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5-01 11:17:3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旧唐书·于休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旧唐书·于休烈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4.【C】

5.5.【D】

6.6.【A】

7.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答: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于休烈性情纯厚谨慎,机敏聪明。从小好学,善于写文章,考中进士科,多次升官任右补阙、起居郎、集贤殿学士,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出京任为中部郡太守。

正值安禄山叛乱, 肃宗即位,改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国史。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特别注重听取臣下建议,转对于休烈说:“国君的任何举动都要记録下来,这纔是良史。朕有过失,卿是否记下了?”他回答说:“夏禹、商汤检讨自己,他们开国立业也―分盛大。有德之君,不忘纠正过错,臣不胜庆贺。”当时中原凋残,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供查寻。于休烈烈上奏说:“《国史》一百零六卷,《开元实録》四十七卷,起居注连同其它綦籍三千六百八十二卷,都保存在兴庆宫史馆。京城被叛贼攻陷以后,全被焚毁。而且《国史》、《宵録》是圣朝大典,修撰多年,如今部没有保存下来"希望交忖御史台审问勘查史馆的有关官员,今府县招致访求。有人另外收存《国史》、《宵録》的,若送到官府,重金购回并从优奖赏。

前任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贼中,此时进入东京,至此将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

于休烈不久改任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上《五代帝王论》,皇上非常赞赏。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安然自处,亳不介意。

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依旧兼修国史,不久加授礼仪使。升任礼部侍郎。又改检校工部尚书,兼判太常卿事,正式授任工部尚书,多次进封为东海郡公,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中共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一石的积蓄。恭谨俭朴温和仁义,从不将喜怒之情表现脸!而礼贤下上,扶持后进,虽位尊年高,从无倦怠之色。酷好书籍,手不释卷,直到临终。大历七年去世,终年八十一岁。这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因于休烈父子儒行著名,特意下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安葬之日赐给仪仗鼓乐。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怀悼念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一百匹、布五十端,派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他家中宣旨慰问。儒士的荣耀,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的。

第二篇:《贾人渡河原文翻译阅读答案》

贾人渡河 阅读答案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译文】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思考】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词。

(1)号: 求救(2)予:给(3)许:答应,许诺 (4)薄:撞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济阴之巨室也: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

(2)是许金而不酬者也: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

3.选出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 ( A)

A.本文记叙了一巨商不讲信用,许百金而酬十金,最终逃脱了灭顶之灾的事。

B.本文揭露了商人老奸巨猾,许金不酬,同时也讽刺了渔夫见利忘义,贪得无厌。

C.本文借一巨商翻船落水的故事,批判了渔夫唯利是图,乘人之危。

D.本人写了两个对立的认为形象:贾人许金能酬,说话算话;渔者财迷心窍,见死不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贾人许百金而只酬十金的理由是什么。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他认为一个打渔的,每天收入不了多少,能得十金就应该满足了。

5.请以渔者为对象,写一个简评,要求运用成语或名言警句。

虽然商人失信于你,你也不应该财迷心窍,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不要忘了,人命大于天。你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第三篇:《狼 原文翻译 阅读答案》【《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四篇:《精编四篇文言文原文翻译阅读答案》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翻译】

刘羽冲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思考:

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

贾人渡河

【译文】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词。

2.(1)号: 求救(2)予:给

(3)许:答应,许诺 (4)薄:撞【《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2.翻译下面的句子。【《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1)我济阴之巨室也: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

(2)是许金而不酬者也: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

3.选出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 ( A)

A.本文记叙了一巨商不讲信用,许百金而酬十金,最终逃脱了灭顶之灾的事。【《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B.本文揭露了商人老奸巨猾,许金不酬,同时也讽刺了渔夫见利忘义,贪得无厌。

C.本文借一巨商翻船落水的故事,批判了渔夫唯利是图,乘人之危。

D.本人写了两个对立的认为形象:贾人许金能酬,说话算话;渔者财迷心窍,见死不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贾人许百金而只酬十金的理由是什么。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他认为一个打渔的,每天收入不了多少,能得十金就应该满足了。【《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5.请以渔者为对象,写一个简评,要求运用成语或名言警句。

虽然商人失信于你,你也不应该财迷心窍,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不要忘了,人命大于天。你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多言何益

[翻译]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叫声。再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振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只有在切合时机的情况下说话才有用。”

[分析]墨子就“多言有益乎?”这个问题,采用举例子,作比较的手法,说明了一个道理: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一语道破。诵读时按图“多言有益乎?”这一问题,从对比的两个方面去理解,得出“惟其言之时也”的道理。

[道理]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

1.解释

(1)言(说话)(2)恒(持久)(3)鸣(啼叫)(4)益(好处)

(2).选文运用了(举例)和(对比)说理方法,告诉我们(说话应切合时机)的道理。

对牛弹琴

【参考译文】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1.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

2.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第五篇:《《不死之药 》阅读答案(包括试题、原文、翻译)》

不死之药

参考答案:

1、①操:拿着,拿 ②因:于是 ③说:劝说 ④食:吃。

2、①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②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每句中有一个重点词译不出扣半分,

3、①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②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每个1分。

阅读试题:

1、解释加点词。(4分)

①谒者操以入 操: ②因夺而食之 因: ③使人说王曰 说: ④臣故食之 食: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②夫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3、“中射之士”认为自己无罪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夫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王乃不杀。

注释:①谒者:负责宫中门卫及传递的官。②中射之士:担任警卫的弓箭手。

(节选自《战国策》)

翻译: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楚王为此甚为恼怒,就要杀死这个卫士。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

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楚王就放了他。

翻译: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楚王为此甚为恼怒,就要杀死这个卫士。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楚王就放了他。

第六篇:《《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驳马虎疑

桓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对曰:“臆者君乘驳马而盘桓,迎日而驰乎?”公曰:“然。”管仲对曰:“此驳象也。驳食虎豹,故虎疑焉。”

【注释】1洀桓:盘旋。 2駮象:駮兽的形象。【《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1)虎望见之而伏(2)其故何也

2你觉得桓公向管仲说“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时应是怎样的一种心理?

3从管仲的言语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趴(2)缘故,原因

2因为老虎见到自己竟然没有伤害自己,反而“见之而伏”,桓公不禁洋洋自得,向管仲说的原因也是有自夸之意。

3管仲很正直,在君主面前能够不谄媚,并且很聪明,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关注事物的本质。

【参考译文】

桓公骑马,虎看见而躲藏起来,桓公问管仲说:“今天我骑马外出,虎看见都不敢来,这是什么原因呢?”管仲回答说:“我猜您是骑着杂毛色的马在路上盘旋,并且迎着太阳奔跑的吧?”桓公说:“是这样的。”管仲回答说:“这种马形状很像驳,驳是能吃老虎豹子的,所以虎就疑心了。”

注释

桓盘:盘旋。【《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驳马虎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

第七篇:《《叙小修诗》“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叙小修诗

 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弟少也慧,十岁余即著《黄山》、《雪》二赋,几五千言,虽不大佳,然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无以异也。然弟自厌薄之,弃去。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①以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叙小修诗》“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叙小修诗》“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且《离骚》一经,忿怼之极,明示唾骂,安在所谓怨而不伤者乎?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

[注释]①的然:鲜明的。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视今之文士矜重以垂不朽者    视:看

B.既长,胆量愈廓                廓:广大,开阔

C.文欲准于秦、汉                准:遵循,遵照

D.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        恨:遗憾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予则极喜其疵处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B.不效颦于汉、魏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D.予读而悲之               不知东方之既白

19.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调为弟弟小修的诗作序,指出小修诗作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出并阐述自己“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创作主张。

B.第二段以今之诗文不传与民间歌谣可以流传的判断,大胆批判近代蹈袭的习气,末段以《离骚》为例,连用反问,证明情至之语的重要。

C.作者认为秦汉文、盛唐诗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他们对前人的超越,而小修诗“多本色独造语”的瑕疵之处恰恰就是一种创作上的亮点。

D.作者认为坎坷的经历造就了小修与众不同的性格才情,他把贫病无奈的苦楚抒发于诗,这些诗是真情流露,虽然不雅,却可以流传于世。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的然以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叙小修诗》“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叙小修诗》“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A(视:比较)

18. C(C介词,把;A连词,却∕连词,就;B介词,向∕介词,到;D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9. D(选项中的“虽然不雅”,文中没有提到)

20. 的然以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断错一处扣0.5分)

21.(1)因此可贵,原本不能用好坏来评定啊。

(“所以”“可以”各1分,通顺1分,共3分。)

(2)可是有人还是把太过直露作为他诗文的毛病,竟不知感情跟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文字随着情感的产生而产生,只担心文字不能表达出感情,哪里有什么直露呢?

(“或者”“病”“曾”“何露之有”各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我的弟弟小修,从小就很聪慧,唯独喜欢读老子、庄周、列御寇几家的著作,他都自己作注解,其中多有言外之趣。长大后,器量愈加壮阔,见识更加开朗,鲜明的以豪杰自命,看乡里那些庸俗的文人,如同行走在牛马之后,(污秽不堪),一天也不能居住下去。于是泛舟于长江之上,驰马奔走塞外,遍览天下,而他的诗文也因此一天天长进。他的诗文大都独立抒发自己的性情,不为固定的格式套路所束缚,如果不是从自己心中自然流露出来,就不愿下笔写作。他的诗文之中有优点,也有瑕疵,优点自是不必待言,就是瑕疵之处也多质朴自然自我独创的语言。可是我却极为喜欢他诗文的瑕疵之处;这是因为我认为所谓的好的地方,还不能避免矫饰雕琢和沿袭模仿的缺憾,还没能完全摆脱近代文人的风气习惯呀。

大概诗文到近代已变得卑弱极了,文章想要以秦汉的为标准,诗歌则一定要以盛唐的为标准,抄袭模仿,亦步亦趋,看到某人有一句话与前人的不相似,就一齐指责,认为是没入门不得法的歪门邪道。却不知文章以秦汉为标准,而秦朝汉朝的人又何尝一字一句学习了《六经》呢?诗歌以盛唐为标准,盛唐人何尝一字一句模仿了汉魏的呢?只不过时代有盛衰兴亡,可是方法并不沿袭不变,(每个时代的诗文)各自穷尽它的变化,各自尽情表现它的意趣,才因此而可贵,原来并不能以好坏来评定啊。况且世上的事物,独立存在的就一定不能没有,一定不能缺少,那么即使想要废弃它也办不到。【《叙小修诗》“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19047/

推荐访问: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 智子疑邻翻译和原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