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5-01 11:17:1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2014届高考文言文练习之查道》

第二篇:《初一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

文言文翻译专题

第一课时

一. 真题演练: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

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

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

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

“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

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

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译 :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译 :

2.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

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

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

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

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

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

仆,不持尺刃,间关①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

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

请罪,悉给券归农。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译: ②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

译: 《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一是“理解”,即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它是文言文

阅读的基础;二是“翻译”即能把文言文的内容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出来,它是文言

文阅读专题中直接考查的内容。

二、指点迷津

理解句子

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

析句子本身。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多年来的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

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一

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

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

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怎么理

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

职。“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相留”,

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

上司挽留你。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

作分析的过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

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

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例2:(胡)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读cuàn)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

往还如是。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

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

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在这段文字中,“先其将归,请假还家”一句,字词上没有一点疑难,但“先其将归”是什

么意思?是“早就要带他回去”吗?自然不是。原来这是一个省略句,在“先“之后省略了

一个介词“于”,其,指代胡威。这样看来,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先,(都督)便

请假回家。用这个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与下文意思一致,因为“阴资装”等句意思是:暗

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与他结伴同行,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就帮助他处

理。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如“至于公事,何由济乎?”句中“何由”

是“由何”的倒置,“何由济乎?”就是“凭什么才能成功?”而不是“有什么理有才能成

功?”又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一句中,破,使动用法,降,也是使动用法,使„„

降。据此全句是说: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部投降。

三、课堂练习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李广)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

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

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

(2)及死之日,天下知也不知,皆为尽哀。

译:

2.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

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

人也。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

译:

(2)天下之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

3.把下列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译文:

文言文翻译专题

第二课时

一真题演练: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

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

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

劳不想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

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

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

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

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

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

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

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

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

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

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译: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译: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译:

二、指点迷津

理解句子

3.烛照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

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

——上下文。

例3: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

“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

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

这段文字中,“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异”是“异心”,还

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曾与他人相约,一旦“显重”就“彼此引重”,

而现在裴已为相,却不肯答应某人担当辅弼之臣的请求。从这里可以看出,裴晋公的做法似

与当初相约有所“不同”,而看不出“异心”——对国家有叛逆之心。因此本句的意思是:

裴晋公与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之臣。(“相许”,许之,答应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文中”,强调的就是语境,不论是“理解”还是“翻译”,

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往往是要出错的。

三、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

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

旦而马价十倍。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译: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译: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

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

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

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

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

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

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

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

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

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

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译文:

(2)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译文:

第三篇:《2014届高考文言文练习之查道文库》【“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四篇:《文言文翻译专题zmj-7182-21546》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学案

文言文翻译专题

第一课时

一.高考真题演练:

1. (10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

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

“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

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

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1)翻译: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2)翻译: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2. (10年重庆卷)

阅读下文,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①

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译:

②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

译:

(1)【参考译文】:(查道的)母亲曾经患病,想喝鳜鱼汤,正是冬于严寒的冬季,集市上不能买到(鳜鱼)。

(2)【参考译文】:(查道)于是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百来里,径直奔向贼寇的住地。

《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一是“理解”,即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它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二是“翻译”即能把文言文的内容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出来,它是文言文阅读专题中直接考查的内容。

二、指点迷津

理解句子

正确理解句子是正确翻译的前提,故先讲如何理解句子。理解句子,即要分析语境,又要分析句子本身。这里主要从分析句子本身的角度来说。

1.以易求难,推敲关键词语

多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要求考生理解并翻译的句子,并非每一个词语都有难度,都不会理解,而只有一两个词语有较高的难度。从这个意义说,理解句子就是对关键词语的确切认知。一般说来,这关键词语表现为多义实词或词的形态特点(单音词、双音词)或用法特点即活用。

例1:(何子平之)母本侧庶,籍(户口册)注失实,年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上纲,谓曰:“尊上年实未八十,亲故所知。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子平曰:“公家正取信黄籍,籍年既至,便应扶持私庭,何容以实年未满,苟冒荣利„„”

在这段文字中,“州中差有微禄,当启相留”是什么意思呢?“州中”、“有微禄”、“当”、“留”都是不难理解的,难的是“差”、“启”、“相”这三个词。“差”是个多音词,这里该 ①

怎么理解?“州中”既在州中;“有微禄”,有少许俸禄。可见“差”应读chāi,为当差之意,即任职。“启”有打开、陈述等意,因为要向上陈述某人之任职,所以应理解为“禀告”。“相留”,自然不是互相挽留,而是挽留何子平。于是全句该理解为:在州中任职有少许奉禄,将禀告上司挽留你。这样看来,所谓以易求难,就是根据已知求未知。“求”的过程,就是对语句作分析的过程。

2.转换角度,辨析句式特点

有些文句,在实词,虚词方面没有太多障碍,但要真正说清其含意遇到麻烦,这时就得转换视角,从句式方面作考虑,这样也许会寻求到正确的理解。

例2:(胡)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读cuàn)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

进道,往还如是。质(胡威之父)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其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在这段文字中,“先其将归,请假还家”一句,字词上没有一点疑难,但“先其将归”是什么意思?是“早就要带他回去”吗?自然不是。原来这是一个省略句,在“先“之后省略了一个介词“于”,其,指代胡威。这样看来,全句的意思是:在他将要回去之先,(都督)便请假回家。用这个意思去替代原句,正好与下文意思一致,因为“阴资装”等句意思是: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接他,就与他结伴同行,每次遇到什么事情,就帮助他处理。从分析句式入手,是理解句子的重要方法,如“至于公事,何由济乎?”句中“何由”是“由何”的倒置,“何由济乎?”就是“凭什么才能成功?”而不是“有什么理有才能成功?”又如“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一句中,破,使动用法,降,也是使动用法,使„„降。据此全句是说: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部投降。

三、课堂练习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李广)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

(2)及死之日,天下知也不知,皆为尽哀。

译:

第(1)题有两个难点:一是“其”是代词还是语气副词?二是“之谓也”是古汉语的固定结构,表达什么意思?太史公引《传》曰的“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其中的文字不可能是针对李将军的事说的,因此“其”只能是语气副词,表推测,译为“大概”,而不能译成“这”。“之谓也”可译为“说的是”或“是说”。因此全句可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第(2)题的考查点在“及”,“知”和“尽哀”这三个点上。及,到;知,了解、熟知;“尽哀”是两个词,尽,竭尽,哀,哀悼。据此,全句可译为: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2.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管仲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

叔能知人也。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

译:【“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2)天下之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

第(1)题,从字字落实的角度,应注意:尝,曾经;穷困,困窘,而不是经济上贫穷;不以我,不认为我;时,时运。全句应译为: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或“却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第(2)题,多,动词,赞美;知,识别,了解。全句应译为:人们(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识别人才。

3.把下列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译文:

答案:说,用作名词;达,了解,明白;仆,“我”的谦称;微,不显露的,内心的;趣,意向,志向;规,打算。全句可译为:先生的话(或:先生说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们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文言文翻译专题

第二课时

一.高考真题演练:

1. (10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劳不想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

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

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

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译: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译: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译:

(1)译文:寄身于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2)译文: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啦

(3)译文: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

二、指点迷津

理解句子

3.烛照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

有些文句,仅靠分析句子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跳出文句,综观全文,求助于“左邻右舍”——上下文。

例3:裴晋公为相,布衣交友,受恩子弟,报恩奖引不暂忘。大臣中有重德寡言者,忽曰:“某与一二人皆受知裴公。白衣时,约他日显达,彼此引重。某仕宦所得已多,然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晋公闻之,笑曰:“实负初心。”

这段文字中,“晋公有异于初,不以辅助相许”是什么意思呢?句中的“异”是“异心”,还是“不同”之意?上文说,裴晋公在未做官时,曾与他人相约,一旦“显重”就“彼此引重”,而现在裴已为相,却不肯答应某人担当辅弼之臣的请求。从这里可以看出,裴晋公的做法似与当初相约有所“不同”,而看不出“异心”——对国家有叛逆之心。因此本句的意思是:裴晋公与当初不同,不肯答应让我任辅弼之臣。(“相许”,许之,答应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文中”,强调的就是语境,不论是“理解”还是“翻译”,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往往是要出错的。

三、课堂练习

第五篇:《文言文翻译注意23》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

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

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

复应。 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乃易其敝衣 敝:破旧 B.女角遽反 ..遽:急忙

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具事: 陈述事实 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嶦军 发:发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儒” 因泣下霑矜 ,与武诀去 ..B忽有人被发粗衣 ,自天而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斧斤以时入山林 ..D 一夕,为海潮所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

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女至池,鱼毕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

似姊也。”母亦疑之

B.曾其肉,味倍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C.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女守庭果

D.女用其言,金及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 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 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 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5.(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有向池呼鱼。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1D 2A 3D 4C 5(1)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

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2)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3)陀

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

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

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 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

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

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1A.鲜有屈焉 屈:屈辱。 B.鸠率僧旅 鸠:聚合。 ..C. 将加大辟 大辟:死刑 D. 遗其珍物 遗: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其唯《易》乎 (2)天之苍苍,其正色耶 B、(1)拂衣而出 (2)...倚歌而和之 .C、(1)遂得免焉 (2)风雨兴焉 D、(1)复还于蜀 (2)...且贰于楚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中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对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聪明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 述 前 载 无 违 旧 美 叙 中 世 有 协 时 事 而 末 及 鄙黩 人 皆 奇 其 才 畏 其 笔

5、(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3分)

(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3分)

1A 2B 3D 4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5(1)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2)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

十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文徽特爱之。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 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①林壑百里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②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 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 ,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

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注]①间关:辗转。 ②逋负:拖欠税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鳜尺许以馈馈:进献 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治:追究 ..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 第:住宅 D.贫甚,质女婢于人 ..质:人质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查道对亲友“孝义”与对老百姓“仁厚”的一组是( )

A.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 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 B.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

C.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 D.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道寇准的赏识。知果州时候,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D.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4、(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子厚前时少年,用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3分)

②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4分)

1D 2B 3C 4谓为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

(2)(查道)于是不穿官服独自骑马带几名仆人,连短刀也不拿,辗转山林沟壑百来里,径直奔向贼寇的住地。

十八、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7分)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少而所与亲旧( ) (2)终身不造其门( )(3)素号难治...( ) (4)乃徙公治之( )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饥民赖以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

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恍惊起而长嗟 D.决狱之术多如此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4、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

5、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3分)

【答案】1、(1)交往 (2)到 (3)一向 (4)调任 2、C 3、(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2)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4、对僧人贿赂不以为然,对处理好此事自信

5、.廉洁 爱民 正直 睿智

,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课程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亦不就举。辞尚奇诡,所得皆警迈,绝去翰墨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与游者权璩、杨敬之、王恭元,每撰著,时为所取去。贺亦早逝,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节选自《新唐书·文艺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每旦日出 ( ) (2)如他人牵合课程者( ) ....(3)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 ( ) (4)当时无能效者( ) ..18.下列句中“为”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愈为作《讳辩》 B.时为所取去C.为协律郎,卒年二十

七 D.君为我呼入

19.(1)援笔辄就如宿构,自目曰“高轩过”。

(2)及暮归,足成之。

20.李贺“卒亦不就举”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

21.本文叙写李贺的生平事略,突出了他的哪些与众不同之处?(3分)

17.(1)早晨(2)标准、模式(3)大致、一般(或者一律、一概)(4)模仿

18.C 19.(1)(李贺)拿起笔立即完成了(诗作),如同提前构思好一样,(并且)自己取题目为“高轩过”。(2)等到傍晚回来,(李贺)(再)补足(诗句)完成(全文)。20.按照唐的习俗避父亲晋(进)肃的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21.幼年时突出的才华,成人后奇特的外形,独特的早出晚归随感随写的创作方式,作品奇诡莫测的风格,呕心沥血令人惊叹的创作态度,沉郁守礼、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遗憾人生。

晁错,颖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颖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兵。”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

后乃使中尉召错,绐(dài) 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

第六篇:《姚鼐《周梅圃君家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周梅圃君家传

〔清〕姚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巨,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姚鼐《周梅圃君家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姚鼐《周梅圃君家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于是调杭嘉湖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云: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甚严。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改动)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任烦剧                  剧:繁重。

B.君力督工修复旧制          制:式样。

C.因公累解职                累:积累。

D.为相知之家作家传          知:交好。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梅圃悉心为民的一组是(    )

①民失其利,君修复之           ②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

③君素闻,疾之                 ④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⑤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       ⑥君卒后,家贫甚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唐延渠“多沙易漫”的特点,深谙治水之道的周梅圃采用深挖水道、改变水道走向、修复暗洞泄洪等方法,有效整治了唐延渠。

B.周梅圃廉洁正直,作者虽未明说百姓因此如何感激、爱戴他,但从文中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就可见一斑。

C.周梅圃就任浙江粮储道后,因为极力反对“毒民”恶政,成为贪官王亶望的眼中钉;调任杭嘉湖海防道后,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

D.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意在以家传的形式彰显传主周梅圃的政绩、人品,同时,期待以后有优秀的史官能将本文收录到正史列传中。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姚鼐《周梅圃君家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姚鼐《周梅圃君家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④是王亶望所设奸计,⑥说明其清廉)

8.B(“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是感激他兴修水利,造福于民,与周梅圃的“廉洁正直”间并无因果关联)

9.

(1)(周梅圃)修复了风峪山堤坝,堵住山中积水,并疏导水流使它进入汾河,老百姓感激他。(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障:堵住、挡住,1分;德:感激,1分。)

(2)世人说(或:认为)王亶望如果能接受周梅圃的意见,哪里只是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他自己的身家安全啊。(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苟:如果,1分;岂徒:哪里只,1分。)

(3)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点,就受拘束,而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得1分,句式得1分,句意得1分)

(4)喜悦自得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妻妾面前做出傲慢的样子。(“施施”得1分,句式得1分,句意得1分)

参考译文

梅圃,长沙人,姓周,名克开,字乾三,梅圃是他的自号。他凭借举人的身份被派到甘肃,并被任命为陇西知县,(后来)调往宁朔。他为人明白事理,敢于担当繁重的事务,做事情不辞劳苦。宁朔属于宁夏府,挨着黄河的有三条水渠:叫做汉来渠、唐延渠、大清渠,都是引黄河水入渠,用来灌溉百姓的农田。唐延渠经过的地方多沙而且容易泛滥,周梅圃整治该水渠使它变得狭长而且深邃,又稍微改变它水流方向,唐延渠的行水得以安全畅通,而且渠道中设有暗洞,用来把过多的水排泄到黄河里,所以旱涝天气都依赖那条水渠。唐延渠的暗洞坏了,宁夏县的官吏想填了暗洞,而把唐渠的水都引入到汉渠,以利于宁夏的百姓,但(这样一来)宁朔就受害了。周梅圃全力监工修复原来的式样,使两县都得到好处。大清渠,是康熙年才开凿的,长三十多里,时间久了,首尾的石门都毁坏了,百姓不能再享受它的好处,周梅圃修复了它,都用时少但功效长远。周梅圃在宁夏有很多良好的政绩,而以治水的功绩最大,百姓把他主持建造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

不久,周梅圃被提拔为贵州都匀知府。跟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处理贵州苗族的叛乱案件,对依法断案却处置不当的,他据理力争,毫不让步。被调往贵阳,也因为刚强耿直,触犯巡抚宫兆麟,因公事牵累被解除职务。受到引见,又被任命为山西蒲州知府,被调往太原。清理积聚的案件,修复了风峪山堤坝,堵住山中积水,并疏导水流使它进入汾河,老百姓感激他。

周梅圃经多次提拔,官至江西吉南道,因为犯了过错被降了官职,后又被提拔为浙江粮储道。在这个时候,王亶望担任浙江巡抚。官吏中有人以征收粮食加害百姓来取悦上级官员,(他们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姚鼐《周梅圃君家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

第七篇:《“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荆州推官。治行最,征授御史。

先是,居正既私其子,他辅臣吕调阳子兴周,张四维子泰徵、甲徵,申时行子用懋,皆相继得举。甲徵、用懋将廷对,而允贞适上书请自今辅臣子弟中式俟致政之后始许廷对。四维大愠,因为子白诬,且乞骸骨。时行亦疏辨。帝并慰留,而责允贞言过当。户部员外郎李三才奏允贞言是,并贬秩调外。允贞得许州判官。给事中御史周邦杰、赵卿等论救,不纳。允贞虽谪,然自是辅臣居位,其子无复登第者

二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允贞素刚果,清操绝俗。以所部地瘠民贫,力裁幕府岁供及州县冗费,以其银数万缮亭障,建烽堠,置器市马易粟。又奏免平阳岁额站银八万,以所省邮传羡补之。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允贞奏除其租,招令复业。岢岚互市,省抚赏银六万。汾州有两郡王,宗人与军民杂处,知州秩卑不能制,奏改为府。自款市成,边政废。允贞视要害,筑边墙万有余丈。政声大著。帝亦数嘉其能

二十八年春,疏陈时政缺失,言:行取诸臣,几经论荐,陛下犹不轻予一官。【“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钱谷出入,上下相稽,犹多奸弊。敕使手握利权,动逾数万。有司不敢问,抚按不敢闻,岂无吮膏血以自肥者,而陛下曾不一察及。金取于滇,不足不止;珠取于海,不罄不止;锦绮取于吴越,不极奇巧不止。元老听其投闲,直臣几于永锢,是陛下之爱贤士,曾不如爱珠玉锦绮也。疏奏,亦不省。

允贞父已九十余,允贞岁岁乞侍养,章二十上。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固留之。其年五月,请益力,始听归。士民为立祠。已,阅视者奏允贞守边劳,即家进兵部右侍郎。寻卒,追谥介肃。                              

(《明史·魏允贞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俟致政之后始许廷对          俟:等到

B.允贞素刚果                  素:向来

C.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    逋:拖欠

D.上下相稽                    稽:滑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允贞适上书请自今辅臣子弟中式    而责允贞言过当

B.其子无复登第者                    其年五月,请益力

C.以所部地瘠民贫                    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

D.金取于滇                          直臣几于永锢

7.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

B. 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     

C. 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     

D. 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允贞在担任山西巡抚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减免税负,修建军事设施,恢复开垦,修筑城墙,政绩突出,多次受到皇帝的嘉奖。

B.魏允贞上书,希望实行辅臣子弟中举后,需等到父辈离职后才允许参加廷试的措施,受到皇帝的责备。李三才替魏允贞辩解,却被皇帝贬为许州判官。

C.魏允贞刚正廉洁,敢于上书陈述时政的缺失,批评皇帝不能用人唯贤,对于官员的腐败情况没有察觉,但皇帝没有予以理会。

D.魏允贞多次乞求回家供养父亲,但朝廷没有批准。在魏允贞坚决要求下,朝廷才批准。百姓为了纪念他,为他立祠。他在回家后不久死去。【“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① 以所部地瘠民贫,力裁幕府岁供及州县冗费。(3分)

② 行取诸臣,几经论荐,陛下犹不轻予一官。(3分)

③ 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固留之。(4分)

参考答案

5、答案:D 拖延

6、答案:C(A.并列,不译/递进,“并且”  B代词,“他们的”/代词,“那”   C.“因为”  D.介词,“从”/表被动)

7、答案:D

8、答案:B(李三替魏允贞辩解,被皇帝一并贬出京城,但贬为徐州判官的是魏允贞。)

9、(1)因为所管辖地方地瘠民贫,他力主裁减幕府的岁供和州县的繁冗的税费。(部、裁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的几位臣僚,多次讨论、推荐,皇上还是没有轻意地授予一官。(论荐、犹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朝廷商议认为敕使为害百姓,除了魏允贞没人能够管制,坚持留任他。(以、非、固各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万历五年考中进士,授职荆州推官。政绩最高,升为御史。

这之前,张居正对其子有私心,其他辅臣吕调阳儿子兴周,张四维儿子泰徵、甲徵,申时行儿子用懋,都相继举进士。甲徵、用懋即将廷试,魏允贞刚好上书请求皇帝允许从今天开始辅臣子弟中了进士,需等到父辈离职后才允许参加廷试。张四维大怒,因而为他儿子辩诬,而且乞求告老回乡。申时行也上疏争辩,皇上一同安慰挽留,责备魏允贞言词过当。户部员外郎李三才上奏认为魏允贞是对的,他俩一同被贬官调出京城。魏允贞得到许州判官。给事中、御史周邦杰、赵卿等上疏申说救助,皇上不予接纳。魏允贞虽然被贬,但从此辅臣当权时,他们的儿子再没有登进士的。

万历二十一年凭借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山西。魏允贞平素刚正、果断、清廉、脱俗。因为所管辖地方地瘠民贫,他力主裁减幕府的岁供和州县的繁冗的税费,用这几万银钱修治亭障,修建烽火台,购置器具、马匹,购买粮食。又上奏请求免除平阳站每年定额的站银八万,用所节省的邮传费补充。雁门、平定军因为拖欠屯粮而逃跑,魏允贞上奏免除两军的地租,下令恢复开垦。岢岚互市,省抚赏给银钱六万。汾州有两个郡王,管理人员与军民杂处,知州职位太低不能管制,魏允贞奏请改为府。自从互市后,边政废弛,魏允贞看到了要害,修筑边墙万余丈。声名大振,皇上数次嘉奖他的才能

万历二十八年春天,上疏陈明时政的过失,说:“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的几位臣僚,多次讨论、推荐,皇上还是没有轻意地授予一官。朝廷大臣所陈明的都是国家大计,一切搁置阁中,不予实行,更有甚者被严加责备。那些监税之徒,都是无赖小人,为老百姓所不齿,看看竟然早晨上奏,晚上得到批复,如声音与回音一样相随。我百思不得其解。钱粮的出入,上下拖延,还有很多弊端。特使手握大权,过手的钱财动辄数万。【“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19043/

推荐访问:马援字文渊原文与翻译 郢人原文及翻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