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煤炭科技

来源:创业资料 时间:2018-11-27 08: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资料】

山东煤炭科技(共10篇)

山东煤炭科技(一):

    在未来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厂。今后5年至15年之内,山东省将有海阳、乳山和荣成三个核电站相继投产。2006年11月1日山东乳山红石顶核电有限公司投资协议签字仪式在济南举行,这标志着该项目的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开展。据此回答1—3题。
1、多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
B、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
2、目前,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
A、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核能
B、煤炭、水电、石油和天然气、核能
C、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水电、核能
D、煤炭、核能、石油和天然气、水电
3、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加速建设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在短期难以改变的状况,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
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1、B
2、A
3、C

山东煤炭科技(二):

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我国经济的生命线()()()()
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我国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 我国五个经济特区()()()()()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和()为“龙头”的产品 ,产品的()含量高 ()是我国建立最找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 我国耕地居世界第()位 高息技术产业呈现出()()我国盛产苹果的两个半岛是()()
我国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是()
急!

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山西) 我国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耕地锐减、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民负担重、村级管理不力) 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我国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业)和(信息业)为“龙头”的产品 ,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中关村)是我国建立最找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 我国耕地居世界第(四)位 高息技术产业呈现出()()我国盛产苹果的两个半岛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我国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是(黄土高原)

山东煤炭科技(三):

兖州关于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一、兖州自然条件:
1、水资源:兖州有丰富的水资源,地下水储量约20亿立方米,深层日开采量可达60万立方米,是中国山东三大丰水区中唯一尚未大量利用地区,水质较好,属于奥陶系岩溶裂隙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天然的纯净水.兖州西南的南四湖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170平方公里,有53条河流汇入,入湖水量29.6亿立方米,每年可利用的地表水量为14.5亿立方米.
2、矿产资源:兖州煤田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探明储量200多亿吨,有特大型现代化矿井6对,年开采量3500多万吨.煤质为低磷、低硫、低灰份、高发热值的优质气煤和炼焦配煤,也可作为动力煤.2008年10月,山东省地矿局物化探勘查院在济宁新发现一处特大型铁矿,其中兖州市颜店矿段资源量达10亿吨,潜在经济价值达1500亿元.
3、电力资源:兖州电力资源充足,附近有运河、里彦、邹城等8处大型电厂,装机容量800多万千瓦,具备双电源供电的条件,可保证大型企业工业用电.
二、交通优势
兖州是山东省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跨东西,是鲁西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客运中转站.每天停靠的旅客列车达100列之多,从兖州可直达国内几乎所有省会城市.货运站是一等区段站,是山东境内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之一,另外还有三处小型货运站,是鲁西南最大的货运集散地和客运中转站.
三、社会经济条件
兖州现在具有了一定的工业经济基础,形成了以轻工造纸、橡胶化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七大产业集群,但与发达地区有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平台建设不完善、特色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发展参差不齐、功能分区不明晰、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等等,这也是制约兖州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兖州今后经济发展的趋向和定位应该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基地.着力培植龙头企业.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培育华龙食品、白象食品、绿源肉鸭、嘉隆肉鸡、大丰机械等龙头企业,促其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带动了方便面产业、畜禽加工业、农机制造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32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家,过10亿元的2家.兖州华龙、白象方便面目前已形成41条生产线、年产方便面50亿包的规模,一个方便面生产基地正在兖州形成.
兖州绿源肉鸭公司已形成年加工2000万只肉鸭的能力.以兖州大丰集团、玉丰集团、环宇公司为龙头的农机产业已形成5亿元的农机及配件生产销售能力,“大丰王”小麦联合收割机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着力壮大生产基地.引导农民加入产业化经营,形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
区位资源优势明显.紧邻日东、京沪、京福高速公路,327国道、济微公路、京沪铁路、新石铁路穿境而过;距京杭大运河济宁段30公里,货畅南北;距日照港251公里、青岛港465公里,全程高速公路抵达;距济宁机场50公里,距济南机场、徐州机场150公里;境内有全国八大货物铁路运输中转站之一且为鲁西南最大货运编组站的兖州火车站货运站,年货物吞吐量350万吨;地下水储量约20亿m3,深层日开采量可达60万m3;煤炭储量丰富,热力资源丰富.经济蓬勃发展.形成金属及机械加工、高新技术、化纤纺织、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物流服务等六大特色产业.
兖州市“一体两翼”发展格局,逐步建成欧洲工业园、科技创业中心和物流园区.【山东煤炭科技】

山东煤炭科技(四):

邹城的变化?

经济环境  邹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新兴能源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邹城百万人民乘开放东风,沐改革春雨,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奋力开拓,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6.9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7.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3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36元,万元GDP耗能2.9059吨标煤,万元GDP耗水68.3793立方.今年上半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8.9亿元,增长26.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3亿元,增长30.7%.  坚持调优结构和改善生产条件,农村经济稳步增长.邹城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利用东部多山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生产,核桃、石榴、大樱桃、苹果等10个万亩经济林建设初具规模;大力推进农业技术革命,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强了高新技术、优秀科研成果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全市现已建成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7处,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积极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引导畜牧养殖业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和结构重组,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企业管理、制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了骨干企业由扩张外延到丰富内涵,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两大转变.工业生产快速崛起,全市形成了以煤炭、电力、酿造、化工、纺织、建材等6大支柱产业为主、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产品品种近3000个,主要有原煤、化肥、白酒、啤酒、机制纸、陶瓷、服装、水泥、花岗石板材、化工产品、五金工具、机械铸件,其中服装、陶瓷、五金工具、牛仔布等100余种产品畅销国际市场.  两个省级经济园区:邹城工业园; 邹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个省级知识产权园区:邹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批)   两个全国千强镇街:北宿镇; 钢山街道   两个中国乡镇投资环境300佳乡镇:北宿镇; 中心店镇   一个全国文明村镇:北宿镇   一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北宿镇   中国名牌产品两个:  峄山牌尿素(兖矿峄山化工有限公司);   乳制品(济宁维维乳业有限公司);   山东名牌产品九个:  英克莱、英之杰牌自行车 电动车 健身器(山东英克莱集团有限公司);   兖矿一号动力煤、兖矿二号精煤(兖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奔腾牌油漆(山东奔腾漆业有限公司) ;   无名牌啤酒(燕京无名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电器类产品(开关)(东方机电有限公司);   无碱玻璃连续纤维纱(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   金通牌钢丝增强液压橡胶软管(兖矿集团邹城金通橡胶有限公司);   兖矿长龙牌塑料、橡胶面整芯阻燃输送带(兖矿集团唐村实业有限公司);   兖矿集团牌液压支架(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名牌农产品两个:  益智牌双孢菇(山东华源食品有限公司);   孔孟牌黄金梨(邹城市兰谷园艺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服务名牌两个:  邹城择邻山庄;   邹城万家乐超市有限公司 邹城经济开发区  邹城经济开发区被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推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  邹城经济开发区是经山东省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于2000年11月启动建设.2006年11月通过ISO9000和ISO14000双体系认证.2006年度在山东省145家省级开发区综合评定中排名第17位,比上年度前移36个位次,被省政府授予“开发区发展进步奖”;被济宁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经济开发区”荣誉称号.  ●总体规划 邹城经济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谋划高速度发展.本着把经济开发区规划同城市建设规划、驻邹大企业发展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相结合的原则,聘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对经济开发区规划进行了高起点科学修编,在原有7平方公里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实施“西延、南扩、北展”战略,将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进一步扩大,逐步形成中、南、西、北“四大”工业区.  ●基础设施 开发区现已形成“六纵八横”城市道路框架,实行了工业集中供热、供气,建有5万吨自来水厂、8万吨污水处理厂各一处,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2座,实现了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等“九通一平”和环境绿化美化.区内建设有大学科技工业园、海外产业园各一处,为科技企业孵化、成果转化和外资企业落地搭建优质平台.  ●发展成就 建区以来,开发区先后批准入区项目164个,其中利用外资项目34个,高新技术项目22个,引进项目总投资2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8亿元.竣工投产项目86家,其中,过亿元项目10个.去年7月份以来,落地项目12个.2007年1-6月份,批准入区项目1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业务总收入30.1亿元,实现税收1.1亿元,工业总产值18.1亿元.

山东煤炭科技(五):

读下图“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图(2010年)”,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济南比青岛城市规模大
B.潍坊是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C.发达的交通是构建都市圈的核心条件
D.第一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小题2:制约该地区城市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和能源
C.生活消费水平 D.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
【山东煤炭科技】


小题1:C
小题2:A


试题解析:
小题1:图中反映,济南、青岛的人口规模都在500万以上,在同一级别,属于大城市,排除A;济南、青岛是该区域的两大城市,而潍坊城市规模小,排除B;我国目前城市化的水平提高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而是第一产业,从城市水发展的标志也知,城市化过程是第一产业转化第二产业的过程,城市圈的建立,必须加强城市间的联系,通讯、交通等条件的不断完善,必促进区域的发展。故C.
小题2: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有生活消费水平、科技水平、教育、开放程度和资源。山东省经济发达,其中该地经济最发达,青岛实施我国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大量的韩国和日本企业在此投资,同时在山东,有丰富的能源如石油、煤炭、风能等,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资源稀缺,青岛也成为水资源缺乏的城市,为此实施了引黄济青工程。故选A。

山东煤炭科技(六):

关于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论文

1. 木质生物能源利用技术研究
刘守新,李海潮,张世润 文献来自: 中国林副特产 2001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木材是生物能源的主体,开展木质生物能源利用技术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木质生物能源 木材是生物能源的主体,它是最古老的能源物质. 20世纪 7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木质生物能源的利用给予 ...
被引用次数: 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考
李俊峰,王仲颖,梁志鹏,时景丽 文献来自: 中国能源 2004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我国也应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量.4.4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的良好机遇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使用当地资源和人力物力,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领域.我国太阳能热水器 ...
被引用次数: 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一种新型生物塑料(phb)的研究进展和开发前景
郭秀君,于昕 文献来自: 生物工程进展 1997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一种新型生物塑料(phb)的研究进展和开发前景郭秀君于昕(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系塑料作为高分子聚合物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塑料制品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类化学合成的高分子不能被生物降解.所以一旦 ...
被引用次数: 2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21世纪的新能源及其开发和利用
韩志萍,霍文兰 文献来自: 榆林学院学报 2003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包括氢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了解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和前景,对我国的能源开发与建设是很有借鉴意义的.[1]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展望21世纪的化学[m ] ...
被引用次数: 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节能
梁荣光,简弃非,翁仪璧,许石嵩 文献来自: 内燃机 2001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今后应加大开发力度.核能是一种量大、洁净而廉价的能源.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把它作为一种主要能源来开发利用 ,如日本占 2 5 %.价格以日本为例 ,利用核能、煤、天然气、重油发电 1 k w? h的价格依次为 1 2 , ... 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节能@梁荣光$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简弃非$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细菌磁的生物技术开发和利用
任修海 文献来自: 生物学杂志 1995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这样即有可能将有关的基因或基因组转移到其它细菌或高等动植物以进行更大规模的生物磁生产,从而促进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细菌磁的生物技术开发和利用@任修海$上海大学生物工程系 ...
被引用次数: 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国内外能源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能源”这一术语,过去人们谈论得很少,正是两次石油危机使它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际能源安全已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那么,究竟什么是“能源”呢?关于能源的定义,目前约有20种.例如:《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作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
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通常凡是能被人类加以利用以获得有用能量的各种来源都可以称为能源.
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分类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来源分为3类: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①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②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
③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资源贮量也很大.
2、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类,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前者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

山东煤炭科技(七):

有关于中国地理的提纲
中国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地形、气候、河流域湖泊、城市与交通的提纲.(上述的问题每个都要提纲)

中国地理复习提纲(总论部分) 第一章 中国地理概况(一) 第一节 位置 疆域和行政区划 1. 我国东、西端点的位置和经度?南北端点的位置和纬度? 2. 东西跨 经度,跨 个时区,跨 千米距离;南北跨维度,跨 温度带,跨 千米距离. 3. 我国位置(经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4. 我国陆上国土面积?陆上国界线长度为 千米,邻国有哪14个?陆上疆界线有哪些国家,分别与哪些国家相邻;其中邻国最多的省是?其邻哪些国家. 5.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 千米,东起 ,西到 ;4大临海(近海)的分界线?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哪6个? 6. 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怎么划分的?我国的内海指哪两个?我国岛屿最多的省是?(浙江) 7. 我国有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 个特别行政区,共 个省级行政区;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位置、简称、省级行政中心;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哪3级? 8.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最小?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最小?邻省最多的省是?分别邻哪些省?跨纬度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多的省?纬度最高的省?纬度最低的省? 第二节 人口 民族 1.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间?当时普查的人口数量是? 2. 人口界线?东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 3. 我国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 4. 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我国的民族政策是? 5.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少数民族个数最多的省份是? 6. 说说下列民族节日、宗教或风俗习惯分别是哪个民族的? “那达慕”(蒙古族)、“开斋节(肉孜节)”(回族、维吾尔族)、“泼水节”(傣族)、“三月三”歌节(壮族)、“火把节”(彝族、白族等)、伊斯兰教(回族、维吾尔族等)、佛教(喇嘛教)(藏族);喜种水稻(朝鲜族)、跳板(朝鲜族)、孔雀舞(傣族)、拉手风琴(俄罗斯族)、马头琴(蒙古族)、手鼓舞(维吾尔族)… (不一定要记,仅供参考) 7. 我过当前人口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 ,其基本内容是 ,具体要求是 .晚婚的年龄?晚育的年龄? 8. 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4省?人口密度最小的省?人口最多的直辖市?人口密度最小的直辖市? 第三节 地形 1. 我国地势的基本特点,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山地、山区面积所占比例,我国地形特征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3. 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①东北—西南向(3列) ②东西向(3列) ③西北—东南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④南北向(贺兰山、横断山) ⑤弧形山脉(喜山) 4. 四大高原的位置、范围、海拔、主要特征 注:黄土高原是内力抬升和风力沉积作用(黄土)形成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5. 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海拔、主要特征 注:四川盆地是地质历史上的一个大湖盆,后来由于湖水外泄,下切形成,同时形成了三峡. 盆地西部成都平原是岷江的冲击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美称. 6. 三大丘陵位置及利用 7. 我国地势起伏最大的省 8. 地质灾害:4大地震带分布;及我国主要火山分布(山西大同附近是死火山;长白山的白头山、黑龙江的五大连池是休眠火山;台湾大屯火山群的七星山、新疆于田附近昆仑山中的火山是活火山);泥石流主要分布地区;川、滇、黔接壤地带多 、 、 等地质灾害的原因. 9. 东经90度、100度、105度、110度,北纬40度、30度、北回归线地形剖面及主要地形区. 10. 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重要地形区: 第二章 中国的地理概况(二) 第一节 中国的气候 1. 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重点) 2. 中国冬、夏季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3. 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原因?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原因? 4.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各温度带的分布、植被、农作物类型、熟制、限制性因素 5. 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差异?地区分布差异及原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6. 冬季风影响小或影响不到的地区有哪些?冬、夏季风都影响不到的地区有? 7. 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800mm、400mm、200mm界线? 8. 哪些省4个干湿地区都具备? 9. 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 10. 我国气候特征对农业的影响(有利和不利分别有哪些) 11. 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分别在哪里,原因是? 12. 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有哪些?其中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有? 13. 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其春旱的原因是?黄河断流的原因是?有哪些具体措施? 14.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 ,我国受其影响最大的省份有?台风移动的方向是?原因是? 15. 梅雨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16. 伏旱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17. 寒潮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季节?哪些地方不易受寒潮的影响 18. 我国东部0℃、-8℃、8℃等温线经过地区 19. 副高的强弱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第二节 河流 湖泊 1. 我国水力资源居世界第几位?江河径流量居世界第几位? 2.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3. 比较外流区中东北、秦—淮以北、秦—淮以南河流的水文特征差异 4. 河流补给类型(东部季风区为雨水补给、西北地区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东北地区主要为雨水补给和积雪融水补给,黄河下游地区由于为地上河,河流补给给地下水) 5.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其水量最大的月份在?1、2月份为什么会断流? 6. 我国最大的河源于?流经省市区、地形区、注入 海?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 7. 黄河源头流经省市区、地形区、注入 海?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 8. 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措施?荆江河段的位置,与黄河下游相比,溃堤危害较大的是?原因? 9. 长江黄金水道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10. 长江的支流有哪些?干支流上有哪些重要的水电站? 11. 三江源是哪三江,主要在哪个省区?三江并流是哪三江,主要位于哪里? 12. 黄河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措施? 13. 黄河断流的原因及措施? 14. 黄河主要的支流?干支流重要的水电站有哪些? 15. 黄河下游无支流、流域面积较小的原因是? 16. 黄河为什么几乎没有航运能力? 17. 珠江源于?流经省市区、地形区?珠江水系包括哪几大支流?其水能丰富地区分布在?原因是?主要的水电站有? 18. 京杭运河沟通的水系有?其运量在我国居第几位? 19. 我国的两大湖泊分布区是?最大的区在?最大的湖是?海拔最高的湖是?五大淡水湖是? 20. 亚洲湿地面积第一位的国家是?湿地的主要功能有? 21. 黄河凌汛发生河段、发生时间?发生原因? 22. 河流航运价值的评价(地形、气候、经济) 第三节 自然资源 1. 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在世界上的地位 2. 水资源的总体特征(总量丰富,分布不均),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 ,而是 . 3. 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原因是?措施? 4. 水电与火电相比的优点有?我国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几位,按地区分布排序为(课本P.131)? 5.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6. 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从空间分布看,耕地、草地、林地集中分布的地区为? 7.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基本原则是? 8.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对策有(其中的基本国策是?)? 9.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10. 南北方矿产分布差异? 11. 三大伴生矿是? 12. 我国能源矿产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 ,其次是? 13. 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地区为?重要的煤田有(结合地图):山西(4个)、内蒙古(5个)、陕西(1个)、河北(2个)、河南(1个)、山东(1个)、辽宁(3个)、黑龙江(3个)、安徽(2个)、江苏(1个)、贵州(1个) 14. 我国有“煤海”之称的省份是?解决其煤炭外运的途径有?有哪些运煤专线? 15. 我国陆上开发的油田主要分布地区为?著名油田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天津?河北?河南与山东交界处?北疆?南疆?柴达木盆地?甘肃?) 16. 我国天然气田集中分布在哪4个盆地和东部浅海大陆架,重要气田有?最大的天然气盆地在? 17. 铁矿分布最多的三个省份是?著名铁矿有(河北?辽宁?内蒙古?湖北?四川?安徽?海南?) 18. 我国居世界首位的有色金属矿有(7个)?重要的矿山有:铜矿(云南?安徽?江西?湖北?);钨矿(江西?);锡矿(云南?);锑矿(湖南?);汞矿(贵州?);镍矿(甘肃?);稀土矿(内蒙古?);金矿(山东?);铝土矿(贵州?山东?广西?);铅锌矿(湖南?青海?). 19. 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滨海?大陆架?深海海盆?) 20. 我国最大的渔场是?其形成原因有? 21. 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是?我国的四大盐场是?最大的盐场是?其成因是?台西盐场和莺歌海盐场的成因是? 22. 我国近海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几个海? 23.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有?对策有? 24. 我国森林资源的地区分布?世界人工林面积第一位的国家是?世界最大的生态工程是? 25. 我国陆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6. 我国5大草原区是?四大牧区是?代表性牧种有? 27. 我国草场资源利用的现状? 28. 赤潮的成因和危害?在我国主要分布海区?其中损失最大的在? 第三章 中国地理概况(三) 第一节 农业 1. 农业的地位?在我国,农业的主体是? 2. 秦—淮一线南北农业差异:从耕地类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耕作制度比较 3. 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途径 4. 我国9大商品粮基地是?建立的条件?增产潜力较大的是?商品率较高的有? 5. 5大商品棉分布?既是我国商品粮,又是商品棉的农业基地是? 6. 重要性居首位的油料作物是?主要分布在?哪省产量最多? 7.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主要分布在?哪省产量最多? 8. 大豆主要产区在? 9. 甘蔗主要产区分布在哪两个温度带,分布的省区有?甜菜分布温度带是?主要省区有? 10. 三大出口农作物基地是?三大桑蚕生产基地是? 11. 我国的热带作物基地主要在哪三省?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在哪三省?苹果、柑橘的主要产区? 12. 我国畜牧业分为哪两类?其中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13.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是? 14. 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几位? 15. 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 16. 我国居世界第一位的农产品有? 17. 我国农业的结构特点(现状)是?结构调整原因?调整方向(发展方针)?农业 化经营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工业 1. 我国主要的煤炭工业基地是哪三个省? 2. 我国电力工业分为哪两种形式,其中主体是? 3. 工业区位条件分析(8个方面) 4. 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因素分别是? 5. 我国主要的石化工业中心有:大庆、吉林、辽阳、北京、山东、兰州(可不记忆) 6. 我国高技术工业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具体:中关村、广州、上海、武汉、深圳(可不记) 7. 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工业中心及工业部门、发展条件、特点(地位) 8. 三大工业地带是? 9.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包含了哪些经济特区、工业基地、以及哪些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10. 长江沿江工业地带的主要工业中心及其主要工业部门 11. 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的主要工业中心及其主要工业部门 12. 核电站分布地区及原因? 13. 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分析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1.当前发展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从门到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其最大优点是? 2.运输效率最高的运输方式是?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是? 3.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的运输方式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是? 4.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6纵3横,另加青藏线、南疆线、南昆线、渝怀线等)、铁路枢纽、纵向铁路线与长江的交汇城市 5.我国主要的进藏公路有哪4条,起止点是? 6.主要国际航空港有? 第四节 商业 旅游业 1. 商业中心形成的两个条件 2. 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是?形成条件?其次是?西部最大的商业中心是? 3. 我国当前出口商品类型?工业制成品占的比例为?机电产品的比例?高技术产品的比例为? 4. 主要贸易对象? 5. 旅游业为什么被称为“无烟工业”? 6. 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如何评价? 7. 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8. 十大旅游胜地、五岳、四佛山、世界自然遗产(4个)、文化与自然双遗产(6个) 第四节 城市 1. 城市的区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宗教、军事、政治、科技、旅游等) 2. 宗教城市:拉萨(佛教)、麦加(伊斯兰)、麦地那(伊斯兰)、梵蒂冈(基督教)、耶路撒冷

山东煤炭科技(八):

(2012•山东模拟)读“德国鲁尔区(甲)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局部图(乙)”,回答22~23题.

22.

辽中南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其中辽中南地区发展工业最主要的有利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
故选:B.

山东煤炭科技(九):

山东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三目录

地理必修Ⅲ复习提纲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 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化 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状态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增长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1.3 区域发展差异
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
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注: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③ 改革开放的时空差异(见课本P19图)
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北方 南方
区域特征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
3、西部大开发
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4 区域经济联系
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东线 中线 西线
调水源地 长江下游扬州附近 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线路 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 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 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调水量 较大 较小 大
水质 差 较好 最好
③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
⑤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3、产业转移
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2.1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3、危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4、治理措施: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④合理用水⑤控制人口增长.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功能: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美称.
3、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突出问题 治理措施
由于过度围垦、泥沙淤积导致湿地减少,功能退化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恢复和重建湿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水质污染问题突出 防治水污染
滥捕滥猎、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 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2.3 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12月到次年4月.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林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
3、治理经验:①设置全流域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②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④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社会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交通运输发达;先进的科技与发达工业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2、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目的: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合理布局,规模生产,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美国主要农业带:
农业带 分布 区位因素
乳畜带 东北部五大湖沿岸 气候冷湿,适于牧草生长;市场巨大(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玉米带 中部 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年降水量多、热量充足
小麦带 中部(冬小麦) 北部(春小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地势低平
棉花带 南部 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3、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2.5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
1、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③水源充足④市场广阔等.
2、鲁尔区衰落的原因: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结构单一.
3、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对原有企业进行集中化改造③治理环境污染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因素: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②水陆交通便利③对外开放政策④海外侨胞众多,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⑤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阶 段 城市化进程形成原因 城市化进程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 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以核心城市(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
3、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4、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与对策
问题:①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不高,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③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大量占用耕地,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策:①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升级,加强地域分工②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③推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④加强生态建设,改善城乡环境⑤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
3.1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由5个部分组成:硬件、GIS软件、地理数据、GIS人员、应用模型.工作流程:地理数据输入、存储(数字化过程)→地理数据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输出.(地理数据分为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不同的图层储存不同的地图要素.)
2、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略)
3.2 遥感(RS):一种探测技术,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根据运载工具的不同,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工作流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波谱特征)→传感器收集→传输与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应用成果.现代遥感优点: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用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军事侦察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
类型 概念 优点
航天遥感 利用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空间站等携带遥感仪器的遥感 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可进行重复不定期观测等
航空遥感 利用飞机携带遥感仪器的遥感. 机动性强,分辨率较高
近地遥感 距地面高度在几十米以内的遥感 分辨率高、范围小
3.3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用户系统(接收设备).GPS信号接收机主要有三种:导航型接收机、测地型接收机、授时接收机.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应用领域:军事、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管理、旅游探险等等.
3.3 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热点问题:
1、工程建设:青藏铁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杭州湾大桥
2、宇宙:冥王星不再列为太阳系大行星,降等为太阳系矮行星
3、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4、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厄尔尼诺
5、环境问题: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北方的荒漠化与沙尘暴、太湖蓝藻暴发
6、重点区域: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7、GPS、北斗导航系统
8、珠穆朗玛峰测高
9、国家或地区:美国、德国、东南亚、中亚、中东、非洲

浙江省情: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位于东经118°01"—123°08",北纬27°01"—31°10",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人口4679万,城市人口比重超过55%.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海之滨,北与上海、江苏相连,西 与安微、江西接壤,南邻福建,东临东海.山多岛多,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境内地形起伏较大,浙江西南、西北部地区群山峻岭,中部、东南地区以丘陵和盆地为主,东北地区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丘陵山地广布,因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梅雨),7、8月常出现伏旱天气.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是我国受台风、暴雨、干旱、寒潮、大风、冰雹、冻害、龙卷风等灾害影响最严重地区之一.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土壤为红壤,耕作土壤为水稻土.农牧林渔业发达,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油菜、棉花、棉花、茶叶、蚕丝、柑橘、毛竹等.浙江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浙江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
现代化交通网络发达,以省会杭州为枢纽,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杭州—南昌)、萧甬(杭州萧山—宁波)、金温(金华—温州)等铁路构成了浙江铁路运输网络.重要港口有宁波北仑港.
产业结构多年来以轻型工业为主,目前重化工产业开始成为浙江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浙江经济的主体是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众多.全省的区域性块状经济颇具特色,浙江海宁的皮革,桐乡的羊毛衫,嵊县的领带,永康的小五金都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浙江专业市场繁荣,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是全国经营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
旅游资源丰富,有雁荡山、普陀山、天目山等名山,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等名湖,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湖——千岛湖水库.京杭大运河穿越浙江北部,在杭州与钱塘江汇合.低山丘陵多有岩溶奇景,金华三洞、庐瑶琳仙境令人叹为观止.全省旅游重点则为杭州,素以“人间天堂”驰誉世界,文物古迹遍布城内外,因此成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和五大旅游热点之一.

山东煤炭科技(十):

求 高一历史必修三专题1到4的知识总结,还有地理必修2的三 四单元必修3的一 二单元,政治必修二的全部
都是知识要点的总结 越详细越好,好的再加50~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四)“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影响 认识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a.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
  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的诱导. 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初步发展 从甲午战争到一战前 a.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实业救国”的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短暂春天
  (“黄金时代”)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912-1919) a.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b.“实业救国”的影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轻工业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
  抗战前夕的短暂发展(此段不作考试要求) 国民统治前十年(1927-1936) a.全国的基本统一.
  b.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发展显著,民族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萎缩 抗战胜利后(1945—1949) a.美国的经济掠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新二十一条”)
  b.官僚资本的排挤.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国统区的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区.
  (3)代表企业: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3)产生的途径: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此外,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
  4、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
  特点:(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决定其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7.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求发展,逆境中奋进,但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③“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实施.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过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
  (2)历史意义:A、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二、 中共八大
  A、时间:1956年
  B、内容:(1)指出国内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2)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朝气经济建设方针.
  C、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三、错误探索表现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影响:使“左”倾错误(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B、“文革”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详参P57最后一段.
  四、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基本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2.经济体制改革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积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2)城市企业改革: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意义: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时间:1992年10月;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服饰 (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2)近代,中国男子的流行服饰有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3)阶段
  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具体表现在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2.饮食结构: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近代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3.住宅: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4.习俗风尚:
  (1)促使变革的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2)近代风俗变迁中最为明显的是:婚丧礼俗的变迁.婚姻风俗的变迁特征是删繁就简.
  5、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是移植到中国;
  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6、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
  (1)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2)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3)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7.交通: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1)中国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上海公共汽车.
  (2)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
  8.通信:邮政、电话、电报,见P77-78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52889/

推荐访问:山东煤炭科技官网 山东煤炭科技杂志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