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于阅读教学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13 11:02:3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

重视小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刘芳

赤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赤)0240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无论是识字训练还是写作练习,阅读教学都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而且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阅读教学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只有抓住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才能实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任务。本文在分析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立足于文本解读提出课堂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字:阅读教学;学生

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是打好学生汉语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要努力克服“走过程搞形式”、“训练似蜻蜓点水”等“虚假、浮华”现象,真正做到理念新、方法活、过程优、效率高,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丰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目标的阐释开始,以文本解读为依托,对于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些浅见。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兼容的。新的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知识、能力的目标之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和过程、方法、习惯的目标。

(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生以自己的阅读经历为基础,从阅读中找到关注点,体会作者对于事件和人物的看法,从而反观自己对于生活中类似事件和人物的态度,与作者观点达成某种共识,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只有经历这样的思维过程学生才会喜欢上阅读。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爱上阅读。小说,扣人心弦的情节写尽人间百态;散文,隽永洗练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多少情怀;诗歌,中华文化的悠长、绚烂尽在其中„„学生走进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其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定能深深吸引学生,学生定能从中吸收许多养分。

(二)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课标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可见培养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一个人在学生时代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受益终身。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迎难而上、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勤于思考的习惯;收集和处理信息主动参与阅读的习惯等,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有裨益。

(三) 强化读的训练

新课标在阅读技能的训练上,强调了朗读、默读、诵读的要求,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可见,这里的“充分地读”,不仅强调“读”,还注重学生的“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反复通过视听觉器官借助文字符号接受信息,在想象中读,在思考中读,在体悟中读。同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各种方法,如朗读、比较、揣摩、想象等方法去感受、去思考,以实现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四) 提倡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

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毕竟内容有限,时间液也有限,所得有限。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习语文。因此,要求小学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并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语文教师的份内之责。教师应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要求多读、多背、摘录好词佳句,积累语言,积淀文化,做读书卡,组织学生不定时交流读好书的体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会、优秀习作展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兴趣。

(五) 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生是阅读教学主体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体悟与感受,鼓励学生充分、自主、个性化的阅读。教师要为学生服务,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在与学生共同学习中进行指导、辅导、引导,乐于倾听学生的观点,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标新立异的看法,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总之,阅读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独学生阅读能力。

二、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开端

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阅读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小学语文教师对文本深隧而独到的诠释正是引领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阶梯。文本解读应着眼于阅读教学目标,着眼于教师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原文,更要着眼于学生。只有这样文本内容在教师心中才是立体的、鲜活的。

文本解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文学常识和文学素养。其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刻,教材处理否恰当,对文章的关键点是否敏感能否产生顿悟与灵感;直接影响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及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教师应该成为一终身学习的典范,坚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并且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具有了丰富而常新的知识,教师的文本解读才会有新内容新思想。另外,除了具有较为丰厚的语言文字知识底蕴还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知识和广泛的阅读经验。小学语文课文看起来简单易懂,实则意味颇深。有些教师立足点较低,没有整体感,不能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也就无法将课文深入浅出的理解到位,结果把课文肢解的支离破碎,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分析文章写法。例如,描写景物的文章,既要体会景物的美好,还要品味如何借景抒情;记事的文章,要思考作者是如何记事传情的;写人的文章,要构建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此外,教师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感悟并非是原文内容的复制,而是揉进了自己的理解,加进了自己的想象,融入了自已感情的艺术形象的“再创造”。通过教师充满情感的解读,授课时,一方面可以实现情激情,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另一方面,有助于再现课文的“形象”或“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受到形象化的感染和教育。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文时,当课件出示了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的图片后,老师深情描述:这里不仅有着神奇美妙、变幻无穷的原始自然景观,还有着活泼可爱的珍稀动物。难怪作者饱含深情地赞叹道(课件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教师的成功的情感准备成就了这样的课堂。(换)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熟稔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点,精彩语言。精彩语言是指课文中某些表达准确、生动而又含蕴丰富的语言。对精彩语言的解读,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还可以是一个句子或某个片段。通过评析,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同时是抓住文章概貌的突破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遣词

造句的水平。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深挖这些词、句。如《泊船瓜洲》一诗,在讲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旬诗中的“绿”字是作者苦思冥想,几经推敲、修改后才确定的。原先曾用过“吹、到、过、来”等字。那么,这一字之改究竟妙在哪里呢?提问后,可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绿”字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如果教师做如下讲解:透过这个绿”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的故乡——江南的某个小镇,当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过这里的时候:地上的小草绿了,田里的禾苗绿了,门前的树儿绿了,放眼望去,整个大地一片绿色,其间还有各色的花儿在迎风摇曳。一切是那样充满生机,一切是那样富有诗意。这怎能不勾起远在他乡的王安石强烈的思乡之情呢?所以在解读文本时精彩语言的课前挖掘也是使课堂生辉的一大亮点。

第二点,写作规律。写作规律是指同类型文章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所具有的共性特点。既然是规律,就有一定的规范的表现形式。学习和掌握这些规范的表现形式,对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还应抓住教材的写作规律,在这方面有所积累。如在教学完《小镇的早晨》一文后,老师让学生总结课文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描绘小镇早晨的。学生们归纳出是从“恬静”、。热闹”、。紧张”这三个方面来展示小镇早晨的美的.老师问:小镇的早晨有很多特点,可为什么作者只选取三个特点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做如下说明:写景时应选择景物最有特点、最吸引人、最能打动人的特点来写,小镇的早晨尽管也有其它特点,但“恬静”、热闹”、紧张”却最能集中体现它的美。我们在学写景物时就是要抓住景物最重要的特点,这样的文章才能叩响读者的心灵,引起情感的共鸣.文本解读时写作技巧的透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点,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指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体会文中作者要讲述的道理,同时加上自己的理解在读一读。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但不能是偏激的、消极的、错误的。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教师应及时的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理解与文本中心思想间的偏差,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所以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就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多的想到学生可能想出的回答,备足相应的评价语和指导语。教师首先对课文有所感受才会让学生有所感受。

第四点,嵌入课外知识。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应加入介绍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知识,一来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来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一定要注意加入课外知识的深度、广度、长度及讲到哪里需要加入。这些都是教师在加入课外知识前都要明确的问题。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当学到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时,教师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了邓小平同志为祖国、为人民、为这个时代,甚至为全世界所作出的不朽的功勋。他是中国第二代领导人的核心人物,并适当地介绍了世界各国政要对邓小平同志的评价.学生们一下子对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没有这样解读的课文内容又怎会达到如此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于阅读教学】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论文:关于阅读教学】

教师在研读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准确把握了文本的内容,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使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能够将教学内容完美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阅读教学课堂其教师一定怀有先进的阅读教学理念,因为再好的策略只有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才会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与价值,没有先进教学理念指导的阅读教学策略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关阔的河流没有源头也会有干涸的一天,再茁壮的树木根扎的不深也成就不了一片遮天蔽日的绿。所以,在介绍阅读教学策略之前笔者推荐一下几种阅读教学理念。

理念一: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心灵的培育者。

教师首先定位自己是几年级语文教师,研读所教年级的教材,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例如,课文中那些是学生自学,那些是教师稍作引导学生就会的,哪些是学生自己怎么学都不会的,对于那些生疏的内容教师怎么搭梯子学生才会迈上台阶。这些,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非常清楚,传

播起知识来才会有的放矢。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更要有体会,这里的体会就是指学生在心灵上的丰富、成长。教师使用各种方法生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体验之后要通过读课文、训练说话等方式巩固感受。

理念二,改变静态的分析课文的方法,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古人日:“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多读文本,用心去读,边读边思,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读出层次。比如按照“初读——研读——品读——再读”的方式分层读课文。其次,教师应尽可能的使学生保持阅读期待。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制造矛盾使学生的阅读成为矛盾不断产生向前推进的运动过程。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介绍指南针。但李老师并没有直接问学生“指南针有什么作用”。因为她很清楚,这样问,学生只需回答“指南针能指明方向”一句话就完了。而是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人、在哪儿要用指南针吗?”这样一问,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大大的调动起来。最后,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精彩语言就是在整个课文中的精彩,单拿出来并不精彩。精彩语言就应该在相应的语言环境中展开教学,重在学生理解和感受的过程。学生有感受和想法后再让他们说出来,谈一谈,将感受和体会具体化。

理念三: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一切手段用来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包含以下三个要素:第一,平等沟通。学生与教师的不同是教师“术业”在前,比学生年长几岁,但在人格与尊严上师生是平等的。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幻灯片出示了一张壁虎图片。教师说:“老师画的壁虎怎么样呀?”生1:“好玩!”生2:“尾巴好粗呀!”生3:“壁虎不是红的。”教师“揣着明白装糊涂”,让学生捕捉老师的错误,通过修改老师图中的错误,让学生明白壁虎的特点,而且,学生感到老师和自己一样也有出错的时候,增强了学生被重视的感觉同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第二,双向互动。师生的交流互动,有组织的融合,有情感的共振,有智慧的碰撞,有理性的探讨。再此过程中,教师应寻找合适的对话切入点,勇敢地退,适时地进。比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课时,有学生提出问题:“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就离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怎能看到课文中所描绘的众鸟纷飞的情景呢?”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为什么,而是组织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互动交流、各抒己见。生1: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这是在树木较稀少的地方出现的情景,但像这棵“独木成林”的大榕树上,很多鸟儿整天栖息在一块,而且上面本身有虫子、果子嫩叶等丰富的食物,鸟儿当然不愿远行了。生2:鸟儿晨出暮归,这是自然规律,这儿之所以一大早就会出现众鸟纷飞的情景,是因为其他地方的鸟儿看到这里环境优美„„正是教师适时地退出去起到了“一言堂”变为“群言堂”的教学效果。第三,相互尊重。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在课堂上都应该给予尊重。在一节一年级的公开课上,教师要求小组派代表上讲台给字贴拼音。一个好动的学生连蹦带跳地上了讲台,有意无意地将字掉到了地上,就在他蹲下来捡字时教师说:“‘来’字真淘气!”那个学生原本红的脸上露出了笑意,台下的评委也会心一笑,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让台下所有人都记住了这堂原本平凡的课。

下面,介绍三种阅读教学策略。

(一)在情境教学中增强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应重视情感教育,这一方面是由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决定的;另一方面实施情感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活”,“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动情(实施好情感教育),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用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用感人的事例去教育学生,优美的意境去熏陶学生,用充沛的激情去打动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使语文课堂达到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境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只有在情感这块肥田沃土上,语文教学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教师要善于优化组合语文资源,创设丰富的语境。

教学过程中的语境是由教师、学生、教科书及其它相关语文资源组成的。当我们的教学内容超出了学生理解的范围,当我们在教学中只要静态的文本材料已无法被学生所接受时,就应借助于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创设丰富而生动的语言环境。然而由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生活背景之间的巨大差异,使老师们从课文的对话朗读指导入手来促进学生感悟文本的教学策略遭到重阻。在教学中尝试先放弃对对话的朗读指导,转而呈现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来创设语境,以实现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沟通。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教材的价值追求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共鸣。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一样,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课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做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映等等。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学生阅读后的感受和效果,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背离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目标,违背了阅读规律。同时,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手段和教学手法以适应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

《新语文读本》编委之一的商友敬老先生在《南方周末》上发表的一篇题为《语文老师挑剔语文》的文章中指出:“语文是外部的生存环境,就像空气,看不到摸不着,但无所不在。每个人都生存在一个具体的语文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形成自己的语文甚至独特的语言风格。”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通过读解课文、品评语言,拓展思维的空问,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中语境的创设将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目标实现。因此,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充分发挥语言的情意功能、理解语意、强化语感,在典范的、优美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环境中,有秩序地开展教育活动。

其次,把握文本的内涵,创设真实的语境。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都经过编委的精心挑选,一般为文质兼美的古今中外名家名篇的作品,每一篇阅读材料都有其所要体现的价值取向,有着丰富的内涵。要引领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必须对文本的内涵进行深入的体悟,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的内容,进入文中的情境。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在以往的教学中都认为这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然而,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从作者的写作背景中了解到,这次李孟的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又值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将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所以李白的诗也应该是充满了畅想和浪漫。于是我们在教学创设中不再渲染伤感的,难以释怀的情绪。教师因此而设计了在黄鹤楼上,李孟两位诗人登高眺远,畅谈理想的情景,于是学生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千古名句有了更积极的理解。在诗句的朗读中抒发出的情感更为豪放。在教学中我们就是要通过挖掘文本的内涵,强化语言的情感功能,拉近文本和学生之问的距离,让学生能进入角色,“在读中受到熏陶”,体会课文中人物的心境,体验到文本所蕴含的深刻的情感。

再次,优化组合语文资源,创设丰富的语境。

语文教学有关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的语境是由教师、学生、教科书及其他相关语文资源组成的。当我们的教学内容超出了学生理解的范围,当我们在教学中只依靠静态的文本材料已无法被学生所接受时,就应借助于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创设丰富而生动的语言环境。当然,在优化组合语文资源时,教师要形成球形意识,使语文教学资源紧密围绕教材内容,向周围发散,形成一个以教材的知识能力、情感熏陶,价值追求为球心的一个球形,从而在教师精心创设,学生积极参与的语境之中,实现教师、学生、教材的和谐统一。

最后,师生合作互动,创设具有活力的语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语文阅读教学应是在课堂精选的话题中学习的过程。语文教师的角色就是学生的“合作伙伴”,语文课堂丰富的内涵是在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之中产生的,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合作互动的语

第二篇:《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

第十一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小学语文

重视小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熊崇荣 电话:15023862798 重庆市万州区赶场中心小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无论是识字训练还是写作练习,阅读教学都是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而且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的阅读教学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载体。只有抓住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才能实现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任务。本文在分析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立足于文本解读提出课堂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字:阅读教学;学生【论文: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是打好学生汉语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要努力克服“走过程搞形式”、“训练似蜻蜓点水”等“虚假、浮华”现象,真正做到理念新、方法活、过程优、效率高,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丰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目标的阐释开始,以文本解读为依托,对于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些浅见。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兼容的。新的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知识、能力的目标之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和过程、方法、习惯的目标。

(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生以自己的阅读经历为基础,从阅读中找到关注点,体会作者对于事件和人物的看法,从而反观自己对于生活中类似事件和人物的态度,与作者观点达成某种共识,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只有经历这样的思维过程学生才会喜欢上阅读。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爱上阅读。小说,扣人心弦的情节写尽人间百态;散文,隽永洗练的语言抒发了作者

多少情怀;诗歌,中华文化的悠长、绚烂尽在其中„„学生走进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其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定能深深吸引学生,学生定能从中吸收许多养分。

(二)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课标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可见培养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目的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一个人在学生时代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受益终身。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迎难而上、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勤于思考的习惯;收集和处理信息主动参与阅读的习惯等,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有裨益。

(三) 强化读的训练

新课标在阅读技能的训练上,强调了朗读、默读、诵读的要求,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可见,这里的“充分地读”,不仅强调“读”,还注重学生的“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让学生反复通过视听觉器官借助文字符号接受信息,在想象中读,在思考中读,在体悟中读。同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各种方法,如朗读、比较、揣摩、想象等方法去感受、去思考,以实现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四) 提倡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论文:关于阅读教学】

课内阅读固然重要,但毕竟内容有限,时间液也有限,所得有限。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习语文。因此,要求小学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并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语文教师的份内之责。教师应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要求多读、多背、摘录好词佳句,积累语言,积淀文化,做读书卡,组织学生不定时交流读好书的体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会、优秀习作展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的兴趣。

(五) 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论文:关于阅读教学】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生是阅读教学主体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体悟与感受,鼓励学生充分、自主、个

性化的阅读。教师要为学生服务,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在与学生共同学习中进行指导、辅导、引导,乐于倾听学生的观点,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标新立异的看法,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总之,阅读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独学生阅读能力。

二、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开端

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阅读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小学语文教师对文本深隧而独到的诠释正是引领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阶梯。文本解读应着眼于阅读教学目标,着眼于教师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原文,更要着眼于学生。只有这样文本内容在教师心中才是立体的、鲜活的。

文本解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文学常识和文学素养。其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刻,教材处理否恰当,对文章的关键点是否敏感能否产生顿悟与灵感;直接影响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及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教师应该成为一终身学习的典范,坚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并且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具有了丰富而常新的知识,教师的文本解读才会有新内容新思想。另外,除了具有较为丰厚的语言文字知识底蕴还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知识和广泛的阅读经验。小学语文课文看起来简单易懂,实则意味颇深。有些教师立足点较低,没有整体感,不能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也就无法将课文深入浅出的理解到位,结果把课文肢解的支离破碎,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分析文章写法。例如,描写景物的文章,既要体会景物的美好,还要品味如何借景抒情;记事的文章,要思考作者是如何记事传情的;写人的文章,要构建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此外,教师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感悟并非是原文内容的复制,而是揉进了自己的理解,加进了自己的想象,融入了自已感情的艺术形象的“再创造”。通过教师充满情感的解读,授课时,一方面可以实现情激情,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另一方面,有助于再现课文的“形象”或“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受到形象化的感染和教育。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文时,当课件出示了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的图片后,老师深情描述:这里不仅有着神奇美妙、变幻无穷的原始自然景观,还有着活泼可爱的珍稀动物。难怪作者饱含深情地赞叹道(课件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教师的成功的情感准备成就了这样的课堂。(换)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熟稔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点,精彩语言。精彩语言是指课文中某些表达准确、生动而又含蕴丰富的语言。对精彩语言的解读,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还可以是一个句子或某个片段。通过评析,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同时是抓住文章概貌的突破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水平。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深挖这些词、句。如《泊船瓜洲》一诗,在讲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旬诗中的“绿”字是作者苦思冥想,几经推敲、修改后才确定的。原先曾用过“吹、到、过、来”等字。那么,这一字之改究竟妙在哪里呢?提问后,可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绿”字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在此基础上,如果教师做如下讲解:透过这个绿”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的故乡——江南的某个小镇,当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过这里的时候:地上的小草绿了,田里的禾苗绿了,门前的树儿绿了,放眼望去,整个大地一片绿色,其间还有各色的花儿在迎风摇曳。一切是那样充满生机,一切是那样富有诗意。这怎能不勾起远在他乡的王安石强烈的思乡之情呢?所以在解读文本时精彩语言的课前挖掘也是使课堂生辉的一大亮点。

第二点,写作规律。写作规律是指同类型文章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所具有的共性特点。既然是规律,就有一定的规范的表现形式。学习和掌握这些规范的表现形式,对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还应抓住教材的写作规律,在这方面有所积累。如在教学完《小镇的早晨》一文后,老师让学生总结课文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描绘小镇早晨的。学生们归纳出是从“恬静”、。热闹”、。紧张”这三个方面来展示小镇早晨的美的.老师问:小镇的早晨有很多特点,可为什么作者只选取三个特点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做如下说明:写景时应选择景物最有特点、最吸引人、最能打动人的特点来写,小镇的早晨尽管也有其它特点,但“恬静”、热闹”、紧张”却最能集中体现它的美。我们在学写景物时就是要抓住景物最重要的特点,这样的文章才能叩响读者的心灵,引起情感的共鸣.文本解读时写作技巧的透析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点,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指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体会文中作者要讲述的道理,同时加上自己的理解在读一读。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但不能是偏激的、消极的、错误的。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教师应及时的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理解与文本中心思想间的偏差,从而得出正确的认

识。所以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就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多的想到学生可能想出的回答,备足相应的评价语和指导语。教师首先对课文有所感受才会让学生有所感受。

第四点,嵌入课外知识。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应加入介绍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知识,一来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来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一定要注意加入课外知识的深度、广度、长度及讲到哪里需要加入。这些都是教师在加入课外知识前都要明确的问题。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课时,当学到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时,教师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了邓小平同志为祖国、为人民、为这个时代,甚至为全世界所作出的不朽的功勋。他是中国第二代领导人的核心人物,并适当地介绍了世界各国政要对邓小平同志的评价.学生们一下子对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没有这样解读的课文内容又怎会达到如此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教师在研读了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准确把握了文本的内容,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使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能够将教学内容完美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阅读教学课堂其教师一定怀有先进的阅读教学理念,因为再好的策略只有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才会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与价值,没有先进教学理念指导的阅读教学策略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关阔的河流没有源头也会有干涸的一天,再茁壮的树木根扎的不深也成就不了一片遮天蔽日的绿。所以,在介绍阅读教学策略之前笔者推荐一下几种阅读教学理念。

理念一: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心灵的培育者。

教师首先定位自己是几年级语文教师,研读所教年级的教材,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例如,课文中那些是学生自学,那些是教师稍作引导学生就会的,哪些是学生自己怎么学都不会的,对于那些生疏的内容教师怎么搭梯子学生才会迈上台阶。这些,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非常清楚,传播起知识来才会有的放矢。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一定要让学生知道,更要有体会,这里的体会就是指学生在心灵上的丰富、成长。教师使用各种方法生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体验之后要通过读课文、训练说话等方式巩固感受。

理念二,改变静态的分析课文的方法,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古人日:“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多读文本,用心去读,边读边思,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读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关于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关于阅读教学 1、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2、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1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 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 等等;○3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3、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

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4、注重诵读 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做出量的规定和质的选择。 5、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第四篇:《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论文:关于阅读教学】

关于阅读教学的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积极稳妥推进和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为中心, 以“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狠抓落实”为原则,认真总结前一阶段语文课改的经验和成果,大力推广新课改的新经验、好做法,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抓实课堂教学,指导好课外阅读,构建和谐、平等、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基。为此,提出关于阅读教学意见:

1、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2、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1)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 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 等等;(3)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3、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

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4、注重诵读。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做出量的规定和质的选择。

5、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关于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关于阅读教学【论文:关于阅读教学】

郭磊庄初级中学 何茂华

1、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③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2、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1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 等等;3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3、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

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4、注重诵读

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做出量的规定和质的选择。

5、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77172/

推荐访问:小学阅读教学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