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太湖流域洪水

来源:推荐阅读 时间:2016-07-22 11:04:2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推荐阅读】

91年太湖流域洪水(一)
1954年、1991年淮河大水

1954年5~7月,长江流域梅雨期多次出现持续性暴雨,形成全流域性特大洪水。仅安徽境内三个月内就有48天暴雨,有24天暴雨面积≥10个县市。其中7月4~11日连续8天暴雨面积≥6市县,范围最广的7月11日有37个县市暴雨,暴雨中心大别山区吴店的日雨量达422.6毫米。全省洪水泛滥,长江超警戒水位100余天。全省受灾人口1500万,受灾农田304.9万公顷,粮食减产39亿公斤,死亡2873人。1969年6月24日至7月19日的26天时间内,≥10个县市面积的暴雨日数高达13天,其中7月14~17日连续4天暴雨面积≥15个县市,并有特大暴雨。7月14日岳西、庐江、桐城日雨量超过300毫米,岳西县7月3~17日15天雨量1130.1毫米,导致大别山区、沿江江南山洪暴发,造成巨大损失,淹农田达66.7万多公顷。1991年汛期江淮地区特大洪涝,5月18日至7月13日梅雨期暴雨不断,其中6月29日至7月12日连续14天中就有13天暴雨。全省14个大水库全部超汛限水位,其中7个出现建库以来最高水位,沿淮22个行蓄洪区先后启用15个,666.7公顷以上大圩溃破66个。全年粮食减产109亿公斤,受灾人口4314.7万,死亡921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5.3亿元。1999年梅雨期仅面积超过20个县市以上的暴雨日就有8次。江南6月22~30日连续9天暴雨。6月27日、6月29日和6月30日每天的暴雨面积都超过30个县市,形成特大山洪、洪涝。受灾人口高达4019万,死亡172人,受灾面积369.5万公顷,成灾246.3万公顷,倒塌房屋27万间,减产粮食95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233亿元。

1954年 本年汛期出现全省性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洪水泛滥,灾情极重。5~9月,除东北部9个县2级偏涝外,全省其余61个县均达1级大涝。黄山、金寨前畈和临泉县的总雨量分别为3060、2347和1483毫米。

6月4日,江南和江淮之间入梅,7月31日出梅,梅雨期长达57天之久,而梅雨量又特大,出现百年来未有的大水。5~7月降水总量:江淮之间和芜湖地区900~1300毫米,大别山区、安庆、池州和

歙县等地区一般均有1300~2000毫米,吴店等6站超过了2000毫米,黄山达2824毫米,普遍比常年同期偏多1~2倍,很多地区均超过了历史上同期最大降雨量,庐江、芜湖、安庆、岳西、池州、屯溪、黄山(光明顶)、黄山区(太平,下同)、祁门等地已超过常年年降雨量。另外,在此期间暴雨多,雨量集中。例如,7月,暴雨日数普遍在3天以上,霍山、吴店、前畈等地达8~9天,7月11日,吴店日降水量达422.6毫米。7月份降水总量:吴店、前畈分别达1265毫米和1260毫米,超过当地常年年雨量的50%以上。由于降水持久猛烈,致使江河水位猛涨,安庆、芜湖长江水位均超过历史最高水位(1931年)。不但水位特别高,而且持续时间也特别长,安庆、芜湖长江水位在警戒水位以上的时间有100多天。

沿淮、淮北7月初进入雨季,8月下旬结束,持续时间近2个月,其雨季之长,雨量之大,也是百年未有。7~8月降水总量一般均在600~1000毫米,宿州等地达1100毫米之多,比常年同期偏多1~2.5倍,其降水量之多,也是有气象记载以来的最大值。特别是7月份连降暴雨,其量之大,雨势之猛,为百年所罕见。7月份,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的日数普遍在3天以上,宿州、阜阳多达6~7天。临泉、宿州7月份降水量分别达1075毫米、961毫米,均超过常年年降水量。淮河干流各地也相继出现了最高水位,正阳关和蚌埠等地的最高水位均超过历史上最高水位1米以上。【91年太湖流域洪水】

【91年太湖流域洪水】

1954年,长江、淮河流域出现的特大洪水,其程度比历史上最严重的1931年更为猛烈。大部分地区堤岸溃决,积水成涝,农田被淹,工农业生产受到最严重的损失。以凤台县钱甸地区洪水泛滥时的情景为例,就足以证明洪水的猛烈程度。某村有一棵大树,树上竟攀登28人等待救援。一个老太婆爬在屋顶上,一浪打来,将房子打倒连人卷去。据有关部门统计:受灾人口达1500万,受灾田地达304.9

万公顷,减产粮食39亿公斤,倒塌房屋310万间,损失耕牛约20万头。粮食损失也相当严重,仅凤台一县就损失450亿公斤。虽然这次洪水比1931年更为猛烈,但是由于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灾斗争,所以损失要比1931年小得多。据凤阳县记载,1931年水灾,北淝河下游,北自固镇,南至淮河,人烟断绝。又据中国救灾史记载:六安县饿毙数千人,逃亡数百家,饿殍载道。

1991年 汛期5~9月,全省除南、北端为正常偏旱外,淮北和沿江、江南共有太和(883毫米)东至(1179毫米)等20个县为2级偏涝,而从沿淮到沿江之间的凤台(1233毫米)、岳西(1661毫米)、巢湖(1471毫米)、石台(1439毫米)等42个县均达到1级大涝的程度。

江淮之间为特大洪涝年。

1991年,由于大气环流的异常,出现一个有实测降水纪录以来典型的江淮间特大洪涝年,暴雨、洪涝的主轴线从湖北汉口经安徽巢湖到江苏东台一带。安徽特大洪涝的特点是:春雨足,汛雨早,雨势猛,雨量大,梅雨期长,雨区集中,因而造成特别严重的灾害。这一年,西北太平洋到我国近邻海域及中、东印度洋的海面温度均为正距平,西北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增强到了近40年来的次大值,从而导致东亚季风、印度季风和澳大利亚越赤道气流均强而稳定,从我国西南、华南经江淮地区到对马海峡一带,从地面至500百帕各层均形成和维持着一支强劲的中、低空西南急流,源源不断地将丰沛的水汽输

【91年太湖流域洪水】

送到江淮地区。同时和其他特大洪涝年一样,极涡和西风带经向环流偏强,并同时形成了乌拉尔和鄂海阻塞高压,使冷空气得以不断从阿尔泰以东进入我国河套和江淮地区,触发并维持着江淮地区的暴雨带。【91年太湖流域洪水】

1991年,安徽的特大洪涝,从总体上看,超过1931年和1956年的严重程度,但尚不及1954年。1931年安徽主要受上游客水的危害大,1956年汛期的降水时段分布则不太集中,只有1954年的多项雨涝和灾害指标超过1991年。1991年,全省70个县的平均年雨量达到了1652.0毫米,仅次于1954年的1789.8毫米,全省年雨量最大的站点为岳西的2256毫米,亦仅次于1954年绩溪的2971.6毫米。全省从沿淮到沿江有48个县达1级大涝的程度,还有19个县达2级偏涝,平均为1.37级涝。从特大洪涝出现的汛期(5~9月)降雨量来看,1991年汛期,全省70个县站的平均降雨量达1118.3毫米,也仅次于1954年。汛期最大雨量站亦为江淮间的岳西站,达1661毫米,全省从沿淮到沿江一带汛期降水量也有42个县达到了一级大涝的程度,另外,淮北和江南还有20个县达2级偏涝,平均为1.53级涝。再从安徽各地汛期最大降雨量来看,1991年,沿淮到沿江东部一带,有16个站创历史记录,超过了1954年同期。从水情分析,1991年,沿淮湖泊及一些支流、巢湖周围和滁河流域的最高水位超过了1954年,创历史最高。

1991年,全省各月降雨量除10、11月外,大部分都偏多。汛期前的1~4月份,除北部地区明显偏少外,全省各地月雨量几乎均连续偏多,平均达448毫米,比1954年同期还多88.5毫米,春雨连绵,致使江、河、湖、库底水充足。进入汛期后,由于5月18日便入梅,梅雨期比常年偏早了29天,为1949年以来之最早,同时又延迟至7月13日才出梅,梅雨期长达56天,仅略短于1954年的57天,因此

增强了整个汛期的洪涝灾害。主汛期间,强降水天气过程相对集中出现在5月18~26日、6月2~16日和6月29日至7月13日三段较短的时间内(期间全省从南到北先后出现了29个暴雨日)。特别是在后两段时间,由于产生 “季风流管”效应,使暴雨带得以长期停滞在狭长的江淮地区,因而造成了本地区特大的洪涝灾害。许多地方从1小时到数天的时段降水强度都打破了历史记录,江淮之间的大暴雨日数达10天,覆盖10个县市以上的大暴雨次数达5次,最大一次大暴雨覆盖的县、市数达19个,均超过了1954年同期。主汛期间,全省出现多次24小时雨量超过200毫米的特大暴雨,主要有:5月24~25日亳州的223毫米,6月15~16日池州的210毫米,30日巢湖18个小时降的206毫米,7月2日黄山光明顶的213毫米,6日黄山站的256毫米,同日五河县的213毫米,9日金寨南溪的238毫米,10日庐江的228毫米和岳西黄尾河的296毫米等。整个汛期间,从沿淮到江南有49个县降雨量大于1000毫米,其中,江淮地区南部有4个县超过了1500毫米,江淮之间的29个县平均降雨量达1267毫米,超过了1954年汛期。特别是从6月29日至7月13日的第3个暴雨集中时段,江淮地区发生一次罕见的、自有近代气象记录以来时段最长、强度最大、灾情最重的连续性暴雨到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在14个连续暴雨日中,出现了7天大暴雨,3天特大暴雨,共出现了176个站次暴雨日,53个站次大暴雨日,和5个站次的特大暴雨日,过程降雨量5个县市超过了700毫米,最大的巢湖达758毫米,另外,有14个县市达500~700毫米,36个县市达300~500毫米,比常年整个7月份的雨量还多1~5倍。

5月,是本年首个暴雨集中期,不少地区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部分地区内涝严重。

5月18~26日,入梅后第1段暴雨集中出现期间,使大部分入春

91年太湖流域洪水(二)
太湖流域排放标准

DB32 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

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ischarge Standard of Main Water Pollutant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 Key Industries of Taihu Area

2007-07-08发布 2008-01-01实施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目 次

目 次 ............................................................................. II 前 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要求 ............................................................................... 2 5 监测 ............................................................................... 2 6 标准实施监督 ....................................................................... 3

前 言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为控制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沿湖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江苏生态省建设纲要》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针对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排放的主要水污染物,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参考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1992《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431-2004《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821-2005《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670-2004《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939-2006《化学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标准。

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的规定方法》编制。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大学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本标准于2007年7月8日首次发布,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纺织染整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钢铁工业、电镀工业、味精工业及啤酒工业的4种水污染物最高排放浓度限值及最高允许排水量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纺织染整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钢铁工业、电镀工业、味精工业及啤酒工业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本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仍执行现行相应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定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544-2001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7478-1987 水质 铵的测定 蒸馏和滴定法 GB/T 7479-1987 水质 铵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1893-1989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 11894-1989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T 11914-198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 GB 12997-1991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GB 12999-1991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 技术规定 GB 13456-1992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9431-2004 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9821-2005 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HJ/T 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DB32/670-2004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2/939-2006 化学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太湖地区 Taihu area

太湖地区包括无锡、常州、苏州市辖区,南京市溧水县、高淳县,镇江市丹阳市、句容市。 3.2

重点工业行业 key industries

重点工业行业包括纺织染整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钢铁工业、电镀工业、食品制造工业(味

精工业和啤酒工业)。 3.3

城镇污水处理厂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城镇污水处理厂Ⅰ:接纳污水中工业废水量小于50%的城镇污水处理厂。

城镇污水处理厂Ⅱ:接纳污水中工业废水量大于50%(含50%)但小于80%的城镇污水处理厂。 城镇污水处理厂Ⅲ:接纳污水中工业废水量大于80%(含80%)的城镇污水处理厂。 3.4

造纸企业 paper industry

商品浆造纸企业:以可直接造纸的成品浆为主要原料的造纸企业。 废纸造纸企业:以废纸为主要原料的造纸企业。 4 要求【91年太湖流域洪水】

4.1 凡排入太湖地区水体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纺织染整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钢铁工业、电镀工业、食品制造工业(味精工业和啤酒工业)的废水,执行本标准。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纺织染整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钢铁工业、电镀工业、食品制造工业(味精工业和啤酒工业)的废水,仍执行现行相应标准。 4.2 标准值

4.2.1 2007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包括改、扩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Ⅰ和城镇污水处理厂Ⅱ,执行表1的规定。

4.2.2 2008年1月1日之后建设(包括改、扩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Ⅰ、Ⅱ,执行表2的规定。 4.2.3 城镇污水处理厂Ⅲ按照接纳工业废水的性质,执行相应的标准。

4.2.4 太湖地区纺织染整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钢铁工业、电镀工业、食品制造工业(味精工业和啤酒工业)排放的废水,执行表3和表4的规定。

4.2.5 建设(包括改、扩建)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批准日期为准划分。 4.3 其他规定

4.3.1 同一排放口(除城镇污水处理厂Ⅰ、Ⅱ以外)排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的废水,且每种废水的排放标准又不相同时,其混合废水的排放标准按附录A计算。 4.3.2 表3和表4中废纸造纸企业不包括生产中低档瓦楞原纸、纱管原纸的企业。以废纸生产中低档瓦楞原纸、纱管原纸的造纸企业应达到废水零排放要求。

4.3.3 对于排放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GB18871-2002的规定。 5 监测

5.1 采样点

采样点设在企业废水排放口,在排放口应设置排放口标志、经计量检验合格的废水水量计量装置和污水比例采样装置。 5.2 采样频率

5.2.1 常规性监测的采样频率按生产周期确定。生产周期在8h以内的,每2h采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的,每4h采样一次。其它污水采样:24h不少于两次。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日均值计算。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常规性监测的采样频率按GB18918-2002的规定执行。

5.2.2 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采样,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一次浓度计。 5.3 样品采集和保存

5.3.1 样品采集应符合GB12997的规定。

91年太湖流域洪水(三)
基于气象水文要素的洪涝灾害损失评估

  摘要: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是我国洪涝灾害救助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灾害科学研究和救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洪涝灾害损失与气象水文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建立了历史气象水文要素和受灾面积、财产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财产损失率和固定资产本底数据,评估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用于灾前预评估和灾后快速评估。以淮河流域中游安徽段为例,选取2007年淮河洪水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与实际上报数据进行了比对,表明该评估方法可行,评估结果可靠。

  关键词:气象水文要素;洪涝灾害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灾前预评估;灾后快速评估;淮河流域;洪灾重演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4)01-0026-06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洪涝灾害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造成损失大和突发性强,自古以来就是人类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自然灾害之一[1]。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洪涝灾害的损失评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7]。然而,由于洪涝灾害本身的时空复杂性和基础资料的不完备,目前较适用的快速评估方法还较少见。本文将气象水文要素和历史资料相结合,提出一种适用于洪涝灾害损失预测评估和灾后损失快速评估的方法,对于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BT(2+1][STHZ]1 基于气象水文要素的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方法
  根据已有的历史洪涝灾害损失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可以较快的实现对洪涝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8]
  1.1 评估流程
  首先,建立历史气象水文要素(降雨、水位等)与灾害损失指标(如受灾面积、财产损失等)的相关关系。然后选择典型年份、确定重演年份,同时量化资产损失率变化系数、物价因素折算系数和资产增长折算系数等因子。最后,重演计算得出洪涝灾害损失与财产的关系曲线和水文要素与受灾面积关系曲线,实现洪涝灾害经济损失的快速评估。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2.2 水文要素-成灾面积关系曲线的建立
  通过淮河流域1960年-2007年近50年最大面降雨量数据和1949年-2004年淮河流域及其安徽段的洪涝灾害成灾面积数据[11],经分析、整理、筛选和拟合,最终建立了淮河流域安徽段3日最大面降雨量、7日最大面降雨量、15日最大面降雨量、30日最大面降雨量与淮河流域安徽段成灾面积的关系曲线(图2-图5)。
  2.3 典型洪水年选择
  1954年大水、1975年大水、1991年大水、2003年大水和2007年大水是淮河流域在建国后发生的五次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均曾造成巨大损失[12-15]。由于1954年、1975年洪水距今时间已超过几十年,淮河流域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将1991年、2003年选作典型灾害年进行重演分析计算并总结规律。其洪水损失情况见表2。
  2.4 洪灾重演年选择
  为建立相关关系曲线,需选择多个年份进行重演损失分析计算,从而全面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及洪涝灾害损失特性。根据现有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情况,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3年和2005年数据资料比较全面,此外,在实际的洪涝灾害损失评估过程中,由于本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在当年无法获取,故此一般使用灾害发生前一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因此选择1981年、1986年、1991年、1996年、2003年和2006年为灾害重演年,分别以6个点为基础建立起“1991”型和“2003”型洪灾损失曲线。
  3 结语
  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是我国灾害理论研究和实际灾害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领域的重要课题。按照评估时间,洪涝灾害损失评估分为灾前预评估、灾中应急评估和灾后详细评估。本研究基于气象水文要素与灾害损失的相关关系,以气象水文要素和历史灾情数据为基础,利用灾区损失率和固定资产数据,提出了气象水文要素评估灾害损失的研究方法,较适用于灾情预评估和灾后快速评估。对淮河流域安徽
  段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为科学、合理,可以为开展洪涝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黄会平,张昕,张岑.1949-1998年中国大洪涝灾害若干特征分析[J].灾害学,2007,22(1):73-76.(HUANG Hui-ping,ZHANG Xin,ZHANG Cen.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 Disaster from 1949 to 1998 in China [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07,22(1):73-76.(in Chinese))
  [2] Commission on Geoscience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CGER) .The Impacts of Natural Disasters:a Framework for Loss Estimation[M].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
  [3] 丁志雄.基于 RS 和 GIS 的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技术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4.(DING zhi-xiong.A Study on the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Loss Assessment Based on RS and GIS[D].Beijing:China Institute Water and Hydropowerr Research,2004.(in Chinese))   [4] 冯平,崔广涛,钟昀.城市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与预测[J].水利学报,2001,8( 3):64-68.(FENG Ping,CUI Guang-tao,ZHONG Yun.On the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of Urban Flood Economic Loss[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1,8( 3):64-68.(in Chinese))
  [5] Das S,Lee R.A nontraditional Methodology for Flood stage -Damage Caculation[J].Water Resources Bulletin,1988,24( 6):75-80.
  [6] 仇蕾,王慧敏,马树建.极端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方法及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9,( 6):869-874.(QIU Lei,WANG Hui-min,MA Shu-jian.Assessment Method for Extreme Flood Disaster Losses and Its Application[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2009,(6):869-874.(in Chinese))
  [7] 吉中会,李 宁,吴吉东,等.区域洪涝灾害损失评估及预测的 CART 模型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 6):106-110.(JI Zhong-hui,LI Ning,WU Ji-dong,et al.Flood loss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CART in Hunan Province[J].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2,31( 6):106-110.(in Chinese))
  [8] 吕娟,苏志诚等.太湖流域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应急快速评估模型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7.(LV Juan,SU Zhi-chen,et al.A Research Report on Rapid Assessment Model of Economic loss in Taihu Lake Valley[R].[D].Beijing:China Institute Water and Hydropower Research,2007.(in Chinese))
  [9]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文·勘测·科技志(淮河志)第三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Huaihe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in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Huaihe Hydrology · Survey·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Huaihe)NO.3[M].Beijing:Science Press,2006.(in Chinese))[ZK)]
  [10] [ZK(#]宁远,钱敏,王玉太.淮河流域手册[K].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NING Yuan,QIAN Min,WANG Yu-tai.Handbook of Huaihe River valley [K].Beijing:Science Press,2003.(in Chinese))
  [11] 水利部水文局,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治淮汇刊年鉴[Z].1991-2007.(Hydrology Bureau of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Huaihe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in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The Yearbook for Control Water Pollution in Huaihe River[Z].1991-2007.(in Chinese))
  [12] 矫梅燕.2003年淮河大水天气分析与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JIAO Mei-yan.Weather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Huaihe flood in 2003 [M].Beijing:Meteorological Press,2004.(in Chinese))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淮河2003年大洪水[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3.(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Huaihe Flood in 2003 [M].Zhuhai:Zhuhai Press,2003.(in Chinese))
  [14] 水利部水文局,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2003年淮河暴雨洪水[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Hydrology Bureau of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Huaihe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in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The Storm Flood of Huaihe in 2003[M].Beijing:China Institute Water and Hydropowerr Research,2006.(in Chinese))
  [15]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青年治淮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Huaihe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in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The Collected works of Conctol Water Pollution Forum for Youth[C].Beijing:China Institute Water and Hydropowerr Research,2006.(in Chinese))
  [16] 赵洪杰.流域防洪体系效果评价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8.(ZHAO Hong-jie.Study on Evaluation of Flood Control System and Effect [D].Nanjing:Hohai University.2008.(in Chinese))
  [17] 徐向阳,刘俊.洪水风险分析和定量评估[J].中国减灾,1999,9(4):31-34.(XU Xiang-yang,LIU Jun.Flood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J].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1999,9(4):31-34.(in Chinese))

91年太湖流域洪水(四)
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摘 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生态水文效应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LUCC对水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使景观破碎化等途径。本文以生态水文学为指导思想,综述了LUCC与生态过程和水文过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认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仍缺乏统一的指标体系,研究不够系统全面,不够深入,未来发展应当结合高新技术完善模型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生态水文效应
  中图分类号:P34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1.017
  目前,人类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都与土地利用及土地覆被变化(LUCC)有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格局与土地覆被从流域到全球的多种尺度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并由此不断改变着地球表面的生物、能量和水分等多种过程[1-2]。而生态水文学作为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耦合研究的一门学科, 已成为水文学科最为活跃的前沿领域,为恢复和建立健康生态水文环境提供理论依据[3]。图1表明了生态水文学在可持续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讨LUCC与生态系统和水文过程耦合关系及水文机理是当今水科学的前沿问题。在流域尺度上,LUCC对生态水文过程影响的结果,就是直接导致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对流域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对LUCC如何驱动流域水循环过程的认识和掌握,就成为广泛涉及流域水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中国,特别是在西北干旱内陆河地区,LUCC所引起的生态水文效应问题,显著影响流域生态环境以及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过去10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国家、区域和流域等尺度上发生了显著变化,改变了水资源的空间配置和循环过程[5-7]。以生态和水问题为主线,研究LUCC对区域生态及水资源的影响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8]。西部干旱区农业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是中国中国招生考试网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21(5):433-438.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tuijian288851/

推荐访问:91年的泰州洪水 91年安徽洪水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