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镜像作画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29 10:24: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达芬奇镜像作画(一)
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列奥纳多·达·芬奇)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汉漢▼

显示↓

列奥纳多·达芬奇

红色粉笔画的肖像,画于大约1512年至1515

年,广泛(虽不是全部)被接受为最初的自画

像。

本名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达芬奇镜像作画】

1452年4月15日

意大利佛罗伦斯郡文西城安

琪诺村(Anchiano)

1519年5月2日 (67岁)

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昂布瓦出生 逝世【达芬奇镜像作画】

目录

[隐藏]

【达芬奇镜像作画】

o

o 2.2 发明及工程学

o

 3 个人生平

o 3.1 性认知

o

o 3.3 指纹

o

 4 异教信仰 

 9 延伸阅读 14 外部链接

达芬奇镜像作画(二)
达芬奇到底有多流弊?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

达芬奇到底有多流弊?看完

整个人都不好了!

为什么很多人说他是最像穿越回去的人类,看完你就明白了。

1.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达芬奇老年自画像:

2. 达芬奇最著名的作平之一《蒙娜丽莎》,1503年—1507年,收藏于巴黎卢浮宫。绘画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达芬奇的成就,那么他在其他领域的神奇之处都有什么?

【达芬奇镜像作画】

3. 子宫内的胎儿图,达芬奇发现了血液的功能,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并认为了血液是不断循环的。【达芬奇镜像作画】

4. 达芬奇关于人体比例的作品──《维特鲁威人》。达芬奇依照维特鲁威的描述画了《建筑人体比例图》,在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圆中,放入了一个人体。

5. 达芬奇的《胚胎研究》,约在公元1510年。

6. 达芬奇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从解剖学入手,研究了人体各部分的构造。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

达芬奇镜像作画(三)
由达芬奇画蛋想到的

  〔关键词〕 素描教学;达芬奇;学习态度;完整性意识;

  五大调子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4—0070—01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众所周知,它是教师启发学生细心观察和塑造学生坚毅品质的良好范例,对学生有着良好的启迪、激励作用。在素描教学中,曾有学生这样问笔者:“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对提高素描教学实效性有什么启示呢?”下面,笔者结合这则故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伟大画家,他多才多艺,集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及音乐家等于一身,并积极地探求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及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知识。正是基于诸如达芬奇等大师们严谨探究事物本质的成功经验,才形成了“对景写生”的优秀教学传统。教师应通过达芬奇画鸡蛋这则故事启发学生:只有树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才能使我们认识并学会尊重事物发展规律,进而利用这种规律为素描学习服务。
  二、 培养学生表现完整性意识
  鸡蛋光滑的椭圆形外观能使人产生完整与简洁的感受。由此,笔者想到:在素描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表现完整性的意识,要让他们学会运用概括的方法去观察与表现事物。
  首先,要注重构图的完整性,应将复杂的事物进行概括处理,以形成视觉上的整体性。如,拉斐尔的《雅典学院》,作者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画了五十多位大学者,为了使画面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叙事性特征,在处理画面时,他利用建筑的大穹顶将柏拉图等人放在平行透视的灭点上,使得人物主次分明,视觉上显得不杂乱。构图即立意,教师应通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告诉学生:所要表现的事物越复杂,越要注意其概括性,应保持构图的完整性。
  其次,作画时的每个步骤要有相对的完整性。作品表现的完整性是素描练习的基本要求。从表面上来看,不能花、乱、脏。其间,把握作画步骤显得非常重要。“几何化概括”是提高学生把握作画步骤能力的重要方法,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刻意强调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表现事物的自主性。笔者在教学中则告诉学生:刚开始进行素描时,要有松动感,应把握大形的特征,尽量用长一些的线起轮廓,但不一定非要画出长直线来。这样学生既有对细小形的感受,又有对大形的把握,打形的线是灵活与松动的,从而使“几何化概括”方法的弊端得以纠正。
  然后,要学会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性。纳入画面之中的事物,它们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从而构成一个整体。只有在比较联系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认识对画面进行调整。使学生学会联系地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性,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而且能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要树立画面完整性意识。大千世界中有着丰富的美术表现对象,但在创作过程中不能照葫芦画瓢。在素描教学中,概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表现方式,但概括不能太机械、太理性,应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笔者则要求学生做到先松后紧,“松”即对自身感受、素描的大形予以概括化处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拟定一个大致的作画步骤,使其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在每个步骤结束后及时检查其间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下一步骤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画面完整性意识。
  三、引导学生把握五大调子的关系
  在理想的锥光作用下,一枚鸡蛋的色调会非常丰富,并且色彩衔接过渡自然,能够产生出诱人的美感,完美形体中几乎包含了与素描三大面五大调子有关的问题。笔者则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引导学生把握五大调子的关系。1.让学生多画圆形体,利用鸡蛋圆形体调子的丰富性练习色调推移。通过这样的练习,能使学生在排线过程中逐步掌握色调的变化规律。2.让学生观察大的色域划分的形状、大小,把握色域的变化,做到衔接自然,合理地表现出明暗交界线的变化。3.观察质感变化及虚实、强弱变化,进而总结规律。4.进行一堆鸡蛋的素描练习,使学生掌握五大调子的关系,形成横截面意识。
  编辑:孟 刚

达芬奇镜像作画(四)
油画技法中薄画法与厚画法的关系之我见

  摘要:油画技法中的薄画法与厚画法的相对性关系一直没有明确的体系区别。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归类的方法阐述两种油画技法的相对性关系,探究综合运用两种技法对绘画表现力提高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油画技法; 厚画法;薄画法;分析;对比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23-2
  油画在西方已有着几百年的悠久历史,它以其他画种所没有的表现力和覆盖力而成为优秀的画种。从凡爱克兄弟发明油画技法至今,经历了很多演变。油画技法作为油画必不可少的表现方法,是画家使用油画材料、表达油画艺术语言的方法。以下是我从一个油画爱好者与学习者的角度,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理清两种技法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薄画法与厚画法的分析
  油画一形成,很快便在西方绘画中占据主流地位并成为西方传统的绘画技法。传统的油画技法从总体上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间接画法,即对画面进行单色塑造之后再以油性颜料多层透明罩染。间接画法技法有多种,常用的是薄画法与透明画法。透明画法即古典画法,这是画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是用这种方法画的。作画步骤是将画布上胶,在油和胶中加入白色、黑色、红棕色等制成底子,使画布呈现出生赭色平面,用铅笔或柳木炭条画出精美细致的草图,然后用铅白或丹培拉铅白在物象的亮部提白,使其具有了较大的立体感和素描关系,待干后使用经调合油稀释的油画色反复晕染、多层次描绘。由于每层色层稀薄,下面的色彩会隐约透露出来,从而形成极为微妙细腻的色调。最先使油画达到了自然主义逼真细腻的深度的就是这种技法。另一类为直接画法。这种画法抛弃了间接画法繁琐的程序,而在画布上即兴发挥,能充分展现油画艺术技巧。
  薄画法包括干画法与薄涂法。厚画法又称为厚涂法,即是使用浓稠、多油的颜色进行画面堆砌,它是油画颜料独有的着色方式。厚涂法一般的技法是摆、点、叠加、平涂等。如伦勃朗的《浪子回头》,这幅作品通过不停地上色,涂抹,再上色,使画面厚实起来,画中老人的脸部刻画得极为明显,这种画法在他的作品中,“特别是人脸亮部的颜色很厚,因此有人打趣说捏着他画上肖像画的鼻子就可以把画提起来” 。
  通过对传统技法的分析发现,薄画法与厚画法既存在于古典技法中,也存在于直接画法中。古典技法中薄画法与厚画法主要是画面形象的塑造,因此透明画法并不就是薄画法,透明画法是画面最后统一罩染的方法。古典油画中的厚画法主要是采用平涂手法来表现受光部分。在直接画法中,薄画法与厚画法的运用就是颜料用笔的多少,直接画法中的厚画法与古典油画的厚画法不同,直接画法中的厚画法大多数不是平涂而是堆砌。因此它们具有相对性。
  二、薄画法与厚画法的相对性关系
  对于厚画法与薄画法之间的相对关系,一直缺乏理性的认识。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安格尔十分重视素描,将色彩放在素描地位之后,所以在其油画作品中突出表现了严谨的素描关系和结构。他作画使用淡色底,放弃了传统的深褐或土红底色,喜欢在布纹稍粗一点的画布上作画,开始便逐步地用明暗色调画出形体,皮肤部分画得很平滑。他还喜欢薄涂且运笔流畅,对柔和的正面光有着特殊的偏爱。他的笔法细腻,画面光润洁净,充满了优雅的效果。《大宫女》就采用了古典主义的透明罩染法,笔触隐蔽、细致,色层平滑光洁,整个画面好象上了一层釉,人物形象逼真,获得完整的形象和艺术效果。安格尔说要使作品既有透明度又具有悦目的色彩情调,在作品快完成时要进行透明上光,这样会使整幅画面的色调保持统一。他在处理画面的效果时很大的程度上都包含着很浓的“古典味”,所以画面的肌理处理得很薄。安格尔的作品相对于古典绘画大师鲁本斯亮部厚而暗部薄的作品就是薄画法了。
  再将莫奈与凡高的作品相比,莫奈在油画技法上擅长运用厚画法,先用笔蘸上淡蓝色在白色的画布上勾轮廓,把整个画面用流畅的颜色来铺第一遍色,然后用厚画法塑造。他晚期的《睡莲》,采取的是交叉、重叠的笔触,用透明的深颜色叠加在亮颜色上,或是用不透明的亮颜色覆盖在深色底子上。莫奈有力的笔触使颜色交织在一起,浑然一体,模糊了空间透视,带起了整个画面的美妙颤动,空气感四处飘溢。而凡高对色彩的理解和表现,已经有别于印象派,“厚涂的颜料和他独有的漩涡式笔触及浓烈的色彩”。创立了他一种真正的个人风格。他不像莫奈那样使用小笔触,而改用显露的条状笔道排列、或平行、或扭曲,产生一种极为强烈的色彩效果。如高中美术课本中的《星月夜》、《向日葵》等。通过作品的对比可以看出,直接画法中莫奈的作品已经算是厚画法了,可是凡高作品比莫奈的还要厚,莫奈的作品就只能属于相对的薄画法了。在颜料用笔技法上莫奈采用了小笔触结合干画法使画面厚实起来,而凡高则一开始就运用了很厚的颜料,并结合大的笔触使整个画面立起来。不妨再把古典油画中的厚画法者鲁本斯与直接画法中的厚画法者凡高相比,鲁本斯的作品只能是薄画法了。所以厚画法与薄画法的关系是相对的辩证关系。其实画家往往都是综合运用这两种技法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薄画法与厚画法的综合运用
  中国画的枯墨与湿润的淡墨组合能起到很好的画面效果,而油画技法中厚画法与薄画法二者的结合运用也能得到很好的表现。厚画与薄涂相结合可以产生粗糙与细腻、稳定与流动的色彩质感对比,产生闪烁的、晶莹剔透的效果。对于这样的表现方法,意大利的提香不可不提,他开创了在亮部直接厚涂的即“亮厚暗薄技法”的先河。这种厚涂的亮部与之后的罩染中使透明釉质层形成对比,在笔痕沟处有很多留存的色垢,并与笔痕高处薄色釉质层产生对比,形成了丰富的笔触美感。瓦萨里讲述提香时说他在早期绘画生涯中运用了古代的佛兰德斯技法,后来他的颜色涂得粗放了,因此他的画只有从远处看才完美,而且人物看起来栩栩如生。比如他的作品《花神》,色彩艳丽饱满,整个画面轻松、自如,充分体现了提香成熟的技法!
  另一位把厚画法与薄画法结合得很成功的画家就是伟大的荷兰画家―伦勃朗。伦勃朗一生有600多幅油画作品,纵观他的作品,越到晚年越是使用厚涂颜料和狂暴的笔法。他的油画技法既是分割又是混涂,既是厚堆又是透明重置,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极为复杂的综合技法。他的画面颜料形成的厚与薄,产生了平滑与粗糙、流动变化与厚重稳定的对比,使得画面的表现手法更丰富。他采用透明画法使暗部具有透明深邃感,这样就使占大部分暗部的画面并不显得单调,衬托了亮部,让观众的目光集中到了画面的中心,突出了光线的效果,如美术课本中的《夜巡》。他的另一幅肖像作品《老人像》,画面中主人公的神情端庄安详。在人物和衣服的亮面部位,伦勃朗主要采用了不透明画法,以明度很高的颜料厚涂加强体积感。整幅作品采用的是不透明的厚涂与透明的薄涂相结合反复重叠绘制的,肯定的笔触塑造出厚重的质感和精到的细节,薄涂让过渡色产生丰富的中间层次,整个画面的亮部向暗部、背景的过渡是极其自然的,可以看出这是透明上光和薄涂巧妙运用的结果。这是一幅薄画法与厚画法完美结合的作品。
  无论薄画法还是厚画法又或是两种技法的混合运用,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画面的表现力。仅为追求薄画法或厚画法而不去追求画面的表现力,就会减弱作品的感染力。把两种技法融合运用的画家数不胜数,并各有自己的优势长处,相互补充。西方绘画大师运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把油画技法中的薄画与厚涂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我这个油画爱好者要好好学习和探究的地方,为以后的绘画练习和教学打好基础,希望能够创造出优秀的油画作品,以慰我对油画的热爱和膜拜之心!
  参考文献:
  [1]陈和西.油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德]马克斯・多奈尔著,杨鸿晏,杨洪太译.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3]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英]朱利安・弗里曼著,史然译.艺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5]郭润文,车健全.油画间接画法[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美华,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66270/

推荐访问:达芬奇的镜像画中秘密 达芬奇作画课件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