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以后发展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7-27 11:18:5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微信的以后发展(一)
微信的3个发展趋势

微信的3个发展趋势

1、微信作为社交工具的典型性越来越弱化,作为个人通信工具的作用却越来越强化。不但个人把微信作为通信工具,甚至有些企业已经把微信作为内部的沟通工具。有很多人会说,微信包括的关系还在,它还是个社交工具。的确如此,但是传统的手机通信录也包含了这些社交关系。实际上,只要是个人通信方式,不管是书信、手机、IM还是现在的微信,社交关系都是题中应有之义。特别关注微信的社交特性,会掩盖我们对它的深入观察。我个人感觉,随着市场发展,微信和陌陌等社交工具差异性会越来越强,而对传统移动通信业务市场的侵蚀会越来越强。微信对移动业务,无论是话音业务还是短信、彩信等数据业务,都会形成越来越强的分流作用。但是也正因为微信社交特性弱化,通信特性加强,它才有可能成为更加基础的业务,并有条件构建强大的生态圈。这也是我看好微信的重要原因。

2、的第一波浪潮将移植移动营销经验和业务。我已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谈这个问题。由于微信自身功能还不够完善,还没有支持其他企业二次开发的API接口,所以现在微信营销还不能大力移植移动营销,但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微信营销在侵蚀和影响移动营销市场的同时,将顺带推进移动营销的两大重要细分业务领域:二维码业务和LBA(Location Based Advertising,基于位置的广告)业务。这两个业务一直被人看好,但发展却不顺利,主要原因是标准不统一和缺乏强势的业务承载平台。但在微信普及以后,业务标准问题和承载平台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解决,所以二维码和LBA一定会在

各种互动营销方案中得到广泛应用,甚至可以说,

微信真正拉开了中国手机二维码和LBA市场的大幕。

【微信的以后发展】

小贴士:学微博营销

3、移动天然是社交的,社交业务将成为移动互联网门户级业务。微博、微信等业务,都将成为手机上的门户。美国、日本都一样,FACEBOOK、TWITTER等社交业务是美国移动互联网的流量主体,日本是MIXI、MOBAGETOWN、GREE和AMEBA四大移动互联网门户。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我觉得只有门户级业务,才可能构建庞大的业务生态圈,让大量的公司和个人在这个生态圈里面创新和谋生。从这个意义来说,微信和微博都应该收到重视。但就构建生态圈而言,由于微信业务更加接近基础通信业务,更加贴近人和人之间沟通的本能需求,所以它在构建生态圈方面优势更加明显。

起决定作用的四大因素

如图所示,在构建生态圈方面,微信公共平台发展未来取决于四方面因素并形成3大业务圈层。【微信的以后发展】

影响微信公共平台发展的四方面因素,分别是公共API的成熟度和开放性、HTML5的普及和完善、二维码的普及以及LBS业务的普及,其中API的成熟度和开放性取决于腾讯和微信自身战略,它是决定微信格局大小的最重要因素,其他三方面跟行业整体发展有关,它们也会对微信生态圈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可能形成的三大业务圈【微信的以后发展】

在上述四个方面影响下,微信有可能形成三大业务圈层,分别是PUSH类信息服务、营销电商与付费内容服务、SNS周边业务。

第一个业务圈层,目前已经快速发展起来,很多原来在微博里面做自媒体的个人或企业,现在已经跑到微信里面开通帐号,并且快速发展好友数量,并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这一个圈层的发展,对上述四方面因素依赖不大,所以也是发展最快的。

第二个业务圈层,是广义的电子商务服务,它包括移动营销、移动电商、o2o以及付费内容(虚拟内容交易)。这一个业务圈层的发展,对四大因素的依赖比较高,所以虽然前景看好,但发展过程注定一波三折。

第三个业务圈层,是跟SNS直接相关的业务,也将是腾讯自己控制比较紧的业务。随着技术的完善,微信可能会把原来QQ和其他SNS已有业务类型移植到微信上,有些业务将向用户直接收费。 当前情况下,对于微信业务的跟踪和参与程度,可以试上述四方面因素而动,这四个方面,微信力度越大,其他公司的空间就越大。

微信的以后发展(二)
微信的未来的发展

微信收费之争一度被称为运营商与移动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死结”。此番与运营商合作,对运营商和微信来说是双赢,也是未来的一大方向。学习微信 关注 微学问,weiknows

近日,一个名叫“我是微信沃”的专题页面出现在腾讯电商旗下B2C网站易迅网上。记者发现,联通沃品牌和腾讯微信的品牌标识同时出现,该页面试图通过线上征集网友最想要的微信特权,为双方后续推出的具体产品“征集民意”。游戏特权、微信支付、微信群主特权(群人数上限)、专属表情、高清头像、高品质音乐等“增值服务”在征集意见范围之内。 中国联通广东分公司互联网事业部产品运营部总经理李韩介绍说,广东联通正与腾讯微信一起合作并探索新的模式,8月8日之前广东联通与腾讯微信将完成线上征集意见。他说,“微信沃卡”除了是一张电话卡之外,用户还可获得“更多微信功能、更多流量优惠、无限靓号”等,这将是面向中高端客户的定制套餐。

【微信的以后发展】

“微信收费”再引关注

微信收费之争一度被称为运营商与移动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死结”。伴随着“微信沃卡”的推出,微信收费问题再度引起关注。

对此,李韩表示,“微信沃卡”定制套餐不涉及微信收费问题。本来就没有“微信收费”的说法,所以他们之间的合作不可能给用户和行业制造另一种门槛,我们肯定让用户以更加低的门槛、更加方便的方式来使用微信。

从电信运营商“逼微信收费”,到广东联通率先与腾讯合作,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他们之间的这种合作会不会增加消费者负担。

李韩介绍,广东联通与腾讯微信之间的合作没有利益分成,所以新业务的开通是免费的。他们希望以此探讨运营商与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双赢”的合作新模式。联通希望借助腾讯微信扩展客户资源、带来流量收入;而腾讯微信则可通过运营商的定制业务推广其增值服务。

记者了解到,移动的飞聊、电信的翼聊、联通的沃聊都具备微信的类似功能,但运营商自己建设的平台不如微信有竞争力。如此看来,与有竞争力的微信合作成为运营商的选择也就不足为怪。

共同拓展新业态

“此番微信与运营商合作,对运营商和微信来说是双赢,也是未来的一大方向”,通信专家项立刚表示,微信等OTT是建立在运营商主导的电信网上的应用。此次双方合作,对微信功能增加、改善都有好处,这充分满足了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同时方便电信网改造升级,这也是运营商“去电信”化的转型道路上,植入互联网基因的成果。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大潮流和大趋势。有数据指出:1—5月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1.38亿元,同比增长19.8%。

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拉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信息消费市场的向好,给关系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运营商必须找好自己的定位,转变经营理念,注重社会化平台的建设,为生产性服务业和传统产业信息化的发展铺路。

微信的以后发展(三)
微信平台领先模式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微信平台领先模式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潘一飞

来源:《中国新通信》2014年第04期

【摘要】 微信依托于QQ发展而来,从原来的语音聊天工具平台,逐渐转变成多角度的沟通系统,以其方便、快捷以及安全等优点,赢得了大批用户的亲睐,同时也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网络社交模式。本文将对微信平台领先优势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微信平台 优势 发展 研究【微信的以后发展】

【微信的以后发展】

自2011年腾讯公司的即时通讯应用微信推行以来,以期发送语音短信、图片以及视频、文字和群聊功能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至2012年3月2 9日,腾讯微博宣称其微信用户已经突破亿人大关。由此可见,微信平台的领先模式已经远远超过了QQ,在移动终端也渐渐了淘汰了QQ,而且微信的未来发展空间是非常开阔的。

一、微信平台的领先优势

微信平台是基于QQ平台发展起来的“富二代”,较之于传统的QQ模式,微信平台可谓有过之无不及,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快速发送视频、语音短信以及图片和文字,而且还可以有效支持群聊,是一种方便、灵活的手机聊天软件。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3月,腾讯微信用户已经破1亿人;2012年9月17日,腾讯微信用户已经破了2亿人;2013年1月15日,腾讯微信用户已经超过了3亿人,而且仍在加速增长。由以上三组数据可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腾讯微信用户增速迅猛,这体现出微信平台的优越性、普及性。这让我们想起了当年的QQ平台蔓延之势,而微信的成功以及微信平台的领先模式,正是基于QQ平台发展起来的。腾讯公司凭借着QQ平台所聚拢的庞大客户群体以及知名度,通过大力宣传,很快使微信成为新一代IM领域的佼佼者和领头羊。

二、微信与QQ

微信是对QQ的继承和创新。实践中可以看到,较之于微博、人人网等以信息分享为主的工具,微信平台及QQ工具,更关注的是人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本质属性上来讲,比较倾向于社交工具。曾经,QQ工具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模式,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成员交流。对于微信而言,它将信息数据通过传受双方的移动终端即时传输、反馈和保留,体现出了人际交往导向性,而且以信息传播、人与人之间的实时交流为最终目的。作为腾讯公司为智能手机终端提供的高效通讯及服务应用程序,加之QQ用户群体数量的庞大,为微信的平台的推行,提供了支撑。从当前微信平台领先模式及功能演进过程中可以看到,微信2.0创新功能很多,比如QQ邮箱提醒功能、直接接入QQ资源、QQ好友列表的直接添加以及QQ离

微信的以后发展(四)
政务微信的功能价值及发展方向

  微信平台作为即时通讯与综合服务平台,为政府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由此政务微信应运而生。政务微信是由微信衍生而来的,具体而言,是指我国党政机关和政府部门基于公共事务管理便利之目的而设立的微信平台,以加强与民众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进而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保障我国和谐社会建设顺利进行。

  与政府设立的传统政务交流平台相比,政务微信平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政务信息更具即时性。这是由微信平台通讯的即时性决定的,这种即时性更能满足民众在网络时代对信息沟通效率的需求。二是政务微信更能保障公众的隐私权。微信建立的方式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位置社交等较为隐秘的人际关系圈,用户与用户之间必须经过彼此的确认才能成为好友,并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正是微信的此种属性,使得政务微信在向公众传播信息时,其个人隐私不易被暴露,这可以说是政务微信与政务微博相比较而言所具备的优势。
  政务微信的功能价值
  政务微信为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与此同时,该意见还提出了各级政府可以积极利用政务微信、政务微博等新兴媒体,及时发布权威的政务信息。由此不难看出,国家层面已经深刻意识到政务微信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在传统的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由于传播媒介的限制,政府信息公开多以文字为主,使得政府信息在表达方式上难以实现多样性。但政务微信问世之后,由于微信不仅仅可以传播文字信息,还可以传播语音、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信息,这使得政府信息公开的手段逐渐多元化起来。“广州公安”政务微信可以说是全国范围内首家实现综合查询和网办功能的政务微信平台,通过此平台,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上的“警方新闻”栏目,了解到广州警方最新动态资讯。这些信息会在微信平台上不断更新,同时也给予用户选择的自由权,不会对用户产生信息骚扰,使得普通市民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是新时期广州公安局重视信息公开的表现。在这个意义上,政务微信为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政务微信提高了政府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在信息化社会,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民众,对于信息传播的要求相对有所提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要求信息传播更为准确,以节约政府和民众在处理信息之时的时间成本。在政务微信中,政府通过手机订阅账号的方式可以将信息直接传达到目标用户的手机上,这加强了政府信息传播的指向性和精准性。通过政务微信平台,政府可以迅速将政府决策、突发事件处理状况、重大会议内容等方面的信息快速而准确地传达给目标用户。不仅如此,在政务微信中,用户可以通过设置“不看他的照片”和“不让看照片的人”等方式来避免收到垃圾信息,政府也可以在通过微信发布信息之时,设置政务信息的“可见范围”,从而实现信息的准确和有效传播。实现政府信息的精准传播对于政府工作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在政府舆论引导的过程中率先抢占舆论阵地,由此,政务微信的功能价值不可低估。比如2013年4月雅安地震发生之后,引起了成都市民极度的恐慌,成都市政府就利用政务微信平台“微成都”第一时间发布了雅安地震的相关消息,其中包括雅安地震的震源、震级、影响范围等内容。当时关注了成都微信平台的手机用户第一时间收到了成都市政府发布的地震消息,从而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社会动乱,这不能不说是政务微信精准传播信息的作用。
  政务微信实现了政府服务的亲民性。在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之后,要求政府转变传统的社会治理理念,认真听取民众的意见,实现政府服务的亲民性。与传统的媒介相比,政务微信可以使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更为畅通。一方面,在微信中,用户之间只有通过建立好友关系才能实现即时通信,即便是普通民众与政府之间,也必须通过彼此添加好友才能进行信息的传播。这意味着政府与民众通过政务微信构建起来的关系是平等的,群众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这为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构建起一座桥梁。另一方面,政务微信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可以说是当前政府信息发布的两种主要网络平台,政务微博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十分注重传播的广度,在传播模式上是典型的政府向公众单向传播信息的模式。政务微信与之不同,其更为注重民众向政府传播信息,而政府通过对信息的有效加工,可以实现与民众互动的“零距离”与“零时差”,这可以说是政务微信在便民服务方面的最大价值。当前,微信救援、微信环卫、微信征兵、微信查违章等政务微信功能的兴起,使得民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政府的服务。比如陕西榆林市交警支队开通的政务微信查违章服务平台,其中包括“微网站”“业务查询”和“信息指南”三大板块,这使驾驶员可以随时随地查询相关信息,拉近了当地驾驶员与该支队的关系,大大提高了该支队服务工作的亲民性,将新时期政务微信给政府服务工作带来的亲民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政务微信发展方向预测
  在我国移动社交网民和微信公共账号数量不断增长的前提之下,相信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将设立政务微信,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政务微信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政务微信在大量出现的同时,其自身的定位却存在困境,究竟是面向本地还是面向全国提供政务服务,是当前政府在全面进驻政务微信平台之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前微信设置了认证的条件,比如必须达到500个微友才能进行官方认证,正是如此,使得很多政务微信虽然已经开通,但却并没有得到认证,这为一些“山寨”政务微信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以政务微信的名义发布营销信息,直接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基于此,如何解决政务微信当前存在的问题正是政务微信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充分发挥政务微信在政府与民众之间“民心桥”作用,首先就必须对政务微信进行准确定位,突出政务微信的地方性,充分发挥政务微信在地方政务服务中的作用,以打造本地高品质的政务微信服务,这可以说是未来政务微信发展的方向之一。政务微信一旦打破了本地行政区域的服务范围,其所提供的政务服务就会出现不符合当地民众需求的问题,使得政务微信失去原本的功能与价值。与此同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防范“山寨”政务微信对于官方政府微信的影响,可以成立网络问政办公室,专门打击“山寨”政务微信。除此之外,作为两种网络问政的新形式,政务微信和政务微博的融合与创新可以说是未来政务微信的发展方向之一。政务微博出现时间比政务微信早,具有良好的集群效应。基于此,政府可以利用政府微博的集群效应,积极推广政务微信,以实现新媒体问政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系许昌学院2013年度校级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基于学生本位的视角”(项目编号:02013052)及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特征及趋势――基于服务型政府的视角”(项目编号:2014-qn-081)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

微信的以后发展(五)
微信兴起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摘 要】微信作为近两年迅速发展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在众多同类型的即时通讯软件中脱颖而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使用和追捧。除背靠腾讯这棵大树外,还有什么原因让微信短期爆红,微信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作一探讨。

  【关键词】微信 即时通讯 符号化
  根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2亿人。这表明中国网民实现互联网接入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尤其是在新的媒介环境和媒介技术的支撑下,3G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兴未艾,类似于微信的即时通讯软件正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从PC端到手机客户端,从固定性到移动性,从整体化到碎片化,人们的认知习惯、行为方式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并日益发生着变化。
  一、微信概述
  2011年1月21日一款新型即时通讯软件横空出世,它就是由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这款新型的即时通讯软件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用户的热切追捧。截至2013年1月24日,微信用户已达3亿。虽然作为同类型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的出现比米聊晚,但是微信背靠大树好乘凉,有着腾讯QQ作为强大的支撑,完成了华丽跨越。现如今,微信的用户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同类型的即时通讯软件。
  微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短信、彩信、飞信的用户体验与产品功能的升级版本。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它以智能手机为基础,以手机客户端为依托,以增强用户体验为目标,融合了短信的文字,彩信的图片,同时扩充了语音和视频功能。尤其是语音功能的出现,极大地改进了传统即时通讯功能和提升了用户体验,也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移动通话业务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微信,以QQ为基础完成了“一站式服务”的捆绑销售。QQ账号与微信号相互打通,避免了重复申请账号,同时只要是QQ有的基本功能都能通过微信体验到。此外微信还捆绑了QQ邮箱、腾讯微博、QQ离线消息等功能,实现了微信与QQ的互通有无。而且微信极大地优化了用户界面,简单、清爽是微信的主基调。打开微信,在主页面只能看到“微信”、“通讯录”、“朋友们”、“设置”四个主按钮,不用通过繁琐的查找就能找到相应的功能。微信可以通过查找QQ好友就能迅速添加好友,保证了微信好友关系的熟悉度和可靠性。此外,微信还与手机通讯录互通,这就保证了微信好友的强关系。
  熟人和陌生人是微信的关键词。熟人指代强关系,陌生人指代弱关系,微信把强关系与弱关系相互融合,符合了现代人的社交习惯和心理。微信的强关系主要是通过打通QQ和手机通讯录实现的;微信的弱关系则是通过基于LBS的摇一摇、查看附近人、漂流瓶等认识陌生人的功能来完成的。
  二、微信兴起的原因
  1、媒介自身的演进
  美国著名的媒介理论家在他的著作《数字麦克卢汉》一书中提出了 “补偿性媒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选择的任何一种后继媒介,都是一种补救措施,都是对过去某一种媒介或媒介的某一种先天不足功能的补救和补偿。①从“补偿性媒介理论”可以看出,任何一种媒介的强化和淡出,任何一种媒介功能的升级和衰退都是媒介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
  对短信、彩信、飞信等传统即时通讯工具而言,微信的出现不仅是对它们基础功能的继承,更是对它们先天不足功能的弥补。从产品功能方面看,微信整合了短信、彩信、飞信的基础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和扩充,用户体验度更高,产品功能更加的人性化。从用户的需求方面看,用户使用整合了传统即时通讯的微信得到了更好的使用效果和更大的心理满足,更符合现代人的社交方式和社交心理。正因为这样,微信这款新型即时通讯软件在媒介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2、媒介功能的“符号化”
  马克·波斯特在《第二媒介时代》中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制度下,普通大众不仅被生存所迫的劳动之需所控制,而且还被交换符号差异的需要所控制。个体从他人的角度获得他们自己的身份,其首要来源并不是他们的工作类型,而是他们所展示和消费符号与意义。”②虽然马克·波斯特描述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状况,但是仅从理论层面来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是适用的。
  不知从何时开始,受众追逐某种潮流、购买某件商品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占有与使用。这种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超出了占有本身的意义,朝着更加深层次的方面发展——符号和意义。当使用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一种仪式的时候,用户的消费就脱离了消费本身,变成了对使用对象符号和意义的消费。用户对微信的使用是微信迅速发展的原因,微信的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是吸引用户使用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用户对微信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其背后含义的消费,用户把微信本身当做一个消费符号来消费。
  三、微信的发展趋势
  1、微信的商业化
  正如微博一样,作为新技术下的新媒介,微博被作为新的利益增长点。商业逐利的本性致使商业资本大量进入微博。微信也会和微博一样摆脱不掉商业化、盈利化的命运。也许正如开始的微博一样,探寻适当的盈利模式和盈利途径是微信将来亟需考虑的问题。“任何新兴媒体推向社会,其驱动力都是技术的经济学,即期望新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带来新的市场赢利空间”。③当然,任何媒介的商业化都需要冒一定风险,商业化就意味着广告,广告的出现就意味着和用户使用产品的初衷相违背。如何在用户使用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与商业化之间寻求平衡点,是所有新媒介产品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微信走上商业化道路需要考虑的问题。
  2、微信的社交化
  在3G智能手机发展的背景下,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在各种手机APP的普及下,移动社交将是微信发展的又一趋势。社交构成了人们生活的基本生活方式和内容,网络的出现让社交从现实到虚拟,从“热”社交到“冷”社交,从“强”社交到“弱”社交。网络社交让“社会和每个个体之间似乎已经失去传统共同体意义上具有情感和价值感的身心相关,每个个体都成为一个深度自我,但在个体与个体之间却如同砂砾,只能依据一定的规则减少彼此的摩擦,但却没有彼此融合的可能。”④   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软件,通讯是微信的基本功能,但是从微信的功能设置来看,微信已经突破传统的通讯功能,朝着移动社交化的趋势发展。微信朋友圈像朋友网、QQ空间以及其他SNS网站一样,具有发表文字、图片、链接等功能,而且它以微信好友为基础,以转发、评论、回复等为中介,基本构成了一个小型的移动社交圈。
  3、微信的平台化
  平台的开发是自媒体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尤其是开放平台的开发。平台的开发简单地说就是打造一个媒介的枢纽,让这个枢纽成为汇聚各种应用、信息、观点的集散场。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让更多的资源被分享、使用和传播。微信的开放平台开发正日益发展。微信不仅可以让用户将在APP中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给微信好友,还可以把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的朋友圈,微信好友可以通过查看朋友圈了解最新的动态。平台化也是微信朝着社交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语
  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善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社交网站、PC客户端、OTT服务、APP等发展得风生水起。这些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出现和发展,一方面给用户提供了全新的用户体验,增强了用户的使用粘性;另一方面给用户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也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同时它日益改变着人们的交流习惯并对人们的身份进行深层次的重新定位。微信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的即时通讯、社交方式乃至新媒介格局都产生了影响。笔者相信,微信即使不能成为“第二个移动”,也会成为“第二个QQ”,因为移动网络即时通讯是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资金资助《后微博时代社交方式的嬗变——以微信为例》阶段性成果,批准号SWU1309353】
  参考文献
  ①[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②[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③袁靖华:《微博的理想与现实——兼论社交媒体建构公共空间的三大困扰因素》[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④杨善华、朱伟志,《手机:全球化背景下的“主动”选择》[J].《广东社会科学》,2006(2)
  (作者: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00815/

推荐访问:微信的发展历程 微信发展趋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