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之辞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隧也

来源:专题 时间:2016-09-01 09:43:2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专题】

【诗人之辞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隧也】

诗人之辞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隧也(一)
略论陶渊明“崇尚自然”思想的难以超越和与众不同

  摘 要:提及陶渊明,我们都会关注到他的“崇尚自然”思想,这是他思想的核心,这一思想历来为很多文人所崇尚和践行,但陶渊明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不仅是之前,还有后世的文人都难以企及,他的这一思想中包含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内涵和价值,是很难被超越的。首先是陶诗中体现的自然美很难被超越,其次是他的这一思想体现了魏晋精神的核心,第三是推动了“滋味说”的发展。

  关键词:陶渊明;崇尚自然;难以超越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02
  “陶渊明思想的核心就是崇尚自然,《归去来兮辞序》说:质性自然,《形影神序》说:神辨自然以释之,‘自然’是指导陶渊明生活和创作的最高准则。”[1]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略论他这一思想的难以超越之处。
  一、陶渊明崇尚自然思想的集中体现——陶诗体现的自然美
  谈及陶渊明的“崇尚自然”思想,不能绕过他的诗歌。在神韵诗的发展史上,陶渊明是毋庸置疑的高峰之一,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更是清远派的集大成者,清远派的宗旨是“超越现实,回归自然”,而陶渊明的诗可谓是将这一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此主要讨论他最具神韵特色的田园诗。
  朱熹曾经说过:“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他的诗歌都是朴素的美,以本色取胜,诗中的意向也都是最为寻常的事物、景物,“炊烟、鸡犬、村舍、山涧、南山、菊”等等,这些寻常的景物在陶渊明的诗中铺展开来,给人的感觉是意境及其深远、余味及其悠长的,自然流淌中不乏深刻。苏轼评价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这样的诗句数不胜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简单四句话却意蕴悠远;“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种田园美、农夫乐十分质朴而自然,他笔下的田园是诗化的田园、美化的田园、人格化哲理化的田园,我们不仅能读到自然的理想和生存方式,也能从中体会到一种诗化的美,从而感受到诗人人格中的自然情趣;此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及“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几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更是着重体现了诗人的那种“胸中自然流出”的状态,不事雕琢。
  另一方面体现他崇尚自然的是陶诗中的“回归”,他的回归是包含有很多方面,一是回归到田园中去,“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二是回归到自然中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归到人的自然本性,过一种自然而然、无拘无束的率真生活,这都是陶渊明的独创,是陶渊明独具特色也正是他难以被超越的地方,他的回归正是体现了他的崇尚自然。“涵义如此丰富的回归,在陶渊明以前并没有成为一种文学作品的主题,这不仅是他的独创,也是他的深刻之处。”[2]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在他将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后的高峰体验中形成的,他和自然有着宿命化的情缘,而到之后如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学习陶渊明,虽然技法上更成熟,但是流为了一种模式化的东西,就远不如陶诗本色自然。
  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中体现了魏晋精神的核心
  关于陶渊明算不算是魏晋名士,身上是否体现有魏晋精神这一问题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他的思想中正是体现了魏晋精神里最核心的一部分,是当之无愧的名士,这也是后代许多文人难以超越的地方。
  在谈到魏晋精神时,不得不提到酒,名士们爱纵酒狂欢早广为人所知。在提到陶渊明的崇尚自然时,也绕不开他的饮酒,“他对宇宙、人生和历史的思考所得出的结论,他的哲学追求,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返归自然的素心,有时就是靠着酒的兴奋与麻醉这双重刺激而得到的。”[3]我们看连他的饮酒都是这么与众不同。酒与文人雅士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酒能使得他们在另一番境界里得到解脱,能忘却现实的烦恼苦闷,能宣泄内心最真挚的情感,能彰显其豪放旷达的情趣,能达到最接近自然的状态。他的饮酒与阮籍、嵇康有相通之道,又有了新的超越和体验,他达到了一种通脱,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活跃、自由、方达,更有一种心灵的审美超越,超越了现实,把自己完完全全融入了自然中,悟出了最神秘的“道”,这是魏晋精神的核心体现。有诗句“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陶渊明的饮酒,体现真正的酒中有真意,他从酒中悟道,与自然最为接近;另外《宋书》中有记载“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这段话充分显现了他的真情,酒已经成为其人生艺术化的媒
  介了。
  冯友兰先生曾经说“在东晋名士中渊明的境界最高”,这最高的境界正是他崇尚自然的本真流露,是表里如一的。“到东晋,风气变了。社会思想平静得多,各处都夹入了佛教的思想。再至晋末,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文章变更和平,代表平和的文章的人有陶潜。他的态度是随便饮酒,乞食,高兴的时候就谈论和做文章,无尤无怨。”[4]他的自然状态是超越了孔融、阮籍等人的。他只是不似刘伶、阮籍之辈的佯狂任诞,陶渊明是更为自然的行径,是魏晋精神的核心体现。
  三、陶渊明崇尚自然思想推动了“滋味说”的发展
  第三部分结合理论来进一步阐述陶渊明崇尚自然思想的独特和难以超越之处。陶渊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人化自然,其人化程度是原始的,他和土地山川有情感的交流,因此他产生了滋味。
  在永明体泛滥的南朝,诗歌形式上过分地堆砌辞藻,刻意追求声律,矫揉造作,损害了诗歌的自然美。出于纠正当时诗坛不良风气的考虑,钟嵘在《诗品》中提出了“滋味说”,“从诗歌艺术论的角度讲,《诗品》就是神韵说最早的源头。……钟嵘《诗品》对神韵说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就是滋味说的提出。”[5]滋味说强调抒情和吟咏性情,以赋比兴为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钟嵘在评价陶渊明云: “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静,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文德。世叹其质直……”钟嵘以“岂直为田家语,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将其置于中品。[6]虽然后人对于钟嵘将其列入中品颇有微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钟嵘评价陶渊明的诗是有“滋味”的。
  陶渊明诗中的“滋味”正是自然的滋味,他的人生观和文学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具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品性,他的诗则是“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的艺术风格,他的一生都是任真、任自然的,他亲身体会田园的生活,达到了最自然的状态。钟嵘标榜的观念也是自然,钟嵘在内容上主张自由抒情,在表现上要有清新流畅的自然之美,在这样的理论下产生的诗歌才是有“滋味”的,他批评的是“淡乎寡味”,而陶渊明的诗歌中最不缺的便是“自然之味”,他的《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极具韵味的,每一位读者都会想个人的“真意”,这种真意便是诗歌中的滋味,令每个人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可以说陶渊明的践行推动的诗歌中“滋味”,这是诗歌中的必备要素,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更书写了个人的性情,而我们在品味其中“滋味”时就完成了审美的超越。这种因“崇尚自然”而产生的“滋味”对当时和之后的文坛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是崇尚自然的,这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为文人士大夫所尊崇,许多文人骚客以学此为风尚,他是一个文化标杆也是一个精神标杆。但千百年来仅此一位陶潜,再难有人超越,正是因为他不仅仅是纯粹的崇尚自然,其中更蕴含着多层次的内涵,使得他一直独立于众多文人之中,成为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
  参考文献:
  [1][2][3] 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57页、112页、114页
  [4] 鲁迅,魏晋风度及其他[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181页
  [5] 王小舒,神韵诗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261页
  [6] 元文广,钟嵘《诗品》之陶渊明品第再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1(4),28页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75223/

推荐访问:以言尚其辞 问之以言以观其辞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