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成因有(,)

来源:工作总结 时间:2016-09-27 11:55:2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工作总结】

中药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成因有(,)(一)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 查阅近年来部分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整理分析。结果 总结出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结论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发性和普遍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可预知性、种类不确定性、批间差异性等特点,情况较为严重,临床上应加强其合理应用。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品种增多及应用逐渐广泛,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据报道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约占涉及到品种的10%。

本文就近年来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做一分析如下。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

1.1 不良反应的多发性和普遍性 几乎所有的中药注射剂,如板蓝根、穿心莲、柴胡、双黄连粉针、清开灵、茵栀黄、葛根素、复方丹参滴注液、参附注射液、丹红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均出现过不良反应,有的甚至相当严重。据不完全资料分析,在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中注射剂发生的例次较口服制剂和外用药既多又重。王前等[1]统计1996~2005年85种药物中报道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达818例,其中双黄连粉针129次,茵栀黄注射液91次,清开灵注射液126次,复方丹参注射液80次。这显然与这些药品使用率较高有关。除以上提及不良反应报道的较多的品种外,刺五加注射液、柴胡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均有不良反应报道。由于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尚不完善,所报道的病例远远不能反映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现实情况。

1.2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常涉及多系统、多器官。报告较多的是心血管系统损害,如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心功能衰竭、休克、血压恶性变化、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静脉炎、房室传导阻滞、心绞痛等症状。其次是血液系统损害如白细胞减少、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粒细胞减少、多脏器出血等症状。涉及到呼吸系统损害如哮喘、呼吸抑制、急性肺水肿等症状;消化系统损害如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皮肤黏膜损害如皮疹、疮型表皮松懈型药疹、口腔溃疡;神经系统损害如头痛、幻觉、锥体外系反应、末梢神经炎、抽搐、肌肉震颤、剥脱型皮炎、球结膜出血,性机能低下等多种临床表现[2]。

【中药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成因有(,)】

1.3 不良反应的不可预知性 由于中药成分中过敏反应物质的不确定性及过敏种类众多,无法通过预试验减少,因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存在不可预知性。

1.4 不良反应种类的不确定性 现在还不能确切地知道一种中药注射剂可能会发生多少种不良反应,如复方丹参注射液有报道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达十几种[2]。

1.5 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由于工艺技术条件和药材质量,制剂质量标准控制水平的制药,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可能不同,无法做出较为确切的结论[3]。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

2.1 患者个体差异 具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通常与药品质量及用药剂量无关,他们在正常剂量或小于正常剂量的情况下即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章兰云[4]报道1例患者肌注柴胡注射液2~3min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查该患者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

2.2 剂型与给药途径 中药注射剂虽然具有起效快,便于临床急症应用的特点,但由于缺少了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处理,其引起过敏反应的可有性大大增加。所检索的10例柴胡过敏反应均为其注射剂引起的。其中8例为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茵栀黄引起的过敏反应8例,其中1例为口服茵栀黄冲剂过敏,1例为茵栀黄注射液外用引起过敏,其余均为静滴茵栀黄注射液引起过敏。

【中药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成因有(,)】

2.3 中药注射剂的质量

2.3.1 注射剂内在质量不稳定导致疗效不稳定并影响安全性 现有的中药注射剂产品绝大多数是提取混合物,并没有分离出能够进行完全定性和定量的产品,这决定了注射剂内在质量不稳定,导致了疗效不稳定并影响安全性。

2.3.2 药材质量不稳定导致批回差异 中药注射剂所用药材,由于产地不同,受土质、气候、采收季节等种植条件影响,药材所含成分有较大差异,不同基源的同一药材差别就更大。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往往造成批间不良反应差异大,反应类型也不尽相同。如同一厂家的双黄连注射液,不同批号的不良反应类型竟分别达20余种[4]。

2.3.3 工艺条件不一致导致同品种不同厂家不良反应差异 由于中药注射生产工艺的粗放化,对于提取分离温度、时间、溶剂用量、溶液浓度,提取次数、滤液、滤材、容器等工艺条件未做标准化要求,同一品种不同厂家,工艺不尽相同,造成的成分变化千差万别,导致其临床上不良反应也有显着差异[5]。

2.3.4 质量标准不能保证质量 目前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很不完善,只能对所含个别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由于中药注射剂所含成分尚不完全清楚,特别是对人体有害成分处于未知状态,无法对所有成分均做出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

2.3.5 配伍不当引起药品变质 中药注射剂由于成分复杂,与其他药品配伍时容易引起药品pH改变,色泽加深,发生沉淀等变化,从而引起不良反应。我们用参附注射液与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做配伍试验,结果在药品说明书标示的剂量范围内出现混浊,pH变化和微粒增加等现象。曹学东[6]等人报道9种中药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均引起微粒数目显着增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在超纯水和10%葡萄糖注射液中pH值显着变化,>5μm微粒数显着增加,刺五加注射液在10%葡萄糖注射液中形成的>25μm微粒不可计数[7]。这些不溶性微粒沉积在毛细血管中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产生静脉炎、肉芽肿,并可引起过敏和热原样反应。 3 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几点认识

3.1 应改变中药无毒或小毒的偏见 无论医生或患者都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严重性,改变中草药有病治病,无病健康的观念,认识到中药注射剂给药途径,疗效作用、安全性等已不同于传统汤剂,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不能完全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更应强调其“注射剂”的概念,即使用上的安全性。

3.2 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控 医疗单位必须尽可能规范进货渠道,对中药注射制剂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和质量跟踪,在使用前应注意观察注射液色泽及有无沉淀,要严格避免使用那些存在澄明度问题的注射剂。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加紧实施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标准管理,将能对中药注射剂产品的稳定性、均一性做出准确的说明,减少批与批之间的差异性,有助于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分析。

3.3 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高度警惕可能的不良反应,做好应对措施,以防严重后果发生。

中药注射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但也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如清开灵注射液虽为治疗温病的有效方剂,但只适用于温邪入里、内陷心包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和小儿痰热惊厥等。对发热患者,首当辨其邪在表、在里,还是半表半里。近期生产的清开灵注射液使用说明书中注明有表证恶寒发热者慎用,正是此意。

应注意研究中药注射剂与化学药品的配伍禁忌,把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尽量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王前,张艳从.我国1996~2005年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中国药

房,2006,11(5):226.

2 汤启勋.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观察.中国中药杂志,2005,24(1):57. 3 周燕文.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8(1):49.

4 伍少雄.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7例报道.时诊用医用药,2004,11(5):466.

5 章兰云.肌注柴胡致过敏休克1例.中国中药杂志

,2001,18(4):246.

6

曹学东【中药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成因有(,)】

.9 种中药注射剂不溶性微粒观察.中医药研究,2004,11(5):55. 7 尹梅.输液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微粒变化观察.中成药,2004,22(4):309

中药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成因有(,)(二)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

【摘要】TCMI是传统中药与现代化工艺相结合产生的药品,目前该类药物已经得到了推广应用。本文分析了TCMI 所致ADR的常见原因,包括药材本身原因,工艺原因及使用原因;同时简单阐述了ADR预防对策,包括使用前需对光检查TCMI性状,严格掌控好相应的用药指征及注重合理配伍等。

【关键词】不良反应;中药注射液;原因

中药所产生的副作用、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概率虽然低于西药,但随着传统中药与现代化科技的不断结合,中药所引发的ADR事件也在逐渐增多,如常见中药苍耳子、雷公藤及何首乌等应用不当时可能引发ADR。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TCMI)所致ADR的常见原因,以供参考。

1.TCMI 所致ADR的常见原因

1.1药材本身原因

TCMI中的有效成分提取自中药,中药包括矿物质、动物及植物等,成分复杂,且药材成分可受到产地、采收时间、入药部位、炮制工艺及储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制备的TCMI成分较为复杂,同种TCMI的有效成分可能存在较大差异。TCMI中的挥发油、皂苷、生物碱等成分均可能成为ADR发生的原因。例如,人参皂苷、绿原酸、薏苡油等均可能引起ADR。鱼腥草、清开灵、银黄等TCMI中含有绿原酸,绿原酸虽然具有抗病毒及抗菌作用,但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时可生成致敏活性物质,因此容易引发ADR;如TCMI中含有薏苡油成分,则可对血脂代谢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临床中为血脂代谢功能异常者使用,可能引发心肌梗死等ADR反应,人参皂苷是TCMI中的常见成分,该成分可能引发溶血反应。此外,葛根素及黄芩素等成分也可能成为应用TCMI后出现ADR的重要原因,葛根素可引发溶血反应,黄芩素则可能对局部组织造成刺激,并由此引起强烈的疼痛感。中药异物同名或同名异物等较为常见,部分药材在种植时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这可能造成用于生产TCMI药材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再加上药材储存或晾晒方法不当,则可能造成药材霉变,霉变药材本身的毒素难以通过加工等方法去除,因此可导致TCMI出现ADR。

1.2工艺原因

TCMI的生产工艺出现问题,也会导致ADR的发生。在生产TCMI时主要是提取中药原药材中的混合物,无法分离出可以定量化与定性化的产品,再加上目前缺乏统一的TCMI制备工艺标准,对于采用特定工艺生产出的TCMI,难以完全明确TCMI中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2][1]

成分,对有害成分进行定量测定与定性鉴别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无法有效掌控标准生产工艺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增加TCMI中的毒性成分,进而引发ADR。例如,采用连翘、黄芩及金银花生产双黄连TCMI时,生产工艺,包括分离提取的时间及温度,溶液浓度及溶剂用量,滤液滤材及提取次数等不同时,注射液中的汉黄芩苷、黄芩苷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汉黄芩苷的含量较高时可引起毒性反应,而黄芩苷含量超过标准量时可引起过敏反应。另一方面,在生产TCMI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附加剂与赋形剂,以起到缓释控、助溶及增溶等作用,但在附加剂或赋形剂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可能对TCM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造成影响,并由此引发ADR。TCMI中常用的附加剂包括止痛剂、抑菌剂及增溶剂等,止痛剂如苯甲醇等进入人体后难以被吸收,注射时间较长时可导致局部出现硬结反应,在严重的情况下可造成肌肉坏死。此外,生产TCMI时酸碱度及渗透压没有控制好等也可能引起ADR,包括溶血等。

【中药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成因有(,)】

1.3使用原因

使用原因包括没有对症用药、配伍不当、给药剂量或方法不合理等。辨证施治是合理使用中药的基本原则,在临床中没有对症下药及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特征使用TCMI,会对用药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如对于虚证、实证、寒症、热证患者没有做到辨证用药,对于存在特殊过敏史的患者、儿童及老人等在没有了解个体化差异的情况下直接常规注射药物,会造成ADR发生率达到10%左右。配伍不当包括中药与中药、中药与西药之间的配伍不当,在应用TCMI时配伍不当可造成ADR发生率明显上升。例如青霉素与双黄连TCMI同时使用,可导致药物中出现大量难溶微粒,并可能引发组织坏死、血肿及血管栓塞等ADR。在应用TCMI时如药物浓度过高、剂量过大及输液速度过快,则可能造成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摄入的毒素超过标准阈值,并引起ADR。如清开灵TCMI输注速度过快时可引起严重输液反应。

2.ADR预防对策

为了有效预防应用TCMI的过程中出现ADR,则在临床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应合理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TCMI,使用前需对光检查TCMI性状,禁止使用出现沉淀、絮状物、浑浊及变色等问题的药物。(2)需严格掌控好相应的用药指征,并注重合理配伍。例如对于虚寒腹泻及受凉致发热咳嗽的患者,不应使用双黄连TCMI;对于表里同病、表热或表寒者,均禁止使用具有阴寒药性的清开灵。在用药前应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如对花粉过敏,则应避免使用花类TCMI;如患者为高敏体质,则用药前需进行过敏测试。对于儿童、老人等特殊患者,在用药时必须密切观察,同时要对滴速进行严格控制。此外,应熟练掌握配伍禁忌方面的知识,需要联用青霉素及双黄连时,可以采用不同输液瓶进行治疗,以避免形成难溶性微粒,联合其他西药治疗时,要注意是否产生代谢酶等。(3)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5][4][3]【中药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成因有(,)】

书控制药物使用剂量及滴速,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3.结束语

总之,引发TCMI发生ADR的原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临床中需要根据ADR发生原因合理用药,以提高TCMI使用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成细华,程莉娟,绕春梅,唐元,罗文娟,尹婷,喻嵘.滋阴益气活血解毒中药含药血清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SREBP-1c和FAS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12):812-815.

[2]焦亚军,胡飞,徐华平.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中药烫疗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0):5709-5711.

[3]蔡穗东.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锁定钛板固定对胫骨骨折患者白细胞及CRP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9):149-151.【中药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成因有(,)】

[4]梁非,展俊平,李立,郑光,吕爱平,姜淼,喻长远.基于文本挖掘方法探索寒性热性中药的病证方药相应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5):333-337.

[5]朱青霞,曹永兵,曹颖瑛,陆峰.TLC-SERS法快速检测降压类中药中非法添加的四种化学成分[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4,34(4):990-993.

中药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成因有(,)(三)
18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论文

18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3783(2011)09-0336-01

【摘要】目的:调查2006年6月~2010年6月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此期间中药注射剂产生18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主要是抗感染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涉及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等5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2006年6月~2010年6月回顾并总结发生在我院因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18例,按性别和年龄分布、涉及药品情况、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男10例,女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基本上无性别差异。患者12岁~70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老年人较为多见。≤16岁1例,16~35岁1例,35~60岁3例,≥60岁13例。涉及药品情况:1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涉及5个药品,双黄连注射液4例,鱼腥草注射液5例,复方丹参注射液2例,葛根素黄注射液4例,血栓通3例

中药注射液主要不良反应成因有(,)(四)
浅谈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针对病例资料、药物种类与给药途径等进行总结与分析,探讨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
  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在60岁以上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发生率为29.23%,其次为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药物剂型中以注射剂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47.69%,其中灯盏花注射剂ADR发生率最高。
  结论:临床应用中医药需给予完善的监护措施,严格按照药物适应证使用,对注射剂静脉滴注时尽量不与其他药物配置使用。针对老年患者或机体免疫功能较弱者应加强监护,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刻报告主治医师,并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部门报告,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 不良反应 特征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70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37-01
  中药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在传统医疗实践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中药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凸显,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中医药理论中认为“是药三分毒”,尽管中药药物不良反应(ADR)低于西药,但仍存在某些毒副作用。近年来关于滥用中药引起中毒、过敏甚至死亡的报道屡见不鲜,也引起越来越多医药工作者的重视。笔者对我院中药65例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中医科上报中药ADR报告65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及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累及器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分布。65例ADR报告中男36例(55.38%),女29例(44.62%)。
  2.2 年龄分布。各年龄段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60岁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为28例(43.08%);20岁以下年龄人次之,为21例(32.31%)。见表1。
  表1 ADR年龄分布情况
  2.3 临床分布。ADR涉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为19例(29.23%),表现为充血性红斑、荨麻疹、皮疹、面部潮红、瘙痒等;其次为消化系统16例(24.62%),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等,部分患者出现药物性肝炎或肝损害等消化系统反应;再次为神经系统13例(20.00%),表现为头痛、睡眠障碍或嗜睡等。见表2。
  表2 ADR临床分布情况
  2.4 中药剂型分布。药物剂型中以注射剂发生率最高,为31例(47.69%),其次为口服中草药,为15例(23.08%)。见表3。
  表3 ADR中药剂型分布情况
  2.5 具体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共32种,注射剂31例中灯盏花注射剂ADR发生率最高,为10例(15.38%),其次为鱼腥草注射剂,为8例(12.31%)。主要注射剂药品分布见表4。
  表4 主要注射剂药品分布情况
  3 讨论
  中药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经过临床反复实践并流传下来的药物。它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 [1]。如今,随着人们对医疗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中药的合理应用和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尤其是中药制剂的使用。近几年来,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及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与安全性问题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辩证用药不当、配伍不当、长期过量服用、中西药联用不当及制剂工艺存在欠缺都是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必须予以重视 [2]。
  ADR是伴随药物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由于目前大部分中草药缺乏完整的毒理学和药理学实验 [3],药物之间配伍不当,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或中药使用不当均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出现。本文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在注射剂中多见,往往以皮肤荨麻疹、皮疹形式出现;部分可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如呕吐、恶心、腹痛等,严重的可导致消化道出血或肝脏损害。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与注射剂中添加多种药物微粒、热源因子有关,如中药注射剂中的色素、蛋白质、鞣质等大分子物质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发生盐析作用,产生不溶性微粒,造成输液反应。②与中药本身成分有关。中药中含有的大分子蛋白、多糖等成分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致敏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出现过敏反应。同时多种中药成分配伍,有可能导致交叉过敏反应 [4]。③药物提纯程度不够、储存、运输过程保管不当,有可能造成药物污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临床中医用药必须加强监护,严格按照药物适应证使用,对注射剂静脉滴注时尽量不与其他药物配置使用。对老年患者或机体免疫功能较弱者应加强监护,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刻报告主治医师,并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部门报告 [5],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范磊.我院85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6):40-41
  [2] 田宏彦,胡广卉,王丽霞.2010―2012年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16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道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8):738-741
  [3] 梁志齐,毛璐.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其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9):230-232
  [4] 万宏,潘斌斌,邓禄新,等.中药不良反应的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10):72-74
  [5] 岑显娜.临床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J].广西医学,2009,31(6):896-898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dangzheng430119/

推荐访问: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