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跑运动员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24 10:19:5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中国长跑运动员(一)
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试论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摘要:本文论述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是根据中长跑技术

特点,对参加跑用力的主要肌肉群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并对给予

起不同程度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在力量训练中要与跑的能力训练

相协调,以达到增强和适应中长跑运动员比赛能力。

我国田径纪录同世界田径记录相比较,我国中长跑运动和世界先

进的中长跑运动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在国际性长跑和马拉松

比赛中,发现我国的运动员失误都是在后半程,缺乏力量,最终失

败。因此,要想提高我国中长跑运动水平,必须重视力量训练,尤【中国长跑运动员】

其是专项训练。没有力量就不能支持身体运动,没有力量就没有技

术,没有持久的力量就不能发挥持久的技术特长。所以,中长跑训

练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关键词:专项 力量 肌肉 耐力 运动 强度 训练

我国田径纪录同世界田径记录相比较,我国中长跑运动和世界先

进的中长跑运动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在国际性长跑和马拉松

比赛中,发现我国的运动员失误都是在后半程,缺乏力量,最终失

【中国长跑运动员】

败。因此,要想提高我国中长跑运动水平,必须重视力量训练,尤

其是专项训练。没有力量就不能支持身体运动,没有力量就没有技

术,没有持久的力量就不能发挥持久的技术特长。所以,中长跑训

练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特点

中国长跑运动员(二)
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浅谈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摘要:随着现代中长跑运动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模式的训练方法不断更新,中长跑的训练越来越全面,但有关中长跑运动员专门的力量训练谈的很少。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以及对我校中长跑运动员多年的力量训练实验和总结,归纳出一个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系列,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力量,速度,耐力

一、前言

在中长跑项目中,如800米、1500米、3000米障碍、5000米,其耐力有相当程度是由糖酵解供能所决定的。换句话讲,中长跑项目的专项耐力是以糖酵解即通常所讲的速度耐力为特征。专项的距离越短,无氧代谢及混合代谢训练的比重就越大,对运动员耐乳酸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高水平的中长跑比赛,常常在最后20—30米才见分晓,第一名与最后一名差距也不过几秒。这就要求中长跑运动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冲刺能力,而速度的提高又与力量训练是紧密相连的。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不同于其它项目,必须体现其专项特点,才能带来专项耐力的提高。

二、根据能量供应系统制订力量训练计划

1、磷酸原能量系统:时间短,强度大,通常活动时间为6—10秒,依靠ATP(三磷酸腺苷)和CP(磷酸肌酸)供能。可以使用大重量,大强度,每组练习间身体完全恢复的练习手段。【中国长跑运动员】

2、乳酸供能系统:主要是运动时间为2—3分钟的项目的供能系统,运动过程中分解葡萄糖或糖元来合成ATP,同时产生乳酸,从而限制了运动能力,乳酸分泌会使肌肉的工作能力下降,兴奋性减弱,导致肌肉酸痛。在训练中应使用中等重量和强度为8—20次的重复练习,每组间隔不完全恢复(30—90秒)。

3、有氧供能系统: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供能的练习,只要运动强度降低,就没有乳酸生成,练习就可以持续到能量耗尽。在训练中应使用小重量和小强度为20—25次的练习,两组练习间完全恢复。 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是中长跑专项耐力的基础,即使达到相当高的运动水平,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与之相适应的有氧力量训练也是中长跑专项力量训练的基础。发展无氧代谢和混合代谢能力是中长跑专项耐力的核心。当今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无氧代谢和混合代谢的训练比重逐步增加,已达到60%—75%,并有继续加大的趋势,与之相适应的力量训练也应成为中长跑专项力量训练的核心。以上三种训练手段在全年的各个阶段和不同的运动员类型中应有所侧重。

三、采用循环训练

中长跑项目对内脏器官要求很高,而单个练习或几个练习间歇教多的内容,不能引起内脏器官的明显改变,因此需要把多个练习的身体训练内容有机地编排成组,重复练习若干次,以加强对内脏器官刺激,每组练习按照要求间隔休息一定时间。中长跑的身体训练所采用的手段,应在较长的时间中固定下来,不要经常变动。经过几次乃至几十次循环反复的成组练习,使身体需要提高的素质,从量变到质变得到改变。每组的练习内容必须紧密衔接,练习交换的时间应尽力缩短到最小程度。每组间歇4分—5分或心率恢复【中国长跑运动员】

到110—130次/分钟。根据不同的专项特点、运动员专项能力、训练目的和需要,选择练习内容所用时间可接近或超过专项比赛所需时间2分钟—4分钟或5分钟—8分钟。上肌、下肌、腰腹部位的练习要交替安排,使各部分肌肉既有紧张工作,又有相对的休息,而内脏器官始终保持工作状态。可以采用间歇训练和变速跑的生理机制,以心率变化的控制,练习内容的速率以节奏来掌握。练习时负荷量和强度,每一内容的练习次数,练习组数可根据训练的需要和个人水平来确定。运动员应用某一套循环练习循环后,逐步提高身体循环练习的负荷,并可以重新选择练习内容,重新编组,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和抑制状态,以获得新的刺激,产生新的效果。

四、加强速度力量的训练

跑的项目都是以速度为中心的。例如:慢跑练习不能提高一个运动员的速度,必须要进行速度训练,而速度与力量又是紧密相连的,力量练习中也必须强调速度。练习完成的速度慢,会使运动员的肌肉体积增大,没有速率的力量在田径项目上几乎是无用的。而整个过程都强调速度,会使运动员因惯性而省力,影响练习效果。我在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采用只强调运动员的向心速度,不强调离心速度的训练,既能使运动员的注意力更集中于向心速度,又使肌肉得到强烈刺激,同时肌肉体积增长教少。例如:在发展力量耐力时,做6组,每组20次的提玲、上挺、深蹲、提踵等练习,都应要求运动员上起尽全力以最快速度完成。

五、加强小肌肉群力量的训练

为了使身体各部分肌肉均衡发展,不但要发展大肌肉群的力量,也要注意发展小肌肉群的力量,中长跑运动员尤其要注意小腿屈肌及足底肌肉的力量训练,才能有效地后蹲用力。采用小重量快速挺举发展两腿蹬伸速度,负重半蹲或全蹲来增加爆发力。要求多组数、轻负荷、快频率,使运动员的神经细胞产生轻度兴奋,不易疲劳,有利于提高练习者两次肌肉收缩之间用来放松肌肉的时间。

六、加强关节强度的训练

【中国长跑运动员】

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可以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加重与关节损伤是一对矛盾。分析发现:举起重量与关节强度密切相关,并不是肌肉和神经系统的事。要想提高训练重量又避免受伤,就必须提高肩、肘、腕等关节的强度,尤其是肩关节的强度。这就要求在进行牵拉练习的同时必须有意识地进行静抗练习,即顶峰收缩静止对抗负荷。具体动作有双杠臂屈伸、引体向上等。以提高肩关节强度为例,在双杠臂屈伸至顶点时,不要立刻下杠,而是努力对抗坚持6—8秒,也可加挂重量,每组只做4—6次,重点在顶峰收缩静上。如此系统训练一段时间后,你就会感到肩部有很大的变化:训练重量的增加,对负荷的控制能力增强,受伤的情况不易出现。

七、原动肌群和对抗肌群的同步发展

原动肌群须与对抗肌群同步发展。如果关节周围的肌肉没有得到均衡锻炼,练习过程中原动肌群与对抗肌群的发展不平衡,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对于这一点,原动肌群和对抗肌群之间应该有一个比例(如股

四头肌和股二头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而这个数值的取得取决于以下因素:测试类型、肌肉收缩速度、研究的人群等。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原动肌群训练与对抗肌群训练应衔接进行,让原动肌群与对抗肌群的收缩与舒张交替进行,肌肉不易疲劳。如做一组股四头肌练习紧接着做一组股二头肌练习,做一组肱二头肌练习紧接着做一组肱三头肌练习,做一组仰卧起坐练习紧接着做一组俯卧挺身练习。

八、练习顺序的调整

练习顺序的调整会影响练习的难度。如先练深蹲紧接进行加速跑或快速高抬腿练习,可以使力量及时地转换,在以后的练习中运动员就会举起更重的重量。如先进行冲刺或腿部的伸展练习后,再深蹲,此时的运动员已非常疲劳,而且力量也无法转换,在以后的练习中没法应付与之前相同的重量,更别说增加重量了。在力量训练原则上应先进行大肌肉群练习,然后再进行小肌肉群练习。这是因为如果小肌肉群先出现疲劳症状,也就无法充分完成大肌肉群练习,将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及预期目的。因此,力量训练的基本顺序是:腹部—大腿—胸部—背部—上肢。

九、个性化训练

每一个运动员都是不同的个体,这一点对力量训练计划的制定会有一定的影响。一些运动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一些运动员需要注意其他特定的方面;有一些有旧伤;还有一些能承受更大强度的训练量。当设计和执行一个训练计划时,运动员的个性必须考虑进去,这是使用和重复使用这些训练计划必须牢记在心的。一些运动员能完成所给的任务更大的量,还能重复多次,这样的话,就必须改变计划了。

十、注意伸展放松

力量训练前可采用慢跑、游戏、各种球类及小重量练习进行热身,使身体热量增加;同时,进行大量的伸展练习,这样有助于增加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幅度和防止受伤。每组力量练习之间也要进行放松,在做放松练习时,应根据不同动作采用针对性的放松方法,保持肌肉放松,切忌快速强拉,以不产生疼痛为原则。

十一、中学生中长跑力量训练的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手段

1、 补糖法

中学生中长跑运动训练是一种大强度的训练,时间是一节课45分钟。运动员体内的肌糖元和血糖都有很大的消耗,运动前补充一定的糖可以节约肌糖元,减少蛋白质和脂肪氧化以延长耐力时间,运动后补糖可加速肌糖元的恢复,从而消除疲劳。

2、 水和电解质的补充

水对维持运动员细胞功能、体温、血容量和最大体能有关,补充水量取决于运动时间、强度、外部环境。补水原则是保持体内水平衡和少量多次。电解质也是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每次训练要求运动员从家里带来一瓶淡盐水,每天训练后就可以马上补充。

3、 蛋白质和氨基酸补充

训练后让运动员及时补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保证运动员能够正常身体发育。

十二、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

1、力量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切忌单人行动,至少2—3人,且注意互相保护和帮助。

2、力量训练过程中,不要有意憋气,憋气会阻止血液流向脑部,造成运动性休克。同时要采用口、鼻同时呼吸,使呼吸顺畅、平稳。另外,在负重力量时,上举杠铃时要吸气,放下时要呼气。

3、力量训练中,采用正确的技术动作和身体姿势非常重要。一般是双脚间距应稍大于肩,使身体平衡、平稳 ;头、颈应保持正直、扩肩、挺胸、腰立住,以防造成脊椎的伤害。

4、力量训练的器械,使用前应做好必要的安全检查,如杠铃两侧的卡子是否牢固等。进行大重量力量练习,一定注意保护与帮助。

5、由于力量素质增长较快,停止训练后,力量消退得也非常快。所以力量训练在全年各个训练时期都应进行。在进入冬训前宜先进行4—6周的适应性力量耐力训练用来提高肌体的机能能力,同时,为大负荷的训练奠定基调。一般每周安排2—3次力量训练,以小负荷或克服自身体重的跳跃为主。

力量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必须做好长期规划,必须明确需要加强哪方面的力量,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方案,通过实施来逐步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商伟.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注意事项[J].中国学校体育,2005,(2):36

2、李平,刘春萍,王林.对中长跑运动员采用循环训练的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2005,(3):37

3、王亚军.普通中学生巩志国的400米业余训练[J].田径,2006,(2):21

4、丛林,朱静华.如何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J].田径,2006,(9):6—7

5、黄诗刚.浅谈中学生力量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田径,2006,(11):10

6、张炳川.中学生中长跑力量训练的探讨[J].田径,2007,(6):12—13

7、吴建.提高你的训练重量[J].健与美,2004,(4):52

中国长跑运动员(三)
初级长跑运动员快速力量训练

浅析初级长跑运动员快速力量训练

1.前言

5000米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是以速度为中心,有氧耐力为基础,灵敏、协调、柔韧性为辅助的多机能全面身体训练。高水平长跑运动员,训练内容及强度和量的安排,与普通运动员有质的区别。也就是说“普通长跑运动员,主要是增大心腔容量和肺活量的训练,而高水平运动员主要是增强心腔肌肉收缩力量的训练”。这是普通长跑运动员与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本质区别。长跑的核心是速度,没有速度就不会有优异的成绩,而要提高速度,增强速度力量是关键措施之一。本文从理论角度,并结合训练实践,较全面地分析了5000米长跑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高成绩提出几点建议。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白城市体育运动学校中长跑16人,男8人,女8人,年龄13~16岁。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是以体育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作者在查阅了相当数量的专业文章和数据的基础上,对速度力量在中长跑中的作用及训练方法作了粗浅的分析。

2.2.2观察法:对白城市体育运动学校中长跑队的训练课进行观察。

2.2.3访谈法:对于如何浅谈初级长路运动员快速力量训练的问题

中国长跑运动员(四)
浅析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专家访问等方法,对中长跑的技术与训练理论进行总结论述,包括:“速度训练为核心”的训练指导思想,建立“多课次”的训练结构,科学安排负荷量和强度,“速度节奏化”理念,“以短促长,以长补短,长短互补,全面发展”的训练观念,“三氧”综合训练法,高原训练法,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等,从而为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青少年 中长跑 速度训练 训练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自身结构、机能的认识越来越深化,中长跑训练的观念、训练结构、训练负荷、训练力度、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人们对中长跑训练的实质缺乏应有的认识。笔者试从训练的指导思想、方法、手段和技术动作、机体恢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现代的中长跑的训练提供了一些参考。
  一、“速度训练为核心”的指导思想
  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绝对速度的提高对其运动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的“速度训练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不仅包括提高青少年的绝对速度,而且包括运动员的高速跑的距离和高速跑的强度。因此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高速跑的距离和强度的能力是速度训练的主要内容。
  二、建立“多课次”的训练结构,科学安排负荷量和强度
  所谓“多课次”训练,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把过去1~2次的训练量分散到每天3~5次或更多的课次中。如过去一次主训练课中的10000m总跑量可分为三次课来完成,第一次课为4000m,第二次课为3000m,第三次课为3000m;二是指一天内训练多次,每次课主要突出一个训练内容,达到一定的要求。如第一次课可以是发展速度训练,第二次课可以是耐力性内容,第三次课可以是速度耐力相结合的练习内容等等。
  三、“速度节奏化”理念
  现代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在全程跑中表现出频率快、节奏明显,即“速度节奏”根据这一特点,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完整技术训练的平稳省力,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用力顺序,结构方向等的合理,突出速度与节奏,也就是建立“速度节奏化”理念。中长跑比赛过程中,若跑的节奏被打乱,会造成心理紧张,使体力额外消耗加大,对提高成绩失去信心,甚至想中途退出比赛。中长跑运动员对速度感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其成绩。速度感是指运动员对每一步的步长和时间的微小感觉的总和,其基础是运动员比赛时对空间和时间的感受能力。现代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十分重视“速度节奏化”的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穿在训练计划和日常训练过程中。在训练中强调建立自己全程跑的每圈“速度感”,比赛中根据自己的“速度感”来合理分配体力及运用适宜的比赛战术。
  四、“以长补短,以短促长,长短互补,全面发展”的训练理念
  长和短既包含着训练负荷量的多和少,又包含着训练负荷强度的大和小。从人体能量:代谢分析,就是把有氧代谢供能、糖酵解供能及有氧、无氧混合供能科学地衔接起来,在不同的训练时期,不同的训练阶段,按不同代谢的训练比例,科学地融为一个完整的训练整体,促使运动员的速度、耐力、速度耐力及高速持续跑的专项耐力同时全面发展。马俊仁教练说过:“中长跑、马拉松是高速度的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既要有很高的耐力水平,又要有很强的速度耐力和速度能力,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进一步指出:“只是耐力好,速度不好,出不了高水平的中长跑、马拉松选手。”因此,用短跑的训练思路指导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已成为中长跑科学训练不可抗拒的潮流。
  在速度训练中内容有30起跑、30米行进间跑、50米跑、50米行进间跑、60米跑、60米行进间跑、100米跑。跳跃内容多采用立定跳、二级蛙跳、立定三级跳、立定五级跳、立定十级跳、单腿跳、纵跳、跳深、收膝跳、不同距离跨跳。
  在准备期时,训练强度一般为85%--100%;在竞赛期时,训练强度一般为80%--90%;在调整期时,训练强度一般为50%--70%。
  五、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
  所谓身体训练就是指采用跑、跳、投以及其它项目的练习手段来发展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协调和柔韧等全面身体素质,使运动员的机能得到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这些都是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将来达到优异成绩的必须具备的条件,在加强一般有氧耐力的基础上,加入一定比例的混氧练习,逐步提高心肺功能的代谢水平。
  全面的身体训练对于掌握和提高技术,以及专项运动成绩有着重要作用。各项素质之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承的,在运动训练中必须全面提高,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各环节的协调发展。
  全面的身体训练水平越高,掌握正确的技术就越容易。同时,有利于承受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更有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和发展,所以,要想培养出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少年时期的身体训练必须要全面、系统、科学的打好素质基础。
  六、“三氧”综合训练法
  “三氧”训练是指有氧,有氧—无氧,无氧,在训练中对“三氧”训练内容的女排有几种方法:一种是每次课只进行一个内容,如一天进行有氧训练,另一人进行有氧一无氧混合训练。第二种是在一定的阶段,一次课包括两个内容,或一次课进行有氧混合训练,或一次课进行混合训练和无氧训练。第三种是一次训练课包括三个内容。
  七、结论
  确立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决定中长跑成绩的主要因素是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速度是核心,速度耐力是基础,力量耐力是保证,建立“多课次”的训练结构,科学安排负荷量和强度,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使运动员的机能得到协调发展,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翟丰.优秀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探悉[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2] 孙文革.对中长跑训练新动向的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 岳新坡,惠振宇,李兴艳.二十年来中长跑运动技术与训练理论的创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中国长跑运动员(五)
浅谈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及其训练方法

  摘 要:随着中长跑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相互间信息交流增多,运动员之间的体能、技能的差距日趋缩小,运动员的心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分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心理训练,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在比赛中有优异的表现。

  关键词:中长跑 心理训练 心理因素 方法
  现代田径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很高的运动能力,同时也要求运动员具有很强的心理能力。如果运动员缺乏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和相应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更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越来越受到广大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对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做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种常见的训练方法。
  一、中长跑运动员的主要心理因素
  1.在意志方面:中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不但要克服身体运动所出现的疲劳,而且还要以一定的意志努力去战胜巨大的身体疲劳,后者表现尤为突出。如一次长跑比赛,持续时间要十几分钟,尤其是在能量供应缺少和缺氧的情况下,乳酸急剧增加,这些都需要运动员以顽强的意志力加以克服,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
  2.在情绪方面:情绪的活跃总是伴随着身体运动的活跃,有机体的能源动员起血糖增加,呼吸和心跳加快,这些都是肌肉工作的必需条件。情绪对运动员来讲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首先,中长跑比赛是单独的对抗运动,运动员个人把握战局,所以要求运动员的情绪有较高的稳定性。其次,比赛场上战局错综复杂、瞬息万变,领先和落后的不时交替,常常出现对峙局面。这就使运动员每时每刻都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也可能是消极的减力情绪,因此,中长跑的情绪体验特点,是运动员增力情绪由稳定而逐渐上升。
  3.在目标设置与动机方面:目标是行为决策的前提,首先要使运动员明确比赛的任务和奋斗的目标,激发积极参与比赛的动机,使之能最大限度地动员自己,自觉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其次,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过多考虑比赛成绩和名次,否则会使运动员背上思想包袱,导致怯场和比赛失常。确立合理可行的目标,可起到激发运动员积极参加比赛的动机的积极作用;而过重的心理压力、不合理的竞赛目标,会对竞赛成绩和心理状态造成不良影响。
  4.在战术心理方面:在田径运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合理地分配好体力,能与对手周旋并获得个人最好成绩,才是最佳战术。中长跑运动员要严格遵守教练要求的分段时间,被包围在里圈的运动员争取冲出包围或组成集团式的换位跑等战术。因此,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和思想准备,设想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在运动场上要做到头脑清醒,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战术,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中长跑运动常见的几种心理训练方法
  1.充分认识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运动员就不会寻求心理训练的方法。国内外的一些教练员已经充分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运动员参加比赛,必然有其目的和动机,它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其参赛的信心。因此,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认识,端正比赛动机,乃是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首要环节。
  2.环境训练法:所谓训练环境变换法,就是变换训练环境,减少精神疲劳。持久的训练环境,容易造成大脑皮层和机体的疲劳。如果经常变换训练环境,就会提高大脑皮层和机体的兴奋性,减弱大脑皮层的疲劳,提高训练效果。更换训练场地到野外和田间小道等空气新鲜、环境幽静、地形多变的场所去训练,运动员在新奇多变的环境里和喜悦欢快的心境中会不知不觉地去完成较长距离的训练,承受较大的生理负荷,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3.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法:所谓自我暗示法,就是用语言或表情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中长跑训练经常采用越野跑、变速跑、反复跑、间歇跑等方法,长时间运用这些单调的训练方法,会使运动员感到疲劳,产生厌烦情绪。自我暗示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部激励,它能够充分动员机体的内在潜力,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并能对身体素质进行调节。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中长跑运动员除了长期进行身体、技术、战术训练外,还要把心理训练运用到运动训练中去,使其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挖掘人的运动潜能。在心理训练过程中,要发挥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自觉积极参与完成各种心理训练任务;要循序渐进,使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做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保证训练质量,提高技战术水平。
  2.建议:在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中,要根据中长跑项目自身的特点,合理地采用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改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枯燥、厌倦等不良心理情绪,对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动员体能潜力,起到促进作用。针对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中、赛前、赛中和赛后四个不同时期的心理表现,可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影响运动员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心理,优化心理构建。
  参考文献
  [1]贾绍华 全能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田径,1996。
  [2]孙波 运动员心理失常的原因及控制.田径,1999,129页。
  [3]王亚琼 中长跑战术及训练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

中国长跑运动员(六)
优秀中长跑运动员选材的研究综述

  摘 要:运动员的选材是运动训练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选好材即是科学训练的重要内容,又是科学训练其它方面的前提。掌握了运动员科学选材发展的方向,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运动员;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40-01
  一、前言
  刘翔是棵好苗,毋庸置疑;姚明是块上等的料,举国上下无人不晓;还有那在奥运风云榜上的一个个好儿女都是竞技体育里边出类拔萃的。但是泱泱大国,几亿中华少年中选拔出来的为竞技体育奉献青春的孩子们,却由于非自身原因而白白在竞技体育的路上走了一遭,其现状也许无人统计,但事实却存在着......选材还是要继续下去,笔者认为培养才是最重要的。选能刻苦耐劳的好苗当然日后成为栋梁之才的几率就很大,本文提出一些教育观点,以供大家讨论学习。
  二、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运动员科学选材是体育强国攀登世界高峰的重要战略措施,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科技高度发展,体育强国之间的运动水平日益接近,训练手段和方法、训练条件的差异逐渐缩小,过去赖以提高运动成绩的优越的物质基础,已经不在是某个国家独有的条件,选材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
  张春甫对科学选材的研究认为:首先,目前世界各国的选材仍停留在经验选材与科学选材相结合的阶段,经济、科技的发展推动运动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体育科研不断进步,做为是运动训练基础的选材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并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其次,新兴学科将为选材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提高更加有效的砝码,在未来,经验选材的成分会越来越少,而科学选材的份量会越来越多。最后,二十一世纪运动员科学选材进入软硬件结合的阶段,并开始向软件倾斜,计算机的决策作用越来越重要,遗传学等新兴学科将在未来为科学选材提供更广泛、更便捷的途径。
  三、中长跑的科学选材
  在中长跑运动实践中发现,有很多种影响中长跑运动员水平的因素是不易确定的,尤其在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拔评价中,往往遇到的是不易化或不能完全量化的指标,如动作水平的高低、战术意识的强弱、心理素质的好坏和智力水平的高低等,这些指标 通过下级指标中的部分可量化指标是不能够准确反映的,而且不能量化的那部分指标往往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给准确客观地选拔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带来了困难。
  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不少的研究,他们都有独到之处,并分别从选材阶段及适宜年龄、选材内容和方法、选材评定的标准等方面做了论述。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必须依据中长跑运动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科学选材工作。宋淑芳等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耐力素质、心理素质、技术水平这几个方面详尽描述。
  1、身体形态。通过对优秀许多中长跑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及资料观察表明;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身高与体重比值较小。一般中跑运动员男身高 1.75-1.82,女 1.65-1.70m;长跑运动员男身高 1.68-1.72,女 1.60-1.65m。中跑运动员的身高略高于长跑运动员,体重两者相似,男子基本在55-65kg,女子在52-60kg。我们从儿童丶少年中选拔运动员,一般是:身体比较修长,匀称,肩宽胸厚,骨盆较窄,膝关节和躁关节围度较小,足弓弯曲度较大,小腿比大腿略长,肌肉纤维细长,而且线条清晰并富有弹性。
  2、生理机能。中长跑运动员需要较好耐力素质的基本因素就是心肺功能。儿童、少年心肺功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将来的运动水平。因此,在选拔儿童、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时,先测量儿童、少年平静时的脉搏次数,然后让他们以同样的速度跑同样的距离,测量他们负荷后的脉搏和3-smin 后的脉搏频率,看恢复情况。凡是基础脉搏较慢,负荷后脉搏增长次数较少,恢复时间较快的儿童、少年,其心肺功能为优等。
  耐力素质,尤其在无氧代谢供能状态下的耐力素质是中长跑运动员的主要素质之一当然,氧供应充分下的耐力素质以及磷酸原代谢下的速度素质也是重要素质之一。在中长跑项目中,无氧耐力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这运动的负荷强度;有氧耐力的好坏,决定着持续运动的负荷时间。因此,两者都很重要。
  3、心理素质。由于中长跑运动要求运动员大脑皮层能承受较长时间的、反复的、单一的均衡刺激,所以选择神经类型以安静型为主,同时还要求运动员具备坚韧不拔、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实践和有关资料表明;这样的人比其他类型的人更易于从事中长跑。
  4、技术水平。要求跑的动作灵敏、协调、放松、自然。动作频率较快,向前摆腿积极,后蹬有力,上下肢动作协调,身体中心较平稳。
  按照笔者的教育经验以及相关研究来看,中小学的中长跑运动选手选拔可以分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中长跑运动员开始训练和选材的年龄应在8-11岁(但不能大于12岁)。这是由于儿童一般耐力素质自然增长速度最快时期是从8岁开始的。而受训练负荷影响最敏感的阶段是在11-18岁。
  (2)初选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初步选拔适合中长跑训练的运动员并确定在中长跑专项上有发展前途的运动员。经过准备部分1至2年的训练和体育锻炼,评定测验成绩及其提高速度要考虑生物年龄,因为这种生物年龄与性成熟快速发育期是相符的,在中长跑人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发展水平对于获得高运动成绩起重要作用。
  (3)全面选材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选拔在中长跑项目上可能达到高水平的运动员一般在17-18岁,经过几年的训练,可塑性机能潜力的差别已表现出来,还需要对心理品质、运动竞技能力等因素进行测试.在结合家族调查、身体检查等评价运动潜力和培养前途,确定1至2个专项。
  (4)优选阶段(19岁以上)。在这阶段材过程中,具有首要意义的是身体素质和机能的发展水平、运动成绩、比赛的稳定性、在竞争激烈条件下动员自己并表现出很高的运动成绩和运动能力。
  运动员的选材是运动训练系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选好材即是科学训练的重要内容,又是科学训练其它方面的前提。掌握了运动员科学选材发展的方向,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52703/

推荐访问:孙英杰 致长跑运动员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