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指导幼儿进行美工区区域活动

来源:电脑网络 时间:2016-08-19 09:46:0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电脑网络】

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指导幼儿进行美工区区域活动(一)
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和指导幼儿区域活动

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和指导幼儿区域活动

纬十附属幼儿园 魏萌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确定主题,甄别、筛选、提炼活动目标,投放适宜的材料,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势在必行。因为活动的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质量,关系到幼儿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所以说要善于根据教育意图制定教育目标,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近年来,我园为了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教育宗旨,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置格局,突出了区域活动的地位,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投放幼儿喜欢的材料,满足幼儿的需要。但教师如何能根据材料的教育价值进行有效的指导,是我们几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

二、区域活动的目的

(一)缩小幼儿之间的差距,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不同的发展;2、因为区域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缓解了教师上课时因幼儿人数过多而不能全部照顾的局面,既方便了教师的个别指导,又能使上课没有解决的问题得以延伸和解决;3、幼儿在积极愉快的精神状态下自主的参与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

三、案例描述

周三下午,无疑是大班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他们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区尽情玩,甚至还像个小大人似的指挥别人。当我们循着叽叽喳喳的嬉笑声走进大一班的活动室时,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了:三位教师正在和幼儿有序而又忙碌的准备区域活动的材料。一边是科学区: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着充气玩具;一边是操作区的材料:服装设计;一边是运动区的材料:有毽子、沙包、跳绳。当老师拿出科学探索区的充气福娃时,孩子们大叫起来,看,是福娃,话音刚落,小朋友们高兴的鼓起了掌。哇,还有毽子、跳绳、沙包,惊喜的叫声一声高过一声。瞧!那边还有环保衣服!随着明明清脆的叫声,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过来。活动就这样在老师精心的准备和小朋友惊奇的发现中开始了….

四、指导策略

(一)明确区域活动的目的

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不尽相同的,到底该为幼儿准备什么材料?这是每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最爱问的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停的研究幼儿的心理变化、技能的掌握程度。本次活动中就是依据开放教育模式中,幼儿的主动学习被看作是发展过程的核心,幼儿学习的效果与其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直接程度有关。当老师呈现出所有的材料时,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达到了极致,兴趣高涨,他们的创造力可想而知。反之,如果老师只是随心所欲的准备一些材料,幼儿在极为勉强或不情愿的状态下进行活动,何谈积极、发展、创造?

(二)明确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与指导

1.围绕目标创设活动的区域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知识结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加一个区域,更重要的是创设能够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实践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的种类。这既要求教师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求教师准确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本案例中老师仅为幼儿设置了三个常见的区:操作区、运动区、科学区,但投放的材料却是新颖的,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再加上

幼儿与老师共同准备了材料,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幼儿知道这些材料是什么?能做什么?在这样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是没有机会敷衍塞责的,也就听不到大声说话的声音,看不到无所事事的这边转转,那边瞧瞧的现象。老师的辛苦得到了认可,幼儿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1)区域活动的材料要紧扣目标。

目标是为材料服务的,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是围绕目标展开的。因此,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通过材料调控幼儿的操作行为,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做法。

(2)同一内容各年龄班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活动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年龄班活动的目标往往是不同的。同样是科学区的充气玩具,小班幼儿的活动目标就要制定的简单易于操作,如气球:小班只是让幼儿通过玩气球,知道气球是充气玩具,掌握它们的玩法;中班制定目标时就要考虑气力与充气玩具瘪、满的关系;大班幼儿根据年龄和自己的需要就要让他们去探索如何充气。另外还可根据同一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不同情况,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比如:大班的服装设计区,就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指导他们去设计新颖的款式,能力稍弱些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去装饰设计好的服装;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材料的整理、清洗、分类上。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动区的活动目标尽可能与其他目标相联系。当然,这种联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对主题背景下的活动目的很明确,这三个区有很大的联系性。不管是服装设计区也好,还是运动区也罢,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相互交流,合作的学习平台。所以在指导时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2.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者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了解幼儿就要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的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给幼儿作出适当的帮助,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在准备材料时,我们首先认真分析幼儿的需要,观察幼儿最近在哪些方面需要教师帮助。同样是运动区,要考虑幼儿是否会跳跳绳?能跳几个?沙包有几种玩法?然后投放适当的材料,教师与幼儿共同活动,对确实不会的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必要时还要采取整体观察的方法,整体了解幼儿的活动,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适合于自己的活动方式。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比如:好多幼儿对服装设计区投放的废旧材料不感兴趣,我们先是去了解原因,知道他们不感兴趣是觉得废旧材料不新颖,制作出来的衣服不能穿。于是我们指定专人指导服装设计,把制作出来的衣服进行装饰,配以活泼、欢快的音乐进行服装表演,不但深化了活动的主题,而且也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培养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就感。当然整体观察时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样做的,还需要什么帮助。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只有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地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因此教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2)指导者

一是个别指导。教师对不同的幼儿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重点应落在一两个幼儿身上,使不同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玩给福娃充气的游戏时,

亮亮小朋友刚开始怎么吹也吹不起来,向周围环视了一圈,发现没人看见自己的无能,放下玩具就走。这时正好被一位教师看见,她刚准备上前帮忙,忽然意识到我们最近正在搞什么(子课题:何时介入幼儿的活动效果最佳),于是走到亮亮身边,轻声问道:你怎么不吹了?我不想吹没关系,你再试一次,把嘴对准使劲吹,绝对能行的。在老师的鼓励下,亮亮终于把福娃气球吹起来了,他拿着气球高兴地对客人老师说:这是我自己吹起来的。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和自豪。同时对认知水平有限、动手能力差、有难度的幼儿要降低要求,提出建议。在服装设计区,晓旭因胆小,始终不敢动手,每次区域活动,他总是拿着剪刀剪纸。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发现他不是不愿动手,而是怕做坏了老师会斥责他,小朋友嘲笑他。了解了他的心里压力,我们先是创造机会鼓励他大胆操作,接着给他一些固定的模式练习剪,时间长了,他用剪刀的技巧越来越好,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现在它不但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简单的长方形剪法,而且对一些轮廓明显的图案也能够剪贴。对不认识操作材料、操作中出现错误的幼儿,应引导他们重新认识材料,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操作区的纸盒大比拼,这是男小朋友最感兴趣的,把形状相同的纸盒拼起来,摆成一个个形状怪异的机器人、大卡车。每到这时,嘉翔小朋友最容易把菱形的纸盒做卡车的轮子,其他小朋友总是和他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认为,车子的轮胎变成菱形不但费油,而且行驶起来很不安全,但他总说这是下一个世纪的新型卡车。针对卡车的轮子是菱形的与卡车的运动关系,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然后给他一个准确的答复。对那些认知水平较高、能熟练操作但不感兴趣的幼儿及时提高要求,增加难度。

二是共同参与。在活动中,幼儿得到反馈越多,就越能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的经验。假如教师只提供一些材料,没有和幼儿交往,对幼儿不作出反应,就会影响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为了带动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我们随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时、适当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赞许和强化、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活动后的反思

区域活动表面看来是比较散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似乎是在玩,但是在玩的背后却渗透着无穷的教育力量。通过每一次的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幼儿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如面对困难有些幼儿找借口逃避,有些幼儿则坚持尝试,潜移默化中他们从同伴身上获得了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态度。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尽可能创设最佳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己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他们的潜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促进孩子的发展作为我们追求的真谛。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等,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美工区、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

自由性——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指导幼儿进行美工区区域活动】【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指导幼儿进行美工区区域活动】

自主性——按照自身发展水平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

个性化——不同的活动区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指导的间接性——依靠环境、材料为媒介,以语言为媒介。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

一、区域活动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提供有效途径

通过积累“非正式学习”中的经验、感受实现良好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动手能力的提高等。

二、区域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在一种没用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区域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和教育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如为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组织幼儿郊游、参观农贸市场、游动物园等活动,然后在建构区增设各种小动物,角色区增加“小市场”等。活动中幼儿通过联想,“动物园”、“小市场”等活动就出现了。可以说有些知识不是靠他人传授的,而是自己观察、自己发现的。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亲自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使幼儿能在自己的认知水平、操作水平上进行学习,把环境中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真正的现实价值,得到课堂时得不到的东西。

三、区域活动是幼儿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的主要场所,能促使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 幼儿园课程形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各有其应用价值和意义。儿童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由游戏中学习、个人学习、与同伴一起学习等。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

角色区:巩固加深生活印象,使有关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系统化。

学习人际交往规则。学习社会角色行为。学习理解他人的情感。增进同伴关系,发展合群性。学习自我控制。

发展语言增进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礼貌用语,遵守游戏规则和公共秩序。

发展社会认知能力。学习想象、表征能力。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激发创造潜能。 建构区:认识基本形状,学习分类、排序等。形成大小、多少、长短、宽窄等概念、感知比例关系体验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培养专注力。学习协商沟通等人际交往技能,学习与人合作、分享。有利于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和收放玩具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表征能力。

美工区:使幼儿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并掌握绘画、泥工、剪贴、小制作等技能。对自然、艺术广泛接触,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陶冶美的性情和品格。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和协调能力。

操作区:认识各种操作材料和工具。培养幼儿为自己和他人的服务意识,增强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感受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益智区:认识各种棋类,掌握他们的玩法;学习数概念,几何形体概念,理解长度、形状、空间方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学习分类。培养幼儿竞争意识,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谦让等良好品格。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科学区:在观察、操作和科学小实验中,了解简单的物理化学等现象及简单的科学常识。激发幼儿的操作与探索的兴趣。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忍耐力。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

语言区:丰富幼儿各种知识,发展幼儿创造讲述的能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新闻消息,且乐于表达。培养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爱护图书、互相谦让等良好品德。启迪幼儿的智慧;学会看书的方法。

表演区:掌握一些歌舞剧、木偶剧、童话剧等良好的表演技能。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发展幼儿连贯性语言。了解人世间真善美,假丑恶,知道正义一定战胜邪恶。培养幼儿的创造表演能力。

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指导幼儿进行美工区区域活动(二)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一、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指导行为指的是教师在观察幼儿区域活动这一特定情境制约下,所作出的有意识的行为反应,该行为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包括指导的口头言语行为、体态言语行为、书面言语行为等。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被动反应(教师处于旁观状态,幼儿主动发起交往,教师仅仅以简

单的话语应答,或是简单的肢体反应,没有做进一步的回应。)

●权威控制(规定活动的内容主题 ;分配角色,替代幼儿选择活

动区 ;制止限制 )

●一般指导(询问、讲解、提要求)

●深入指导(协商建议、启发提问)

三、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内容

指导内容: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着重发展幼儿某方面的水平,具体包括:生活常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目的坚持性和创造性等。

①生活常规: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强调一日生活中的常规教

育、行为规范以及纪律维持等。

②社会交往:教师注重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

通过语言或行为引导,促使幼儿产生交 流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等。

③知识技能:关于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内容。如:教师

【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指导幼儿进行美工区区域活动】

指导幼儿的美工区,针对幼儿的剪纸技能进

行强调指导。

④目的坚持性:教师注重幼儿活动的完整性与持久性,鼓励

幼儿做事情养成有计划、有顺序的完成,强

调活动的坚持性。

⑤创造性:教师指导时,更多是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自己解决问题,创造性的完成一些活动。

四、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四项基本功

▲ 敏锐的观察

▲ 适时的指导

【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指导幼儿进行美工区区域活动】

▲ 有效的记录

▲ 反思与调整

基本功之一:

学会观察是进行游戏指导的关键【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和指导幼儿进行美工区区域活动】

1、观察的现状

1)、缺乏观察意识。

充分观察 耐心观察

2)、观察的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

2、观察的要点

寻找观察视点,设定观察目标、划定观察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

基本功之二:

适 时 指 导,

激发幼儿创造力 。

指导又称干预,主要指导思想是要体现“授之以渔”的理念。

所谓干预指教师在周密细致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以自身为影响媒介,巧妙地采取各种方式,或示范,或合作,或介入,施加教育影响,以期引导与改善幼儿的行为,向着预期的教育目标发展。

一、实施干预的方式

1、平行式干预

2、交叉式干预

3、垂直式干预

1.平行式干预是指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意在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平行式干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避免了教师的指导可能成为幼儿活动干扰的倾向。

2.交叉式干预:教师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的目的。

交叉式干预要避免教师直截了当发号指令左右幼儿游戏的情况。教师更多地是以游戏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导引游戏的发展。

3、垂直式干预: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与领导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43895/

推荐访问:幼儿美工区域活动记录 幼儿区域美工区计划表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