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传》“有少年得斗鹑”阅读答案及翻译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5-01 11:17:4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有删节)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有少年得斗鹑[chún],其侪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遂劾府司失入。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断为是。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曰:“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韩琦,以琦为社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帝)乃听之。于是,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粥、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tè]。”作《辩奸论》以剌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一《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注释]①斗鹑:鹑,一种鸟,身上长有麻点,性凶狠,古代常有“斗鹑”娱乐。②当:量刑判处。③失入:罪轻而罚重。④忮;zhi,刚愎、狠戾。

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属文动笔如飞属:写

B.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谢:道谢

C.去安石,天必雨雨:下雨

D.神宗不听,遂相安石相:做宰相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以为天旱,更失人心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B.①朕所以恐惧者②所以游目骋怀

C.①无不言其害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扶老携幼困苦之状②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5.以下四个选项中,都能体现王安石强硬态度的一组是(3分)

①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②安石曰:“我无罪。”不肯谢

③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④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⑥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A.①②⑤B.②④⑤C.③④⑥D.②⑤⑥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写文章动笔如飞,等到写完以后,读者都叹服他文章的精妙,连欧阳修也为他传播美名。

B.在少年杀人案中,王安石弹劾开封府有关部门判罪过重,但审刑院和大理院都认为开封府的判定是正确的。王安石因其弹劾不当而被判罪,王安石被迫认罪。

C.当时的宋朝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百姓流离失所,朝廷上下都归罪于王安石,王安石遂被罢相。 ④③①②

D.王安石生活俭朴,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贤者。只有苏洵认为他是个奸人,还写了一篇《辨奸论》来讽刺他。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侪求之不与,恃与之昵,辄持去。(3分)

译:

(2)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3分)

译: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译:

参考答案:

3.B(3分)(谢:谢罪)

4.D(3分)(A以为:①认为,②以之为;B所以:①„„的原因,②用来„„;C其:①代词,它的,②难道,表反问语气;D之:结构助词,“的”)

5.B(3分)(①所说的是王安石爱读书,记忆力好。③所说的是王安石俭朴的品质。⑥是韩琦对王安石能力的评价。)

6.B(3分)(王安石没有被判罪,皇帝下诏赦免了他的罪名。他也没有认罪,而是态度强硬,不肯前去道歉谢罪。)

7.(9分)

(1)(3分)他的同伴想要,(他)不给。那同伴自恃和他亲密,就一把拿跑了。(意对即可)

(主要赋分点:与,辄)

(2)(3分)这样不近人情的人,很少不会成为奸人的。(意对即可)

(主要赋分点:是,鲜)

(3)(3分)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意对即可)

(主要赋分点:最后一个“其”,极)

【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从小就喜欢读书,一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动笔如飞。起初好像不是很留意,等到写完以后,读者都叹服他文章的精妙。朋友曾巩带着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

有个少年得到一只用来斗的鹌鹑,他的同伴想要,(他)不给。那同伴自恃和他亲密,就一把拿跑了。少年去追,把他杀了。开封府判定该少年应被处死。王安石反驳说:“按照律(刑统?)的规定,不论是公然抢夺还是暗中偷窃都算是盗窃罪。此案中少年不给,他的同伴就拿走了,这就算盗窃。少年去追并把他杀掉,应该是追捕盗贼,即使杀死,也不应定罪。”因此便弹劾开封府有关部门判罪过重。开封府的官员不服,此案上报到审刑院和大理院,这两处都认为开封府的判定是正确的。(王安石因其弹劾不当而应被判罪),但皇帝下诏赦免了他的罪名,按照惯例,这种情况应该到阁门去答谢。王安石说:“我无罪。”不肯前去,御史因此弹劾他,皇帝却没有理会。

欧阳修请求辞官回乡,冯京奏请让欧阳修留任,王安石说:“欧阳修依附韩琦,把韩琦当作国家的支柱。像这样的人,在一个地方就会败坏一个地方,在朝廷就会败坏朝廷,留他有什么用?”皇帝于是听从了王安石的看法。在这个时候,吕公著、韩维,是王安石依靠他们来树立声誉的人,欧阳修、文彦博,是推荐他的人,富弼、韩琦,是他曾经跟随的人,司马光、范镇,是所交朋友中关系比较好的人,王安石都不遗余力地排斥他们。

熙宁七年春天,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神宗忧形于色,在朝廷上嗟叹不已,想废除所有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说:“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神宗回答说:“这哪里是小事呢,我之所以恐惧,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变法中的事情啊!从士大夫到后宫,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两位太后向我哭诉,担心京城发生混乱,认为干旱虽可怕,更怕失去民心。”王安石回答说:“说这个话的大臣不知道是谁,如果说两位太后说

这些话,那是向经、曹佾进的谗言。”冯京说:“臣也听说了。”王安石说:“士大夫不满的意见,都集合到冯京处,所以冯京才听到这些议论,臣就没有听说。”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将自己的奏疏,以及画着他所见的灾民扶老携幼、困苦挣扎惨状的长卷,向神宗上呈。郑侠在奏折里说:“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了。”于是郑侠被判罪流放到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着眼泪对皇帝说:“王安石乱了天下!”神宗也开始犹豫怀疑了,于是免掉了王安石的宰相,改任他为观文殿大学士、管理江宁府。

王安石还未做高官时,名声就震动京城。他的本性不喜好浮华,对待自己十分俭朴,有时衣服脏了也不洗,脸脏了也不洗,大多数人都称许他为贤者。只有四川人苏洵说:“这样不近人情的人,很少不会成为奸人的。”写了一篇《辨奸论》来讽刺他。

王安石性格刚愎自用,遇到事情不考虑是否可行,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等到王安石商议变法时,在朝廷上与反对者争执不下,王安石引经据典,抒发自己的观点辩论时滔滔不绝,众人无言以对。他甚至有言论说:“自然界的灾变不必畏惧,祖宗的法令制度也不足以效法,他人的流言蜚语不足以顾虑。”

以前宋神宗想任命宰相,问韩琦说:“王安石当宰相如何?”韩琦回答说:“王安石当翰林学士是游刃有余的,但让他处于辅佐天子的位置上却不行。”神宗没有听韩琦的话,于是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唉,这虽然是宋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第二篇:《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六) 人教新课标版》

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六)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氛.围(fēn) 省.(xǐng)悟 吹毛求疵.(cī) 扣人心弦.(xián) B. 栖.(qī)息 炮.(pào)制 安然无恙.(yànɡ) 莫名奇.

妙(qí) C. 胆怯.(qiâ) 匀称.(chân) 颔.(hàn)首低眉 粗制烂.

造(lán) D. 唱和.

(hâ) 玷.(zhān)污 相辅.相成(chãng) 走头.

无路(tóu)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裨补 妖娆 戳穿 得陇望蜀 B、缟素 合谐 徒峭 付汤蹈火 C、避讳 汉沔 猝然 不言而喻 D、和煦 斟酌 襁褓 滥竽充数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⑴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⑵太阳被闷在厚密的云层里,拼命挣扎着想舒一口大气。然后有一天,“嘭”的一声,天空裂了,太阳 了乌云。夏天来了。⑶是秋风,把叶子介绍给根须,使他找到了 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萌生春天的温床„„⑷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 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A.明朗 钻出 延长 盖 B.朗润 迸穿 延续 卧 C.明朗 跳出 延伸 积 D.朗润 挤出 延展 铺

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5)题必做,(6)--(8)题任选一题完成,都完成,以第(6)为准。6分】

(3)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 (6)予独爱莲„„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周敦颐《爱莲说》) (7)“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5、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完成后面题目。(6分)

可不是吗,家太平凡了,再温 (xīn)的家也难免有俗物琐事、闲言粹语乃至小吵小闹。然而,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 (qì),家就是供我们休 (qì)的温暖港湾。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 (míng)想打断了。我站起来,愉快地问候:“晚安,回家的人们!” (1)在文中拼音处填上汉字。

(2)文中“琐屑”的意思是 ;“摇曳”的意思是 。 (3)请写一个准确、形象、生动的比喻句,描绘你对家的理解。 6、名著阅读。(3分)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是啊,在成长的岁月里,我们一次次地陶醉阅读,一回回地徜徉书海。在一年四季的轮回中,在书香的熏陶下,我们一天天的懂得生活的真谛,感受成长的快乐。下面一段话就节选自初中必读名著中的一篇。

“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选文出自名著《 》,这是主人公 的一段内心独白。从他的内心独白中,我读懂了他是一个 的人。 二、综合性学习。(6分)

7.某媒体在网上就“看病贵”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请你结合调查表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你发现的问题。(3分) (1)

(3)针对你自己发现的问题,请你给我们的医疗卫生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力求改善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3分)

1

三、现代文阅读(43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5分)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少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树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8.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9.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10.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4分)

11.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3分)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汪金友

“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胡锦涛总书记讲了这样一番话。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的很高,策划的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2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于纤微之事”。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12.文章开头引用胡总书记的话的作用是 , 。(2分)

13.“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关系是 ,两者紧密结合的意义或价值是 。(2分)

22.“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四、写作(50分)

24.换一种眼光,你也许会有新的发现;换一种心情,你也许会有新的感悟;换一种思维,你14.“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用现代汉语表述这句话,其大意是 ,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 。(3分) 15.自选角度,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3分)

16.我们青少年正处在“读万卷书”的年龄段。读书固然重要,“读万卷书”尤为可贵。但只“读万卷书”而不“行万里路”,这有悖于人才成长的规律。如果要你补上“行万里路”这一课,你该怎样去做?(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7--21题。(11分) 王安石传

有少年得斗鹑①,其侪②求之不与,恃与之昵③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④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遂劾府司失入⑤。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⑥,皆以府断为是。诏放⑦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曰:“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注释]①斗鹑:鹑,一种鸟,身上长有麻点,性凶狠,古代常有“斗鹑”娱乐。②侪(chái)伙伴。③昵:亲近。④当:量刑判处。⑤失入:罪轻而罚重。⑥审刑、大理:审刑,指中书省下属的审刑院,掌管上奏案件的裁决;大理,古代全国最高的审判机关。⑦放:宽免。 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良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恃与之昵辄持去

18、解释句子中的加点词语。(3分)

(1)是: (2)诣: (3)谢: 19、说说“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的意思。(2分)

20、用自己的话说说少年杀人的原因。(2分)

21、结合全文,请你对王安石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3分)

(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2-23题。(4分)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也许会有新的的收获„„请以“换一种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3

第三篇:《宋史—王安石传》

- 1 -

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 一日讲席,群臣退,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彼二子皆有道者所羞,何足道哉?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皋、夔、稷、禼、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则皋、夔、稷、禼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登州妇人恶其夫寝陋,夜以刃斮之,伤而不死。狱上,朝议皆当之死,安石独援律辨证之,为合从谋杀伤,减二等论。帝从安石说,且著为令。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保甲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战阵。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愿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又有免行钱者,约京师百物诸行利入厚薄,皆令纳钱,与免行户祗应。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又令民封状增价以买坊场,又增茶监之额,又设措置河北籴便司,广积粮谷于临流州县,以备馈运。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下欲以先王之正道胜天下流俗,故与天下流俗相为重轻。流俗权重,则天下之人归流俗;陛下权重, - 2 -

- 3 -

- 4 -

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配享神宗庙庭。崇宁三年,又配食文宣王庙,列于颜、孟之次,追封舒王。钦宗时,杨时以为言,诏停之。高宗用赵鼎、吕聪问言,停宗庙配享,削其王封。

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作《辩奸论》以刺之,谓王衍、卢杞合为一人。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馀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已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於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 5 -

第四篇:《2012年勐先中学学业水语文第二次平模拟考试题》

2012年勐先中学九年级第二次学业水平模拟考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包括水平卷100分,附加卷20分,150分钟完成,祝你取得好成绩)

6.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6分.(1)——(3)题必做,(4)(5)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3)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

班级 姓名 得分

, . (一)语文知识积累(1——5小题,每小题2分,第6小题6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窥.视(kuī) 干涸. (gù) 毛骨悚.然 (sù) B. 和煦. (xù) 陌.生 (mò) 惟妙惟肖. (xiào) C. 凋.零 (diāo) 挑衅. (bàn) 走投.无路 (tóu) D. 校.对 (xiào) 锤炼. (liàn) 深恶.痛绝 (w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邃道 阴霾 仍俊不禁 B. 紊乱 避讳 触目伤怀 C. 聒噪 吞噬 五采斑斓 D. 轻盈 撺掇 草长萤飞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

A. 今年中秋,李老师没有回家,而是来学校与寄宿学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B. 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是西双版纳船运业梦寐以求....的事情。 C.“桥头堡”建设对扩大云南对外开放、加快云南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D.云南辛亥革命以其彻底性、激烈性在中国革命史上引人瞩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炎热的酷暑,在浓阴密布的树下乘凉,的确是一件快事。 B.在电视剧中插广告的问题已经广泛地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C.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云南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彻底改变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5.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项 ( )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经历命运的三起三落之后,从原先的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变得老实坚强、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B.法布尔的《昆虫记》,又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它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C.《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出海航行遭遇风暴,流落荒岛。他白手起家开发荒岛,使自己生存下来。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屈,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忘我的献身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4)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面对自古以来难以成全的事情,表现出豁达乐 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的诗句是: , 。

(5)夕阳诗人们用来抒情的景物,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你最欣赏的连续的两句古诗名句: , 。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6分)

7.口语交际。(3分)

2011年10月,西安市某小学门外,一些孩子的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学校说一年级学生不是同时加入少先队,一般分成两批。优秀上进的孩子肯定属于第一批,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就给绿领巾戴。给他带绿领巾的目的,就是要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带绿领巾激励“后进生”,你认为这种方式合适吗?谈谈你的看法。

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情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人节,其动机大致如下:报道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 ﹍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① 用简要的文字概述两则材料主要信息(1分)

② 在世界多元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应该摒弃还是保留?请说明理由。(1分) 。 ③.请你选择材料中的一个节日,向你的同学或亲友设计一句问候语或祝福语。(1分) 。

(一) 阅读(38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全诗创设一种怎样的环境气氛?(2分)

。 10.前人对这首诗后两句评价极高,请你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3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王安石传》“有少年得斗鹑”阅读答案及翻译】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曹刿说:“肉食者鄙”,文中鲁庄公是肉食者的代表,他的鄙可以概括为哪两方面?(2分) 。 14.文中的“乡人”“曹刿”和“鲁庄公”,你更愿意和他们中的谁做朋友?为什么?(2分) 。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5——18题。(10分)

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喜获破译

①2006年5月18日,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王安石传》“有少年得斗鹑”阅读答案及翻译】

②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包含基因数量最多,块头最大。其基因数目多达3141个,是平均水平的两倍,破译难度也最大。一个由150名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历时10年,才完成了1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历时16年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书写完了“生命之书”的最后一个章节。

③据估计,人类染色体大约由2万到2.5万个基因组成。科学家在破译1号染色体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了1000种新基因。

④人类基因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就像一座巨大的金矿。它将促进生物学的不同领域如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人们从中更可以发掘出诊断和治疗5000多种遗传疾病的方法,阻止甚至扭转一些疾病的遗传。其中,超过350种疾病被认为与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问题有关,包括癌症、老年痴呆症等。

⑤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解读和研究人类遗传物质DNA的全球性合作计划。领导1号染色体测序项目的格雷戈里博士说:“公布人类最后也是最大一个染色体的测序,标志着建立在人类基因测序基础上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掀起高潮。” 15.本文为事物说明文,其说明的中心内容为什么?(2分)

16.第④段中“人类基因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就像一座巨大的金矿。”采用了 的 说明方法,作用是: (3分) 17.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2分)

18.请概括说明1号染色体研究成果所具有的意义。(不超过15字)(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9——22题(13分)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

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少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树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9.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20.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②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21.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3分)

22.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3分)

(四)写作(40分) 23.我学会了 要求:(1)横线上可以补充感恩、理解、换位思考等,这背后肯定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感情经历,请补充。(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章中不许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写不少

附加题(20分)

(五)语文综合运用(8分) 24.在你读过的文学名著中,哪个人物形象给你的印象最深?请写出此人物的名字以及书名、作者,并简要说说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4分) 。 25.展开联想和想象,从下列词语中人选4个词语,扩展成60字的一段话,描绘一幅画面。(4分) 月光 倾斜 拂面 沁人心脾 婆娑 静谧 遐想

。 (六)课外文言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7--21题。(12分) 王安石传

有少年得斗鹑①,其侪②求之不与,恃与之昵③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④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遂劾府司失入⑤。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⑥,皆以府断为是。诏⑹放⑺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曰:“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注释]①斗鹑:鹑,一种鸟,身上长有麻点,性凶狠,古代常有“斗鹑”娱乐。②侪(chái)伙伴。③昵:亲近。④当:量刑判处。⑤失入:罪轻而罚重。⑥审刑、大理:审刑,指中书省下属的审刑院,掌管上奏案件的裁决;大理,古代全国最高的审判机关。⑹皇帝下命令⑦放:宽免。 26、解释句子中的加点词语。(3分) (1)是: (2)诣: (3)谢: 27、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此不与而彼携以是盗也

。 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 28、用自己的话说说少年杀人的原因。(2分)

。 29、结合全文,请你对王安石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3分)

第五篇:《2013年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3年九年级七校联考语文试卷

(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8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强聒不舍 亵渎(xiè) 睿智(ruì) 慷概大方 ..

B.重蹈覆辙 躯壳(qiào) 舐犊(shì) 不容置疑 ..

C.怒不可遏 媲美(bì) 隐晦(huì) 随机应变 ..

D.逢场作戏 深邃(suì) 抽噎(yī) 不可名状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突如其来的熊熊烈火,为了六条幼小的生命,王茂华老师毅然跳入火海。 ....

B.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

C.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

D.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海内外五万多名清华学子重回母校,追忆青春岁月,共享天伦之乐。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B.昨日,记者从省国土部门获悉,我省已全面启动今年灾害防治。

C.游览者必然也不会不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王安石传》“有少年得斗鹑”阅读答案及翻译】

D.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4.在下面文字中的两处横线上,各选择并填入一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一般认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电视、游戏、网络等新媒介的出现,人类大脑接收到的信息量在飞速增长,由于接收了更多的刺激,大脑会变得更加灵活。 。他们觉得每一位亮相媒体的人都是“专家”,所以他们说的话肯定都是正确的,所以他们信任别人远胜于信任自己。

我们都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都做过试卷。有没有发现,试卷里的选择题和判断题远远多于问答题?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会教你如何在完全看不懂题目的情况下,光凭对几个答案的分析,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①而事实恰恰相反,现代社会中许许多多的人拒绝思考。

②不容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现代社会的“集体智商”,确实大不如前。

③在传统意义上,教育具有居高临下的意味。

④除了媒体对大众的低智商化误导以外,教育亦难脱干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5.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用事实作论据时,对所运用的事实必须调查核实,每个情节、每个数字都不允许浮夸不实。

②所以,还要充分考虑事实的代表性,对众多的事实进行精心选择。

③用事实作论据,事实必须确凿,有代表性。

④有些事情虽然属实,但只是个别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引用这样的事实作论据,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⑤事实不确凿,论点就站不住脚,事实没有代表性,论点就缺乏说服力。

A.⑤①③④② B.③⑤①④② C.③①④②⑤ D.①②④⑤③

6. 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美国州立肯特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约翰?冈斯德和他领导的小组先 为150名体重过胖者测试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结果发现约24%的人有学习障碍,23%的人则有记忆不佳的问题。冈斯德说:“肥胖影响数个生理机制,还会对脑部产生负面效果。”为了验证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他领导科研小组为其中部分肥胖者施行了胃绕道减肥手术。12周后,研究小组再次测试这些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发现那些在这期间接受胃绕道手术而成功减肥的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有了进步。至于那些没有减肥的人,却出现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继续衰退的现象。

A.肥胖的人大多记忆不佳。 B.接受胃绕道手术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C.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 D.肥胖会使人的脑部产生负面效果。 7.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14~17周岁人群对课外书的选择偏好主要集中在文学类上,这一比例占到了58.5%;其次喜欢的课外书类别依次是历史类、科普类和心理类,选择比例均在20%左右。对于学生阅读课外书,66.0%的学校老师和74.3%的家长表示赞成,另有9.6%的学校老师和6.6%的家长因担心耽误学习而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王安石传》“有少年得斗鹑”阅读答案及翻译】

(1)在你阅读过的课外书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一本书?请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并谈谈你的理由。

你最感兴趣的是《 》(1分)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理由:2分)

(2)针对材料中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学校老师或家长,请你联系你阅读名著等课外书籍的收获,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王安石传》“有少年得斗鹑”阅读答案及翻译】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2分) (一)古诗文积累。(8分)

8.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王安石传》“有少年得斗鹑”阅读答案及翻译】

(1)今夜偏知春气暖, 。

(2) ,五十弦翻塞外声。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4) ,凫雁满回塘。

(5)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渴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的词句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6)董事会经过慎重考虑,任命张瑞明为总经理,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公司,人们都说张瑞明是 , 。(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句子回答。)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4分)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王安石传》“有少年得斗鹑”阅读答案及翻译】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9.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2分)

10.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王安石传(节选)

有少年得斗鹑①,其侪②求之不与,恃与之昵③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④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遂劾府司失入⑤。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⑥,皆以府断为是。诏.放⑦安石罪,当诣阁门谢。安石言:“我无罪。”不肯谢。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

【注释】①斗鹑:鹑,一种鸟,身上长有麻点,性凶狠,古代常以“斗鹑”娱乐。②侪(chái):伙伴。③昵:亲近。④当:量刑判处。⑤失入:罪轻而罚重。⑥审刑、大理:审刑,指中书省下属的审刑院,掌管上奏案件的裁决;大理,古代最高的审判机关。⑦放:宽免。

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恃 与 之 昵 辄 持 去

1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是( ) (2)诣( ) (3)置( )

13.解释文中画线句“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的意思。(2分)

14.对少年杀人,开封府的量刑是“ ”;王安石的量刑 “ ”,理由是“ ”。(均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分)

15.结合选文,请你对王安石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1题。(17分)

花盆里的风信子

丁立梅

他一直不是个好学生,惹事生非,自由散漫,不学无术。老师们看到他就摇头,同学们也不待见他。为了让他少惹事,老师们对他说:“张星,这次考试,你可以不参加。”“张星,星期天补课,你可以不来。”(甲)那么,好吧,他乐得逍遥,整日里游东逛西,打发光阴。偶尔坐在教室里,也是伏在桌上睡觉。

新来的女老师,有双美丽的大眼睛。女老师特别喜欢花草,自己掏钱包,买来很多的花草装点教室。这个窗台上搁一盆九月菊,那个窗台上放一盆吊兰,教室被她装点得像个小花园。

那天,上课铃声响过后,他才拖拖沓沓进教室,却遇见女老师一双微笑的眼。女老师手上托一个小花盆,对他说:“张星,这盆花放在你旁边的窗台上,交给你管理,可以吗?” 他有些意外,一时竟愣住了。定睛看去,花盆里只一坨泥,哪里有半点花的影子。女老师看出他的疑惑,笑吟吟说:“泥里面埋着花的根呢,只要你好好待它,它会很快长出叶来,开出花来。”

他接下花盆,心慢慢湿润了,第一次有种被人信任的感觉。虽然表面上,他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乙)他极少再东游西荡,呆在教室里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不再伏在桌上睡觉,他给那盆花松土,浇水。他的眼光,常不由自主地望向那只小花盆,心里开始充满期待。

春寒料峭的日子,那盆土里,竟冒出了嫩黄的芽。芽最初只有指甲大小,像羞怯的小虫子,探头探脑地探出泥土来。他忍不住一声惊叫:“啊,出芽了!”心里的欣喜,排山倒海。同学们簇拥过来,围在他的座位旁,和他一起观看花长芽。弱小的生命,在他们的守望中,渐渐蓬勃起来。三月的时候,葱绿的枝叶间,开出了桃红的花,一朵,再一朵。居然是一盆漂亮的风信子。

他激动地拉来女老师。女老师低头嗅花,突然微笑地问他:“张星,你知道风信子的花语是什么吗?”他茫然地摇摇头。女老师说:“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

同享丰盛人生。”他没有吱声,若有所思地打量着那盆花。桃红的花朵,像燃烧着的小灯笼,把他黯淡的人生,照得色彩明艳。

他开始摊开课本,认真学习。本不是个笨孩子,成绩很快上去了。老师们都有些惊讶,说:“张星啊,没看出你这小子还有两下子呀。”他羞涩地笑。坚硬的心,像窗台上的那盆风信子,慢慢地盛开了。有些疼痛,有些欢喜。做人的感觉,原来是这么的好。

后来,他毕业了。由于基础太差,他没能考上大学。但他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租了一块地,专门种花草。经年之后,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匠,培育出许多品质优良的花卉,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风信子。

(选自《润•文摘》2009年第4期)

16.女老师为什么要自己掏钱买来很多的花草把教室装点得像个小花园?(2分)

17.品味词语。(4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女老师看出他的疑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2分)

他有些意外,一时竟愣住了。 .

18.“泥里面埋着花的根呢,只要你好好待它,它会很快长出叶来,开出话来”这句话的深层含意是什么?(2分)

19.从画线的甲、乙两句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分)

20. 本文结尾交代“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匠,培育出许多品质优良的花卉,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风信子。”有什么作用?(3分)

21.文中的“他”和“女老师”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辩证看压力

邵景均

①人生在世,大都喜欢活得自由自在,恐怕极少有人愿意为他人所逼、受环境所迫。但是,外界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来说不受人的主观意愿支配,具有某种必然性。换个角度,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外界压力也有可能是人们获得发展与成就的机遇和先导,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②从历史上看,生存压力带给人类发展进步。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

第六篇:《“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对言:“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乎②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鄜延路金明砦主将张舆战没,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但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蠹:损害

  B.止民之疾痛而已    止:解除

  C.而羌夷之患未弭    弭:顺从

  D.夫可则因          因:沿袭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与“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不仅曾经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就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见识深远,深识民生疾苦。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是因为官吏害民,老天发出的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者首先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为人宽洪,不忌恨害人。【“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和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

  (2)尝为舒但所劾,及在尚书,但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参考答案

"

第七篇:《“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荆州推官。治行最,征授御史。

先是,居正既私其子,他辅臣吕调阳子兴周,张四维子泰徵、甲徵,申时行子用懋,皆相继得举。甲徵、用懋将廷对,而允贞适上书请自今辅臣子弟中式俟致政之后始许廷对。四维大愠,因为子白诬,且乞骸骨。时行亦疏辨。帝并慰留,而责允贞言过当。户部员外郎李三才奏允贞言是,并贬秩调外。允贞得许州判官。给事中御史周邦杰、赵卿等论救,不纳。允贞虽谪,然自是辅臣居位,其子无复登第者

二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允贞素刚果,清操绝俗。以所部地瘠民贫,力裁幕府岁供及州县冗费,以其银数万缮亭障,建烽堠,置器市马易粟。又奏免平阳岁额站银八万,以所省邮传羡补之。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允贞奏除其租,招令复业。岢岚互市,省抚赏银六万。汾州有两郡王,宗人与军民杂处,知州秩卑不能制,奏改为府。自款市成,边政废。允贞视要害,筑边墙万有余丈。政声大著。帝亦数嘉其能

二十八年春,疏陈时政缺失,言:行取诸臣,几经论荐,陛下犹不轻予一官。【“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钱谷出入,上下相稽,犹多奸弊。敕使手握利权,动逾数万。有司不敢问,抚按不敢闻,岂无吮膏血以自肥者,而陛下曾不一察及。金取于滇,不足不止;珠取于海,不罄不止;锦绮取于吴越,不极奇巧不止。元老听其投闲,直臣几于永锢,是陛下之爱贤士,曾不如爱珠玉锦绮也。疏奏,亦不省。

允贞父已九十余,允贞岁岁乞侍养,章二十上。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固留之。其年五月,请益力,始听归。士民为立祠。已,阅视者奏允贞守边劳,即家进兵部右侍郎。寻卒,追谥介肃。                              

(《明史·魏允贞传》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俟致政之后始许廷对          俟:等到

B.允贞素刚果                  素:向来

C.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    逋:拖欠

D.上下相稽                    稽:滑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允贞适上书请自今辅臣子弟中式    而责允贞言过当

B.其子无复登第者                    其年五月,请益力

C.以所部地瘠民贫                    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

D.金取于滇                          直臣几于永锢

7.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

B. 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     

C. 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     

D. 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允贞在担任山西巡抚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减免税负,修建军事设施,恢复开垦,修筑城墙,政绩突出,多次受到皇帝的嘉奖。

B.魏允贞上书,希望实行辅臣子弟中举后,需等到父辈离职后才允许参加廷试的措施,受到皇帝的责备。李三才替魏允贞辩解,却被皇帝贬为许州判官。

C.魏允贞刚正廉洁,敢于上书陈述时政的缺失,批评皇帝不能用人唯贤,对于官员的腐败情况没有察觉,但皇帝没有予以理会。

D.魏允贞多次乞求回家供养父亲,但朝廷没有批准。在魏允贞坚决要求下,朝廷才批准。百姓为了纪念他,为他立祠。他在回家后不久死去。【“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① 以所部地瘠民贫,力裁幕府岁供及州县冗费。(3分)

② 行取诸臣,几经论荐,陛下犹不轻予一官。(3分)

③ 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固留之。(4分)

参考答案

5、答案:D 拖延

6、答案:C(A.并列,不译/递进,“并且”  B代词,“他们的”/代词,“那”   C.“因为”  D.介词,“从”/表被动)

7、答案:D

8、答案:B(李三替魏允贞辩解,被皇帝一并贬出京城,但贬为徐州判官的是魏允贞。)

9、(1)因为所管辖地方地瘠民贫,他力主裁减幕府的岁供和州县的繁冗的税费。(部、裁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的几位臣僚,多次讨论、推荐,皇上还是没有轻意地授予一官。(论荐、犹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朝廷商议认为敕使为害百姓,除了魏允贞没人能够管制,坚持留任他。(以、非、固各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万历五年考中进士,授职荆州推官。政绩最高,升为御史。

这之前,张居正对其子有私心,其他辅臣吕调阳儿子兴周,张四维儿子泰徵、甲徵,申时行儿子用懋,都相继举进士。甲徵、用懋即将廷试,魏允贞刚好上书请求皇帝允许从今天开始辅臣子弟中了进士,需等到父辈离职后才允许参加廷试。张四维大怒,因而为他儿子辩诬,而且乞求告老回乡。申时行也上疏争辩,皇上一同安慰挽留,责备魏允贞言词过当。户部员外郎李三才上奏认为魏允贞是对的,他俩一同被贬官调出京城。魏允贞得到许州判官。给事中、御史周邦杰、赵卿等上疏申说救助,皇上不予接纳。魏允贞虽然被贬,但从此辅臣当权时,他们的儿子再没有登进士的。

万历二十一年凭借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山西。魏允贞平素刚正、果断、清廉、脱俗。因为所管辖地方地瘠民贫,他力主裁减幕府的岁供和州县的繁冗的税费,用这几万银钱修治亭障,修建烽火台,购置器具、马匹,购买粮食。又上奏请求免除平阳站每年定额的站银八万,用所节省的邮传费补充。雁门、平定军因为拖欠屯粮而逃跑,魏允贞上奏免除两军的地租,下令恢复开垦。岢岚互市,省抚赏给银钱六万。汾州有两个郡王,管理人员与军民杂处,知州职位太低不能管制,魏允贞奏请改为府。自从互市后,边政废弛,魏允贞看到了要害,修筑边墙万余丈。声名大振,皇上数次嘉奖他的才能

万历二十八年春天,上疏陈明时政的过失,说:“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的几位臣僚,多次讨论、推荐,皇上还是没有轻意地授予一官。朝廷大臣所陈明的都是国家大计,一切搁置阁中,不予实行,更有甚者被严加责备。那些监税之徒,都是无赖小人,为老百姓所不齿,看看竟然早晨上奏,晚上得到批复,如声音与回音一样相随。我百思不得其解。钱粮的出入,上下拖延,还有很多弊端。特使手握大权,过手的钱财动辄数万。【“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19050/

推荐访问:王安石传古文翻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