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来源:安全管理常识 时间:2016-08-26 10:25:3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安全管理常识】

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一)
中国社会保障现状与不足

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121308143 戴振伟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维持社会秩序长治久安的重要力量之

一。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民生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在

取得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秩序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国内

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体系并不完善,诸多问题存在其中。随着祖国经济的腾飞,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正确认识并分析这些问

题,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有极大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和不足;建议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

称《保险条例》),《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除失业保险外,包括养

老、工伤、疾病、生育、遗属等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该法规适用于

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与此同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以颁

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此后的三十多年,国家也颁布了许多相关法律

法规,建立起了适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

1978年不仅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特别的一年,而且也是这个社会保障制度变迁

的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

扭转中国的混乱正太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社会条件。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暂行规定》,一种

待遇特殊的退休制度——离休制度由此建立,并于一般退休制度一起构成了中国

的退休养老制度。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改跳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又进一步广泛规范对的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益。

进入新世纪以后,社会保障逐渐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尤其是在 2004

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同经济发展水平相

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写入了宪法,更明确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正在成为国家发展

必要的基本制度安排。2007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9年启动新型农

村养老保险试点,201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国社会保障制

度逐渐走上了政府主导、责任分担、社会化、多层次化的发展道路,制度框架初

步形成,并日益呈现出“国家—社会保障制”的特征。

到如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初具规模,但还是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

速度,并存在着诸多问题。建立健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仍是我们面

临的重要任务。

二、中国社会保障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

目,包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对军人及其军烈属的优抚安置、对无依无靠的

孤老残幼、残疾人员以及社会大众举办的社会福利和有关的社区服务,完全属于

【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充分体现社会公平;二是由用人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国

家给予适当补助的三方共同筹资的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目前我国有关社会保险法律规定,属于用人单位、职工

个人和国家三方共同缴费的项目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

工伤保险主要由用人单位缴费、国家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属于社会保险范畴,

其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行个人账户与统筹相结合,其他三项保险属于完全

统筹的项目。【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是要对国家和社会的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其本质是维

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保障对贫富差距最大的影响在于,社会

保障能够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适当缩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避

免贫富悬殊,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

公民的基本人权、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

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面临着许多

问题。

(一)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偏低

我国的很多群众缺乏社会保障意识,对参与社会保障的权力与义务认识不

清,不能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企业偷逃保障金,个人不愿为未来生活提前付费等

短见思想,都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目前,乡镇企业职工、

进城农民工、城镇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以及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大多没有参加社会保

险,而这部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逐年增大。此外,城市和农村居民享有的社

会保障差距过大,甚至很多农民认为社保是城市人的,不懂得为自身谋取应享的

权利,这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两极分化严重,城乡贫富差距大

改革开放以来,在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也在扩大。理论上说,社会保障本应惠及社会的每个成员,不应有城乡之别,但事实远非如此。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而这种社会保障的严重缺乏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对生活在农村的人而言,由于社会保障的缺乏,使他们严重缺乏幸福感和安全感,逐渐对农村生活失去信心而萌生向城市转移的念头。这也将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阻力。

(三)社会保障制度法规不甚健全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近20年,但社会保障立法还相对滞后。迄今为止,我国未颁布专门的社会保障法或社会保险法,只颁布了一些国务院行政法规,这种立法滞后的现状不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快速发展的需要。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的步伐。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制,以法律的形式保护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举措。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涉及面广、改革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它的建立和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作为后盾。

三、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建议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且其中的很多问题的解决是刻不容缓的:农村地区发展落后,城乡贫富差距大;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法规不甚健全;群众对社会保障缺乏信心,缺乏参与保障意识,等等。因此,有必要实行并完善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受益,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社会保险方面,应逐步将范围扩大到所有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灵活就业的劳动者,特殊群体劳动者,并最终包括一些自我雇佣者,自我服务者和自由职业者。在社会救助方面,应当加大国家财政的开支,建立完善的对贫困居民的救助制度,应进一步放宽救助条件,提高生活困难补助标准,增加对特困户的补贴,使社会贫困人口都因此而受益。在社会福利方面,要提升社会福利在整个社会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改革现行的福利体制,重整福利资源,

将社会福利制度化、法律化,让全体国民都能够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分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此外,惟有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其保障公民的生存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总结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刻不容缓的,仅仅求快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实事求是,找到我们真实存在的问题,仔细、全面地研究改革的路线。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才能真正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真正意义的解决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的问题,才能真正的为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完善的发展。

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二)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现状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区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保障方式。首先,它是由社会向个人和家庭提供的经济保障,超出了家庭和社区的界限;其次,社会保障一般由政府主导,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加以实施,不同于私人的慈善行为或个人的自我保险行为;第三,现代社会保障除了提供实物援助以外还提供现金援助,并建立起发放这些援助的全国性社会行政体系。

1、社会保障制度简介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传统的单位保障制度已经逐步转变为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基金成为社会保障总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前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面向正规就业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另一类是面向城乡居民和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200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08)和正在试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2008),正在酝酿推出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图1是我国社会保险参加人数折线图 :

图一 中国社会保险参加人数折线图 (万人)

2、社会救济

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社会救济是基础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低生活水平,给付标准低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城乡困难户救济等。维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救济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200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为城镇和农村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3、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政府为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为各类残疾人、生活无保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社会福利所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生活、教育、医疗方面的福利待遇,而且包括交通、文娱、体育等方面的待遇。社会福利是一种服务政策和服务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之得到更多的享受。同时,社会福利也是一种职责。我国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保障和促进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疗养院、儿童福利院等福利机构。我国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兴办多种形式的福利企业,帮助适合参加劳动的残疾人获得就业机会。此外,我国政府还通过发行社会福利彩票募集资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

4、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是指政府对军属、烈属、复员转业军人、残废军人予以优待抚恤的制度。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优抚安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2004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批准公布新修订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5、社会互助

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社会互助具有自愿、非营利性的特点,其主要形式有:工会、妇联等团体组织的群众性互助互济;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的慈善救助;城乡居民自发组成的各种形式的互助组织等。社会互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捐赠和成员自愿交费、政府从税收方面给予的支持。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该法对社会捐赠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进行了立法规范和鼓励。

2、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不断扩大

为了提供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财政支出越来越大,表一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图一是更加直观的折线图。

表一:1978年-2009年部分年份的社会保障性支出数据(亿元)

图一:1978年-2009年部分年份的社会保障性支出折线图

其中狭义的社会保障性支出指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社会福利与救济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广义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政府用于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等方面的支出纳入进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1)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不断增长。从绝对量看,狭义的社会保障支出从1978年的18.9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7606.68亿元,增长了401.26倍,广义的社会保障支出从1978年的129.40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2564.68亿元,增长了250.65倍

(2)从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1978年狭义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1.65%,2009年上升为9.97% ;从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来看,1978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0.52%,2009年上升到2.23%;1978年广义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11.53%,2009年上升为37.51% ;从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来看,1978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3.55%,2009年上升到9.56%。

(3)从折线图可以看出广义的社会保障支出增长比狭义的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快,也就是说政府用于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等方面的支出增长迅速。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绝对值和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比较低。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

【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加快,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逐年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框架逐步形成和完善,政府用于社会保障性的支出比例相对比较稳定。

3、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优化,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结构也慢慢的变化,使之与我国的国情越来越契合,表二是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结构表:【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表2 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结构表 (亿元)【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从财政支出结构来看,财政用于狭义社会保障的支出比例比较小,教育、卫生投入是政府公共支出的重点。1994年教育卫生投入占到财政支出的23.5%。之后教育卫生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绝对额仍不断增长,但所占比例下降幅度比较大,21世纪以来基本维持在18%-19%左右。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用于狭义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数量和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增大。2006年社会福利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社会保障财政补助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0.8%。其中,社会保障财政补助达到5.25%,成为广义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中除去教育支出以外最大的支出。由于当时社会保险制度刚刚建立又面临资金风险,对社会保险基金补助支出成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的重点。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支出从1998年的21.5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776.7亿元,增加了81.4倍,1998-2009年财政补助社会保险基金共计10915.8亿元。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

1、社会保障财政投入的总量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总量不断增长,但是,目前的投入还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与国外部分国家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相比,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体现出较大的差距。

2、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仍然较窄、城乡发展失衡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主要覆盖城镇企业职工,而广大的农民则以自我保障为主,其覆盖面只有2%,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的社会保障费支出也只占总额的11%,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严重滞后,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还很突出。所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亟需完善。鉴于此,构建一个覆盖面较为广泛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就显得非常重要。

3、统筹层次低、制度被分割

目前,养老保险仅陕西、吉林等几个省份实行省级统筹,多数地区仍为市、县级统筹,全国有近2000个统筹单位,形成了统筹单位内各自为政、区域自治和统筹单位间无法联接、协调和共济的分割格局。其结果,不仅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存在制度公平问题,而且地区之间保障水平和筹资责任也失衡,养老保险关系难以转移和携带,无法适应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4、社会保障基金收缴和管理上存在缺陷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方法不科学。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办法是现收现付制,即当前的基金收入完全用于当前的给付。这个办法最大的缺陷是存在社会保障负担的转移问题。而且,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主要靠行政手段、缺乏规范性。在基金的管理上也存在缺陷,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来源构成和循环运转等管理较为混乱,也缺乏财政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三)
中国社会保障现状与不足

中国社会保障现状与不足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国家政治安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59395/

推荐访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状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