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我国德育的境遇与取向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9-27 11:54:3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互联网,时代我国德育的境遇与取向(一)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试题(98分)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试题

1、( D)是指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 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

A、网络低俗

B、暴力

C、暴戾

D、网络暴力

2、( A )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3、( C )是指德育工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人们对网上呈现的种种信息分清是非,明白事理,以提高其认识水平和思想政治道德觉悟的活动。

A、情理交融

B、示范比较

C、说理引导

D、自我教育

4、当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衍生的各种道德问题都是与信息的产生、使用、传播、占有权利的行使有关,这些权利被称为( A )。

A、信息权利

B、信息关系

C、信息义务

D、信息责任

5、网络知识权力结构的( B )是指,当网络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框架时,网络效应会引起需求方出现规模经济。

A、技术循环

B、市场循环

C、利益群体

D、市场结构

6、( B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

A、世界观

B、价值观

C、人生观

D、道德观

7、( A )是网络环境下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方式和手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

A、网络德育方法

B、网络道德

C、网络道德规范

D、网络道德规范体系

8、“把关人”这个概念,最早由( A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劳因提出,他当时研究的是家庭主妇对家庭食品的把关作用。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9、我国新媒体管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D )。

A、政府新媒体管制权过于分散

B、新媒体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落后

C、发展推进重内容规范管理,轻产业发展推进

D、以上都是

10、( B)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1、( A )意指通过破坏和操纵计算机网络中信息流的办法,对国家国防和基础设施实施破坏,以达到战略目的的一种作战手段。

A、战略信息战

B、信息疆域

C、虚拟战争

D、信息边界

12、(D )强调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A、坚持主体性原则

B、坚持调查研究与正确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C、坚持科学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

13、( A )是网络用户的身份证明,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个人身份证。

A、数字证书

B、PKI技术

C、分级技术

D、阻止进入技术

14、加强与改进网络法制教育的措施包括( D )。

A、普及网络法律知识

B、树立法制意识

C、培育法律技能

D、以上都是

15、( A )就是社会风尚和社会习气,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习惯势力等形式制约着人们的言论和行动,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社会文化

B、社会风气

C、社会关系

D、道德教育

16、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经营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中电子数据交换商务始于80年代中期,IntErnEt商务始于( A )。【互联网,时代我国德育的境遇与取向】

A、90年代初期

B、90年代中期

C、90年代末期

D、80年代末期

17、(B )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其范围较为广泛。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

18、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做到(D )。

A、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网络文化

B、加强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作为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

C、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D、以上都是

19、( A )是指网络德育工作者通过在网上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激励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其道德认识和道德觉悟的活动。

A、示范

B、比较

C、引导

D、说理

20、就网络能让更多的个体参与进书写和创造文化的角度看,网络毫无疑问是有助于( D )的实现的。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21、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分支,是一门涉及( ABCD )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A、计算机科学

B、网络技术

C、通信技术

D、密码技术

22、各国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与规制主要包括(ABCD )领域。

A、对计算机病毒传播者的处罚

B、非法利用他人私人信息和数据的法律责任

C、对网络盗版与网络信息合理使用的界定

D、打击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的措施

23、我国针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条款不够系统、集中,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其主要表现为( ABCD )。

A、分类立法,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

B、缺少必要的基本法

C、已有的立法中有诸多缺陷

D、网络立法较偏重于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偏轻

24、创新网络德育方法的原则包括( ABCD )。

A、坚持主体性原则

B、坚持调查研究与正确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C、坚持科学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网上德育与网下德育相结合的原则

25、网络空间是一个极其自由的世界,网络主体在享受自由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而导致诸多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包括( ABCD )。

A、孤独

B、冲动

C、暴戾

D、谎言

26、网络低俗文化具有( ABC )等特点,这些都给网络低俗文化的存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生存空间。【互联网,时代我国德育的境遇与取向】

A、娱乐性

B、低俗性

C、隐蔽性

D、知识性

27、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和通过网络所提供的各种平台充分行使和实践自己的文化权利。这些权利包括( ABCD )。

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28、维护国际安全的建设性合作的必要性在于( ABCD)。

A、威胁国家主权和政权安全

B、威胁意识形态安全

C、影响国家政治稳定

D、破坏国家信息安全

29、目前社会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存在( ABCD )的问题。

A、社会大力发展网络而缺乏正确的舆论引导

B、互联网的超前发展与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的相对滞后

C、网络政策与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D、技术监控的漏洞与局限

30、计算机防御技术主要包括( ABCD )方面。

A、网络安全协议

B、入侵检测

C、防火墙技术

D、加密技术

31、PKI的基础技术包括(ABCD )等。

A、数字签名

B、数据完整性机制

C、数字信封

D、双重数字签名

32、网络法既然是法律,就有法律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包括( ABD )。

A、网络法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反映了国家意志,具有国家强制性

B、网络法规定了在网络环境下各种社会关系的参加者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时的制裁措施

D、|网络法表现为行为规则与技术规则的相互渗透

33、网络法所调整的对象包括在该虚拟空间中网络环境平台上的活动和行为所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具体表现在(ABC D )方面。

A、关于网络法律关系的确认

B、关于网络及其系统本身的建设、维护、运行、管理等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C、关于发生在网络环境中各个平台上的各种活动和行为的规范

D、关于与网络及其系统有关的其他各种法律关系的调整

34、网络德育的特殊方法包括(ABCD )。

A、关注跟踪法

B、取舍应对法

C、数字娱乐法

D、虚拟伦理训练法

35、“网络低俗内容”主要是指网络上一些(ACD )的内容。

互联网,时代我国德育的境遇与取向(二)
2015继续教育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考试资料

* 单选

—— 教育、培训、智力成果、

1.家庭教育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D以上都是)。 A科学原则 B实践原则 C因材施教的原则

2. (D.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强调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3. 单位培训是公民道德建设的(A定型)工程之一。

4. (A.网络德育方法)是网络环境下实现道德教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方式和手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

5.(A示范)是指网络德育工作者通过在网上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激励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其道德认识和道德觉悟的活动。

6. 加强与改进网络法制教育的措施包括(D以上都是)。

A普及网络法律知识 B树立法制意识 C培育法律技能

7.(B社会)是公民道德素质定型的关键部分,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8.(C价值澄清法),是指在德育过程中,通过分析.判断.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其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9.(C知识产权)是指对特定智力创造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10.“治国在于齐家”的思想,便说明了(C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在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格局中,社会德育是单位组织德育和家庭德育的(D补充和延伸)。

12 .家庭环境主要包括家风.家庭关系和(A家庭的文化素质)。

13.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个性和对网络的不同认识,制定出最为有效的教育方案。这主要坚持的是(A因材施教)原则。

14.(B关注跟踪法)是指为了获取教育对象的思想信息,而对教育对象的网络行为.网络语言进行关注和跟踪的手段和途径。

15.(A在线交流法)是指教育者通过互联网与教育对象进行实时交流和对话的教育方法

16.(C.说理引导)是指德育工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人们对网上呈现的种种信息分清是非,明白事理,以提高其认识水平和思想政治道德觉悟的活动。

—— 网络道德

1.网络道德的“全民原则”包括(B平等原则)和公正原则两个方面。

2.网络道德(A主体)的道德包括网络使用者的道德.网络服务者的道德.网络管理者的道德和网络建造者的道德。

3.主体间性道德教育体现为一种关系.一种结构.一种模式,即(A主体一客体一主体)模式。

4.参与式道德教育具有(C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三个方面的特点。

—— 文化

1. (A社会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 (B.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其范围较为广泛。

3. (D.制度文化)包括与网络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方式等。

4. (A物质文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

5. 加强(D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 大力弘扬

1.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做到(D以上都是)。 A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网络文化 B加强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作为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 C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2.大力弘扬(D)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需要。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八荣八耻【互联网,时代我国德育的境遇与取向】

1.(C.胡锦涛)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

2.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

1.(B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2.(B.价值观)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

3.(C人生观)是人的生命线.总开关,指挥人发挥劳动技能和正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430105/

推荐访问:移动互联网时代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