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6-04-29 11:25:0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第一篇:《关于全县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县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省工商联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的要求,县工商联于今年*月初,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对20家小微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广泛地走访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了全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总体情况和特点

(一)总体情况

据初步统计,截止**年底,远安县共有小微企业xx家,占全部工业企业的x%;小微企业职工人数**人,占全部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完成销售收入xx万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xx%;实现税金占全部工业企业的x%左右。

分行业看,全县xx家小微企业中有:煤炭开采xx家,磷矿开采xx家,铜矿开采x家,煤磷矿开采占小微企业的比重为xx%;磷化工x家,新型建材*家,机械制造x家,塑料制品x家,小水电xx家,农产品加工xx家。

调查情况表明,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我县小微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有设备闲置现象,没有停工停产和破产倒闭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特点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小微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1、依托自然资源,配套、服务支柱企业。我县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我县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围绕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成为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务支柱产业过程中,实现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河口木器厂为盼盼安居门业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产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食用菌袋和为东圣集团生产包装袋,一些小磷肥企业利用大企业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矿石生产复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企业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产

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力和品牌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长快、活力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推动矿山开采企业“二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创业,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二、我县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鹿苑茶、冲菜、鸣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格局。二是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开设“全民创业网”,广泛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三是大力实施“资

金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投资兴业的远安人回归家乡创业。四是深入开展自主创业培训服务。

(三)抓优化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关于全区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三是加强协调,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同时积极推动财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三、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层次低

我县小微企业尽管发展很快,但总体规模偏小,无论是从小微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或产值的绝对额来看,还是从其占全县工业企业的比重来看都还处于较低水平,尚属“小打小闹”,没有形成铺天盖地的大气候。一是资源型企业比重过大,深加工型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缺乏,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在市场上缺乏话语权。二是产品结构单一,市场空间狭小,生产粗放,工艺简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三是现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子不多,对未来发展缺乏清晰的战略思考和战略定位。【关于全区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二)生产成本攀升过快,难以控制

去年以来,面临物价轮番上涨的压力,小微企业无力招架,特别是随着汽油涨价后,主要原材料、工人工资、物流运输费用、财务费用等大幅攀升,并且呈现跟涨不跟跌的态势,严重影响小微企业生存发

展。很多企业反映,“开工开不起,停产停不起”。小微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和生产成本全面上升的双重压力,陷入两难境地。有的企业虽然能勉强维持生产经营,但实属“赔本赚吆喝”。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企业主要原材料支出平均同比增长30%以上,运输费用支出同比上涨25.4%,生产用煤、水、油等费用支出较去年同期增长27%,而人工成本同比上涨20%以上。生产成本的持续攀升,严重挤压和侵蚀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几乎无利可图。如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主要原材料聚丙烯**年每吨只有9300元,今年猛涨至每吨11350元,涨幅达22.04%。惠明磷肥公司主要原材料磷矿石和硫酸今年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和14%。人力成本上涨更快,由于汽油涨价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生活成本增加,直接拉升了人力资本,如1家企业反映**年人均工资较**上升了**%,预计今年涨幅不会低于去年。

(三)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

调查显示,目前我县小微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依然是原始资金积累,大约只有15%左右的企业能获得金融机构贷款,大多数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严重影响企业设备更新和产业转型。融资难表现在:一是融资渠道单一,没有专业银行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二是融资成本高。在现行融资体系下,即使有一定的额度可以争取,从申请、评估到落实放贷有相当长的程序和路程。而且贷款门槛高,附加条件多,让人望而生畏。银行不仅会“优中选优”,还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附带绑定一些贷款条件,暗中推高小微企业的资金价格。目前,小微企

第二篇:《小微企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市局调研1018)》

平舆县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关于开展驻马店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调研的通知》及《豫工信办[2011]70号》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召开了相关人员专题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局领导及相关人员分赴全县十九个乡镇(街道)及工业区进行了认真调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通过调研统计,目前已核实的小微企业 户,主要分布在各乡镇周边和产业集聚区内。小微企业从业人员达到 万人,较去年从业人员增加 人,占全县就业人员的46%。

小微企业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要素保障进一步有力。至10月底,全县小微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 亿元,同比增长 %,占全县GDP的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实现税金 元,同比增长 %。

通过对全县小微企业走访调研发现,我县的小微企业大多正常运行,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率达到90%以上,产品销售率达到100%,同比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有很小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紧缺,不能满足企业的正常需求。

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

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集聚力强、品牌优良等特点。一是群体规模不断扩张。我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私营业者的创业热情,小微企业明显增多,资本投入逐步加大。二是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我县初步形成了优惠成皮革、瑞昇家俬、帕家尼皮具为代表的皮革和以酷蕾科技、香港牡丹园、鼎瑞医疗器械为代表的医药生化两大支柱产业,围绕这两大支柱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三是产业结构集聚力强。目前我县具有皮革皮具加工和医药生化两大产业集群。皮革加工园区内入驻皮革皮具加工企业124家,年加工300万张标准皮、成品革,属中原唯一一家经国家核准颁发生产许可证及排污许可生产基地,园区内建有现代化的治污中心,建有国家级皮革质检中心。在医药生化方面,全县共有10多家医药生化加工生产企业,可生产8种剂型100多个品种、产品涵盖医药中间体、医药保健用品、化妆品、兽药等多个领域,基本形成医药产业集群雏形,具有较强发展潜力。

二、加快小微企业发展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驻发„2010‟21号)文件精神,成立平舆县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和平舆县服务企业领导小组,由县四个班子主要领导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分析、研究、解决工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关于全区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不断加强和改进对工业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到责任、政策、措施和督查“四个落实”,圆满完成了工业经济各项指标。

(二)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发展活力。我县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特色突出,小微企业作为骨干、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力。为此,我县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进一步挖掘小微企业潜力,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的良好发展格局。在政府网站、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并通过广播、宣传栏、发放明白纸等方式,滚动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一是大力开展“三回”工程。针对我县在外经商多,在外务工人员多的实际,创造性开展人才回迁、资金回流、创业回乡“三回”工程,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等方式,鼓励在外人员回乡创业。今年以来,全县回乡创业人数达55人,回流资金 多亿元,新增就业岗位 余个。二是大力开展素质培训。大力开展“政策下乡进企业”活动,定期召开“解放思想、转型发展、全民创业”专题报告会,详细阐述我县创业优惠政策,讲述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先进营销理念,全方位提升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业成功率。目前,已为数名企业家和近千名创业者提供专业培训。

(三)抓优商选资,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重点引进投资强度大、亩均税收高、科技含量高、对财政贡献率大、清洁生产项目。一是对皮革皮件加工产业,在东区皮革园区内,主要引进

成品革加工企业年纳税额不低于1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的企业。在西区主要引进以成品革为原料的箱包、皮鞋、服装、皮具等皮革制品项目,年纳税额要在50万元以上。二是坚决取缔有污染的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鼓励以医药中间体为原料生产成药或保健品的医药健康产业入驻。医药生化园区企业入驻标准固定资产投资不得低于500万元,纳税在50万元以上。三是其他产业原则上亩均纳税应在6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应在3000万元以上。四是严禁高耗能和有严重污染的项目入驻集聚区。

(四)抓优化环境,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一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根据企业需要,先后组织培训工人6500人次,组织2000人到外地实地学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熟练工更难的问题。二是提高政务效率。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三是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同时以信用担保公司为依托,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在争取上级资金上,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保障。四是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创新辅导中心,为企业提供多形式、全方位服务,同时指导企业强化管理,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三、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在全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

力加大,企业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二是资金紧张问题。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后两者对小微企业来说都不现实,实际上,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困难。我县的大多小微企业入驻的是政府标准厂房,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三是招工难的问题。今年全县工业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各类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四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还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四、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上级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建议健全完善禁止垄断政策,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收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收。

二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省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

第三篇:《许昌市小微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许昌市小微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的统称,在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许昌市小微企业数量多,经济总量大,社会贡献突出,但也面临成本高、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因此,必须大力扶持和发展小微企业,才能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一、小微企业基本情况

(一)小微企业数量多,总量大,吸纳就业能力强。2011年,全市小微企业(含已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到16.1万户,占全市全部企业的99.4%,其中,企业

2.53万户,个体工商户13.56万户。从业人员84万人,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78.5%。其中,企业吸纳从业人员56.02万人,个体工商户吸纳从业人员28万人。据测算,全年全市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843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3%。2011年以来,尽管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全市小微企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较快发展的态势。但受到大环境影响,波及到部分企业正常运行,在一定范围内压力剧增。从调研情况看,除部分行业和企业效益滑坡,少数企业出现停产半停产外,绝大部分企业基本实现正常运转。

(二)小微企业涉及面广,涵盖行业多,集群发展态势明显。全市的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均有涉及,并以产业集群形式分布。如禹州的钧瓷、铸造、三粉加工、中药材。长葛的机械加工、陶瓷、板材、蜂产品加工、废旧金属回收加工。许昌县的农副食品、发制品、汽车配件。襄城县、鄢陵县的纺织等行业占较大比重。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以及其他服务业相对集中于市区及县市城区、中心镇区。针对小微企业扎堆发展的现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了“一带十区20个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产业集聚,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在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中,依托标准厂房建设,都规划有中小企业孵化园,也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最佳平台和产业培育的孵化基地。全市形成了国内最大的豆制品加工基地、“三粉”

加工基地、棉短绒集散地、传动轴及配件生产基地、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农机配件市场及产业基地、废旧有色金属集散地等特色产业基地。

(三)全市大中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为小微企业提升壮大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全市众多经济“巨人”,如黄河、森源、瑞贝卡等企业无一不是从小企业脚踏实地地成长起来的,其发展经验均值得小微企业借鉴。假发在许昌发展历史悠久,但在上世纪90年代,发制品产业还只是由农村货郎走街串巷收购头发,用资源换外汇。瑞贝卡公司立足当地优势,率先实现发制品由专用设备和专业技术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从转口代理到直接出口的历史性跨越,十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由个体户、作坊、小厂、上市公司到全球行业龙头的华丽转身。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紧紧围绕“农”字做文章,创新求变,使企业由一间靠几把锤子敲敲打打的农机具修理作坊壮大为一家专业从事农业机具研发生产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许昌胖东来则依靠优质的服务和独特的经营理念实现从一个40平米的烟酒店,发展到今天跨许昌新乡两地30多家门店、20多万平方米营业面积、上万名员工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由此可见,小微企业只要注重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他们就有望成为行业内的新“巨人”。

(四)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初显成效。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出台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9条措施,简称“国九条”。其中,6条金融措施,3条财税措施。据了解,这些政策在各地均得到较好落实。金融方面,至2011年底,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5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78.6亿元,较年初增加64.5亿元,增幅56.6%,高于同期贷款增幅32.1个百分点。地方金融机构是支持小微企业解决融资的主力军。仅许昌银行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就达到34.38亿元。财税方面,一是财政部门积极拨付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另一方面,税务部门及时按照规定减免小微企业的相关税费,市国税部门因增值税引起征点提高就为小微企业减免税负4800万元。

二、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小微企业经营粗放,多数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生产工艺简单,产品档次低,品种单一,主要依靠高投入、高能耗和低成本、低利润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

中处于弱势,缺少话语权。往往起初经营形势尚可,一旦遇到突发情况,便会土崩瓦解。资料显示,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左右。长葛市过去的毛纺、三轮车等行业虽然兴旺数年,近年来已经基本销声匿迹。当前各地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要素瓶颈、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重重难题,再一次让小微企业面临“败走麦城”的悲剧。

(一)缺钱,融资难。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小微企业经营缺资金,转型升级缺资金。尽管各级加大了对小型微型企业财政信贷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小微企业信用度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能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小微企业比例仍然很低。即使融资成功,综合融资成本也普遍在10%以上,民间小额借贷综合成本更是高达22%。从被调查情况看,作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主体的地方金融机构,如信用社、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10%—30%。作为抵押贷款,企业还要支付0.6至1.5个百分点的资产评估和抵押登记费用。如果是担保贷款,还需加上担保机构1.4至3个百分点的担保费用。对于民间借贷,由于利率高,相当一部分甚至是高利贷,借贷时间不稳定,再加上缺乏监管措施,秩序混乱,缺乏资金的企业一旦用了民间借贷就踏上了不归路。一些企业形象地说,急需资金的企业,不用高利贷,等死。用高利贷,找死。

(二)缺人,用工难。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劳动力需求逐年扩大,而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越来越大,与他们的父辈相比,除了薪酬待遇外,他们对于工作环境、住宿条件、企业文化也有较多要求。而企业则希望招收熟练工,吃苦耐劳。供需诉求上的矛盾加剧了用工紧张、用工不稳定。多数企业招工,已经成为一年中不间断的工作。招人难,培养员工也难。小微企业没钱、没有培训团队,更不能让员工走出去与外界进行交流。再加上小微企业没“钱”途,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也不具吸引力,这就造成员工流动快,难留人。由于员工“跳槽”频繁,小微企业主也懒得花太多钱培养人员,更倾向于招有经验者。实力弱,不想花钱培养人,然后就留不住人,更不想培养人,结果又难以发展„„许多小微企业陷入了这个怪圈。小微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的特性,及不少小微企业在人才管理上的短视、缺少投入都是其用人难的原因。

(三)成本上升快,经营困难。受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国内物价持续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再加上工人工资水平提高,小微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较快。一是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2011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同比增长35%。而市场定价工资水平也在节节走高。伴随物价上涨,生活成本的攀升推高劳动者的预期工资。调研中,九成以上的企业反映工资、社保等成本上涨。目前多数地方技术工人的月劳动报酬已经达到2000左右,3000以上的也屡见不鲜,比前几年几乎翻了一番。二是能源原材料价格波动大。2011年一季度以来,煤、油等动力燃料价格同比上涨10%,尤其是成品油价格同比上涨20%。推动了运输费用的上涨。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小微企业原料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2%,但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仅上涨7.1%。有的企业反映,2010年棉纱价格为每吨2万元,去年一度涨到3万元,生产纺织品不如直接卖原材料赚钱。以加工、代工为主业的小微企业,由于议价能力较弱,无法完全转移增加的原材料成本,未转移部分只能通过缩减利润的形式由自身承担。

(四)管理方式落后,发展受阻。全市很多小微企业脱胎于乡镇民办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处于低水平重复阶段,再加上管理落后,缺乏远景规划,很难有序实现经营规模扩张和质的飞跃。据了解,大多数微小企业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管理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情况,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微型企业的存活率就不会提高。目前不少小微型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管理无序,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连会计账都没有,不做成本核算,对如何合理采购,库存、定价和拓展市场茫茫然,填报的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品牌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比较落后。这些情况在家族企业更为明显,一旦生产经营出现波动,就会导致企业的关停。

三、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破解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帮助小微企业长期健康成长,必须坚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因势利导相结合,用足用活国家优惠政策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与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相结合,提高政策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加大工作力度,重在鼓励创新,重在吸纳就业,重在扶小扶微,促进全

市小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积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1、鼓励信贷资金投向小微企业。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要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培养一批专业的小微企业营销人员队伍,专门负责为企业提供信贷服务。许昌银行、各县市区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地方银行机构要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和不同业务模式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制定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考核办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的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一定奖励。

2、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与保证方式,支持企业采取动产、应收账款、承包合同、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进行融资。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研究推进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体、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引导民间资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小微企业联合进行债券融资,推进小微企业集合票据发行,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成功率。

3、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各级小微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向金融机构大力推介小微企业提升计划中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促进银企合作。通过融资洽谈实现合同性签约的,各金融机构要确保贷款资金按时到位。完成意向性签约的,各金融机构要加快审贷进度,提高贷款落实到位率。

4、注重金融风险防范。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经确认的小微企业延期贷款担保损失,由同级财政对相应金融机构损失额按适当比例给予补偿。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加大小微企业贷款贴息支持。

(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

第四篇:《城南小微企业集中区筹建情况的调研报告》

城南小微企业集中区筹建情况的

调研报告

为寻求产业集群发展的突破途径,推进小微的快速健康发展,2月10日至2月12日,临沭街道专门组织由企业办、招商办、财政所、统计办7名人员参加的专题调研组,对全街道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实地考察了部分机械制造龙头企业,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临沭街道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在临沭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临沭街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将机械制造业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此次调研企业共80余家,其中五金机械类企业40余家。服装加工企业8家,2011年两类企业实现产值 亿元,上缴税收 万元,从业人数 人,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机械制造产业与服装纺织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发展的软硬环境日趋成熟,行业优势已初步凸现,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呈现出规模膨胀、档次提升的良好态势,已具备农业机械、化工机械、五金工具、工程机械配件、汽车配件及铸造等多种门类产品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农业机械,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土地整理、播种、管理、收获、运输各个环节,并拓展到冶金、化工、环保等多个领域。企业间协作与配套不断增强,产品关 1

联度不断提高,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由于国内国际需求较大,服装纺织行业基本摆脱金融危机影响,渐入佳境,但亟需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扩大规模。

骨干企业主要有:

①以临沭东泰机械公司、临沭县精英机械厂 、临沭县钰丰机械厂、临沭县瑞祥机械厂、临沂鸿源机械公司等一批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

②以临沂金飞重工公司等一批工程机械制造企业;

③以临沭腾达机械公司、临沭中阳设备公司、临沭鑫扬机械厂、临沭金盛机械公司等一批化工机械制造企业;

④以临沭钰丰机械厂、临沭县佳信工具公司、临沭县金德索具公司、文森特索具公司等一批机械部件制造企业;

⑤以临沭欣智五金工具公司、临沂新拓五金工具公司、临沭县德鑫工具公司、庙前工具厂等一批机械设备配套企业;

6、以临沭县瑞农机械厂、临沭县鑫铭机械厂、临沭县祥和铸造厂、临沭县沭美铸造厂等一批铸造项目。

二、被调研企业当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与服装纺织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已日益显现,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支撑园区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依然悬殊,产业发展仍然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

★一是从企业自身看,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企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布局散乱、不能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供应。多数企业创新机制不健全,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专业研发人才匮乏。多数产品附加值低、技术 2

含量不高,低技术进入、低水平重复、低档次模仿、低成本产出的现象普遍存在,同类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大型成套设备和高、精、尖产品的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二是从整个行业看,产业链条延伸性差,横向关联度低,企业之间没有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纵向延展性差,很多优秀上下游企业还未拥有产业集中区,集聚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间接造成了资源浪费。存在企业各自为战、同业竞争,打价格战,强挖人才等各种不良现象。在物流、管理、信息、人力资源等方面没有实现对接与共享,社会化服务体系没有形成,对企业战略性发展研究缺乏引导,影响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的长期健康稳定成长。

★三是从整个宏观经济条件看,许多企业还存在很多外部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企业授信度低,融资担保困难重重;用地指标紧缺,审批手续复杂,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大发展。

★四是从基础设施配套来看,发展软硬环境亟需改善。物流配套不健全,企业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加大。另外,由于此类型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投入和土地出让金收入,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企业的吸引力难以提高,这也是小微企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下一步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措施

加快城南小微企业集中区建设进度。

首先深入学习海宁、江阴、萧山、太仓、昆山等地推动产业集中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加快集中区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建立集中区建设管理运作模式,围绕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为主,服装加工为辅的格局,科学合理地规划功能 3

分区,形成“主业突出,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切实走出专业化、特色化路子。继续加大对城南小微企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在振兴路与光明路之间高标准规划500亩区域,鼓励发展农业机械、化工机械、五金工具、汽车零部件铸造和高档纺织及服装五大产业,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实现五大产业由加工向制造的转变;由配套向成套的转变;由分散向集群的转变;由粗放污染向绿色集约的转变;由传统向先进的转变。2012年到2014年,园区产值计划突破5亿元,到2016年,产值突破10亿元。培育若干个年产值超1亿元的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重点产品,将城南小微企业集中区建成为国内一流的机械制造产业基地。为今后招引大项目、推进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按照“集约化、特色化、高新化、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以培育支撑经济发展的功能性产业和打造“城南经济圈”为重点,调整工业结构,提高优势产业比重,促使工业加速先进制造业升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集群化发展为目标,以培育“龙头”为重点,以机械制造产业水平和延长产业链条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常林集团与道依茨、赛迈道依茨、不二越、沃尔沃公司合作项目的延伸下游产品为依托,迎接山东临工、山重建机、徐工集团等工程机械制造产业的辐射,紧紧抓住国内外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好机遇,推动机械制造产业向技术自主化、装备成套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集聚化发展,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性协作、社会化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建设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增强对临沭街道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目前,该规划方案已经初步形成,正在聘请权威专家论证实施。

4

第三,引导和推进循环经济试点。推进产业集中区资源利用的中循环。在集中区内建设综合办公大楼,建立管理服务机构,引导区域内企业集中办公。建立流水线式的协作生产系统,引导不同产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的充分利用,建立起以二次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的机制,提高废弃物利用水平。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企业内部资源利用的小循环,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生产模式,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对纳入强制清洁生产审核范围的企业加强管理,增强产品的环境竞争力。

第四,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围绕建设先进制造技术中心总目标,优化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内在动力,着力构建工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全面升级。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产业为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营造激励和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和体制环境,建设创新载体,培育创新源,构建创新链,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跃升提供支撑。【关于全区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5

第五篇:《小微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调研报告

□ 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课题组

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要求,省工商联专门就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省、市、县工商联三级联动调研,深入基层和企业了解当前发展情况,调研组共召开政府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工商联及行业商会、小微企业座谈会50个,走访小微企业120余家,了解小微企业当前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诉求。调研方式采取面上调研和重点调研相结合,调研过程中发现浙江省光伏产业面临困难较大,以及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税费负担重等2个问题比较突出。因此,除了全面调研外,重点就光伏产业发展情况、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和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情况进行调研。【关于全区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显回落,去年四季度分别为107.8和111.9,已经接近100的景气临界点,创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经济体制机制的制约,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局限,小微企业用工难、投资难、融资难、创新难、盈利难、库存增加等问题十分突出。课题组汇总统计了近200份省委、省政府“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调查问卷表(企业),当前企业反映最突出的5个问题中,成本上升过快占60.37%,资金短缺占47.56%,用工短缺占42.07%,土地制约占34.15%,市场需求不足占19.51%。而且不少企业困难不断加深,处于濒临破产的边缘,甚至一些地区还出现企业老板跑路的现象。当前小微企业困难不亚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的水平。

一、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1月末,浙江省小微企业56.9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7%,其中小型和微型企业分别为13.6万和43.3万家。小型企业中六成以上为二产企业,微型企业中半数为三产企业。小微企业共吸纳就业1178.5万人,占所有企业的55.5%。2011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小企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和利润总额分别为4372亿元、4163亿元和108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4%、16.0%和11.2%,增速比2010年回落8.6%、15.8%和52.7%;固定投资99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8%;技改科研投入180.90亿元,比上年增长31.16%;库存2687.68亿元,比上年增长21.87%。

从行业来看,行业盈利能力普遍减弱,37个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利润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利润总量过百亿元的11个行业中,利润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十降一升。

小型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明

二、小微企业发展困难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调研中企业反映普遍遭遇资金荒、员工荒、订单荒、高税负、高成本、高风险等问题,而且困难程度前所未有。在这些困难的表象背后,有没有新增的、更深层次的原因?通过调研,深入思考,课题组分析原因如下:

(一)小微企业过高的融资成本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利润,使经济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据在温州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等主流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仅10%左右,80%以上依靠民间借贷生存。企业反映,去年银行融资年利息综合成本达到12-15%。这说明我们的小微企业一方面在正规金融体制内受到银行高成本的利息盘剥。另一方面,更多的小微企业在饱受银行的“白眼”后不得不纷纷转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年利息成本大约在20-40%之间甚至更高,民间借贷比银行的利率更【关于全区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高、逼债的方式更邪门、融资的风险也更高。小微企业微薄的利润怎能支付得起如此高昂的利息成本?据调查,因为民间借贷而倒闭的小微企业不在少数。这种靠正规金融渠道不行、不靠正规金融也不行的扭曲的金融制度安排,使得众多借款企业沦为银行的“打工者”、受着民间高利贷的困扰,过高的融资成本抽走了企业有限的利润,打压了小微企业发展的信心。民间借贷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全社会蔓延,凸显的正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紧迫性,通过金融制度改革使民间借贷从“地下”无序增长转向“地上”理性发展,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体制的良性互动,让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已刻不容缓。

(二)税费负担过重压缩企业利润,压制了浙江创业创新的精神

税费负担是当前小微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据去年浙江省工商联一次专项调研,感到税负明显加重的企业占23.3%,认为有所加重的企业占50%,基本一样的占16.7%,即九成企业认为税费负担没有减轻,七成以上企业认为税费负担加重。调查结果说明,一方面,目前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总体上还很重;另一方面,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为小微企业减轻负担的政策,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2010年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曾就税费负担与企业投资的关系进行调查,数据显示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中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分别占63%、62%和45%,说明为企业减负是保持企业投资动力的首选。课题组认为,当前一些小微企业在传统行业中过度竞争、微利生存的情况下,要让民间创业创新的精神不死,投资动力不灭,继续实实在在地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也已刻不容缓。

(三)行业规划欠缺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引发了产能过剩的危机

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但是无论在西方还是国内,政府调控和行业引导仍是服务经济的必要手段。然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行业的困难与行业规划欠缺、政府引导不到位有关。有企业反映,一般小微企业没有战略发展部门,光靠企业老板一人把舵有时难免出错。因此,除了加快提升企业主自身素质以外,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工商登记、经贸服务部门引导行业发展的功能,使企业在投资前能够对市场饱和度、市场发展前景、产业政策、行业预警等信息有充分的了解,让投资主体自由选择,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据一家从事光伏产业的企业主反映,浙江省光伏产业目前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背后,一个重要的推手就是地方政府的GDP冲动,因为光伏产业投资额大,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审批门槛低,地方政府引导企业过度投资光伏产业,这个原材料依赖国外、终端市场在国外“两头在外”的产业,在欧美经济出现衰退局面后,出现产能过剩、相互压价、效益锐减、亏损扩大等问题,最终导致这个朝阳行业的早衰。如果政府负责产业政策、工商登记的有关部门以及行业商会在行业准入、行业预警、信息披露等环节进行把关,引导企业理性投资,也许光伏产业的困难不至于此。

(四)行业垄断导致小微企业生存空间狭小,降低了企业家投资发展的信心

毋庸置疑,垄断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也是近年来民营企业家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当前外需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启动内需已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这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石油、航空、金融、电力、电信、铁路等领域的垄断,存在产品价格偏高、服务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偏低等问题。据台湾浙商联谊会一位经常赴台参加经贸活动的企业主反映,台湾打越洋电话只需0.2元/分钟,大陆的越洋电话高达2元/分钟,他表示当前高物价很大程度是垄断惹的祸。

我国还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由于这些行业与政府和金融系统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成为国家经济扶持政策最先惠及的行业和领域。这些垄断行业的强化,使得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民营企业投资领域受限,出现传统行业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局面,以致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不足,这是当前经济领域的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

(五)企业发展外部环境趋紧,增加了企业发展的负担和压力

应该说,各级政府在关注民生、服务企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企业反映有些领域还不尽如人意,甚至增加企业发展的隐性压力。一是用工环境问题。用工难的背后实际上与民工子女就学难、医疗保障难、住房保障难、户籍限制等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有企业反映,为了解决职工子女就学问题不得不同当地教育部门搞好关系,从而增加精力投入和隐性开支;年轻人对假日安排、休闲娱乐、精神满足方面要求较高,但小微企业多分散在城郊和乡村,配套建设还比较落后,生活不方便,年轻人因此频繁跳槽。二是社会舆论环境问题。社会上对办企业理解存在偏差,“仇富”心理倾向比较明显。社会上对创业失败的宽容和理解不够,也使部分人对创业心存恐惧。有

些媒体对企业的正面形象宣传不够,相反,负面新闻则被无限放大,对小微企业有些问题缺乏客观公正的宣传。三是行政执法环境问题。有些政府主管的行业协会,往往将企业年检同协会会费捆绑在一起,强制交费入会,之后基本不开展行业活动,这种协会实际上成了变相收费的由头。有的部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给权力寻租留下空间。四是商贸流通环境问题,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成本高得离谱。一方面增加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物价上涨。这些外部环境的制约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压力。

三、解决小微企业发展困境的对策建议

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前所未有,既有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期后设计什么样改革路径的困惑。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创业创新的重要源泉,是大企业和企业家成长的摇篮。

为此,课题组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全力扶持渡难关。通过政策宣传、减轻负担、改善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当前发展存在的困难,这是当务之急。二是深化改革促发展。在国有企业、税收体制、金融体制、行业商会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改革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一)全力扶持渡难关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全社会同心同德、合心合力帮助企业生存下来,才能为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丰富产品等民生工程提供载体,也为进一步发展积蓄力量。

1.积极宣传政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尚不确定,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良言一句三冬暖”。在小微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要把中央政府坚决推进改革、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精神,通过多种方式传达给企业,提振企业发展信心。要总结好地方政府服务小微企业的措施,总结好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经验,树立小微企业自身转型发展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媒体要加大小微企业坚守实体经济的舆论引导力度,集中社会多方力量、凝聚社会多方智慧,千方百计帮助企业保生存、渡难关。

2.提高服务水平,注重政策实际成效

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不可谓不多,但是政策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政策不能落实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我们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问题。通过改进政府服务,让优惠政策发挥最好的政策效果。我们建议,一是梳理已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通过政策汇编、专题培训、网上公开、媒体宣传等多种手段将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送达企业,让企业有优惠政策知情权。二是对已出台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摸底检查,狠抓落实。有的企业反映,小微企业很难享受到优惠政策,既有制度设计的缺陷,也与政府服务倾向于大企业有关。要深入基层,摸清情况,为小微企业提供有针对性、高效率的服务,让小微企业有政策服务受益权。三是畅通小微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政策贯彻落实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要开辟企业反映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通道,让企业的呼声和要求及时传达到政府部门,使信息反映渠道成为企业与政府政策对话的窗口,让小微企业有反映问题优先权,从而促进政策落实。

3.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危机

减轻企业负担是最为直接的帮扶措施。一要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科学设置相关涉企机构,整合部门监管职能,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大力推进办事大厅、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审批服务代办制等便民服务方式。要切实清理、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加大放权力度,逐步向社会组织和下级政府放权。二要严格规范各类涉企检查、培训和评比活动。鼓励行政联合执法检查,坚决杜绝多层次、多部门的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严厉禁止以收费为目的、加重企业负担的各类评比达标表彰行为;涉企收费培训必须向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申报并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收费需经物价和业务主管部门核定标准方可收取。三要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取消、暂停或降低涉企收费标准,并逐步实现审批事项“零收费”制度。降低消防、电力、人防、质量技术监督、气象等部门涉企收费标准,坚决取缔银行在给企业贷款时以财务顾问费等名义向企业收取的中间业务费。

4.优化外部环境,促进小微企业发展

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搞好经营。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多从正面宣传企业在经济发展、财政税收、安排就业方面的突出贡献,树立民营企业家的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的财富观,新闻媒体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全社会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要坚决打击一些扰乱市

场经营秩序的行为。清理整顿大型商场收取进场费的做法,降低企业流通成本。清理高速公路收费项目和标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清理银行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打击各种非法囤积资源行为,降低原材料成本。三要完善市场法制环境。市场经济说到底是法制经济。对一些市场失信、企业违法行为毫无疑问要依法查处。但是在小微企业普遍困难时期,执法的力度、广度要适当把握。特别是有关法律界定上的模糊地带,更要妥善处理,营造一个帮助小微企业规范发展的法制环境。

(二)深化改革促发展

当前经济出现困难,实际上是市场发出了要求改革的信号。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不断深化改革,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加快国企改革,拓展民间资本的发展空间垄断是市场经济改革的拦路虎。垄断不破,资源价格体系理不顺;垄断不破,市场发展空间无形中被分割;垄断不破,导致利益固化和分配不平。国有企业的垄断分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当前尤其要率先深化行政垄断的国有企业改革。一要抓紧出台“民间投资36条”的实施细则,使这项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国企改革、扩大民间投资领域的好政策很够落地生根,不要再成为一个好看却吃不到的“画饼式”政策。二要继续深化金融、电信、石油、电力、铁路、航空等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门槛,鼓励民资参与垄断行业生产经营,严格审查并清理垄断部门自行设置的市场准入壁垒。三要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划定国有企业的经营边界,强化国企的社会功能,并为民间资本腾出发展空间。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构建国企与民企共生共荣、互利双赢的企业生态。

2.加快税制改革,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税负繁重,在经济不景气时,更加剧了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当前小微企业困难其核心在于利润微薄,而减轻税负是保护民间投资积极性最为直接的措施。要加快推进结构性减税改革,从制度上、从根本上来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税收环境。比如,小微企业税收起征点能否从2万元提高到10万元甚至更高一些,并不设优惠期限,放水养鱼,让利于民,给小微企业良好的政策预期,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对涉及小微企业的行政性收费项目,能否一律取消或减半收取。另外,国家正在筹划以资源税、环境税改革推动微观主体节能降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利、企业普遍面临困难时期,能否暂缓。

3.改革金融体制,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在浙江省,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与民间资金充裕现象并存,这种企业缺钱、民间不差钱的“怪相”导致民间借贷行为愈演愈烈。这实际是民间在金融垄断语境下要求推进金融改革的先兆。今年“两会”上更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接呼吁成立民营银行解决社会资金投资渠道、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提案议案。看来,推进金融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课题组建议,一要进一步放开金融市场,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改变国有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垄断资金市场的局面,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地方政府股份应逐步退出,真正实现地方金融机构民营化。二要提高国有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增加小微企业的贷款比例,满足发展资金需求。三要大力发展与民营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其数量和资本规模。允许经营规范、效益良好、综合实力较强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允许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四要加快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依法设立商业性、互助性和政策性等形式的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多层次的贷款担保制度,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五是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借鉴香港发展金融市场的经验,并将浙江列入试点,为浙江省面广量大的民间资本、地下钱庄转化为产业资本提供合法渠道。

4.赋予商会职能,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行业商会是社会中介组织,具有了解企业情况、熟悉行业政策等优势,商会作用发挥得好,有助于解决一些政府不便直接插手的问题。课题组建议,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大力发展行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发挥其行业自律、自我服务、行业规划、政策咨询、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的作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 36号)文件精神,抓紧落实行业协会同政府相关部门的脱钩工作,还原行业商会的民间色彩,把政府不该管、不便管的事交给行业商会等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同时,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赋予行业商会一定的职能,让“业内人管业内事”,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责任编辑:孙艳兰

第六篇:《关于全区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小微企业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和活力所在,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异常严峻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面临诸多困难。为全面了解我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障碍,探索发展对策,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听取各乡镇和区级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召开小微企业业主和人大代表座谈会8次,走访企业12家,发放企业调查表150份,其中小微企业100家、中型企业50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区扶持发展小微企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全区小微企业共24786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8.8%,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今年上半年,全区小微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52.25亿元,实现利税22.89亿元,安排就业24.14万人,分别占到全区全部工业总量的66.5%、59.0%和83.2%。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发展环境,取得良好成效。

1、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时制定出台《XX区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通过加强财税支持、搭建发展平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措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取消、停止、返还、补助或优惠征收工程质检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等13个收费项目。加强对区级部门收费项目的清理规范和收费验审,取消各项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各级政府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以实施“雏鹰计划”为载体,从资金扶持、创业指导、要素保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成长型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2、创新工作机制,缓解要素制约。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库,向金融机构重点推介有资金需求的重点项目及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全力帮助小微企业争取应急周转资金,共争取到企业应急周转金近5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不断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努力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切实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着力规范融资行为。积极主动应对民间借款纠纷,努力降低企业损失。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鼓励建设标准厂房,充分发挥吴兴科创园、多媒体产业园、织里中国童装城等平台在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培训业务、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等形式,帮助小微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开展企业家培训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提升素质,推动企业管理和制度创新。

3、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以 “局长驻点工作室”为平台,深入小微企业摸实情、办实事、破难题、促发展。深入开展区级部门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活动,牢牢抓住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从企业自身看,小微企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

1、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我区小微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全区小微企业中80%左右为纺织服装类企业,“低、小、散”现象难于改变,园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大部分小微企业属劳动密集型或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

2、经营管理亟待改善。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大部分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管理落后,部分企业管理比较粗放,运作不够规范,财务管理等制度不够健全。行业管理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拼量压价的无序竞争。信息渠道不够通畅,对各级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掌握不全,往往符合优惠政策条件而没有积极主动争取。

3、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小微企业中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偏少,技术含量整体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滞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很多企业都是代加工或贴牌生产,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关于全区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全区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4、发展信心亟待提振。面对严峻形势,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在坚持,甚至是苦苦支撑,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业主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和未来经济预期持悲观态度,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不少创业多年的企业家反映,当前的经济形势是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候。对企业投资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个别甚至萌生退意。

(二)从外部环境看,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给小微企业带来严峻挑战

1、要素制约十分突出。一是缺资金。调研中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小微企业往往缺乏固定资产抵押,很难争取到银行贷款。特别是去年爆发民间借款风波以来,小微企业相互担保的信誉度下降,很多担保公司受到牵连,陷入困境,银行大都不愿意与担保公司合作。政府应急周转资金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数量远远不够,不少小微企业仍需要民间借贷来解决周转资金,不仅成本增加,且一旦银行不再续贷,便会面临巨大风险。即便是争取到银行贷款,利率相对也比较高,调查的小微企业今年1-6月贷款平均月利率0.885%,比调查的中型企业平均高出15.8%,且不包括部分银行收取风险保证金,或要求企业将部分贷款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变相增加利率部分。二是缺土地。各级政府往往把有限的土地指标优先安排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小微企业很难争取。调研中发现一些小微企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就是苦于缺少空间而放弃订单和发展机会。一些企业申请土地指标五年以上都得不到落实。个别企业设备都已购置,但因生产用地得不到落实而长期闲置。三是缺人才。小微企业经济实力、福利待遇和创业环境等均无法与大企业相比,存在难招人、难留人现象。调查的100家小微企业中有26家企业存在用工缺口,共缺655人。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荒”问题越来越突出。小微企业高端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更是紧缺。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反映高端人才“难引进”、专业技工“难招收”,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成本上升。近年来,各类原材料价格波动大,影响了小微企业的正常生产。相比大企业,小微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增长更快,调查的小微企业今年1-6月职工人均月工资2198元,同比人均增幅12.2%,而调查的中型企业同比人均增幅为8.7%。同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管理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加。二是销售不畅。很多企业出现库存增加、订单不足的情况,调查的小微企业今年上半年产品库存余额同比增加35.4%,增加幅度比调查的中型企业高出25.1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余额同比增加23.5%,增加幅度比调查的中型企业低11.8个百分点;调查的小微企业中目前仅有29%的企业手持订单。特别是出口主导型企业,形势更严峻,很多企业开始转向内销。三是利润下滑。小微企业缺乏市场议价权,各类生产成本的上升进一步挤压了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不少企业通过压缩生产规模来保本经营,一些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第七篇:《小微企业调研报告3篇3篇》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一)

根据《***》活动要求,我部高度重视,召开了相关人员专题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领导及客户经理分赴全市各乡镇(街道)及工业园区进行了认真调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次活动小微企业走访情况

通过走访调研统计,目前已走访小微企业户。小微企业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对小微企业走访调研发现,我市的小微企业大多正常运行,但是还有很小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紧缺,造成成本上涨,利润空间不高,干脆停产。

二、我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逐渐呈现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集聚力强、品牌优良等特点。一是群体规模不断扩张。我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进一步激发了私营业者的创业热情,小微企业明显增多,资本投入逐步加大。二是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市小微工业企业分布广、特色鲜明,我市初步形成了木材、化工、消防、电器等具有鲜明特色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延伸链条,推进战略重组,做大做强,已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主角。

二、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原因

在全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持续增效难度加大。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逐步显现,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企业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二是资金紧张问题。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后两者对小微企业来说都不现实,实际上,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越来越困难。我市的大多小微企业不具有银行贷款要求的房产地产等抵押物。三是招工难的问题。今年全市工业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各类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四是工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新技术产业项目企业偏少,产业技术含量还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产品依然存在“量大质低”的现象,抵抗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推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上级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规划,从财税扶持、企业贷款、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小微企业从事国家急需发展的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小微企业的合理布局。建议健全完善禁止垄断政策,扶持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原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建议税收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适当减免税收。

二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针对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实际,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议成立创新扶持基金,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合建立产品研发中心、试制中心、检测中心等科技机构,对有愿望、有需要的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智力支撑。

三是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在融资方面,积极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部门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放宽贷款政策,确保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土地政策方面,建议上级制定出台针对土地整理和置换的专门文件,提供中小企业破除土地制约瓶颈的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中小企业实行土地优惠政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奖励指标。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发布与共享服务平台,拓宽信息渠道。

小微企业调研报告(二)

小微企业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和活力所在,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国际国内异常严峻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面临诸多困难。为全面了解我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剖析发展障碍,探索发展对策,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听取各乡镇和区级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召开小微企业业主和人大代表座谈会8次,走访企业12家,发放企业调查表150份,其中小微企业100家、中型企业50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区扶持发展小微企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全区小微企业共24786家,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8.8%,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今年上半年,全区小微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52.25亿元,实现利税22.89亿元,安排就业24.14万人,分别占到全区全部工业总量的66.5%、59.0%和83.2%。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发展环境,取得良好成效。

1、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时制定出台《吴兴区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通过加强财税支持、搭建发展平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措施,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取消、停止、返还、补助或优惠征收工程质检费、工程定额测定费等13个收费项目。加强对区级部门收费项目的清理规范和收费验审,取消各项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各级政府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以实施“雏鹰计划”为载体,从资金扶持、创业指导、要素保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切实加大对成长型小微企业的培育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2、创新工作机制,缓解要素制约。努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和企业资金需求库,向金融机构重点推介有资金需求的重点项目及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全力帮助小微企业争取应急周转资金,共争取到企业应急周转金近5亿元,占全市一半以上。不断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努力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切实加强对各类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着力规范融资行为。积极主动应对民间借款纠纷,努力降低企业损失。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鼓励建设标准厂房,充分发挥吴兴科创园、多媒体产业园、织里中国童装城等平台在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培训业务、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小微企业集聚发展。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等形式,帮助小微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开展企业家培训交流活动,开拓视野,提升素质,推动企业管理和制度创新。

3、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以“局长驻点工作室”为平台,深入小微企业摸实情、办实事、破难题、促发展。深入开展区级部门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活动,牢牢抓住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从企业自身看,小微企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

1、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我区小微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全区小微企业中80%左右为纺织服装类企业,“低、小、散”现象难于改变,园区化程度不高,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大部分小微企业属劳动密集型或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比较薄弱。

2、经营管理亟待改善。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大部分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管理落后,部分企业管理比较粗放,运作不够规范,财务管理等制度不够健全。行业管理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拼量压价的无序竞争。信息渠道不够通畅,对各级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掌握不全,往往符合优惠政策条件而没有积极主动争取。

3、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小微企业中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偏少,技术含量整体不高。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缺乏创新人才,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展缓慢。【小微企业调研报告3篇3篇】小微企业调研报告3篇3篇。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滞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很多企业都是代加工或贴牌生产,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

4、发展信心亟待提振。面对严峻形势,大多数小微企业都在坚持,甚至是苦苦支撑,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业主对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和未来经济预期持悲观态度,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不少创业多年的企业家反映,当前的经济形势是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候。对企业投资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个别甚至萌生退意。

(二)从外部环境看,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给小微企业带来严峻挑战

1、要素制约十分突出。一是缺资金。调研中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小微企业往往缺乏固定资产抵押,很难争取到银行贷款。特别是去年爆发民间借款风波以来,小微企业相互担保的信誉度下降,很多担保公司受到牵连,陷入困境,银行大都不愿意与担保公司合作。政府应急周转资金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数量远远不够,不少小微企业仍需要民间借贷来解决周转资金,不仅成本增加,且一旦银行不再续贷,便会面临巨大风险。即便是争取到银行贷款,利率相对也比较高,调查的小微企业今年1-6月贷款平均月利率0.885%,比调查的中型企业平均高出15.8%,且不包括部分银行收取风险保证金,或要求企业将部分贷款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变相增加利率部分。二是缺土地。各级政府往往把有限的土地指标优先安排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小微企业很难争取。调研中发现一些小微企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就是苦于缺少空间而放弃订单和发展机会。一些企业申请土地指标五年以上都得不到落实。个别企业设备都已购置,但因生产用地得不到落实而长期闲置。三是缺人才。小微企业经济实力、福利待遇和创业环境等均无法与大企业相比,存在难招人、难留人现象。调查的100家小微企业中有26家企业存在用工缺口,共缺655人。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荒”问题越来越突出。小微企业高端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更是紧缺。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反映高端人才“难引进”、专业技工“难招收”,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成本上升。近年来,各类原材料价格波动大,影响了小微企业的正常生产。相比大企业,小微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增长更快,调查的小微企业今年1-6月职工人均月工资2198元,同比人均增幅12.2%,而调查的中型企业同比人均增幅为8.7%。同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管理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加。二是销售不畅。很多企业出现库存增加、订单不足的情况,调查的小微企业今年上半年产品库存余额同比增加35.4%,增加幅度比调查的中型企业高出25.1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余额同比增加23.5%,增加幅度比调查的中型企业低11.8个百分点;调查的小微企业中目前仅有29%的企业手持订单。特别是出口主导型企业,形势更严峻,很多企业开始转向内销。三是利润下滑。小微企业缺乏市场议价权,各类生产成本的上升进一步挤压了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不少企业通过压缩生产规模来保本经营,一些企业甚至放弃已有订单。与此同时,企业应收款大幅增加,调查的小微企业今年上半年应收款余额同比增加26.6%,比调查的中型企业高出14.9个百分点。企业诚信受到冲击,“三角债”等问题开始显现。

3、创业环境还需改善。一是扶持政策难于到位。目前各级政府出台的有关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少,但调研中很多小微企业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多,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政策门槛过高,大部分小微企业难于达到申请条件。有些政策缺乏明确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于贯彻实施。二是企业负担仍然较重。很多小微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上交的是定额税,应该说在生产正常、经营良好的年份,这部分企业的税费负担是相对比较轻的,但在当前市场不景气、效益下降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反映税费负担较重,而且这部分企业往往难于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服务力度仍需加大。部分基层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意识尚需增强,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大轻小”、“重数据、轻服务”的思想。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区金融办等工作机构职能不全,力量配置薄弱。各乡镇企业服务中心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亟待优化。

三、周边地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创新做法

调研组专题赴德清县和宁波市镇海区、宁海县学习考察,他们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关于拓宽融资渠道方面。德清县在县农商行专门设立小微企业贷款中心,规模3亿元。并引进台湾微贷技术,建立了信用贷款新模式;探索组建民间融资规范管理服务公司,推进民间融资阳光化试点;将财政性存款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挂钩。宁波市镇海区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商会建立转贷互助基金,根据转贷互助基金规模和服务绩效,给予转贷互助基金每年20-50万元的经费补助。宁海县对小额贷款公司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和营业税三年内由同级财政给予全部返还。

2、关于扶持科技创新方面。宁波市镇海区对研发投入在100万元以下且占当年销售收入4%以上的小微企业按比例给予10万元以内补助,对小微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按技术交易额的20%给予补助;区财政从20**年起每年安排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集聚、金融支持、创业基地、人才培训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宁海县实施“抓大壮小扶微”计划,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奖励,鼓励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3、关于构建创业平台方面。宁波市镇海区鼓励镇、街道、村及社区建设工业标准厂房用于小微企业创业,从20**年起,对新投入使用的出租工业标准厂房面积累计在5000平方米以上,且出租给小微民营企业的面积不低于总出租面积70%的,给予产权所有者每年每平方米20元的奖励,政策有效期三年。

四、进一步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小微企业是实现“两富”总目标的重要渠道,对于增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我区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强化政策保障,大力提振发展信心。一是注重宣传引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引导企业正确应对困难,善于在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增强发展信心。二是完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通过项目包装、抱团申请等形式,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优惠政策。三是突出重点扶持。研究制定小微企业评价评估办法,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有发展优势的成长型企业,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小微企业,确保有限的资源向优质小微企业倾斜。【小微企业调研报告3篇3篇】文章小微企业调研报告3篇3篇出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116525/

推荐访问:小微企业发展现状调研 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