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思维推进审计工作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8-26 10:34:1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以发展思维推进审计工作(一)
促进审计工作转型

如何加快审计工作转型

[职称论文发表诚信网站][论文作者:杨雪][论文摘自:现代经济信息]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审计工作面临的工作环境不断变化,社会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工作需要通过转型不断创新发展,强化审计免疫系统建设,用新的理念指导和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审计工作转型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审计工作;绩效审计;转型

引言

审计工作转型是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满足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的需要,也是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必然。审计工作转型是指审计工作适应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顺应审计工作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思路、手段等方面有别于传统审计,实现审计工作战略性调整或转变的一种状态。审计工作的转型有利于将真实性、合法性与绩效审计融为一体,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发挥审计的监督检查职能。实现审计工作转型能够促进审计内容由注重微观向更多关注宏观转型,通过审计促进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审计重点由真实合法性向更多关注效益转型,增加以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数量。

一、现阶段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审计观念落后。目前我国审计还停留在财务收支的审计上,经营审计较少,管理审计基本上没有涉及。审计的目标还停留在差错补漏上,没有转变到提高经济效益、效率上来。审计工作一直沿用“事后审计”的做法,审计职能主要是以监督为主,对查出的问题出具审计报告后就基本完成审计任务,对如何促进整改落实做的比较少。审计目标主要局限于审计项目中查找问题,把握整体风险的能力未到位。

2.传统审计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公共财政的建立和完善,使得传统的审计立足于微观层面的差错纠弊的工作变得不相适应。同时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的确立,政府依法行政成为核心问题,使传统的审计定位于简单的经济监督不相适应。同时我国会计制度的日趋完善并与国际接轨,有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将不再是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客观上要求重新确立审计目标,审计工作的模式、对象和范围要做相应的调整。

【以发展思维推进审计工作】

3.审计人员素质与审计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多数以财务会计、经济管理专业为主,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审计工作覆盖面广,审计业务日益复杂、涉及专业领域宽泛的特点。目前审计工作已经涉及财务收支、经济效益和内部控制评审等多个方面,审计监督覆盖了重大经济合同和大宗物资采购及大型基建投资项目招投标的全过程。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势必导致审计工作赋予表面、流于形式,势必造成审计判断失误、审计报告不实等后果,从而引发较大的审计风险,减低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以发展思维推进审计工作】

4.审计工作技术手段落后,效率低。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遍推行,会计舞弊手段由手工操作变成了计算机完成,计算机舞弊不留痕迹,更具有隐蔽性。审计人员还停留在手工审计、详细审计的水平,审计人员不采用计算机技术,就只能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检查,审计人员面对比较复杂的会计信息系统就会变得无能为力。会计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审计方式、手段无法适用,难以获得系统性的全面评价,从而无法较好的实现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二、加快审计工作转型的措施

1.转变审计工作理念。审计工作转型的关键因素在于审计人员的理念,审计机关要积极引导审计人员

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工作创新,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审计的理念,提高审计主动性、发挥建设性、坚持开放性,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审计是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有责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经济工作健康发展。树立责任审计理念,加强对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的审计监督,切实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树立文明审计理念,以审计行为的文明为基础,进一步营造依法有序、和谐高效的审计环境,推进审计理念、审计技术、审计行为的文明,构建和谐的审计管理。树立服务审计观念,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在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注重推进效益审计,充分发挥效益审计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作用。【以发展思维推进审计工作】

2.完善审计工作制度。加强审计计划管理,探索和构建审计计划管理与审计实施、审计项目审理既分离又制约的业务管理体系。要从大局出发,加强项目可行性论证,努力提升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探索和完善审计项目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强化审计现场管理,重点抓好审前调查、制定方案、现场审计、编制审计报告四个环节,力争使每个审计项目都能做到程序合法,定性准确、依据充分。完善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评估机制、明确审计工作各环节的质量要求,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保证审计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考核、评比和激励机制,围绕审计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与完成、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发挥,加强绩效的考核。推进审计结果公告,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把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提高审计工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

3.创新审计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审计内容也越来越多,审计人员要不断创新,审计工作必须适应环境的需要,拓展审计内容,在继续搞好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同时,全力推进绩效审计,将绩效审计的理念贯穿到各项审计工作之中,注重从政策执行、环境保护、行政效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其经济性、效率性。切实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促进依法行政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努力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从“财务型”向“绩效型”转变。

4.积极实施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机关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审计效率、深度和质量。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审计部门要逐步开展联网审计和系统审计,搞好计算机审计专家库和审计模块库建设,实现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规范运作,逐步形成以信息化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计算机审计作业方式,把审计信息化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审计管理系统与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保障审计信息安全畅通。进一步完善并充实被审计单位资料库、审计专家经验库等,促进资源共享。积极推广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审计技术,探索计算机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的方式方法。

5.加强审计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审计队伍素质建设,构建一支多元化的审计队伍。审计人员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水平、工作方法,改变与审计转型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主动研究、主动参与转型。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效能意识和创新意识。审计人员要自觉学习和掌握必备的审计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广泛涉猎各种与审计业务相关的行业基础知识,了解各种有关的政策法规,经济管理方面的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努力提升识别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科学合理意见和建议的能力,满足开展现代审计业务的要求。 审计工作的转型直接关系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审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创新意识。审计人员要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用新的理念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努力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微观向宏观、由合规向绩效、由批判性向建设性转变。在审计工作中要抓重点、破难点、选择重点项目、重点环节,提高审计工作能力

以发展思维推进审计工作(二)
审计工作发展走向的计划书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一、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二、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审计监督模式。三、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认真落实修订后的审计法,全面加强审计监督。继续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治理商业贿赂,惩治腐败,促进廉政建设。全面推进效益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效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注重从政策措施以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问题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四、在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上坚持“两个并重”:坚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每年投入效益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要方式,以揭露严重损失浪费或效益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重点,以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效益审计,到2011年初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效益审计方法体系。坚持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重,每年开展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占整个项目的一半左右。重点调查国家政策法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关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五、继续着力加强三项基础工作: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不断创新审计管理方式和方法,整合审计资源,促进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着力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新的审计方式,大力开展计算机审计,积极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以发展思维推进审计工作(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

【以发展思维推进审计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

---刘家义审计长在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的讲话

(2008年3月31日)

各位理事、各位代表:

非常高兴与这么多老同志、老朋友一起共叙友情,共商如何更加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审计工作发展战略的一些问题。这些年来,中国审计学会聚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最近看到学会的两篇调研报告,一篇是关于地方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的,一篇是关于基层审计机关状况的,反映问题都比较深入,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对于推动地方审计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志们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的演讲,各有特色,很有深度,听了很受启发。在此,我代表审计署,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忱的祝贺。同时,也充分相信我们的学会,我们的专家学者一定能在今后的理论探讨、调查研究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为中国审计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审计发展战略研究。下面,我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谈几点体会和想法。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

一、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以科学的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并未给人类社会发展定立出一个一劳永逸的规划,而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提出了如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正是运用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作了充分的阐释,提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报告中把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概括为八个明显特征,归纳成一句话,就是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快、差距大和矛盾凸

显。为什么说基础差、底子薄?我国建国初期,工业、农业和国民经济体系都没有建立起来,人均国民收入才18美元,只相当于当时亚洲人均国民收入44美元的40%左右。经过58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近3000美元,但还不及美国人均水平的5%。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一个巨变”、“四个深刻变化”,有“两个没变”。所谓“一个巨变”,就是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四个深刻变化”就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两个没变”就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变。在当今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我国还面临着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诸多新的挑战和风险,首先是国内各种矛盾诸如资源问题、各阶层的利益分配问题、环境问题、耕地问题、城乡问题等,都凸显了出来;其次是国际上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在这种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呢?世界上有的国家采取了先发展后治理、先发展经济再考虑社会建设的道路,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发展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有些国家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正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既不是一个发展规划,更不是一个具体方案,而是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为谁”,也就是党的十七大报告讲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所以,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审计工作是全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这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探寻审计工作规律,去认识和把握审计的本质,去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不断调整和校正审计路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审计制度,始终坚持中国特色审计之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根本上解决“什么是审计”、“为什么要审计”、“为谁审计”、“靠谁审计”和“怎样审计”等一系列问题。离开了科学发展观,审计工作将会一事无成,更谈不上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准确把握审计的本质,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

研究审计的本质,一定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从服务于国家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现在,大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即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也是推进民主法治的工具。这个共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审计服务于国家政权建设的角度提出的。

那么,为什么说现代国家审计是民主法治的产物,也是推进民主法治的工具呢?从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发展的内在联系来分析,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更深层次研究来看,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我们知道,审计的产生是基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或行政权的分离,基于“受托责任”,基于所有者授权之后“不放心”的心理,也就是说当所有者不具体行使经营、管理或行政权的时候,就请独立的、有专业能力的第三方即审计人员来实施监督,使审计逐步嵌入了经济社会运行过程,成为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随着受托责任从对特定委托人的财务责任、管理责任发展到对非特定委托人的社会责任,审计不仅可以使某一具体的委托受托关系得以正常维系,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委托受托关系之间按既定规则有序运行,从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起到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这就好比一个人,是由若干系统构成的,例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等。每个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免疫系统”是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系统,其根本任务就是保证人的健康和安全。若一个人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免疫功能下降,病害侵入,必然会生病。反过来说,人之所以生病,根本原因是人的免疫功能遭到破坏,免疫力降低,“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并有效发挥作用。从人的“免疫系统”形成机理看,有内生性的即先天具有的,也有获得性的即通过注射疫苗或治好某种疾病产生的“抗体”。通常讲,人体的“免疫系统”作用是通过“预防、提示(提醒、反映、警示)、抵御”等方式发挥出来的。也就是一个人被病害侵入,首先通过免疫功能的发挥,预防抑制病害的发展,来保护我们的身体。当病害侵入到一定程度,自身的“免疫系统”预防不了了,病害就会爆发出来,“免疫系统”就会以“发烧”等方式,告诉病人要赶快医治了,同时“免疫系统”会调动全身健康的细胞,调动职权范围内的所有资源与病害进行斗争,最后消除病害,保护人的健康。在上述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从社会分工看,作为一个国家,也必须有一个“免疫系统”来保护它的健康、安全。如果没有这样的“免疫系统”,经济社会发展就

【以发展思维推进审计工作】

会面临诸多困难,甚至陷入停顿。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和实践反复证明的结果,构成系统的任一子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均在于其能够较好地满足某一方面特定的社会分工的需求。因此,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任何机构和任何系统都有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其自身的特定的功能,如财政、金融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实施财政、金融决策和管理权。同理,预防、揭示、抵御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各种病害的功能,历史地落到了专门的监督机构——审计机关的头上。审计机关的职责就是通过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保证国家各项政策能够有效实施,使国家机器健康、安全地运行。除国家审计机关外,任何一个系统的主要功能都不是依法、独立、专门去预防、揭示、查处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只有审计机关,唯一的功能是受人民的委托,依法、独立、专门、主动去预防、揭示和查处问题,促进其他各个系统的功能平衡,使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所以,我们说审计的本质就是“免疫”,审计机关作为一个“免疫系统”,能够最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运用法定权限去抵御、查处这些病害,也能及时建议政府或相应的权力机关,运用各种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去消灭这些病害,从而健全制度,保护国家安全。

从国家这种“免疫”功能形成机理看,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内生的“免疫系统”,它伴随着国家的成长而出现,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完善。因而是先天的、内生的制度安排。同时,它又以督促落实国家责任为切入点,时刻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揭示各种问题,查处各种弊端,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健康,更具“免疫力”,因而也是获得性的。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审计作用发挥明显的时期,国家审计这个“免疫系统”完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力”很强,国家就兴盛,反之亦然。例如,从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看,史学界公认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雍乾之治”乃“三大盛世”。在这三个时期,审计制度比较健全和完善,审计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保证了朝廷各种支出合法合理,国家机器正常运行,人们能够安居乐业。相反,所有由盛而衰的朝代,首先必然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遭到了破坏,审计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其他功能相继遭到破坏,国家衰亡,最终导致朝代更替。今天的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民主法治快速推进,不能不说与审计这个“免疫系统”健全、国家“免疫功能”较强有着密切关系。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当前,凡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审计的地位都比较高,审计制度都比较完善,审计发挥的作用都很明显。相反,在一些欠发【以发展思维推进审计工作】

达的国家,审计制度很不健全,审计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这就是规律。

审计的本质回答了“什么是审计”和“为什么审计”的问题,是审计规律的外在表现。只有准确认识审计的本质,才能准确把握审计的内在规律,才能真正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切实承担起审计的历史责任,推动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始终坚持二十字工作方针,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与活力 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要充分发挥审计的功能,就必须始终坚持“依法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行之有效的,我们要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依法审计”和“求真务实”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思想、基本精神,是审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法理精神”。“依法审计”就是说要按照法律的授权、法定的程序、权利、义务、职责、依据、标准和手段开展审计工作;“求真务实”就是要从未来和发展出发来审视、思考和处理问题,进而促进法律的完善、制度的改进和体制的改革,核心是服务发展、促进发展和保证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59606/

推荐访问:有效推进村级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总结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