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3-21 12:24:2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第一篇:《2016届二轮复习 人教版 诗歌鉴赏 专项突破训练(3)doc》

2016届二轮复习 人教版 诗歌鉴赏 专项突破训练(3)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刘仙伦

艅艘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叔子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后来人物,如君瑰伟能几? 其肯为我来耶?河阳下士,差足强人意。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眼底河山,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

【注】 ①艅艘:大船。②襄州:襄阳,京西南路所在地,南宋时宋金对峙的前沿。③叔子:西晋人羊祜的字,他镇守襄阳十年,曾积极策划灭吴,后人因此为他在岘山立碑。

8.词作的上阕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应逐句分析词作的上阕。题干明确要求回答修辞手法,考生要在明确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础上,根据词句的具体内容以及所给注释来分析判断。注意,只回答修辞手法,答案是不完整的,还要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 ①设问。“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一问一答,点出张明之所要去的地方(反问。“如君瑰伟能几”,像你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高度赞美了张明之的才能)。②夸张。“雉堞连云天际”,“雉堞”与云朵相连,极写襄阳城墙之高。③对偶、用典。“叔子残碑,卧龙陈迹”,运用对偶的手法,引用了羊祜、诸葛亮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明了词人的心迹。

9.词的最后两句“功名机会,要须闲暇先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的下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应注重把握词作下阕的主要内容和最后两句的意思。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是建立功业要靠平常的功夫,要提前准备。结合词作的写作背景以及词作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词,词人希望张明之到襄阳后能够保家卫国,不能被一时的太平遮蔽眼睛。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希望张明之能够时刻备战,将来能建功立业;同时,可以①②③

思考,离别时能够如此叮咛,二人的关系肯定是非常亲密的。

答案 ①词人希望张明之入幕后,加强战备,不要“以言兵为讳”,而要以国事为重,建功立业。②离别劝慰,表明词人与张明之的关系的密切,表达了词人对张明之的情深意切。

【诗歌鉴赏】 上阕,“艅艘”三句从送客之地落笔。“试问”两句展开对襄阳的描写,词人的眼里甚至清楚地出现了那里连云的“雉堞”。“叔子”三句写曾经在襄阳的叔子、诸葛亮的遗憾。“后来”两句盛赞张明之才华横溢。下阕,“其肯”三句是词人对京西南路安抚使辟张明之一事的评论,赞扬其礼贤下士的作风。“勿谓”两句则勉励张明之入幕后,加强战备,不要“以言兵为讳”。“眼底河山”三句,转入抒情,表现了词人对国事的关心,极富鼓舞人心的力量。结尾“功名”两句,再次勉励张明之抓住入幕这一时机,建功立业。送别之际,一再以国事和建功立业相勉励,两人之间愈显亲切,词人的情意也就愈显诚挚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偶 成

[宋]萧立之

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

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晴放纸鸢。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 ①悭:缺少,没有。②纸鸢:风筝。

8.理解《偶成》这首诗的关键是哪一句?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难点是给出理由。一般来说,应先分析关键句的意思,然后指出这句在结构上、意境营造上、主旨表达上的作用。

答案 第三句。这一句是反问句,在前两句委婉的讽刺之后突然直接表明态度:城里人怎么知道雨对农耕的好处?这一句引出下面对“却恨悭晴放纸鸢”的斥责,表明了诗人对朱门大族只知享乐、不顾民生疾苦的批判。

9.两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各是什么?中心思想有何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一首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城中人与农人对雨的态度进行对比,表现诗①②

人的情感。第二首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萧萧”竹声比喻百姓的“疾苦声”,来表达诗人对大中丞的劝谏。

(2)相同点:都表现了对底层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不同点:第一首谴责了城中那些只知玩乐、不知农时的人,第二首表达了做好父母官的心声。

【诗歌鉴赏】 萧诗:这是宋代诗人萧立之写的怜悯农民的诗歌,通过对阴雨连绵的两种不同态度的对比,深刻揭露了贫富矛盾。首句别出心裁,不写游人厌雨,却写雨妒游人,所以连绵不休。“故作难”三字,说似乎雨故意与游人作对。天公不作美,即便是城中富贵人家也无可奈何。“禁持闲了下湖船”,意思是说,天公禁止游湖,游船只得闲却。后两句写城里富贵人家不知农家盼雨耕种的心情,只恨没有晴天,不能去放风筝。在艺术上使用对比手法,将农人盼雨耕作与城里富贵人家盼天晴玩乐两种态度进行对比,谴责了城中那些只知玩乐、不知农时的人。全诗以议论为主,但即事见理,不流于枯燥,分析透辟。

郑诗:是清代郑板桥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第一句是说,诗人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是说诗人由凄寒的竹子的响声产生了联想,由竹声呜咽想到老百姓的疾苦,充分体现了诗人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第三句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既照应了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艺术上托物取喻,由风吹竹摇之声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把竹之“萧萧”声比喻为百姓的“疾苦声”;用“一枝一叶”比喻百姓生活中的琐细小事,有形有神,比较形象。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小孤山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小孤山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来。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 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被贬涪州,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在蜀地流徙五年余。这首词作于戎州。

8.词中刻画的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如何鉴赏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

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诗歌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结合词中主人公一系列反常的动作和注释中词人的自身经历,可以表现出主人公的狂放不羁、傲视世俗、胸怀悲愤。组织答案时,依照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作答,步骤分三步。

答案 (步骤一)这是一个狂放不羁、挑战世俗的谪人形象,也是那个时代不协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形象。

(步骤二)他纵情饮酒,借酒消愁,在风雨中吹笛,醉酒后头簪花朵,反戴帽子,听歌观舞,满头白发却插满黄花。

(步骤三)这些举动足见其以自乐自娱、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表现了主人公形象的狂放不羁和对世俗的傲视与挑战。

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要依据词中环境描写、主人公的行为态度和注释中作者的遭遇分析。本词运用的表达技巧较为明显:一系列的动作是细节描写,“人生莫放酒杯干”等句是直抒胸臆,“黄菊枝头”句为借景抒情等。小孤山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

答案 ①抒发了作者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和对现实政治迫害的不满、调侃和抗争。 ②运用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放浪不羁的形象,从而衬托内心的抑郁不平。如“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黄花白发相牵挽”;直抒胸臆,如“人生莫放酒杯干”“付与时人冷眼看”等表现了词人的狂放。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孤山

戴复古

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小孤山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

8.结合全诗,分析首联两句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联两句生动形象地描写群山像奔马一样欲渡江而去的情态;反衬(答“对比”也可)出小孤山独立江畔、力挽狂澜的形象。

9.简要分析诗歌尾联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山独立,力挽狂澜,但人却不知,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不知才、不识才的不满,同时也寄托了自己要独立天地、力挽狂澜的精神追求。

【诗歌鉴赏】 诗歌首联使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写群山的动态,它们像奔马一样,想飞奔渡过长江。颔联,写小孤山拔地而起、遏阻流水的形象。诗歌开篇两联,用群山飞奔的动态与小孤山遏阻江水的动态对比,以此刻画小孤山的中流砥柱的形象。颈联,继续写屹立江畔的小孤山,虽然山体很小,但仍然能够力挽狂澜。尾联,写人们不知道小孤山,但小孤山仍然是天地之间的功臣。诗歌托物言志,通过对小孤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于社会不知才、不识才的不满,寄托了作者独立天地、力挽狂澜的精神追求。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天仙子·春恨

[明]陈子龙

古道棠梨寒恻恻,子规满路东风湿。留连好景为谁愁。归潮急,暮云碧。和雨和晴人不识。 北望音书迷故国。一江春水无消息。强将此恨问花枝。嫣红积,莺如织,我泪未弹花泪滴。

【注】 ①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攻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

8.词法有点(点明情感内涵)有染(用景物来渲染情感),上片中____________一句是点笔,隐隐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感。

答案 留连好景为谁愁 对国事忧虑

9.词上片开头两句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荒凉的古道上,棠梨在寒风中瑟缩。在清冷的春雨里,子规凄苦的啼声铺天盖地。①

第二篇:《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保温练12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保温练12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论述类文本阅读

(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再次强调,要注意发现违反党的组织原则、搞“一言堂”、________以及违规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②父母无原则、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就使得孩子变成________、为所欲为的人。

③安倍“拜鬼”之举招致中韩两国的反对,他给外界留下了一个缺乏充分的外交策略、________的印象。

A.专横跋扈

B.专横跋扈

C.独断专行

D.独断专行 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 一意孤行 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 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 专横跋扈

解析 独断专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专横跋扈:专断蛮横,恣意妄为,很不讲理。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旦价格全面放开,能源领域特别是稀缺资源的涨价是肯定的,如何在价格改革的同时,既让市场说话,又能照顾到群众的意见,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B.月球一昼夜相当于地球28天,夜晚最低温度达零下180度,为保证探测器有能源,看得清,且在一个比较适合的温度下工作,发射时就要考虑到能在白天落月。

C.中国古代的立法、司法,都表现出中华民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智慧,绝对不会让宗教干预国家的政治、法制,从来没有像西方中世纪那样设置宗教法与宗教法庭。

D.上世纪80年代之后,发展思潮又被新自由主义代替,希望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让政府完全撒手不管。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增速、危机重重甚至经济崩溃。

解析 B项,成分残缺,缺少和“考虑”搭配的宾语中心语;C项,暗换主语,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中国”,但从结构看却成了“立法、司法”;D项,搭配不当,“只能是增速、危机重重甚至经济崩溃”应是“只能是增速降低、危机重重甚至经济崩溃”。

答案 A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专注痴迷于创造的沉酣而不作世故的权衡和功利的算计,是进入最佳创作状态和确保艺术神圣与纯洁的前提。前人早已发现:人,________。艺术品格的滑坡往往是经不住非艺术的种种诱惑而造成艺术本身相对独立性的丧失。

A.多一分世故即少一分高雅;其艺不工者必利多心急

B多一分世故即少一分高雅;利多心急者其艺必不工

C.少一分高雅即多一分世故;其艺不工者必利多心急

D.少一分高雅即多一分世故;利多心急者其艺必不工

答案 B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衣”排在第一位。____①____,因为人穿衣不仅仅是为了“蔽寒暑”、防虫防风雨、遮体避羞等,还具有装饰身体、美化生活,显示人的身份地位、民族信仰等作用。因此我国古代服饰成为了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____②____,为什么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生活条件很一般,但其民族服饰之精美,令人惊叹。“衣”能排在“衣食住行”之首,____③____,就是我国冬季十分严寒,许多贫困古人多为缺衣御寒所苦。“衣”之影响深入到了中国文化和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语段主要阐述了“衣”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段首句是中心句,后面分点来阐述原因。第①处紧随中心句后面,强调其有必然性,应填入“这并非偶然”之类的话语。第②处由前面原因的分析,援引例子来说明,由后面的“为什么„„但”所强调内容可知,应填入“这就不难理解”之类的句子。第③处由第一个原因的解说转入第二个原因的解说,应填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之类的语句。

答案 ①这并非偶然 ②这就不难理解 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5.为帮助贫困生上学,某中学发起“爱心捐款活动”。请为此项活动拟写一则校园公益广告。要求主题鲜明,使用对偶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形式上来看,主要是要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来看,要注意突出“爱心捐款”这一主题,要呼吁大家献出爱心,积极捐款。小孤山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

答案 (示例一)你的爱心能为他的心灵建一间温暖的房,你的奉献能为他的人生圆一个美丽的梦。

(示例二)他的人生因你的捐助不再灰暗,他的命运因你的捐助不再多艰。

6.下面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分析枝状图表的构成信息,可知“老旧管线管理”包括“普查”“改造”两大部分,“普查”的对象又包括供排水、燃气和电力三部分,“改造”的内容包括“建设计划”“统筹安排”“预留接口”三部分。分析完图的结构以后,准确地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 地下老旧管线管理分为两个阶段:先对供排水系统及燃气、电力管线信息进行普查;再通过制定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建设、预留接口完成改造。

二、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有这样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是能够融会新旧、贯通古今的人就可以担当老师的责任了。

(2)人们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常常会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有济天下之大才,却甘为一介农夫过着平淡生活的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3)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孤山

戴复古

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

8.结合全诗,分析首联两句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联两句生动形象地描写群山像奔马一样欲渡江而去的情态;反衬(答“对比”也可)出小孤山独立江畔、力挽狂澜的形象。

9.简要分析诗歌尾联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山独立,力挽狂澜,但人却不知,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不知才、不识才的不满,同时也寄托了自己要独立天地、力挽狂澜的精神追求。

【诗歌鉴赏】 诗歌首联使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写群山的动态,它们像奔马一样,想飞奔渡过长江。颔联,写小孤山拔地而起、遏阻流水的形象。诗歌开篇两联,用群山飞奔的动态与小孤山遏阻江水的动态对比,以此刻画小孤山的中流砥柱的形象。颈联,继续写屹立江畔的小孤山,虽然山体很小,但仍然能够力挽狂澜。尾联,写人们不知道小孤山,但小孤山仍然是天地之间的功臣。诗歌托物言志,通过对小孤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于社会不知才、不识才的不满,寄托了作者独立天地、力挽狂澜的精神追求。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近年来,伴随着不少国家的宽带化战略的实施、云计算服务的起步、物联网应用的铺开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数据量与时俱增,数据处理能力也发展迅速。数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其资源属性越发明晰,显示出开发的价值。

同时,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要求快速的反应和精细的管理,急需借助对数据的分析来

科学决策,催生了对大数据开发的需求。大数据被称为将引发生活、工作和思维变革的一次革命。

大数据是相对于一般数据而言的,目前对大数据尚缺权威的严格定义,但较普遍的解释是指“难以用常规的软件工具在容许的时间内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规模大是大数据的标志之一,但大数据之所以难处理不仅在于规模大,更大的挑战是其随时间的变化快和类型的多样性,根据可否用表格或关系数据库的表和视图来表示而区分为结构型和非结构型数据,照片和视频等就是典型的非结构型数据。随时间和类型的变化增加了大数据的复杂性,但同时也丰富了大数据的内涵。通常用4V(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来反映大数据的特征,即量大、增长快、多样性和高价值。从这一点来看,对大数据仅仅冠以“大”这一形容词是不全面的,只不过在大数据的4V中,规模相对于变化和类型这两个特征容易定量,而且即便是单一类型的数据集(例如文本文件),只要有足够的规模也能称得上大数据。数据的规模越大,通常对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事物演变规律越可信,数据分析的结果也越有代表性,因此对大数据这一词汇突出其规模大这一特征也是可理解的。小孤山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方法,伴随大数据产生的数据密集型科学,有人将它称为是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之后的第四种科学研究模式,这一研究模式的特点表象为不在意数据的杂乱,但强调数据的量;不要求数据精准,但看重其代表性;不刻意追求因果关系,但重视规律总结。这一模式不仅用于科学研究,更多的会用到各行各业,成为从复杂现象中透视本质的有用工具。有人担心从大数据中发现事物发展规律并预测未来的做法强调了有章可循,可能会妨碍创新。事实上检验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还是管理创新,不是看是否使用新的模式或颠覆性技术,而是看应用领域的开拓和市场上的引领,成功的重要因素正是符合客观规律。苹果公司的iPhone用触摸屏代替键盘并开发了App Store应用商店,完善了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开创了移动智能终端时代,方便了用户的使用,顺应并引导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是大数据思维与创新文化结合的范例。大数据还是一个新学科,大数据技术是指设计用于高速收集、发现和分析从多种类型的大规模数据中提取经济价值的新一代技术和体系,涉及数据存储、合并压缩、清洗过滤、格式转换、统计分析、知识发现、可视呈现、关联规则、分类聚类、序列路径和决策支持等技术。大数据将带动起大数据产业和市场,包括服务器、存储器、联网设备、软件与服务。总之,大数据服务业属性大于制造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大于对直接产业的影响,社会效益大于直接经济效益。大数据影响之大和受到广泛重视也正是因其溢出效应明显。

(有删改)

第三篇:《诗歌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篇:《小孤山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

小孤山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

戴复古

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小孤山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小孤山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

(1)结合全诗,分析首联两句的作用。(4分)

(2)简要分析诗歌尾联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小孤山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

(1)生动形象地描写群山像奔马一样欲渡江而去的情态(1分〉;反衬(1分,答“对比"也可)突出小孤山独立江干、力挽狂澜的形象《2分〉。【小孤山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文章小孤山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出自

第五篇:《淮村兵后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

淮村兵后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1)诗中“无主”、“茫茫”两个词有什么作用?(3分)

(2)全诗以写景为主。诗人是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写突出题旨的?(4分)

淮村兵后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

(1)诗人在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给乐景平添了凄凉;在繁茂的春草后缀以“茫茫”也暗示了荒凉。(3分)

(2)诗人借对寂寞开无主的桃花、迷茫的春草和凶煞的晚鸦的描写,把蓬勃的春景写得如此不堪,不写兵荒马乱,自见兵荒马乱;后两句以“几处”破败的住家为点,又写到 “一一”人家为面,点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农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的百姓的同情,并对入侵之敌表示仇恨。(意思对即可。采分点在能写出具体的景物(2分),答出主旨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敌人的仇恨(2分))

淮村兵后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

“小桃无主自开花”,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淮村兵后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淮村兵后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兵后的凄凉。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兵后逃亡,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的诗蓄势。“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是诗的主旨。本来,这里原是人们聚居的地方,可现在只留下了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这首短短的绝句,为兵后荒村,画出了最典型的图景。

井是聚居的重要标志。有井处,方有人家。干戈寥落,家园破败,最难移易的是井,最难毁损的是井,井是逝去生活的不移见证。【淮村兵后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文章淮村兵后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出自style="POSITION: 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鉴赏有答案

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杜甫》阅读答案鉴赏

浣溪沙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

和王中丞闻琴谢眺阅读答案鉴赏

醉花间|冯延巳|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题严陵钓台张继阅读答案鉴赏

邯郸道上宋荦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晓望杜甫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吴江张先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张可久》阅读答案鉴赏

丑奴儿令康与之阅读答案鉴赏(促养直赴雪夜溪堂之约)

汉宫春·梅晁冲之阅读答案鉴赏

菩萨蛮《黄庭坚》阅读答案鉴赏

秋斋即事许棐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秋斋独宿韦应物和韦苏州《秋斋独宿》赵秉文比较阅读答案鉴赏

归至武阳渡作刘克庄阅读答案鉴赏

念奴娇断虹霁雨净秋空《黄庭坚》阅读答案鉴赏

插秧歌《杨万里》阅读答案鉴赏

鹧鸪天桂花李清照阅读答案鉴赏

声声慢·秋声蒋捷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别匡山李白阅读答案鉴赏

好事近刘子寰阅读答案鉴赏

送春朱弁风烟节物眼中稀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宿西山精舍文兆阅读答案鉴赏

泾溪溪兴杜荀鹤阅读答案鉴赏

琴歌李颀阅读答案鉴赏

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阅读答案鉴赏

小孤山戴复古阅读答案鉴赏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卜算子松竹翠萝寒曹组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苦雨初霁李觏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鹧鸪天雁足无书古塞幽史达祖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春游南亭《韦应物》阅读答案鉴赏

月夕《陆游》阅读答案鉴赏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柳宗元阅读答案鉴赏

闻邻船吹笛杨基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为农《杜甫>阅读答案鉴赏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张榘》阅读答案鉴赏

破阵子·景晏殊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送友人》阅读答案及鉴赏

临江仙送王叔济张元幹阅读答案鉴赏

浪淘沙<欧阳修>阅读答案鉴赏

秋日三首(其二)高翥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苏轼阅读答案鉴赏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41422/

推荐访问:小孤山戴复古鉴赏 小孤山戴复古翻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