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6-28 14:37:4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卜式,以田畜为事”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卜 式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①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②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③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注:①输:捐献 ②见:表被动 ③浑邪:人名。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上使使问式 使者以闻

B.臣生与人亡所争 河曲智叟亡以应

C.会浑邪等降 会天大雨,道不通

D.愿陛下勿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居,人皆从式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安陵君其许寡人

C.而弟尽破其产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乃召拜为中郎 凡三往,乃见

8.下列对文意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当富豪人家纷纷隐匿家产时,卜式却热衷于拿出家产去资助官府。皇上重赏了卜式,封他为中郎官。

D.卜式牧羊致富,但为了抗击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的费用。皇上觉得这个人情太重了,并担心卜式会因此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所以没有接受卜式的家产。

9. 文言翻译。(6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译文:

(2)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卜式》)

译文:

参考答案:

6-8 ACD

9.(6分)(1)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常常灭亡。

(2)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关键字入则出拂以为死节宜而各0.5分,句意各1分)

第二篇:《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达濠华侨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

语文测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兑换(duì) 笑靥(yâ) 镌刻(juān) 不可殚数(dān) ....

B.分蘖(niâ) 谑谈(xuâ) 悲恸(tòng) 叨陪鲤对(dāo) ....

C.拔擢(zhuó) 信札(zhā) 应届(yìng) 鳞次栉比(zhì) ....

D.飒然(sà) 卷帙(yì) 闾阎(lǚ) 瞋目而视(chēn) ....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佛教的禅师往往答非所问,因为禅的意义是要自参自悟,经他人的解说,....

是他人的,与你的自悟无关,故不用语言文字解说也不直接解答你的问题。

B.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C. 印度确实掌握了世界极少数国家拥有的技术(卫星发射技术)。它的成功

与印度科学家几十年挖空心思、卧薪尝胆密不可分。 ....

D.月明星稀,夜深人静,她独自孑然一身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

漆黑的大门。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老王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便连忙把别后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们。

B.刚刚参加完第29届奥运会的全体中国运动员以及他们的教练员神采奕奕

地出现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总结大会。

C.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要求各级政府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精心规划,

使灾区人民在恢复重建中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D. 电影《城南旧事》里有个小姑娘叫英子,这个名字对90后可能还有些陌

生,可对60后却是很熟悉的。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 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

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A.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

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

B.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而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

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

C.对虚伪的笑,不必怒目而视,要报之以粲然的微笑;对阴冷的奸笑,也当

笑颜相迎。

D.对阴冷的奸笑,为什么不可以还以笑颜?对虚伪的笑,为什么不报之以粲

然微笑,而一定要怒目而视?

二、古诗文阅读(共37分)

(一)翻译下面句子:(6分)

5、(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3分)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秋日登洪

府滕王阁饯别序》)(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7分)

卜式献产助边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

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

“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

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

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

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

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

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

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

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

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

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

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改动)

注:①浑邪:人名。 ②缑氏:县名。 ③将漕:领送漕粮。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 .

B.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见:我 .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

D.上过其羊所,善之。 善:认为„„好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 重为乡党所笑 ..

B.尊显以风百姓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C.邑人贫者贷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D.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8.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卜式忠君爱民的一组是( ) (3分) ....

①臣生与人亡所争 ②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③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 ④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

⑤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 ⑥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阅读答案__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

都留给了弟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

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

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

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

愿意做,宁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内心有高尚品德但不善于表

达自己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

输边,从郎官、县令升至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10、断句(2分)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11、翻译上面文言文段中划线的句子。(3分)

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阅读答案__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

译文:

(三)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作具体分析。(3分)

答:

(2)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3分)

答: (四)13、默写(每空1分,任选4小题,共8分)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___,《兵法》修列;__________________,世传《吕览》。

(《报任安书》)

(4)自牧归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人之贻。

(《诗经·静女》)

(5)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草木之零落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

三、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必做题: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4~17题,共16分。

上海再现文化码头的启迪与思考

孙逊

①近日,新华社播发的报道《上海再现文化码头》指出:“70年前,上海有中国文化‘半壁江山’之誉,是与‘文化码头’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举凡文化,写的、画的、说的、唱 的„„不管出自哪里,名气如何,规模多大,都想到上海靠一靠,走一走,露一露。”为什么?“因为上海是个文化码头”。

②其实何止文化,上海从开埠之日起,就是个“通商码头”。伴随着商业的往来,文化也随之进进出出,相继登陆,于是“通商码头”衍生出“文化码头”。既成码头,则东南西北,各行各业,不仅皆由此经过,而且会停靠上岸。短则走马看花,唱罢散场;长则住上几年,寻求发展,乃至一辈子和这码头相厮守。 ③上海再现“文化码头”,这是和上海的历史地位与今天的现实定位相适应的。历史上,如新华社报道所指出的,上海本来就是一座“文化码头”,虽然此后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曲折道路,但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把它唤醒时,它首先恢复了“通商码头”的勃勃英姿;随后,它又展示了作为当年“文化码头”的迷人魅力,提出了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发展目标;稍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文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较之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更具有普适性和包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重新创造“文化码头”的辉煌之日,也就是它成为世界文化名都之时。 ④上海要重新成为“文化码头”,最重要的,是上海要有更宽广的胸怀和更开放的视野。当年上海这座“文化码头”停靠的多是江浙一带的小剧团、小戏班,以及全国各地来的文人和画家、艺人和表演艺术家,其间当然也有国外来的各色文化,但大都是停留在娱乐层面。今天的上海“文化码头”,不仅比当年更大、更深,而且承载的分量更重、责任更大。今天在这座码头停靠起降的,不仅有国内各民族、各地区有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而且有世界各国的最优秀的文化;既有通俗层面的大众娱乐文化,又有经典层面的精英高雅文化„„这个码头,是名副其实全国性的、世界性的。

⑤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上海离建设文化大都市的目标还很远,在这座码头上,还缺少我们本土的民间文化和区域文化,还缺少世界上许多重要的文化,诸如极具活力的非洲文化,富有风情的南美文化、南亚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等,所以上海的胸怀要更加宽广上海要有足够宽的包容度,能够包容各种异质文化的存在;上海要有足够大的胸怀,来容纳各种外来人口和外来文化的进入。

⑥上海要成为永久的“文化码头”,关键还在于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我们称上海为“文化码头”,当然首先指要有更多的国内外一流人才和团体跑来上海,在这座码头上一展他们的风采;但如果上海仅仅满足于有国内外一流人才跑进跑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留住和自己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⑦当年,鲁迅走南闯北,最后定居在上海,与其说鲁迅留在了上海,勿宁说上海留住了鲁迅。因为上海留住了鲁迅,所以才有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文学和文化的辉煌。同样,海上画派的崛起,也是和上海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吸引了吴昌硕、任伯年等一大批外来优秀的画家有关。今天,上海在一流人才培养上也有两个标志性人物:一个姚明,一个刘翔。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值得总结,如果我们既能吸引和留住大量外来的一流人才,又能培养和拥有各个文化领域众多的明星和领军人物,那么上海要建成文化大都市也就指日可待。这里,深刻总结、充分尊重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规律至为关键。

(选自2007年11月22日《文汇报》,有删改)

14、下列关于“文化码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化码头”是指各种文化和文明、各种艺术门类在这里崭露头角,寻求发展,并交汇、交流、交融的地方。

B.“文化码头”在上海形成,已经有了70多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一段曲折,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展现出迷人的魅力。

C.“文化码头”之所以能在上海形成,是因为上海自身文化繁荣,从而吸引了各地区、各门类的文化在此长期交汇、融合。

D.今天的上海“文化码头”比历史上的“文化码头”更大、更深,承载的分量和责任更重,内涵更丰富,更具开放性。

15、下面的理解与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

A.上海重新创造“文化码头”,是其作为中国文化“半壁江山”的历史地位的再现,同时,也适应了它现实发展的需要。【阅读答案__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

B.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目标,是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也更具有普适性和包容性。

C.在商业繁荣的基础上,随着“文化码头”的再现并辉煌,上海将最终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都。

D.真正的文化大都市和历史上“文化码头”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没有了小剧团、小戏班等纯娱乐类文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精英高雅文化。

E.上海离建设文化大都市的目标还很远,其主要表现为缺少了极具活力的非洲文化,富有风情的南美文化、南亚文化和阿拉伯文化。

16、作者在第⑦段分别写到鲁迅、吴昌硕、任伯年和姚明、刘翔这两类人物,在文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作用?(4分)

17、从全文看,上海要想建设成文化大都市,其必不可少的要素有哪些?(4分)

(二)选做题: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在答案卷“选做标志”所选试题组对应的括号内打勾;漏勾、错勾、多勾的,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8~20题,共15分。

废墟的辉煌

刘上洋

①真没有想过,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

②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因此在我的想象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

③就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汽车在一座残破但却很雄伟的椭圆形建筑物前停了下来。我的眼睛顿然一亮,这不就是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吗?这座于公元

第三篇:《文言文阅读检测(五)》

文言文阅读检测(五)

(选择题每题4分,翻译题每小题4分,满分100分)

(一)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注】浑邪:人名。缑氏:县名。将漕:领送漕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 B、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见:我 ..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D、上过其羊所,善之。 善:认为„„好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B、尊显以风百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

C、上贤之,下诏曰„„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D、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卜式牧羊致富,但为了抗击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的费用。皇上觉得这个人情太重了,并担心卜式会因此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所以没有接受卜式的家产。

B、当富豪人家纷纷隐匿家产时,卜式却热衷于拿出家产去资助官府。皇上重赏了卜式,完全是出于鼓励富商人贾能够顾念国家、支持自己的政策的目的。

C、皇上对卜式的用管理羊群的方法来管理老百姓的理论颇感兴趣,想试一试他的本领,便封他为缑县令,果然缑氏百姓反映很好;出任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迹又被评为最好。这样皇上更重用他了。

D、南越吕嘉谋反时,卜式上书朝廷,请缨出战,愿意父子一起率兵奔赴前线,决一死战,以力效国。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没有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

4、联系全文看,下列关于卜式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内心有高尚品德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郎官、县令升至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5、翻译上面文言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1)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2)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

(二)(2010,湖南)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偪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邽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辨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大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这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 敌:敌人 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 ..

C、仲达出兵拒之 拒:抵御 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势倾群臣而下不忌 爽籁发而清风生 ..

B. 孔明移军且至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C. 不觉其言之发也 翳桑之饿人也 ..

D. 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散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9、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邽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

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C、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三)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为鄱阳太守。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辍:停止 B、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举:推荐 ..

C、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迁:升职 D、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阅读答案__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

A、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

B、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

C、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 ..

D、饮者怀无厌之欲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隐之清俭操守的一组是( )

①禄赐皆班亲族 ②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③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④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⑤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⑥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隐之学识广博,为人儒雅。虽家境不富裕,但从不苟且贪财。事奉母亲极尽孝道,使吏部尚书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告诫康伯尽快提携此人。

B、吴隐之为官之后,清廉俭朴。为革除岭南历任官吏贪财旧弊,朝廷任他为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赋诗言志,表明自己“终当不易心”的操守。

C、卢循侵犯南海时,吴隐之被捉,经刘裕交涉后才得以返还。回来后,居处极为简陋,但他仍然坚决谢绝了刘

裕的赏赐以及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吴隐之这种始终不渝的清俭操守,屡次受到褒奖赞誉以及优厚赏赐,并大大鼓舞了廉士,其后代也继承了他的良好遗风,把廉洁谨慎奉为家法。

15、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2) 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四)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奎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作《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速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士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亡,吾分一死矣 分:按照本分。 B、留梦炎不可 可:赞成。 ..

C、遽麾之退 麾:指挥。 D、天祥临刑殊从容 殊:非常。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与俱入崖山 臣请入,与之同命 ..

B、乃书所作《过零丁洋》诗与之 乃不知有汉 ..

C、置吾十人于何地 赵尝五战于秦 ..

D、南向而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18、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文天祥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一组是( )

1左右命之拜,不拜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3国亡,吾分一死矣 ○

4天祥出,复号召江南 ○5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 ○6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

1○3○4 B、○1○3○6 C、○2○5○6 D、○2○4○5 A、○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持要求他写,文天祥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给他,以此表明心志。

B、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的途中,文天祥绝食八天求死,但没有死。当时元世祖在南宋官员中大量寻求人才,王积翁推荐文天祥,说他是难得的人才。

C、元世祖本来打算释放他,但是留梦炎不赞成这样做。元世祖把文天祥召入宫中,问他有何心愿,文天祥表明自己的态度,元世祖仍不忍心赐他一死,就让他退下了。

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迹,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面不改色,在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

20、翻译下列句子。

(1)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2)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第四篇:《文言文模块训练1》

2011高考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

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注:①浑邪:人名。 ②缑氏:县名。③将漕:领送漕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

B.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见:我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D.上过其羊所,善之。 善:认为„„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尊显以风百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C.上贤之,下诏曰„„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卜式*牧羊致富,但为了抗击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的费用。皇上觉得这个人情太重了,并担心卜式会因此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所以没有接受卜式的家产。

B.当富豪人家纷纷隐匿家产时,卜式却热衷于拿出家产去资助官府。皇上重赏了卜式,完全是出于鼓励富商人贾能够顾念国家、支持自己的政策的目的。

C.皇上对卜式的用管理羊群的方法来管理老百姓的理论颇感兴趣,想试一试他的本领,便封他为缑县令,果然缑氏百姓反映很好;出任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迹又被评为最好。这样皇上更重用他了。

D.南越吕嘉谋反时,卜式上书朝廷,请缨出战,愿意父子一起率兵奔赴前线,决一死战,以力效国。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没有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

4.联系全文看,下列关于卜式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替皇上放羊。

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内心有高尚品德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郎官、县令升至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5.翻译上面文言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1)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译文:

(2)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

译文:

参考答案

1、B(“见”表被动)

2、B(都是表目的的连词;A、第一个“为”是作为的意思,第二个“为”是替、给的意思。C、第一个“之”是代词,第二个“之”是音节助词。D、第一个“于”是从的意思,第二个“于”表被动。)

3、C(A原因是因为公孙弘认为“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教化的楷模而扰乱了法纪”。B皇上重赏卜式,是因为他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当然其布告天下有以此来教化百姓的目的,但不能说完全是为了鼓励富商大贾。D“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不可能会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是对原文“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意思的曲解。)

4、C(“不善于表达自己”概括不当)

5.见译文。

参考译文:

卜式以耕田畜牧为业。有一个年幼的弟弟,等到弟弟长大成人,卜式就从家里搬出来,只要了家中畜

养的一百多头羊,田宅房屋等全都留给了弟弟。卜式进山牧羊,十多年,羊达到一千多头,买了田地宅舍。而他的弟弟却尽破他的家产,卜式就又多次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弟弟。

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卜式上书,愿意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皇上派使者问卜式:“你是想做官吗?”卜式说:“我从小放羊,不熟习做官的事,不想做官。”使者问道:“莫非是家中有冤屈,想要申诉冤情?”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所住的地方,人们都听从我卜式,我怎么会被人冤屈!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使者把他的话报告给了皇上。皇上把卜式的话告诉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这种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为教化的榜样而扰乱正常的法规,希望陛下不要答应他的请求。”于是皇上很久没有答复卜式的上书,过了几年,才打发他回去。卜式回家后,依旧耕田放牧。过了一年多,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花费很大,仓廪府库都空了,贫民大量迁徙,都仰仗朝廷给养,朝廷没有能力来全部供养。卜式又出资二十万给河南太守,用来接济那些迁徙的百姓。河南太守上报富人助济贫人的名册,皇上记得卜式的姓名,说道:“这原是以前想要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的那个人。”当时,富豪(为了逃税)争相着隐匿家产,唯有卜式想要资助边防费用。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于是召见卜式并拜他为中郎,赐爵为左庶长,田十顷,并布告天下,使他尊贵显荣,用来教化百姓。

起初,卜式不愿做郎官。皇上说:“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让你去牧养它们。”一年多后,羊长得肥壮,而且繁殖了很多。皇上路过他放羊之处,很赞许他。卜式说:“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这样:让它们按时起居,凶恶的就立即除掉,不让它危害一群。”皇上对他所说的话感到惊奇,想试一试让他治理百姓。封他为缑氏县令,缑氏人都安于他的治理。又调为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绩为最好。皇上认为卜式为人朴实忠厚,(于是)封他做齐王太傅,后来又封为丞相。适逢(南越丞相)吕嘉谋反,卜式上书说,他父子愿意与齐国善于射箭操船的人一起到南越决一死战,以尽为臣的节义。皇上认为卜式贤良,下诏说:“如今天下不幸发生了战事,郡县诸侯没有依正直之道奋起的。齐国丞相卜式其行雅正,亲事耕种,不为利益所惑。过去,北方发生了战事,他曾上书要捐献家产帮助官府保卫边疆;现在又首先站出来,虽然没有参加战斗,可以说他的义是从内心里表现出来的。”于是,拜卜式为御史大夫。

评论说:卜式就像鸿雁有威仪的羽翼没有飞起时却被燕雀所轻视一样,其行迹远藏于放牧猪羊的事情上,若不是遇到了好的时机,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地位呢?

第五篇:《必修三四文言文测试(二)》

古文测试(二)2006.10.03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本卷选择题每题4分,翻译题每小题6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约从离衡 合从缔交

B.制其弊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C.陈利兵而谁何 倔起阡陌之中

D.赢粮而景从 百有余年

2、对下列名词状语的分类、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席卷天下 ②云集响应

③船载以入 ④西举巴蜀

⑤内立法度 ⑥斗折蛇行

⑦日积月累 ⑧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⑨良庖岁更刀 ⑩舟行适临汝

A.①②⑥⑩句表比喻,讲成“像„„那样”

B.④⑤句表处所,译为“在„„”

C.⑦⑨是时间名词作状语,译为“日日”、“月月”、“每年”

D.③⑧表工具,译为“用„„”【阅读答案__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

3、选出“因”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 )

A.蒙故业,因遗策

B.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廉颇……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E.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4、下列句子的翻译,选出正确项 ( )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A.(1)用武力来统治各国。 (2)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

B.(1)举起长鞭奴役天下百姓。(2)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

C.(1)举起长鞭奴役天下百姓。(2)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D.(1)用武力来统治各国。 (2)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5、翻译下面句子。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②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劝学》)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曲中规(合乎、符合) B.声非加疾也(洪亮)

C.而闻者彰 (清楚) D.假舆马者(假使)

7、下列句子不含活用词的一项是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石子铿然有声者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阅读答案__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

9、下列各项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輮使之然也 ②有志矣,不能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 ④以须炉火之然也 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24题。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

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改动) 注:①浑邪:人名。 ②缑氏:县名。③将漕:领送漕粮。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 .

B.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见:我 .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

D.上过其羊所,善之。 善:认为„„好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

B.尊显以风百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

C.上贤之,下诏曰„„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D.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卜式牧羊致富,但为了抗击匈奴,他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的费用。

皇上觉得这个人情太重了,并担心卜式会因此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所以没有接受卜式的家产。

B.当富豪人家纷纷隐匿家产时,卜式却热衷于拿出家产去资助官府。皇上重赏了卜式,

完全是出于鼓励富商人贾能够顾念国家、支持自己的政策的目的。

C.皇上对卜式的用管理羊群的方法来管理老百姓的理论颇感兴趣,想试一试他的本领,

便封他为缑县令,果然缑氏百姓反映很好;出任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迹又被评为最好。这样皇上更重用他了。

D.南越吕嘉谋反时,卜式上书朝廷,请缨出战,愿意父子一起率兵奔赴前线,决一死

战,以力效国。皇上认为虽然他们最终没有真正上战场,但有这种保卫国家的心意就已经很难得了。

14.联系全文看,下列关于卜式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 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

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

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

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内心有高尚品德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郎官、

县令升至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15.翻译下列句子。

①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②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9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g):明确。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召除为丞相史 除:免去官职

B.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按:制止

C.趣人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赶快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离:通“罹”,遭受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至何且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乃反取酒张坐饮 良乃入,具告沛公

D.秦时为沛狱掾 参代何为汉相国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参起初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

深交。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

饮醇厚的美酒。

C.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

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227585/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