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勋传明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19 09:53:4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明史列传目录》

明史列传目录

列传第一 后妃

○后妃一

太祖孝慈高皇后 孙贵妃 李淑妃 郭宁妃惠帝马皇后成祖仁孝徐皇后 王贵妃 权贤妃仁宗诚孝张皇后宣宗恭让胡皇后 孝恭孙皇后 吴贤妃 郭嫔 英宗孝庄钱皇后 孝肃周太后 景帝汪废后 肃孝杭皇后 宪宗吴废后 孝贞王皇后 孝穆纪太后 孝惠邵太后 万贵妃

列传第二 后妃二

孝宗孝康张皇后 武宗孝静夏皇后 世宗孝洁陈皇后 张废后 孝烈方皇后孝恪杜太后 穆宗孝懿李皇后 孝安陈皇后 孝定李太后 神宗孝端王皇后 刘昭妃 孝靖王太后 郑贵妃 光宗孝元郭皇后 孝和王太后 孝纯刘太后 李康妃 李庄妃 赵选侍 熹宗懿安张皇后 张裕妃 庄烈帝愍周皇后 田贵妃 列传第三 ○兴宗孝康皇帝孝康皇后 吕太后 睿宗献皇帝献皇后

列传第四 诸王

◎诸王一

宗室十五王太祖诸子一秦王樉汧阳王诚洌 晋王庆成王济炫西河王奇溯 新堞 周王橚镇平王有爌 博平王安氵戍 南陵王睦英 镇国中尉睦挈 镇国将军安氵侃 镇国中尉勤熨楚王桢武冈王显槐齐王榑 潭王梓 赵王巳 鲁王檀归善王当冱 辅国将军当燌 奉国将军健根 安丘王当澻 寿钅林 列传第五 诸王二 太祖诸子二蜀王椿 湘王柏 代王桂襄垣王逊燂 灵丘王逊烇 成钅具 廷鄣 肃王楧 辽王植 庆王勍 宁王权

列传第六 诸王三

○太祖诸子三

岷王梗 谷王橞 韩王松 渖王模沁水王珵阶 清源王幼予安王楹 唐王桱三城王芝垝 文城王弥钳 弥鋠 辅国将军宇浃郢王栋 伊王彝 皇子楠 靖江王守谦

○兴宗诸子

虞王雄英 吴王允熥 衡王允熞 徐王允熙

○惠帝诸子

太子文奎 少子文圭

○成祖诸子

高煦 赵王高燧 高爔

列传第七 诸王四

○仁宗诸子

郑王瞻飐 庐江王载堙 越王瞻墉 蕲王瞻垠 襄王瞻墡枣阳王佑楒 荆王瞻堈 淮王瞻墺 滕王瞻垲 梁王瞻自卫王瞻埏

○英宗诸子

德王见潾 许王见淳 秀王见澍 崇王见泽 吉王见浚 忻王见治 徽王见沛 ○景帝子

怀献太子见济

○宪宗诸子

悼恭太子佑极 岐王佑棆 益王佑槟 衡王佑楎新乐王载玺 雍王佑枟 寿王佑楮 汝王佑梈 泾王佑橓 荣王佑枢 申王佑楷

○孝宗子

蔚王厚炜

列传第八 诸王五

○世宗诸子

哀冲太子载基 庄敬太子载 景王载圳 颍王载啇 戚王载沴 蓟王载匮 均王载夙 ○穆宗诸子

宪怀太子翊釴 靖王翊铃 潞王翊镠

○神宗诸子

邠王常溆 福王常洵 沅王常治 瑞王常浩 惠王常润 桂王常瀛

○光宗诸子

简王由学 齐王由楫 怀王田模 湘王由栩 惠王由橏

○熹宗诸子

怀冲太子慈然 悼怀太子慈焴 献怀太子慈炅

○庄烈帝诸子

太子慈烺 怀王慈亘 定王慈炯 永王慈照 悼灵王慈焕 悼怀王

列传第九

○公主

○仁祖二女 太祖十六女福成庆阳二主附 兴宗四女 成祖五女 仁宗七女 宣宗二女 英宗八女 景帝一女 宪宗五女 孝宗三女 睿宗二女 世宗五女 穆宗六女 神宗十女 光宗九女 熹宗二女 庄烈帝六女仁祖二女

列传第十 郭子兴 韩林儿

列传第十一 陈友谅 张士诚 方国珍 明玉珍

列传第十二 ○扩廓帖木儿蔡子英 陈友定 伯颜子中等 把匝剌瓦尔密

列传第十三 徐达 常遇春

列传第十四 李文忠 邓愈 汤和 沐英

列传第十五 李善长 汪广洋

列传第十六 刘基(子琏璟) 宋濂 叶琛 章溢(子存道)

列传第十七 冯胜(兄国用) 傅友德 廖永忠(赵庸) 杨璟 胡美

列传第十八 吴良 康茂才 丁德兴 耿炳文 郭英 华云龙 韩政 仇成 张龙 吴复(周武) 胡海 张赫 华高 张铨 何真

列传第十九 顾时 吴祯 薛显 郭兴 陈德 王志 梅思祖 金朝兴 唐胜宗 陆仲亨 费聚 陆聚 郑遇春 黄彬 叶升

列传第二十 朱亮祖 周德兴 王弼 蓝玉(曹震 张翼 张温 陈桓 朱寿 曹兴谢成 李新

列传第二十一 廖永安 俞通海(弟通源 渊 胡大海(养子德济) 栾凤 耿再成 张德胜(汪兴祖 赵德胜 南昌康郎山两庙忠臣附 桑世杰(刘成)茅成(杨国兴)胡深 孙兴祖 曹良臣周显 常荣 张耀 濮英于光等

列传第二十二 何文辉(徐司马 叶旺(马云 缪大亨(武德) 蔡迁(陈文) 王铭宁正(袁义) 金兴旺(费子贤) 花茂 丁玉 郭云(王溥)

列传第二十三 陈遇(秦从龙) 叶兑 范常(潘庭坚) 宋思颜(夏煜) 郭景祥(李梦庚)王濂 (毛骐) 杨元杲(阮弘道 汪河) 孔克仁

列传第二十四 陶安(钱用壬 詹同 朱升 崔亮(牛谅 答禄与权 张筹 朱梦炎 刘仲质 陶凯 曾鲁 任昂 李原名 乐韶凤

列传第二十五 刘三吾(汪睿 朱善) 安然(王本等) 吴伯宗(鲍恂 任亨泰) 吴沉桂彦良(李希颜 徐宗实 陈南宾 刘淳 董子庄 赵季通 杨黼 金实等)宋讷 许存仁 张美和 聂铉 贝琼 赵俶钱宰 萧执 李叔正 刘崧 罗复仁孙汝敬

列传第二十六 陈修(滕毅 赵好德 翟善 李仁 吴琳) 杨思义(滕德懋 范敏 费震张琬) 周祯(刘惟谦 周浈 端复初 李质 黎光 刘敏) 杨靖(凌汉 严德珉 单安仁 朱守仁 薛祥秦逵 赵翥 赵俊 唐铎沈溍 开济

列传第二十七 钱唐(程徐 韩宜可(周观政 欧阳韶 萧岐(门克新) 冯坚 茹太素(曾秉正) 李

仕鲁(陈汶辉) 叶伯巨 郑士利(方征) 周敬心 王朴

列传第二十八 魏观 陶垕仲(王佑) 刘仕貆(王溥 徐均) 王宗显(王兴宗 吕文燧王兴福 苏恭让 赵庭兰) 王观(杨卓 罗性) 道同(欧阳铭) 卢熙兄熊 王士弘 倪孟贤 郎敏 青文胜

列传第二十九 齐泰 黄子澄 方孝孺 卢原质 郑公智 林嘉猷 胡子昭 郑居贞 刘政 方法 楼琏 练子宁宋征 叶希贤 茅大芳 周嵒 卓敬 郭任 卢迥陈 迪黄魁 巨敬景 清连楹 胡闰 高翔 王度 戴德彝 谢升 丁志方 甘霖 董镛 陈继之韩永 叶福

列传第三十 铁铉 暴昭(侯泰) 陈性善(陈植 王彬 崇刚) 张昺(谢贵 彭二 葛诚 余逢辰) 宋忠(余瑱) 马宣(曾浚 卜万 朱鉴 石撰) 瞿能(庄得 楚智皁 旗张 王指挥 杨本 张伦 陈质 颜伯玮 唐子清 黄谦 向朴 郑恕 郑华王省 姚善 钱芹 陈彦回 张彦方

列传第三十一 王艮(高逊志) 廖升(魏冕 邹瑾 龚泰) 周是修 程本立 黄观 王叔英(林英) 黄钺(曾凤韶) 王良 陈思贤(龙溪六生 台温二樵) 程通黄希范 叶惠仲 黄彦清 蔡运 石允常 高巍 韩郁 高贤宁 王琎 周缙 牛景先 程济等。

列传第三十二 盛庸 平安 何福 顾成

列传第三十三 姚广孝 张玉(子輗軏 从子信) 朱能 邱福(李远 王忠 王聪 火真)谭渊 王真 陈亨 (子懋 徐理 房宽 刘才)

列传第三十四 张武 陈珪 孟善 郑亨 徐忠 郭亮(赵彝) 张信(唐云) 徐祥 李浚 孙岩(房胜) 陈旭 陈贤 张兴 陈志 王友

列传第三十五 ○解缙 黄淮 胡广 金幼孜 胡俨

列传第三十六 ○杨士奇 杨荣曾 孙旦 杨溥马愉

列传第三十七 ○蹇义 夏原吉 俞士吉 李文郁 邹师颜

列传第三十八 ○郁新 赵羾 金忠 李庆 师逵 古朴 向宝 陈寿 马京 许思温 刘季{虎} 刘辰 杨砥 虞谦 吕升 仰瞻 严本 汤宗

列传第三十九 △茹瑺 严震直 张紞 毛泰亨 王钝 郑赐 郭资 吕震 李至刚 方宾 吴中 刘观 列传第四十 董伦 王景 仪智子铭 邹济 徐善述 王汝玉 梁潜 周述弟孟简 陈济 陈继 杨翥 俞山 俞纲 潘辰 王英 钱习礼 周叙 刘俨 柯潜 罗璟 孔公恂 司马恂

列传第四十一 ○宋礼 蔺芳 陈瑄 王瑜 周忱

列传第四十二 ○张辅 高士文 徐政 黄福 刘俊 吕毅 刘昱 陈洽 侯保 冯贵 伍云 陈忠 李任等 李彬 柳升 崔聚 史安 陈镛 李宗昉 潘禋 梁铭 王通 陶季容 陈汀

列传第四十三 ○宋晟 薛禄 郭义 金玉 刘荣 朱荣 费瓛 谭广 陈怀 马亮 蒋贵 孙琬 任礼 赵安 赵辅 刘聚

列传第四十四 吴允诚子克忠 孙瑾 薛斌子绶 弟贵 李贤 吴成 滕定 金顺 金忠 蒋信 李英从子文 毛胜 焦礼 毛忠 孙锐 和勇 罗秉忠

列传第四十五 金纯 张本 郭敦 郭琎 郑辰 柴车 刘中敷 孙机 张凤 周瑄子纮 杨鼎 翁世资 黄镐 胡拱辰 陈俊 林鹗 潘荣 夏时正

列传第四十六 黄宗载 顾佐邵已 陈勉 贾谅 严升 段民吾 绅章敞 徐琦 刘戬 吴讷 朱与言 魏骥 鲁穆 耿九畴 轩輗 陈复 黄孔昭

列传第四十七 熊概 叶春 陈镒 李仪 丁璇 陈泰 李棠 曾翚 贾铨 王宇 崔恭 刘孜 宋杰 邢宥 李侃 雷复 李纲 原杰 彭谊 牟俸夏埙子鍭 高明 杨继宗

列传第四十八 王彰 魏源 金濂 石璞 王卺 罗通 罗绮 张固 张瑄 张鹏 李裕

列传第四十九 周新 李昌祺 萧省身 陈士启 应履平 林硕 况钟 朱胜 陈本深 罗以礼 莫愚 赵泰 彭勖 孙鼎 夏时 黄润玉 杨瓒 王懋 叶锡 赵亮 刘实 陈选 夏寅 陈壮 张昺 宋端仪

列传第五十 ○尹昌隆 耿通 陈谔 戴纶 林长懋 陈祚 郭循 刘球子钺釪 陈鉴何观 钟同 孟杨集 章纶子玄应 廖庄 倪敬 盛灊等 杨瑄子源 盛颙等

列传第五十一 ○李时勉 陈敬宗 刘铉 萨琦 邢让 李绍 林瀚子庭昂 庭机 孙燫 烃 谢铎 鲁铎

赵永

列传第五十二 ○邹缉 郑维桓 柯暹 弋谦 黄骥 黄泽 孔友谅 范济 聊让郭佑 胡仲伦 华敏 贾斌 左鼎 练纲 曹凯 许仕达 刘炜 尚褫 单宇 姚显 杨浩 张昭 贺炀 高瑶 虎臣

列传第五十三 ○陶成子鲁 陈敏 丁瑄 王得仁子一夔 叶祯 伍骥 毛吉 林锦 郭绪 姜昂子龙 列传第五十四 ○韩观 山云 萧授 吴亮 方瑛 陈友 李震 王信 都胜 郭鋐 彭伦 欧盘 张佑 列传第五十五 ○曹鼐 张益 邝埜 王佐 丁铉等 孙祥 谢泽 袁彬 哈铭 袁敏

列传第五十六 陈循 萧镃 王文 江渊 许彬 陈文 万安 彭华 刘珝子鈗刘吉 尹直

列传第五十七 ○高谷 胡濙 王直

列传第五十八 ○于谦子冕 吴宁 王伟

列传第五十九 ○王骥 孙瑾 徐有贞 杨善 李实 赵荣 霍瑄 沈固 王越

列传第六十 罗亨信 侯琎 杨宁 王来 孙原贞 孙需 张宪 朱鉴 杨信民 张骥 竺渊 耿定 王晟 邓颙 马谨 程信 白圭子钺 张瓒 谢士元 孔镛 李时敏 邓廷瓒 王轼 刘丙

列传第六十一 ○杨洪子俊 从子能 信 石亨从子彪 从孙后 郭登 朱谦子永 孙晖等 孙镗 赵胜 范广

列传第六十二 ○史昭 刘昭 李达 巫凯 曹义 施聚 许贵子宁 周贤子玉欧信 王玺 鲁鉴子麟 孙经 刘宁 周玺 庄鉴 彭清 姜汉子奭 孙应熊 安国 杭雄

列传第六十三 ○卫青子颖 董兴 何洪 刘雄 刘玉 仇钺 神英子周 曹雄子谦 冯祯 张俊 李鋐 杨锐 崔文

列传第六十四 ○李贤 吕原子常 岳正 彭时 商辂 刘定之【李承勋传明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列传第六十五 ○王翱 年富 王竑 李秉 姚夔 王复 林聪 叶盛

列传第六十六 ○项忠 韩雍 余子俊 阮勤 朱英 秦纮

列传第六十七 ○罗伦 涂棐 章懋从子拯 黄仲昭 庄昶 邹智 舒芬 崔桐 马汝骥

列传第六十八 ○张宁 王徽 王渊等 毛弘 邱弘 李森 魏元 康永韶等 强珍 王瑞 张稷 李俊 汪奎从子舜民 崔升等 汤鼐 吉人 刘董杰 姜绾 余浚等 姜洪 欧阳旦 畅亨 曹璘 彭程 庞泮 吕献 叶绅 胡献 武衢等 张弘至 屈伸 王献臣 吴一贯 余濂

列传第六十九 ○徐溥 邱浚 刘健 谢迁 李东阳 王鏊 刘忠

列传第七十 ○王恕子承裕 马文升 刘大夏

列传第七十一 ○何乔新 彭韶 周经 耿裕 倪岳 闵珪 戴珊

列传第七十二 ○周洪谟 杨守陈弟守址 子茂元 茂仁 张元祯 陈音 傅瀚 张升 吴宽 傅珪 刘春 吴俨 顾清 刘瑞

列传第七十三 ○李敏 叶淇 贾俊 刘璋 黄绂 张悦张蓥 钟 曾鉴 梁璟 王诏 徐恪 李介子昆 黄珂 王鸿儒 丛兰 吴世忠

列传第七十四 ○韩文 顾佐 陈仁 张敷华 杨守随弟守隅 许进子诰 赞论 雍泰 张津 陈寿 樊莹 熊绣 潘蕃 胡富 张泰 吴文度 张鼐 冒政 王璟 李钦

列传第七十五 ○何鉴 马中锡 陆完 洪钟 陈镐 蒋升 陈金 俞谏 周南 孙禄 马昊

列传第七十六 ○刘抃 吕翀 艾洪 葛嵩 赵佑 朱廷声等 戴铣 李光翰等 陆昆 薄彦徽等 蒋钦 周玺 涂祯 汤礼敬 王涣 何绍正 许天锡 周钥等 徐文溥 翟唐 王銮 张士隆 张文明 陈鼎等 范辂 张钦 周广 曹琥 石天柱

列传第七十七 ○李文祥 孙盘徐珪 胡爟 周时从 王雄 罗侨 叶钊 刘天麒 戴冠 黄巩 陆震 夏良胜 万潮等 何遵 刘校等

列传第七十八 ○杨廷和 梁储 蒋冕 毛纪 石珤 兄玠

列传第七十九 毛澄 汪俊(弟伟) 吴一鹏 朱希周 何孟春 丰熙(子坊) 徐文华 薛蕙(胡侍 王禄 侯廷训)

列传第八十 杨慎(王元正) 王思(王相) 张翀 刘济 安盘 张汉卿 张原 毛玉(裴绍宗) 王

时柯(余翱) 郑本公 张曰韬(胡琼) 杨淮(申良) 张 澯仵瑜 臧应奎 胡琏 余祯 李可登 安玺 殷承叙 郭楠 俞敬 李继 王懋

列传第八十一 费宏(弟寀 从子懋中 子懋贤 世父瑄 翟銮 李时 顾鼎臣 严讷(袁炜)李春芳(孙思诚等) 陈以勤 赵贞吉(殷士儋) 高仪

列传第八十二 乔宇 孙交(子元) 林俊(子达) (张黻) 金献民 秦金(孙柱)赵璜 邹文盛 梁材 刘麟 蒋瑶 王廷相

列传第八十三 王守仁(冀元亨)

列传第八十四 张璁(胡铎) 桂萼 方献夫 夏言

列传第八十五 席书(弟春 篆) 霍韬(子与瑕) 熊浃 黄宗明 黄绾(陆澄)

列传第八十六 杨一清 王琼 彭泽 毛伯温(汪文盛) (鲍象贤) 翁万达

列传第八十七 李钺(子惠) 王宪 胡世宁(子纯) (继) 李承勋 王以旗 范掞王邦瑞(子正国) 郑晓

列传第八十八 姚镆(子涞) 张嵿 伍文定(邢珣等) 蔡天佑(胡瓒) (张文锦)詹荣(刘源清) 刘天和 杨守礼 张岳(李允简) 郭宗皋 赵时春

列传第八十九 陶琰(子滋) 王缜 李充嗣 吴廷举(弟廷弼) 方良永(弟良节 子重杰)王爌 王軏 徐问 张邦奇(族父时彻) 韩邦奇(弟邦靖) 周金 吴岳谭大初

列传第九十 廖纪 王时中 周期雍 唐龙(子汝楫) 王杲(王) 周用(宋景 屠侨)闻渊 刘讱(胡缵宗) 孙应奎 (余姚孙应奎 方钝) 聂豹 李默 万镗 周延 潘恩 贾应春 张永明 胡松绩 溪胡松 赵炳然

列传第九十一 郑岳 刘玉(子悫) 汪元锡(邢寰) 寇天叙 唐胄 潘珍(族子旦余光)李中(李楷) 欧阳铎 陶谐(孙大顺 大临) 潘埙(吕经) 欧阳重 朱裳 陈察 孙懋 王仪子缄 王学夔 曾钧 列传第九十二 陈九畴 翟鹏(张汉) 孙继鲁 曾铣 丁汝夔 杨守谦 商大节 王抒 杨选

列传第九十三 朱纨 张经(李天宠 周珫 杨宜 彭黯等) 胡宗宪(阮鹗 宗礼)曹邦辅(任环 吴成器) 李遂(弟逢进) 唐顺之(子鹤征)

列传第九十四 马录(颜颐寿 聂贤 汤沐 刘琦 卢琼 沈汉 王科) 程启充 张逵 郑一鹏 唐枢 杜鸾 叶应聪(蓝田 黄绾) 解一贯( 郑洛书 张录)陆粲 刘希简 王准 邵经邦 刘世扬 赵汉 魏良弼 秦鳌 张寅 叶洪

列传第九十五 邓继曾(刘最) 朱淛(马明衡 陈逅 林应聪) 杨言 刘安 薛侃(喻希礼 石金 杨名 黄直) 郭弘化 刘世龙(徐申 罗虞臣) 张选(黄正色 包节弟孝 谢廷 王与龄 周鈇 杨思忠 樊深 凌儒 王时举 方新

列传第九十六 张芹 汪应轸 萧鸣凤(高公韶) 齐之鸾 袁宗儒 许相卿 顾济(子章志) 章侨 余珊(汪珊) 韦商臣 黎贯(王汝梅) 彭汝实 郑自璧 戚贤 刘绘子黄裳 钱薇 洪垣 方瓘 吕怀 周思兼 颜鲸

列传第九十七 杨最(顾存仁 高金 王纳言) 冯恩(子行可 时可 宋邦辅 薛宗铠 会翀)杨爵(浦鋐 周天佐) 周怡 刘魁 沈束 沈炼 杨继盛(何光裕 龚恺 杨允绳 马从谦 孙允中 狄斯彬 列传第九十八 桑乔(胡汝霖) 谢瑜(王晔 伊敏生 童汉臣等) 何维柏 徐学诗(叶经陈绍) 厉汝进(查秉彝等) 王宗茂 周冕 赵锦 吴时来 张翀 董传策 邹应龙 张槚 林润

列传第九十九 马永 梁震(祝雄) 王效(刘文) 周尚文(赵国忠) 马芳(子林孙炯)爌 飚) 何卿 沈希仪 石邦宪

列传第一百 俞大猷(卢镗 汤克宽) 戚继光(弟继美 朱先) 刘显(郭成) 李锡(黄应甲 尹凤) 张元勋

列传第一百一 徐阶(弟陟 子璠等)高拱 (郭朴)张居正(曾孙同敞)

列传第一百二 杨博(子俊民) 马森 刘体干 王廷 (毛恺) 葛守礼 靳学颜(弟学曾)

列传第一百三 王治 欧阳一敬(胡应嘉) 周弘祖(岑用宾 邓洪震) 詹仰庇 骆问礼(杨松 张应治) 郑履淳 陈吾德(李已 胡涍) 汪文辉 刘奋庸(曹大埜

第二篇:《明史列传目录》

卷113 列传第1 后妃一

卷114 列传第2 后妃二

卷115 列传第3 兴宗孝康皇帝 睿宗兴献皇帝

卷116 列传第4 诸王一

卷117 列传第5 诸王二

卷118 列传第6 诸王三

卷119 列传第7 诸王四

卷120 列传第8 诸王五

卷121 列传第9 公主

卷122 列传第10 郭子兴 韩林儿

卷123 列传第11 陈友谅 张士诚 方国珍 明玉珍

卷124 列传第12 扩廓帖木儿 陈友定 把匝剌瓦尔密

卷125 列传第13 徐达 常遇春

卷126 列传第14 李文忠 邓愈 汤和 沐英

卷127 列传第15 李善长 汪广洋

卷128 列传第16 刘基 宋濂 叶琛 章溢

卷129 列传第17 冯胜 傅友德 廖永忠 杨景 胡美

卷130 列传第18 吴良 康茂才 丁德兴 耿炳文 郭英 华云龙 韩政 仇成 张龙 吴复 胡海 张赫 华高 张铨 何真

卷131 列传第19 顾时 吴桢 薛显 郭兴 陈德 王志 梅思祖 金朝兴 唐胜宗 陆仲亨 费聚 陆聚 郑遇春 黄彬 叶升

卷132 列传第20 朱亮祖 周德兴 王弼 蓝玉 谢成 李新

卷133 列传第21 廖永安 俞通海 胡大海 耿再成 张德胜 赵德胜 桑世杰 茅成 胡 深 孙兴祖 曹良臣 濮英

卷134 列传第22 何文辉 叶旺 马云 缪大亨 蔡迁 王铭 甯正 金兴旺 花茂 丁玉 郭云

卷135 列传第23 陈遇 叶兑 范常 宋思颜 郭景祥 杨元杲 阮弘道 孔克仁

卷136 列传第24 陶安 詹同 朱升 崔亮 陶凯 曾鲁 任昂 李原名 乐韶凤

卷137 列传第25 刘三吾 安然 吴伯宗 吴沉 桂彦良 宋讷 赵□ 李叔正 刘崧 罗复 仁 孙汝敬

卷138 列传第26 陈修 杨思义 周祯 杨靖 单安仁 薛祥 唐铎 开济

卷139 列传第27 钱唐 韩宜可 萧岐 冯坚 茹太素 李仕鲁 叶伯巨 郑士利 周敬心 王朴 张衡

卷140 列传第28 魏观 陶□仲 刘仕□ 王宗显 王观 道同 卢熙 青文胜

卷141 列传第29 齐泰 黄子澄 方孝孺 练子宁 茅大芳 卓敬 陈迪 景清 连楹 胡闰 王度

卷142 列传第30 铁铉 暴昭 陈性善 张□ 谢贵 彭二 宋忠 马宣 瞿能 张伦 颜伯 玮 王省 姚善 陈彦回

卷143 列传第31 王艮 廖升 周是修 程本立 黄观 王叔英 黄钺 王良 陈思贤 程通 黄希范 高巍 高贤宁 王□ 周缙 牛景先

卷144 列传第32 盛庸 平安 何福 顾成

卷145 列传第33 姚广孝 张玉 朱能 丘福 谭渊 王真 陈亨

卷146 列传第34 张武 陈硅 孟善 郑亨 徐忠 郭亮 赵彝 张信 徐祥 李浚 孙岩 陈 吾乃马之甲

二甲传胪9旭 陈贤 张兴 陈志 王友

卷147 列传第35 解缙 黄淮 胡广 金幼孜 胡俨

卷148 列传第36 杨士奇 杨荣 杨溥

卷149 列传第37 蹇义 夏原吉

卷150 列传第38 郁新 赵□ 金忠 李庆 师逵 古朴 陈寿 刘季□ 刘辰 杨砥 虞谦 汤宗

卷151 列传第39 茹_ 严震直 张□ 王钝 郑赐 郭资 吕震 李至刚 方宾 吴中 刘观

卷152 列传第40 董伦 仪智 邹济 周述 陈济 王英 钱习礼 周叙 柯潜 孔公恂 卷153 列传第41 宋礼 陈萱 周忱

卷154 列传第42 张辅 黄福 刘俊 陈洽 李彬 柳升 梁铭 王通

卷155 列传第43 宋晟 薛禄 刘荣 朱荣 费□ 谭广 陈怀 蒋贵 任礼 赵安 赵辅 刘 聚

卷156 列传第44 吴允诚 薛斌 吴成 金忠 李英 毛胜 焦礼 毛忠 和勇 罗秉忠 卷157 列传第45 金纯 张本 郭敦 郭□ 郑辰 柴车 刘中敷 张凤 周萱 杨鼎 黄镐 胡拱辰 陈俊 林鹗 潘荣 夏时正

卷158 列传第46 黄宗载 顾佐 段民 章敞 吴讷 魏骥 鲁穆 耿九畴 轩□ 黄孔昭

卷159 列传第47 熊概 陈镒 李仪 陈泰 李棠 贾铨 王宇 崔恭 刘孜 李侃 原杰 彭 谊 牟俸 夏埙 高明 杨继宗

卷160 列传第48 王彰 魏源 金濂 石璞 罗通 罗绮 张萱 张鹏 李裕

卷161 列传第49 周新 李昌祺 陈士启 应履平 林硕 况钟 陈本深 彭勖 夏时 黄润 玉 杨瓒 刘实 陈选 夏寅 陈壮 张□ 宋端仪

卷162 列传第50 尹昌隆 耿通 戴纶 陈祚 刘球 陈鉴 钟同 章纶 廖庄 倪敬 杨萱

卷163 列传第51 李时勉 陈敬宗 刘铉 邢让 林瀚 谢铎 鲁铎

卷164 列传第52 邹缉 弋谦 黄泽 范济 聊让 左鼎 曹凯 刘炜 单宇 张昭 高瑶 卷165 列传第53 陶成 陈敏 丁萱 王得仁 叶祯 伍骥 毛吉 林锦 郭绪 姜昂 卷166 列传第54 韩观 山云 萧授 方瑛 李震 王信 彭伦 欧磐 张佑

卷167 列传第55 曹鼐 邝□ 王佐 孙祥 袁彬

卷168 列传第56 陈循 王文 江渊 许彬 陈文 万安 刘□ 刘吉 尹直

卷169 列传第57 高谷 胡_ 王直

卷170 列传第58 于谦

卷171 列传第59 王骥 徐有贞 杨善 王越

卷172 列传第60 罗亨信 侯□ 杨宁 王来 孙原贞 朱鉴 杨信民 张骥 马谨 程信 白圭 张瓒 孔镛 邓廷瓒 王轼 刘丙

二甲传胪9卷173 列传第61 杨洪 石亨 郭登 朱谦 孙镗 范广

卷174 列传第62 史昭 巫凯 许贵 周贤 欧信 王玺 鲁鉴 刘宁 彭清 姜汉 安国 杭 雄

卷175 列传第63 卫青 董兴 何洪 刘玉 仇钺 神英 曹雄 冯祯 张俊 杨锐

卷176 列传第64 李贤 吕原 岳正 彭时 商辂 刘定之

卷177 列传第65 王翱 年富 王□ 李秉 姚夔 王复 林聪 叶盛

卷178 列传第66 项忠 韩雍 余子俊 朱英 秦□

卷179 列传第67 罗伦 章懋 黄仲昭 庄曰鄄永 邹智 舒芬

卷180 列传第68 张宁 王徽 毛弘 丘弘 李森 魏元 强珍 王瑞 李俊 汪奎 汤鼐 姜 绾 姜洪 曹麟 彭程 庞泮 叶绅 胡献 张弘至 屈伸 王献臣

卷181 列传第69 徐溥 丘浚 刘健 谢迁 李东阳 王鏊 刘忠

卷182 列传第70 王恕 马文升 刘大夏

卷183 列传第71 何乔新 彭韶 周经 耿裕 倪岳 闵硅 戴珊

卷184 列传第72 周洪谟 杨守陈 张元祯 傅瀚 张升 吴宽 傅硅 刘春 吴俨 顾清 刘瑞

卷185 列传第73 李敏 贾俊 黄绂 张悦 _钟 曾鉴 梁景 徐恪 李介 黄珂 王鸿儒 丛兰 吴世忠

卷186 列传第74 韩文 张敷华 杨守随 许进 雍泰 陈寿 樊莹 熊绣 潘蕃 胡富 张 泰 张鼐 王景 朱钦

卷187 列传第75 何鉴 马中锡 陆完 洪钟 陈金 俞谏 周南 马昊

卷188 列传第76 刘荡鄄□ 赵佑 戴铣 陆昆 蒋钦 周玺 汤礼敬 许天锡 徐文溥 张 士隆 张文明 范辂 张钦 周广 石天柱

卷189 列传第77 李文祥 孙磐 胡□ 罗侨 叶钊 戴冠 黄巩 陆震 夏良胜 何遵 卷190 列传第78 杨廷和 梁储 蒋冕 毛纪 石九_

卷191 列传第79 毛澄 汪俊 吴一鹏 朱希周 何孟春 丰熙 徐文华 薛蕙

卷192 列传第80 杨慎 王思 张□ 刘济 安磐 张汉卿 张原 毛玉 王时柯 郑本公 张曰韬 杨淮 张□ 郭楠

卷193 列传第81 费宏 翟銮 李时 顾鼎臣 严讷 李春芳 陈以勤 赵贞吉 高仪 卷194 列传第82 乔宇 孙交 林俊 金献民 秦金 赵璜 邹文盛 梁材 刘麟 蒋瑶 王 廷相

卷195 列传第83 王守仁

卷196 列传第84 张璁 桂萼 方献夫 夏言

卷197 列传第85 席书 霍韬 熊浃 黄宗明 黄绾

卷198 列传第86 杨一清 王琼 彭泽 毛伯温 翁万达

卷199 列传第87 李钺 王宪 胡世宁 李承勋 王以旗 范_ 王邦瑞 郑晓

李祯 丁宾

卷222 列传第110 谭纶 王崇古 方逢时 吴兑 郑洛 张学颜 张佳胤 殷正茂 凌云翼

卷223 列传第111 盛应期 朱衡 潘季驯 万恭 吴桂芳 王宗沐 刘东星 徐贞明 卷224 列传第112 严清 宋□ 陆光祖 孙□ 陈有年 孙丕扬 蔡国珍 杨时乔

卷225 列传第113 张瀚 王国光 梁梦龙 杨巍 李戴 赵焕 郑继之

卷226 列传第114 海瑞 丘_ 吕坤 郭正域

卷227 列传第115 庞尚鹏 宋仪望 张岳 李材 陆树德 萧廪 贾三近 李颐 朱鸿谟 萧彦 孙维城 谢杰 郭惟贤 万象春 钟化民 吴达可

卷228 列传第116 魏学曾 李化龙

卷229 列传第117 刘台 傅应祯 王用汲 吴中行 赵用贤 艾穆 沈思孝

卷230 列传第118 蔡时鼎 万国钦 饶伸 汤显祖 逯中立 杨恂 姜士昌 马孟祯 汪若 霖

卷231 列传第119 顾宪成 顾允成 钱一本 于孔兼 史孟麟 薛敷教 安希范 刘元珍 叶茂才

卷232 列传第120 魏允贞 王国 余懋衡 李三才

卷233 列传第121 姜应麟 陈登云 罗大□ 李献可 孟养浩 朱维京 王如坚 王学曾 张贞观 樊玉衡 谢廷赞 杨天民 何选

卷234 列传第122 卢洪春 李懋桧 李沂 雒于仁 马经纶 刘纲 戴士衡 曹学程 翁宪 祥 徐大相

卷235 列传第123 王汝训 余懋学 张养蒙 孟一脉 何士晋 王德完 蒋允仪 邹维琏

卷236 列传第124 李植 江东之 汤兆京 金士衡 王元翰 孙振基 丁元荐 李朴 夏嘉 遇

卷237 列传第125 傅好礼 姜志礼 包见捷 田大益 冯应京 吴宗尧 吴宝秀 华钰 卷238 列传第126 李成梁 麻贵

卷239 列传第127 张臣 董一元 杜桐 萧如薰 达云 官秉忠 柴国柱 李怀信 卷240 列传第128 叶向高 刘一_ 韩□ 朱国祚 何宗彦 孙如游

卷241 列传第129 周嘉谟 张问达 汪应蛟 王纪 孙玮 钟羽正 陈道亨

卷242 列传第130 陈邦瞻 毕懋康 萧近高 白瑜 程绍 翟凤□ 洪文衡 陈伯友 董应 举 林材 朱吾弼 张光前

卷243 列传第131 赵南星 邹元标 孙慎行 高攀龙 冯从吾

卷244 列传第132 杨涟 左光斗(弟光先) 魏大中(子学洢 学濂) 周朝瑞 袁化中顾大章(弟大韶 )王之寀

卷245 列传第133 周起元 缪昌期 周顺昌 周宗建 黄尊素 李应升 万_

卷246 列传第134 满朝荐 江秉谦 侯震炀 王允成

卷247 列传第135 刘綎(乔一琦) 李应祥(童元镇) 陈璘(吴广) 邓子龙 马孔英 卷248 列传第136 梅之焕 刘策(徐缙芳 陈一元) 李若星 耿如杞(胡士容) 颜继祖(王应豸等) 李继贞 方震孺 徐从治(谢琏 余大成等

卷249 列传第137 朱燮元 李_ 王三善 蔡复一

卷250 列传第138 孙承宗

卷251 列传第139 李标 刘鸿训 钱龙锡 成基命 何如宠 徐光启 文震孟 蒋德景 方 岳贡

卷252 列传第140 杨嗣昌 吴□

卷253 列传第141 王应熊 张至发 薛国观 程国祥 陈演 魏藻德

卷254 列传第142 乔允升 曹于汴 孙居相 曹□ 陈于庭 郑三俊 李日宣 张玮 卷255 列传第143 刘宗周 黄道周

卷256 列传第144 崔景荣 黄克缵 毕自严 李长庚 刘之凤

卷257 列传第145 张鹤鸣 董汉儒 赵彦 王洽 梁廷栋 熊明遇 张凤翼 陈新甲 冯元 飙

卷258 列传第146 许誉卿 华允诚 魏呈润 毛羽健 吴执御 章正宸 黄绍杰 傅朝佑 姜采 熊开元 詹尔选 汤开远 成勇 陈龙正

卷259 列传第147 杨镐 袁应泰 熊廷弼 袁崇焕 赵光□

卷260 列传第148 杨鹤 陈奇瑜 熊文灿 练国事 丁启睿 郑崇俭 邵捷春 余应桂 高 斗枢 张任学

卷261 列传第149 卢象升(弟象晋 象观 从弟象同) 刘之纶 丘民仰(邱禾嘉) 卷262 列传第150 傅宗龙 汪乔年 杨文岳 孙传庭

卷263 列传第151 宋一鹤 冯师孔 林日瑞 蔡懋德 卫景瑗 朱之冯 陈士奇 龙文光 刘佳引 刘之勃

卷264 列传第152 贺逢圣 南居益 周士朴 吕维祺 王家祯 焦源溥 李梦辰 宋师襄 麻僖 王道纯 田时震

卷265 列传第153 范景文 倪元璐 李邦华 王家彦 孟兆祥 施邦曜 凌义渠

卷266 列传第154 马世奇 吴麟征 周凤翔 刘理顺 汪伟 吴甘来 王章 陈良谟 陈纯 德 申佳胤 成德 许直 金铉

卷267 列传第155 马从聘 张伯鲸 宋玫 范淑泰 高名衡 徐□ 鹿善继

卷268 列传第156 曹文诏 周遇吉 黄得功

卷269 列传第157 艾万年 李卑 汤九州 陈于王 侯良柱 张令 猛如虎 虎大威 孙应 元 姜名武 尤世威 侯世禄 刘国能

卷270 列传第158 马世龙 贺虎臣 沈有容 张可大 鲁钦 秦良玉 龙在田

卷271 列传第159 贺世贤 童仲揆 罗一贯 满桂 赵率教 官惟贤 何可纲 黄龙 金日 观

卷272 列传第160 金国凤 曹变蛟 刘肇基

卷273 列传第161 左良玉 高杰 祖宽

卷274 列传第162 史可法 高弘图 姜曰广

卷275 列传第163 张慎言 徐石麒 解学龙 高倬 左懋第 祁彪佳

卷276 列传第164 朱大典 张国维 张肯堂 曾樱 朱继祚 余煌 王瑞□ 路振飞 何楷 熊汝霖 钱肃乐 沈宸荃

卷277 列传第165 袁继咸 金声 丘祖德 沈犹龙 陈子龙 侯峒曾 杨文骢 陈潜夫 卷278 列传第166 杨廷麟 万元吉 郭维经 詹兆恒 陈泰来 王养正 曾亨应 揭重熙 陈子壮 张家玉 陈邦彦 苏观生

卷279 列传第167 吕大器 文安之 樊一蘅 吴炳 王锡衮 堵胤锡 严起恒 朱天麟 杨 畏知 吴贞毓【李承勋传明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卷280 列传第168 何腾蛟 瞿式耜

卷281 列传第169 循吏

卷282 列传第170 儒林一

卷283 列传第171 儒林二

卷284 列传第172 儒林三

卷285 列传第173 文苑一

卷286 列传第174 文苑二

卷287 列传第175 文苑三

卷288 列传第176 文苑四

卷289 列传第177 忠义一

卷290 列传第178 忠义二

卷291 列传第179 忠义三

卷292 列传第180 忠义四

卷293 列传第181 忠义五

卷294 列传第182 忠义六

卷295 列传第183 忠义七

卷296 列传第184 孝义一

卷297 列传第185 孝义二

卷298 列传第186 隐逸

卷299 列传第187 方伎

卷300 列传第188 外戚

第三篇:《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

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

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日: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l] 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 [kun]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d

w)。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参考答案

4.A

5.D(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

6.B(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应是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

7.(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道:取道,经过;急:猛烈;驰:骑马快跑;画:策划;计:方法。每点1分,通顺1分)

(2)(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呐:说话迟钝,嘴笨;具:写;援据:援引;洞中:切中,窾会:空处,引申为要害。每点1分)

参考译文:

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榜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开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

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去。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

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书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宁不可。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世宁于是逃出,去到北京,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刑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来,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守孝去了。 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惟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合他

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 九年(1530)秋天去世后,被追赠为少保,谥端敏。

文化常识或文言知识积累:

1.

岐王初就藩:登王位 2.

世宁密檄[x]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檄: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此处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密令

3. 母丧归。服阕赴京。守丧期满除服。闋,终了。

4. 敕王止治其国。帝王的诏书、命令。【李承勋传明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5. 毋挠有司:

(1)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2)泛指官吏.

司即主管、管理。

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后母,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读《女诫》、《列女》等传,一过辄不忘。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异他甥。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后尚幼,窃言于帝曰: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武帝深纳之。

毅闻之,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 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及周武帝崩,后追思如丧所生。隋文帝受禅,后闻而流涕,自投于床曰: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毅与长公主遽掩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矣! 后事元贞太后,以孝闻。太后羸老有疾,而性素严,诸姒娣皆畏,莫敢侍,后事之,独怡谨尽孝,或淹月不释衣履。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又善书,与高祖书相杂,人不辨也。 炀帝时,高祖为扶风太守,有骏马数匹。常言于高祖曰: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高祖未决,竟以此获谴。未几,后崩于涿郡,时年四十五。高祖追思后言,方为自安之计,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因流涕谓诸子曰: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帝有天下,诏即所葬园为寿安陵,谥曰穆,后祔葬献陵。上元元年八月,改上尊号曰太穆顺圣皇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窃言于帝曰

窃:私下

B.武帝深纳之。

纳:接受

C.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归:归顺

D.汝勿妄言,灭吾族矣

妄言:胡说

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东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关东、关西。

B.娣即娣姒,古代同夫诸妾互称,即妯娌,兄弟的妻子的合称。文中是指后者。

C.擢拜提拔授官。如《后汉书·赵岐传》:会南匈奴、乌桓、鲜卑反叛,公卿举岐 ,擢拜并州刺史。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窦氏是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后来嫁给高祖为妻。

B.窦氏年幼时就曾劝说武帝以百姓为念,善待娶自突厥的皇后。

C.窦氏父母商定,射中门屏上所画孔雀眼睛者才可娶窦氏为妻。

D.窦氏的陵园被修建成寿安陵,后来与高祖合葬在此。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

(2)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

参考答案

4.C、(嫁给)

5.B、(应是前者之意)

6.D、(高祖与窦氏合葬在献陵)

7.(1)有来求婚的公子,就给(他)两支箭(让他)射孔雀,暗中约定能射中孔雀眼睛的(就把女儿)许配给他。(辄潜约许各一分,大意二分)

(2)这些(鹰马都是)可以进贡(的良品),不可久留(在自己这里),有的人如果和皇上说的话,必然会连累到您,希望您仔细考虑。(堪累熟各一分,大意二分)

译文: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是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的女儿。窦氏的母亲,是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出生时头发垂过脖颈,三岁时(头发)

和身子一样(长)。读《女诚》、《列女》等文章,看一遍就不会忘。周武帝尤其喜爱和看重她,在皇宫里抚养她,(对待她)不同于其他甥女。当时武帝娶突厥女

子为皇后,(却并)不宠爱。窦氏还年幼,私下对周武帝说:四面边境还未宁静,突厥还很强大,希望舅舅控制(自己的)感情(对皇后多加)抚慰,以百姓为

念。只要有突厥的帮助,那么江南和关东就不足为患了。武帝由衷地接受了她的建议。 窦毅听说这件事,对长公主说:这个女孩才貌这样(出众),不能轻易地

将(她)许配给别人,应当为(她)找(一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来求婚的公子,就给(他)两支箭(让他)射孔雀,暗中约定能射中

孔雀眼睛的(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前后(来了)几十个人都没有人能射中。高祖后来(也)来(求婚),射两(箭)各射中了(孔雀的)一只眼睛。窦毅非常高

兴,于是将(窦氏)嫁给了高祖。等到周武帝驾崩,窦氏追思(他就)像失去了亲生父母一样。隋文帝受禅时,窦氏听说后痛哭,扑倒在床上说:恨我不是男人,

(不能)拯救舅舅家的危难。.窦毅与长公主马上捂住(她的)嘴说:你不要胡说了,(否则会)使我们家族灭门啊!.

窦氏侍奉元贞太后,因为孝顺而闻名。太

后身体弱、年纪大,又得了病,并且性格一向严厉,媳妇们都很畏惧,没有敢去服侍她的。窦氏侍奉她,却和悦恭谨、恪尽孝道,有时一个多月不脱衣服鞋子(地伺

候太后)。(窦氏)擅长写文章来作为(天下女子的)规范,行文素雅得体。又擅长书法,(临幕的字)与高祖的字放在一起,别人分辨不出来。

隋炀帝时,高祖做扶风太守,有几匹骏马。(窦氏)常常对高祖说:皇上喜欢雄鹰和骏马,(这是)您知道的。这些(鹰马都是)可以进贡(的良品),不可久留(在自己这里),

如果有人和皇上说的话,必然会连累到您,希望您仔细考虑。.高祖(还)没下决心,最终就(真的)因为这件事情遭到贬谪。不久,窦氏在涿郡去世,时年四十五

岁。高祖回想起窦氏的话,才考虑为自己谋求安全的计策,多次寻找好的鹰犬进献给皇上。不久(就被)提拔为将军。于是流着泪对儿子们说:(如果)我早听从【李承勋传明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你母亲的话,(那么)做这个官(已经)很久了。. (后来)高祖拥有了天下,下诏在窦氏埋葬的陵园修建寿安陵。封窦氏谧号为穆.,后来(与高祖)合葬在献陵。上元元年八月,改尊号为太穆顺圣皇后。

全国卷文言文限时训练之传记类(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陕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太常丞,充陕西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

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淳化二年,为京东运使。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时吕蒙正为宰相,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不许。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旋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景德初,卒,年七十一。

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C.临幸,专有名词,特指古代帝王亲自到达某处。 D.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 惜之

B.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C.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杵/时论惜之

D.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

第四篇:《明史列传第七十二》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民饥,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世忠极言其弊,因条上兴水利、复常平①二事,多施行。已,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②,乞赐爵谥,崇庙食,且录其子孙,复其族属,为忠义劝。章下礼官,寝不行。尚书王恕被讦求去,上疏请留之。 大同总兵官神英、副总兵赵昶等,因马市令家人以违禁彩缯易马,番人因阑入私易铁器。既出塞,复潜兵掠蔚州,陷马营,转剽中东二路。英等拥兵不救.镇守中官孙振又不以实甲。十一年,事发,世忠往勘。上疏备陈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之状。因极言英等贪利畏敌。荡无法度。英落职?振召还,昶及参将李屿等俱逮问。 寇犯延绥、大同,世忠言:“国初设七十二卫,军士不下百万。近军政日坏,精卒不能得一二万人。此兵足忧也。太仓之储,本以备军。近支费日广,移用日多。倘兴师十万,犒赐无所取给。此食足忧也。正统己巳之变尚有石亨、杨洪,迩所用赵昶、刘淮之属,先后皆败。今王玺、马异又以失事告。此将帅足忧也。国家多事,大臣有以镇之。迩者忠正多斥,贪庸获存。既鲜匡济之才,又昧去就之节,安能慑强敌壮国势乎?国势乎?此任人足忧也。政多舛乖,民日咨怨。京军敝力役,京民苦催科,畿甸觊恩尤切。顾使不乐其生至此,临难谁与死守?此民心足忧也。天变屡征,火患频发。云南地震压万余家?大同马灾踣二千匹。此天意足忧也。” 正德四年闰九月,召为光禄少卿,旋改尚宝司卿。其年冬,与通政丛兰等出理边屯,世忠往蓟州。明年奏言:“占种盗卖,积弊已久。若一一究问,恐人情不安,请量为处分。’’从之。刘瑾败,言官劾其尝请清核屯田,助瑾为虐。世忠故方鲠,朝议宽之,得免。再迁大理少卿。八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冠在河套,逐之失利,乃引疾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注:①常平:官方粮仓。②建文朝殉难诸臣:建文四年,朱棣夺位,改号永久?建文朝部分遗臣自杀殉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 俟:等待 B.复其族属,为忠义劝 劝:劝说 C.番人因阑人私易铁器 易:交换 D.镇守中官孙振又不以实闻 闻:报告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吴世忠为他人着想的一组是(3分) ①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乞赐爵谥,崇庙食 ②上疏备陈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之状 ③极言英等贪利畏敌,荡无法度 ④云南地震压万余家,大同马灾踣二

千匹 ⑤明年奏言:“占种盗卖,积弊已久。若一一究问,恐人情不安,请量为处分。” ⑥刘瑾败,言官劾其尝请清核屯田,助瑾为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发生饥荒时,吴世忠主张兴修水利、恢复官仓,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措施大多得到施行。 B.吴世忠将神英等官员拥兵不救蔚州的实情上奏皇帝,皇帝认为神英等人贪图私利畏惧敌人,放纵自我无视法令制度,将他们一一逮捕。 C.吴世忠认为当朝在“兵、食、将帅、任人、民心”等方面都存有忧患,而且天象变化,灾难频发,实在令人担心。 D.吴世忠为官多有建树,虽因刘瑾事件遭弹劾,但因一向正直被朝廷宽免。后在河套之战中失利,于是托病归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尚书王恕被讦求去,上疏请留之。(3分) (2)迩者忠正多斥,贪庸获存。(3分) (3)既鲜匡济之才,又昧去就之节,安能慑强敌壮国势乎?(4分) 答案 1.B(劝:劝勉,鼓励) 2.C(③不是直接表现,④为了说明“天意足忧”,⑥为下句“得免”衬笔) 3.B(参见第二段最后两句,吴世忠上奏极言神英等人贪图私利畏惧敌人,放纵自我无视法令制度,皇帝让他们各得其“罚”) 4.(1)尚书王恕被人攻击[弹劾]请求辞职,(吴世忠)上书请求(皇帝)挽留他。(3分,“讦”、 “去”、“请”各1分) (2)近来忠心正直的人多被斥退[排挤],贪婪平庸的人却得以留用。(3分,“迩”、“斥”、“贪 庸”各1分) (3)既缺少匡时济世的人才,又不明白取舍人才的标准,怎么能够震慑强敌壮大国势呢?(4 分,“鲜”、“昧”、“去就”、“安……乎”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官兵科给事中。两京地区及山东、河南、浙江百姓饥荒,皇帝下诏赈济抚恤,有关部门等候勘查核实。吴世忠极言其弊,于是条列上奏兴修水利、恢复官仓二事,多被施行。不久,请求抚恤建文朝殉难众臣,请求赐爵位谥号,立庙祭祀以示尊崇,并且录用他们的子孙,恢复他们的族属,以鼓励忠义。奏章下发礼官,被停止不施行。尚书王恕被弹劾请求辞职,吴世忠上书请求挽留他。 大同总兵官神英、副总兵赵昶等,通过马市令家人用违禁彩缯换马,番人因此混入境内私换铁器。已经出塞,又秘密派军队抢掠蔚州,攻陷马营,转而剽掠中东二路。神英等掌握军队不救援,镇守中官孙振又不按实际情况上报。十一年,事情

被揭发,吴世忠前往审查。上疏详细陈述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的情况。于是极言神英等人贪利畏敌,完全没有法度。神英被削职,孙振被召回,赵昶及参将李屿等都被逮捕审问。 敌寇侵犯延绥、大同,吴世忠说:“开国之初设七十二卫,军士不下一百万。近来军政日益败坏,精兵不到一二万人。如此之军队值得忧虑,太仓的储备,本来是准备军需的。近来支出费用日益增加,挪用日益增多。倘若发兵十万,犒劳赏赐无处取以供给。如此之粮食值得忧虑。正统己巳之变时还有石亨、杨洪,近来所任用的赵昶、刘淮之辈,先后都战败。现在王玺、马异又因战斗失败被控告。如此之将帅值得忧虑。国家多事,有赖大臣镇抚。近来忠心正直的人多被斥退,贪婪平庸的人却得以留用。既少有匡时济世之才,又不明白取舍人才的标准,怎么能够威慑强敌壮大国势呢?如此任人值得忧虑。政事多错乱,百姓日益嗟叹怨恨。京城的军队疲惫于工程劳役,京城人民苦于催收赋税,京城郊区希望得到皇恩更加急切。然而使他们生活得如此的不快乐,临难时谁来死守?如此之民心值得忧虑。天变多次应验,火患频繁发生。云南地震压坏万余人家,大同马灾倒毙二千匹。如此天意值得忧虑。” 正德四年闰九月,召为光禄少卿,不久改任尚宝司卿。这年冬,与通政丛兰等出京治理边防屯军,吴世忠前往蓟州。第二年上奏说:“占地耕种盗卖,积下的弊端已久。如果一一追究查问,恐怕人心不安,请酌情处置。”皇上依从了他的建议。刘瑾事败,谏官弹劾吴世忠曾请求清核屯田,帮助刘瑾干坏事。吴世忠本来方正耿直,朝廷讨论宽恕他,得以免除罪罚。再次晋升太理少卿。八年,提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敌寇在河套,吴世忠追击失利,于是称病辞职回乡。

第五篇:《【恒心】2015届福建省漳州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纯word精品版】》【李承勋传明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福建省漳州八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 27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2)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

(3) _____________ ,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4)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蜀道难》)

(5)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6) ,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胡世宁传》)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攻七日夜,不能拔 拔:攻取 ,攻占。 ..

B. 宁府威日张 日:每日,每天。 ..

C. 以靖乱源 靖:安定,平定。 ..

D. 居四年,宸濠果反 居:停留,止息。 ..

3.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胡世宁“性刚直”的一组是(3分)

①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②陈边备十策

③顾江西患非盗贼 ④世宁狂率当治

⑤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 ⑥而荐达贤士如不及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李承勋传明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A.世宁性格刚直,不畏强暴。在德安任职期间,抑制了岐王骄横的随从官员,并拒绝了他们索要湖田的请求。

B.世宁还通晓军事。他任职沧州期间,流寇猛烈攻打州城,世宁急忙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结果,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还没打下城来,最后还被抓走了。

C. 宁王朱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意图。宁王府的势力不断在扩大,而上下各级官府对宁王的奉迎又太过分,一般大臣害怕祸及自己,于是当地的一些政策法令等就渐渐地变成了不是来自朝廷而是来自宁王府了。

D. 在没人敢说起宁王之事时,世宁却上书直说宁王是江西的祸患。后来被诬陷入狱后,世宁在狱中还三次上书揭发宁王朱宸濠谋反的情状,可惜皇帝却始终不相信。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江西之盗,剿抚二说相持,臣愚以为无难决也。(3分)

(2) 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②,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诗人从岭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时。②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诗中强烈指责周幽王荒淫昏庸,造成陵谷灾变。

(1) 这首诗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原诗内容作简要赏析。(3分)

(2) 有人说这是一首山水诗,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请作简要解析。(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张绣再次投降曹操,曹操派孔融去招降刘表,孔融临行时向曹操推荐祢衡。祢衡为人狂傲,曹操为侮辱他就给了他一个击鼓的差使,祢衡借机击鼓骂曹,成了一段佳话。后来,黄祖醉酒,不堪忍受祢衡的讥讽,终于杀死了祢衡。(《三国演义》)

B.觉民和觉慧参加了剧本《宝岛》的表演,他们扮演的角色都比较符合他们的性格,觉民扮演带有英雄气概的“黑狗”,觉慧扮演温和的绅士“李医生”,觉民练习时表现得比觉慧好。(《家》)

C.吴荪甫对屠维岳将镇压工潮中扣押的几个女工放走很不满,屠维岳听出了吴荪甫对自己的挖苦,借吴荪甫前天亲口说的“捉是捉不完的”来回敬他,指出,这几个人不过是盲从的人,捉在这里没有用处。并且摆出“士可杀而不可辱”的神气来。他知道用这办法可以折服那刚愎狠辣的吴荪甫。(《子夜》)

D.一次经过钟楼时,弗罗洛发现卡西莫多专心致志地望着广场上的爱斯梅拉达,他妒火中烧,逼问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关系。(《巴黎圣母院》)

E.葛朗台吝啬持家,每年到十一月一日才允许在正厅生火,而来年的三月三十一日必须灭火,不管那时是春寒料峭或是初秋凉意袭人。在四月和十月最冷的日子里,拿侬便想法从厨房里腾出些柴炭,安排一只脚炉,给太太和小姐挡挡早晚的寒气。(《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太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红楼梦》)

林黛玉素来是心高气傲之人,却道出这段剖心之语。请简述这个故事情节。

(2)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是你出的价钱……”(《复活》)

他们所争论的这件使聂赫留朵夫有犯罪感的事情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1)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①者,未足与议②也。( 《论语·里仁》 ) ”

(2)子曰:“饭疏食饮水③,曲肱④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

【注】①耻恶衣恶食:以穿不好的衣服吃不好的东西为耻。 ②议:谈论道。 ③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④曲肱:弯着胳膊。

(1)结合第(2)段文字,说说孔子为什么那么看不起“耻恶衣恶食者”? ( 3分)

(2)综合两段文字的意思,请你说说“乐”的要义。(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9分)

阅 读 即 享 受

岳洪治

国人自古就有尊重知识、鼓励耕读的传统。读书人每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话勉励自己。然而,如果认真想一想,这个话似乎也不是那么完美。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勤学苦读,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然而,一个“苦”字,势必会使一些人把读书视为畏途,尚未接触便远远地避开了。这些年来,阅读率的下降,固然有很多因素,而认为读书辛苦,不如坐在电脑前打游戏来得痛快,也是使一些人疏远书本的一个原因。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读书变成一种享受,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国人向来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理想人生的目标。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读书都应该是毕生躬行的事业。如果说,生活的最高目的是健康和快乐,那么,愉快的阅读,也应该成为读书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除去年少时做功课,年长后做学问所必须的阅读,因为不得不读而难免枯燥乏味之外,我们的阅读,都应该是愉快的,都应该是一种享受。具体而言,愉快的阅读,就是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所说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

第六篇:《李承勋传明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李承勋传明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李承勋,字立卿,嘉鱼人。有操执,为政不苛。承勋举弘治六年进士。由太湖知县迁南京刑部主事。历工部郎中,迁南昌知府。

正德六年,赣州贼犯新淦,执参政赵士贤。靖安贼据越王岭玛瑙岸,华林贼又陷瑞州。诸道兵不敢前。承勋督民兵剿,数有功。华林贼杀副使周宪,宪军大溃。承勋单骑入宪营,众乃复集。都御史陈金即檄承勋讨之。贼党王奇听抚,搜得其衷刃,纵使还。奇感泣,誓以死报。承勋令奇密入寨,说降其党为内应,而亲率所部登山。奇夜拔栅,官军奋而前,降者自内出,贼遂溃。已,从金斩贼渠罗光权、胡雪二,华林贼平。镇守中贵黎安诬承勋擅易贼首王浩八狱词,坐下吏。大理卿燕忠即讯,得白。三迁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十年春,大风昼晦,帝忧边事。承勋言:“去岁冰合,敌骑尽入河套。【李承勋传明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李承勋传明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延、宁、固原皆当警备。甘肃军饷专仰河东,宜于兰州籴贮,以备缓急。曩河西患土鲁番,今亦卜喇又深入。两寇云扰,孤危益甚。套寇出入,并经庄浪。急宜缮塞设险,断臂截踵,使不得相合。兀良哈最近京师,不善抚,即门庭寇。云南安凤之叛,军民困敝,临安、蒙自盗贼复兴,旷日淹时,恐酿大患。交阯世子流寓老挝,异日归命请援,或据地求封,皆未可测。惟急用人理财,俾边鄙无虞。”帝嘉纳焉。

承勋沉毅有大略。帝所信任,自辅臣外,独承勋与胡世宁,大事辄咨访。二人亦孜孜奉国,知无不言。世宁卒半岁,承勋亦卒,帝深嗟悼。赠少保,谥康惠。所赉予,常典外,特赐白金、彩币、米蔬诸物。承勋官四十年,家无余资。其议“大礼”,亦与世宁相合云。(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有删节)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参政赵士贤 执:抓住 B.都御史陈金即檄承勋讨之 檄:声讨的文书

C.大理卿燕忠即讯,得白 白:昭雪冤情 D.俾边鄙无虞 俾: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承勋作战有胆识的一组是

①有操执,为政不苛 ②承勋督民兵剿,数有功 ③都御史陈金即檄承勋讨之

④承勋单骑入宪营 ⑤说降其党为内应 ⑥从金斩贼渠罗光权、胡雪二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承勋有操守,为政不苛酷。考中进士后,他由太湖知县迁任南京刑部主事,后来又历任工部郎中、南昌知府等职。

D.李承勋沉着刚毅有远见。当时皇帝只信任李承勋和胡世宁,他们两人也兢兢业业报效国家。他们两 本文来自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党王奇听抚,搜得其衷刃,纵使还。(5分)

(2)急宜缮塞设险,断臂截踵,使不得相合。(5分)

李承勋传明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

8〔3分)B这里活用为动词,发出声讨的文书、命令。

9〔3分)B①是说李承勋的为人操守和为官特点;③是陈述陈金命令李承勋讨敌的事实;⑤应侧重说李承勋的谋略。

10. 3分:)D “当时皇帝只信任李承勋和胡世宁“错应是指“在辅臣之外,只信任李承勋和胡世宁”。

李承勋,字立卿,湖北嘉鱼人。他的父亲李田是进士出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为人有操行,理政不苛刻扰人。承勋考中弘治六年(1493)进士,由太湖知县升任南京刑部主事,经工部郎中,转任南昌知府。

正德六年(1511),赣州的盗贼进犯新淦,拘押了参政赵士实。靖安的盗贼盘踞在越王岭玛瑙岸,华林的盗贼又打下了瑞州。各路官兵不敢向前近敌。承勋督率民兵围剿盗贼,几次立了战功。华林的盗贼杀死副使周宪,周宪的队伍乱作一团,承勋单枪匹马去到周宪的军营里,他的队伍才又集合起来。都御史陈金就此传令承勋讨伐盗贼。贼将王奇接受招安时,从他怀中搜出短刀来,承勋却放他回去。王奇感动得掉下泪来,发誓以死相报答。承勋让他秘密回到驻地,劝说他的同伙做内应,自己则亲自率队登山。王奇在夜间打开栅门,官军奋勇向前,降兵又从内部杀出,盗贼于是溃不成军。不久跟随陈金斩杀了贼首罗光权、胡雪二,华林的盗贼被平定了。镇守宦官黎安诬陷承勋擅自改动贼首王浩八的供词,因此他被投入监狱。【李承勋传明史列传阅读答案翻译】阅读答案http://

第七篇:《胡世宁 阅读答案》

胡世宁,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籓,从官骄,世宁裁之。他日复请湖田,持不可。迁南京刑部主事,应诏陈边备十策,复上书极言时政阙失,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再迁郎中。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再知宝庆府,岷王及镇守中官王润皆严惮之。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江西之盗,剿抚二说相持,臣愚以为无难决也。已抚者不诛,再叛者毋赦,初起者亟剿,如是而已。顾江西患非盗贼。宁府威日张,不逞之徒群聚而导以非法,上下诸司承奉太过,数假火灾夺民廛地,采办扰旁郡,蹂籍遍穷乡。臣恐良民不安,皆起为盗。臣下畏祸,多怀二心,礼乐刑政渐不自朝廷出矣。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章下兵部,尚书陆完议:“令谏往,计贼情抚剿之宜,至所言违制扰民,疑出伪托,宜令王约束之。”得旨报可。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章下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士实,宸濠党也,与左都御史石玠等上言,世宁狂率当治。命未下,宸濠奏复至,指世宁为妖言。乃命锦衣官校逮捕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杨一清复以危言动钱宁,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甫两月,召为吏部右侍郎。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胡世宁 阅读答案】胡世宁 阅读答案。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胡世宁传》)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攻七日夜,不能拔拔:攻取,攻占。

B.宁府威日张日:每日,每天。

C.以靖乱源靖:安定,平定。

D.居四年,宸濠果反居:停留,止息。

3.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胡世宁“性刚直”的一组是(3分)

①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②陈边备十策

③顾江西患非盗贼④世宁狂率当治

⑤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 ⑥而荐达贤士如不及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宁性格刚直,不畏强暴。在德安任职期间,抑制了岐王骄横的随从官员,并拒绝了他们索要湖田的请求。

B.世宁还通晓军事。他任职沧州期间,流寇猛烈攻打州城,世宁急忙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结果,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还没打下城来,最后还被抓走了。

C.宁王朱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意图。宁王府的势力不断在扩大,而上下各级官府对宁王的奉迎又太过分,一般大臣害怕祸及自己,于是当地的一些政策法令等就渐渐地变成了不是来自朝廷而是来自宁王府了。

D. 在没人敢说起宁王之事时,世宁却上书直说宁王是江西的祸患。后来被诬陷入狱后,世宁在狱中还三次上书揭发宁王朱宸濠谋反的情状,可惜皇帝却始终不相信。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江西之盗,剿抚二说相持,臣愚以为无难决也。(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胡世宁,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籓,从官骄,世宁裁之。他日复请湖田,持不可。迁南京刑部主事,应诏陈边备十策,复上书极言时政阙失,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再迁郎中。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再知宝庆府,岷王及镇守中官王润皆严惮之。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江西之盗,剿抚二说相持,臣愚以为无难决也。已抚者不诛,再叛者毋赦,初起者亟剿,如是而已。顾江西患非盗贼。宁府威日张,不逞之徒群聚而导以非法,上下诸司承奉太过,数假火灾夺民廛地,采办扰旁郡,蹂籍遍穷乡。臣恐良民不安,皆起为盗。臣下畏祸,多怀二心,礼乐刑政渐不自朝廷出矣。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章下兵部,尚书陆完议:“令谏往,计贼情抚剿之宜,至所言违制扰民,疑出伪托,宜令王约束之。【胡世宁 阅读答案】文章胡世宁 阅读答案出自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攻七日夜,不能拔拔:攻取,攻占。

B.宁府威日张日:每日,每天。

C.以靖乱源靖:安定,平定。

D.居四年,宸濠果反居:停留,止息。

3.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胡世宁“性刚直”的一组是(3分)

①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②陈边备十策

③顾江西患非盗贼④世宁狂率当治

⑤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 ⑥而荐达贤士如不及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宁性格刚直,不畏强暴。在德安任职期间,抑制了岐王骄横的随从官员,并拒绝了他们索要湖田的请求。

B.世宁还通晓军事。他任职沧州期间,流寇猛烈攻打州城,世宁急忙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结果,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还没打下城来,最后还被抓走了。

C.宁王朱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意图。宁王府的势力不断在扩大,而上下各级官府对宁王的奉迎又太过分,一般大臣害怕祸及自己,于是当地的一些政策法令等就渐渐地变成了不是来自朝廷而是来自宁王府了。

D. 在没人敢说起宁王之事时,世宁却上书直说宁王是江西的祸患。后来被诬陷入狱后,世宁在狱中还三次上书揭发宁王朱宸濠谋反的情状,可惜皇帝却始终不相信。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江西之盗,剿抚二说相持,臣愚以为无难决也。(3分)

(2) 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3分)

答案

2. B (日:一天天地)

3. A (②表现胡世宁的军事才能;④表现左都御史石玠对胡世宁的陷害;⑥表现胡世宁热心于举荐贤才)

4. B (世宁路过而非任职沧州;寇贼攻城不破,是率军退去而非被抓走)

5.见“参考译文”。

 参考译文

胡世宁,他性格刚直,不畏强暴,并且知晓军事。授职为德安推官。岐王刚到藩国,随从官员骄横,胡世宁抑制了他们。后来又要求给他湖田,胡世宁坚持不同意。迁任南京刑部主事。按照皇上诏书吩咐献上了边防守备的十条策,又上书极力陈述当时政治过失。当时孝宗已患病,仍对此点头同意。后来他又升任郎中。

迁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多次杀戮掳掠官吏百姓,胡世宁秘密发文书令龙英知州赵元瑶逮捕了他。

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去,路过沧州,流窜寇贼攻城很急,胡世宁随即飞驰入城,策划防守之计。寇贼攻城七昼夜,不能攻破,率军退去。再任宝庆府知府。岷王及镇守宦官王润都很惧怕他。

迁任江西副使。【胡世宁 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86122/

推荐访问:明史韩文传翻译 明史刘显传翻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