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思想表现

来源:记者节 时间:2018-10-23 11: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记者节】

现实思想表现(共10篇)

现实思想表现(一)

超现实思想主要表现在那些地方?如题 谢谢了
废话就不要了!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注:不能与超级现实主义混为一谈,超级现实主义又称照相主义,是七十年代美国最为流行的一种资产阶级美术流派,和超现实主义不同.

现实思想表现(二)

个人思想表现怎么写.急.【现实思想表现】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近一年来的自己学习和党员的帮助,本人在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在工作中向党员同志看齐,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现将本人近期思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提高思想修养
  通过认真学习,我认识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她不仅是改造客观世界,夺取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的行动指南,还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的强大思想武器;能否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最现实、最直接的考验;如果不学习,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就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更谈不上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因此,我刻苦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意阅读党报党刊,从中汲取思想精髓,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此外,还注意向同事宣传党的理论知识.我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党、认识党、支持党、服务于党.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
  二、增强责任意识,努力提高能力
  当我成为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经历了短暂的无比兴奋之后,我便意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的重大责任,明确了共产党员必须把远大理想与实干精神统一起来.在入党前,自己认识到共产党员要有远大理想,要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但这种“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并不十分清楚.入党后,经过一年党的教育,我认识到“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一定要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首先要有一种责任感,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点实事,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地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用一名党员的言行去影响,带动周围的群众,尽心尽力履行一名党员的职责,为园艺所的发展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要勤奋工作,增强党性,提高能力.这就要求自己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在工作中增强业务素质,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
  三、树立服务思想,发挥桥梁优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在工作方面,充分利用在所办公室的机会,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要职责,做好科研、开发、后勤、离退休职工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帮助书记做好党员管理工作.经常与老党员进行沟通,交流学习体会,注意借鉴别人的经验,并探索一些新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办公室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枢纽和桥梁作用,主动做好稳定职工思想的工作,尽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为职工服务.
  总之,共产党员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但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在工作中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懂得干好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定要加倍认真负责,努力向党员同志看齐,缩小同党员同志的差距,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请党组织考验我的思想和行动吧!
  以上是我在一年预备期里的一点体会和收获,请党组织继续加强对我的培养、教育和帮助.

现实思想表现(三)

Y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采用什么抒情方式,表现什么现实和思想情感

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

现实思想表现(四)

杜甫的诗歌大多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被后人尊称为“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史诗”.

现实思想表现(五)

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阐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对立统一思想.对立统一论(即矛盾论或称阴阳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也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精华.马克思的最大贡献,综观其著作,应该在他发展了前人(如黑格尔等人)的对立统一观.可惜的是,他应用对立统一观来解释社会并不那么成功.也是他那个时代的知识局限,这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我们发现:用对立统一观解释很多简单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有其成功的一面,适合解释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事物或者比较低阶低维的事物,它解答甲与乙的作用与反作用问题,适合解释“二元”事物,即只有两个子系统组成的事物.而对于由多要素络合的复杂系统的解释往往显得有些牵强附会,苍白无力.
大量的事实和实例表明,客观世界的事物,更多的情况下首先是表现为由许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种群集相互作用状态.这些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而并非只是由其中某两个子系统间的“对立统一”来推动事物的发展.比如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很多子系统组成.至少就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子系统,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子系统的分法也不同.很多社会现象决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就能够解释清楚的.再者,全世界也有丰富多彩的以国家为单体的不同的社会类型、社会系统,它们并不完全一样,这不仅仅是发展先后的问题.并且,这些不同的社会系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我们既要“对立统一观”也要“系统观”.当我们穷究事物的二个元素间的终极因果关系的时候,需要“对立统一观”,需要把握事物全局的时候,需要“系统观”.我们既要看到树木,也要看到森林.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
我根本不否认对立统一规律,我认为系统论是建立在对立统一论基础之上的,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深入和发展.对立统一论与系统论之间并没有矛盾,也不是并排的理论,对立统一论是系统论的根基.系统要素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系统科学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衔接过来,但是,系统科学的出现和发展却是人类社会科学发展的一道分水岭.系统科学还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现实思想表现(六)

论述《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怎么答?

庄子和《庄子》一书 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 虚构 形象恢诡的论辩 富有诗意的语言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33篇,分为内、外、 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庄子的身 世不可确考,从《史记》本传和《庄子》一书的记述中,可以大略知道一些.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 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 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庄子人生就 是体认“道”的人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精 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 (《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 界(《大宗师》).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 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 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文”(《寓言》). 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 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 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 “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 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 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 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 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 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这个题句, 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 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 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 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 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 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 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 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 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 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万物等 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 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 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 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北溟之鱼,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逍遥游》)任公子垂钓,以五十头牛为 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期年钓得大鱼,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千里震 惊,浙江以东,苍梧以北之人,都饱食此鱼.(《外物》)宏伟壮观,惊心动魄, 写尽大之玄妙.杯水芥舟,朝菌蟪蛄(《逍遥游》),蜗角蛮触(《则阳》), 曲尽小之情状.而骷髅论道(《至乐》),罔两问影(《齐物论》),庄周梦蝶 (《养生主》),人物之间,物物之间,梦幻与现实之间,万物齐同,毫无界限, 想象奇特恣纵,伟大丰富,“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 要》第三篇“老庄”)
《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 (《艺概·文概》),是《庄子》的主要特征.南海之帝儵和北海之帝忽为了报 答中央之帝浑沌的款待之情,为其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想 象多么奇特大胆.这个故事耐人寻味地说明了“有为”之害.“颐隐于脐,肩高 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脾为胁”的畸形形象(《人间世》),怪诞而不 可思议,所要表达的是忘形免害、无用即大用的思想.《庄子》中奇幻的想象, 不仅形象地表达了他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充满批 判精神.蜗角之中,触氏、蛮氏相与争地,伏尸数万,旬有五日而后返(《则阳》), 想象夸张之奇,令人难以置信.而这正是战国时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 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曹商使秦,得车 百乘,得意忘形,刻画了不择手段,谋取利禄,追求荣华富贵的小人嘴脸.舐痔 破痈,正是对这种小人最为辛辣尖刻的讽刺(《列御寇》).而像“儒以诗礼发 冢”(《外物》),对儒家诗礼的揶揄,也与圣知之法为大盗守的批判相一致 (《胠箧》).“庄子文看似胡说乱语,骨里却尽有分数.”(《艺概·文概》) 《庄子》奇丽诡谲的艺术形象,是其哲学思想的反映,同时也是其深沉情感迂回 曲折的流露.《庄子》作者尽管主张忘情寡欲,心斋坐忘,但也有强烈的个性与 感情.楚狂接舆歌中,表现出生于乱世的绝望和悲哀(《人间世》);匠石运斤 成风,流露了诤友惠子去世后,高山流水,无人再赏的孤独和寂寞(《徐无鬼》).
《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諔诡的艺术境界,具有 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但《庄子》毕竟是哲理散文,和其他诸子说理文一样,属 于议论文.只是它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庄子》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 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 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而在论辩过程中,往往又表现出 作者精辟的思辨能力.庄子站在相对主义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系列命题,如齐是非、 等寿夭、合同异等等,从形式逻辑上来说,都近于诡辩.《庄子》中一些比较纯 粹的议论文字,则注重逻辑推理,常运用演绎归纳等逻辑方法,层层推论.但若 仔细考察其推论过程,在逻辑上并非十分严密.如《马蹄》、《骈拇》、《胠 箧》等篇,都以一个假言前提为基础开始论述,但这些假言前提与推导出的结论, 事实上并无必然的联系.《庄子》的论辩,与其说读者是被其逻辑推理所征服, 不如说是被奇诡的艺术境界、充沛的情感所感染.如《逍遥游》末两段,庄子与 惠子辩有用无用,均为寓言.惠子先说大瓠“无用”,庄子认为他是拙于用大, 又在寓言中再套寓言,以“不龟手之药”,说明“所用之异”,无用即为有用. 惠子再以大樗为例,说明庄子之言“大而无用”,庄子以狸牲跳梁,死于网罟为 例,说明汲汲追求有用之害,然后是一段抒情意味十分浓厚的结束语: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 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因苦哉?
不仅回答了惠子的“无用”之辩,而且十分形象,情感浓郁地描述出全篇所 追求的心灵自由,精神无待的至人境界,真是得鱼忘筌,大辩不言.这样的辩论, 超越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进入了“无言无意之域”.正因为这样,庄子哲学充满 了诗意.
《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 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而词不 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昭昧詹言》卷十二)庄 子的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 如《齐物论》写大风:
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 林之畏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 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譹者、穾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 喁.泠风得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而像《逍遥游》末段那样的文字,简直就是 抒情诗.

现实思想表现(七)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社会意识依赖于社
会存在,但它又对社会存在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即相对独立性.恩格斯晚
年曾深刻地揭示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根源.恩格斯说:“凡是存在
着社会规模的分工的地方,单独的劳动过程就成为相互独立的.”(《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1页)社会意识是社会分工的特殊部门.当它
一旦在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出来后,就离开经济基础相对独立起来,按照自
身的规律运动,并反过来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恩格斯还从社会意识产生
的特点的角度揭示它的相对独立性.人们在创造社会意识时,总要利用先
前世代和当代的人们所积累的思想资料,加以改造和发展,而这些思想资
料是人脑的产物,它们通过语言、文字和其他手段表达出来并世代相传,
经历着自己的独立发展道路.社会意识产生的这种特点,也使它具有相对
独立性.由于各种社会意识的形成都有其经济根源,推动人们创造和发展
社会意识的最终动力不在思维本身而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任何思维过程
都要以客观材料为对象,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各种思想资料归根到底是现
生活的反映,社会意识的成果都要以物质外壳为依托,它们之所以能流
传下来,都是由于现实的需要和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因此,社会意识的
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和社会存
在的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这种非完全同步性表现为两种情况:(1)
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这是因为人们对变化了的社
会存在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且,在阶级社会中,反动阶级总要利用
过时的社会意识为其反动政治目的服务.所以,当社会存在变化了,旧的
社会意识不会立即相应地发生变化,特别是离经济基础较远的宗教、哲学
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更为迟缓.(2)某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反映社会存
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因此,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可作出某种预见.
(二)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一般说,社会意
识的发展水平是与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的,但往往出现经济发展程度较
高的国家而社会意识水平不高和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而其社会意识
领域却超过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这是因为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仅受到经
济状况的制约,而且要受到各种具体历史条件诸如政治背景、阶级斗争形
势、历史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国际条件的重大影响.但这种不平衡性也是
相对的,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出现,仍以经济
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前提.
(三)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有其客
观基础和现实根源,同时又和以往社会意识的成果有着历史继承关系.因
此,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及其形式的构建,不仅主要地从现实的社会存在中
汲取养份,反映社会存在发展的客观要求,概括当今社会实践的新鲜经
验,提炼现实生活提供的思想资料,而且还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批判继承过
去的历史遗产.今日的社会意识又成为后人利用的思想资料.社会意识的
历史继承性使人类的精神文明日积月累,世代相传,不断丰富和发展.但
对社会意识的遗产,不能兼收并蓄.继承什么,如何继承,归根到底受到现
实社会存在及其发展要求的制约.根据现实的需要,区别对待,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在批判继承中超越历史.
(四)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及其形
式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各种形式在内容上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相
互联系、协同地对社会生活起作用.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以什么方式、
发生什么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所提出的需要和提供的可能所决
定的.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思想对其他社会意识的形式影响最大.各
社会意识形式既反映经济又受到政治的重大影响,并往往以政治为中介
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亦对政治、法律思想产生影响.
社会意识各形式间的相互作用表明:经济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正确揭
示社会意识各形式间的相互作用,阐明政治在经济和思想间的中介作用,
将有助于说明经济的最终决定作用,既反对了唯心史观,又避免了历史观
上的机械论.【现实思想表现】

现实思想表现(八)

儒家思想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思想与当今的以德治国
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思想,首开儒家德治主义之先河.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视为治国安邦、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境界的根基和出发点.后经孟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大学》、《中庸》的理论升华,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治国方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后世儒家,无论是董仲舒的宇宙论,还是宋明理学的本体论,都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必然性而已.
在当今社会,古代德治主义思想虽不能直接作为治国之道为我所用,但其思想精髓及合理内核仍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并为当今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
(一)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 .所谓民本就是认识到人民、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统治者背离了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国家政权就不能巩固,甚至会被人民群众用武力推翻的. 孟子的仁政理论就是以民本为基础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孟子看来,人民是宝贵的,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和疾苦.荀子引用古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价值的儒家的德治思想,表现出它极大的进步性和人民性.虽然民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它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当确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神圣观念,并以之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和要求.要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主人和核心,人民支配权力而非权力支配甚至主宰人民.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则须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心处理一切党务和政务,将使人民当家做主作为其执政的实质,积极组织和领导人民行使权力,使人民群众逐渐掌握自己管理自己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实现权力体制的民主化.
同时,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要真正获得人心即赢得民众由衷地支持和拥护,就必须时刻把民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头,一切为了民众,一切依靠民众,一切服务于民众.而这些都绝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空话、套话,不能只是将之作为标语口号,而应该并且必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以行动实践和实实在在的成效表明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领导干部确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如此方是以诚信为本而行亲民之道.
(二) 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说:仁者人也,仁者爱人.(颜渊)明确仁的本质是爱人.人不仅要爱父母,爱子女,还要爱普通的老百姓,儒家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的仁爱精神,对处于社会弱势地位或困难境地者,如鳏寡孤独废疾等人群尤为关注.这种优良传统在当今最值得大力弘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尤其要关心那些生产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深入到贫困地区、困难企业中去,深入到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等团难群众中去,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为政以德
儒家认为道德乃政治之本,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从德治的方式说,儒家强调为政者应在道德方面起表率作用,尤其主张君主应以个人的伟大人格力量去感召天下,而不是以刑杀、武力的方式去威服天下,这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我们今天把以德治国作为社会立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治国方略之一,这就要求应把德治作为社会主义政冶文明建设的主要方面.当然,现在所说的德治最关建的首先应该并且必须是弘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精神,但也需要汲取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精华,这二者其实并无矛盾之处.如儒家强调天下为公、为政以德,以此优良传统资源来思考现实,就要求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领导干部们必须正确树立权力观,真正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人民公仆作为最根本的宗旨.这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所说: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牢记‘两个务必",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寓改造主观世界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
二、儒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在追求文明和富裕的漫长征程中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发展经济、可持续地发展经济.如此大的变化势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习惯和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使人们感到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价值有重新认识的必要.
(一)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契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相应提高.与此同时,它也进一步强化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改造和支配的欲望.这种欲望的过度膨胀导致20世纪出现了全球生态危机,如土地沙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森林锐减、某些物种灭绝等等,这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解决全球的生态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取向,就是强调两者的平衡与和谐.其实类似的观念在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早已经得到了表达.
儒家认为,整个宇宙是由天、地、人三方组成的,这三方共同形成了宇宙的和谐,任何一方的破坏都会破坏宇宙的生命,破坏宇宙的完美.儒家思想这一方面的理论资源包含着独特的生态伦理观,即人类的进步不但要向自然索取,争取自然界为人类造福,更应该热爱自然、关心自然、保护自然,以自然为同类、为朋友.《孟子·梁惠王上》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宋儒朱熹注:鱼不满尺,市不得粥,人不得食,山林川泽,与民共之,而有厉禁,草木零落,然后斧斤入焉.因天地自然之利,而樽节爱养之事也.这里所说樽节爱养,即关心自然和保护自然,顺应万物生长规律,才能取之不竭,指出了人与自然协调,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儒家没有把征服自然视为己任,而是将人与自然万物置于同等的地位,看作是血肉相连的一体;不是把自然万物看作人类的资源库,而是将人类的仁爱情感倾注于天地万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由于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契合,因而其价值越来越得到当代思想家的重视.
(二)儒家和而不同思想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多样性
不同民族和国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自己的诠释,这是因不同的历史、制度、宗教和文化所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经济似乎越来越没有国界,伴随而来的便是利益和文化的冲突.各国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差异,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注意经济的合作和文化的交流,同中存异,异中求同,谋求发展.
儒家在历史上多次遇到过如何对待异质文化的问题,其总的思路是道并行而不悖,主张文化的多元性.因此,在历史上,中国文化并非华夏文化的一元格局,亦非儒家思想的一家独行,而是华夏文化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多元一体,儒、释、道三教并存.儒家从观察社会现实出发,认为人们在现世生活中的需要是分层次和多侧面的,并非一种文化所能满足,所以,不同的多元文化各有其位置和作用.由此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格局是儒学为主,而又多元互补,即使儒学内部也有各种派别的争论.儒家思想具有这样的文化多元并存的开放性和宽容性,是以和而不同为理论依据的.
儒家文化讲和而不同,就是尊重差异,崇尚和谐,反对搞单一的同质化,也反对不同事物的冲突、对抗.将这样一种思想用于当今人类文化的发展,就是要承认差异和尊重多元,既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以博大宽容的精神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以文明的对话替代文明的冲突,在对话中产生共识和理解歧异,逐渐走向人类文明多元一体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这就是和实生物.如果搞某一种文化的霸权主义,或是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对抗,那就是同则不济了.我们认为和而不同就是要首先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借鉴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将其作为处理经济全球化时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一条原则,将有助于消除所谓的文明的冲突.
(三)儒家以义制利思想有益于化解人与人、人与群体间的矛盾
不可否认,在追求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类相互之间情感的冷漠.因为在巨大的物质财富面前,人们常常会激发起比以往更大的占有这些物质财富的贪欲.于是,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不少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损害他人和群体的利益,日益成为与他人、与群体毫无情感的冷漠的人.这就需要在价值取向上提倡超越物质利益,追求道德境界,超越自我,追求群体乃至人类的利益.在这方面儒家以义制利思想无疑是有益的.因为儒家认为当自我与他人、群体在利益上有矛盾时,只有以义即道德来制衡,才能化解矛盾.儒家的以义制利是调整义利关系的价值标准和协调人类社会价值取向的普遍性原则.重义与重利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两种行为方式、两种价值取向.
儒家义利观的核心是:以义为上,见利思义,以义制利.这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纪里构建共同价值观、公共道德准则的基础.因为儒家所讲的义往往是与集体之利、他人之利相联系的,而利往往是指个人私利.与此相应,儒家主张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在社会生活中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孟子·滕文公上》).这对于消除损人利己,形成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也是有益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高度发达,随着社会分工专业化程度日趋提高,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人们日益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奔波忙碌.但是人之为人,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其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按照儒家思想,后一方面更能体现人的特点.如果把物质利益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就等于把自己降到动物的水平.因此,应当视不义的物质利益如浮云,追求奉献社会和服务他人的道德境界.
人作为社会的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其有理性、有道德、有社会规范,因而既要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和内在精神,又要完善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在现代社会,每个人只有关心他人,承当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才能做到合理分配,和衷共济,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当然,我们现在对儒家思想乃至对孔子的重现,并不意味着要将孔子放回原来的圣坛上.而要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努力加强对儒家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儒学研究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服务现实.

现实思想表现(九)

童话是以( )()( )来间接反应现实生活,表现儿童思想感情的一种儿童文学体裁.童话的特点是()9

童话是以奇异的幻想、大胆的夸张和奇妙的情节来间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儿童思想感情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童话的特点是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幻想是童话的根本特征.

现实思想表现(十)

孟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孟子思想对现实有何意义,

1.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2.反对不义战争
3.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eri929710/

推荐访问:现实政治思想表现 本人现实政治思想表现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