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元素

来源:教学反思 时间:2016-07-26 11:32:5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元素(一)
融合舞蹈元素让小学音乐课堂动起来

龙源期刊网 .cn

融合舞蹈元素让小学音乐课堂动起来

作者:符红梅

来源:《中国教师》2015年第08期【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元素】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有效的舞蹈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智能的提高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少儿舞蹈从内容到形式都极为简单、丰富、生动、活泼,符合小学生爱唱爱跳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备受学生青睐。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舞动,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通过人体艺术来表现音乐的意蕴和情调,展示音乐艺术的生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符合小学生爱动、好奇的天性,而舞蹈综合唱、动、表演等多门艺术教学,对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儿童身体素质与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融合舞蹈生活元素,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元素】

小学生天性好动,热爱新鲜事物,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小学音乐教学者要善于利用学生此阶段的性格特征进行“对症”教学,让学生在接触一门新课程时,觉得有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儿歌音乐难度小,节奏易上口,在教学中配合有趣的肢体动作,学生在唱中舞动,形式活泼生动,既符合学生的爱动天性,又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学《快乐的小木匠》时,唱到歌词“嚓嚓嚓嚓刨花儿飞,刨花儿飞,沙沙沙沙大锯响,大锯响,我是快乐的小木匠,嗨嗨,快乐的小木匠”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做出刨木花儿和拉大锯的动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教学元素,与身边的同伴一起,和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起来。简单的几个动作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更让学生在美好的音乐与歌声中感受到真挚的感情,在拉近师生、生生关系的同时,快乐地学会歌曲。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以民族文化为基础的歌谣,教师在进行这类歌曲教学时,可根据教材选择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舞蹈动作和儿童熟悉的歌曲进行舞蹈动作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歌舞《踢毽子》就是很好的寓学于乐的例子。该舞蹈运用藏族风格舞蹈中的颤膝律动元素,用踢毽子的运动形式让孩子释放天性,在舞动身体的活动中感受舞蹈、音乐的力量。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了大半时间与学生进行踢毽子练习,教导学生在练习颤踏时要提胯拎腰,双脚交替踏地,小腿要主动抬提,毽子要尽量提高。然后,边放音乐边跟着节奏踢毽子,在舞蹈和音乐交融中感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鲜明节奏,民族韵味的纯朴豪放。

二、融入舞蹈审美元素,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元素(二)
舞蹈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cn

舞蹈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作者:蒋海云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5年第01期

小学开设音乐课堂是为了让学生对乐理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旨在为国家培养多方面的全能人才,因此音乐课的开设是有其重要意义的,本文就舞蹈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从几个方面给出个人的一点想法,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裨益。 小学生一向是活泼好动、爱唱爱跳的,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从而制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而舞蹈教学,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帮助我们在音乐课堂中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小学音乐的教材中,也添加了很多欢快的、富有韵律的、适于伴舞的乐曲供同学们进行学习,这就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可以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舞蹈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舞蹈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存在是很重要的,小学生由于思想、身体尚未发育成熟,仍然具有注意力不集中、贪玩好动的天性,这就会给教师的课堂教学造成很大的困扰。有的学生在上课伊始依然沉浸在下课的美好时光当中,难以自拔,转而投入到音乐课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中,这就给教学工作的展开出了一道难题。而舞蹈作为一个肢体动作的辅助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在这种大幅度的动作当中立刻投入到课堂情景中去。例如,在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先弹着钢琴曲《两只老虎》给学生伴奏,让学生在这种欢快、简单、有趣的旋律当中跳舞,由于舞蹈动作非常滑稽、有趣,又简单易学,学生在做动作的过程当中,会看着彼此哈哈大笑,在这种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内容当中为教师进行正式的课堂内容讲授,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二、舞蹈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元素】

尽管西方有一句谚语叫“好奇害死猫”,但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好奇心是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不断探索、学习、理解的原动力,是使得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学习的积极性不断保持下去的不贰法宝,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于一切都好奇的特殊心理,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将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东西加进去,而舞蹈教学作为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形式不断引发学生对于舞蹈的好奇心,从而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打好“群众基础”。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十二生肖”这一课的内容时,我会首先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小龙人的动画片,让学生对于小龙人这个为八九十年代人们所熟悉的卡通形象有所了解,然后伴随着音乐,我会教授学生边唱边跳,活泼可爱而又调皮灵动的舞蹈动作,使得学生对于本课所讲内容充满了好奇心,帮助教师进一步开展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元素(三)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意义

【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元素】

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意义

【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元素】

(一)音舞结合 美化形体气质

舞蹈艺术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是以身体动作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的身体情感、精神共同参与活动。因此,首先在训练中通过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和谐结合,有益于开发中枢神经对动作的支配意识。在训练中也由于肌肉的收缩力,有益于肌肉的发展,肌肉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也使骨质变得更加坚强,关节的稳固性能有效地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 在舞蹈中还特别要求正确的身体姿态,如:收腹、挺胸、提臀、抬头等,非常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形体姿势,塑造美的气质。

(二)音舞结合 丰富情感表现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被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子。人类在互相交往中,许多观点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但在语言产生前,肢体表现是人类信息交流、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而舞蹈就是这种肢体表现的发展和艺术化。它跟音乐一样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如能根据舞蹈动作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特征,在动作训练中结合对动作文化内涵和对动作情感表达的学习,就更有益于丰富学生情感表现。"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舞蹈艺术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形式越多,自多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挖掘人本身就具有肢体表现的这种本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敢于自信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音舞结合 愉悦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体验中享受成功的欢愉。而舞蹈发展至今它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情感、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更在于舞蹈过程是一个身心发展,健康体魄的过程。它符合人体最本能的动感要求,不仅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缓解紧张,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还健康了体魄。

【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元素】

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策略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新课标理念中,就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便成为音乐学习中的首要问题。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音舞结合,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把一系列的舞蹈知识、技能技巧、简单化、儿童化、趣味化、游戏化,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体验中来欣赏音乐舞蹈,来学习音乐舞蹈,来创新音乐舞蹈。

(一)形体基训动作趣味化

在专业的舞蹈教学中,都非常注重形体基础基训,任何学习舞蹈的专业人员都必须经过一段相对漫长的形体训练过程,从而掌握一些舞蹈的基本元素和技能技巧,给自己塑造美的形体姿势。这一过程既枯燥但又必须掌握。形体基训趣味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律动中来学习掌握,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

例如,在古典舞基训教学中非常注重眼神和手势身段的训练。在音舞结合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一系列的眼神手势及身段加以整合,以"到果园子里摘果子"为题,让学生去寻找树顶、树下等各个方位的红苹果,同时让学生用眼神来表示自己所摘的是又大又甜的红苹果,还是又青又酸的青苹果,让学生在寻找果子--摘果子的模拟中掌握一些前靠、后靠、捻身、兰花手、运手等等一些最基本的手段练习。又如通过"脚的对话""水上芭蕾"等一些趣味性的律动,让学生来学习掌握一些勾绷脚及脚位、手位的基本练习等等,通过趣味性的律动,让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掌握一些基本常识,塑造美的形体姿势。

(二)民族舞经典动作儿童化

考察当代音乐教育,特别是一些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如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对世界音乐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大放异彩。这些音乐教育体系共同特点之一 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这就证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道理。中国是56年民族的文明大国有着56个民族璀璨的音乐舞蹈艺术文化,是世界丰富的艺术宝库。学习和掌握不同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热爱,由内而外地培养学生地爱国之情。

我国少数民族舞蹈,大多都保持着原始的血液,自然纯朴,贴近生活。因此,尽管小学生对很多少数民族缺乏了解,但只要教师认真地去研究、去提炼各少数民族舞蹈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动作,都可以把它变之为学生易于接受与模仿学习的动作。也就是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地位上去学习挖掘民族民间舞的经典动作,使之简单化、儿童化。例如在教学蒙古舞时,教师就应抓住硬肩、笑肩、骑马、挤奶等经典动作,把它简单化、儿童化。在教学硬肩、笑肩时就用儿童化的语言告诉学生:挤奶桶放在身前,向前看看满了没有,再看看身边的人(硬肩教学)嗬!我能干多了(笑肩教学)!

(三)国标舞基本动作游戏化

国标舞是舞蹈的一种特别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容,不同于芭蕾舞、民族民间舞,更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在社会活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国标舞的教学,更能让学生 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的仪态和行为美。但国标舞相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成人化,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使之游戏化,才能更好展开教学。

例如: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融合了热情奔放的西班牙弗拉戈舞,并吸取了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蹈的精髓,具有很强的力感、动感、质感和美感。教师就可以选择性地取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如踏步、踏点步、抬跳步等并把这些基本动作创编成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即让几个舞蹈素质好的学生来扮演"找朋友"的人,听音乐每人做一个基本舞步开始找朋友,找到谁,谁就与之一起跳。)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动作。

三、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注意点

(一)必须强调规范性系统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时,必须明确自己是在传授知识,而 知识就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应遵循"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必须给教学制定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让教学有系统性,同时也必须讲究知识的规范性。

(二)必须注重保持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都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音舞结合的音乐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长期以来教育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舞蹈是女生做的事"这一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特别是男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慢慢地去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例如:男生特喜爱摔跤、骑马,教师就可以充分挖掘蒙古舞与藏舞等针对男生来进行特别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元素(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被公认为是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课堂中,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还结合了朗诵、律动、舞蹈、表演、绘画等艺术元素。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运用音乐的能力。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堂运用;节奏
  卡乐・奥尔夫,德国人,他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受到世界各国音乐教师及音乐爱好者的一致肯定与推崇,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是将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适合于儿童的。在奥尔夫的课堂中,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还结合了朗诵、律动、舞蹈、表演、绘画等多种艺术元素。
  一、从节奏入手,把握音乐灵魂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舞蹈和语言共同的元素,在音乐教学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在小学音乐课上,节奏训练显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教学起来非常简单,可以借助于任何乐器,也可以用肢体活动来表现,易被孩子们感受和领会,使学生更容易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但简单的节奏训练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在奥尔夫理念的影响下,我觉得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语言的节奏、体态的节奏、大自然的节奏、敲打出的节奏(身体、打击乐器)综合运用到课堂中,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歌曲学习中的难点,还可以大大提升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从游戏入手,调动多方面因素
  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孩子们活泼好动,所以选择的教学方法多以游戏为主。一年级教材中有一首歌叫《小袋鼠》,歌曲描写了小袋鼠去摘果子,把果子装进大袋子里,挺着一个大肚子的可爱形象。在教学过程,我先以故事导入,接着提问,“哪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呢?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模仿小袋鼠呢?”老师根据学生的表演纠正,进而启发其他小朋友也排队在教室里模仿小袋鼠走路,以此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在此基础上,我继续启发,“小朋友们,小袋鼠要去做什么呢?”“摘了沉甸甸的果子袋鼠又该怎么走路呢?”学生模仿动作。再运用打击乐伴奏,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然后我弹旋律,小朋友们踏着旋律,踩着节奏进行表演。在小朋友们表演的特别兴奋时,我把歌词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按节奏朗诵。最后加上旋律的学习,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会了这首歌,也提升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从声势训练入手,全方位提升
  声势是奥尔夫首创的音乐活动形式,它是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运用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等身体律动来进行节奏训练。对于孩子们来说,利用自己的身体,拍打出有规律的节奏,可促进他们动作的协调发展,也能使大脑神经控制动作的能力和保持平衡的能力有所发展。声势活动能为孩子们营造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同学们来完成,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情绪就会高涨。学生不仅能感受音乐的曲式结构,也可通过舞蹈中的组合、换伴等环节告诉孩子们要坦然接受被拒绝,注意表演气质等。
  四、从即兴发挥入手,培养创新意识
  即兴演奏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的一大亮点,由于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都非常简单,伴奏常常以固定的节奏型为基础,因此在音乐的学习中可以多让他们即兴发挥来为歌曲伴奏。即兴演奏可以让孩子直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自己创造自己的音乐,充分发展个性和创新意识,自信心也极大提升。
  作者简介:张玉婷,女,1983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四川省安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元素(五)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当前,音乐游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调动音乐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强化了音乐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与提高都产生积极影响,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应用应该被给予鼓励与肯定。

  关键词: 音乐游戏 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必要性 应用措施
  音乐游戏基于其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双重特点,成为当今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教学形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种教学方式正是基于“以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为学生提供了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正因此,音乐游戏成为老师与学生普遍认同与接受的一种音乐教学形式。本文将对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1.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首先,从音乐这门学科的学科特点看,音乐属于美育学科的范畴,其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音乐学科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素养,是为了陶冶学生情操而设置的一门学科,且音乐学科的考核形式与内容较为简单,音乐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的是一剂调味料的角色。因此,其教学模式只有呈现出轻松、活泼的特点,才能够足够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才符合音乐的学科基调。另外,从小学生的特点看,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不愿被禁锢在严肃的课堂氛围中,而更乐意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将音乐知识包裹在游戏的外衣下,既可以满足小学生爱好玩乐的天性,又可以满足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对于音乐游戏的接纳程度远远高于普通的课堂教学。权衡下来,音乐游戏不管是对于音乐学科的教学要求还是对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方面,都显现出其存在的合理性甚至是必要性。
  2.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将音乐游戏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认知,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进一步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与提升。首先,在运用音乐游戏进行音乐教学时,虽然表现形式为游戏,但是其音乐知识教学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换了一种教学呈现方式,学生在游戏玩乐过程中,按照老师的路径走向在逐步了解音乐知识,音乐知识被镶嵌在游戏过程始终,学生对于游戏的投入程度越高,其对于音乐知识的接触度便会越高,学生在自我参与的过程中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便会逐渐深入,自身音乐素养也会得到快速提升。其次,音乐游戏可以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起到激励作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教”,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学生只有参与其中,才能够将其学习成果展现出来,教师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为之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方向。音乐游戏便能够快速帮助学生打消紧张与羞涩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氛围当中,通过音乐游戏参与,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对于音乐的自信心,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3.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情景表演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往往存在一定难度,通过情景表演这种故事情节性的演绎,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理解障碍,加快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速度。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内容设置多呈现出较强的故事性,因此,老师可以充分迎合这种趋势,将音乐内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对其进行演绎,在演绎过程中融入音乐元素,使之成为小学生的记忆情景,方便学生之后对于音乐知识的回忆。
  3.2音准训练游戏
  音准训练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大多数小学生在接触音准教学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些记忆与理解方面的难度,但是若将音准教学转化成小学生感兴趣的语言模式,将其与游戏相连接,则可以大大降低小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老师可以将音乐中的音阶比喻成爬楼梯,把小跳音程比喻成蹦跳的小白兔,让学生类比理解音阶与小跳音程的概念。在进行音准训练时,老师演奏不同的音阶和节奏,让学生通过表演爬楼梯或者小兔子蹦跳对老师的演奏进行表现,老师根据学生的表演,自然可以分辨出学生是否已经掌握音准知识,由于音准训练游戏与小学生的内心世界较为接近,因此小学

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元素(六)
葫芦丝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探索

  葫芦丝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其魅力无可比拟,除国内的音乐人外,还获得了广大国外人士的喜爱。葫芦丝与其他乐器相比,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独特和淳朴的民族风,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葫芦丝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葫芦丝体积不大,音色悦耳动听,音域较为适中,发音较容易,指法简单,嘴上的吹奏技巧简练,小学生每天上下学时携带非常方便,学习时比较容易上手,还能够很好地辅助音乐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当学习完《金孔雀轻轻跳》后,许多学生被优美的乐曲所吸引,下课时校园内飘着阵阵的音乐声,丰富了学生美的体验,学生在享受吹奏葫芦丝的快乐时,也掌握了更多的音乐知识。其次,练习葫芦丝可促进学生音乐艺术修养提高。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逐渐追求精神享受,许多家长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在假期或周末要求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通过学习乐器来提高艺术修养。然而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能力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或购买钢琴、古筝等较为昂贵的乐器。而葫芦丝不仅价格便宜,对于未接触过乐器的小学生而言也比较容易学,可以使其音乐需求得到满足,达到培养艺术修养的目的。最后,葫芦丝不仅可以独奏,还能和其他乐器合奏,具有灵活多样的演奏形式。因为音乐课堂的时间有限,无法让每个学生轮流单独表演,这种情况下可将学生分组,成员之间用葫芦丝表演齐奏或与音乐合奏,调动其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葫芦丝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活跃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
  葫芦丝独特的音色,可促使学生产生倾听音乐的情绪。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由葫芦丝吹奏的优美乐曲,陶冶学生的情操,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欣赏音乐,还会随口哼唱自己熟悉的简单旋律。这时学生对葫芦丝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学习欲望。这时教师可成立葫芦丝兴趣小组,鼓励想学习吹奏葫芦丝的学生积极参加,向其传授基本的吹奏技能和简单乐曲的吹奏方法,待成员掌握后在音乐课堂中要求其现场吹奏某乐曲或乐段,供其他学生欣赏,体会葫芦丝的音色和乐曲之美,了解到葫芦丝其实并不陌生,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欲望。而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到教师的表扬与其他同学的称赞后学习动力也会增强,更加积极地学习葫芦丝的吹奏方法。
  例如,学习《五月的夜晚》时,教师先向学生播放该歌曲,其属于匈牙利的民歌音乐,透露着自然、静谧的感觉,而学生们也非常投入地利用身边的音乐加以伴奏,此时更使人仿佛看到五月夜晚白雾缭绕,轻纱弥漫的景象。这时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的密切配合,接着提问学生除了钢琴弹奏的版本外,还能用什么形式演奏该乐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兴趣小组的同学则十分积极地表示自己可以用葫芦丝吹奏,接着班级内想起了地方特色明显、质朴、纯美的葫芦丝声响,学生在吹奏的同时自然地扭动身体,而教师也示范吹奏姿势,引导其他学生模仿。吹奏至高潮时课堂上展现出了各种形体律动,十分有趣,课堂一下变得生机勃勃、十分活跃,越来越多的学生自愿参与到兴趣小组中,学习葫芦丝的吹奏。
  2.改善学生二声部的合唱效果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二声部合唱曲目有所增加。在基本音乐技能的限制下,许多学生在二声部合唱中难以稳定把握音准,导致教学有效性受到影响。在课堂中引入葫芦丝后,该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一方面,可应用葫芦丝分声部合奏。教师在课前指导兴趣小组的成员按不同声部吹奏曲目,接着再一起合奏。
  比如,学习《红蜻蜓》时,教师依次将两个声部的吹奏方法教给学生,待其掌握后要求其分组吹奏其中一个声部,接着加以调换。然后再合奏两个声部,教师可要求学生仔细聆听,询问其是否能同时听到不同声部的旋律。学生听到合奏效果后,自信感油然而生,同时也被深深触动,学习兴趣增强,并且深深体会到了音乐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练习合唱声部时可以用葫芦丝辅助伴奏。一些学生在分声部练习时走音现象十分严重,为加以纠正,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吹奏葫芦丝的同时模唱,大致了解自己声部的旋律后,再用吹奏葫芦丝的方式合作,多练习几次,适应之后开始合唱,此时音准问题竟然“消失”了,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授乐曲《绿叶》时,其中一些高低声部的合唱部分学生经常走音,即使多次重复练习也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引入葫芦丝后,不仅能分声部练习,还能采用“一唱一合”的模式,即两个声部中一个合一个唱,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显著改进了音准问题。学生在初次合唱一首新的歌曲时,出现跑调、节奏不稳的现象是正常的,但第一次失败可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利用葫芦丝合奏,可大大提高初次合作的成功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生动的表现体态律动
  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葫芦丝最早起源于云南的少数民族,并且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吹奏葫芦丝的过程表演性很强,所以除了能用葫芦丝完成独奏曲目外,还能将其当作道具完成体态律动,呈现出优美的音乐表演。
  比如,在听赏《金风吹来的时候》(湖南版六年级教材)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带有舞蹈画面的歌曲,学生在观看后虽然对傣族舞蹈的动作有了初步了解,但是由于个性害羞、害怕出错等原因,当教师鼓励学生跟随音乐共同跳舞时,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按要求做出舞蹈动作。针对这种情况,引入葫芦丝可以非常容易地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学生在吹奏葫芦丝时通常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而律动,还会将葫芦丝当作道具,在间奏时利用其表演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与欣赏的同时律动相比,学生自己一边吹奏一边律动显得更加自然,而且此时的律动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在吹奏和表演的过程中感到心情愉悦,对音乐的兴趣也更加浓厚。音乐的熏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有助于教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音乐教育中增设了表演、演奏、演唱等重要内容,而演奏方面的要求就是在课堂中引入乐器。器乐演奏除了能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还有助于其理解和表达音乐,提高其音乐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业余音乐生活更加丰富。葫芦丝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乐器,将其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有助于实现教学有效性和愉悦性的统一,寓教于乐,改善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ziwo297587/

推荐访问:绘本中的音乐元素 小学音乐课堂游戏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