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6-04-29 12:18:0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第一篇:《2016无障碍设施情况调查报告》

2016无障碍设施情况调查报告

无障碍设施情况调查报告

一、目前现状

1、道路无障碍设施。**新区共有主次干道13条,其中已铺设人行道的黄海路南段、成子湖路、**路、**路、红海路、**湖路均已铺设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各主要道路交叉口均设置缘石坡道。

2、桥梁无障碍设施。新区范围内桥梁盲道与道路盲道衔接良好。

二、存在问题

1、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车辆'霸占'盲道、小商贩摆摊占用盲道和窨井盖隔断盲道。

2、部门道路交叉口、盲道转角处未设置提示盲道及提示盲道设置不规范。

3、公交站台未建设无障碍设施,影响残疾人的正常使用。

4、公共厕所未考虑无障碍设施。体现在未设置无障碍坡道及残疾人专用厕所。

5、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资金投入不够。

3、下步打算

1、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媒体、报纸等宣传,让人们对盲道有充足的认识,不断地将对盲人的关怀融于社会每一处……

2、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清理整顿无障碍设施被占用、被破坏的现象,达到《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标准。

3、从城市规划角度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今后,新区新建、扩建、改建的主次干道必须进行无障碍设计。

4、对存在问题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新建、维修,保障无障碍设施正常运行。

第二篇:《无障碍设施情况调查报告》【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无障碍设施情况调查报告

无障碍设施情况>调查报告

一、目前现状

1、道路无障碍设施。**新区共有主次干道13条,其中已铺设人行道的黄海路南段、成子湖路、**路、**路、红海路、**湖路均已铺设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各主要道路交叉口均设置缘石坡道。

2、桥梁无障碍设施。新区范围内桥梁盲道与道路盲道衔接良好。【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二、存在问题

1、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车辆'霸占'盲道、小商贩摆摊占用盲道和窨井盖隔断盲道。

2、部门道路交叉口、盲道转角处未设置提示盲道及提示盲道设置不规范。

3、公交站台未建设无障碍设施,影响残疾人的正常使用。

4、公共厕所未考虑无障碍设施。体现在未设置无障碍坡道及残疾人专用厕所。

5、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资金投入不够。

3、下步打算

1、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媒体、报纸等宣传,让人们对盲道有充足的认识,不断地将对盲人的关怀融于社会每一处……

2、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清理整顿无障碍设施被占用、被破坏的现象,达到《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标准。

3、从城市规划角度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今后,新区新建、扩建、改建的主次干道必须进行无障碍设计。

4、对存在问题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新建、维修,保障无障碍设施正常运行。 《无障碍设施情况调查报告》

第三篇:《永胜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调查》

永胜县城区无障碍环境建设调查情况报告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项内容,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和谐社会的一种体现。

根据市残联要求,针对永胜县城镇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和维护等工作情况,5月初,永胜县残联组织工作人员对城区主要干道及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公区、商场、银行、文体活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无障碍环境建设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永胜胜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

永胜县还未制定出台关于无障碍环境建方面的实施意见,县残联还不是城市建设改选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最近几年,县城新建的北二环、西二环、工业园区和县医院等基本规划建设了盲道(不规范)、坡道、扶手。老城区由于是在90年代就已改造,加之道路狭窄,因此没有规划无障碍设施改造;县城政府机构、政务大厅、学校、企事业单位没有规划建造有无障碍设施、所有乡(镇)等街道建设都没有进行无障碍改造建设。总体说来,永胜的城镇公共建筑物和城区道路及住宅小区等无障碍环境建设状况还比较落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无障碍设施缺乏。现有的城区老旧道路、公共服务机构等设施中大部分没有无障碍设施,特别是政府机关、银行、图书馆、书店、商场、学校等公共服务机构,基本没有无障碍设施。本次无障碍设施建设调查机构中,除残联、医院等几个单位无障

碍设施比较健全规范外,其余公共服务机构均无无障碍设施。城区所有的公共厕所均无无障碍设施,下肢重残及部分老年人无法如厕。

二是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规范。县城主城区纵横向干道中约80%全程几乎无盲道、坡道;建有盲道、坡道的也不规范,有的路段也随处可见损毁、占用、完全失去功能等诸多情形。80%以上的盲道起、终点和转弯处未设缘石坡道提示,盲道旁障碍物和断头路随处可见;

三是无障碍设施管理不到位。盲道破损现象非常普遍,杂物堆放、建筑物、公共设施、车辆及行人占用现象严重,据调查,主要干道盲道占用率达40%以上,盲道上随处可见电线杆、变压器、书报亭、修车铺、汽车停放、摆摊设点等现象。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们的无障碍意识特别是有关管理部门的设计施工人员的无障碍意识还不强,无障碍设施工作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市民普遍对无障碍设施的了解不够;三是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不够系统、规范或管理不善,无法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三、工作建议

根据国务院2012年颁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有关规定及住建部《关于开展创建无障碍环境市县工作的通知》(建标〔2013〕37号)有关要求,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要在各项公共设施中落实无障碍设备的配置,应把无障碍设施建设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文明城市创建和保障残疾人“公平参与”

社会生活的重要工作来抓好、抓实。针对目前在无障碍设施建设

一是切实加强无障碍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住建、规划等部门要切实抓好城区新建建筑和公共服务机构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检查、验收,做到无障碍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验收。将县残联纳入市政建设领导小组,参与审核规划和验收。【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二是认真开展业务培训。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就《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对工程设计、审批和施工人员进行认真培训。

三是切实加强整改。对城区所有政府机构、学校、医院、步行街、大型商场、银行、通讯、图书馆、城市公厕及旅游景点等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逐一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有计划进行整改。

四是加强对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力度。民政、住建、规划、城管、残联等部门要切实落实无障碍设施管理,坚决查处任意破坏、非法挤占无障碍设施的单位和个人。以确保无障碍设施正常运行。

四、工作职责

(一)住建部门:

1、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

2、负责城区道路建设、管理和维护。

3、切实抓好城区新建建筑和公共服务机构无障碍设施的设

计、检查、验收,做到无障碍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

4、对城区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由

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二)规划部门

1、加强我县无障碍设施的专项规划。会同住建、发改、城管、民政、残联等部门,按照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编制我县无障碍设施发展专项规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2、切实抓好城区新建建筑和公共服务机构无障碍设施的设

计、检查、验收,做到无障碍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

(三)城管部门

加强对城区道路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对非法占用盲道等行为责令改正,依法实施处罚。

(四)民政、残联

1、积极协助住建、残联编制我区无障碍设施发展专项规划。

2、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无障碍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规定的行为向有关管理部门进行举报和反映。

第四篇:《关于生态县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生态县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推进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决定进行专题审议。根据工作安排,今年5月至6月,我们组织调查组,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县环保局等10多个部门相关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到安岭、福应等10多个乡镇(街道),了解各方面情况,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把生态县建设作为事关仙居跨越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在强化组织领导、编制实施规划、发展生态经济、开展环境整治、加强执法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生态县建设氛围逐渐形成。今年年初,县党代会确定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县政府明确提出要在今年建成省级生态县。在前几年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县政府先后召开了生态县创建动员会、推进会、工作汇报会等,进行部署安排,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加以推进。同时,将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列入对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的年度综合考核。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专门设立了1600万元生态县建设资金,并安排了卫生垃圾填埋场建设、农村垃圾清理和村庄绿化等专项经费。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按照要求,及时召开会议,进行部署落实,认真做好制定工作方案、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创建工作。同时,以世界环境日、法制宣传日、环保宣传月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培训、举办专题宣讲和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自然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一是积极实施城乡绿化工程。以海防林工程、迹地更新造林、产业造林为重点,大力开展对沿路、沿溪等通道两侧宜林地的绿化造林,今年已完成绿化造林1.5万亩;开展村庄绿化工作,全县共投入苗木资金600万元,种植各类树种近20万株,完成全县60%以上行政村的村庄绿化;实施永安溪生态修复工程,已完成2500多亩滩地的造林任务;开展“三沿五区”坟场墓区治理,共植树2万多株;通过植树复绿,对6家废弃矿山进行治理。二是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已增划省级生态公益林16万亩,总面积达到90万亩,全面实行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三是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小区4个,面积1.9万亩,目前正在创建省级自然保护区。四是开展生态乡镇和绿色系列创建工作。至2009年底,全县已建成5个省级生态乡镇和19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103个市级生态村和450个县级生态村、56个生态示范点。建成20家省市级绿色企业,28所省市级绿色学校,1个省级生态旅游区、1个省级绿化示范村、1个市级绿色社区。

(三)生态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一是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调整和优化工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形成了“一城四园”的格局,现代、永安两大工业集聚区初具规模。制订出台了医化、工艺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加强医化行业整合提升,医化企业从2004年的93家整合到目前的32家,2009年产值34亿元,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竞争力。积极做好企业节

能降耗工作,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重视引进高科技项目,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较快。深入实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已形成杨梅、三黄鸡、高山蔬菜、优质米、淡水养殖等为主的种养殖业,建成各类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6万亩,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7万亩,77只农产品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杨梅种植面积达12万亩,2009年产量5万多吨,产值达4亿元。三是生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杨梅观光体验、“农家乐”等生态旅游。已建成33个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杨梅节、油菜花节和向日葵观光引来四方游客,成为近几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一是抓好重点行业和区域整治。全面开展城南化工园区医化企业污染治理工作,顺利通过了市级环境重点监管区“摘帽”,有效促进医化企业整合提高。开展了规模上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完成了全县249家规模上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工作,并通过市级验收。去年开展了“三废银”行业整治,将全县341处冶炼点规范整合到15处,并已通过市级环境重点监管区“摘帽”验收。今年着手开展工艺品行业整治,目前完成第一批26家企业整治任务。二是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清洁保洁工作。全面开展“清洁优美家园、文明和谐乡村”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建立了16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各村落实保洁人员,配备垃圾车、垃圾桶等环卫设施,集中清除垃圾,清理卫生死角,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改善。深入实施“十百”工程,累计已完成示范村13个,整治村210个。三是实施城乡改水和水环境整治。加强县城水厂和供水管网建设,积极推进管网向周边延伸,目前,供水主干管达到170多公里,供水区域达到58平方公里,受益人口7万人。实施西部供水工程,基本建成横溪水厂,正在进行管网建设,力争解决西部乡镇的饮用水问题。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工程,三年来共完成了200多个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困和改善饮水条件人口12万多人,较好地缓解了农村群众饮水难问题。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关停了石牛大桥以上河段的29只采砂场;实施城乡水环境整治,近三年来完成河道整治95公里,特别是对盂溪、三桥溪进行整治保洁,改善了沿溪生态环境。

(五)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有所加强。一是加强环境监察巡查。在一些重点医化企业建设在线监控系统,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对一些环境影响大、群众反响强烈的污染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定期巡查。二是加强环境执法。近年来,先后开展了 “811”环境保护、危险废物治理、“飞行斩污”、安全隐患排查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确保奥运和世博会期间环境安全。特别是对非法冶炼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事件,加大执法力度,予以严厉查处,共依法处置44处非法冶炼点和70多处洋垃圾回收点。三是做好环境信访工作。认真处理环境投诉事件,落实信访处理措施,妥善处理了一些环境信访事件,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近三年来,共处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件1166件,没有发生因环境违法事件引起的群体或群访性事件。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这几年虽然我县生态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县地处灵江流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加上我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投入有限,客观上造成生态建设与经济发

展存在一定矛盾,省级生态县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些指标完成难度较大,环境保护压力较重。

(一)生态县建设还没有形成全社会共识。生态县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20多个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但少数成员单位重视程度还不够,配合意识还不强,面上工作进展不平衡,部门之间、城乡之间还未有效形成整体合力;生态环保宣传的深度广度还不够,有关政策精神未能得以及时贯彻落实;一些环境污染主体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环保问题较为突出;广大群众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缺乏理性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受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影响,卫生意识较差。

(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一是永安溪生态不堪负重。石材加工、河道采制砂、农业面源污染及农村污水垃圾等严重污染河道水体,影响永安溪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各类毒鱼、炸鱼等违规捕鱼现象屡禁不止,渔业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部分土地整理项目占用防护林地及沿溪湿地,项目建设、修筑堤坝以及台风、病虫害、火灾等,使防护林和湿地资源明显减少。二是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医化行业污染面广量大,少数医化企业违法排污现象仍然存在;工艺品企业多而分散,环境污染事件经常发生,群众投诉反映强烈;废金属回收、非法冶炼、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防不胜防。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滥用农药、化肥现象仍然存在;畜禽生产总体上还处于粗放、落后的经营状态,部分污染物缺乏有效治理;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三)生态环保基础设施落后。城市污水处理厂急需扩容;县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进展艰难,今年完成建设任务难度很大;污水收集管网、排污设施建设急待加快,集镇和农村环保设施利用效率不高;城区供水管道老化,大多数集镇没有自来水设施,饮用水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一些涉污企业污染处理设施落后,处理工艺落后。

(四)生态环境支持保障能力较为薄弱。一是资金保障压力较大。生态县建设资金需求大,特别是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资金缺少,农村保洁经费难以长期保障。二是生态环保执法保障不够有力。生态县建设力量不足,人员缺少,环境保护执法条件较差,设施设备落后,难以适应生态环保形势发展要求。

三、几点建议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生态建设是贯彻“生态立县”战略、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载体。今年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因此,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决策、指导、协调、监督等各项职能,各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要紧密合作,主动参与,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

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要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方式,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树立良好的卫生观念,引导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营造全县上下共同创建生态县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一要继续实施永安溪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石材开采及加工行业整治,切实治理废水废料污染。跟进采砂后续管理,加强制砂监管,巩固整治成果。加大渔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捕鱼行为,研究设立禁渔期、划定禁渔区等方法,切实保护永安溪渔业资源。组织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加强永安溪沿岸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加强永安溪两岸景观林建设,实施林相改造,增强生态功能,改善景观效果。二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深入实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发展生态农业;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导向,积极推进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循环型的生态工业;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并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三要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811”环境整治新三年行动,重点开展医化行业的污染治理,抓好工艺行业的污染整治,限制废金属回收业的无序发展,加强“三废银”冶炼整治的后续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加强监察、督查和巡查,努力遏制环境污染。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减少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优化养殖业布局,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切实解决种、养业的污染问题。要继续重视研究秦州养殖场的处置问题。

(三)加快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要改进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推进扩容工作,及早实施二期建设;加快县城排污管网建设,力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纳管集中处理;加快乡镇、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排污管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研究处理好县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力争如期建成使用。研究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乡村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积极探索垃圾减量化产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模式,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重视城区供水管道改造及集镇的自来水设施建设,切实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积极督促涉污企业改进和完善环保设施,提高污染治理能力。【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四)着力提高生态环境支持保障水平。一是加强资金保障。加大对生态县建设的资金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运用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等方式,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二是积极争取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要积极向省、市争取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政策倾斜、财政转移支付、产业合理转移等途径,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三是加强生态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充实生态建设和环保管理力量,加强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重视环保执法现代化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提高装备水平,更好地适应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第五篇:《浅谈无障碍设施建设》

浅谈无障碍设施建设

新的世纪,新的期望,新的辉煌。残疾人事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进步文明,残疾人事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可喜的成绩。残疾人事业,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它包括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法制建设、文体生活、扶贫解困和无障碍环境等,既繁杂又艰巨。可以说,各地在规划发展残疾人事业中,为做好残疾人工作,全方位服务于残疾人,离不开这些任务。而建设无障碍设施,则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肢残人迫切的要求,也是广大群众及残疾人非常关心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的文明。很值得我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研讨。笔者试就此问题;谈些探索性的意见。

一、建设无障碍设施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七章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和社会逐步实施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我省为贯彻国家保障法制定的《广东省实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新建和扩建城市道路、车站、码头、商场、宾馆、影剧院等公共活动场所,应当进行无障碍设计和建设;现有大中型公共场所不方便残疾人进出的通道,应当逐步增设无障碍设施并设立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的事业。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建设无障碍设施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对此项工作很为重视。早在1988年建设部、民政部、中残联就联合发出了《关于发布专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通知)》。1999年3月23日国家建设部与中国残联合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的通知》强调必须对无障碍道路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了检查的内容。其后在《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中规定:将执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纳入基本建设审批内容,制定相应的规定;广泛宣传,逐步推广无障碍设施。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国家对广大残疾人的关心。它从法律条文到具体要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此,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政府参与制定的联合国一系列关于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文件中,亦强调各国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建设无障碍环境,确保残疾人能够平等地参与各种社会生活。这就进一步说明,建设无障碍设施,保证残疾人正常生活和合法权益,是国际共同要求。因为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它社会成员的重要措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从此可见,建设无障碍设施,既是国际惯例,又是国家法律的规定;既是残疾人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又是社会客观的需要,充分说明建设无障碍设施的必要性。

残疾人是社会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工作是社会工作;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江总书记在为《自强之歌》作序时,号召全国人民“发扬民族精神和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并指出:“人权保障是国家的责任;对残疾人这个社会脆弱群体给予帮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然而,有些人对建设无障碍设施,却存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这对我们当前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可说是一种障碍,对发展我省残疾人事业极为不利。

有人认为;建设无障碍环境,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增加国家财政负担。这是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一种误解。站得高,看得远,事实胜于雄辩。国务委员、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在第五次全国助残日指出:“新建道路公共建筑物,采用无障碍设施,总体上无需增加投资,在某些方面还可节省费用。”中残联主席邓朴方同志在首都迎接国庆50周年前夕,视察北京“平安大街”时,则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建设无障碍环境,并不需要追加太多经费,特别是在新建项目中无障碍设计和施工,【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统筹规划,反倒是一种比较节约的做法。并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高峰期,如不尽快采取措施,等到大量项目完成后再进行改造,势必造成巨大浪费。”

有人说,残疾人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还谈什么无障碍设施?他把解决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和建设无障碍设施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解决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固然重要,我国有贫困残疾人1700多万,经过这几年的扶贫解困;现在全国尚有 1100万残疾人处于贫困之中,其中特困残疾人270万,需要继续努力去解决。但在发展残疾人事业中,不应孤立一个方面去进行工作。扶贫解困和建设无障碍环境,都是残疾人的要求,都是残疾人的工作,需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既不应舍此求彼,也不能采取单打一的做法。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建设无障碍设施,不仅应该关心重视,而且应该作为重要问题来研究解决。

有人认为,“建设无障碍设施,不必小题大做”。其言下之意,是无关紧要。建设无障碍设施,不仅关系到残疾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大事,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绝不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既不能认为是“小题大徽’,更不能说是“无关紧要”。

众所周知,残疾人是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并非异类。由于遗传、疾病、自然灾害、事故、战争和环境污染等自然和社会的原因,残疾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在每个国家,每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残疾人存在。残疾人的存在是人存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一种表现,而客观上成为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付出的一种代价。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纲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包括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指导思想。关心残疾人,做好残疾人的工作,让广大残疾人共享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实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应该看到建设无障碍设施是文明社会的建设规范,同时也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把它提到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总之,建设无障碍设施,既不能认为是“小题大做”,又不能认为是增加国家负担而因噎废食,也不应把它与扶贫解困对立起来。而应认识到建设无障碍设施,既是广大残疾人的客观要求,又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需要,既利国,又利民,而且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是非常必要的。从而在我国城乡建设快速发展时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搞好无障碍建设。

二、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迫切需求

建设无障碍设施是我们残疾人迫切需求,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客观需要。然而,无障碍设施是无障碍环境的一个方面。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指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方便残疾人的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路应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过和方便视障者通行,建筑物应考虑出口、电梯、扶手、厕所等设置方便残疾人使用。而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则要求: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语言和视力残疾者能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节目字幕、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

关于国际上物质环境无障碍的研究可追朔到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初,当时主要是瑞典、丹麦等国,建有供残疾人专用设施。现在日本、韩国和欧美各国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公共道路和公用场所,都注意建有无障碍设施。而我国的无障碍环境的研究和建设,则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我国颁布实施《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后,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关注。但从全国来说,搞得较早的是北京、上海、天津。首都北京,在1985年;就对王府井、东单、西单等4条大街,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其后,对珠市口等六条大街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并修建具备坡道式的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20余座。 从我省情况看;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广州和深圳搞得较好。广州市无障碍设施,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得到重视。至1997年,已在65条主要交通干道建有无障碍设施坡道688个,残疾人通道天桥9座。特别是在建造地铁和内、外环路和为迎接全国九

运会建造的各种体育场所,由于明确现代化的建筑应该注意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使新建的公共设施不仅具有无障碍设施,而且给人面目一新,体现了广州新变化、新风貌。深圳在无障碍建设中是一面旗帜。由于认真贯彻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发布的《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使火车站、机场和罗湖海关联检大楼,都修建了坡道和备有残疾人专用电梯;博物馆、体育馆、大剧院等,都设置了残疾人专用通道:国贸大厦、人才大厅等,建有残疾人专用电梯;有名的富临酒店、五洲宾馆、顺电广场建有残疾人专用客房和洗手问;荔枝公园、莲花山公园等,轮椅可以随意出入,直至山顶;园岭、滨河、莲花山、莲花二村、梅林一村等住宅均拥有无障碍设施。深圳市建设无障碍环境取得的显著成绩,可归纳为:“取决于法规的力量,政府的支持,地方经济水准,专业人员的技术和市民的参与”四句话。深圳无障碍设施建设展示了我国经济特区的新风貌。其成绩还被载入《中国人权状况》白皮书第9章、但从全省情况来看,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新形势的发展和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不少市县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城镇在建设中未把无障碍设施纳入设计实施规划。因而未能适应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需求。

建设无障碍设施确是残疾人的需求,邓朴方同志曾坐着轮椅视察深圳特区时说:“我们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但因为无障碍设施的考虑不足,使残疾人的生活遭遇种种不便。”去年,我们进行肢残工作调查时,有位佛山的肢残朋友说:不搞无障碍设施,我们进入公共场所,可以说是寸步维艰。深圳姓叶的肢残朋友则说:走出家门不容易,因为道坎、台阶随处可见,出行的艰难和尴尬是常人难以体验的。由于不少公共场所未按无障碍规范设计,残疾人无法使用。有的门前几十个台阶,我们残疾人要进去,如登万里长城的艰辛!著名作家史铁生说:“给我自立的条件,比给我任何其它帮助会帮助更大。”这是出自他们的肺腑之言,确也反映了广大残疾人的心声,道出了无障碍设施的迫切需求。

无障碍建设是现代文明社会环境建设的基本规范。它不仅方便残疾人,同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它杜会成员的重要措施。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既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可急可缓,而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进入建设高峰期的今天,非抓不可,非建不行。

三、如何推进我省无障碍设施建设

如何推进我省无障碍设施建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任务。为适应新世纪、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法》和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想方设法推进我省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1)认真重视,付诸行动。因为行动来源于认识,只有提高认识;才能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换句话说,要搞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必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认识建设无障碍设施,事关发展残疾人事业,事关贯彻国家法规,事关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并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做到认真重视,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付诸行动。

(2)坚决贯彻规范精神。这里所讲的规范,指的是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发出的《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这既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文件,又是规范我们行动的要求。俗语说“精神变物质”。只有坚决贯彻规范的精神,才能有实际的效果,进而取得显著成效。

(3)长远打算,全面规划。我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在建设中把无障碍设施纳入规划中,既是适时,又有必要。众所周知,建设无障碍设施;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树立长远打算的思想。要有长远的眼光,既不能患“近视眼”,又不能采取应付的态度,应该站在高处看远处,长期打算,全面规划。以国家设计规范为指导,哪些是新建项目,是否符合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的要求;哪些是属于改造的项目,如何按规范的要求去改造。须因地制宜,进行建造,力见成效。

(9)学先进,创新路。俗语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工作中,要向先进学习,可以图纸研究和互相交流及实地考察等方法,学习先进的经验。但学人家的经验,应结合自家的实际,不可死搬硬套,要以人家的经验为借鉴,经过自己的努力,变成自己的成果。同时,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还应有创新的思想,开创新的道路,积累新的经验。

(5)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在工作方法上,既要全面铺开,又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推动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要看基础和条件。虽然我省改革开放比较早、经济发展比较快,但发展并不平衡,贫富存在差距,甚至差距甚大。从目前全省情况看,其重点应该放在珠江三角洲和沿海城市,特别是省会的广州市与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应该发挥其自身优势,积极认真地抓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把它纳入“十五”计划纲要之中,尽量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精心设计,认真实施。以此实现以点带面,推动全面的目的。当然其它城市也应该重视,并适度执行,不能贻误建设的时机。总之,要奋发进取,扎实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使其与现代化城市建设同步,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获取新的经验。

第六篇:《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残疾人联合会:

根据工作布置,县残疾人联合会XX县城建部门针对全县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几年来,桓仁满族政治县城镇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在城建、交通、残联等部门的努力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

在桓仁镇内城区临街几条主要人行道共铺设盲道4,920延长米(2,460平方米),占全县临街人行道总长度21,660延长米(65,000平方米)的23%。

2、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

(1)、县医院和四达商厦分别设置电梯、滚梯各一处。电梯和滚梯的建成使用,实现了全县该项无障碍设施建设零的突破。

(2)、设置路口坡道9处(包括民族广场、八千平市场、客运站、影剧院、体育馆、县医院、县委县政府及县公益事业有限公司办公楼前入门处等)。

(3)、设置人行道路缘坡道一处(县旅游局楼前)。

(4)、新建旅游宾馆、饭店,其室内外门净空宽度和走廊净空宽度基本上大于0.8米,部分新建公共场合侧所设置了坐便和扶手。

3、居住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

县城区街道办事处朝阳社区委员会办公室及所属居住小区楼外公共设施、二棚甸子镇和平社区委员会所属居住小区公共设施等铺设了坡路通道。

二、存在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全县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起步晚、起点低,过去已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大都缺少无障碍设施,一些正在规划、设计、建设的工程项目仍没有完全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无法满足特殊群体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距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以及与省内先进县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1、无障碍设施不完善、不系统。

无障碍设施是公用设施建设,它的建设和维护依赖于城市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以及对XX区的加快更新改造,需要地方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在此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因而导致镇内大部分城区道路、公共场所及住宅小区等没有无障碍设施,无法满足广大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城区内主要临街人行道中盲道的普及率仅为23%,大部分人行道上没有盲道;已铺设的大部分盲道有的断断续续且在路口处无坡道连接;有的被电线杆、垃圾箱、电话亭、窖井等占用或阻断,成了“无障碍中的障碍”,反而对行走的盲人构成潜在的危险;一些公共设施和旅游景区无障碍设施也不完善;大部分的居住小区的无障碍设施也无法适应需要等等,所有这些,使广大残疾人及老年人特别是重度下肢残疾人和盲人在马路边人行道行走和出入一些公共建筑设施非常困难。

县残疾人联合会是全县各类残疾人的管理服务机构。由于经费原因,2015年在解决办公场所时选择了价格便宜的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三楼,近几年通过争取资金又陆续建起了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培训教室、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等设施,由于楼下门前没有盲道、路缘坡道和上楼的电梯,使一些残疾人(主要是下肢残疾人、盲人)通行困难,涉及到残联工作人员无法上门服务的康复训练、残疾人培训、购置用品用具等活动,常常需要残联的同志搀扶或抬着轮椅上下楼,有时还要请路人帮忙甚至雇人抬上抬下。一座普通的楼梯在我们健全人看来不算什么,但却成了作为残疾人“娘家”的残联机关与残疾人沟通和为残疾人服务的一大障碍。为此,广大残疾人曾多次呼吁有关部门,建设残疾人“绿色通道”,应首先从解决县残联办公场所的无障碍设施问题上抓起。上级残联部门也多次提出过专门要求,并将其作为我县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

2、现有的无障碍设施缺乏管理和维护,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铺设在部分人行道上的盲道,有的还被机动车辆修理、水果摊床及各种杂修点所占用;有的中心商业区个别商家和单位常常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违章停车,装卸货物,致使部分盲道经常遭到损坏。

3、部分相关部门对无障碍设施建设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

社会上个别单位和人特别是一些承担城区建设改造任务的施工单位,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缺乏认识,认为无障碍设施可有可无,无关大局,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从而影响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关于县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出自

第七篇:《关于县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及广大残疾人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各级残联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月下旬,县政协副主席于春华带领部分县政协委员、社法委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我县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残联对全县救助体系建设工作总体情况的汇报,还听取了县民政局、县人社局的相关工作汇报,赴灵溪、龙港、金乡等地实地考察了温州雪宁印务有限公司、龙港江浦社区等企业单位,并召开有关乡镇残联、残企协会、肢残协会、盲人协会等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我县残疾人救助体系建设情况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意见建议。10月下旬,调研组又赴贵州XX县等地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残疾人救助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XX县现有人口130万人。已有登记持证残疾人19676人。按户口性质分,城镇残疾人1226人、农村残疾人18450人;按残疾类别分,视力残疾1120人、听力残疾2767人、言语残疾566人、肢体残疾11266人、智力残疾1969人、精神残疾1670人、多重残疾318人。其中一级4072人,二级4308人。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残联及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高度重视残疾人救助体系建设,全力推动发展。建立健全了残联与民政、人社、卫生、教育、财政、扶贫、司法等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各部门单位能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合作,切实履行各自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各乡镇都建立了残联组织,配备了残联专(兼)职干部。分类成立了残企、肢残、盲人等协会组织,强化了工作指导和保障服务。残联组织建设和救助体系建设及其有关工作已初步达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努力使广大残疾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残疾人得到了应有保障和有效服务。

(二)认真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强化民生保障。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深入推进我县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落实了重度残疾人的单独列保全额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尽力使贫困残疾人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实施了贫困白内障患者、听力残疾人、低视力残疾人、下肢缺失者、脑瘫儿童及重度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大力推进 “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工作,不断提升康复水平和效果。

(三)积极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推进扶贫解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规政策,制定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计划,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与集中就业。【关于县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县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深化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努力促成残疾人就业再就业。抓好有关扶助贫困残疾人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贫困残疾人的生活等方面的困难,积极构建“普惠加特惠”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有效推进了各项扶贫解困工作、

(四)丰富残疾人宣传文体活动,助推事业发展。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对县领导慰问特困残疾人及社会各界关爱扶助残疾人等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利用有关残疾人节日开展残疾人康复知识宣传活动,发放残疾人预防和康复资料,在县城及其他乡镇主要街道和明显位置制作设立残疾人公益广告,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加大对残疾人便捷康复设施及文化体育场所建设的投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有关群众性文体活动,培育和激励残疾人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助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二、目前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也遇到新情况新问题:

(一)救助还存在一些机制性障碍。当前社会救助工作包含了许多方面和多种方式,相应涉及多个职能部门,既有民政部门低保、“五保”救助,也有残联、教育、卫生、人社、司法、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和社会团体提供的专项救助。但各部门在具体实施救助过程中,由于对救助主体、对象、条件、范围、标准、期限、监督、责任、义务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定,部门有各自的救助对象,设立救助的贫困标准不统一,救助的时机也不一致,救助的程度随意性较大,不可避免的造成漏救和重复救助现象,导致救助工作难以公正有效开展。

(二)残疾人救助范围不宽。残疾人康复和其他疾病治疗的费用应该是由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解决,但由于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相对缓慢和在城乡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政府、社会和家庭三者承担的能力有限,很多残疾人没有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在医疗保障和残疾人康复方面,有40%的农村残疾人除了残疾同时还患有其他疾病,而残疾人仅有27.1%可以享受免费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对残疾人采取的救助措施基本上都是以低保划线,只对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家庭给予救助,使得一些家庭收入稍高于低保标准,处在低保标准边缘的残疾人很少获得有效的救助。现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件是按家庭人均收入计算的,绝大部分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由于没有收入,又不可能单独立户,而无法获得救助。此外,我县现在残疾人登记持证率只有20%左右,低于全省30%的标准,使部分应该获得救助的残疾人游离于救助范围之外,难以完全实现应助尽助的要求。

(三)残疾人救助标准偏低。残疾人中,70%的活状况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近40%的残疾人生活仍处于贫困线上。目前,财政缺乏相应项目配套资金支出,近年来,残疾人事业人均经费不足1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117327/

推荐访问: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意义 无障碍设施建设背景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