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9-27 10:59:2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一)
乡村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

《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

成都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

关于印发《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成统筹〔2008〕124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成都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 二○○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

为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就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

(一)硬件配置。村(社区)按“1+13”标准进行配置,即1个村(社区)配置13项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根据各自特色配套2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13项公共服务设施具体为:

1.设有劳动保障站,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2.设有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 3.设有人口计生服务室,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4.设有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5.按照公安部《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范》、《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及省、市委有关要求设置警务室,办公用房面积不得小于20平方米。

6.设有全民健身设施(场地),结合小广场、集中绿地设置,用地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

7.城镇社区设有农贸市场,镇区按照500米左右服务半径设置,建筑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农村社区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建筑面积50—200平方米左右。

8.设有日用品放心店,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9.设有农资放心店,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10.设有垃圾转运站,建筑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 11.设有公厕,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12.因地制宜地设置集中或分散的污水处理设施,并完善污水收集系统。

13.根据聚居人口设置相应的教育设施。社区安置人口1000人以上原则上配置幼儿园1处,生均占地面积10平方米左右。

2项可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具体为: 1.有条件的村(社区)可设公交招呼站。

2.有条件的村(社区)可设集中停车场,按照每户配置0.3-0.5个标准停车位的标准进行修建。

(二)软件配置。 1.村庄规划;

2.村规民约:村(居)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自治章程等;

3.安全文明公约; 4.社会治安管理办法;

5.村(社区)设立团支部(团小组)、妇联、社区工作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有条件的可建立工会组织,成立物业管理协会、老年协会等群众组织;

6.村委会(社区管委会)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政务)公开制度等。

二、新居工程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配置标准

(一)配套设施。新居工程按城镇居住小区的标准配套,暂时达不到标准的,按不低于“1+11”过渡性标准配套社区服务、文化健身、公共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等。新居工程过渡性标准具体如下:

1.设有小区放心店(周边无配套商业设施的),人口规模小于1000人的,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人口规模大于1000人的,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2.设有小区就业服务站,人口规模小于1000人的,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人口规模大于1000人的,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3.设有小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

4.设有全民健身广场,占地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需设置健身器材;布置集中广场和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小区用地面积30%。

5.设有功能完善配套的综合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6.设有小区物业管理用房,人口规模小于1000人的,建筑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人口规模大于1000人的,建筑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7.根据规划需要设置农贸市场。

8.设有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建筑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

9.临街设有公厕,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可与临街建筑进行叠建)。

10.设有停车场。对于机动车,按照0.5辆/户;非机动车,按1-2辆/户的标准修建停车场(需考虑大型停车位)。

11.小区广播电视站,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二)基础设施。

1.小区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2.电力、安全饮用水、电话入户率达到100%,光纤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有条件的新居工程天然气入户率达到100%。

3.做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4.小区绿地率不小于30%。 5.因地制宜设置小区邮政设施。 (三)软件配置。

1.依法设立业主大会。

2.建立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定期到集中居住区了解情况的制度。 3.实施市场化物业管理。

4.新居工程小区成立团支部(团小组)、妇委会(妇女小组)、老年协会等群众组织。 附件:

1.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硬件部分) 2.新居工程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管理配置标准

附件1:

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

(硬件部分)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二)
关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的思考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关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的思考

摘要:作为新时代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构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必不可少,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农村全面进步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着手,阐述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的重要性,继而分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农村基本服务设施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基本设施;建设体系

一、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诸多举措中,不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成为重中之重。满足农业、农村发展,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的要义。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要从加强农村公共财政、农村教育服务、农村卫生服务、农村文化服务等方面着手。

当前,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发展滞后,需要各界人员的共同努力,促进农民奔小康。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城乡统筹规划的不断发展,“以工哺农,以城促乡”的条件逐渐成熟,政府在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近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都在逐年增加,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规划日渐科学合理,给农民提供的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整体水平落后,普遍存在公共卫生服务条件差,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结构规划建设不合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缺乏长期的、科学的规划等,都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从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现状来看,基本公共服务东西部发展不均等较为显著。供给不足、多种层次的不均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统筹发展不合理,供给失衡

当前最明显的供给失衡在于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合理分配亟需加以调整。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制约了我国农村的发展,使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乡基础设施供给差距大体现在,财政拨款的主要目的地是城市地区,充足的建设资金来源运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而农村则仍通过各村自行集资的途径,主要靠农民缴纳的各种收费进行解决,各级财政的资金来源是少之又少,使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三)
专题六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技术与标准研究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研究成果(2006BAJ05A05)

村镇基础设施配置关键技术研究

专题六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技术与标准研究

城市建设研究院

清华大学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年7月

目 录

第一章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内容与方法 ......................................................................... 3

一、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内容 ............................................................................... 3

二、国外研究进展 ................................................................................................................... 5

三、国内研究进展 ................................................................................................................... 7

第二章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技术 ..................................................................................... 9

一、技术目标与路径 ............................................................................................................. 10

二、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技术 ......................................................................................... 11

三、需求分析技术 ................................................................................................................. 22

四、共建共享技术 ................................................................................................................. 29

第三章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研究 ................................................................................... 32

一、教育设施 ......................................................................................................................... 32

二、医疗卫生设施 ................................................................................................................. 35

三、文化体育设施 ................................................................................................................. 39

四、社会保障设施 ................................................................................................................. 41【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五、标准汇总 ......................................................................................................................... 43

第一章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内容

为解决村镇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难题,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有关学者对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配置内容、配置方法、配置途径和配置模式进行了长期研究,积累大量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配置目标

一般认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rural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是为农村社会提供各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设施,主要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公共文化体育、公共医疗卫生、商业服务以及行政管理等配套设施。在上述设施中,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是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基本”成分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要求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水平的均等化(消费均等和结果平等)、服务设施和条件及资源占有的均等化(条件均等和起点平等),以及赋予人们相同的权利和机会(权利平等及制度平等)。

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过程中,设施配置项目应当符合村镇居民最为关切的实际需求。根据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的问卷调查结果,国内专家普遍认为民生类与生产类公共服务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急需、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公共基础设施、最低生活保障、农技支持、就业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安、金融支持等,其中公共基本医疗卫生、义务教育最被关注。农民自身的诉求也非常强烈,大量调研结果表明,村镇公共服务设施急待改善,在部分村庄,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大大超出了对给排水、采暖等基础设施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2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是政府公共服务所要达到的水平、指标和要求,随着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倾向愈加明显,全能型的政府逐渐衰落,取而代之以通过制定公共服务标准保证服务质量、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服务型政府3。

根据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标准是应当不断调整的,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标准的目标及内容会发生相应变化。目前,我国尚未颁布覆盖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配置标准,无法有效引导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这是影响农村建设的一大缺憾。可供参考的配置标准一般采用“分级配套—千人指标”的技术路径,一些规范中虽然规定了服务设1丁元竹. 基本公共服务如何均等化. 瞭望, 2007 (22).

2杨其元,夏锋. 名“三农”专家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的看法. 中国农村观察. 2008.3.

3李洺,孟春,李晓玉.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服务标准—各国理论与实践.財政研究,2008(10).

施的服务半径,但仅作为参考因素出现在标准中,没有有机融入规划配置体系之中,很难指导实践。千人指标是对公共服务设施“量”的控制,但无法回答设施选址、配置的具体问题,在指导村镇规划上尤显薄弱,容易导致在实际中设施配置与真实需求相脱节。我国城乡区域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宜低不宜高,可以先考虑以解决弱势群体的最基本保障为标准。

3上下协调、多方参与的设施配置机制

对于发展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机制,学者发表了多种观点。有专家认为,应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增加对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数量和比重,也有意见认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特点使其适合私人供给4;由政府、私人多元主体参与并共同生产和提供产品的PPP模式同时受到了普遍认可5。有专家指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筹资及使用)必须要有强制力,而农村社区组织在发挥集体组织能力和体现民主、效率两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强化村社组织权力是提高村镇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最有效途径6。

在服务设施配置原则和方法上,一些学者强调了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应以农村居民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采取“自下而上”的模式,通过农民自治使农民充分表达意见,根据农民需求优先顺序提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7。

总的来看,解决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一项系统化的社会工程,需要各种力量相互平衡、合理分工,其中,政府主要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必须不断健全和完善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标准体系,农村基层社区需要发挥组织能力、表达和协调农民诉求,逐步形成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机制。

4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新农村规划中多采取“迁村并点”模式,试图通过带动农村人口迁移,实现资源集中配置,提高村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效率,是其主要理由。除了集中化布局以外,有学者提出以社区为载体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布局模式,在这种“社区模式”的实践中,空间尺度因素被提升为公共服务配置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山东省诸城市以2公里为社区的服务范围,配置村镇社区服务中心8。“城市近几年加大行政区划调整力度,分3次将原来的23处乡镇(街道)撤并为13处,并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服务及中心村具有发展潜力’的原则,把全市13个乡镇(街道)的1257农村整合规划为208个社区。每个社区一般涵盖5~6个村、1000~2000户,在中心村设立社区服务中心,所服务的村庄一般在两公里4林万龙.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求的结构性失衡: 表现及成因. 管理世界, 2007 (09).

5胡静林, 周法兴. PPP模式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中国财政, 2006 (09).

6罗兴佐、贺雪峰. 农村社区组织建设与公共品供给.理论与改革, 2008 (02).

7李郇. 自下而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新特点. 城市规划,2008 (12).

8为农民打造“两公里服务圈”——山东诸城市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调研报告.2009-12

.cn/DRCnet.common.web/DocViewSummary.aspx?docid=2088234&leafid=1

半径内,既方便农村居民,也不会造成公共资源浪费。„„服务中心设有一个办事服务厅和医疗卫生、社区警务、劳动保障、社会救助、文化体育、司法调解、人口计生等若干个服务站(室),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一揽子’公共服务。”

二、国外研究进展

1可达性是公共服务公平性的空间表现

国外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涉及多种领域,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学科偏重于对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机制的探讨,公共经济学注重研究其“公共物品”属性,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政府部门制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政策推动服务设施建设起到了作用。

国外研究认为可达性(accessibility)的障碍是影响公共服务配置的关键因素,它是指从研究区域内任何一点到某个公共产品服务中心的相对难易程度。由于区位相对偏远和人口较为稀疏,使农村地区在公共交通、社会服务和设施的可达性方面面临结构性的不平等。由于公共交通的萎缩和能源价格的提高,农村居民必须支付更多的出行成本,这给农产品接近市场、农村销售商利用商业资讯和服务都带来了更多困难。供应方面,因为较难形成规模效应,农村服务和设施的配置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而福利国家的紧缩又进一步加剧了可达性的城乡差异,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的议题由此浮现;在需求方面,因农村地区的人口和家庭结构也体现出与城市地区不同的特点(如人口老龄化),在各项服务和设施的可达性上,也会有相应的要求。综上所述,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是衡量社会公平和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社会公平在空间的体现,提升设施可达性与资源可获得性是公共服务空间配置的核心指标。 131211109

2以空间分析为基础的技术手段

国外研究不少都针对的是农村地区商业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429212/

推荐访问: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