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创新实验设计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7-28 09:17:4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大气压强创新实验设计(一)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气球爆破试验

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改进原因: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大气压强这节课的重要实

验,老师们常做的试验是有一个覆杯实验,其目的是想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此实验有两方面的缺陷:第一,有同学认为是水把硬纸片弄湿后沾在杯口了,不能很好的证明是大气压的原因;第二,硬纸片和杯口密封不好,容易掉下来。为此,我做了如下创新:用一个在常温大气压下鼓起的小气球,然后借鉴第二章声现象中讲到的真空铃试验,利用该装置可以建立一个局部的真空环境,然后通过气球被变化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设计思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

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大气压强中,有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由于大气压强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想到气球爆炸试验,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小气球(气球不可过大,不然气球可能不会胀破,

气球最好带有颜色,如红色、蓝色等)、钟罩、抽气机(两用气筒),导管,凡士林。

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操作步骤:

1、在常温下给有颜色的小气球充入适量空气,让气球膨胀。

2、将鼓起的小气球放入钟罩中(钟罩凡士林密封好),用胶管连接钟罩(或两用气筒)通气口,然后打开钟罩的开关,让学生对钟罩内空气进行抽取。

3、观察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

4、可以看到小气球逐渐变大,当抽气机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看到气球在钟罩里面爆炸了,由此可以证明我们生活中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创新点:

1、利用气球爆炸:学生小时候都玩过气球,也有气球在自己嘴中被爆破的经历,而这个试验却能用大自然的力量——压强来使气球自己胀破,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比较它们爆炸的不同原因,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更能让学生快速的接受新知识。

实验注意事项:

1、 试验中如果用到抽气机抽气,试验一定要提醒注意安全操作。

2

、气球不能太大,同时吹入气球的空气要适量。吹入太多会导

【大气压强创新实验设计】

致试验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观察小气球的形状变化就看到气球在里面爆炸了;太少则会导致试验观察时间太长。

大气压强创新实验设计(二)
创新实验设计之大气压强

实验设计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一、概述

本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三节《大气压强》开篇的一个引子。是学生将在本章已有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基础上,探究气体压强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气压强

(2)认识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四、实验器材:

【大气压强创新实验设计】

塑料茶杯、透明胶带、硬塑料纸片、水、塑料瓶、热水、针

五、教学过程

演示1:

师:同学们请看:我这有一个塑料瓶,把它灌满水,然后盖上硬塑料纸片,倒过来,硬塑料纸片为什么不掉下来?【大气压强创新实验设计】

生:手压着硬塑料纸片【大气压强创新实验设计】

师:将托纸片的手移开,现在是谁压着硬塑料纸片呢?(略有停顿)我们周围没有任何东西,只有——空气(最好等学生说出来),是大气压压住了,有没有同学认为是水把它粘住了?

生: 有

师:这个小瓶底部有一个小孔,我用胶带堵住了小孔,如果我把胶带取掉,猜一猜会发生什么情况?(可能有各种猜想,可让学生任意说,猜想之后)事实胜于雄辩,实际做做看(学生做的过程中,强调要先把小孔堵住,纸片和杯口不能有空隙)。

生:水洒了。

师:为什么?

(先由学生解释,最后教师补充)

师:如果是水把纸片粘住了,胶带取掉时,硬塑料纸片应该依然不掉。但它现在掉下来了,这主要是因为瓶底的小孔和大气相通,也受到了相等的大气压力的作用,水由于重力作用就将纸片压下来了。

(如果有的同学还不太明白)

师:同学们请看,把瓶灌满水,不要把小孔堵上,会看到水从小孔流下来,现在我用纸片把瓶口盖上,水为什么不流了?因为小孔处的水被大气压压住了,我把硬塑料纸片拿走,上下都受到相等的大气压压力作用,水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就又流出来了。

演示2:利用一个空的塑料瓶,往瓶子里倒一点开水并且把瓶子涮一涮,再把开水倒出来,迅速密封瓶盖。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为什么瓶子变瘪了呢?

分析:瓶子受到了不同的力改变了形状,想一想是瓶子受到了几个力的作用。

教师引导:瓶子内部有没有气体?气体对瓶子有没有力的作用?

学生回答:瓶子内壁受到了瓶内气体的力的作用。

教师:为什么瓶子却变瘪了呢?

学生:……

教师:瓶子变瘪了,说明瓶子除了受瓶内气体对外的作用力还受到外部的一个力的作用。

教师:如果用针扎破水瓶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学生思考。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分析:当空气通过小孔进入瓶内,与外部压力平衡,瓶子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

教师:这个几个实验证明能说明什么?【大气压强创新实验设计】

学生回答。

师: 原来地球周围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层就叫做大气层,由于空气受重力作用(板书:受重力作用)因此,大气有压强,而空气又象液体那样能流动,(板书:具有流动性)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我们把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板书: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前面的两个实验都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大气压强创新实验设计(三)
浅谈《大气压强》的实验设计

浅谈《大气压强》的实验设计

作者:郭忠鹤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年第03期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在做实物实验时,教师往往只按照教材中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进行创新。其实在物理教学的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通过大胆的创新实验,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提高实践能力,而且也是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如何使实验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推进器?笔者通过《大气压强》这节课的实验设计,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精心设计,大胆改进演示实验

由于气体是看不见的,大气压强的知识相对于前面所学过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来说更加抽象。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的大小”这两个内容上。这两个问题我通过设计新奇的演示实验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学习富有新鲜和实在的气息。 在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精心选择了2个演示实验:“巧断筷子”和“瓶吞鸡蛋”。课前在办公室做“巧断筷子”这一实验时,旁边同事们认为筷子能断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学生也有同样的感觉,那我的实验就没有了让学生新奇的效果。于是为提高实验的难度,我将一根筷子换成了一双筷子,为了提高实验成功率,我将报纸的面积增大,砸筷子的速度加快。果然这个“不可能”的实验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们都对成功产生质疑,但实验成功了,给学生很大的震撼,对大气压强的存在有了深刻的认识。

适合“瓶吞鸡蛋”实验的鸡蛋很难找,而且一个鸡蛋只能做一次实验,每个班都做此实验的话,需要4个鸡蛋,成功率也不高。实验成功后如何把鸡蛋取出也是比较麻烦的问题。我将鸡蛋换成水气球,水气球的尺寸可以根据瓶口的大小随意调节,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克服了鸡蛋难以选择和不易取出的难题,实验成功率达到了100%。

大气压强是很大的,但我们平时生活在大气的环境中,感受不到大气的压力,如何能让学生意识到大气压的力量呢?在准备“覆杯实验”时我突然想到:既然大气压能托住水,那么究竟能托住多少水呢?我在办公室找来个大杯子装满水做“覆杯实验”,并给同事演示,但同事的反应比较平淡。我突然间想到托住水的纸片下端如果能负重,那么效果会不会更好?根据F=PS杯口面积越大,能承受的拉力也越大。于是我将本实验的纸片改装成能挂钩码的塑料板。并选择了口径较大的玻璃杯,通过计算发现塑料板能挂5kg的重物,也就是说能挂100个50g的钩码!我反复试验并改进实验器材和细节,增加试验的成功率,课堂上做此实验时覆杯下挂了26个500g的钩码,钩码一直从杯口垂到地面,惊险的场面给学生很大的视觉冲击力。接下来

的“大气压的大小”进行得极为顺利,这个实验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大小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对这个实验印象最深刻。

二、创设环境,启发思维

本节课剩下的时间,我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器材合理设计了探究实验,增加了教材中没有的“合作探究”环节。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利用准备好的吸盘、针筒、气球、热水、光碟、试管等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对其探究形式不要求得过死,开放实验的必然结果会带来百花齐放的局面。学生合作设计出了“气球提试管”、“自动喝水的杯”、“吸不起来的光碟”、“针筒挂重物”等。还有一组同学,通过对本组失败的“覆杯实验”分析,总结出了失败的原因,与其他小组交流使实验成功的细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大气压强的认识有了升华。

总之,初中生正处于从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过程中,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需要由直观的形象来支持,因此需要眼观、手动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经验。

大气压强创新实验设计(四)
“大气压强的大小”教学设计

  摘 要:大气压强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难以理解。本文从理论和实验出发,探究“大气压强的大小”的学习,以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并还原转换法测压强大小的实验思想,促进学生更好地感知物理知识。

  关键词:理论研究;大气压强;转换法的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1
  大气压强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虽然生活中处处可碰到,但我们早已习惯得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虽然其内容在本章中没有过多要求,但作为身边如此重要的一个现象,应该好好研究才是。在研究大气压强的大小的问题上,笔者采用了先理论后实验的方法逐步深入探讨。
  一、以理论研究大气压强的大小
  我们被大气压包围着,大气被地球吸引而受到重力,已知地球表面积约 5.11×1014m2,大气总重力约5×1019N,大气层厚度约106m,地表空气密度约1.29kg/m3,你能计算出地球表面上的大气压强吗?说说你的看法。
  方案1:因为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和液体压强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来计算,得到大气压的值约为1.02×105Pa。
  方案2:由压强的定义式可知,只要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可,由P=F/S,即由大气重力除以地球的表面积可得到大气压强为1.26×107Pa。
  由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值为何相差这么大呢?学生们可探讨一下哪个方案得到的值可能更合理,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二、以实验研究大气压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大气压。
  实验1:利用大气压托水柱,思考能否说大气压强的大小就等于水柱产生的压强(转换法的思想)。如果我们换用更长(约50cm)的玻璃水管实验,发现大气压可以托更高的水柱,进一步实验如下图所示:约1m长的玻璃管,一头用气球捆扎住,灌满水后倒立在水槽中,发现水柱仍没下降,这说明大气压可托举更高的水柱。如果把上端的气球膜刺破,水会喷出吗?演示一下即可真相大白。如果我们让玻璃上端开口处在真空的环境中,大气压可以把水柱托多高呢?是不是可以顶到“天上去”?
  实验2:还原托里拆利实验。因为实验安全和操作原因,所以采用视频播放。从前面有水做铺垫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托里拆利为什么选水银做实验(其实在水银前他还用了海水、蜂蜜等)。实验能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关键是:水银上方是真空。实验中还发现,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长度变大,但高度不变,而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托起76cm水银柱,所以,我们可以由水银柱的压强得到大气压强的值。对课堂上具体公式的介绍和应用就不再阐述。
  三、 有趣的“实践”
  问题1:讨论:大气压大吗?作用于我们指甲盖上的压力有多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
  问题2:一个标准大气压可托起多高的水柱?
  问题3:用吸管喝饮料,饮料是被我们吸上来的还是被大气压压上来的?我们最先吸的是什么?
  你能用15米长的吸管吸牛奶吗?(吸管不能剪短)说说你的想法。
  通过一系列相辅相承的问题设计,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进而解决问题。
  四、 回味实验(听话的水流)
  用一个塑料瓶装半瓶水,在瓶侧壁打个小孔,可看到有水喷出,如果把瓶盖旋紧,会看到什么现象?动手做一做,思考水流究竟是听谁的话。
  大气压强的内容较多,知识点繁杂,需要安排2节课时间,本节内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可视情况穿插在教学中。理论探究是对前面压强知识的回顾,托里拆利实验的研究着重展现物理思维方法并逐步深入,体会认知探究的过程。最后的问题设计由简到难,也更有趣,既是对知识的巩固,也开拓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穿插,师生互动融合,节奏把握适当,定能使课堂呈现巨大的生命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鲁佩用.《大气压强》实验创新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专辑),2014,32(3):67-68.
  [2]王玲儿.辅助教学 重在合理――《大气压》教学过程及体会[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1,(3).

大气压强创新实验设计(五)
“大气压强”第一课时教学案例设计

  一、分析教材

  “气体的压强”是八年级物理力学篇第十章第三课时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讲,对学生的要求没有前两节那么高,主要是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及简单了解产生的原因;会估测大气压强的大小;知道大气压的和变化和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虽然生活中到处都有大气压,但要让学生说说生活、生产中大气压的存在或运用大气压的例子就非常困难了。如果还要让学生对它有全面、科学地了解和理解,尤其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大气压进行研究进而获得知识,这对初二的学生来说难度就更大了。这可能也是拿它作为压强篇的第三节内容的原因吧。因此,我把消除学生怕学物理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定位成这一堂课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能解释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2)学会测量大气压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小组探究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让学生经历自主动手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
  2.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
  四、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与讨论相结合、探究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我在桌子上放了3个透明的饮料瓶(两个空的,一个盛有一些冷水),另外边上还放了一个茶杯(盛有热茶)。抬头望一眼下面的学生,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猜测到:这老师在干吗?难道请我们喝茶吗?……我乘势说出开场白:“请同学们尽情地发挥想象,老师会怎样运用这些瓶瓶罐罐……”这既符合学生看到物体产生好奇的心理,又能适当地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揣摩学生心理,想在学生前头,依靠想象,适时缓解紧张情绪)
  (一)引入新课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师:以瓶子为引线,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首先,分析空瓶子放在桌面上,由于重力的缘故它对桌面会产生压强的作用,这是固体产生的压强;瓶中的水由于重力的缘故它也对瓶底产生压强的作用,并且液体还具有流动性,它对瓶子的侧壁有压强的作用,这是液体产生的压强。瓶子周围有大量气体,那么它会对瓶子有压强吗?(回顾旧知,展望新知,环环相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演示2个小实验:
  (1)在一空瓶中加入少量的热水,快速预热了瓶子后,将水倒掉,迅速盖紧瓶盖,并浇上预先准备的冷水。请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
  (2)出示一装有水的瓶子,转动该瓶,问:有无异常现象?现将盖子拧松,你有什么新发现?拧紧瓶盖,又有什么新发现?旋转该瓶,重复刚才的实验。让学生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
  1.认识什么是大气压强?大气压强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采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得出结论: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这种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由于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师:列举生活、生产中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或运用大气压强的例子。
  生:疏通下水管道的皮碗、吸盘等。
  2.学生阅读活动:了解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以及该实验的做法。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来体验一下大气压强的存在?
  生:想。
  师:那请大家利用桌上的器材来现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生:将2个吸盘互相挤压,然后用力将吸盘拉开。(学生的学习情绪空前高涨)
  师:大家在刚刚的实验中除了体验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说一说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在不同的方向拉吸盘都很难拉开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每次都很费力才能将吸盘拉开,说明大气压强很大。
  师:有谁能告诉我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生:不能。
  3.粗测大气压强的大小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4人一组一起想办法,运用以前的压强知识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来粗测大气压强的大小。
  (1)实验的原理:
  (2)实验操作步骤:
  生:讨论实验选用哪些器材?怎么测量?接着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针对各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再展开讨论,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筛选、修改,然后确定可行性的实验操作步骤,最后开始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抽查结果,将数据板书在黑板上。这些数据大小不一,与真实的大气压强有差异,那大气压强的精确值有多大呢?下面,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
  4.托里拆利实验
  5.评估与交流
  对比自己实验所测的大气压强值和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的大气压值,想一想,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偏差?怎样改进刚才的实验?(这一环节,教师撒手让学生自己来思考、讨论、交流、反驳、再思考……让学生在交流中思维得到碰撞,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斗志)
  6.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七、板书设计(略)
  八、教学反思
  1.在小组合作探究时,由于分工不明细,从而造成有一小部分同学只在一边看热闹,充当了观众。长此以往,这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合作探究小组成员的选择和分工要细致到位,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在“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探究中,我讲的过于精细,尤其是对于受力面积的测量,花了太多的时间,结果还不如直截了当的在图上一画,告诉学生测量哪点到哪点的距离更直观形象。还有就是语言不够精炼,以后备课时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努力做到简洁、明了,点到为止,并且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还他们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实验中不断成长。
  3.在最后一部分的教学中,由于前面花的时间稍长了一些,所以讲的比较匆忙,感觉很粗糙,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对本堂课的知识和一些研究思想和方法,还是应该有选择地适当地进行巩固,进一步使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港下中学)

大气压强创新实验设计(六)
结合大气压强看物理实验教学

  摘 要 结合大气压强教学实践,谈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 大气压强;实验;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158-02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结合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谈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认识。
  1 实验目的要明确,能够紧扣主题
  实验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紧扣本节课的主题,明确实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与这节课的主题有什么关系。这不仅要让教师明确,而且要让学生明确,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去观察实验。如在大气压强一节教学中,从四个方面设计实验:1)让学生体会到大气压强的存在;2)让学生用教师给的几个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来设计实验;3)让学生通过马德堡半球模拟实验感受大气压强比较大;4)通过录像观察托里拆利实验,计算大气压强的大小,步步深入,不仅可以达到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目的,还能紧扣主题,可以比较好地诠释课程标准的要求。
  2 实验的设计要有趣味性、新奇性或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的实验通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设计实验时要在能够得到应有的结论的同时,设计得有趣味性、新奇性、惊险性,激起学生的兴趣。人的兴趣与好奇心是相连的,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必然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这节课的开始,笔者设计了三个实验来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1)覆杯实验: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开始推测大气压的存在。
  2)温水“烫”扁塑料瓶:在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温水(60 ℃左右)振荡几下,然后倒出,把瓶盖拧上,一会儿就会看到瓶子被“烫”扁了,使学生开始相信大气压的存在。
  3)瓶吞鸡蛋实验:在实验用广口瓶中放少量细沙,然后将蘸有酒精的棉花点燃,放在广口瓶中;将剥好皮的熟鸡蛋放在广口瓶口,发现直径大于广口瓶口的鸡蛋被吞入广口瓶,同时发出“嘣”的一声,学生感到惊奇的同时,确信了大气压的存在。
  这几个实验对学生来说有的具有惊险性,有的更具有新奇性,总之都是出乎学生的意料,能够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效果良好。
  3 尽力开齐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验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演示实验是做给学生看的,并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得到结论。因此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在演示“听话的小孔”实验时,在塑料瓶的上下两端各钻一个小孔(孔的大小要适度,以小一些为宜),在瓶中装入少量的水,当松开上面的小孔时,下端的小孔会向下流水;当堵上上面的小孔时,下端的小孔就会停止向下流水。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观察为什么水从孔中一会儿流出,一会儿就不流了。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会看到在塑料瓶的上部也有一个小孔。然后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堵上这个小孔时,水不会从下端流出?松开时,水就会从下端流出?引导学生说出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样做演示实验就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而是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只要能够做的演示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尽可能去做。比如马德堡半球模拟实验,如果用语言来描述一定不能让学生信服,如果让学生做了,参与进去了,真实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威力确实很大,就更具有说服力。马德堡半球实验器材或许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即便有,可能也会因为马德堡半球老化、抽气效果不理想而不能完成实验,那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可以到市场上买大一点儿的吸盘来代替马德堡半球完成实验,找两个力气大的学生来拉吸盘也要费很大的力,推知马德堡半球实验需要更大的力。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就会更加信服实验结论。
  4 把生活中的现象搬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
  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学生习以为常的现象搬到课堂上来,不仅能使课堂内容更丰富、更形象,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物理规律,比语言描述更有说服力。在教学中,笔者会提供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如钢笔的笔管、吸管饮料、吸盘粘钩、塑料瓶等,这些东西在生活中常常见到,而且诸如钢笔和吸管饮料甚至就贯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通过这些东西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更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更能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所在。如果每节课都能坚持这样做,不仅一节课的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而且从长远来看,一定会带给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热情。
  5 尽可能多设计学生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
  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中感受物理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动手,一定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物品,自己想办法设计不同的实验,要相信即使是相同的物品,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设计。只要教师能勇敢地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而不是把学生都关在教室里,学生就一定能设计出让教师惊喜的实验,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动性、创造力。其实小小科学家就在学生中间,教师一定不能扼杀他们的创造力。
  6 不能做的实验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演示
  在中学物理实验室中,有些实验由于条件不允许,或者在课堂上不容易演示,或者不易成功,教师可以借助新兴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录像播放一些成功的实验,或通过一些仿真实验来助力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托里拆利实验是不可能演示的,原因包括:一是中学物理实验室条件不允许;二是水银有毒,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教学中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观看托里拆利实验,感受前辈物理学家的聪明智慧的同时,还能传递给学生为科学献身的正能量。而且可以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本实验非要用有毒的水银,而不用水呢?学生通过推理能够得出:如果用水做实验,需要用10 m多高的玻璃管,显然这也不容易做到。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这些科学研究成果,借此向学生传递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理念,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总之,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多去考虑学生的感觉与感受,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是否创设了学习物理的环境?是否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物理教学更要注重实验的教学,注重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实验和总结实验的能力,才能真正促成学生的进步。物理教师要守住实验教学的阵地,为培养未来社会真正需要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301277/

推荐访问:大气压强创新演示实验 大气压强实验创新大赛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