也,其母子已成永诀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个西域人在“我”画铺的左边租房子,放高利贷为生,常常请“我”做画,因此

就认识他。“我”的朋友某人向他借50两银子,求“我”作保人,“我”碍于情面推辞不了

就答应了。

B.父亲认为“我们”不思学上进,滥交小人,儿媳妇不守妇道规矩,与娼妓结拜。给

“我们”三天时间,快去自己想办法,超过了期限,还要到官府告他们忤逆之罪。

C.快到五更的时候,热了粥“我们”一起吃。陈芸强装出笑容说:“昔日因一碗粥相聚,

今天以一碗粥离散;假如作为离奇、非同一般的事情来看,可以写一篇名字叫做《吃粥记》的文章。”

D.快到码头的时候,“我们”差一点被巡逻的人抓起来。幸亏老妇人急中生智,说陈芸

是她生病的女儿,我是她女婿,同时得到船夫(都是华家的佣人)闻声前来接应,才得以解

脱。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10分)

(1)西人惟保是问,时来饶舌,初以笔墨为抵,渐至无物可偿。

(2)孑然出门,不惟招邻里笑,且西人之项无着,恐亦不放,必于明日五鼓悄然而去。

(3)俟我去远告知其故,禀闻祖父可也。【《惜别樱桃园》阅读答案】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李煜,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乾德四年(966)其弟从善入宋久不得归,后主因思念深苦而

写此作。

⑴请简要赏析上阕“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所运用的修辞技巧。(4分)

⑵“无理而妙”是诗评家鉴赏诗词时常用的一个术语,意思是看似无理,实则精妙。请

从这个角度赏析“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3分)

⑶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从杜牧的“恨如春草多”(《题安州

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化用而来,请结合作品简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惜别樱桃园》阅读答案】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⑴乘骐骥以驰骋兮, 。(《离骚》)

⑵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

⑶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

⑷陛下亦宜自谋,以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⑸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⑹蒹葭凄凄,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秦风·蒹葭》)

⑺少年心事当拏云, 。(李贺《致酒行》)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惜别樱桃园

童道明

为了挽救一座即将拍卖的樱桃园,女主人从巴黎回到俄罗斯故乡。一个商人建议她把樱

桃园改造成别墅出租。女主人不听,樱桃园易主。新的主人正是那个提建议的商人。樱桃园

原先的女主人落了几滴眼泪,走了,落幕前,观众听到“从远处隐稳传来砍伐树木的斧声”„„

这就是契诃夫的《樱桃园》。

从《樱桃园》这部戏可以生发出种种不同的题旨来。在贵族阶级行将入木的20世纪初,由此可以反思到“贵族阶级的没落”;在阶级斗争如火如茶的十月革命后,由此可以导引出

“阶级斗争的火花”;而在阶级观点逐渐让位给人类意识的上世纪中后叶,则有越来越多的

人从“樱桃园的消失”中,发现了“人类的困惑”。

“困惑”在哪?美丽的“樱桃园”终究敌不过实用的“别墅楼”,几幢有物质经济效益

的别墅楼的出现,要伴随一座有精神家园意味的樱桃园的毁灭。“困惑”在趋新与怀旧的两

难选择,“困惑”在情感与理智的永恒冲突,“困惑”在按历史法则注定要让位给“别墅楼”的“樱桃园”毕竟也值得几分眷恋,“困惑”在让人听了心颤的“砍伐树木的斧声”;同时还

可以听作“时代前进的脚步声”„„

《樱桃园》里包裹的那颗俄罗斯因惑的灵魂,像是升腾到了天空,它的呼唤在各种肤色

的人的心灵中激起了共鸣。其中自然也包括我们黑头发黄皮肤的龙的传人。

五十年末,旅欧华人作家凌叔华重游日本京都银阁寺,发观“当年池上那树斜卧的粉

色山茶不见了。猩红的天竹也不在水边照影了„„清脆的鸟声也听不到了”。而在寺庙山门

旁边“却多了一个卖票窗口了”。告别已经成为营业性旅游点的银阁寺,凌叔华女士在她的

散文《重游日本》里写下了自己的“心灵困惑”;“我惘惘的走出了庙门,大有契诃夫的《樱

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有一天这锦镜池内会不会填上了洋灰,作为公共游泳池呢?我不由得

一路问自己。”

有《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并不非得是女性,也并不非得熟悉契诃夫的剧本。五十

年代中期,当北京的老牌楼、老城墙在新马路不断拓展的同时不断消失与萎缩的时候,最有

契诃夫《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北京市民,我想一定是梁思成先生了。

时代在快速地按着历史的法则前进,跟着时代前进的我们不得不与一些旧的但也美丽

的事物告别。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纪之初,我们好像每天都在迎接新的“别墅楼”拔地而起,同时也每天都在目睹“樱桃园”就地消失。我们好像每天都能隐隐听到令我们忧喜参半,令【《惜别樱桃园》阅读答案】

我们心潮澎湃、也令我们心灵怅惘的“砍伐树木的斧声”。我们无法逆“历史潮流”,保留一

座座注定要消失的“樱桃园”。’但我们可以把消失了的、消失着的、将要消失的“樱桃园”,保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只要它确确实实值得我们记忆。大到巍峨的北京城墙,小到被曹禺写

进们《北京人》的发出“孜妞妞、孜妞妞”声响的曾为“北平独有的单轮小水车”。

谢谢契诃夫。他让我们知道,哪怕是朦朦胧拢地知道,为什么跨入新世纪门槛的我们,心中会有这种甜蜜与苦涩同在的复杂感受;他启发我们进入21世纪的人,和复杂的、冷冰

冰的电脑打交道的现代人,要懂得多情善感,要懂得在复杂的、热乎乎的满情世界中徜徉,要懂得惜别“樱桃园”。

11.(1)本文中“樱桃园”喻指什么?(2)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是怎样的?(4分)

12.文中写凌叔华和梁思成,用意是什么?,并具体说说写这两个人手法有什么不同。

(4分)

13.(1)文中画线句中的“忧喜参半”指的是什么?(2)文章反复提到“砍伐树木的斧

声”有什么作用?(6

分)

14.请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作者是怎样逐层表达文章主旨的。(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访《蚁族》作者廉思

却咏梅

“蚁族”群体多为“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处境却如卑微的蚂蚁,群居在城市的边

缘。

记者:“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廉思:研究发现,大城市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都倾向于留在

城市,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2002年,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允许未落实

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就为“蚁族”的产生

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下岗再就业职工

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

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

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

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记者:有读者反映,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

怜悯你怎么看?

廉思:“蚁族现象”也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蚁族”绝大多数来

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

望,但是目睹同学中“富二代”、“权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

村(从农村到聚居村),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是不一样的如

果这样一群“精英候选人”无法参与社会,或者社会使他们“走投无路”,让他们以年轻脆

弱的心灵和一无所有的经济能力裸露于经济危机之下,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

在威胁

记者:通过你的研究,“蚁族”现在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样子?

廉思: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

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外地一

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 择留下来做“蚁族”“蚁族”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

于自己的人生发展他们急切盼望以积极的思路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思路的基

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

记者:最后,请你对“蚁族”们说些心里话

廉思:我要为“蚁族”鼓掌,“蚁族”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尚未成功放平心态,坚信自

己的选择,通过不懈的努力,“蚁族”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节选自2010年2月25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5.记者是从哪些方面提问的?(4分)

16.试归纳概括“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5分)

17.结合全文,谈一谈对“蚁族”应持怎样的态度(6分)

七、作文题(70分)

18.请以“过滤”为题,写一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附加题

一、文言文断句与阅读。(10分)

阅读材料,完成19~20题。

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然 所 作 《天 籁 词》 粗 浅 之

甚 不 足 为 稼 轩 奴 隶 岂 创 者 易 工 而 因 者 难 巧 欤 抑 人 各 有 能 有 不 能 也 读 者 观 欧 秦 之 诗 远 不 如 词 足 透 此 中 消 息。

(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

19.用斜线“/”给上面划线句子断句。(6分)

然 所 作 《天 籁 词》 粗 浅 之 甚 不 足 为 稼 轩 奴 隶 岂 创 者 易 工 而 因

者 难 巧 欤 抑 人 各 有 能 有 不 能 也 读 者 观 欧 秦 之 诗 远 不 如 词 足 透 此 中 消 息。

20.文段中“稼轩”指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 。(1分)

根据文意,写出“同一作家不同文体的作品有高下之分”的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第五篇:《现代文答题规范》

散文阅读

一、掌握术语

(一)主题思想:

立意深刻独到,鞭辟入里;主旨深远,意韵丰富;言近旨远,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二)构思技巧:

构思,是作者对自己将要动手写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总体设想。构思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文章结构。文章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作品的立意、选材、结构安排、体裁、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去判别。

常见的鉴赏角度和术语:

①从立意的构思及其表现看,常用术语有:

开门见山、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形散神聚、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对比反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擒故纵等。

②从选材组材的构思及其表现看,常用术语有: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正反映衬(对比对照)、选材典型、多角度描写、详略得当等。 ③从结构安排(或者说上下文的关系)的构思看,常用术语有: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层层铺垫、层层推进(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层层剥笋,对比烘托、浑然天成,总分总式,并列结构等。

④赏析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构思技巧,常用术语有: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思维严密、构思精巧、不落窠臼等。

(三)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2.表现手法:比兴,联想和想象,象征, 烘托,对比,渲染,用典,讽喻.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对偶等。

4.写作技巧: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侧面描写;粗笔勾勒;工笔细描;绘形绘声绘色;

5.描写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

6.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乐景衬哀情)。

(四)语言特色:

清新明快,简洁洗练,含而不露,简笔勾勒,浓墨重彩,体物入微,穷形尽相,诗

情画意,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形神兼备,语言浅近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行云流水,平实质朴,诙谐幽默,辛辣讽刺,准确精当,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留有空白,情韵悠长,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等。

二、命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一)词语理解型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里的“具体”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指示代词的含义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②能辨析文中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③能够把握词语在本文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④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时,“在文中”即语境是关键所在,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找出的含义一定要代入语境中进行检验。

关于①:对于具有“指代”特点的词语的理解,应该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者段落,一般应运用结构分析的方法,理清指代对象的位置和范围,根据语境确定指代对象和内容,然后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看是否恰当。

关于②: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辨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具体来说,即“六比较”: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关于③: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要能准确理解。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找出之后,一定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

关于④: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注意“四联系”,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说)、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 ★常见的命题形式:

1. XX比喻什么?XX指什么?

2. 根据文意,指出(或说明、解释)XX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答题方略: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得表面一,体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词语的比喻意,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意。当然,理解词语的

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文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解释。

★具体步骤:

1、回归原文,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层次

2、明确该词在全文中的作用大小,即应结合句意、段意、层意还是全文来理解

3、分析该词的语法结构或所用的修辞

4、从上下文或相关部分中找到可解释该词的关键词、句,根据题干要求筛选、整合

5、代入检验

●参考题例:《5+3》:395页《灯火的温情》2题、398页《文赤壁》2题、405页《麦天》4题、414页《雪野里的精灵》3题

(二)句子理解型

所谓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 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

2. 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3.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4. 统摄全篇,或解释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常见的命题形式: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

2. 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3. 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答题方略: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句子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通常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使用了修辞守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为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具体步骤:

1、回归原文,找到句子所在的段落、层次

2、明确该句在文中的作用大小,即应结合段意、层意还是全文来理解,即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3、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或者找出用了修辞的地方,或者找出需要解释的含义丰富的词语。

4、分析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

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5、抓住相关信息,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解释

6、代入原文检验

●参考题例:《5+3》:394页《泥泞》3题、395页,《灯火的温情》3题、397页《阳光的香味》3题、399页《张家界》1题、400页《壶口的黄河》3、5题、422页《说村落》1题

(三)筛选整合型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他们融为一体。

★常见的命题形式:

1. 文中写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或画面)

2.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角度、阶段来写的,怎样写的,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等。

3. 为什么„„?请分条概括(或说明)

4. 概括文章的主旨

★答题方略: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回答此类问题,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尾的总结局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整合的题型一般不易机械的摘录原文的句子,而应该紧扣题干的要求,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幻,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考生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具体步骤:

1、 首先根据题干明确答题区间,是全篇,还是某几个段落(某层),还是某段

2、 对答题区域进行简明的分层,分层不可过粗,也不可太细,具体依据应该以分值多少来判断,当然主要的判断依据还应该是文章或文段的内容层次。

3、 回头继续审读题干,找出题目要求的关键词、重点词。

4、 根据题干中的这些重点词语的提示,到答题区域找相关的关键词——问什么,找什么词语。(关键词、重点词语一般是:显示文章或段落脉络层次的词,关联词,多次重复出现的词,对象或者主体的词,表示特点的词语等)

5、 依据题干要求摘取、概括或组合,形成答案并代入检验。

★思路点播:

审读题干,明确显性要求,划出关键词,寻找文章中的相关关键词、句,根据题干组

织答案。

★对文章中心意思(主旨)的概括

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必须进行整体阅读。所谓整体阅读,是说通过阅读,能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

1、研究标题与头尾。

2、注意文章的中心句。

3、分别概括每段的大意,然后进行归纳与整合。

4、注意侧重点:以记人为主的文章,要侧重抓人物形象的意义;以记事为主的文章,要侧重分析事件所蕴含的本质意义;以说理为主的文章,要抓住文章的中心、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等,尤其要关注抒情句、议论句、段落起始句和总结句、段落中心句、篇末点题句等。

●参考题例:《5+3》:394页《泥泞》2题、397页《夕照入书房》1题、398页《文赤壁》3题、399页《张家界》2题、406页《泰山之思》1、2题、414《雪野里的精灵》1题、421《乡村的瓦》2题、429《胡杨树》1、2题

(四)分析结构型

★考察方式:

1、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2、文章是怎样构思的?或文章是怎样逐层说开去的?或内容是怎样逐层深入的? ★解答分析:

解答第一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段落的不同位置在结构上有不同的作用,请熟记下面的结构作用并能结合具体语境加以分析:

●开头

1. 点题(点话题,点主题)

2. 总领全文

3. 引起下文

4.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5. 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6. 点名线索

7. 营造(渲染)气氛(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中间:

第六篇:《《大海和吹拂着的风》阅读》

《大海和吹拂着的风》阅读

大海和吹拂着的风

[美]埃尔文·怀特

无论是在睡梦中或是醒着,我总要想到船——通常总是想着那些被帆微微牵曳着的相当小的船。那些对生活中的齐整和紧凑颇感头痛的人,在一艘停泊在一个背风的港湾里的三十英尺长的帆船的舱室里常常能得到安抚他们的艰辛的慰藉。在这里,家的有条不紊的缩样就展现在眼前,它匍匐在浪花泡沫之上,悬浮在海底和天穹之间。人们从摇篮到走向坟墓,几乎总是在他们的心灵的隐处藏匿羞这种船,这是无须大惊小怪的。

自孩提时代起,我就试图拥有某种可供航行的玩意儿,以便哆嗦地张帆行驶。如今我已七十有余,我仍有一艘船,依然哆嗦着扬起我的帆,响应无情的大海的召唤。为什么大海对我有如此大的诱惑力?无论是在现实之中或是在梦的幻境,这种扬帆的动力究竟来自何处?我初次见到大海时,大海可憎可恨。记得四岁那年,我被带到罗谢尔海滨浴场。我经历的一切都让我惊醒,令人反感:海水留在嘴里的咸涩味,木制浴盆讨厌的寒意,遍地皆是的沙粒,海涂的恶臭。我怀着既恨又怕的心情离开了大海。【《大海和吹拂着的风》阅读《大海和吹拂着的风》阅读。后来我发觉曾经使我畏意丛生和憎恶不已的大海,如今我对它既害怕又钟爱了。

我返回了必不可少的大海,因为它能漂浮小船,虽然我对船只的知识只是一鳞半爪,可是我就是无法将它们从我的思绪中移开。我成了一个飘游的孩童。大海心照不宣地向我提出了挑战:风、潮、雾、礁石、船钟、大声呼救的海鸥、天气的无休止的恐吓和讹诈。一旦让风鼓满了我的帆肚,我就难以松开我的舵柄了;仿佛我抓住了一根高压电线,欲想挣脱已不能了。

我喜爱独身出航。大海在我的眼里如同一位姑娘——我不喜欢还有别的什么人伴同。我老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反过来我又发觉我在自寻烦恼。出海航行已由不了我自主:瞧,船就泊在那儿,系着,随波颠簸着,而风又在那边徐徐地吹着;我别无它择,只得出海航行。我早期的船只小得如此可怜,因此一旦风止了,抑或我本人失去了操纵船只的能力,我仍能借助体力控制它——涉水将它推回家或者用桨把它摇回去。【《大海和吹拂着的风》阅读】文章《大海和吹拂着的风》阅读出自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应了驾驭那种只有风大到一定程度方能行驶的帆船。当我首次在这种船上起锚离港时,大概得有一个小时的辰光我才胆敢抛却锚索。即使时至今日,虽然我记得我在海上已经短促地航行过上千次,想到在海鸥的嘲笑声中和在空空的主帆发出的吱嘎声中我将锚索抛却时,依然不寒而栗,难以忘怀。

往后的几年中,我意识到了我的航行已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觅取欢愉的源泉,因而航行渐渐地成了一种不可短缺的活动。瞧,船就在那边泊着,晨风在微微地吹拂着——如今航海纯粹是为了维护面子。对我来说,不去航行是不成的。诚然,我很明白我与风已失去了联系,而且事实上已不再喜欢风了。风将我吹得晃荡不已,风仅如此而已。我真正喜欢的倒是风平浪静的日子,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宁静。我的脑际产生了这样一个大疑问,即一个讨厌风的人是否还该继续设法扬帆行驶。但这只是一个心智的反应——先前的渴望在我的身上始终不泯,那是属于过去、属于青年的渴望,所以我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痛苦地徘徊,这是人到晚年的一种通病。

然而,当温和的东南风在港湾塞率作响时——那是轻柔、稳定的清晨的凉风,捎来了远方湿漉漉的世界的色泽,也带来了使人返回起点的气息,将他与既往的一切联系起来——我又会像过去那样跃跃欲试,又会茫然不知所措。单帆小船又将出现在我的眼前,又有风在微微地吹拂,我又将起锚出航。【《大海和吹拂着的风》阅读】阅读答案http://

第七篇:《高考诗歌阅读《送魏二》参考答案》

高考诗歌阅读《送魏二》参考答案

(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74680/

推荐访问:唐多令惜别阅读答案 鹧鸪天惜别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