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5-01 11:16:5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文言文阅读:《杜范》》

文言文阅读:《杜范》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日:“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其私人

私人:自私的人

B.明年至郡

明年:第二年

C.俾勿扰以俟处分

俾:使

D.范计功行赏,奠不曲当

曲当:完全恰当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C.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2)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

4.A 私人

:亲戚朋友或以私交、私利相依附的人。)

5.D

6.C(“杜范将其分化瓦解”,无据;“一方面„„一方面’’不当。由原文中的‘‘俾勿扰

以俟处分"可知,杜范是要求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因张世显有攻城想法,杜范才用

计抓住并杀了他,在张世显被处死后方抚慰灾民使其回乡。)

7.(1)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有积存粮黼退 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依靠这得以安定。

[便宜: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断;发:

开仓济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赖(之)。各l分,大意2分。]

(2)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贤才就会心悦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 (“豫”

“相与”“徇”各l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烨、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嘉定元年,杜范参加进士考试考中,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定六年,杜范升任大理司直。

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 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台谏官弹劾攻击入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首先任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理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

嘉熙二年,杜范被差遣为宁国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宁国府,正赶上了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有积存粮食的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依靠这得以安定。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渡江过来的两淮地区的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

淳祜二年,杜范被提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毫不隐瞒。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实忌恨他。淳祐四年,杜范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因为李鸣复任参知政事,杜范不屑于和他共同执政,

第二篇:《课时作业1文言文1》

课时作业(一) 文言文阅读(一)

一、(2015·保定摸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

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

初,大将军凤连昏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亲部属按问,凤以晓..

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奏免肜,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位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①连昏:“昏”同“婚”,姻亲。②琅邪:今作“琅琊”,山东东南部的古地名。

(一)文言文精读特色练习

1.“商嗣为侯”一句中的“嗣”应解释为“________”。

2.“义足以厚风俗”一句中的“厚”应解释为“________”。【“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3.“此必讹言也”一句中的“讹言”应解释为“________”。

4.“其郡有灾害十四”一句中的“十四”应解释为“________”。

5.“商亲部属按问”一句中的“按”应解释为“________”。

6.“阴求其短”一句中的“阴”“短”应分别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

7.“而执左道以乱政”一句中的“左道”应解释为“________”。

8.“罔上不道”一句中的“罔”应解释为“________”。

9.“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一句中的“怼”应解释为“________”。 ①②

10.“谥曰戾侯”一句中的“谥”应解释为“________”。

[答案] 1.继承 2.使„„淳厚 3.谣言 4.十分之四

5.审查 6.暗中 短处 7.不正之道 8.欺骗 9.怨恨

10.谥号、封号

(二)高考题型专练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多骄僭 骄僭:骄横僭越。 ..

B.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 固守:坚守。 ..

C.商亲部属按问 部属:顺次安排。 ..

D.奏果寝格 寝格:呈上。 ..

[答案] D [解析] 寝格,搁臵。寝,止,息;格,搁臵。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答案] D [解析] 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商肃敬敦厚。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B.王商明辨是非。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王商不畏权贵。琅琊太守杨肜,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他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肜,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D.王商忠而被谤。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忠,虽然赦免了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

[答案] A [解析] A项,“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与原文“宜备近臣”不一致,适宜作备用近臣,而且他早已经是太子中庶子了。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曾淹没城池。现在政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因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现?

(2)丞相用道德辅助国家,主管(总领)百官,协调各国,作为职责没有比这更重的了。

【参考译文】

王商字子威,是涿郡蠡吾人。王商年轻时任太子中庶子,以严肃恭敬性格忠厚闻名。父亲死后,王商继承父亲的封爵为乐昌侯,他推让财产,将财产分给诸位异母弟弟,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在丧期之中悲伤哀痛。于是大臣推荐说王商的品行可以勉励群臣,仁义足以使风俗淳厚,适宜为备用近臣。由此被擢升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很敬重王商,改任左将军。而成帝长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独揽大权,行为骄横跋扈超越本份。王商议论朝臣时对王凤有不平之语,王凤知道了这件事,就疏远了王商。建始三年的秋天,京都百姓无缘无故惊慌起来,传言洪水将至,百姓奔走,相互践踏,老弱号呼,长安城中大乱。皇帝亲自驾临前殿,召集公卿大臣商议这件事。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和皇上以及后宫嫔妃可以坐船,让官吏百姓登上长安城墙躲避洪水。群臣都听从王凤的主张。唯独左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曾淹没城池。现在政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现?这一定是谣言,不应该让百姓登上城墙,使百姓更加惊慌。”皇上因此作罢。不久,长安城中逐渐安定下来,经查证,果然是谣言。于是皇上大为赞美王商的坚持留守,屡次称赞他的主张。而王凤大为惭愧,自悔出言失当。

当初,大将军王凤的姻亲杨肜任琅邪太守,他的属郡有十分之四的地方发生了灾害,已经上报皇帝。王商亲自按顺次安排审查讯问,王凤就告知王商说:“灾害怪异是上天的事情,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杨肜一向是个好官,应该从轻发落。”王商不听,上奏请求罢免杨肜,奏书果然被扣住不发,王凤竟然因此越发怨恨王商,私下搜求王商的短处,派人献上奏书揭发王商的家庭隐私。皇帝认为这是不必告人的隐私,不足以中伤大臣,王凤固执地争辩,(皇帝)就把这件事交给司隶处理。

此时,左将军史丹等上奏:“王商位居三公,爵封列侯,亲受诏书为天下师,不遵守法度来辅佐国家,却执不正之道来扰乱国政,作为臣子是不忠心的,欺骗皇上是不符道义的,臣请诏谒者召王商到若卢狱。”皇上一向看重王商,下诏令说:“不治他罪。”王凤固执地争论,于是皇上才制诏给御史说:“丞相用道德辅助国家,主管百官,协调各国,作为职责

没有比这更重的了。今乐昌侯作为丞相,入职五年,没有听到忠言佳谋,却有不忠执不正之道的罪过。今有人说王商不知自悔反而不满怨恨,我很伤痛,念及王商与先帝有外戚的亲属关系,不忍心把他送到法官那里去。赦免王商的罪过。使者没收他的丞相印信。”王商被罢免丞相三天之后,疾病发作吐血而死,谥号为“戾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

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

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祜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

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臵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一)文言文精读特色练习

15.“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一句中的“游”应解释为“________”。

16.“寻拜监察御史”一句中的“寻”“拜”应分别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

17.“痛矫宿弊,斥去奸邪”一句中的“矫”“宿”应分别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

18.“悉以代输下户粮”一句中的“输”应解释为“________”。

19.“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一句是________句式,应翻译为“________”。

20.“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一句中的“窥”应解释为“________”。

21.“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一句中的“出”应解释为“________”。

22.“若以术相笼架”一句中的“笼架”应解释为“________”。

[答案] 15.游历 16.不久 授予官职 17.矫正 旧有的 18.缴纳 19.定语后置 渡过江来的江淮地区的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 20.攻打 21.使„„出 22.笼络

(二)高考题型专练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其私人 私人:自私的人。 ..

B.明年至郡 明年:第二年。 ..

C.除授有是非 除授:授任官员。 ..

D.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 曲当:完全恰当。 ..

[答案] A [解析] “私人”是“有权势人的亲朋、私交”的意思,古今异义。

2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答案] D [解析] 一看常见停顿的文言标志性的词语——未几(句末停顿的标志性词语)、且(句中停顿的标志性词语);二看常作主语或宾语的名词——大元军(主语)、中流(宾语)、营栅(宾语)、合肥(宾语);三看文意。三管齐下,答案即出。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学问颇著,进入仕途,官运亨通,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C.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D.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相。

[答案] C [解析] 由原文中的“俾勿扰以俟处分”可知,杜范是要求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臵,因张世显有攻城想法,杜范才用计抓住并杀了他,在张世显被处死后方抚慰灾民使其回乡。

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江西省五市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主命题:上饶县中 张丽仙 副命题:九江三中 邱忠华

时长:150分钟 总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人们说,老物件儿是有灵气的。因为手艺人把双手的温度、沉淀的时间、行事的规矩,统统给了它们。然而,现在不少“手工艺品”,经过流水线加工、规模化生产、简单性复制,看起来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作用还是那个作用,却很难承载起“很家乡”“很传 统”“很中国”的那股子精气神了。

前不久在湖北仙桃举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交流研讨会上,剪纸艺人、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一把刻刀十年功”的技艺正被机器扰乱节奏;对生活的琢磨正在被投机取巧的速成法挑战;对好材料的坚守正在被新工艺猛烈冲击;“北方重浑厚、粗犷,南方尚灵秀、精美”的异彩纷呈也正在被渐渐同化。

诚然,文化产品既然走入了市场经济大潮,就必然逃不开市场规律的制约,生产效率、材料革命是大势所趋。但是,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对艺术品质的坚守。

今年91岁的工艺美术师陈由明,曾创作了驰名中外的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60多年来,他一直创作不息、佳作频出。谈到创作诀窍,陈老说:“我要搞出一个作品,就是吃饭也在想,睡觉也在思考。现在的好多东西,功夫不到,火候差得远呐。只想着赚钱,没有心心念念、反复推敲,哪里出得来好作品呢?”

的确,一味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必然伤害到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样式的传承和发展。试想,如若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遭到蚕食,历史将会何等唏嘘嗟叹?

话说回来,坚守古法、传承古意并不意味着泥古不化,而是在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的同时,顺应历史规律、结合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比如,20世纪50年代,陈由明整理创作的剪纸《八仙图》风靡欧洲,出口近5万套。而现在非遗传承人的作品,愈发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又比如,从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杨柳青年画、河北蔚县剪纸等传统文化中获取创作灵感和素材,赋予了“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再比如,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创客盛会,都将目光瞄准非遗来挖掘素材和灵感,为“科技+”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新源泉。

祛除浮躁、回归本原的传承和创新须多措并举。应当加大宣传普及,让生活于其中的人了解、体验、欣赏自己的文化,养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鼓励基于本土文化

的创意,让更多的人知晓它的价值。同时,还应合理融入时代元素,不割裂传统与现代的精神纽带,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芒,以文化品质赢得市场青睐。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5日 17 版)

1.下列关于“老物件的灵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市场经济大潮,老物件儿的精气神来自对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粗制滥造的摒弃,也来自对艺术品的坚守。

B.一代代天津泥人张对生活的琢磨、对好材料的坚守所创作出的异彩纷呈的泥塑作品就是老物件儿的生命力的展示。

C.手艺人靠双手的温度、沉淀的时间、行事的规矩才能打造出老物件儿那北方的浑厚、粗犷和南方的灵秀、精美。

D.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很家乡、很传统”“很中国”的那些画面中蕴含着的那股子精气神就是老物件儿的灵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必然伤害到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样式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必须摆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B.想要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不被蚕食,就必须将传承和创新紧密结合,否则将会很可悲。

C.坚守古法、传承古意既要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又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

D.经过流水线加工、规模化生产、简单性复制的东西,虽然作用还是和过去一样,却很难承载起老物件那股子精气神,所以,也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手工艺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的成功范例说明坚守古法、传承古意并不意味着泥古不化,传承与发展是可以并进的。

B.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就没有“中国梦· 梦系列”公益广告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可见,传承既不能泥古不化,也不能割裂传统。

C.文中举驰名中外的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即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艺术品质的坚守。

D.祛除浮躁、回归本原的传承和创新须多措并举,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芒,以文化品质赢得市场青睐。

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

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B.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C.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D.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5.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部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中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

B.原文“绍定三年”中的“绍定”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

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死称“崩”,诸侯死“薨”,大夫死“卒”,士死“不禄”,一般人死了就直接说“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后,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皇帝很认同。

B.杜范担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时,只要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或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不讳,因而得罪了许多人。

C.杜范担任宁国府知府期间,遇到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还劝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得以安定。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先是派人犒劳他们,想让他们不要骚扰,但张世显还是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后来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5分)

(2)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注]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

8、试分析首联中“争”和“暗”字的妙处。(5分)

9、清人沈德潜认为颔联“一语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请分析这种说法。(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 , 。

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莲花落

穆时英 飘泊着,秋天像黄叶子似地,一重山又一重山,一道水又一道水——我们是两个人。 和一副檀板,一把胡琴,一同地,从这座城到那座城,在草屋子的柴门前,在嵌在宫墙中间的黑漆大门前,在街上,在麦场里,我们唱着莲花落,向人家化一个铜子,化一杯羹,化一碗冷饭——我们是两个人。

是的,我们是两个人,可是她在昨天死了。

是二十年前,那时我的头发还和我的眼珠子那么黑,大兵把我的家轰了。一家人死的死了,跑的跑了,全不知那去啦,我独自个儿往南跑,跑到傍晚时真跑累了,就跑到前面那只凉亭那儿去。就在那儿我碰到了她。她在里边,坐在地上哭,哭得抽抽咽咽的。我那时候儿还怕羞,离远些坐了下来。她偷偷儿地瞧了瞧我,哭声低了些。我心里想:劝劝她吧!这姑娘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哭。

“别哭了,姑娘!哭什么呢!”我坐在老远的跟她说。

她不知什么时候停了的,不哭啦。我把脑袋回过去瞧了瞧,她也赶忙把脑袋回过去,怕难为情,不让我瞧她的脸,我便从后边儿瞧着她。她在那儿不知道在吃什么,吃得够香甜的。我咽了口儿粘涎子,深夜里听起来,象打了个雷似的。她回过脑袋来瞧,我不知怎么的,又咽了口儿粘涎子,她噗哧的笑出来啦,我好难为情!她拿出个馍馍来,老远的伸着胳膊拿着。我也顾不得难为情,红着脸跑过去就吃,也不敢说话。

“多谢你!”我说。

吃完了,她又给了我两个。

“你怎么会独自个儿在这儿的呢?”

“一家子全死完咧!”她眼皮儿一红,又想哭啦。我赶忙不做声,过了回儿,等她好了,我才说道:“怎么呢?”

“他们打仗,把我们一家子全打完咧。”

“你到哪儿去呢?”

“我能到哪儿去呢?”

“你打算逃哪儿去?”

“我没打算往哪儿逃,带了几个馍馍,一跑就跑到这儿来啦,你呢?”

“我连粮食也没带,没叫大兵给打死,还是大运气,那能打算往哪儿跑?跑到哪儿算哪儿罢咧。”

我们老远的对坐着说话儿。

时候可真不早了,天上的星密得厉害,你挤我,我挤你,想把谁挤下来似的。凉亭外面的草全在露水里湿着,远处几棵倒生的树向月亮伸着枝干。一阵阵风吹过来,我也觉得有点儿冷。亭子外边儿一只夜鸟叫了一声儿,那声气够怪的,象鬼哭,叫人心寒,接着就是一阵风。她把脖子一缩,哆嗦了一下。我瞧了她一眼。

“你还是坐过来些吧?”她说。

“你冷吗?”

“我害怕。”

我挪过去贴着她坐下了,她便靠在我身上道:“我累了!”就闭上了眼。

我瞧着她,把我的疲乏,把我的寂寞全丢了。我想,我不是独自个儿活在世上咧,我是和她一同地在这亭子里——我们是两个人。

第二天起来, 我们就一同往南走。也不知跑哪儿走,路上她不说话,我也不敢说话。走到一家镇上,她说:“我真饿了。”我就跑到一家大饼铺子那儿,跟那个掌柜的求着,那掌柜的就象没听见。我只得走了开来,她站在那儿拐弯角儿上,用埋怨的脸色等着我,我没法儿,走到一家绸缎铺子前面,不知怎么的想起了莲花落,便低了脑袋:哎呀哎子喂!花开梅花落呀,一开一朵梅花!腊梅花!

我觉得脸在红起来,旁边有许多人在围着看我;我真想钻到地下去。这时候儿我猛的听见还有一个人在跟着我唱,一瞧,却是她,不知那儿弄来的两块破竹片,拿在手里,的的得得地拍着。我气壮了起来,马上挺起了胸子,抬起脑袋来,高声儿的唱着莲花落——我们是两个人在唱着。

就从那天起,漂泊着,秋叶似地,从这座城到那座城。

昨天晚上,我们坐在一条小胡同里。她有点寒热,偎在我的身旁,看了我的头发道:“你的头发也有点儿灰了。”

“可不是吗,四十多了,那能叫头发不白。”

“我们从凉亭里跑出来,到现在有二十多年,快三十年咧。光阴过得真快呀! 我抬起脑袋来:在屋檐那儿,是一只弯月亮,把黑瓦全照成银色的。

“可是我真倦了!”她把脑袋靠在我肩上,好重。

我也没理会,只管看月亮,可是她就那么地死去咧。

和一副檀板,一把胡琴,一同地,一道水又一道水,一重山又一重山,在草屋子的柴门前面,在黑漆大门前面,在街上,在麦场里,我们一同地唱着莲花落。我们在一块儿笑一块儿哭,一块儿叹息,一块儿抹眼泪:世界上有个我,还有个她— —我们是两个人。

是的,我们是两个人,可是她在昨天晚上死了。

(有删改)

(1)对文中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二十多年前,“我”和“她”傍晚时分在凉亭不期而遇,我们的家庭都毁于战争,当时我们二人已做好了逃离故乡、四处漂泊的打算了。

B、作品和环境描写不多,但很精当,如“亭子外边儿一只夜鸟叫了一声儿,那声气够怪的”,很自然地促进了“我”和“她”坐在一起的情节的发展。

C、“我”在大饼铺子那没要到吃的,没办法,因男人的尊严和饥饿的驱使,“我”迫不得已到了绸缎铺子前唱起了莲花落,希望能要到一点食物。

D、临死前“她”说了句“可是我真倦了”,一语中的,“她”因四处漂泊而身体疲倦,又因四处漂泊遥遥无期而心生厌倦甚至绝望。

E、“我”“她”、一副檀板、一把胡琴,一起漂泊流浪,不管时局多么动荡,我们只要在一起,心里就是温暖幸福的。

(2)作品中的她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中多次出现“我们是两个人”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第四篇:《江西省五市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五市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时长:150分钟 总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人们说,老物件儿是有灵气的。因为手艺人把双手的温度、沉淀的时间、行事的规矩,统统给了它们。然而,现在不少“手工艺品”,经过流水线加工、规模化生产、简单性复制,看起来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作用还是那个作用,却很难承载起“很家乡”“很传 统”“很中国”的那股子精气神了。

前不久在湖北仙桃举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交流研讨会上,剪纸艺人、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一把刻刀十年功”的技艺正被机器扰乱节奏;对生活的琢磨正在被投机取巧的速成法挑战;对好材料的坚守正在被新工艺猛烈冲击;“北方重浑厚、粗犷,南方尚灵秀、精美”的异彩纷呈也正在被渐渐同化。

诚然,文化产品既然走入了市场经济大潮,就必然逃不开市场规律的制约,生产效率、材料革命是大势所趋。但是,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对艺术品质的坚守。

今年91岁的工艺美术师陈由明,曾创作了驰名中外的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60多年来,他一直创作不息、佳作频出。谈到创作诀窍,陈老说:“我要搞出一个作品,就是吃饭也在想,睡觉也在思考。现在的好多东西,功夫不到,火候差得远呐。只想着赚钱,没有心心念念、反复推敲,哪里出得来好作品呢?”

的确,一味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必然伤害到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样式的传承和发展。试想,如若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遭到蚕食,历史将会何等唏嘘嗟叹?

话说回来,坚守古法、传承古意并不意味着泥古不化,而是在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的同时,顺应历史规律、结合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比如,20世纪50年代,陈由明整理创作的剪纸《八仙图》风靡欧洲,出口近5万套。而现在非遗传承人的作品,愈发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又比如,从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杨柳青年画、河北蔚县剪纸等传统文化中获取创作灵感和素

材,赋予了“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再比如,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创客盛会,都将目光瞄准非遗来挖掘素材和灵感,为“科技+”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新源泉。【“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祛除浮躁、回归本原的传承和创新须多措并举。应当加大宣传普及,让生活于其中的人了解、体验、欣赏自己的文化,养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鼓励基于本土文化的创意,让更多的人知晓它的价值。同时,还应合理融入时代元素,不割裂传统与现代的精神纽带,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芒,以文化品质赢得市场青睐。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5日 17 版)

1.下列关于“老物件的灵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市场经济大潮,老物件儿的精气神来自对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粗制滥造的摒弃,也来自对艺术品的坚守。

B.一代代天津泥人张对生活的琢磨、对好材料的坚守所创作出的异彩纷呈的泥塑作品就是老物件儿的生命力的展示。

C.手艺人靠双手的温度、沉淀的时间、行事的规矩才能打造出老物件儿那北方的浑厚、粗犷和南方的灵秀、精美。

D.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很家乡、很传统”“很中国”的那些画面中蕴含着的那股子精气神就是老物件儿的灵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必然伤害到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样式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必须摆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B.想要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不被蚕食,就必须将传承和创新紧密结合,否则将会很可悲。

C.坚守古法、传承古意既要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又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

D.经过流水线加工、规模化生产、简单性复制的东西,虽然作用还是和过去一样,却很难承载起老物件那股子精气神,所以,也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手工艺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的成功范例说明坚守古法、传承古意并不意味着泥古不化,传承与发展是可以并进的。

B.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就没有“中国梦· 梦系列”公益广告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可见,传承既不能泥古不化,也不能割裂传统。

C.文中举驰名中外的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即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艺术品质的坚守。

D.祛除浮躁、回归本原的传承和创新须多措并举,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芒,以文化品质赢得市场青睐。

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B.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C.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D.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5.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部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中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

B.原文“绍定三年”中的“绍定”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

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死称“崩”,诸侯死“薨”,大夫死“卒”,士死“不禄”,一般人死了就直接说“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后,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皇帝很认同。

B.杜范担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时,只要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或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不讳,因而得罪了许多人。【“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C.杜范担任宁国府知府期间,遇到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还劝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得以安定。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先是派人犒劳他们,想让他们不要骚扰,但张世显还是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后来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5分)

(2)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注]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

8、试分析首联中“争”和“暗”字的妙处。(5分)

9、清人沈德潜认为颔联“一语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请分析这种说法。(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从空间和时间上表现自己客居他乡,多病孤独的诗句是: , 。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3) 《蒹葭》一诗中写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时,主人公顺流而下追随恋人的诗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莲花落

穆时英

飘泊着,秋天像黄叶子似地,一重山又一重山,一道水又一道水——我们是两个人。

和一副檀板,一把胡琴,一同地,从这座城到那座城,在草屋子的柴门前,在嵌在宫墙中间的黑漆大门前,在街上,在麦场里,我们唱着莲花落,向人家化一个铜子,化一杯羹,化一碗冷饭——我们是两个人。

是的,我们是两个人,可是她在昨天死了。

是二十年前,那时我的头发还和我的眼珠子那么黑,大兵把我的家轰了。一家人死的死了,跑的跑了,全不知那去啦,我独自个儿往南跑,跑到傍晚时真跑累了,就跑到前面那只凉亭那儿去。就在那儿我碰到了她。她在里边,坐在地上哭,哭得抽抽咽咽的。我那时候儿还怕羞,离远些坐了下来。她偷偷儿地瞧了瞧我,哭声低了些。我心里想:劝劝她吧!这姑娘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哭。

“别哭了,姑娘!哭什么呢!”我坐在老远的跟她说。

她不知什么时候停了的,不哭啦。我把脑袋回过去瞧了瞧,她也赶忙把脑袋回过去,怕难为情,不让我瞧她的脸,我便从后边儿瞧着她。她在那儿不知道在吃什么,吃得够香甜的。我咽了口儿粘涎子,深夜里听起来,象打了个雷似的。她回过脑袋来瞧,我不知怎么的,又咽了口儿粘涎子,她噗哧的笑出来啦,我好难为情!她拿出个馍馍来,老远的伸着胳膊拿着。我也顾不得难为情,红着脸跑过去就吃,也不敢说话。

“多谢你!”我说。

吃完了,她又给了我两个。

“你怎么会独自个儿在这儿的呢?”

“一家子全死完咧!”她眼皮儿一红,又想哭啦。我赶忙不做声,过了回儿,等她好了,我才说道:“怎么呢?”

“他们打仗,把我们一家子全打完咧。”

“你到哪儿去呢?”

“我能到哪儿去呢?”

“你打算逃哪儿去?”

“我没打算往哪儿逃,带了几个馍馍,一跑就跑到这儿来啦,你呢?”

“我连粮食也没带,没叫大兵给打死,还是大运气,那能打算往哪儿跑?跑到哪儿算哪儿罢咧。”

我们老远的对坐着说话儿。

时候可真不早了,天上的星密得厉害,你挤我,我挤你,想把谁挤下来似的。凉亭外面的草全在露水里湿着,远处几棵倒生的树向月亮伸着枝干。一阵阵风吹过来,我也觉得有点儿冷。亭子外边儿一只夜鸟叫了一声儿,那声气够怪的,象鬼哭,叫人心寒,接着就是一阵风。她把脖子一缩,哆嗦了一下。我瞧了她一眼。

“你还是坐过来些吧?”她说。【“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你冷吗?”

“我害怕。”

我挪过去贴着她坐下了,她便靠在我身上道:“我累了!”就闭上了眼。

第五篇:《三轮十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新郑二中分校2015届高三三轮第十次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在反映客观事物时,不仅感知当时的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即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这种特殊的心理能力,称为想象。

想象这种心理能力,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逐步发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正由于人有这种想象的能力,人的有目的的创造性劳动才成为可能。

想象与记忆有密切的联系。没有记忆就没有想象,想象凭借着记忆所供给的材料进行活动。它是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所以,它虽然具有很大的创造的性质,但实质上仍是对现实反映的一种特殊形式。人不能想象在客观世界中没有任何客观根据的事物。不管是人首蛇身或神话世界,都只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在头脑中的特殊的组合。想象具有形象的特点,并经常与人们实践活动中的一定的需要、愿望和情感相联系。

想象是一个具有广阔内容的心理范畴。但是艺术创作、艺术欣赏活动的想象,与科学的想象是有区别的。审美中的想象,包括观赏风景的各种审美活动中的想象,区别于工程设计等科学研究中的想象的特征之一,是不带直接的功利目的,并伴随着爱或憎等等情感,与情感互相作用着。例如杜甫的《对雪》中的名句,‚瓢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缸‛,瓢里没有酒且不说,分明没有火而又觉得炉中似乎有火,这种幻觉的产生,是诗人发挥想象的结果。而这种想象活动的引起,既与他的记忆相联系,也是此时此地的诗人感到孤独和贫困的情绪状态所促成的。制造火炉的设计当然也需要想象,但它恰恰不满足于构成幻象,而是紧紧和怎样才能发热的功利目的结合着。 按照想象内容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前人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类。再造性想象是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出客观事物的表象。创造性想象则不只是再现现成事物,而是能创造出新的形象。不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欣赏.一切审美活动总需要有所发现,有所增添,才能产生新鲜的愉快的感受,所以它经常总是既熟悉叉不熟悉的,是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的结合和统一。

人们的想象活动与他的生活教养、经验密切相关。各种形式的想象是建立在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础上的,是社会生活的复杂联系的能动的反映。想象是能动的,却不是纯主观性的;是自由的,却不是任意性的。想象,不论自觉或不自觉,总是受客观对象本身要求的规定和制约。它曲然地指向一定的方向,这样才能达到对对象的审美素质的真正把握。

(摘自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

1.下列不属于想象这种心理能力“特殊”之处的一项是( )

A.能即时感知直接作用于主体的客观事物。

B.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C.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进而创造新的形象。

D.在头脑中将过去经验中已有的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组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想象是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特有的心理能力.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能力,人才可能去从事有目的的创造性劳动。

B.现实中的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了记忆,人常出于某种愿望或情感的需要,将这些记忆中的材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这就是想象。

C.从事艺术创作和进行艺术欣赏都离不开想象,这种想象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而是伴随着爱或憎等情感的活动,与情感相互作用。

D.对杜甫创作《对雪》中诗句的心理分析,既阐释了艺术想象的特点,又论说了科学想象与艺术想象的区别,深入浅出,形象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在已有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出某种事物的表象,这就是再造性想象,这种想象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都相对较弱。

B.创造性想象不是再现头脑中已有的现成事物的表象,而是能创造出新的形象,在审美活动尤其是艺术创作中就经常要用到这种想象。

C.想象实际上是人对社会生活的复杂联系的能动反映,与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它是建立在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础之上的。

D.想象虽然是能动和自由的,但却不是纯主观和任意的,它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着客观对象本身要求的规定和制约而指向一定的方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

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

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

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

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日:‚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臵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必其私人 私人:自私的人 ..

B.明年至郡 明年:第二年 ..

C.俾勿扰以俟处分 俾:使 .

D.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 曲当:完全恰当 ..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 /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C.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2)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清平乐·红笺小字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8、上片中意象“鸿雁”“鱼”有什么作用?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下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

(2)《诗经·氓》 一诗中写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变化无常的两句是“ , 。”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趁 机 勒 索

乔治•布鲁克斯

被告南方铁路公司的律师林顿•戈尔德疲惫地站起来,瞥了一眼自己准备提出的问题。他知道

自己在反诘之前就已经输了。那个女人会得到她要求赔偿的每一分钱,陪审团是站在她那边的。

在提出第一个问题之前,他盯着她看了一会儿。在他如针芒般的目光注视下,罗杰斯太太的

脸有些发热。

‚罗杰斯太太,‛戈尔德礼貌地开始发问了,‚你声称在那次铁路意外事故中受到了某些伤

害。我们承认这一意外事故是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并且按这里所描述的大致情形发生了。事实上,铁路公司答应赔偿你的,仍然会按照承诺赔偿给你。我想,那一大笔钱可以抚慰你的那些伤害了。但是,在你与你的律师商量后,你拒绝了那一笔钱,对吗?‛

‚是的,先生。因为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的背部也受伤了。‛罗杰斯太太平静地答道。 ‚依照你的律师的建议,你来到法院要求得到更多的损伤赔偿,也就是要求我的委托人赔偿

50万美元,对吗?‛

‚是的,先生。‛

‚罗杰斯太太,我这里有记录,对你声称经受过的伤害的一份宣誓记录。在这份记录上,在

事故发生超过24小时,你与你的律师经过一番商议之前,你并没有告诉外科医生你的背部受伤了,对此你怎么解释?‛

‚因为当时X光片还没出来。‛

‚啊哈!真相怎样只有你自己知道。‛戈尔德说道,‚今天,在意外事故发生整整一年后,你

仍然穿着医用胸衣来支撑你的腰吗?‛

‚是的。没有胸衣我就不能坐直。‛

‚检查你的伤情时,你听见了你的外科医生说,如果一个没有受伤的正常人长期被外科胸衣

束缚起来就像你整整穿了12个月,一旦没有了支撑,正常人也无法坐直。‛

‚听过像这样的话。‛

‚我问完了,法官大人。‛

但他知道他的反诘是没有用的。七个陪审团成员中脸上呈现‚恨不得吞了铁路公司‛表情的

人有三个,而其他四个则在想:‚可怜的女人!‛

但他还是依照程序做总结陈述:‚很明显,罗杰斯太太这是在趁机勒索。南方铁路公司拒绝

这一非法要求。先生们,我再说一遍,这是趁机勒索。你们今后都要提防些。‛

主审法官接着做了公正而简洁的陈述。陪审团随后退庭。40分钟后,陪审团重新回到法庭上。一个陪审团成员宣读他们的决定:‚我们支持原告提出的50万美元的赔偿要求。‛林顿•戈尔德发出了无奈的苦笑。

第二天早上,戈尔德夹着他的公文包匆匆出了家门。已经是8点整,他得在街上随便买点东

西吃,然后赶去办公室。昨天从法庭回来,他受到了律师事务所其他律师的嘲笑,他的委托人南方铁路公司的总经理也打电话来把他臭骂了一顿。

他走进地铁站大楼的大厅时,里面空无一人。他跑向电梯。

电梯下来了,但从一层飞速经过时没有停下来。透过格栅和地面玻璃,戈尔德看到那个老人

用力拉着控制开关,但电梯没有停。随着一声巨大的坠地声,三层楼面的玻璃都震动了,电梯坠

落到坑底。

戈尔德的脑子突然灵光一闪:‚这是一个多好的对大楼管理机构提出诉讼的机会啊!那部老电

梯20年前就应该停止使用了。‛

他从安全楼梯跑到地下室。残骸躺在那儿,就像纸板盒一样被扭曲、压扁了。他摸了一下那

位老人的身体,已经没有脉搏了。戈尔德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幸亏我没在电梯里。‛他想。

突然,他想起了什么。50万美元的赔偿,趁机勒索。他笑了。‚再想一下,我其实是在电梯

里。‛

他爬进了变形的电梯厢,慢慢挪到一根主梁下面,让背部靠着主梁,然后闭上了眼睛。

不久,消防队赶到。戈尔德假装大声呻吟起来。当消防队打算把他抬出去时,他喊道:‚哦!

轻点儿,轻点儿!我的腰,我的腰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一开头描写戈尔德“疲惫地站起来”、“他知道自己反诘之前就已经输了”,表明戈尔德准备不够充分,对打赢这场官司毫无信心。

B.小说最大特点是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作者正是综合运用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了戈尔德这一人物形象。

C.罗杰斯太太整整一年的时间都穿着外科胸衣,并且离开了胸衣她就不能坐直,这足以证明她在那次意外事故中受到了巨大伤害。

D.同情弱者是这个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所以当罗杰斯太太与南方铁路公司对簿公堂时,大多数陪审团成员都非常同情这位可怜的女士。

E.整篇小说透露着讽刺意味,同时又不失夸张的表达。另外,无论是情节构思还是人物刻画,小说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2)本文构思精巧,情节引人入胜,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特点。(6分)

(3)文中两处划线处的“50万美元”分别指什么?有什么作用?(6分)

(4)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而暴露了人性的弱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

据《解放网》报道,上海学生熟悉的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了。昨天,记

者向华东师大出版社核实,《一课一练》数学分册英国版已经在翻译中,有望于今年暑期出版。而《一课一练》英国版的起因,则是上海学生在全球PISA中取得的好成绩,让英国教育界决意‚取经‛。

近年来,虽然反思中国应试教育的声音依然不时传来,但是中国的基础教育似乎已逐渐受到

西方国家的重视和推崇。尤其是2013年12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结果。数据显示,上海中学生的数学、阅读、科学能力均为世界第一。数学成绩方面,上海学生平均分是613分,英国学生仅为494分。其中,上海学生数学素养的平均成绩为600分,比第二名高38分。这一权威的评估结果在西方引起轰动。

就在今年1月,华东师大出版社与英国著名的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签订协议,将推出《一课一

练》数学分册的英国版,名字定为《上海数学一课一练》。目前,这套书正在翻译过程中,有望于今年暑假正式出版。‚把‘上海数学’放进书名里,就是因为英国方面非常重视上海在基础教育、尤其是数学方面的教育经验。‛华东师大出版社社长王焰表示。

第六篇:《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 阅读答案及翻译》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 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 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 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 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 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 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 阅读答案及翻译】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 阅读答案及翻译。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 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 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日:“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 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其私人    私人:自私的人    B.明年至郡    明年:第二年  

C.俾勿扰以俟处分    俾:使      D.范计功行赏,奠不曲当    曲当:完全恰当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诗         

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C.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10分)   

(1)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2)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

答案

4.A 私人  :亲戚朋友或以私交、私利相依附的人。)   

5.D   

6.C(“杜范将其分化瓦解”,无据;“一方面……一方面’’不当。由原文中的‘‘俾勿扰  以俟处分"可知,杜范是要求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因张世显有攻城想法,杜范才用  计抓住并杀了他,在张世显被处死后方抚慰灾民使其回乡。)   

7.(1)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有积存粮黼退  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依靠这得以安定。【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 阅读答案及翻译】文章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 阅读答案及翻译出自“相与”“徇”各l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烨、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嘉定元年,杜范参加进士考试考中,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定六年,杜范升任大理司直。    

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    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台谏官弹劾攻击入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 首先任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理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

嘉熙二年,杜范被差遣 为宁国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宁国府,正赶上了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有积存粮食的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 依靠这得以安定。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渡江过来的两淮地区的灾民 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杜范 用计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   

淳祜二年,杜范被提升 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毫不隐瞒。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实忌恨他。淳祐 四年,杜范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因为李鸣复任参知政事,杜范不屑于和他共同执政,就辞官离去。皇上派中使召他回来,并且下令各城门都不能放杜范出城。太学生 们也上书挽留杜范并谴责李鸣复,同时也谴责史嵩之。史嵩之命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人讨论杜范和李鸣复的问题,杜范才就任。正好史嵩之遇到丧事,想起用复官, 没有成功,于蔫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皇上亲自写下“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 益”赏赐给他。    当

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 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这时孟珙也写信来祝贺。杜范给他回信说:“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贤才就会心悦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 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答案进行救援,作了必定攻取寿春的打算。杜范命令惟扬、鄂渚二地帅臣分别调兵从东西两面来策应,最后终于取胜。杜范按功劳大小进行奖赏,没有不恰当的,士兵们 都很高兴。

不久,杜范去世,他被追赠为少傅,溢号是“清献”。 


"

第七篇:《“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日:“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其私人    私人:自私的人    B.明年至郡    明年:第二年 

C.俾勿扰以俟处分    俾:使      D.范计功行赏,奠不曲当    曲当:完全恰当  

5.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诗        

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C.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2)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私人  :亲戚朋友或以私交、私利相依附的人。) 

5.D 

6.C(“杜范将其分化瓦解”,无据;“一方面……一方面’’不当。由原文中的‘‘俾勿扰  以俟处分"可知,杜范是要求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因张世显有攻城想法,杜范才用  计抓住并杀了他,在张世显被处死后方抚慰灾民使其回乡。) 

7.(1)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有积存粮黼退  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依靠这得以安定。[便宜: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断;发:  开仓济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赖(之)。各l分,大意2分。] 

(2)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贤才就会心悦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豫”  “相与”“徇”各l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烨、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嘉定元年,杜范参加进士考试考中,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定六年,杜范升任大理司直。  

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    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台谏官弹劾攻击入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首先任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理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

嘉熙二年,杜范被差遣为宁国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宁国府,正赶上了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有积存粮食的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依靠这得以安定。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渡江过来的两淮地区的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 

淳祜二年,杜范被提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毫不隐瞒。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实忌恨他。淳祐四年,杜范升任同知枢密院事。【“杜范,字成之,黄岩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

"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19037/

推荐访问:杜范传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