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语文乐学八法(8)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4-13 11:00:4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第一篇:《余映潮的语文乐学八法》

余映潮的语文乐学八法

快乐地学习语文,好的方法不胜枚举。

快乐地学习语文,好的角度层出不穷。

快乐地学习语文,好的形式多姿多彩。

这里介绍的仅仅只是快乐地学习语文的无数好方法中的若干种;不管用其中的哪一种方法来学习语文,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的努力实践并在阅读的实践中体味语文学习的快乐。

No.1 美读吟诵法

美读,就是美美地朗读,就是沉浸到作品里面去,力图表现作品情感、意境、意味的朗读。

美读吟诵,就是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的语文实践活动。

美读吟诵,就是用心来揣摩、用情来传达,这样的过程,对同学们进行着审美熏陶,进行着情感陶冶,进行着气质培养,让每一位同学放飞思绪、张扬青春、快乐心境。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朗读建议,美读普希金的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深沉舒缓地)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真诚地)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稳重地)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乐观地)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激动地)

现在却常是忧郁。 (沉郁地)

一切都是瞬息, (响亮亲切地)

一切都将会过去; (平静甜美地)

而那过去了的, (亲切稳重地)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意味深长地)

朗读建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三读 一读:根据诗句后面括号里的提示体味诗情,进行吟诵。 二读:两位同学之间用“谈心对话”的方法进行“说话式”的朗读。 三读:每位同学用类似“内心独白”的方式给自己悄声地吟读。 下面再请阅读短文《“和”字10说》并请完成“美读吟诵”方案的设计。

“和”字十说

郭盛永

和是“和谐”。“和”由“禾”与“口”组成,意思是“人人有饭吃”;“谐”是由“言”与“皆”组成,意即“人人能说话”。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社会生存状态。

和是“公平”。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分强弱、贫富、亲疏,都需要公平对待。

和是“友爱”。世界的力量构成,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和”就是要互为依存,和平共处。

和是“尊重”。对自然尊重,对环境尊重,对生命尊重,对人权尊重,是实现天人合一的“规范”通道,也是古往今来人们的永恒期待。

和是“协调”。即通过调整人际关系,疏通环节,达成共识,建立默契。 和是“温善”。和风细雨,和颜悦色,善待他人。

和是“和睦”。家庭、单位、国家、世界都需要和睦。和睦就是适度的宽容和谅解。

和是“链接”。和字有介入、连同的“基因”,用以消减客观上的抵触、对抗,实现“同心协力”。

和是“合奏”。“和”的力量,就是把多姿多彩的世界元素凝聚在一起,相辅相成,共生共长。

和是“圆满”。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纯刚纯阳,其势不强;纯柔纯弱,其势必削。”做人处事,布局谋局,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才是最佳状态。 “和”是“谐同”。“和”的含义还有很多,但“谐同”是其万变不离之宗。 “美读吟诵”方案的设计要求:请你品读《“和”字10说》,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它设计为元旦晚会上的一个富有创意的朗诵稿。

No.2 专项积累法

积累,非常讲究技巧。

零碎的知识积累固然有效,但正是由于“零碎”二字而显得杂乱。

专项积累则非常有用,这是一种“分类”式的积累技巧。它通过专项的专门的收集方式,提炼出某类内容的知识材料,构筑自己的语言仓库、知识仓库。 这种积累方式,有点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谈到的对“何首乌”的观察一样,能够将你要积累的知识内容“牵连不断地拔起来”,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不仅仅只是享受快乐,还能够训练思维,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如下面的一组成语,就是从《论语》中摘录出来的。这就是“《〈论语〉中的成语专项积累》”。阅读之中积累这些成语,你会感到这些熟悉的内容原来是那样的源远流长:

尽善尽美 三思而行 信而好古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求仁得仁 舍己为人 有教无类 循循善诱 温故知新 善贾而沽 述而不作 学而不厌 举一反三 见贤思齐

不耻下问 名正言顺 乐以忘忧 既往不咎 朽木粪土 下学上达 无所用心 患得患失 斯文扫地 色厉内荏 后生可畏 升堂入室 文质彬彬 以文会友 循序渐进 精益求精 箪食瓢饮 危言危行 言而有信 不亦乐乎 当仁不让 志士仁人 博文约礼 任重道远 巧言令色 从心所欲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发愤忘食 不念旧恶 饱食终日 无所不至 怨天尤人 侃侃而谈 以友辅仁 不舍昼夜 成人之美 见义勇为 杀身成仁 死而后已 温良恭俭让

专题积累中的“专题”多彩多姿,与生活与学习紧密相联。像顺藤摸瓜一样,使我们沿着一条不断追求发现的思路延伸下去;又像搭积木一样,将一块一块的新内容加上去,又像出去旅游一样,让你希望发现一个又一个新的景点。 下面请你任选一项,进行“成语专项积累”:

1. 带有节日喜庆色彩的成语

2. 生肖成语

3. 双句成语

4. 含有故事的成语

5. 对称结构的成语

6. 三字成语

7. 用动物作比喻的成语

8. 《孟子》中的成语

No.3 自读自讲法

自读自讲,其乐无穷。

自读自讲,自我磨练的一种有效方法。

自读自讲,增长的是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结果是读了文章之后是能够给别人讲。

自读自讲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方法。

这种方法叫做“一句话阅读法”。就是说,在阅读欣赏一篇文章时,你对着它用一个句式反复说话就行了。

说话句式:这是一篇__________

面对一篇文章,如果你就自己的理解说出10个不同的句子,那就说明你读懂了它的意思;如果你说出了20个不同的句子,那就说明你欣赏到了它的细部之美;如果说出更多的句子,那就说明你很有自己的创见„„

请读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感受它高雅的内容、流畅的思路和美丽的文笔,然后接着对它的品析中已经“说”出的10个句子,继续往下说,争取说到第20句,说出更多句„„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

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条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种子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1.这是一篇睹物抒情的文章,是一篇观景抒情的文章,也是一篇咏物抒怀的文章。

2.这是一篇对生命现象充满了敬重、充满了折服、充满了赞叹、充满了感动的文章。

3.

这是一篇表达作者热爱生命、珍视生命、赞美生命的文章。

4.

这是一篇由观察而思考,表达对生命力的感悟的文章。

5.这是一篇写观察时间之长和内心震撼之深的文章。

6. 这是一篇用大量激情洋溢的词句描写的、赞美湖边之树飘送“种子”的文章。

7.

这是一篇用富于情感的抒情句表达自己内心真切感受的文章。

8.这是一篇运用了多种表达手法的文章。第一段是对事件要素的叙述: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第二段主要用描写的手法写“物”;第三段在写“物”的基础之上,在叙述之中的抒情;第四、五段对事物先议论,再抒情。

9.这是一篇由两个部分构成的文章,第一部分是一、二两个自然段:写物,这一部分重在描写;第二部分是三、四、五自然段,抒情,这一部分重在抒怀。

10.这是一篇用直接抒情的语段表达自己内心热烈感受的文章。

„„

No.4 美文摘抄法

美文摘抄,就是积聚自己喜欢的美文、趣文、妙文、奇文、好文。 美文摘抄,对象也可以是精段、警句、格言、对联之类。

让它们成为自己知识宝库中的一部分,让它们成为自己学习语文的高雅风景。

积累美文有五种方法。一种是抄写,一种是录入,一种是下载,一种是剪贴,

一种是自己朗读录音。

美文摘抄有三大好处。一是让我们积累资料,二是让我们欣赏美文,三是让我们养成自己动手帮助自己的好习惯。

下面是摘抄的一对“奇文”:

美丽的丹顶鹤

春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儿从南方飞来。

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色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呢!

丹顶鹤很逗人喜爱。它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高雅、优美。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们又叫它“仙鹤”。

我国黑龙江省嫩江流域是丹顶鹤的第一故乡,著名的扎龙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有好多好多的丹顶鹤呢!

美丽的丹顶鹤

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儿从遥远的北方飞来。 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呢!

丹顶鹤很逗人喜爱。它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们又叫它“仙鹤”。

我国的黄海之滨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丹顶鹤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里,它们三五成群,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要在这儿度过整整一个冬天。

请阅读这两篇文章,说说它们奇妙在什么地方。

想一想,在摘抄美文方面,你有没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No.5 变形阅读法

文章的内容不变,只改变文章行文格式、改变文章形态的阅读,就是“变形阅读”。

变形阅读追求“变”,在“变”中让我们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内容之美。

变形阅读主要指“变文为诗”“变诗为文”的阅读,也指“变一段为多段”“变一层为多层”的阅读。

变形阅读适用于那些语句精短、音调和谐,具有阳刚之气或柔美之情的,以及具有描叙之美的文章、文段,是一种别有情趣的阅读实践活动。将它用于阅读过程之中,起码有两大好处。首先,因为需要“变形”而牵动着同学们深层次地进入课文并专注地对文章,并专注地对文本进行分析体味揣摩;其次,因为文章的变形而让品味、阅读或朗读的过程变得有趣有味。所以,变形阅读常常是让美的文章、美的语言更加美好的阅读。

下面就是“变形阅读”之一例:“变文为诗”的阅读。这是《藤野先生》中

第二篇:《特级教师余映潮语文乐学八法摘引》

特级教师余映潮语文乐学八法摘引

No.1美读吟诵法

美读,就是美美地朗读,就是沉浸到作品里面去,力图表现作品情感、意境、意味的朗读。

美读吟诵,是是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的语文实践活动。 美读吟诵,是用心来揣摩、用情来传达,这样的过程,对同学们进行着审美熏陶,进行着情感陶冶,进行着气质培养,让每一位同学放飞思绪、张扬青春、快乐心境。 No.2专项积累法

积累,非常讲究技巧。

零碎的知识积累固然有效,但正是由于“零碎”二字而显得杂乱。

专项积累则非常有用,这是一种“分类”式的积累技巧。它通过专项的专门的收集方式,提炼出某类内容的知识材料,构筑自己的语言仓库、知识仓库。

这种积累方式,有点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谈到的对“何首乌”的观察一样,能够将你要积累的知识内容“牵连不断地拔起来”,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不仅仅只是享受快乐,还能够训练思维,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No.3自读自讲法

自读自讲,其乐无穷。

自读自讲,自我磨练的一种有效方法。

自读自讲,增长的是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结果是读了文章之后是能够给别人讲。 自读自讲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方法。

这种方法叫做“一句话阅读法”。就是说,在阅读欣赏一篇文章时,你对着它用一个句式反复说话就行了。

说话句式:这是一篇__________

面对一篇文章,如果你就自己的理解说出10个不同的句子,那就说明你读懂了它的意思;如果你说出了20个不同的句子,那就说明你欣赏到了它的细部之美;如果说出更多的句子,那就说明你很有自己的创见„„

No.4美文摘抄法

美文摘抄,就是积聚自己喜欢的美文、趣文、妙文、奇文、好文。

美文摘抄,对象也可以是精段、警句、格言、对联之类。

让它们成为自己知识宝库中的一部分,让它们成为自己学习语文的高雅风景。

积累美文有五种方法。一种是抄写,一种是录入,一种是下载,一种是剪贴,一种是自己朗读录音。

美文摘抄有三大好处。一是让我们积累资料,二是让我们欣赏美文,三是让我们养成自己动手帮助自己的好习惯。

No.5变形阅读法

文章的内容不变,只改变文章行文格式、改变文章形态的阅读,就是“变形阅读”。 变形阅读追求“变”,在“变”中让我们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内容之美。

变形阅读主要指“变文为诗”“变诗为文”的阅读,也指“变一段为多段”“变一层为多层”的阅读。

变形阅读适用于那些语句精短、音调和谐,具有阳刚之气或柔美之情的,以及具有描叙之美的文章、文段,是一种别有情趣的阅读实践活动。将它用于阅读过程之中,起码有两大好处。首先,因为需要“变形”而牵动着同学们深层次地进入课文并专注地对文章,并专注

地对文本进行分析体味揣摩;其次,因为文章的变形而让品味、阅读或朗读的过程变得有趣有味。所以,变形阅读常常是让美的文章、美的语言更加美好的阅读。

No.6唐诗素描法

唐诗素描,就是素描唐诗。

就是用描叙的方法,用渲染的方法,用添枝加叶的方法来改写唐诗。

No.7妙点揣摩法

妙点揣摩,指的是欣赏文章的美点,品味文章为什么写得好,好在何处。

妙点揣摩,美点寻踪,妙点列举,指的都是品味、探求文章的美妙之处,是同一方法的不同说法。这种方法,人们在写文章时常常用到,我们在读文章时也要用到。

妙点揣摩,是品位高雅的阅读欣赏活动,是快乐的有趣的阅读欣赏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研读、品味、探求、欣赏之中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恰切生动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生动的启迪的好语言、好笔法、好画面、好形式等等内容。 妙点揣摩,是一种审美的阅读,是一种作品欣赏式的阅读。它既可以运用于文学作品,也可以运用于一般社科文章;可以着眼于整篇文章,也可以直接就文章的某一部分进行品读欣赏。

No.8课文作文法

课文作文,就是以“课文”为素材的作文活动。

因为有课文作为素材,我们写作起来就会觉得不那么茫然,不那么困难。

课文作文是“读写结合”的重要手法之一。可以说它是阅读课文的一种侧面手法,即通过“写”的方式来“读”懂课文;也可以说它一种既能培养思维能力又能训练写作能力的活动。

从一般的写作形式来看,改写、缩写、续写、扩写、补写等方式都可以运用于课文作文,写读后感、写评论等等也可以运用于课文作文,但仅此还不行,还需要我们寻求新的视角,创造新的形式。

从活动形式看,这种活动融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于一体,既是一种“课文作文”的形式,也是一种“创境作文”的形式。课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例子,既为同学们的阅读提供了范本,也为同学们的写作提供了美好的素材。

这样,我们就运用了“多向假设”的手段,从更多细节性的角度理解了课文内容。

第三篇:《语文乐学八法》

语文乐学八法

快乐地学习语文,好的方法不胜枚举。

快乐地学习语文,好的角度层出不穷。

快乐地学习语文,好的形式多姿多彩。

这里介绍的仅仅只是快乐地学习语文的无数好方法中的若干种;不管用其中的哪一种方法来学习语文,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的努力实践并在阅读的实践中体味语文学习的快乐。

No.1 美读吟诵法

美读,就是美美地朗读,就是沉浸到作品里面去,力图表现作品情感、意境、意味的朗读。

美读吟诵,是是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的语文实践活动。

美读吟诵,是用心来揣摩、用情来传达,这样的过程,对同学们进行着审美熏陶,进行着情感陶冶,进行着气质培养,让每一位同学放飞思绪、张扬青春、快乐心境。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朗读建议,美读普希金的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深沉舒缓地)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真诚地)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稳重地)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乐观地)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激动地) 现在却常是忧郁。 (沉郁地)

一切都是瞬息, (响亮亲切地)

一切都将会过去; (平静甜美地)

而那过去了的, (亲切稳重地)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意味深长地)【余映潮:语文乐学八法(8)】

朗读建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三读 一读:根据诗句后面括号里的提示体味诗情,进行吟诵。 二读:两位同学之间用“谈心对话”的方法进行“说话式”的朗读。 三读:每位同学用类似“内心独白”的方式给自己悄声地吟读。 下面再请阅读短文《“和”字10说》并请完成“美读吟诵”方案的设计。

“和”字十说

郭盛永

和是“和谐”。“和”由“禾”与“口”组成,意思是“人人有饭吃”;“谐”是由“言”与“皆”组成,意即“人人能说话”。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社会生存状态。

和是“公平”。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分强弱、贫富、亲疏,都需要公平对待。

和是“友爱”。世界的力量构成,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和”就是要互为依存,和平共处。 和是“尊重”。对自然尊重,对环境尊重,对生命尊重,对人权尊重,是实现天人合一的“规范”通道,也是古往今来人们的永恒期待。

和是“协调”。即通过调整人际关系,疏通环节,达成共识,建立默契。 和是“温善”。和风细雨,和颜悦色,善待他人。

和是“和睦”。家庭、单位、国家、世界都需要和睦。和睦就是适度的宽容和谅解。

和是“链接”。和字有介入、连同的“基因”,用以消减客观上的抵触、对抗,实现“同心协力”。

和是“合奏”。“和”的力量,就是把多姿多彩的世界元素凝聚在一起,相辅相成,共生共长。【余映潮:语文乐学八法(8)】

和是“圆满”。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纯刚纯阳,其势不强;纯柔纯弱,其势必削。”做人处事,布局谋局,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才是最佳状态。 “和”是“谐同”。“和”的含义还有很多,但“谐同”是其万变不离之宗。

选自《语文报》初二版2009年第20期)

“美读吟诵”方案的设计要求:请你品读《“和”字10说》,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它设计为元旦晚会上的一个富有创意的朗诵稿。

No.2 专项积累法

积累,非常讲究技巧。

零碎的知识积累固然有效,但正是由于“零碎”二字而显得杂乱。

专项积累则非常有用,这是一种“分类”式的积累技巧。它通过专项的专门的收集方式,提炼出某类内容的知识材料,构筑自己的语言仓库、知识仓库。 这种积累方式,有点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谈到的对“何首乌”的观察一样,能够将你要积累的知识内容“牵连不断地拔起来”,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不仅仅只是享受快乐,还能够训练思维,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如下面的一组成语,就是从《论语》中摘录出来的。这就是“《〈论语〉中

的成语专项积累》”。阅读之中积累这些成语,你会感到这些熟悉的内容原来是那样的源远流长:

尽善尽美 求仁得仁 三思而行 舍己为人 信而好古 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 循循善诱 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名正言顺 乐以忘忧 既往不咎 朽木粪土 下学上达 无所用心 患得患失 斯文扫地 色厉内荏 后生可畏 升堂入室 文质彬彬 以文会友 循序渐进 精益求精 箪食瓢饮 危言危行 言而有信 不亦乐乎 当仁不让 志士仁人 博文约礼 任重道远 巧言令色 从心所欲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善贾而沽 述而不作 学而不厌 举一反三 见贤思齐 发愤忘食 不念旧恶 饱食终日 无所不至 怨天尤人 侃侃而谈 以友辅仁 不舍昼夜 成人之美 见义勇为 杀身成仁 死而后已 温良恭俭让

专题积累中的“专题”多彩多姿,与生活与学习紧密相联。像顺藤摸瓜一样,使我们沿着一条不断追求发现的思路延伸下去;又像搭积木一样,将一块一块的新内容加上去,又像出去旅游一样,让你希望发现一个又一个新的景点。 下面请你任选一项,进行“成语专项积累”:

1. 带有节日喜庆色彩的成语

2. 生肖成语

3. 双句成语

4. 含有故事的成语

5. 对称结构的成语

6. 三字成语

7. 用动物作比喻的成语

8. 《孟子》中的成语

No.3 自读自讲法

自读自讲,其乐无穷。

自读自讲,自我磨练的一种有效方法。

自读自讲,增长的是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结果是读了文章之后是能够给别人讲。

自读自讲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方法。

这种方法叫做“一句话阅读法”。就是说,在阅读欣赏一篇文章时,你对着它用一个句式反复说话就行了。

说话句式:这是一篇__________

面对一篇文章,如果你就自己的理解说出10个不同的句子,那就说明你读懂了它的意思;如果你说出了20个不同的句子,那就说明你欣赏到了它的细部之美;如果说出更多的句子,那就说明你很有自己的创见……

请读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感受它高雅的内容、流畅的思路和美丽的文笔,然后接着对它的品析中已经“说”出的10个句子,继续往下说,争取说到第20句,说出更多句……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条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种子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1.这是一篇睹物抒情的文章,是一篇观景抒情的文章,也是一篇咏物抒怀的文章。

2.这是一篇对生命现象充满了敬重、充满了折服、充满了赞叹、充满了感动的文章。

3.这是一篇表达作者热爱生命、珍视生命、赞美生命的文章。

4.这是一篇由观察而思考,表达对生命力的感悟的文章。

5.这是一篇写观察时间之长和内心震撼之深的文章。

6. 这是一篇用大量激情洋溢的词句描写的、赞美湖边之树飘送“种子”的文章。

7.这是一篇用富于情感的抒情句表达自己内心真切感受的文章。

8.这是一篇运用了多种表达手法的文章。第一段是对事件要素的叙述: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第二段主要用描写的手法写“物”;第三段在写“物”的基础之上,在叙述之中的抒情;第四、五段对事物先议论,再抒情。

9.这是一篇由两个部分构成的文章,第一部分是一、二两个自然段:写物,这一部分重在描写;第二部分是三、四、五自然段,抒情,这一部分重在抒怀。

10.这是一篇用直接抒情的语段表达自己内心热烈感受的文章。 ……

No.4 美文摘抄法

美文摘抄,就是积聚自己喜欢的美文、趣文、妙文、奇文、好文。 美文摘抄,对象也可以是精段、警句、格言、对联之类。

让它们成为自己知识宝库中的一部分,让它们成为自己学习语文的高雅风景。 积累美文有五种方法。一种是抄写,一种是录入,一种是下载,一种是剪贴,一种是自己朗读录音。

美文摘抄有三大好处。一是让我们积累资料,二是让我们欣赏美文,三是让我们养成自己动手帮助自己的好习惯。

下面是摘抄的一对“奇文”:

美丽的丹顶鹤

春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儿从南方飞来。 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色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呢!

丹顶鹤很逗人喜爱。它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高雅、优美。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们又叫它“仙鹤”。

我国黑龙江省嫩江流域是丹顶鹤的第一故乡,著名的扎龙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有好多好多的丹顶鹤呢!

美丽的丹顶鹤

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儿从遥远的北方飞来。 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呢!

丹顶鹤很逗人喜爱。它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们又叫它“仙鹤”。

我国的黄海之滨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丹顶鹤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里,它们三五成群,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要在这儿度过整整一个冬天。 请阅读这两篇文章,说说它们奇妙在什么地方。

想一想,在摘抄美文方面,你有没有什么独特的感受?

No.5 变形阅读法

文章的内容不变,只改变文章行文格式、改变文章形态的阅读,就是“变形阅读”。

变形阅读追求“变”,在“变”中让我们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结构之美,层次之美,内容之美。

变形阅读主要指“变文为诗”“变诗为文”的阅读,也指“变一段为多段”“变一层

第四篇:《余映潮八法之三》

我的“积累”8法

余映潮

我有非常好的“积累”的意识与习惯。

也许,我的坚持许多年而毫不懈怠的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工作,沉淀到一个点上,那就是“积累”。

我把工作中的许多方面都与“积累”紧密地联系起来。

有一个例子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在没有使用电脑写作之前的10年,我的论文手稿有两尺多高,它们全是复写之后保留下来的,一张一张,日积月累。

还有一个例子也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从1997年开始学习讲课到现在,我的每个课是第多少个课,它在什么地方首讲,讲了多少次,教案变化的情况如何,在我的电脑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凡是我讲过课的地方,我都会用一张PPT,进行一次“活动纪要”,以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重复。

对于“积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我曾经进行过这样的阐释:

没有积累,世界将永远是一片荒漠。

积累,是人生的永恒课题之一。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

在教育上,失去了积累,就失去了高素质人才的出现。

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言泉流就会干涸。 因此便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警言在告诫着我们。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需要我们重视,那就是“积累”。 充足的语文积累,有利于每个中学生的一生。

对于“积累”,从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角度,我也有一些论说的片段:

一个人有了毅力,就能勤奋,就能自信,就能坚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就能在喧闹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积累人生中的美丽。

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是占有时间,勤奋积累;发展自己的基本要求是钻研教学,突破专题。

注重积累能让一位教师的个人水平“升值”。

越是有丰厚的积累,越是容易看到事物的空白,越是容易触发研究与写作的思绪;没有积累就进行拓展,于生活于学问都是一句空话。

作为年轻的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研究的入门处如果能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用于积累资料、提炼经验,可能于一生的教学研究都有好处。

用大海般丰厚的积累来显现自己的力量。

教学论文的写作最讲“积累”:勤于思考,勤于阅读,勤于笔记,勤于研讨,勤于动笔。 如果没有大量的学术资料的支撑,一般研究者的研究将行之不远。因为他不知道学术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不知道别人的研究走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

我的积累之法,主要有如下八种。

一、订阅杂志

订阅杂志,就是坚持订阅与中学语文教研教学有关的专业杂志。

1977年以来,我一直订阅北京的《中学语文教学》和上海的《语文学习》。 它们已经陪伴我30余年,刊载在上面的,已经有两万多篇文章。

加上其它一些报刊,我的身边有十几万篇文献资料可供查询。

可谓取之不尽。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

我的一生的语文教学事业,饱受它们的润泽。

它们构成了极其精致美好的资料的仓库,永远一声不响,永远沉默寡言,但从来都是无私地袒露着自己的胸怀,从来都是闪耀着学问的光辉。【余映潮:语文乐学八法(8)】

拥有和不断拥有一定数量的与中学语文教学有关的学术文献资料,是语文教

师业务进修与素养提升的第一策略。没有任何观摩学习、培训进修能够像它们一样长久地陪伴着我们,没有任何名师能够像它们那样深厚博大,没有任何一位个人有它们那样的永在发展更新中的知识与智慧。

从一生的教学事业来讲,积累、拥有大量的专业的学术文献资料,是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立身之术。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这就是在做学问。

例如,有了像下面这样的资料索引卡片,何愁你手中的杂志不是永远鲜活?

陆精康 关于《赤壁赋》 《语文学习》2001年第11期

冯 琪 《赤壁赋》设计ABC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1年第10期 秦建军 体悟苏子情怀 《语文学习》2001年第1期

李上卫 从赤壁诗文看苏轼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1年第10期 乔 虹 《赤壁赋》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2002年第8期 陆精康 画意·诗情·哲理——苏轼《赤壁赋》艺术张力探幽 《阅读与鉴赏》(高中版) 2002.年第9期

杨 桦 悦目、会心、畅神和超越——苏轼《赤壁赋》自然美审美心理过程管窥 《名作欣赏》 2003年第2期

韩雪松 谈《赤壁赋》的教学指导策略 《学语文》2003年第3期

项行龙 《赤壁赋》中几个值得商榷的注释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7期 马锡刚 李百芹 《赤壁赋》微型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3年第10期 吕锐章 《赤壁赋》的悲音从何而来?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2003年第12期 周福勇 《前赤壁赋》美学分析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年第1期 谢增伟 《前赤壁赋》的押韵与表情达意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年第5期 范 晖 谈《赤壁赋》的哲理美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4年第20期 方彦萍 我教《赤壁赋》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年第1期 祝德纯 大江流日夜,千古赤壁情——读苏轼《前赤壁赋》《语文建设》2005年第2期 陆精康 《赤壁赋》教学疑难十问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5期 葛发民李克全《赤壁赋》中的“明月”意象略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05年第3期 黄务海 在凄苦中挣扎和超越:苏轼《前赤壁赋》情感解读《中学语文》05年第13期 梁德林 关于生命的哲理对话:重读苏轼《前赤壁赋》《阅读与写作》05年第7期 吴秋升. 苏轼与赤壁 . 《中学语文》2006年第2期 智 平 《赤壁赋》的美人意象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6年第2期 张苑勋 《赤壁赋》备教策略 《语文教学通讯》 2006年第3期 张苑勋 《赤壁赋》备教策略 《语文教学通讯》 2006年第3期

于树华 《赤壁赋》的景、情、理 《语文教学之友》 2007年 第1期 杨 宏 《赤壁赋》教案 《中学语文》 2007年 第1期 李艳 章尚元 谈《赤壁赋》的水与月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8期 „„

二、资料摘抄

2003年,我写作了《一直向前走》一文。

我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许多年来,我用最笨拙而又最科学的方法读书。

许多年来,我用最辛苦而又最有用的方法读书。

许多年来,我用最麻烦而又最精细的方法读书。

那就是做读书卡片。

在1979年以来的我所订阅的每一期刊物的封面上,都有一个大大的“卡”字,这说明我已经读过它而且做过读书卡片了。

我现在手中所拥有的,是数以万计的资料目录索引和资料卡片,这是覆盖面极大的、内容丰美的的教研情报。国内数种语文刊物的历年精美文章的目录,被我分门别类地收进各个专题研究的目录卡片中。

这些卡片的类别划分细密。如阅读教学类,就分为综论、记叙、说明、议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言文、语言、词语、句义、段意、讲读、自读、语感、教例、课型等小类,每一小类都拥有大量的资料目录。

这又读又记的需要时日的读书生活,是我的“四季的耕耘”。

我到现在仍然喜欢摘抄资料时的那种辛劳:它让你细细品读,斟酌取舍;让你时时翻阅,咀嚼回味,还让你欣赏卡片上那一粒一粒的蝇头小字。

现在,已经不用那种手抄笔录式的“资料摘抄”方法了。

现在的方法是“下载”,那速度多快啊,那收获多丰啊,有时一天的文字收获量就是原来一年摘抄字数的千百倍。

但仍然需要用心,仍然需要创造。

摘抄、摘录、摘记首先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最为重要的过程在于其后的“分类研究”。凡大量的资料,不进行分类,不进行提炼,便大大削弱了其研究的价值。

下面的“句解”,就是我利用所下载的资料,用“集句”的方法所进行的创造: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句解

登临之作的开篇,运用了散文笔法,别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句式。

诗句解释之一: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

诗句解释之二:泰山的威仪怎样呢?它横跨齐鲁大地,青葱一片,没有尽头。

《风俗通•山泽》:“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迭代,故为五岳之长。”

“夫如何”是怎么样的意思。“齐鲁”,指春秋战国时齐国与鲁国。其时泰山以南为鲁国,泰山以北为齐国。“青未了”,是说泰山山南山北,苍峰连绵不断,青青翠色一望无际。 “岱宗夫如何”,描写的是乍一看到泰山时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形容才好的那种心情,揣摩、惊叹、仰慕,不言而喻。

“齐鲁青未了”,这是经过一番揣摩一番感叹之后得出来的结论。当时泰山以南为鲁,泰山以北为齐,在齐鲁两地以外还能望见泰山横亘在视野中,这是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

首联一问,表达了对泰山的惊叹与仰慕,答句中点出了泰山的巍峨气势,一个“青”字形象描绘出泰山盎然的生机,一问一答,从视觉的远端描摹了泰山。

其实,这里并非写由实际肉眼所见之景象,而是以心灵之眼笼罩万物、包举宇宙所发现的自然的奇妙之处。

„„

三、大量写作

写作,是我的“积累”的第一要素。

没有写作,就没有我的教学工作中的辛苦与快乐,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工作了几十年,我就坚持写作了几十年。

现在,公开发表的大小作品已经约有1400篇了。

写作的面比较广,但几乎不写纯理论性的文章。

似乎从来没有放下过手中的笔,似乎随时能够进入写作状态。

有时颇费斟酌,有时得心应手;有时寸步难行,有时洋洋洒洒。

写得最多的,就是系列稿,即刊物的专栏;五年、十年地写,步步为营,精耕细作。 有的专栏写完之后,就结集成了“著作”;有的专栏还在写作之中,又产生出新的写作创意。

我写下的许许多多的文章,有的变成了书,有的化作了讲稿,有的成了教学设计的参考资料。

越是有充分的写作,自己的创造的资料越是丰富多姿。

越是有创见的写作,越发表现出写作之前的辛苦积累。

像下面的这一篇短文,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才写得出来:

文章阅读一法

语文学习非常讲究方法,文章阅读非常讲究方法;每一位热爱语文学习的人,都应该有自己喜爱的方法。

学习语文讲究方法,其好处是提高学习的效率,并让自己保持长久的浓厚的兴趣。 我常常用一种“读中学写”的方法来进行我的语文学习,进行我的阅读体味。 这种方法不仅仅只是阅读欣赏了文章,更带给我以文章写作技法方面的精美收获。 如,中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其实都表现了一个生活体验的角度,其取 材内容可以说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于是我我常常进行这样“提炼”:

回忆童年的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表现稚嫩的童趣:《童趣》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 记录成长的脚步:《孤独之旅》;抒写至爱的亲情:《背影》

眷念深挚的母爱:《荷叶 母亲》 表现真切的友情:《社戏》

抒发淡淡的乡愁:《春酒》 怀念心中的师友:《藤野先生》

歌吟美丽的山水:《周庄水韵》描摹地域的风情:《端午的鸭蛋》

探索自然的奥密:《月亮上的足迹》

„„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

仅此还不行,还可以换一换角度,运用新的说法:

一种悠然的陶醉:《醉翁亭记》;一次深沉的叹息:《登高》;一抹淡淡的哀愁:《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叶飘飞的思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角奇异的风光:《三峡》;一湾理想的仙境:《桃花源记》;一缕深沉的相思:《夜雨寄北》 ; 一阕美丽的心曲:《岳阳楼记》„„

还可以更加细腻地品析欣赏,看文章到底是如何展开的,如:

童年梦痕 《再塑生命》: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再接着一个故事

生活情味 《雪地贺卡》:从一件新奇的事引出又一件新奇的事

少年世界 《走一步,再走一步》:从细腻的“叙“写到大段的“议”

生活感悟 《生命 生命》:叙议结合,少叙多议,反复进行

怀念亲情 《背影》:从略写到详写,从记叙到抒情

青春抒怀 《行道树》:拟人自述,警句穿插

人生境界 《雨之歌》:诗意的手法,诗意的结构,诗意的语言

天方夜谭 《渔夫的故事》:主要用对话的方式将故事铺叙开来

„„

于是,奇妙的收获就伴随着一次次的阅读而产生,于是,文章就读得深、读得美,读得别有韵味。

„„

四、火花随记

深深地思考语文教学能让我们的脑海里迸闪出理性很强的想法,这就是思想火花。 勤于思考的人,专注思索的人,常常有思想的火花闪现。

抓住这些瞬间闪现的思想火花展开研究,往往能让我们获得生动、真切、实在的研究成果。

学术积累的好方法之一,就是随时把自己的思想所得变成文字。

有时候,一个关键的词语,就是一个好的研究话题;有时候,一个短短的句子,就是一个好的专项研究。

我随记的内容多种多样。

特别值得珍爱的是“教学创意”、“讲稿创意”、“余映潮思想火花”、“今天我在做什么”、“讲课纪录”、“讲课火花备忘”、“课文研读提示”、“我的工作之最”之类。

打开文件,满目璨然。

下面就是一则美好的随记,如果没有及时的记录,这些美丽的火花就可能不会再现: 飞溅的思想火花

2011年3月7日至3月11日,连续5天在东莞市塘厦镇余映潮工作室劳作。五天之内听了17个说课,评点了17个说课;听了11节课,评点了11节课;评点说课和评课的时间就长达4个小时;自己讲了两个课,说了两个课;对小学语文教师专门进行了“提升素养”方面的讲座,对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了专题的“试题研究技能”的培训,听取了学校语文组的中考语文总复习方案并提出三点重要意见。

五天的工作内容纷繁,任务繁重,起早贪黑。

但也许在这样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下,自己的思想火花时时飞溅:

年轻的语文教师可以写一写微博式的“成长笔记”。

优秀的语文教师可以写一写“备课随记”。

评课议课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础功力之一,教师评课议课的高水准是应该在评课的时候给人家“讲教材讲课文”。

提升教案设计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再写角度完全不同的“升格教案”。

“小专题研究”是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研究素质的法宝。

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最好的思想方法是“提炼”,最好的学习方法是“笔记”。

课堂教学的效率决定于教师的六种意识:“学生训练充分”的意识,“课文高效利用”的意识,“语言学用为重”的意识,“能力训练为重”的意识,“知识积累为重”的意识,“集体训练为重”的意识。

高效的语文课就是学生训练充分的课: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背一背。课堂阅读教学的境界是四有:有知识的积累,有语言的学用,有能力的训练,

有情趣的享受。

研读一篇课文,语文老师可以做多少事?这就是专题的研究。

余映潮作文指导课的创意《诗意的“罗列”》。

„„

五、课文把玩

对课文创造性地艰苦玩赏,让我创造了不知多少好的资料。【余映潮:语文乐学八法(8)】

每准备一个课,我都差不多要写一篇课文赏析文章。

像这样的课文欣赏方面的文章,已经可以出版一本厚厚的书。

但远不止于此。

我研读课文的别有个性的方法,可能就超过了20种。

第五篇:《余映潮八法之二》

我的“苦做”8法

余映潮

从职业的角度来讲,人是需要“苦做”的。

没有“苦做”,可能就没有“创业”。

作为一个非常能够吃苦的人,我已经“苦做”了几十年,到目前为止还在这样。 似乎总在设想、计划、构思、安排。

似乎永远没有享受过八小时以外的安逸工作。

在无数个深夜里离开书桌时我想的是“还有明天”。

在无数个需要休息的中午我在旅途中行色匆匆。

暑假中极热的下午工作着,我会想到“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的情境。 寒假中极冷的晚上工作着,我会感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寞。 „„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

荆州市于2007年为我举行了盛大的“余映潮语文教育研究”研讨会,我选教的课文是《行路难》。

在小结我的2008年的学术成果的文章中,我写了这样的题记:“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都带有一点象征的意味,暗示着我的辛苦劳作。

我的“苦做”大约有下面的8种方法

1.不遗余力地完成本职工作

这种不遗余力,就是全身心投入,就是不怕苦不怕累,是把小小的事情做得

宏大起来,把平凡的事情做得闪亮起来,把平淡的事情做得辉煌起来,把单纯的事情做出立体的形态,让繁杂的事务性的工作透露出智慧的火花。

我在荆州市中学语文教研员的岗位上工作了近24年,就这样不遗余力地工作了近24年。

总是把劳累的倦容藏起来,让微笑带给别人以快乐的信息。

我曾充满深情地这样小结过我的工作:

最有特色的是我坚持多年的抓好五支队伍的教研工作模式。

最欣慰的是我卓有成效的中学语文教研工作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最自豪的是我几十年独力支持,将一个以农村为主的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 研究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下面是2006年的11月份的工作记录为 2006年11月,我做了些什么? 将来,在我很老的时候看到这份工作记载,我也许会责备自己„„

1. 11月1日荆州市第四届初中语文说课会召开。全天主持会议,在选手说课的过程中穿插了19次微型话题讲座。

2. 2号,说课会继续召开。上午与青年教师同讲示范课,并作大会总结,发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10项任务》的演讲。

3.2号下午和3号一整天,切分、整理说课会的录音并给参赛选手发去说课录音。

4.切分、整理我自己在说课会上的所有讲话的录音。

5. 给现场说课的选手发去参赛照片。

6.给近10位老师发出“关于讲析《中学语文非文学作品教学》课程的说明”。上海方略公司将于2007年元月份来荆州拍摄此14节课。

7.5号,赴安徽阜阳,讲两节课,一个报告;听了郑桂华老师的讲座和陈金明先生的讲话

8.开始审读荆州市中考复习语文用书书稿并发出“荆州市2007年《中考导学精炼》补充题目的通知”。

9. 完成“荆州市2007年《中考导学精炼》”全书第一审的工作。(20万字)

10.编制、发出荆州市2007年“学在荆州”系列丛书《初中课堂导学精练》(语文)的编写说明与样题。 (10000字左右)

11.写完明年《中语参》第四篇“映潮说课”的专栏稿件“《小石潭记》说课”。(5000字)。

12.高中语文第三册的《近体诗六首》重新备课,形成《近体诗二首》(《山居秋暝》、《登高》)的第四次教学方案(一万字)并制作课件。

13.完成荆州市初中语文第四届说课会论文评奖工作并写出会议纪要。(3000字)

14.为五位老师审改高中语文说课稿。给默默修改《没有人请余老师签名》的文章。

15.完成书商《2007淘宝E线》的修订工作。

16.完成北京《新语文活页》的“记叙文阅读”稿件。(6000字。)

17.完成郑州《试题研究》约稿《谈中考阅读检测中的“学生自主评价”试题》(4000字。)

18.听、评沙市中学将要在荆州市高中语文说课交流会上讲授的现场演示课。

19.听、评公安一中将要赴省参赛的课《我的空中楼阁》。

20.第三次评点公安一中将要赴省参赛的课《我的空中楼阁》的教案。

21.完成陕西师大出版社《课标新阅读》(一二三册)编写策划书。(10000字)

22.完成陕西师大出版社《课标新阅读》(中考总复习)编写策划书。(8000字)

23.挑选、邀请荆州市40位试题研究能手参加《课标新阅读》共四册书的编写并发出“编写说明”邮件。

24.参加荆州市高中语文第二届说课会,听课并讲现场示范课一节《近体诗二首》。

25.给“学在荆州”人教课标版教材七下、八下《初中课堂导学精练》的各位作者发出第一次提醒、第二次提醒(按时交稿)的邮件。

26.转发《关于组织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06-2007年度)湖北赛区赛事的通知》。 27.11月25日、26日应江西上饶市教研室之约到上饶市讲课,作讲座。

28.11月28、29、30日在深圳市育才二中听课、讲课、评课、讲座。

29.处理、回复邮件200余次。

„„

二十多年,近九千个激情燃烧的日子。在我的工作期间,连荆州市的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都雄踞一方,那时候荆州市的初中学生,平均每年发表五百余篇习作。

更何况那五百余位我的中学语文教师弟子。

我很欣慰,在二十几年的艰苦的劳作之中,我与青年语文教师们一起成长起来。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

2.永不停止地积累

我是1975年才有正式工作的。

我是1979年才当上语文教师的,那时,我已经32岁了。

“积累”是我做学问的首选。

我现在找得到的最早的读书笔记,是从1979年开始的。

我在偏僻乡村中学的破旧书桌上用蜡纸刻印出大量的读书卡片。

下面这张就是。

它记载着这样的信息:

分类:语文教学 散文教学

刊名 期号 文章题目

《中学语文》 1979年第2期43面 散文教学漫谈

《语文学习》 1979年第4期10面 写真情实感

《语文学习》 1980年第1期32面 散文的意境及其它

《语文学习》 1980年第1期33面 谈谈杨朔散文的结尾

《中学语文教学》 1981年第1期22面 漫谈散文的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 1981年第12期01面 讲好散文的艺术结构

《语文学习》 1982年第2期15面 入境始与亲

„„

读书摘记不但要做,还要加上评点:

如:2000年2月11日读《语文学习》2000年1期钱理群的文章。

要点:

1.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语言教学。

2.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为核心。

3.诗化语文课。【余映潮:语文乐学八法(8)】

4.当前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实践主体。

5.要大大加强各种形式的直接的语言交流。

余映潮评说:

1.以上五点,每一点都是研究课题。

2.以学生的语言训练为核心,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关系到语文教学全局的改革。

3.这是破“讲析为主”的绝好的切入口,这是教学实验研究的“先机”。

如:2000年7月2日读《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5期48页章熊的文章:

“模仿·类推·创造”练习设计还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如果我们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若干个最基本的“套路”或“模式”,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练习的综合性比较强,属于高层次的言语技能训练,其用意在于培养学生使用关键语句警策化的本领

余映潮评说:

1.这里强调了模式的功能。

“有待开发”点出了进入这种研究的价值。

2.【余映潮:语文乐学八法(8)】

如果借鉴此意来出中考的写句写段题,则是一种新鲜的创意。

3.如果坚持实验与提炼,“语言模式”训练一定是一篇“大文章”。

像这样的记录何止千万,千千万万,笔笔划划,都要靠自己写下来。

为了时间,为了积累,岂敢懈怠?

直到现在,我仍对“积累”二字情有独钟。

读书笔记这种习惯,已经成为我的自然。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

3.坚持进行极为艰苦的写作

以发表在《语文报》系列的论文为例:

我在《语文报》发表的第一篇短文是第208期上的《语文教材中的“最”》(1986年5月),约1500字。到了1987年5月,我在《语文报》上就已经发表了8篇短文,其中关于作文构思指导的短文有5篇。

在《语文教学通讯》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1987年8-9期的《初中综合式说话训练的初步设想》,这是一篇长论,我花了两三年的时间精心地写作,其中有关于初中三年“说话训练”的层进式步骤的具体勾勒。

我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的第一篇教学设计是1990年5-6期的《〈窗〉教学设计》。

这也是我最早的一篇教学设计,约4000字左右,为此课设计了两个课时的教学方案。 现在,在我所发表的约1300余篇文章中,与《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及语文报社所主编的书籍有关的,就有将近200篇。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可以说,我的写作是一部传奇。

我发表的文章的目录,如果打印出来,都可以打印数张白纸。

1993年以前的写作手稿,就有近两尺高。

近10年来,我坚持着多个杂志社“专栏文章”的写作。

2005年,我的专栏甚至进入了《光明日报》:

2005.03.30 《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4.06 《课堂活动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4.13 《课堂提问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4.27 《朗读教学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5.25 《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6.01 《教学手法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6.08 《教学细节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6.22 《学法实践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7.06 《课型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2005.09.14 《教学方案的创新设计》

《光明日报》

„„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

在我的《2008年余映潮著作、论文、示范课、讲座目录》中有这样的记载: 非常艰辛的一年。

2008年,一共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长篇论文15篇。

2008年在全国各地讲课的篇目超过了30篇,为自己的历年讲课之最。

2008年的讲座稿约20篇,也为自己历年讲座之最。

还写了30篇“2008年,我的工作之最”,已陆续上传到“语文潮”。

到2008年底,公开正式发表的论文总篇数达到约1300篇。

2008年,我创造我自己论文写作的奇迹。

我在《明年,2009年,我的写作计划》一文中这样写道:

这样繁重的任务。想一想都觉得可怕。

也许很多的日子都将是日夜不能眠了。

论文写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痛苦。

即使是很冷的日子里,写文章的时候都要出汗。

明年的论文写作,没有退路。

让多少次经久的痛苦,给我带来多少次霎那间的欣喜。

„„

4.耐心地进行细节化的教学与学术研究

细节化的研究,就是耗时的研究,就是耗费精力的研究。

每在细节的研讨上增加一笔,就等于成倍地增加时间的消耗。

坚持细节化的研究,需要极好的耐性。

当你面对书桌几个小时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当你翻阅大量资料而精疲力竭的时候,你都得平静地坚持。

我不怕消耗,于是我能做出很多优化的细节化的内容。

如,可能没有人像我这样就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进行精细的研究,到2009年6月底止,

我已经写出了60篇心得体会:

理性思考,诗意策划

整体勾勒,匀称安排

开课揭题,直入情境

挈领而顿,百毛皆顺

淡化提问,活动依然

指导朗读,灵动多姿

习点精粹,氛围浓郁

寓读于说,生动热烈

创新活动,话语纷纭

设置话题,讨论交流

研读教材,启发创新

精巧命名,点示规律

自然迁移,润物无声

快捷切入,省力省时

语言学用,句段读写

捕捉要言,提取信息

含英咀华,课文集美

切分板块,理清思路

围绕线索,牵动品读

联读扩展,拓宽视野

穿插引进,巧用资源

情境生动,情趣盎然

整体反复,多角理解

把握文意,选点突破

读法示例,化解难点

训练检索,整合提炼

巧妙导入,自然得体

生动收束,余味犹存

适时打住,过渡小结

灵活评点,敏捷机智

诗意表达,平等对话

简洁讲析,精美细腻

侧面入手,正面解读

变曲为直,柳暗花明

预作铺垫,顺利推进

以读带析,一石双鸟

生动演读,激动心灵

顺势引申,丰满内容

读品结合,读说交替

角度奇妙,兴味盎然

„„

人们常常问我:你哪里有那么多的事做啊?

其实大家不知道,有多少的时间是花费在细节上的。

第六篇:《与书相伴的日子作文8篇》

与书相伴的日子作文一:与书相伴的日子

总是很喜欢搬上把小椅子,捧上一本书,沏上一杯香茶,坐在树下静静地品茶,静静地读书。风静静的,树静静的,淡淡的茶香,浓浓的书韵,在树下氤氲……

《灰姑娘》——珍珠一样的幸运梦幻

小时候,最爱看的书要数《格林童话》了吧。《灰姑娘》的奇妙之旅总是让我最着迷的。一个默默无闻,忍受着继母虐待的女孩儿,竟然如此幸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与王子浪漫邂逅。那星星一样闪耀的冠饰,月亮一样温柔似水的眼眸,太阳一样绚烂的衣裙……一切都是那样梦幻而又不可思议,弄得我总是喜欢做白日梦。王子倒是没有,可灰姑娘的善良真诚却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美德的种子。

“宋词”——水晶一般的婉约大气

稍大之后,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中国古典文学。 “宋词”则一直以其丰润的光泽诱惑着我。她是一个奇女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苦苦寻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戚戚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也失归路。双溪上的小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梧桐冷雨,成就了词苑中一株婉约的奇葩——李清照。

他,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失意,政治漩涡的挣扎,使他注定了颠沛流离。他也曾想去推开他紧闭的仕途之门,怎奈官场容不下这生性豪放的他啊!于是他舍弃功名,与明月同饮,吟“把酒问青天”,与浪涛共舞,唱“大江东去浪淘尽”,成就了这“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无数宋词作品,让我体味了词学的韵味。

《红楼梦》——玻璃一样的易碎思绪

到了多愁善感的年纪,看什么都像抹上了一层灰色。黛玉,便成了我书中的知己。初读红楼,不满于她永远只会写些小女子的泪,整日“愁锁眉头”,叹“花水易逝”。可她是个让我爱而不能,舍却心碎的女子,于是我再读了红楼。也许是有了同样玻璃一样易碎的思绪,这次,我好像才真切看到了那泪里的真。那泪,必是有一番凝结的过程;那泪中,是困苦的灵魂堆压的苦痛的呻吟。试问,曹雪芹为何要将黛玉写得如此脆弱敏感,这才是本书情感的温床,一个悲剧的完美体现,是红楼的一首短暂却又深情的悲歌。正是红楼,陪伴了我最盲目的岁月。以泪温拭愁绪;以悲柔掩苦情。

从晶莹浪漫到纷华柔美,书给予了我灵动的想像。

从活泼可爱的童话到经典浓重的小说,书给予了我飘逸的思考。

书,给予我的,是悠远漫长的,正如那杯品不尽的香茗……

二:与书相伴的日子

风雨飘摇,时光飞逝,与书相伴的日子,我最幸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曲《忆江南》,勾起多少人对江南的向往和渴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牵起多少人对边塞风光的种种联想?至今,那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销魂和冷清仍难萦绕在我的心头。

诗词曲赋,不仅仅是那纸上的文字,他们流露的更是字里行间艺术的绝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被淋漓尽致的泼洒在仍散发着书香的宜纸上。

走上小女子般顺接而朴实的《诗经》,也是我的幸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中俊朗帅气的男孩,美若天仙的女孩,尽透着美的韵律。【与书相伴的日子作文8篇】与书相伴的日子作文8篇。汨汨汇入历史的长河,智慧而朴素。《蒹葭》中君子对于心上人的追求也可谓是道路艰苦,曲折。书的精彩,是我从内心中体会到的,这种幸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回首诗词的国度,带给我的全部都是经典,我转身,抬头竟然又看见了保尔,柯察金的疲惫的身影,虽然看起来无精打采,但却又显示出几丝倔强;贝多芬那挥动着的画笔在雪白的纸上又绘出了多彩的世界;鲁滨逊勤劳的身影也映入我的眼帘,忽然,哈里,波特也从我的头上飞过,向我招了招手,于是,在我的身旁就有许多美丽的蝴蝶,翩翩舞动于花间……

徜徉于书海,我体会了幸福的滋味。书中的故事就像那青色藤蔓上开出的白色的花纵然纠葛,却也清晰明了,让我回味无穷。与书相伴的日子,我受益匪浅。

三:与书相伴的日子

小时候,家贫与书无缘。回首往事,仿佛缺了点什么!

时光匆匆,似水流年,原以为点点滴滴的记忆,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淡远,而当我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心灵时,总有些记忆在生命的长河里一次又一次泛起涟漪。

如今我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一直很难忘记初为人师的那份心情!遥想当年那个20岁的自己站在讲台上,是那样激动、那样羞涩、那样豪情万丈、那样手足无措!那时就在心中深深地烙下一个信念:爱自己的职业,能尽最大的力量欣赏每一个孩子!在这二十五年里,我没有改变初衷,对每一个走进我教育生命中的孩子,都尽心的去珍惜他们、呵护他们,因为我知道,教育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它更是一种爱的陶冶与启迪。这也许就是我喜欢书的原因之一。

于是和书开始相伴,并与之有不解之缘!尽管好的文学作品能陶冶人、鼓舞人,但由于工作的需要,都似乎与它们擦肩而过,而我更多关注的是各种教育教学书籍,同时也开始了自费订阅大量语文教学杂志!

记得那是1990年,刚进入初中教学的我,在不经意间看到一本很薄,纸质也不是太好的《中学语文园地》就爱不释手,因为在那个年月能看到一本关于学科教育的书籍,就已经很满足了,书中介绍了有关语文如何教学,学生如何学习语文的文章,成为我教学中的老师和工作中的益友(因为我是民办教师,没有结识过过多高深的语文教学理论方面的训练)。《中学语文园地》和我相伴达20年之久,从杂志的雏形到改版后的发展,在杂志的成长中我也成长着,一直走到今天。

如果说《中学语文园地》让我对语文有所了解,开始喜欢上了语文教学,那么《语文教学通讯》则带着我走向了成熟。结识《语文教学与研究》是在1999年,刚踏入发繁华都市中的我,面对信息多样的时代,面对求知若渴的学生,我艰难的前行着,和学生们在行程中一同奔跑着,要想让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我必须自己的不懈努力、钻研、提升,方可在教育这片热土上立足,因此我从《语文教学与研究》中知道了语文教学的多样性,懂得了作文教学的多角度,于是创新思维教学走进了我的课堂,直到现在,作文课堂教学成为我的最爱,学生的最爱。

让我受益的杂志还有《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之友》、《中学语文教学》等等,从这些书籍中,我知道了于漪、欧阳代娜、魏书生、余映潮、李镇西等名师,熟识了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特别是余映潮老师的“诗意教学法”,将语文教学带入神奇的境界,让我从中感受到语文教学的丰富多彩,语文价值的美丽所在!

与别人相比,我依然平凡如我;可与自己相比,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自信与成熟。我在书中寻找教育的灵感,又借别人的方法来帮我寻找教育的契机。我学会了什么是汲取而不生搬硬套,也在教学中不断记录下属于自己的感悟和快乐!在2015年度中国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大赛中,我设计的《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作文教学设计获得特等奖,已经在2015年5期的《语文教学通讯》上刊登;论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获得一等奖,在2015年3期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让大自然鲜活语文课堂》在2015年7期的《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刊登,《诗意的语文》在语文学习报初中教师版第47期登载,同时我制作的教学课件《话题作文立意》在首届“语文报杯”原创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三等奖,《莲文化的魅力》第二届“语文报杯”原创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三等奖。

不知不觉,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已经久远,虽不能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读书境界,但有书相伴的日子不会无聊,不会迷茫。我依然如年少时一样感慨:“有书真是一种幸福!”我依然爱读路遥、爱读张爱玲、爱读于丹……也更加景仰孔子,陶行知……这些伟大的教育家!当教学中感到棘手,心情觉得忧郁,读一读他们的文字,于是,一颗浮躁的心就平静下来,哪怕只是汲取书中一个小小的精华,也能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态度和方式。书伴着心静如水的我,一起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与书相伴的日子是幸福的!

四:与书相伴的日子

与书相伴的日子是快乐、充实的,而能够在一个自由的空间里安静地读我喜欢的书,那感觉更是不言而喻。

平时上学的日子里,老师明令禁止课外书出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77152/

推荐访问:余映潮讲语文 语文潮余映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