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办学专业特色

来源:素材库 时间:2016-08-23 09:20:0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素材库】

合作办学专业特色(一)
中外合作办学特色专业教学模式探究

龙源期刊网 .cn

中外合作办学特色专业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田贵生【合作办学专业特色】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20期【合作办学专业特色】

摘 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特色专业建设也进入了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因此,通过对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国贸特色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讨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的建设特色专业。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特色专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0-0090-02

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这将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在于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带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相关问题,有利于切实提高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主要从教育监管、教育主权、外籍教师教学、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教学质量监控、合作成功率等各方面的探讨分析,研究教学方面问题的不多。

特色专业是高等院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关于特色专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特色专业内涵、特色专业建设内容、特色专业建设特色等方面,关于特色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并不多。

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逐步深入,特色专业的建设进入了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是与美国堪萨斯州富特海斯州立大学协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校15年以来,目前已发展成有13个学院、1个基础教学部、1个研究所、88个本专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学质量得到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美方合作院校的一致好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最早的一批专业,2010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批为省级特色专业。本文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管理经验和体会,深入探讨该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模式,提出有效的建议,以便更好的完成特色专业的建设。

一、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培养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优于其他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的专业。一般来说,特色专业建设在特色选择上,要和其他高

合作办学专业特色(二)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特色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cn【合作办学专业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特色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瑛 王胜辉 张宏丽 韩博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05期

摘要:专业特色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不能失去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对合作院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比较与研究,从引进、吸收、消化再到创新,开展专业特色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特色化建设

作者简介:张瑛(1964-),女,辽宁本溪人,沈阳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授;王胜辉(1964-),男,辽宁本溪人,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教授。(辽宁 沈阳 110136)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协会2011年度“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特色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GHYB110041)、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国际化工程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JG12DB3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合作办学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40-02

专业特色化建设是学校在专业方面展现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征和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办学专业特色】

在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主要合作内容[1],其培养模式有多种形式。但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课程学习基本上都在国内进行。如果仅仅是以给出国的学生打好基础为目的而开展教学活动,把国内合作办学机构作为国外大学选拨优秀学生的招生处,则是一种被动的、较低层次的合作办学。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应借助合作办学的平台,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合作办学原则,[2]合理引进国外先进的优质教育资源,并对其合理吸收和有效利用,开展专业特色化建设,走改革创新之路,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才能保持合作办学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提升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的最终目的。

沈阳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中外合作办学“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简称“发电”专业)是与加拿大红河学院(Red River College,简称RRC)合作开办的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学生在国内完成前两年课程学习之后可以选择留在国内或去RRC学习。RRC是隶属于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政府的一所公立应用技术学院,创建于1938年。通过与RRC开展合作办学,引进了RRC包括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材等在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并对其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双方的交流活动也使RRC了解我院的专

合作办学专业特色(三)
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特点

校企合作特征

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学校解决实验、实训资源、场所不足,学生就业困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是企业获得优秀技术人才,零距离顶岗就业员工,解决科研问题的需要。

【合作办学专业特色】

校企合作的特征有:

1、多主体的结合。即政府—行业一学校一企业多方的、有机的结合,政府是调控主体,学校和企业是操作主体。应突出学校和企业两个操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与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运行环境,达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合作双赢的最佳效果。

2、多要素之间动态的结合。即理论知识学习过程和实践工作过程相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与用人标准相结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搭建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实习基地建设与师资培养相结合;服务企业,拓展学校发展空间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3、职业教育的必然属性。古今中外的职业教育,无不以学生获得职业为自己的主要目的。黄炎培曾说,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美国的社区学院校门口都写着:“就业教育是我们的宗旨”。我国“十五”教育振兴计划指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因此职业教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产业部门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把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当作自己办学的宗旨和发展的根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职业性”和“技能性”两大办学特色,由此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选择“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道路。

4、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政府职能的改变,产业对政府的依赖将逐步减少,经济结构的调整引发的职业或职业结构的改变,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的主动性和迫切性将得到提高,势必会促使职业学校不断调整和改变其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走出校门与社会合作,培养适应社会生产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另外,劳动就业的市场化将使学生主动关心自己的就业,从而促使他们提高对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作办学专业特色(四)
高校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本文首先从理论的角度简要剖析了校校合作办学的内涵与意义;结合我院电子信息系的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校校合作办学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打破固有思维模式,连接双方优质资源;合理创新对接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关键词】校校合作办学;教学资源共享;专业共同发展
  引 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合作办学的热潮。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教育体制改革,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在全国范围内此起彼伏、不断兴起。不少高校根据自身需要和条件,与邻近高校或不同地区相关类型的高校,进行了“合并式”和“互补、共享式”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2008年,我系信息管理专业与高等医科专科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接洽合作办学,拟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长期稳定的校际协作,发展到现在,应该说是成功与不足并存。为此我们认真分析,仔细总结,寻找有效的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一、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初始
  高职院校合作办学是一种旨在以学生专业学科的综合发展,院校间增强本专业教学能力的一种广泛性和持续性的校校合作办学方式。因为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所以在合作办学的时候一般充分考虑到两个家或者多家院校之间的合作点,求同存异,根据自身的想法和条件,对院校合作的具体实施内容进行修改,起到责任和权力共存。
  高职院校合作办学意义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双赢。首先是学生,其次是高校。
  对学生来说,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宗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思想,为学生追求多方面的知识提供了多种渠道,让他们接触到更多更宽广的学科,接到非常优质教育的机会。高职院校将各自的优势集中起来发挥聚集作用。这一制度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尊重,其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毋庸直疑。
  对学校而言,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可以合理利用各院校相关资源,提高各院校的办学效益和强化高校的自主意识。例如,通过学分互认、互相选课和开设共同课程等,可以合并或削减部分课程与教学安排,减少因重复或低效而造成的各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出,降低成本;通过图书资料和设施等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可在一定程度上使资源增殖,提高利用率和使用水平。这种战略联盟式的合作模式是基于合作院校自身的需要和条件的,是“以校为本的”,受外部控制或外部制约较小,具有较大自主性。从学校角度而言,跨校学习是促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生成为知识结构更合理、社会适应性和社会竞争力更强的符复合型创新人才。
  对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来说,高校之间合作促使高校关注相互之间的关系,为相互间的利益而互动和协调,有助于提高高校群落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这种合作不是资源的简单相加,而可能创造一种开放和相互激励的氛围,形成某种凝聚力或整体力量,产生某种聚合效应。能使高职教育系统趋于一种潜在的平衡,从而促进高职教育系统更加有序、健康的发展。
  二、我系与医专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合作办学的实践探索
  1.基本情况
  我系与高等医科专科学校卫生管理系于2009年正式开始合作办学,到目前为止,进展良好,我们的宗旨是:发挥两校在教学、科研、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优化办学条件,拓宽办学途径,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共同提高,逐步打破“专业分割”的格局,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2.主要合作领域
  在学院领导统筹并通过各协作组的协调和沟通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发掘两校的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合作潜力,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进行联合培养学生、师资互聘、跨校第二专业、流动讲座与专题讲座等。
  凡我校在籍学生,主修专业学习成绩优良,学有余力,且思想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经学生所在院(系)同意以及所在学校教务处审核后均可申请修读第二专业专科。旨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拓展了知识视野,充分感受其他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拓了在校生的视野,我们邀请医专的名家名师在周三下午的业务交流中,组织开展了系列流动讲座和学术论坛,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系列讲座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合作办学面临的挑战及思考
  合作办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所带来的遗憾,但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
  第一,合作办学的发展定位问题,从其他高等院校的经验来看,高校合作办学活动的出现与其影响的扩大,与高等教育的大扩展和走向大众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因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规模普遍扩大,扩招的压力增加,高校之间在竞争与发展之中,也逐渐出现分化,出现不同类型、形态的高校群体,各高校都面临着一个教育资源和机会的获取或创造问题。而各高校间的办学合作,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以合肥大学城为例,高校所天然形成的密集型高校社区,对各学校合作办学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各校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提出了一种挑战。如果我们在认识上不能把握其性质和特点,做出适当的定位,在实践中做出积极的努力,采取相应措施,还是按照原有的做法去规划大学城,我们将失去一个使我国高校组织方式和运作模式更新换代的难得机会,跨校学习这一制度原有的潜在作用也会非常可惜地难以得到彰显。
  第二,学校规模的扩大既是对各院校教学资源的挑战和考验,也启发我们考虑其进一步发展的机制建设问题。如是否需要建设固定的校舍,以获得发展的空间,避免规模发展的限制;是否要考虑固定的管理人员以满足如此大规模的学生服务需求,避免由于教师兼职而产生的无法尽心服务的缺陷;再如是否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来保证教学质量等等。
  当前的跨校学习还主要依靠各学校院系的无私协作与奉献精神来完成,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家庭教育投资占收入比重近30%的数字来看,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和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偏好,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主力军的各高校是否也可以在制度建设时考虑把跨校学习纳入经济化的轨道中,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各学校的成本投入。   只有我们建立了与规模想适应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跨校学习才能够做到可持续性发展。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这一合作办学机制的生存是极脆弱的。
  第三,参加合作办学的各所学校管理制度差异的问题。由于每所学校的风格都不尽相同,跨校学习才有了其独特的生存土壤与发展必要,但这样的不一致,也为跨校学习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开学时间的不同,就势必影响到课程的开设时间,同时,每所学校的学期结束计划,甚至是节假日安排,也有可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有效授课时间的调整。而且由于学生是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这样就为开展讨论式教学,师生间的充分交流以及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增添了一道难题。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说,高校的合作办学,本质是各校结合而成的一种战略联盟的形态。但是由于参与各方在组织制度、行为方式、观念和能力范围上都存在着差异,要使这一联盟能够稳定地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各方共同克服组织制度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别,建立完整的信息网络和协调机制,使得参加的每所学校都可以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做出迅速反应,高效率地完成联盟所确定的目标。
  四、关于校校合作办学的展望
  1.放飞教学思想,挖掘优质教学资源
  合作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校际协作达到“1+n�2”的效果,让每个合作院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得每个院校都可以得到其他高等院校的特色教育,取长补短。使得合作办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内部资源的利用,通过聚众的优势,开拓企业或者相关科研的外部资源;同时吧自己现有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打造出新的资源。教学中的资源不足的主要问题是少数学校对校校合作办学的保守意识。合作的高职院校应该能意识到一些优质资源的开放不单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可以是学校共享外校优质资源的基础。所以需要参与合作的高职院校积极地开放优质教学资源,有义务的提供更多的特色、优质的课程和专业,加强大学实验室和校外科研基地的开放,以体现精诚合作、资源共享的办学方针。
  2.新的机制,新的信息资源平台
  新的机制的建立对于合作办学来说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在合作院校沟通顺畅的基础上还要保证信息沟通的及时性,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是合作办学的基础。逐步形成一个可供所有成员高校以及师生使用的共享平台。
  特色课程体系的共享是合作办学的重要项目之一。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优秀的教育家不断提出一些好的特色课程,如何将这些带有原院校特点的特色课程体系运用到自己院校中,需要合作院校双方有一个及时的、紧密的资源平台。
  3.校园网教学信息共享
  各高校之间距离成为阻碍学校联合办学的一大瓶颈。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性出路在于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手段,加强各大院校校园网的网络资源整合,建立高校联合办学网络教学共享平台,势在必行。建议在每个高校主页面下分设一个校校合作的页面,以网络教学共享平台将网络教学点连接统一管理运行,以解决学生的物理性障碍。
  虽然合作办学还有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有待于我们去解决,但是从中最大的受益者始终是学生。对于开展合作办学,实质是对现行高等教育制度上的一次创新。在现代高校的制度建设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校校合作开展中会涉及到是各种权利和利益的重新调整,其间也会触及到一些各类“敏感”问题,或受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阻力。因此,能够淡化自身学校的界限开展学校间的合作,是院校管理者拥有勇气的。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变革创新的勇气,中国的高等教育才能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动力。

合作办学专业特色(五)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浅析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多种合作办学模式,对于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合作办学模式及,解释当今纷繁负责的中外合作办学现象,及早研究对策,为实践提供借鉴,使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中外教学;合作模式;办学模式
  一、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方既有大、中学校和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培训机构,也有企业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甚至还有个人。每一个合作项目,既有不同合作模式的特点,又受不同办学模式的制约。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实际上是其办学任务,培养目标,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中外合作办学与其他办学的最根本区别。中外合作办学所有内容的独特性就在于其办学模式的与众不同,因此,研究中外合作办学问题实际上就是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问题。
  二、合作办学模式
  (1)合作模式
  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形成合作学校,具有独立、自由的法人财产,具备法定的办学条件,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并依照协议享受相应的权利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组成了六种相对应的合作模式:1. 一对一合作与一对多合作2.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3.机构与非独立机构4.投资与双方投资5.合作与整体合作6.西方教师为主与中方教师为主。在独立机构中主要以二级学院制为主,即在一级学院领导下,由一级学院与外方合作者共同创办的不具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此模式中,双方共同投入的项目则有其明显的优势,由于双方都有资金投入,都参与办学的全程管理,双方对各自开设课程的评估、互认学分及对方院校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有利于我国学校弥补自身专业课程的不足,利益和责任都以协议方式明确规定出来,而且经过政府部门的批准,这种合作和交流就更加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有助于办学全过程的全面合作和交流。此模式灵活性大,也就是众所周知的2+2,3+1模式,但是国内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多数是以这种形式存在的。
  (2)办学模式
  从办学的具体形式上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如有研究者指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可以从办学基本属性、办学机构主体、学生接受教育方式、文凭发放、生源属性等几个方面做出如下归类:1.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2.单校园与双校园3.全日制与非全日制4.引进合作与非引进合作5.单文凭与双文凭6.计划内招生与计划外招生。生源是中外合作办学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生源的不同意味着不同的合作办学模式,也决定着不同的办学前景。现如今,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以高等学历教育居多,因为学历教育对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等有较多规范性要求,合作双方会认真对待。因此,双校园模式一般会伴随设置全日制学历教育,这种合作模式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如果具备较强的实力条件,还可以获取双文凭,,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宁波诺丁汉大学为在中国实施全英模式的教育提供了实验性样板,引进国外著名院校设立分校区,实现了莘莘学子不出国就可留学的梦想,让大家既能享受国外优质资源,又能节省大笔费用。
  (3)管理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分为三类: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督、中外合作办学监督模式的构建及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管模式。中外合作办学要有目的地通过引进国外新的专业和成熟学科,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应注重对原有专业和学科的改造。中外合作办学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学科内涵、课程设置、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在兼收并蓄中循序渐进。同时以学生受益为原则,尽可能将先进的教学条件和知识成果辐射到其他专业的学习之中。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督限定于那些由行政机构执行的、施加于市场的直接干预市场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定的一般法规和特殊行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通过国外教育资源引入建立良性的体制与运行机制,促进国内准公共产品性质和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发展,保证关系到国家上层建筑与民族文化延续、意识形态的统一和社会道德的建设。
  三、总结
  事实上,无论什么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都要遵循教育的基本原理,而且都具有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特征,其办学模式有相通之处。因此,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究,不必拘泥于普通本科教育或者高职高专教育,过于强调其办学层次的不同。中外合作办学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至少可以从人才培养、学生教管、国际合作、综合管理、良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在原有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深入解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举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要对合作模式和办学模式进行选择,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综上所述,由于条件的限制,对各种模式的利弊分析,以及对其存在和发展态势的走向,目前只能做初略的探讨,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待今后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继林.<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点思考>,<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王培根,胡水华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探略>,<机械高教工业研究>1996年第1期.
  [3]魏胜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扬州大学学报>(高数研究版)2012年第21期.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347895/

推荐访问: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法学专业合作办学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