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阅读答案鉴赏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3-21 12:24:1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第一篇:《2013年高考总复习语文人教版浙江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附答案)》

专题检测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门寺①阁

(唐)孙逖

②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③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④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注:①云门寺:在今浙江绍兴境内的云门山上。②象外:物象之外。③五湖:太湖的别称。④馀:剩下之意。

(1)云门寺的特点是什么?试结合颈联作具体分析。

(2)试分析颔联“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的艺术特色。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归 雁

① (唐)钱起

②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②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①钱起:唐朝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做官。此诗作于任中。②潇湘:此处指湘江。③二十五弦:指瑟,传说湘江女神善鼓瑟。

(1)联系诗句回答:诗人看见归雁产生了哪些想象和联想?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别舍弟宗一

(唐)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②②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④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堂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④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1)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2)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

(3)请简析尾联抒发的感情及其表达特色。

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机女叹

(宋)叶茵

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

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

月夜闻纺织声(其一)

(清)陈文述

茅檐辛苦倦难支,绣阁娇憨定不知。

多少吴姬厌罗縠,绿窗一样夜眠迟。

(1)①请概括这两首诗蕴涵的相同情感。

②请简要分析叶茵的《机女叹》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织女生活的。

(2)陈文述的《月夜闻纺织声(其一)》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夜二首(其一)

① (宋)孔文仲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②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

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

注:①孔文仲:他生性狷直,为官廉洁,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罢官。②苍鹯(zhān):一种猛禽。③汍澜:流泪的样子。

(1)首联在诗歌中有何作用?

(2)颈联、尾联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这首诗用字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2)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不能删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 夜

(明)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1)在秋天的一个雨夜,诗人捕捉到了敲击心灵的声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且听觉和视觉结合,加以渲染,绘制了一幅雨夜秋思图。

(2)有人评价:本诗的佳处不在于借悲秋写乡思,而在于中间两联的炼字锻句。请结合画线诗句加以简要赏析。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答张十一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阅读答案鉴赏

韩 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②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③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④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同“陡”。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①②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②坏壁:残破的墙壁。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达了诗人何种人生态度?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阅读答案鉴赏

(2)颈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 秋

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寓意的艺术形象,请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指哪类人。

(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②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岑 参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洲。

注:①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②晋昌,即瓜洲,唐天宝元年改为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

(1)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选择一个赏析。

(2)结合全诗,说出“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洲”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青 溪

王 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1)“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这两句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两个字,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

(2)请结合全诗景物描写的特点,赏析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溪上遇雨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两首诗都写出了夏雨的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评家说:“就诗的神韵,苏诗较胜;论结构的出奇,崔诗不宜多让。”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评析?为什么?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相见欢

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

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在全词中有哪些作用?

(2)“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

(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枝词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这首诗以__________________为题材,“柳枝词”之题相传为后人所加,除了用杨柳的传统意象表达感情外,该题材还与诗中的______________这一句相照应,切合当时情景。

(2)这首诗的末句与王实甫《长亭送别》中哪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两句诗情感表达手法的相似之处。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唐多令

注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中甫,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7.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①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②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

(2)结合全词的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两句。

18.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红绣鞋 客况

宋方壶

①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无火拨残星。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

②我却是怎支吾今夜冷?

注:①地炉:挖地为坑的火炉,坑中熏火以取暖。②支吾:也作“枝梧”,本义为“抵拒”,引申为“应付”。

(1)作者不说“半点灯明昏惨惨”,而说“昏惨惨半点灯明”,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二句,虽未出现思乡、思亲的字眼,但思乡、思亲之情却浸透字里行间。请简要分析。

1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

刘时中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②思梁苑,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另;愁听,阳关第四声。

注:①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过”。②梁苑:亦称梁园、兔园,汉梁孝王刘武所

建园林,园内聚集着一班著名文士。

(1)这首元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2)这首曲词在抒发离人去后送别者凄凉惆怅的情感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以景写情的手法,请结合曲词,就其中一种手法谈谈你的理解。

2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①【双调】折桂令·九日

张可久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

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的习俗。②乌纱:泛指帽子。

(1)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本曲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作结,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第二篇:《上海市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_语文及答案》

上海市十三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2014.12

一 阅读题 80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阅读答案鉴赏

被高估的民国学术

①近年来,随着“民国热”的升温,一批“民国范儿”的故事流传日广,更成为影视作品的新宠。与此同时,一批民国的“学术大师”如出土文物般现身,或者被媒体重新加冕。于是在公众和年轻一代的心目中,民国期间成了大师众多、高峰林立的学术黄金时代。

②其实,民国期间的总体学术水平如何,具体的学科或学人处于何种地位,有哪些贡献,还是得由相关的学术界作出评价,并不取决于他们的社会知名度,更不能“戏说”。 ..

③那么,今天应该怎样看民国期间的学术呢?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篇章,是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化的关键性时期,也是现代学术体系创建的阶段,各个学科几乎都产生了奠基者和创始人,并造就了一批学贯中西、融会古今的大师。

的学术天才,或许要经过相当长的年代才可能被超越,甚至永远不被超越,民国时期也是如此。

⑤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情况,到了今天,民国的学术往往会被高估。因为每门现代学科几乎都是从那时发轫或成长的,今天该学科的专业人员,除了直接从国外引进的外,一般都是由当初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一代一代教出来、传下来的,这些创始人、奠基者自然具有无可争辩的、崇高的地位。解放后留在大陆、以后成为大师的学人,大多是在民国期间完成了在国内外的学业,已经崭露头角。尽管他们的成就大多还是在解放后取得的,但也被看成民国学术水平的代表。

⑥历次政治运动的消极影响和破坏作用更加剧了这样的高估和偏见。有的学科和学人因学术以外的原因被中止或禁止,形成了二三十年的空缺,以至到了改革开放后这门学科恢复,还只是民国时期的成果独领风骚,一些学者的代表作还是当初的博士、硕士论文。例如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本来早就应该被他自己的新作或他学生的成果所超越,但由于1952年院系调整时社会学科被“断子绝孙”作为资产阶级反动学科彻底取消。等费孝通当了右派,连《江村经济》也成作毒草批判,从此消失。

⑦毋庸讳言,一些人对民国学术的评价、对民国学人的颂扬是出于一种逆反心态。是以此来显现、批判今天学术界的乱象,表达他们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学术垃圾、学术泡沫、学术腐败的不满,对某些混迹学林的无术、无良、无耻人物的蔑视。就像赞扬民国时的小学课本编得多好,就是为了对比今天的某些课本编得多差一样。

⑧当然,舆论与公众出现这样的偏差,学术界本身也负有一定的责任。由于学术界往往脱离公众,或者不重视社会影响,对一些本学科视为常识性错误或胡编乱造的“史实”不屑、不愿或不敢公开纠正,以至积非成是,形成“常识”。例如,在季羡林先生的晚年,从大众媒体到全社会无不将“国学大师”当成他的代名词。但大家都明白他的主要学术贡献并不属国学的范畴,而滥用国学实际是贬低了其他学问,如季先生主要研究的印度学和梵文的地位。但谁都不好意思或不愿意向公众捅破这一层纸。当我在报纸上发表质疑季先生“国学大师”身分的文章时,好心的朋友劝我应该给老人留点面子。我说:正因为我尊敬季老,才要在他生前纠正他身不由己的被误导,而不是在他身后批评。

(选自2014年10月17日《文汇报》,略有删改)

1.第②段加点词“戏说”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2.第③段从 和 两方面对国民学术作了定位。(2分)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①人文学科的具体人物或具体成果很难找到通用的国际标准。

②如果在中国内部进行阶段性比较,则除了个别杰出人物外,总体上远没有超越清朝。

③如果用现代学科体系来衡量,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

④而今天的总体学术水平,已经大大超越了民国时期。

⑤尽管有少数科学家已经进入前沿,个别成果达到世界先进,但总的水平还是低的。

A.⑤①③②④ B.⑤③①②④ C.①⑤③②④ D.①⑤④②③

4.下列有关“民国学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国学术产生了众多大师,并创建了现代学术体系。

B.民国时期杰出人物的出现与整体水平没有必然联系。

C.政治运动的消极影响是民国学术被高估的主要原因。

D.对民国学术的颂扬包含了批判今天学术的逆反心态。

5.联系全文,分析第⑧段的作用。(3分)

6.本文在阐述问题时较好地运用了批判性思维,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5分)

按:一般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某种观点或现象进行言之有据、有逻辑推理的质疑、评估,从而得出真实性判断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

(二)现代文阅读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阅读答案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李家宝

①李家宝是只白面白腹灰背的吊睛小猫,之所以有名有姓,是因为他来自妹妹的好友李家,家宝是妹妹给取的名儿。由于身份有别于街头流浪到家里的野猫狗,便连名带姓地叫唤他。我早过了天真烂漫的年纪,宁爱清洁有条理的家居而早疏淡了与猫狗的厮混,因此一眼都不看李家宝,哪怕是连爸爸也夸从未见过如此粉妆玉琢的猫儿。

②有了姓的猫竟真不比寻常,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像颗花生米似的时常蜷卧在我手掌上,再大一点年纪,会连爬带跃地蹲在我肩头,不管我读书写稿或行走做事,他皆安居落户似的盘稳在我肩上。天冷的时候,长尾巴还可以绕着我的脖子,正好一圈,完全像贵妇人大衣领口镶的整只狐皮。

③如此人猫共过了一冬,我还不及懊恼就不知不觉被它讹上了,只忙不迭逢人介绍家宝的与众不同。家宝短脸尖下巴,两只大眼橄榄青色,眼以下的脸部连同腹部和四肢的毛色一样,是纯白色。家里也有纯白的波斯猫,但再白的猫一到家宝面前皆失色,人家的白是粉白,家宝则是微近透明的瓷白。

④春天的时候,家中两三只美丽的母猫发情,惹得全家公猫和邻猫皆日夜为之倾狂,只有家宝全不动心依然与人为伍,为此我很暗以他的未为动物身所役为异。夏天的时候,他只要不在我肩头,就高高蹲踞在我们客厅大门上的摇窗窗台上,冷眼悠闲地俯视一地的猫狗。我偶一抬头,四目交接,他便会迅速地拍打一阵尾巴,如同我与知心的朋友屡屡在闹嚷嚷的人群中默契地遥遥一笑。家宝这些行径也引起家中其他人的称叹,有说像个念佛吃素的小沙弥,也有说宝玉若投胎做猫一定是家宝这副俊模。

⑤这之后不久,朋友武藏家中突生变故。新买的一只俄国狼犬“托托”乏人照顾,便转送给我们了。自打托托来后,以前和家宝相处的时间完全被取代。由于家里不只一次发现家宝常背地里打托托耳光,我便不得不郑重告诉家宝,托托是娃娃,凡事要先让着娃娃的。家宝只高兴我与他说话,连忙一跃上了我的肩,熟练到我随口问“家宝,尾巴呢”,他便迅速拍打一阵尾巴。我和他已许久没玩这些了,而他居然都还记得。我暗暗觉得难过,但是并没有因此重新对待家宝如前。

⑥家宝仍然独来独往不理其他猫咪,终日独自盘卧在窗台上,我偶尔也随家人斥他一句:“孤僻!”真正想对它说的心底话是:现在是怎样的世情,能让我始终全心相待的人实没几个,何况是猫儿更妄想奢求,你若真是只聪明的猫儿就该早明白才是。但是只要客人来的时候,不免应观众要求表演一番。我拍拍肩头,他便一纵身跃上我肩头,从来没有一次不顺从我。在众人啧啧称奇声中,我反因此暗生悲凉:李家宝啊李家宝,你若真是只有骨气的猫儿,就不当再理我再听我使唤!可是家宝一如往昔。

⑦家宝渐不像以前那样爱干净勤洗脸了,他的嘴里似乎受了伤,时有痛状,不准人摸他的胡子和下巴一带,因此鼻下生了些黑垢。但就是如此,家宝仍旧非常好看,像是很有风度修养的绅士唇上蓄须似的,而我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日益消瘦。

⑧元宵节晚上家中宴客,商禽叔叔的小女儿奴奴整晚上皆猫不释手,妹妹遂建议把家宝送给奴

奴,反正家宝是最亲近人且尤需人宠惜的,现在遭我冷落,不如给全心疼他的奴奴好。我想想也有道理:一来奴奴是真正爱猫,非如其他小孩的好玩没常性,二来趁此把长久以来的心虚愧歉作一了断。至于家宝的离开——到底是猫啊!此一去有吃有住,断不会如人的重情惜意难割舍吧,便答应了奴奴。

⑨一星期后,商禽叔叔把家宝带回,说家宝到家后几天不肯吃饭。我又惊又喜地把纸箱子打开,家宝已经不再是家宝了,瘦脏得不成形状,我喂他牛奶替他生火取暖擦身子,知道这几天里他是如何心如死灰形如槁木了。不错,他只是只不会思不会想的猫,可是我对他做下无可弥补的伤害则是不容置疑的。

⑩此后的一段日子,我天天照医师指示替家宝清洗口腔和灌服药剂牛奶,家宝也曾经有恢复的迹象。直到有一天晚上,天气太冷,我特别灌了一个热水袋放在他窝里,陪着他,摸了他好一会儿,他瘦垮得像个出了故障的玩具。我当下知道他可能过不了今晚,于是他摆放好一个最平稳舒适的睡姿,轻轻叫唤他各种以前我常叫的绰号昵称。有时我叫得切,它就强撑起头来看看我,眼睛已经睁不圆了。我问他:“尾巴呢?”他的尾巴尖微弱地轻晃几下。他病到这个地步仍然不忘我们共同的老把戏,我想但凡有一丁点儿可能,他一定会再一次爬上我的肩头。重要的是,他用这种方式告诉我已经不介意我对他的种种了,他是如此有情有义有骨气的猫儿。

11次日清晨,我在睡梦中清楚听到妈妈在楼下温和地轻语:“家宝最乖,婆婆最喜欢你了噢„„”○

我寻到后院,见妈妈正在桃树下掘洞,我过去摸他、端详他,他还暖软的,但姿势是我昨晚替他摆的。家宝眼睛没合上,半露着橄榄青色的眼珠。便去拨他的眼皮,就合上了,是一副乖猫咪的睡相。他的嘴巴后来已经快被我医好了,可是,我医好了他的伤口,却不知把他的心弄得如何破烂不堪。

12家宝被埋在桃树下,那时还未到清明,风一吹,花瓣便随我的眼泪闪闪而落。现在已浓荫遮○

天,一树的桃儿尖已泛了红,我常在树下无事立一立,一方面算计桃儿,一方面伴伴坟上已生满天竺菊的李家宝。(选自《猎人们》,略有删改)

7.第③段加点的词语“讹”用了拟人手法,请对此加以分析。(2分)

8.第④段作者的家人为什么说李家宝像个“小沙弥”?(2分)

9.第⑤段划线句在语法结构上很独特,请结合全句加以赏析。(3分)

10.对第⑧段的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奴奴喜爱猫,所以“我”毅然把李家宝送给了她。

B.“我”意识到了心虚愧歉,但仍没有真正领会猫情。

C.妹妹建议将猫送人,我也急切想找个更疼家宝的人。

D.“到底是猫啊”一句表明“我”内心瞧不起李家宝。

11.简要概括作者对家宝情感态度的变化。(4分)

12.联系全文赏析“李家宝”这一形象。(5分)

(三)默写。(6分)

13.默写出下面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2) ,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4)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5)潭西南而望,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6)倚南窗以寄傲,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8)君子使物, 。(《管子》)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①[双调]折桂令·九日

②(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14.综观全曲,一个“ ”字贯穿全篇。(1分)

15.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B.“归雁横秋”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C.“金杯错落”是写昔日繁华热闹的官场生活。

D.“西风白发”极写诗人未能建功立业的惆怅。

16.作品末尾三句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义田记

[北宋]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②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③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④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

①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

②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注]①廪稍:公家给予的粮食。②沟中瘠:指饿死在沟壑中。瘠通“胔”,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养济群族之人 (2)葬者如再嫁之数 ..

(3)此其大较也 (4)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

18.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9.对下列两句中“焉”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而时共出纳焉 ②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

A.①②中的“焉”都是代词 B.①中的“焉”是助词,②中的“焉”是代词

C.①②中的“焉”都是助词 D.①中的“焉”是兼词,②中的“焉”是代词

20.第③段中“尝有志于是矣”中的“是”具体指代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文末“是皆公之罪人也”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书《震川文集》后

[清]曾国藩

①焉。自周诗有《崧高》、《烝民》诸篇,汉有“河梁”之咏,沿及六朝,饯别之诗,动累卷帙。于是

②有为之序者,昌黎韩氏为此体特繁,至或无诗而徒有序,骈拇枝指,于义为已侈矣。熙甫则未必饯

别而赠人以序,有所谓贺序者、谢序者、寿序者,此何说也?又彼所为抑扬吞吐、情韵不匮者,苟

③裁之以义,或皆可以不陈。浮芥舟以纵送于蹄涔之水,不复忆天下有曰海涛者也,神乎?味乎?徒

词费耳。

③然当时颇崇茁轧之习,假齐梁之雕琢、号为力追周秦者,往往而有。熙甫一切奔去,不事涂饰,而选言有序,不刻画而足以昭物情,与古作者合符,而后来者取则焉,不可谓不智已。

⑤道,无如命何!”——藉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闻见广而情志阔,得师友以辅翼,

[注]①《崧高》、《烝民》:两篇皆是《诗经》中送行之作。②骈拇枝(q西。骈拇,足拇指与第二指连为一体;枝指,手有六指。③蹄涔:牛马蹄印中的积水。④茁轧:指盲目拟古,使用生硬晦涩的词汇。⑤藉:假使。

22.“书„„后”属于古代文体中的 。(1分)

23.可填入第①段和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哉 也 B.矣 哉 C.也 乎 D.也 哉

24.对第②段画直线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深明事理的人不随意毁誉他人主要是因为崇尚正直。

B.君子不仅正直,而且耻于无以立其诚和不被后世所信任。

C.因为崇尚正直、怕无以立诚信世,故君子不随意毁誉人。

D.不随意毁誉他人且品行正直的人就能被后世的人所信任。

25.第②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

26.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有观点有分析。(4分)

二 写作 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要求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当下,各行业都涌现出很多敢于打破传统束缚的人。当然,老话也说“枪打出头鸟”,认为保持低调才能安身立命。当“出头鸟”会带来更多挑战和风险。

第三篇:《泉州市2015届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泉州市2015届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3)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5)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 ,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鸭沼观荷

[清]王 韬

余生甫里,即以唐陆天随①而得名。天随子隐居不仕,时与皮日休唱和,自号甫里先生,尝作《江湖

散人传》以见志。没后,亮节高风,里人思之不臵。以先生在时喜斗鸭,有斗鸭栏,乃凿地为池沼,方塘如鉴,一水潆洄。中央筑一亭,曰‚清风亭‛,东西通以小桥,四周环植榆柳桃李。盛夏新绿怒生,碧阴覆檐际,窗棂四敞,凉飙飒然,袭人襟裾。中供天随子像,把卷危坐,须眉如生。去亭百数十武,先生之墓在焉。或云后人葬其衣冠处,将以留古迹而寄遐思者也。亭中楹联颇夥,余师一联云:‚白酒黄花,九日独高元亮枕;烟蓑雨笠,十年长泛志和船。‛特举二君以比拟先生,当矣。

池种荷花,红白相半。花时清芬远彻,风晨月夕,领略尤胜。里中诗人夏日设社于此亭,余亦获从诸

君子后,每至独早。

每岁六月二十四日,必招邀群彦,为荷花祝生日。闺秀能诗者亦许入社,但不亲至耳。余定莲为君子

之花,具有四德:香清,韵远,品洁,色纯。

观荷之约,以花开日为始,三日一会,肴核以四簋为度,但求真率,毋侈华靡。甫里本属水乡,多菱

芡之属。沉李浮瓜②,青红错杂,堆臵盘中,亦堪解暑。

诸社友以先生生平固喜蓄鸭,因于池畔另辟鸭舍,蓄白鸭数头,修洁可爱。红衣翠盖间,点缀以白羽

翩跹,亦复不俗。池旁环围石阑,阑柱悉凿鸭,其首皆回向先生,以先生固背北面南也。鸭在羽族中,蠢然一物耳;自先生有‚能言‛③一语,遂足供园林清玩,洵④乎文人之口不可测也如此。

余违甫里几四十年,回首前尘,无殊梦影。每值荷花盛开,辄若臵身于莲亭鸭沼间也。

(节选自《漫游随录》)

【注】①陆天随:即陆龟蒙,唐朝文学家,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苏州甫里人。②沉李浮瓜:指冷食的瓜果。③能言:某宦官用弹弓杀死一只鸭子,陆龟蒙曾对他说,“某养此鸭,能人言;方

欲上进,君何杀之?”④洵:确实,诚然。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把卷危坐 危:端正。 .

B.领略尤胜 胜:优美。 .

C.肴核以四簋为度 度:次数。 .

D.余违甫里几四十年 违:离开。 .

3.下列四组中,全都属于从视觉角度描写池沼之景的一组是(3分)

①方塘如鉴,一水潆洄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阅读答案鉴赏

②四周环植榆柳桃李

③盛夏新绿怒生,碧阴覆檐际

④池种荷花,红白相半

⑤花时清芬远彻

⑥沉李浮瓜,青红错杂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老师在对联中拿陶渊明、张志和“比拟”陆龟蒙,突出了陆龟蒙的高洁。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阅读答案鉴赏

B.作者写为荷花庆祝生日,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也反映了自己雅致的生活情趣。

C.陆龟蒙喜欢斗鸭,他去世后乡人社友或凿池筑亭,或石阑凿鸭,以寄怀念之情。

D.文章以“观荷”为线索,侧重描绘“鸭沼”中的荷花及其周边景物的自然之美。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闺秀能诗者亦许入社,但不亲至耳。(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首皆回向先生,以先生固背北面南也。(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折桂令 三衢①平山亭

[元]张可久

倚栏杆云与山平,一勺甘泉,四面虚亭。隐隐浮图,层层罨画,小小蓬瀛。随月去长空雁影,唤秋来

高树蝉声。客路飘零,天宇澄清,剑气②峥嵘。

(选自《张小山乐府》)

【注】①三衢:指浙江三衢山。②剑气:宝剑的光芒。后常用以比喻人的声望或才华。

(1)请简要概括三衢山这一景物的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路飘零,天宇澄清,剑气峥嵘”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诸葛亮北伐时与司马懿在渭河之滨斗阵法。司马懿自以为识破了诸葛亮的阵法,便派兵攻阵,结果

所派兵将都陷入阵中而被活捉。(《三国演义》)

B.薛姨妈托人送来新样宫花,惜春认为自己已出家了,不用插花,便推辞不要;而黛玉认为自己拿到

的宫花是别人挑剩的,很不满意。(《红楼梦》)

C.刘玉英偷听到赵伯韬与人密谋走私军火及在公债市场拖垮吴荪甫的谈话后,为报复赵伯韬移情冯眉

卿,就把消息无偿提供给了吴荪甫。(《子夜》)

D.高老太爷的诞辰到来,琴前来高家祝寿。第二天,琴借口生病,很早就回了家,之后偷偷送信给觉

民,约他到家里与自己会面。(《家》)

E.拿侬身材高大,长相难看。但葛朗台看中了她的力气和诚实,就以高于别人的工钱雇佣了她,拿侬

从此成为葛朗台忠实的仆人。(《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①矣。斯民也,三代②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离娄章句下》)

【注】①试:考验。②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1)对于评论他人,孔子和孟子有何相同的主张?请简要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评论者,孔子和孟子有何不同的告诫?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消费文化应彰显生态文明维度

陈若松 刘伟雄

一个社会的消费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消费理念。随着消费社会的全球化渗透和中国

社会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由西方消费文化和消费者自身物欲膨胀带来的一系列消费理念,如奢侈消费、 享受消费、符号消费等逐渐影响中国社会消费现状,而由此带来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

当下的中国社会,节俭消费文化、过度超前消费文化以及适度合理消费文化三者并存,受西方消费文

化的影响,过度超前消费文化发展比较突出。这种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方式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重建健康合理的消费文化,必须让人的消费行为内在地蕴含生态向度。通过消费,不仅延续着人的生

命,也锻炼着人的自然感觉,使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均得到彰显。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人依靠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消费和自然界也不能分开,一方面,作为消费主体的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目的来源于人的需要,根本上是来源于自然界;另一方面,人的理性的需要来源于人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目的,而这一目的的

实现程度取决于生产。生产的这种决定作用是受限于自然的,自然法则永远制约着生产的进行,自然是其永远的基石。现代消费文化建设必须实现‚人‛的消费,彰显人的消费的生态意义。

当今消费文化建设必须彰显生态价值取向。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倡导适度消费的文化观,每个人以自己的应得收入,在消费市场上进行消费,满足其多元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政府要推动收入分配改革,逐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够在社会上逐渐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文化:既能够合理适度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致过度破坏环境。

必须促使生产者在生产价值取向上实现从资本逻辑向生态逻辑的转向。按照资本逻辑,生产者会只顾生产,从而臆造出虚假需求,而不管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按照生态逻辑,则应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出发,科学平衡生产和消费,抛弃虚假需求,超越异化消费,生产以自然生态的可持续为前提,以消费主体合理的消费需求为基石,从而实现消费过程中的科学消费,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

人不应该像动物般地依靠本能被动地消费,甘愿做消费的奴隶,更不应该不顾消费的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而沉迷于各种异化消费的诱惑中,而应该在消费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

9.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消费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消费理念,而社会消费理念与社会消费水平相关。

B.受西方文化影响,过度超前消费文化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消费文化的主流。

C.生产受制于自然,要考虑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也要关注人合理的消费需求。

D.异化消费建立在人的虚假需求之上,不去考虑消费的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

10.重建健康合理的消费文化,需要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重建健康合理的消费文化,有何意义?请简要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道口·书院·秋声

王剑冰

①我的记忆在涨水,我曾经来过道口镇①。那个时候我还很小,我天真地寻找着那个道口。一定是有一个道口的,它在摆渡着来往,引导着方向。

②可是我没有找到。

③现在我依然在道口徜徉。有个声音告诉我,欧阳书院②就是道口的标志。我看到一扇门无声地开启,一股清风灌了满怀,我的怀里立时温热起来,心里在荡舟。

④我曾经找过的那个历史的道口,就芳香四溢地站在四通八达的地方。

⑤那个在乎山水之间的人也在乎‚庭院深深深几许‛,他找到这里的时候,‚星月皎洁,明河在天‛,一缕秋风正在流浪。他记住了那个朴素的路碑,正如多少年后我们循着那个路碑,毫无偏差地找到你。

⑥我试着像欧阳修一样在秋声里沙哑地歌唱,真的,我真的在那种歌唱里越过了灵魂的高峡,在一片清澈而亲切的水上飞奔。

⑦水的四周是辽阔的中原,中原一派玄黄。一个个经过无数次痛苦和愉悦而繁衍的村庄,把这玄黄连缀起来,就如汉赋、唐诗、宋词的连缀一样,将广袤和丰收连缀起来。一个人从广袤和丰收里站直弯着的腰身,甩出一串汗水,那汗水变成了飒飒秋风。

⑧带着秋香的风吹过大地,大地上一片繁忙。欧阳修来的那天,是否也是这样的景象?我去过欧阳修的家乡,正是‚白水芦花吹稻香‛的季节。

⑨一群学子的声音水一样缱绻在风中,我听到了你们的歌唱,不,不惟是我,我身后那个摇摇晃晃的醉翁也听到了你们的歌唱,他激动地抖动着胡须,陷入了沉沉的回忆,似乎感怀那两次短暂的行程,感怀历史的理解和千年中滑州人的感情。欧阳公,六一居士,你始终让心居住在孩童中吗?你的生命里,重叠着那个儿童的节日,我们叫起来是那么亲切。

⑩声音就这么缱绻地流着,我在这流水里偷偷地泡着自己的泪光。我回头看欧阳公,欧阳公的眼睛里映着清澈的天空。

⑪欧阳书院已成卫河边的风景,我在这夜晚的风景里久久不能成眠。

⑫秋风拂过大地,我随风扶摇而上,看一个人怎样对天惆怅,惆怅中又带着怎样的调侃与放浪。你一定流过泪,没有泪水的男人是不真实的,只是我没有看见。故乡沙溪旁,满头白发的芦花摇出的风,一直吹过卫水,抖乱你的衣衫。

⑬‚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生不可能长驻春天,那就在秋天里扎下根,把春天重新孕育。绵州、夷陵、扬州、滁州、滑州,欧阳公,你把坦荡和豪情种植在这些山水的深刻部位,让它们长出思想和灵魂,长出文字和墨香,没有人知道你的痛苦,亦如不知道你的快乐。你看,童子都睡了,你露出了宽怀的笑意。

⑭深秋的风重复着重复着,一直重复到现在。

⑮其实我不该想起这些,我应该想起醉翁亭的快意,想起蝶恋花的清香,可我还是忍不住。我还想起你的直率,你的不屈,你的无愧。就让我这样多想一些吧,想得多了,我就离你越来越近了。

⑯不,我一点都不怀疑你的意志,你只是借助秋风放飞一下自己的思绪,就如你放飞吹落的一根胡须。‚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谗佞的草在你的跟前,早拂之而色变,《秋声赋》③后不知去向。

⑰滑州,让我搬运些秋声走吧,我要把它扎成生命的篱笆。

⑱在欧阳中学,我看见那些不老的风,在雨中丝丝落地,长出又一茬嫩苗。风雨之间,千岁欧阳依然‚子夜读书‛。

⑲欧阳书院,请允许我作为你的一位晚来的学子,让我再坐在那方舢板样的小桌前,用我满腹的激情诵出:‚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

(节选自《黄河报》)

【注】①道口镇:河南省滑县(古称滑州)的县治所在地,欧阳修曾两次到滑县为官。②欧阳书院:欧阳修任滑州通判时,曾修建“画舫斋”,后人在此旧址上建书院,称“欧阳书院”,新中国成立后又在“欧阳书院”原址上建“欧阳中学”。③《秋声赋》:欧阳修53岁时写的一篇赋,通过秋声摹写自然界的秋天,用以烘托作者人生旅途上的秋天;但全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

12.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道口”含义丰富,实指欧阳书院的所在地道口镇和地理意义上的路口,虚指人生的路口与方向,

以及历史的关口。

B.第⑤段或化用或引用欧阳修的诗文,既写出了欧阳修的部分经历,又突出了他感情丰富、才华横

溢的文学家形象。

C.第⑨段写“我”和欧阳修听孩童们“歌唱”这一情景,意在说明欧阳修的作品深受后世儿童喜爱,表

现其童心未泯的性情。

D.第⑮段以“醉翁亭的快意”“蝶恋花的清香”,写出了欧阳修作品风格的多样,也巧妙地引出对欧阳

个性的评说。

E.本文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艺术再现了欧阳修的生平与创作,赞颂了欧阳修忧国忧民、坦荡超

然的高尚情操。

13.第⑬段采用第二人称写作,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阅读答案鉴赏》

[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阅读答案鉴赏

(元)张可久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在西陵,恨满东州。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注释]①忘机:忘却心计。②泛泛:在水面飘浮或浮行的样子。【[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阅读答案鉴赏】[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阅读答案鉴赏

21.画线句写的是 ▲ 情景,“懒”字状出 ▲ 之情态,“慵”字状出黯然神伤之情态,“怕”字状出 ▲ 之情态。(3分)

22.赏析本曲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阅读答案鉴赏

21.既别(别后) 无可奈何 孤苦难耐(每空1分,其中第一空写“离别”不给分,第二空第三空只要语意相符即可,字数上不做要求。)

22.(1)运用夸张的手法。以“画船儿载不起”“满东州”写出了离愁别恨之重之浓。(答“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一句化虚为实或化抽象为具体且言之成理可给2分,但不能与夸张同时给分)(2)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六句主要为实写,七至十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句为虚写。(3)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依依岸柳”仿佛含情,却更令人伤心;抒情主人公常与“泛泛沙鸥”相对,却更显寂寞凄凉。【[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阅读答案鉴赏】文章[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阅读答案鉴赏出自

第五篇:《《[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阅读答案》

《[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阅读答案

[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

(元)张可久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在西陵,恨满东州。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阅读答案《[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阅读答案。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注释]①忘机:忘却心计。②泛泛:在水面飘浮或浮行的样子。

21.画线句写的是 ▲ 情景,“懒”字状出 ▲ 之情态,“慵”字状出黯然神伤之情态,“怕”字状出 ▲ 之情态。(3分)

22.赏析本曲的主要表现手法。【《[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阅读答案】文章《[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阅读答案出自孤苦难耐(每 本文来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41415/

推荐访问:张可久折桂令西陵送别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