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事》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13 10:59:4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花事 阅读答案》

花事 阅读答案

文文6岁那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小而密,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引来了不少小蜜蜂和白蝴蝶,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

文文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妈妈。妈妈说是桃花。

过了半个来月,那树上的花朵落光了,枝上长出了绿叶。文文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二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粉红的花朵。

文文和爸爸路过院墙外,文文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桃花啊!

爸爸说,那不是桃花,桃花开得更大,开得更稀,颜色更红。

文文问,那是什么花?

爸爸说他见得少,不大清楚,也许是樱花。

文文一定要问个明白。爸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饭吃!

过了十来天,那树上的花朵全都凋谢了。文文又慢慢忘了这事。

第三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花。

文文叩开王大伯的院门,问他那树上开的是什么花?

王大伯说是一个远方亲戚给的树苗,他也不清楚,不过看样子像是海棠花。

文文从没有见过海棠花,但他似乎听人说过海棠是在秋天开的。于是又继续问下去。王大伯很不耐烦地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钱花。

后来花落了,文文又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四年春天,王大伯院子的花如期开放,又唤起了文文的好奇心。

文文特意找来邻居家的一个读中学的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花?

那大哥睁大眼睛,看了大半天也说不出花的名字。

文文急了,问,你不是上了生物课吗?怎么会不知道?

大哥说,甭提了,生物课是副课,全被主课老师占用了。不过看花样子像是桑树花。

文文不信,说他见过桑树花,不是这样子的。

大哥很丢面子,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度花开花落。不知不觉,文文已经上中学了,这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棵小树悄悄长成了大树,树上的花越开越多,煞是壮观。可他仍不知道那是什么花。

一次,文文问生物老师,生物老师却说课本上也找不到,文文便说您教生物课,肯定知道。生物老师很生气,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着呢!知道又有什么用,你还是先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

直到l6岁那年,文文读高中,他看了很多课外书,他在读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时,从书页间看到了一幅彩色插图,图中樱桃树上的花与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树上开的花竟一模一样。

文文终于知道王大伯院子里开的是樱桃花了。更可喜的是,他在这年夏天还意外地看到树枝上结满了长柄小个的红樱桃。不会错。他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他要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每一个人。他告诉了爸爸妈妈,也告诉了王大伯等人。可是他们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都说知道那是樱桃树又有什么用!

不过,文文觉得挺有用。

等到来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樱桃树再次开花时,文文总自豪地对围在墙外看花的小朋友说,你们都看清楚,这树上开的可是樱桃花呀!好美的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6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3分)

(2).请指出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修辞角度品味“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句中加点词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粉红的花朵”结构相同的短语是( )(2分)

A.看清楚 B.小而密 C.开得更大 D.彩色插图

(5).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B.本文的“花事”在文文心目中不是“小事”,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王大伯等人认为“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考试又不考它”,这些共同反映出人们的功利主义心理,也直接批判了学校应试教育的危害。

D.文文“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因为他通过了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多年没人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6).小说中文文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是否有遇到类似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花事》写一棵树上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大家不知道它叫什么花。一个叫文文的孩子,面对大人们的批评指责,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弄清它叫樱桃花。(符合大意即可。答案侧重在后一句)

(2)、语言描写(1分),写出了父亲对文文的指责(分析合理即可得2分)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花枝伸出墙外的情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1分)

(4)、D

(5)C解析:C.文章没有直接批判学校应式教育。)

6、答案示例:第一问“启示”(占2分):持之以恒.可获成功: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刨根问底„„答对一点,言之有理即可。第二问:写出类似问题(1分),写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并言之有理(2分)。

第二篇:《花事阅读答案》

阅读《花事》一文,完成各题。

文文6岁那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小而密,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引来了不少小蜜蜂和白蝴蝶,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

文文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妈妈。妈妈说是桃花。

过了半个来月,那树上的花朵落光了,枝上长出了绿叶。文文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二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粉红的花朵。

文文和爸爸路过院墙外,文文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桃花啊!

爸爸说,那不是桃花,桃花开得更大,开得更稀,颜色更红。

文文问,那是什么花?

爸爸说他见得少,不大清楚,也许是樱花。

文文一定要问个明白。爸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饭吃!

过了十来天,那树上的花朵全都凋谢了。文文又慢慢忘了这事。

第三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花。

文文叩开王大伯的院门,问他那树上开的是什么花?

王大伯说是一个远方亲戚给的树苗,他也不清楚,不过看样子像是海棠花。

文文从没有见过海棠花,但他似乎听人说过海棠是在秋天开的。于是又继续问下去。王大伯很不耐烦地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钱花。

后来花落了,文文又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四年春天,王大伯院子的花如期开放,又唤起了文文的好奇心。【《花事》阅读答案】

文文特意找来邻居家的一个读中学的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花?

那大哥睁大眼睛,看了大半天也说不出花的名字。《花事》阅读答案

文文急了,问,你不是上了生物课吗?怎么会不知道?

大哥说,甭提了,生物课是副课,全被主课老师占用了。不过看花样子像是桑树花。

文文不信,说他见过桑树花,不是这样子的。

大哥很丢面子,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度花开花落。不知不觉,文文已经上中学了,这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棵小树悄悄长成了大树,树上的花越开越多,煞是壮观。可他仍不知道那是什么花。

一次,文文问生物老师,生物老师却说课本上也找不到,文文便说您教生物课,肯定知道。生物老师很生气,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着呢!知道又有什么用,你还是先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

直到l6岁那年,文文读高中,他看了很多课外书,他在读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时,从书页间看到了一幅彩色插图,图中樱桃树上的花与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树上开的花竟一模一样。

文文终于知道王大伯院子里开的是樱桃花了。更可喜的是,他在这年夏天还意外地看到树枝上结满了长柄小个的红樱桃。不会错。他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他要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每一个人。他告诉了爸爸妈妈,也告诉了王大伯等人。可是他们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都说知道那是樱桃树又有什么用!【《花事》阅读答案】

不过,文文觉得挺有用。

等到来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樱桃树再次开花时,文文总自豪地对围在墙外看花的小朋友说,你们都看清楚,这树上开的可是樱桃花呀!好美的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9年第6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3分)

2).请指出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修辞角度品味“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句中加点词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粉红的花朵”结构相同的短语是( )(2分)

A.看清楚 B.小而密 C.开得更大 D.彩色插图

(5).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B.本文的“花事”在文文心目中不是“小事”,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王大伯等人认为“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考试又不考它”,这些共同反映出人们的功利主义心理,也直接批判了学校应试教育的危害。

D.文文“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因为他通过了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多年没人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6).小说中文文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是否有遇到类似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花事》写一棵树上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大家不知道它叫什么花。一个叫文文的孩子,面对大人们的批评指责,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弄清它叫樱桃花。(符合大意即可。答案侧重在后一句)

(2)、语言描写(1分),写出了父亲对文文的指责(分析合理即可得2分)

(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花枝伸出墙外的情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1分)

(4)、D

(5)C解析:C.文章没有直接批判学校应式教育。)

6、答案示例:第一问“启示”(占2分):持之以恒.可获成功: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刨根问底……答对一点,言之有理即可。第二问:写出类似问题(1分),写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并言之有理(2分)。 作者按什么顺序记叙花事?依次描写了那些花?

答: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花事。依次写了腊梅花、红梅、绿梅、杏花、干枝花、桃花、地丁、蒲公英、荠菜、玉兰、紫叶红、梨花、油菜花。

本文颇具特色,使者结合第七段内容进行赏析。

答:第七段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之更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表现出了油菜花的多,表达出作者对油菜花的喜爱。

文章内容是写花事,为什么又写蜜蜂、蝴蝶和小鸟?【《花事》阅读答案】

答:写蜜蜂、蝴蝶和小鸟是从侧面写出了花的娇艳与美丽。正面衬托花的多 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答:我的理解是:花朵在春天开得最美丽,是最幸福的时候,我们应该向春天的花朵一样,把幸福一直延续下去。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事件。(4分)

2.本文的主题思想是在字里行间自然地生长出来的,请概括小说的主题思想。(5分)

3.对本文分析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B.本文的“花事”在文文心目中不是“小事”,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王大伯等人认为“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考试又不考它”,这些共同反映出人们的功利主义心理,也直接批判了学校应试教育的危害。

D.小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花事》阅读答案】

E.文文“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因为他通过了自己的探索、自己的贽力,找到了多年没人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F.小说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读后让人们心灵震颤,发人深省。

4.小说中的文文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请谈谈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丑过的困惑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5分)

答案:

1.《花事》写一棵树上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大家不知道它叫什么花,在大人们看来,那只是一树“无用”的花(或:是一件很“无用”的“花事”)。一个叫文文的孩子,面对大人们的批评指责,从6岁开始到l6岁读高中,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弄清它叫樱桃花。(评分意见:符合大意即可。答案侧重在后一点)

2.本文充分肯定了孩子身上(文文)的科学求真的;精神(或肯定了孩子敢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从侧面也表现了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忧虑。(评分意见:根据大意给分。前一点属于“正面肯定”,占3分。后一点属于“侧面否定”,占2分)

其他参考有: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问题意识),远远比获得眼前的一些实惠(利益)更重要。可给满分5分。

3.C、D解析:C.文章没有直接批判学校应式教育。D.小说情节简单平实,并不曲折。

4.答案示例:第一问“启示”(占2分):持之以恒.可获成功: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刨根问底……答对一点,言之有理即可。第二问:写出自已的困惑(1分),写出自已解决 此类问题的方法,并言之有理(2分)。

第三篇:《最贴心的花事问答》

最贴心的花事问答

花友们在养植观赏花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许多问题,今天小编结合Appstore的精品应用《家庭养花实用图解系列:观赏花草》和大家分享一些花事问答!

1、问:大花惠兰种了很久,为何不开花?

答:我的大花惠兰为附生兰类,是适应性较强的兰花,能在遮阳60%以上的地方良好生长,但花芽形成至花穗出现一段时间仍需良好光照,并增加追肥次数,每10~15天浇灌有机肥一次,或无机肥磷酸二氢钾2%~3%;也可用市场供应的小包装兰花专用肥,按说明施用。只要品种正确,养护适当,会及时开花的。

要让大花惠兰开出更好的花朵,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a. 花芽形成时应增加磷肥的配比,新芽生长时应增加氮、钾的比例。

b. 大花惠兰稍喜阳光,但忌直晒,夏季尤怕日灼。过度的遮阳会使植株生长纤弱,影响花芽形成,且易得病。夏天应遮50%~60%阳光,深秋至早春,遮20%~30%阳光为宜。

c. 家庭盆栽要保持高温的环境,可用人工喷雾,向地面喷水。秋季多次拔梢促花芽形成。拔梢时仔细区分叶芽、花芽,切勿误伤花芽。

2、问:蝴蝶兰落蕾是什么原因?

答:水肥不当:花卉生长期间,水肥过量,引起枝叶徒长,营养物质都用到营养器官(根、茎、叶)上去了,而繁殖器官(花、果实、

种子)缺乏养分,影响花芽形成,导致不开花或开花很少,即便能开花,也易落花。落蕾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施氮肥过多,而磷肥不足的情况下,应增施含磷较多的花肥。花卉生长期缺肥少水也易造成落花、落蕾。

光照温度不适宜:根据花卉的习性,有的喜阳光,有的喜阴凉等,如果各自的习性得不到满足,就会落花落叶。

土壤含碱过高:大多数花卉性喜微酸或中性土,而北方土壤含碱较高,养分得不到均衡吸收而造成落花、落叶。

年久未修剪:枝叶徒长过多消耗了养分,造成花、花蕾营养不良而落花、落蕾。

冬季室温过高:多数花卉冬季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下,而室温过高会影响花卉充分休眠或过早地抽芽叶,消耗了大量养分,致使来年生长衰弱,不开花或花朵瘦小,容易凋落。

3、问:怎样栽培吊盆金鱼花?

答:金鱼花性喜高温高湿环境,采用吊盆栽培时,其长长的枝条悬垂造型极为幽雅。夏季可作为观叶植物点缀居室,冬春季可观赏那别具一格的小金鱼花。

金鱼花可采用扦插方法来繁殖:切取新枝5~6厘米,插在河沙苗床即可。扦插成活的幼苗,定植在以腐殖土为主的培养土中,每盆种3~4株,为日后造型打下基础。若要促进分枝,在生长期进行摘心即可。

4、问:如何让白鹤芋很好地开花?【《花事》阅读答案】

答:白鹤芋开花不仅与光照有关,还需要诱导,方法是喷施赤霉酸,以人工方式诱导植株开花,品种不同开花时间也不同。小型品种对赤霉酸的反应较快,喷施后的7~9周时间便可开花,中型品种需要10~11周时间,大型品种需要12~13周的时间。需要注意,赤霉酸的浓度过高会引起植株花朵变形,一般喷施浓度在1000~1500倍即可。

关于光照,在光照强烈时,以半阴或散射光养之,冬季最好给予充足的光照条件,不但利于叶色浓绿,而且利于越冬。

5、问:从花市里买回来一株“金枝玉叶”,已栽两年,枝繁叶茂,就是不开花。花市老板说很可能是“雄的”,再养也不会开花了,果真如此吗?

答:“金枝玉叶”是景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本名叫马齿苋景天。同属植物约500种,性喜阳光充足、干燥、耐干旱炎热,不耐寒,在原产地自然环境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成年植株大都在夏秋季开花 。有些植物引种到异地栽培,常为环境条件所限或植株年龄、繁殖栽培方法等原因,很难开花,如“金枝玉叶”、橡皮树等。有的开花也不能结果,甚至终老无花,但植株都具有一定观赏价值。有些植物确有雌、雄株之分,但都能同时开出两性不同的花朵。所谓“公花”不开,是没有这种说法的。

„„

如果大家还想知道更多在养护室内观赏花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么?可以去Appstore下载《家庭养花实用图解系列:观

赏花草》吧!用美丽的花草将我们的家庭装点成梦幻般的花园。

第四篇:《2010福建省石狮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福建省石狮市2010年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本卷共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7分)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父母是我们的出版社,生日是我们的出版时间,身份证是我们的书号。我们都是历经长达10个月的制版、装定,才终于面世。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老人是史书,僧人是经书,军人是兵书,多胞胎是 ① ,离退休是闲书,良师诤友是 ② ,那些以刺青、纹身、彩绘为shí máo的年青男女是图画书。如果你身高体胖,那是大开本( )如果你小巧玲珑,那是袖珍本。

„„【《花事》阅读答案】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让坏人成为 ③ ,让好人成为 ④ ,让我们用心血为墨写好自己,因为我们的印数都只有一册,所以每个人都是绝无仅有的孤本珍藉!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每个词语1分)

诤友( ) shí máo( )

(2)选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2分,每组1分)

改为 改为

(3)文中括号处应填入的正确标点是 (1分)

(4)根据具体语境,文中横线处应分别填入下面哪一个?(只填序号)(2分,每空0.5分)

A、禁书 B、畅销书 C、参考书 D、丛书

① ② ③ ④

2.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感谢信与表扬信不要混淆起来。感谢信是感谢别人或单位对自己的帮助;表扬信除了表扬帮助自己的好人好事外,还可表扬自己耳闻目睹的新人新事新风尚。

B.在拟写介绍信时,一般要注明介绍信的有效期。

C.招领启事是为了让失主来认领失物,所以物件的数量、特征等要写得具体明确。

D.拟写一份会议通知,应写明会议时间、地点、内容和参加对象。

3.诗文默写(11分,每空1分)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朱自清《春》)

②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③ ,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④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⑤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⑥在古诗中浸润,在古词中徜徉,会使我们胸襟开阔:观沧海,曹操谱就了

“ , ”的壮阔;至塞上,王维刻画了“ , ”的画卷;渡荆门,李白描绘了“ , ”的美景。

4.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欧盟委员会健康风险科学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如果5年内每周使用随身听而且每天以高音量收听音乐平均超过一个小时的话,那么5%至10%的使用者将面临永久性失聪的危险。但是最近几年,欧盟的随身听特别是MP3的销售数量猛增,约有5000万到1亿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使用随身听,将有必要对随身听对人体的危害进行调查并采取措施,以保护青少年不受随身听和其他类似装置的损害。

(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15个字)(2分)

(2)请你用上准确的关联词,把划线句改成因果关系的复句。(可适当增减用词)(2分)

5.名著阅读(8分)

(1)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保尔·柯察金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人物形象。

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2)任选一题作答(5分)

A.请概述《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受的最后一难。(字数100字左右)

B.请简要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字数100字左右)

二、阅读与理解(58分)

(一)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6——10题。(15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课文选自《陶庵梦忆》 ,作者 ,_______(朝代)文学家。(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A.余拏一小舟( ) B.上下一白( )

C.客此( ) D.及下船( )

8.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焉 B.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宋无罪而攻之

是日,更定矣 问其姓氏

C.是 D.其

是进亦忧,退亦忧 其如土石何

9.翻译下列句子。(5分)

(1)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二)阅读《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节选),完成11——14题。(12分)

①针鼹和刺猬最大的不同是针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它后腿上的爪子很长,也可用于打扫整理自身表皮,这种本领远非亚洲的刺猬可比。

②如刺猬一样把身体蜷成一团,像一个球,然后静候敌人不耐烦地走开,这种“消极”本领,针鼹虽然也具备,并且运用,但针鼹的“绝活”是掘洞逃跑。针鼹的爪子十分厉害,像人手又有点像鸡爪,挖土速度快,且比较深,一口气可挖1.5米左右。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猬、野兔不及,就是用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上它。中国的穿山甲也不是它的对手。A

③当你在灌木丛中发现一只黄澄澄的针鼹,在慢悠悠地爬着,你呼喊着同伴,朝它走去。可就在这几秒钟之间,你的眼皮底下,针鼹不见了!哪怕是一片草地,甚至一片沙地,刹那间它也能在你眼前消失,只在地表上留下一个堆有浮土的洞口。

④B它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澳大利亚每年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

⑤C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D

⑥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它的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晚上它睡在灌木丛中的土地里,空凹的原木中,石头缝里,甚至野兔和袋熊的洞穴中,因为这些动物均奈何它不得。当然,它也不去争夺别人的食物。它冬季蛰伏,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甚至长达28周。在这段时间里,它动作、反应都十分迟钝。其实,澳大利亚的冬季并不冷,更无冰天雪地,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的气温还有零上15摄氏度呢。在春天的开头几天出洞找食的针鼹动作较迟缓,出来次数较多。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

11.“当然,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这句话应该放在A、B、C、D 中的( )处。(1分)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 。(1分)

1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针鼹的主要特点。(4分)

13.从第②段中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

1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针鼹找食物主要是靠鼻子,它能探测到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

B.第③段通过描述见闻生动地说明了针鼹的“绝活”,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C.“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中的“据估计”表示数目不确定,这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要求不符,应删除。

D.“用来粘食蚁虫果腹”中“果腹”的含义是“吃胞肚子”。

(三)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删减),完成15——18题。(13分)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形式。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组合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2分)

16.为什么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分)

17.请用原文回答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分)这部分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1分)有何作用?(2分)

18.第①段中说“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请举出你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加以证明。(3分)

(四)阅读《花事》一文,完成19——24题。(18分)

文文6岁那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小而密,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引来了不少小蜜蜂和白蝴蝶,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 文文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妈妈。妈妈说是桃花。

过了半个来月,那树上的花朵落光了,枝上长出了绿叶。文文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二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粉红的花朵。

文文和爸爸路过院墙外,文文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桃花啊!

爸爸说,那不是桃花,桃花开得更大,开得更稀,颜色更红。

文文问,那是什么花?

爸爸说他见得少,不大清楚,也许是樱花。

文文一定要问个明白。爸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饭吃! 过了十来天,那树上的花朵全都凋谢了。文文又慢慢忘了这事。

第三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花。

文文叩开王大伯的院门,问他那树上开的是什么花?

王大伯说是一个远方亲戚给的树苗,他也不清楚,不过看样子像是海棠花。

文文从没有见过海棠花,但他似乎听人说过海棠是在秋天开的。于是又继续问下去。王大伯很不耐烦地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钱花。

后来花落了,文文又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四年春天,王大伯院子的花如期开放,又唤起了文文的好奇心。

文文特意找来邻居家的一个读中学的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花?

第五篇:《有些人 阅读答案》

有些人阅读答案

1、请给2---9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挖”字的故事

2、概括2---9自然段段意:一位同学问老师“挖”字怎么写,老师说她不会,我帮她写出来了。

3、老师为什么要给同学说她不会写“挖”字?

答:也许老师是为了鼓励我们相互帮助,自觉学习,也许老师真的不会写“挖”字,所以她告诉同学说不会写。

4、请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如果老师不会写“挖”子也没有关系,她挖掘出了我们心中的自信。这句话赞美了老师谦逊的态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巧妙的教学方法。也说明自信的重要性。

第六篇:《《花事知多少》阅读答案》

《花事知多少》阅读答案

花事知多少

徐慧芬

①春天了。那个卖花的小伙子来得勤了。黄鱼车上的花木比之冬日孤单单的绿,多了些鹅黄、桃红、烟紫和梨白。老样子,车停在菜市场外面一隅,一刻工夫,人就三三两两地围了过来。有的对着花,看一会儿,评一会儿,与主人闲聊一会儿,空手走了。也有的端起这盆,放下那盆,左顾右盼好一会儿,最后说好价,掏出钱,抱走了。

②刚开始,我并未发现小伙子的异样。那天,起了风,菜市场外人很少。他蹲在地上,闷着头,一手缩在袖子里,一手捏着本书,看得入神。

③难得见他车上有盆挺大的仙人球,装在一只颇有古气的青花瓷盆里,我想买。听到我要买花,他站了起来。【《花事知多少》阅读答案】《花事知多少》阅读答案。搬动花盆时,我才发现,他的一只袖子空荡荡的少了一条手臂!瓷盆重,装满土足有几十斤。他用黄鱼车,载着仙人球,送上门。到家时,我招招手,请门卫帮忙把花盆搬上楼,谁知他竟挥挥手让门卫走。见我开了大门,他立马弯下腰,用一只手将花盆拦腰一钩,夹在臂弯里,便腾腾腾上楼了。我才到二楼,他已从三楼下来了。我诧异,随后便夸他好力气。他笑呵呵丢下一句话:这不算重!

④到了夏天,他穿件汗衫,露出了手臂的伤残处,像一截短短的木杵伸出袖口。是烧伤?砸伤?电击伤?还是其他病因?见到他,我有时会想这个问题。但不管何种原因,这总是一个受过苦难的年轻人。现在,他明亮的眼睛里看不到一丝儿阴影。

⑤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老是拿些不起眼的小花小草来卖,又赚不了几个钱!他却告诉我,他主要是种花的,在十号桥租了地,有一大片苗圃呢!培育好的花苗,大多供应批发市场,还有一些宾馆等单位,到这儿来卖的自然是剩余的小零碎。他又说,其实啊花是无贵贱的,关键是人的看法,你喜欢它,当它宝贝,它自然就珍贵了。【《花事知多少》阅读答案】文章《花事知多少》阅读答案出自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

第七篇:《《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释:

1、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

2、滋:当“繁”解释。“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3、荣:犹“花”。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2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关键句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1分)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2分)

译文

庭院裏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赏析】

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就会回来,春日融融,他们将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执手相望,倾诉衷肠。可是,如今眼前已经枝叶扶疏,繁花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个,怎不教人感到无限惆怅呢?再说,如果她只是偶尔地见了这棵树,或许会顿然引起一番惊讶和感慨: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然而这树就生在她的庭院里,她是眼看着叶儿一片片地长,从鹅黄到翠绿,渐渐地铺满了树冠;她是眼见着花儿一朵朵地开,星星点点渐渐地就变成了绚烂的一片。她心里的烦恼也跟着一分一分地堆积起来,这种与日聚增的痛苦,不是更令人难以忍受吗?此时此刻,她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来,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因为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爱情。也许,她指待这花儿能够带走一部分相思的苦楚,使那思潮起伏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平静;也许,她希望这故园亲人手中的花枝,能够打动远方游子的心,催促他早日归来。【《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文章《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出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77135/

推荐访问:花事聂圣哲阅读答案 花的启示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