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5-01 11:18:4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文言文每日一练2》

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龚茂良帅江西,见之曰:“子庙廊器也。”及茂良参大政,遂荐镗入朝。

孝宗诏侍从举良县令为台官,给事中王希吕曰:“京镗蚤登儒级,两试令,有声。陛下求执法官,镗其人也。”上引见镗,问政事得失。时上初统万机,锐.

志恢复,群臣进说,多迎合天子意,以为大功可旦暮致。镗独言:“天下事未有骤如意者,宜舒徐以图之。”上善其言。镗于是极论今日民贫兵骄,士气颓靡,.

言甚切至。上说,擢为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

金遣贺生辰使来,上居高宗丧,不欲引见,镗为傧佐,以旨拒之。使者请少留阙下,镗曰:“信使之来,以诞节也。诞节礼毕,欲留何名乎?”使行,上嘉.

其称职。转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金人遣使来吊,镗为报谢使。金人故事,南使至汴京则赐宴。镗请免宴,郊劳使康元弼等不从,镗谓必不免宴,则请彻乐,遗之书曰:“若曰而必听乐,是于圣经为悖理,于臣节为悖义,岂惟贻本朝之羞,亦岂昭北朝之懿哉?”相持甚久。镗即馆,相礼者趣就席,镗曰:“若不彻乐,不敢即席。”金人迫之,镗弗为.

动,徐曰:“吾头可取,乐不可闻也。”乃帅其属出馆门,甲士露刃向镗,镗叱退.

之。金人知镗不可夺,驰白其主,主叹曰:“南朝直臣也。”特命免乐。自是恒去.

乐而后宴镗。孝宗闻之喜,谓辅臣曰:“士大夫平居孰不以节义自许,有能临危不变如镗者乎?”

使还,入见,上劳之曰:“卿能执礼为国家增气,朕将何以赏卿?”镗顿首.

曰:“北人畏陛下威德,非畏臣也。正使臣死于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赏乎!”故事,使还当增秩。

四川阙帅,以镗为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镗到官,首罢征敛,弛利以予民。泸州卒杀太守,镗擒而斩之,蜀以大治。召为刑部尚书。

宁宗即位,甚见尊礼,由政府累迁为左丞相。居无何,以年老请免相,薨,.

赠太保,谥文忠。

选自《宋史》(卷三百九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镗蚤登儒级,两试令,有声 声:名声 .

B.镗即馆,相礼者趣就席 趣:催促 .

C.金人知镗不可夺,驰白其主 夺:改变 .

D.卿能执礼为国家增气 执:执行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上善其言 ②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B.①信使之来,以诞节也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C.①吾头可取,乐不可闻也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D.①以年老请免相 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京镗出色完成任务的一组是( ) ①上引见镗,问政事得失 ②诞节礼毕,欲留何名乎

③金人遣使来吊,镗为报谢使 ④自是恒去乐而后宴镗

⑤北人畏陛下威德,非畏臣也 ⑥首罢征敛,弛利以予民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镗进士及第以后,深受龚茂良赏识并经他推荐入朝,后来又经王希吕举荐,得以觐见皇帝。此后京镗多次被皇帝委以重任。

B.京镗也支持皇帝谋求恢复国土,但不主张草率行事,他敢于在皇帝面前指出当前局势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赏识。

C.京镗出使金国时,请求免去金人具有羞辱性质的宴请,实在无法推掉时又通过种种抗争迫使金主直接下令免去了席间的音乐。

D.京镗不仅外交才能出众,也很善于治理地方,出任成都府知府时将杀死太守的士兵捕获并斩首示众,蜀地因此大治即是一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事未有骤如意者,宜舒徐以图之。(3分)

(2)士大夫平居孰不以节义自许,有能临危不变如镗者乎?(4分)

(3)正使臣死于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赏乎!(3分)

【解析】

(1)执:坚持。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A项,①代词,他的;②远指代词,那。B项,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结构助词,的。D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

(3)①交待了皇帝召见京镗询问政事得失的事实,不涉及到出色完成任务。③叙述京镗作为报谢使的事实,与出色完成任务无关。⑤为京镗受皇帝褒扬之时的谦逊之词。

(4)将杀死太守的士兵捕获并斩首是事实,当并未“示众”。

【答案】(1)D

(2)C

(3)D

(4)D

(5)

(1)天下的事情没有一下子就遂心如愿的,应当从容不迫地谋求它。(句子通顺1分,“骤”1分,“图”1分。)

(2)士大夫平常不用节义期许自己,有能够临危难不变节像京镗那样的吗?(句子通顺1分,“平居”1分,“自许”1分,“变”1分。)

(3)即使臣死在北人朝廷,也是臣子的本分罢了,又怎么敢说到赏赐呢?(句子通顺1分,“正使”1分,“常分”1分。)

参考译文:

京镗字仲远,是豫章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及第。龚茂良镇守江西,见了他说:“你是在朝廷上做大官的材料啊。”等到龚茂良参决国家大事,就推荐京镗入朝。

孝宗下诏令侍徒官推荐优良的县令为台官,给事中王希吕说:“京镗很早就登上儒学等级,两度试为县令,有政绩好的名声。陛下需求执法官员,京镗是合适的人选。”皇帝让引荐京镗,询问政事的得失。当时皇上刚刚统理天下大事,专心致志谋求恢复国土,群臣的进言议论,很多是迎合天子的心意,认为大功早晚可以实现。京镗独自上言:“天下的事情没有一下子就遂心如愿的,应当从容

不迫地谋求它。”皇帝认为他的话很好。京镗于是极力论述今天民贫兵骄,士气萎靡,话说得非常恳切周到。皇上喜欢,提升为监察御史,累积迁官至右司郎官。

金人派遣贺生辰使来,皇上在为高宗服丧,不想引荐,京镗任丧礼宾佐,用旨意拒绝他们。使者请求在京城留驻一些时候,京镗说:“信使来朝,是由于生辰节庆。生辰礼节已经结束了,想要留下又用什么名目呢?”使臣走了,皇上嘉奖他称职。转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金人派遣使臣来吊唁,京镗任报谢使回访。金人的旧例,南方使臣到了汴京就赐给筵宴。京镗请求免去宴席,郊劳使康元弼等人不肯,京镗说如果一定不能免去宴席,就请求撤去音乐,并写信给他说:“如果说必须听音乐,这对于圣人经书来说是违背情理的,对于臣子气节来说是违背道义的,难道仅仅是对本朝的羞辱,而且难道昭示了北朝的美德吗?”相持不下很长时间。京镗到馆所,赞礼的人催促他入席,京镗说:“如果不撤去音乐,不敢入席。”金人逼迫他,京镗不为所动,从容地说:“我的头可以拿去,音乐是不可以听的。”就率领部属走出馆所大门,披甲武士拔刀对着京镗,京镗斥退了他们。金人知道京镗不会改变,跑去报告国主,国主叹息说:“是南朝的直臣啊。”特别下令免去音乐。从此总是撤去音乐再宴请京镗。

孝宗听说后很高兴,对辅佐大臣说:“士大夫平常不用节义期许自己,有能够临危难不变节像京镗那样的吗?”出使回来,入朝进见。皇上慰劳他说:“你能坚持礼节为国家增长气势,我拿什么筹赏给你?”京镗叩头说:“北人害怕的是陛下的威仪道德,不是害怕臣。即使臣死在北人朝廷,也是臣子的本分罢了,又怎么敢说到赏赐呢?”按照旧例,出使回国应当升级。

四川缺少守帅,派京镗为安抚制置使兼成都府知府。京镗到任,首先罢免横征暴敛,放松利益给予百姓。泸州士兵杀死太守,京镗捕获它们斩下首级,蜀地因此大治。召还任刑部尚书。

宁宗即位,很受尊崇礼遇,从政府屡次迁官为左丞相。过了不久,因年老请求免相,逝世,赠官太保,谥号文忠。

第二篇:《2015年高考备考:高考文言文阅读十篇》

2015年高考备考:高考文言文阅读十篇(原创)

文言文阅读十篇

李宪伟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朕将用之。”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累迁给事中。帝尝谓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舜、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帝嘉纳之。

是岁,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行成谏曰:“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既为京师重,且示四方盛德。”帝以为忠。迁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 资:资望,资历

B.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容:容许,允许

C.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 诚:确实,的确

D.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 咎:罪过,过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 ②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①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 ②足以极视听之娱

C.①行成惧,以老乞身 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D.①未几,卒于尚书省舍 ②步余马于兰皋兮

(3)下列各组句子,能够表现张行成“才用特达”的一项是()

①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

②调富平主簿,有能名

③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

④盛德含光,规模宏远

⑤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

⑥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行成曾经先后辅佐刘炫、隋朝、王世充,但均无大的成就。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在张行成的眼中,天下的百姓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他敢于纠正皇帝的错误观点。他又善于奉承迎合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并屡次提拔他。

C.张行成作为唐朝的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行成认为是自己做宰相不称职而致上天怪罪,坚决请求辞职。而皇帝则认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3分)

(2)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4分)

(3)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3分)

【解析】

(1)容:推荐,介绍

(2)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A项,①依靠,凭借;②依、随着。B项,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②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C项,①介词,表原因。②连词,表并列。

(3)①是刘炫对张行成的评价。④是张行成评价唐太宗的话。⑥叙述的是张行成惶惑恐惧,不得已又庭理政事。

(4)A项,张行成年轻时向刘炫学习经史,而不是辅佐他。B项,“善于奉承迎合”叙述错误,应该是他言语得体。C项,把张行成升迁为侍中、兼刑部尚书的是唐太宗。

【答案】

(1)B

(2)D

(3)C

(5)

(1)天子以四海为家,不能以东西作为界限,这样是向人表明自己狭隘了。

(2)隋朝丧失正道,天下大乱,陛下拨乱反正,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周代、汉代君臣如何能与陛下相比。

(3)张行成坚决要求辞去宰相,皇帝说:“你是朕的旧臣,为什么要弃朕而去呢?”说着悲伤地流下眼泪。

参考译文:

张行成,字德立,是定州义丰人。年轻时师从刘炫学习经史,刘炫对门人说:“张行成体态气度方正,是辅佐朝廷的良才。”隋朝大业末年,察举孝廉,任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来任世充的度支尚书。王世充被平定,以他在隋朝的资历补授熟尉。家贫,代替计吏集于京城,考中制皋乙科,改任陈仓尉。高祖对吏部侍郎张锐说:“现在铨选的官吏中难道没有才能特别突出的吗?朕要任用他们。”张锐推荐张行成,调补富平主簿,以才能出众而有名。后召入朝中补授殿中侍御史,行使间距揭发弹劾监察等职责时严肃公正。太宗认为他很有才干,对房玄龄说:“古今用人没有不通过别人推荐的,像张行成这人,是朕亲自举用,没有别人介绍和推荐。”

有一次陪侍宴会,皇帝谈到山东人和关中人,语意有所偏向。张行成说:“天子以四海为家,不能以东西作为界限,这样是向人表明自己狭隘了。”皇帝称好,赐名马一匹、钱十万、衣服一套。从此遇上大的政事,都让他参议。多次迁任到给事中。皇帝曾对群臣说:“朕做人主,兼行将相事务,岂不是剥夺了你们大家的名分,舜帝、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得到后稷、蒐、尹伊、吕尚后四海平安,汉高祖有了萧何、曹参、韩信、彭越后天下安事,这样事朕一身兼有。”张行成退下后,上疏说:“隋朝丧失正道,天下大乱,陛下拨乱反正,拯救百

姓于水火之中,周代、汉代君臣如何能与陛下相比。虽然这样,仍是美德含光光耀后世,规制宏大见识深远。左右文武官员确实没有将相之才,何须在大庭广众之中与他们较量,损害皇上的尊贵,与臣下争功呢?”皇帝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这一年,皇帝巡幸灵州,下诏皇太子随徒。张行成谏劝说:“皇太子应该留下监国,每天面对百官庭理各种政务,既做到以京城为重,同时向天下显示盛德。”皇帝认为他的话是忠言。迁任侍中、兼刑部尚书。

高宗即位,封张行成为北平县公,监修国史。永徽四年,从三月到五月不下雨,张行成心中畏惧,称年老乞求退休,皇帝下制答复说:“过去罢免宰相的做法,违背了皇帝检讨自己的真义。这是朕缺少德行,并不是宰相的罪遇。”于是赐予他宫女、黄金器物,敕令不要再辞官。张行成坚决要求辞去宰相,皇帝说:“你是朕的旧臣,为什么要弃朕而去呢?”说着悲伤地流下眼泪。张行成惶惑恐惧,不得已又庭理政事。没过多久,在尚书省官舍逝世,终年六十七岁。皇帝下诏九品以上官员前往府第哭丧祭吊。到敛尸时,三次派遣使者赐给内衣,尚宫住在他家监护。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用少牢之礼祭祀,谥号叫定。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龚茂良帅江西,见之曰:“子庙廊器也。”及茂良参大政,遂荐镗入朝。

孝宗诏侍从举良县令为台官,给事中王希吕曰:“京镗蚤登儒级,两试令,有声。陛下求执法官,镗其人也。”上引见镗,问政事得失。时上初统万机,锐志恢复,群臣进说,多迎合天子意,以为大功可旦暮致。镗独言:“天下事未有骤如意者,宜舒徐以图之。”上善其言。镗于是极论今日民贫兵骄,士气颓靡,言甚切至。上说,擢为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 金遣贺生辰使来,上居高宗丧,不欲引见,镗为傧佐,以旨拒之。使者请少留阙下,镗曰:“信使之来,以诞节也。诞节礼毕,欲留何名乎?”使行,上嘉其称职。转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金人遣使来吊,镗为报谢使。金人故事,南使至汴京则赐宴。镗请免宴,郊劳使康元弼等不从,镗谓必不免宴,则请彻乐,遗之书曰:“若曰而必听乐,是于圣经为悖理,于臣节为悖义,岂惟贻本朝之羞,亦岂昭北朝之懿哉?”相持甚久。镗即馆,相礼者趣就席,镗曰:“若不彻乐,不敢即席。”金人迫之,镗弗为动,徐曰:“吾头可取,乐不可闻也。”乃帅其属出馆门,甲士露刃向镗,镗叱退之。金人知镗不可夺,驰白其主,主叹曰:“南朝直臣也。”特命免乐。自是恒去乐而后宴镗。孝宗闻之喜,谓辅臣曰:“士大夫平居孰不以节义自许,有能临危不变如镗者乎?”

使还,入见,上劳之曰:“卿能执礼为国家增气,朕将何以赏卿?”镗顿首曰:“北人畏陛下威德,非畏臣也。正使臣死于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赏乎!”故事,使还当增秩。 四川阙帅,以镗为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镗到官,首罢征敛,弛利以予民。泸州卒杀太守,镗擒而斩之,蜀以大治。召为刑部尚书。

宁宗即位,甚见尊礼,由政府累迁为左丞相。居无何,以年老请免相,薨,赠太保,谥文忠。 选自《宋史》(卷三百九十四)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镗蚤登儒级,两试令,有声 声:名声

B.镗即馆,相礼者趣就席 趣:催促【“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C.金人知镗不可夺,驰白其主 夺:改变

D.卿能执礼为国家增气 执:执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上善其言 ②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B.①信使之来,以诞节也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C.①吾头可取,乐不可闻也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①以年老请免相 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京镗出色完成任务的一组是( )

①上引见镗,问政事得失 ②诞节礼毕,欲留何名乎

③金人遣使来吊,镗为报谢使 ④自是恒去乐而后宴镗

⑤北人畏陛下威德,非畏臣也 ⑥首罢征敛,弛利以予民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镗进士及第以后,深受龚茂良赏识并经他推荐入朝,后来又经王希吕举荐,得以觐见皇帝。此后京镗多次被皇帝委以重任。

B.京镗也支持皇帝谋求恢复国土,但不主张草率行事,他敢于在皇帝面前指出当前局势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赏识。

C.京镗出使金国时,请求免去金人具有羞辱性质的宴请,实在无法推掉时又通过种种抗争迫使金主直接下令免去了席间的音乐。

D.京镗不仅外交才能出众,也很善于治理地方,出任成都府知府时将杀死太守的士兵捕获并斩首示众,蜀地因此大治即是一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事未有骤如意者,宜舒徐以图之。(3分)

(2)士大夫平居孰不以节义自许,有能临危不变如镗者乎?(4分)

(3)正使臣死于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赏乎!(3分)

【解析】

(1)执:坚持。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A项,①代词,他的;②远指代词,那。B项,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结构助词,的。D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

(3)①交待了皇帝召见京镗询问政事得失的事实,不涉及到出色完成任务。③叙述京镗作为报谢使的事实,与出色完成任务无关。⑤为京镗受皇帝褒扬之时的谦逊之词。

(4)将杀死太守的士兵捕获并斩首是事实,当并未“示众”。

【答案】(1)D

(2)C

(3)D

(4)D

(5)

(1)天下的事情没有一下子就遂心如愿的,应当从容不迫地谋求它。(句子通顺1分,“骤”1分,“图”1分。)

(2)士大夫平常不用节义期许自己,有能够临危难不变节像京镗那样的吗?(句子通顺1分,“平居”1分,“自许”1分,“变”1分。)

(3)即使臣死在北人朝廷,也是臣子的本分罢了,又怎么敢说到赏赐呢?(句子通顺1分,“正使”1分,“常分”1分。)

参考译文:

京镗字仲远,是豫章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及第。龚茂良镇守江西,见了他说:“你是在朝廷上做大官的材料啊。”等到龚茂良参决国家大事,就推荐京镗入朝。

孝宗下诏令侍徒官推荐优良的县令为台官,给事中王希吕说:“京镗很早就登上儒学等级,两度试为县令,有政绩好的名声。陛下需求执法官员,京镗是合适的人选。”皇帝让引荐京镗,询问政事的得失。当时皇上刚刚统理天下大事,专心致志谋求恢复国土,群臣的进言议

论,很多是迎合天子的心意,认为大功早晚可以实现。京镗独自上言:“天下的事情没有一下子就遂心如愿的,应当从容不迫地谋求它。”皇帝认为他的话很好。京镗于是极力论述今天民贫兵骄,士气萎靡,话说得非常恳切周到。皇上喜欢,提升为监察御史,累积迁官至右司郎官。

金人派遣贺生辰使来,皇上在为高宗服丧,不想引荐,京镗任丧礼宾佐,用旨意拒绝他们。使者请求在京城留驻一些时候,京镗说:“信使来朝,是由于生辰节庆。生辰礼节已经结束了,想要留下又用什么名目呢?”使臣走了,皇上嘉奖他称职。转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金人派遣使臣来吊唁,京镗任报谢使回访。金人的旧例,南方使臣到了汴京就赐给筵宴。京镗请求免去宴席,郊劳使康元弼等人不肯,京镗说如果一定不能免去宴席,就请求撤去音乐,并写信给他说:“如果说必须听音乐,这对于圣人经书来说是违背情理的,对于臣子气节来说是违背道义的,难道仅仅是对本朝的羞辱,而且难道昭示了北朝的美德吗?”相持不下很长时间。京镗到馆所,赞礼的人催促他入席,京镗说:“如果不撤去音乐,不敢入席。”金人逼迫他,京镗不为所动,从容地说:“我的头可以拿去,音乐是不可以听的。”就率领部属走出馆所大门,披甲武士拔刀对着京镗,京镗斥退了他们。金人知道京镗不会改变,跑去报告国主,国主叹息说:“是南朝的直臣啊。”特别下令免去音乐。从此总是撤去音乐再宴请京镗。 孝宗听说后很高兴,对辅佐大臣说:“士大夫平常不用节义期许自己,有能够临危难不变节像京镗那样的吗?”出使回来,入朝进见。皇上慰劳他说:“你能坚持礼节为国家增长气势,我拿什么筹赏给你?”京镗叩头说:“北人害怕的是陛下的威仪道德,不是害怕臣。即使臣死在北人朝廷,也是臣子的本分罢了,又怎么敢说到赏赐呢?”按照旧例,出使回国应当升级。 四川缺少守帅,派京镗为安抚制置使兼成都府知府。京镗到任,首先罢免横征暴敛,放松利益给予百姓。泸州士兵杀死太守,京镗捕获它们斩下首级,蜀地因此大治。召还任刑部尚书。 宁宗即位,很受尊崇礼遇,从政府屡次迁官为左丞相。过了不久,因年老请求免相,逝世,赠官太保,谥号文忠。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薛存诚,字资明,河东人。父胜,能文,尝作《拔河赋》,词致浏亮,为时所称。存诚进士擢第,累辟使府,入朝为监察御史,知馆驿。元和初,王师讨刘辟,邮传多事,上特令中官为馆驿使。存诚密表论奏,以为有伤公体。会谏官亦论奏,上乃罢之。转殿中侍御史,迁度支员外郎。裴垍作相,用为起居郎,转司勋员外、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改兵部郎中、给事中。琼林库使奏占工徒太广,存诚以为此皆奸人窜名,以避征役,不可许。咸阳县尉袁儋与军镇相竞,军人无理,遂肆侵诬,儋反受罚。二敕继至,存诚皆执之。上闻甚悦,命中使嘉慰之,由是擢拜御史中丞。

僧鉴虚者,自贞元中交结权倖,招怀赂遗,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会于頔、杜黄裳家私事发,连逮鉴虚下狱。存诚案鞫得奸赃数十万,狱成,当大辟。中外权要,更于上前保救,上宣令释放,存诚不奉诏。明日,又令中使诣台宣旨曰:“朕要此僧面诘之,非赦之也。”存诚附中使奏曰:“鉴虚罪款已具,陛下若召而赦之,请先杀臣,然后可取。不然,臣期不奉诏。”上嘉其有守,从之,鉴虚竟笞死。洪州监军高重昌诬奏信州刺史李位谋大逆,追赴京师。上令付仗内鞫问。存诚一日三表,请付位于御史台。及推案无状,位竟得雪。

未几,再授给事中。数月,中丞阙,上思存诚前效,谓宰相持宪无以易存诚,遂复为御史中丞。未视事,暴卒。宪宗深惜之,赠刑部侍郎。存诚性和易,于人无所不容,及当官御事,即确乎不拔,士友以是称重之。

选自《旧唐书》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初,王师讨刘辟 讨:讨伐

B.倚中人为城社,吏不敢绳 绳:绳之以法

第三篇:《高一语文周练三》

2015秋学期一中高一语文周末练习三

1.“洎牧以谗诛”中“以”,与下列句子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C.不赂者以赂者丧 D.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B.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

C.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吾从而师之 ....

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李牧连却之 ③舞幽壑之潜蛟 ...

④朝歌夜弦 ⑤侣鱼虾而友麋鹿 ⑥箕踞而遨 ...

⑦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⑧吾从而师之 ..

A.①⑦∕②⑧∕③④∕⑤⑥ B.①⑧∕②③∕⑥⑦∕④⑤

C.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D.①⑦∕②③∕④⑥∕⑤⑧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客有吹洞箫者 B.何为其然也?

C.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名著阅读题:(8分)

(1)《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4分)

(2)《边城》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个人”是谁?这个人为什么离开?(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22分)

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龚茂良帅江西,见之曰:“子庙廊器也。”及茂良参大政,遂荐镗入朝。

孝宗诏侍从举良县令为台官,给事中王希吕曰:“京镗蚤登儒级,两试令,有声。陛下.

求执法官,镗其人也。”上引见镗,问政事得失。时上初统万机,锐志恢复,群臣进说,多迎

合天子意,以为大功可旦暮致。镗独言:“天下事未有骤如意者,宜舒徐以图之。”上善其言。镗于是极论今日民贫兵骄,士气颓靡,言甚切至。上说,擢为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

金遣贺生辰使来,上居高宗丧,不欲引见,镗为傧佐,以旨拒之。使者请少留阙下,镗曰:“信使之来,以诞节也。诞节礼毕,欲留何名乎?”使行,上嘉其称职。转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金人遣使来吊,镗为报谢使。金人故事,南使至汴京则赐宴。镗请免宴,郊劳使康元弼等不从,镗谓必不免宴,则请彻乐,遗之书曰:“若曰而必听乐,是于圣经为悖理,于臣节为悖义,岂惟贻本朝之羞,亦岂昭北朝之懿哉?”相持甚久。镗即馆,相礼者趣就席,镗曰:“若.

不彻乐,不敢即席。”金人迫之,镗弗为动,徐曰:“吾头可取,乐不可闻也。”乃帅其属出馆门,甲士露刃向镗,镗叱退之。金人知镗不可夺,驰白其主,主叹曰:“南朝直臣也。”特命.

免乐。自是恒去乐而后宴镗。孝宗闻之喜,谓辅臣曰:“士大夫平居孰不以节义自许,有能临危不变如镗者乎?”

使还,入见,上劳之曰:“卿能执礼为国家增气,朕将何以赏卿?”镗顿首曰:“北人畏.

陛下威德,非畏臣也。正使臣死于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赏乎!”故事,使还当增秩。

四川阙帅,以镗为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镗到官,首罢征敛,弛利以予民。泸州卒杀太守,镗擒而斩之,蜀以大治。召为刑部尚书。

宁宗即位,甚见尊礼,由政府累迁为左丞相。居无何,以年老请免相,薨,赠太保,谥文忠。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镗蚤登儒级,两试令,有声 声:名声 .

B.镗即馆,相礼者趣就席 趣:催促 .

C.金人知镗不可夺,驰白其主 夺:改变 .

D.卿能执礼为国家增气 执:执行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善其言 ②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

B.①信使之来,以诞节也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C.①吾头可取,乐不可闻也 ②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D.①以年老请免相 ②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京镗出色完成任务的一组是

①上引见镗,问政事得失 ②诞节礼毕,欲留何名乎

③金人遣使来吊,镗为报谢使 ④自是恒去乐而后宴镗

⑤北人畏陛下威德,非畏臣也 ⑥首罢征敛,弛利以予民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镗进士及第以后,深受龚茂良赏识并经他推荐入朝,后来又经王希吕举荐,得以觐见皇帝。此后京镗多次被皇帝委以重任。

B.京镗也支持皇帝谋求恢复国土,但不主张草率行事,他敢于在皇帝面前指出当前局势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赏识。

C.京镗出使金国时,请求免去金人具有羞辱性质的宴请,实在无法推掉时又通过种种抗争迫使金主直接下令免去了席间的音乐。

D.京镗不仅外交才能出众,也很善于治理地方,出任成都府知府时将杀死太守的士兵捕获并斩首示众,蜀地因此大治即是一例。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事未有骤如意者,宜舒徐以图之。(3分)

(2)士大夫平居孰不以节义自许,有能临危不变如镗者乎?(4分)

(3)正使臣死于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赏乎!(3分)

阅读下面小说,回答问题。(28分)

东坛井的陈皮匠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呦,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答〉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⑫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⒀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11.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4分)

12.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6分)

13.陈皮匠的藏书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本予以说明。(4分)

14.陈皮匠为什么要把自己费了不少心血得来的藏书送给牟汉达教授?(6分)

15.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8分)

1.C 2.B 3.D(①⑦名作动∕②③使动∕④⑥名作状∕⑤⑧意动)

4.B(B项宾语前置,其它项定语后置)

5.答: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17. 【答案】(6)D(7)C(8)D(9)D

(6)执:坚持。

(7)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A项,①代词,他的;②远指代词,那。B项,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结构助词,的。D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

(8)①交待了皇帝召见京镗询问政事得失的事实,不涉及到出色完成任务。③叙述京镗作为报谢使的事实,与出色完成任务无关。⑤为京镗受皇帝褒扬之时的谦逊之词。

(9)将杀死太守的士兵捕获并斩首是事实,当并未“示众”。

10

(1)天下的事情没有一下子就遂心如愿的,应当从容不迫地谋求它。(句子通顺1分,“骤”1分,“图”1分。)

(2)士大夫平常不用节义期许自己,有能够临危难不变节像京镗那样的吗?(句子通顺1分,“平居”1分,“自许”1分,“变”1分。)

(3)即使臣死在北人朝廷,也是臣子的本分罢了,又怎么敢说到赏赐呢?(句子通顺1分,“正使”1分,“常分”1分。)

参考译文:

京镗字仲远,是豫章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及第。龚茂良镇守江西,见了他说:“你是在朝廷上做大官的材料啊。”等到龚茂良参决国家大事,就推荐京镗入朝。

孝宗下诏令侍徒官推荐优良的县令为台官,给事中王希吕说:“京镗很早就登上儒学等级,两度试为县令,有政绩好的名声。陛下需求执法官员,京镗是合适的人选。”皇帝让引荐京镗,询问政事的得失。当时皇上刚刚统理天下大事,专心致志谋求恢复国土,群臣的进言议论,很多是迎合天子的心意,认为大功早晚可以实现。京镗独自上言:“天下的事情没有一下子就遂心如愿的,应当从容不迫地谋求它。”皇帝认为他的话很好。京镗于是极力论述今天民贫兵骄,士气萎靡,话说得非常恳切周到。皇上喜欢,提升为监察御史,累积迁官至右司郎官。

金人派遣贺生辰使来,皇上在为高宗服丧,不想引荐,京镗任丧礼宾佐,用旨意拒绝他们。使者请求在京城留驻一些时候,京镗说:“信使来朝,是由于生辰节庆。生辰礼节已经结束了,想要留下又用什么名目呢?”使臣走了,皇上嘉奖他称职。转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金人派遣使臣来吊唁,京镗任报谢使回访。金人的旧例,南方使臣到了汴京就赐给筵宴。京镗请求免去宴席,郊劳使康元弼等人不肯,京镗说如果一定不能免去宴席,就请求撤去音乐,并写信给他说:“如果说必须听音乐,这对于圣人经书来说是违背情理的,对于臣子气节来说是违背道义的,难道仅仅是对本朝的羞辱,而且难道昭示了北朝的美德吗?”相持不下很长时间。京镗到馆所,赞礼的人催促他入席,京镗说:“如果不撤去音乐,不敢入席。”金人逼迫他,京镗不为所动,从容地说:“我的头可以拿去,音乐是不可以听的。”就率领部属走

第四篇:《湖北武穴中学2011届高三11月份月考语文》

湖北省武穴中学

2011届高三年级十一月份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每对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A.绯闻/蜚短流长 狷介/细大不捐 茎叶/泾渭分明 ......

B.鳜鱼/一蹶不振 蔓草/轻歌曼舞 玄色/泫然泪下 ......C.间距/间不容发 载体/载歌载舞 数九/数见不鲜 ......D.煞尾/煞有介事 丧钟/丧魂失魄 禁忌/弱不禁风 ...... (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祈祷 原动力 突如其来 新婚燕尔

B.希冀 螺旋桨 藕断丝连 雍荣大度

C.告磬 电磁波 浅尝辄止 故步自封

D.狼藉 咏叹调 一愁莫展 摇旗呐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老大的幸福》播出后,有人希望马上来个续集。但制片方表示,与其仓促上马抢

效益做个质量低的续集,被观众说是狗尾续貂,还不如暂时不动。 ....

B.岁月蹉跎,一晃十载,在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这家公司实现了超越式发展,....创造了奇迹,2009年产值达2亿元,是10年前的10倍。 C.山人乐队最近受到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的邀请,在节目现场向观众展示了口弦等不法常可的神奇乐器,引得全场观众惊呼不断。 ....D.负责审核诺贝尔奖提名及审定获奖名单的瑞典皇家科学院也承认,有必要对评选准

则进行检讨,以免因遇人不淑而影响诺贝尔奖的声誉。 ....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春天,在这片土地上,我用细瘦的胳膊,紧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

根、石头,磕绊着我的犁头和我成倍的体力。

B.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表示,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来

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保税收、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管理。

C.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教授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一殊荣源自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的突破性成就。

D.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

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不更美得多?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对“规范灰色收入”提法,不少代表、委员提出疑问:到底什么是灰色收入?这么

提会不会使灰色收入合法化?

B.据了解当前高考报名人数的下降,适龄升学人口的减少是主因,另外,复读生的减

少,初高中生选择中专技校和出国留学,参加各种社会培训等也是造成这一局面的

原因。

C.湖北宜昌发现抗战时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将士遗骸埋葬地,数量至少有3000具。

《宜昌县文史资料第9辑》中对这段历史有真实的记载,多为文史专家证实。

D.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示主题是“齐鲁青未了”,(由季羡林题写)展示主题理念是“以

和谐文化建设美好家园”。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无不受科举

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了政府从民间选拔人才,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

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开、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最初,东亚的日本、

韩国、越南均有效法中国科举的举措,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十六至

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通过他们的游记把它介绍到欧【“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洲。在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

的制度。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取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

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仿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的考试原则与方式和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

的延续。

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形成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的风气。这样不但大为

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途径,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科

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明清两

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做官的“寒门”出身。但

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百倍”,同时也被“紧锁笼中”。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

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

通过科考成进士的,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

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

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利玛窦在明代中叶到

中国时,所见的负责管治全国的士大夫阶层,便是由科举制度所产生。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

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性灵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

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

秀才计,大部分时间都不下五十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

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分子。而且由于这

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的“圣贤书”,故此也间接

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

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写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

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

束缚;无论是创造能力,还是独立思考能力都被大大限制。大部分人以通过科考

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是为了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也限制了人才的

出路。到了清朝,在文学创作上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可以推

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才的同时,也埋没了民间在其它各方面的杰出人物。

清政府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规定科举考试内容。

就算在科举被废除以后,它仍然在中国的社会中留下不少痕迹。例如孙中山

所创立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五权分立,当中设有的“考试院”便是源

出于中国的科举考试传统。另外,时至今日,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中国的

高考中看见。例如分省取录,将考卷写

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称高

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都是科举残留的遗迹。

(选自《百科全书》)

6.下列对“(科举制度)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举考试是一种公开、公正的方法,所以东亚的日本、越南均有效法中

国科举的举措,甚至越南科举的废除时间要在中国之后。

B.隋唐以后的中国,在社会、政治和教育方面无不受科举的影响,就是今

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C.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了科举制度,他们的游记把它

介绍到了西方,改善了欧美的用人制度。

D.英国吸纳了中国科举的优点后,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了政府公务员

取用方法,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仿效的文官制度。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参加科考是为了实现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性灵的渴望,因为“非

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B.中国的科举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途径,形成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

加的风气。

C.利玛窦到中国时,科考已经成为高级官员的必经之路,所见的负责管治

全国的士大夫都是有识之士。

D.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巩固了政权,对维持社会的稳

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事实证明,科举与其它选材制度相比要更加公平、公正,世袭和举荐不会

出现难得的人才。

B.明清开始,寒门学子如能“一登龙门”,就能“身价百倍”,政府也达到了

笼络、控制读书人的目的。

C.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导致科举限

制了人才的出路。

D.一些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的做法在今天高考中仍然得以保留,说明

了科举的先 进性。

9.请用简短的语言准确概括中国科举的影响。(不超过35字)

三、(9分,每小题3分)

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龚茂良帅江西,见之曰:“子庙廊器

也。”及茂良参大政,遂荐镗入朝。

孝宗诏侍从举良县令为台官,给事中王希吕曰:“京镗蚤登儒级,两试令,有声。陛下

求执法官,镗其人也。”上引见镗,问政事得失。时上初统万机,锐志恢复,群臣进说,多

迎合天子意,以为大功可旦暮致。镗独言:“天下事未有骤如意者,宜舒徐以图之。”上善其

言。镗于是极论今日民贫兵骄,士气颓靡,言甚切至。上说,擢为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

金遣贺生辰使来,上居高宗丧,不欲引见,镗为傧佐,以旨拒之。使者请少留阙下,镗

曰:“信使之来,以诞节也。诞节礼毕,欲留何名乎?”使行,上嘉其称职。转中书门下省

检正诸房公事。

金人遣使来吊,镗为报谢使。金人故事,南使至汴京则赐宴。镗请免宴,郊劳使康元弼等不从,镗谓必不免宴,则请彻乐,遗之书曰:若曰而必听乐,是于圣经为悖理,于臣节为悖义,岂惟贻本朝之羞,亦岂昭北朝之懿哉?”相持甚久。镗即馆,相礼者趣就席,镗曰:“若不彻乐,不敢即席。”金人迫之,镗弗为动,徐曰:“吾头可取,乐不可闻也。”乃帅其属出馆门,甲士露刃向镗,镗叱退之。金人知镗不可夺,驰白其主,主叹曰:“南朝直臣也。”特命免乐。自是恒去乐而后宴镗。孝宗闻之喜,谓辅臣曰:“士大夫平居孰不以节义自许,有能临危不变如镗者乎?”

使还,入见,上劳之曰:“卿能执礼为国家增气,朕将何以赏卿?”镗顿首曰:“北人畏陛下威德,非畏臣也。正使臣死于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赏乎!”故事,使还当增秩。

四川阙帅,以镗为安抚制臵使兼知成都府。镗到官,首罢征敛,弛利以予民。泸州卒杀太守,镗擒而斩之,蜀以大治。召为刑部尚书。宁宗即位,甚见尊礼,由政府累迁为左丞相。居无何,以年老请免相。薨,赠太保,谥文忠。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九十四)》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

A.京镗蚤登儒级,两试令,有声 .B.镗即馆,相礼者趣就席 .C.金人知镗不可夺,驰白其主 .D.卿能执礼为国家增气 .声:名声 趣:催促 夺:改变 执:执行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京镗出色完成任务的一组是 ( ) ①上引见镗,问政事得失 ②诞节礼毕,欲留何名乎

③金人遣使来吊,镗为报谢使 ④自是恒去乐而后宴镗

⑤北人畏陛下威德,非畏臣也 ⑥首罢征敛,弛利以予民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京镗进士及第以后,深受龚茂良赏识并经他推荐入朝,后来又经王希吕举荐,得以

觐见皇帝。此后京镗多次被皇帝委以重任。

B.京镗也支持皇帝谋求恢复国土,但不主张草率行事,他敢于在皇帝面前指出当前局

势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赏识。

C.京镗出使金国时,请求免去金人具有羞辱性质的宴请,实在无法推掉时又通过种种

抗争迫使金主直接下令免去了席间的音乐。

D.京镗不仅外交才能出众,也很善于治理地方,出任成都府知府时将杀死太守的士兵

捕获并斩首示众,蜀地因此大治即是一例。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事未有骤如意者,宜舒徐以图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大夫平居孰不以节义自许,有能临危不变如镗者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使臣死于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赏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子 规

[宋]余 靖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乾泪,能伤欲断魂。名缰渐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范仲淹上书朝廷兴修水利并改革,遭保守派诬陷、迫害,被贬为陕西路宣抚使。诗人时为集贤校理天章阁待制,为范仲淹至交。 (1)全诗的核心是哪一字?这个字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表现出的诗人心志及其原因。(4分)

15.填空。(6分)

(1)水在诗文中出一的频率非常高。它承载了各种情感,如“盈盈一水间,

____________”,抒写的是爱情,“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的是亡国的哀痛,它启迪了文人的思想,李白在诗文中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流到海不复返”,因此“人生得意须尽欢”;苏轼看到“__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因此

要超脱地对待人生。

(2)同样是写爱情,我国女诗人舒婷的《________》表达了新时代女性独立平等的爱

情观,而匈牙利诗人____________的《我愿意是急流》则表现了为了爱情愿意献

出一切勇气和力量的男性爱情观。

五、(18分)

美丽的巴黎屋顶

刘心武

美国富人现在多住城郊的单栋住宅,许多城市里的公寓多由较穷的人居住。当然这只是概而言之,也不尽然,比如纽约曼哈顿岛上中央公园附近几条街上的高层公寓楼,那就是最富有的人士才住得起的了。法国情况跟美国恰好相反,尤其巴黎,富人首选是市中心,而且往往是多户合用的公寓楼,一套可望见塞纳河景色的公寓房,那价值往往超过城郊一整幢别墅一倍或数倍。

巴黎之美,可以从各方面来描述。但巴黎屋顶之美,值得特别提出来说说。单栋建筑的屋顶之美,例子极多,这里从略。我想强调的是,巴黎市区众多建筑的屋顶,相互之间的那种和谐感,真是世界上众多都会中绝无仅有的。

巴黎圣母院、卢浮宫、歌剧院、先贤祠、伤残军人荣誉院,以及矗立于蒙玛特高地上的圣心大教堂……这些宏伟的古典建筑,其哥特式或罗马式或巴罗克式、洛可可式的或尖或圆或平中嵌以花样的顶部造型,绣出了巴黎古韵飘逸的天际轮廓线,自不消说。但构成巴黎屋顶如诗如歌整体之美的建筑,却还不是这些“水落石出”的庞然大物,而是那些歪来斜去的一般街道两旁的普通楼房。这些石料以主灰色为本的楼房大多只有七八层高,多数已经年事很高,平均楼龄总有150年以上,外表大体上还保持着初建时的风韵,里面则早改造为现代化的住房。漫步在由这些楼房构成的街道,左看也觉顺眼,右看也很怡人,外国游客到了巴黎,不必非到这个博物馆那个参观点,就是随便地“走向歧途”,也会觉得满眼是景、随处生趣,尤其是在塞纳河右岸的孚日区和左岸的拉丁区,这种感觉会更加深刻。

古今中外,建筑物的“收顶”,是一桩决定建筑物功能性与审美性能否和谐体现的大事。巴黎市内绝大多数临街临河建筑的收顶方式,我觉得可以称之为“内敛”式———即最高一

第五篇:《湖北省武穴中学2011届高三11月份月考语文试卷》

湖北省武穴中学

2011届高三年级十一月份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每对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绯闻/蜚短流长 狷介/细大不捐 茎叶/泾渭分明 ......

B.鳜鱼/一蹶不振 蔓草/轻歌曼舞 玄色/泫然泪下 ......C.间距/间不容发 载体/载歌载舞 数九/数见不鲜 ......D.煞尾/煞有介事 丧钟/丧魂失魄 禁忌/弱不禁风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祈祷 原动力 突如其来 新婚燕尔

B.希冀 螺旋桨 藕断丝连 雍荣大度

C.告磬 电磁波 浅尝辄止 故步自封

D.狼藉 咏叹调 一愁莫展 摇旗呐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老大的幸福》播出后,有人希望马上来个续集。但制片方表示,与其

仓促上马抢效益做个质量低的续集,被观众说是狗尾续貂,还不如暂时....

不动。 B.岁月蹉跎,一晃十载,在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这家公司实现了超....越式发展,创造了奇迹,2009年产值达2亿元,是10年前的10倍。 C.山人乐队最近受到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的邀请,在节目现场向观众展示了口弦等不法常可的神奇乐器,引得全场观众惊呼不断。 ....D.负责审核诺贝尔奖提名及审定获奖名单的瑞典皇家科学院也承认,有必

要对评选准则进行检讨,以免因遇人不淑而影响诺贝尔奖的声誉。 ....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春天,在这片土地上,我用细瘦的胳膊,紧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

泥土里的树根、石头,磕绊着我的犁头和我成倍的体力。

B.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表示,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

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保税收、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管理。

C.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教授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这一殊荣源自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

做出的突破性成就。

D.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

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不更美得多?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对“规范灰色收入”提法,不少代表、委员提出疑问:到底什么是灰色

收入?这么提会不会使灰色收入合法化?

B.据了解当前高考报名人数的下降,适龄升学人口的减少是主因,另外,

复读生的减少,初高中生选择中专技校和出国留学,参加各种社会培训

等也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C.湖北宜昌发现抗战时国民党75军预备第四师将士遗骸埋葬地,数量至少

有3000具。《宜昌县文史资料第9辑》中对这段历史有真实的记载,多

为文史专家证实。

D.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示主题是“齐鲁青未了”,(由季羡林题写)展示

主题理念是“以和谐文化建设美好家园”。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无不受科举

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了政府从民间选拔人才,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

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开、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最初,东亚的日本、

韩国、越南均有效法中国科举的举措,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十六至

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通过他们的游记把它介绍到欧

洲。在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

的制度。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取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

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仿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

的考试原则与方式和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

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

的延续。

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形成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的风气。这样不但大为

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途径,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科

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明清两

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做官的“寒门”出身。但

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百倍”,同时也被“紧锁笼中”。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

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

通过科考成进士的,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

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

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利玛窦在明代中叶到

中国时,所见的负责管治全国的士大夫阶层,便是由科举制度所产生。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

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性灵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

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

秀才计,大部分时间都不下五十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

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分子。而且由于这

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的“圣贤书”,故此也间接

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

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写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

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

束缚;无论是创造能力,还是独立思考能力都被大大限制。大部分人以通过科考

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是为了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也限制了人才的

出路。到了清朝,在文学创作上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可以推

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才的同时,也埋没了民间在其它各方面的杰出人物。

清政府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规定科举考试内容。

就算在科举被废除以后,它仍然在中国的社会中留下不少痕迹。例如孙中山

所创立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五权分立,当中设有的“考试院”便是源

出于中国的科举考试传统。另外,时至今日,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中国的

高考中看见。例如分省取录,将考卷写

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称高

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都是科举残留的遗迹。

(选自《百科全书》)

6.下列对“(科举制度)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举考试是一种公开、公正的方法,所以东亚的日本、越南均有效法中

国科举的举措,甚至越南科举的废除时间要在中国之后。

B.隋唐以后的中国,在社会、政治和教育方面无不受科举的影响,就是今

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C.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了科举制度,他们的游记把它

介绍到了西方,改善了欧美的用人制度。

D.英国吸纳了中国科举的优点后,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了政府公务员

取用方法,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仿效的文官制度。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参加科考是为了实现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性灵的渴望,因为“非

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B.中国的科举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途径,形成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

加的风气。

C.利玛窦到中国时,科考已经成为高级官员的必经之路,所见的负责管治

全国的士大夫都是有识之士。

D.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巩固了政权,对维持社会的稳

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事实证明,科举与其它选材制度相比要更加公平、公正,世袭和举荐不会

出现难得的人才。

B.明清开始,寒门学子如能“一登龙门”,就能“身价百倍”,政府也达到了

笼络、控制读书人的目的。

C.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导致科举限

制了人才的出路。

D.一些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的做法在今天高考中仍然得以保留,说明

了科举的先 进性。

9.请用简短的语言准确概括中国科举的影响。(不超过35字)

三、(9分,每小题3分)

京镗字仲远,豫章人也。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龚茂良帅江西,见之曰:“子庙廊器也。”及茂良参大政,遂荐镗入朝。

孝宗诏侍从举良县令为台官,给事中王希吕曰:“京镗蚤登儒级,两试令,有声。陛下求执法官,镗其人也。”上引见镗,问政事得失。时上初统万机,锐志恢复,群臣进说,多迎合天子意,以为大功可旦暮致。镗独言:“天下事未有骤如意者,宜舒徐以图之。”上善其言。镗于是极论今日民贫兵骄,士气颓靡,言甚切至。上说,擢为监察御史,累迁右司郎官。

金遣贺生辰使来,上居高宗丧,不欲引见,镗为傧佐,以旨拒之。使者请少留阙下,镗曰:“信使之来,以诞节也。诞节礼毕,欲留何名乎?”使行,上嘉其称职。转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

金人遣使来吊,镗为报谢使。金人故事,南使至汴京则赐宴。镗请免宴,郊劳使康元弼等不从,镗谓必不免宴,则请彻乐,遗之书曰:若曰而必听乐,是于圣经为悖理,于臣节为悖义,岂惟贻本朝之羞,亦岂昭北朝之懿哉?”相持甚久。镗即馆,相礼者趣就席,镗曰:“若不彻乐,不敢即席。”金人迫之,镗弗为动,徐曰:“吾头可取,乐不可闻也。”乃帅其属出馆门,甲士露刃向镗,镗叱退之。金人知镗不可夺,驰白其主,主叹曰:“南朝直臣也。”特命免乐。自是恒去乐而后宴镗。孝宗闻之喜,谓辅臣曰:“士大夫平居孰不以节义自许,有能临危不变如镗者乎?”

使还,入见,上劳之曰:“卿能执礼为国家增气,朕将何以赏卿?”镗顿首曰:“北人畏陛下威德,非畏臣也。正使臣死于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赏乎!”故事,使还当增秩。

四川阙帅,以镗为安抚制臵使兼知成都府。镗到官,首罢征敛,弛利以予民。泸州卒杀太守,镗擒而斩之,蜀以大治。召为刑部尚书。宁宗即位,甚见尊礼,由政府累迁为左丞相。居无何,以年老请免相。薨,赠太保,谥文忠。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九十四)》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

A.京镗蚤登儒级,两试令,有声 .B.镗即馆,相礼者趣就席 .C.金人知镗不可夺,驰白其主 .D.卿能执礼为国家增气 .①上引见镗,问政事得失 ③金人遣使来吊,镗为报谢使 ⑤北人畏陛下威德,非畏臣也 A.①②⑥ B.①③⑤ 声:名声 趣:催促 夺:改变 执:执行 ( )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京镗出色完成任务的一组是 ②诞节礼毕,欲留何名乎 ④自是恒去乐而后宴镗 ⑥首罢征敛,弛利以予民 C.②④⑥ D.③④⑤ (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镗进士及第以后,深受龚茂良赏识并经他推荐入朝,后来又经王希吕

举荐,得以觐见皇帝。此后京镗多次被皇帝委以重任。

B.京镗也支持皇帝谋求恢复国土,但不主张草率行事,他敢于在皇帝面前

指出当前局势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赏识。

C.京镗出使金国时,请求免去金人具有羞辱性质的宴请,实在无法推掉时

又通过种种抗争迫使金主直接下令免去了席间的音乐。

D.京镗不仅外交才能出众,也很善于治理地方,出任成都府知府时将杀死

太守的士兵捕获并斩首示众,蜀地因此大治即是一例。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事未有骤如意者,宜舒徐以图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大夫平居孰不以节义自许,有能临危不变如镗者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使臣死于北庭,亦臣子之常分耳,敢言赏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子 规

[宋]余 靖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乾泪,能伤欲断魂。名缰渐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范仲淹上书朝廷兴修水利并改革,遭保守派诬陷、迫害,被贬为陕西路宣抚使。诗人时为集贤校理天章阁待制,为范仲淹至交。

(1)全诗的核心是哪一字?这个字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表现出的诗人心志及其原因。(4分)

15.填空。(6分)

(1)水在诗文中出一的频率非常高。它承载了各种情感,如“盈盈一水间,

____________”,抒写的是爱情,“问君能有几多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的是亡国的哀痛,它启迪了文人的思

想,李白在诗文中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流到海不复返”,

因此“人生得意须尽欢”;苏轼看到“__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

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因此要超脱地对待人生。

(2)同样是写爱情,我国女诗人舒婷的《________》表达了新时代女性独

立平等的爱情观,而匈牙利诗人____________的《我愿意是急流》则

表现了为了爱情愿意献出一切勇气和力量的男性爱情观。

五、(18分)

美丽的巴黎屋顶

刘心武

美国富人现在多住城郊的单栋住宅,许多城市里的公寓多由较穷的人居住。当然这只是概而言之,也不尽然,比如纽约曼哈顿岛上中央公园附近几条街上的高层公寓楼,那就是最富有的人士才住得起的了。法国情况跟美国恰好相反,尤

第六篇:《《记王忠肃公翱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记王忠肃公翱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记王忠肃公翱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记王忠肃公翱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阅读练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颁发

B.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      别赠

C.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     通“纳” ,放入

D.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通“帜 ”,标志,记号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      以勇气闻于诸侯

C.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特示故人意耳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不是“正史”,而是一篇笔记文学一类的短文,记述了王忠肃公翱三件事,“忠肃”为谥号。

B.第一、二段表现王翱严格刚正、不徇私情,奉公守法的美德。不让第二个孙子参加科考,给寒士们提供进仕机会;不给女婿迁职调动。

C. 第三段写王翱代友藏珠,最后将珠还给朋友的后人,表现了王翱廉洁自守,对朋友忠实的美德。

D.本文从王翱的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小事,运用了语言、行为描写和细节刻画手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3分)                                                                                                                       

(2)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4分)                                                                 

(3)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3分)

参考答案

4. A.赏赐

5. D.副词只 不过(A.副词坚决,副词 本来  B.连词用来,介词 凭 C.连词 那么,连词,可是 )

6. B.“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果仲孙有才,王翱不会阻挡他科考。

7. 翻译:(1)你的才华如果可以考中,我怎么忍心阻拦你。

(2)况且你的父亲把我调动到京城任职,如同摇下一片落叶那样简单,却坚决不肯,这是为什么呢?

(3)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

译文

王公有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做什么官的某人为妻。【《记王忠肃公翱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文章《记王忠肃公翱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出自

第七篇:《路温舒《尚德缓刑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尚德缓刑书(节选)

(汉)路温舒

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

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语文试题卷·第 5 页(共 6 页)

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臣闻《春秋》正即位,大一统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路温舒《尚德缓刑书》阅读答案及翻译】路温舒《尚德缓刑书》阅读答案及翻译。”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

臣闻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故古人有言:“山薮臧疾,川泽纳污,瑾瑜匿恶,国君含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

【注】:汉昭帝逝世后,昌邑王刘贺刚继位就被废黜,宣帝开始登上皇位。路温舒趁这个时机上书。

1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桓、文扶微.兴坏 微:微小的国家

B.援.而立之 援:推举

C.绝者不可复属. 属:嘱托

D.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 唯:希望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太平之.未洽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B.天下归仁焉.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然后宗庙以.安 思垂空文以.自见

D.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8.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善于用史实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文章第一自然段叙说孝文帝继位以后能深谋远虑,以仁德治理天下,尊重贤人关怀百姓,社会安定,论证“尚德缓刑”之必要性,体现了文章论证有力的特点。

B.选文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狱吏。汉承袭秦朝这一弊政,必须改革。选文除了对狱政黑暗、用刑酷烈的现象进行痛斥外,还对造成冤狱的刑讯逼供展开具体描写,并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

C.当时“治狱之吏”都“以刻为明”,是当时朝廷倡导的结果。朝廷利用权势,大搞思想箝制、舆论一律,使执法“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造成死亡无数。【路温舒《尚德缓刑书》阅读答案及翻译】文章路温舒《尚德缓刑书》阅读答案及翻译出自者 谓 之 诽 谤 遏 过 者 谓 之 妖 言 故 盛 服 先王 不 用 于 世 忠 良 切 言 皆 郁 于 胸 誉 谀 之 声 日 满 于 耳 虚 美熏 心 实 祸 蔽 塞 此 乃 秦 之 所以 亡 天 下 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3分)语文试题卷·第 6 页(共 6 页)

⑵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4分)

参考答案

16.C (“属”,连接)

17.A (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句末语气词,兼词;C,介词“凭借”,连词“来”;D,表承接,表转折。)

18.B(没“对造成冤狱的刑讯逼供展开具体描写,并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

19.正 言 者 谓 之 诽 谤/ 遏 过 者 谓 之 妖 言/ 故盛 服 先 王 不 用 于 世/ 忠 良 切 言 皆 郁 于 胸/ 誉 谀 之 声 日 满 于 耳/ 虚 美 熏 心/ 实 祸 蔽塞/ 此 乃 秦 之 所 以 亡 天 下 也 (评分要点:多断、漏断的,每处扣0.5分)

20.⑴紧接社会变化以后即位,(君主)一定有跟往日不同的恩惠,这是贤明的圣人用来昭显天意的行为。(评分要点:“异旧之恩”1分;“昭”1分;意义连贯通顺1分)

⑵因此死人的血在街上漂流,接受刑罚的人并肩站着,被处死刑的人计算起来每年数以万计。

(评分要点:“于市”,状语后置;“比”;“大辟”;“岁”;每处1分)

【参考译文】

我听说齐国有了公孙无知杀死襄公的祸事,桓公才能够兴起;晋国发生了骊姬进谗那样的灾难,文公才能在诸侯中称霸;近世赵王未能寿终而死,诸吕发动叛乱,而孝文帝被尊为太宗皇帝。由此看来,产生祸乱,将会为圣人出现开创机会。所以齐桓公,晋文公扶植、振兴衰败了的国家,尊崇周文王、周武王建立的功业,给百姓带来恩泽,功劳施及诸侯,虽然赶不上夏3

禹、商汤和周文王,可是天下人民都归附于他们的仁政。孝文帝常常想到如何具备最高的德行,来承受天意,他崇尚仁义,减轻刑罚,打通关隘、架起桥梁,远近如一,敬重贤人如同对待贵宾一样,爱护百姓如同爱护小孩,他用启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把内心觉得安适的事情推行到全国,因此监狱空无一人,天下太平。紧接社会变化以后即位的君主,一定会给人们带来不同往日的恩惠,这是贤明的圣人用来显示天意的行为。

从前昭帝去世时没有儿子,大臣们忧愁得很,怀着焦急的心情共同商量,都认为昌邑王是尊贵的皇室亲属,推举他,把他立为皇帝,但是上天不肯授命,而是把他的心弄乱,于是便自己丢失了帝位。很深刻地考虑祸患事变发生的原因,这是伟大的上天用来开导最圣明的君主的手法。所以大将军霍光接受武帝的遗命,成为汉朝君主最得力的辅臣,他披肝沥胆,决定大计,黜退不讲仁义的人,立有德行的人为帝,辅助上天行事,这样祖庙才得安定,天下才都太平无事。

我听说《春秋》很重视君王登基的事,这是为了统一天下,为了慎重地对待开创事业。陛下刚登上帝位,与天意符合,应该纠正前代的过错,在承受天命继承帝业时慎重对待开始做的每一件事,去掉烦苛的法令,解除老百姓的疾苦,保存、继承将要消亡、断绝的好传统,用这些行动来应合天意。

我听说秦朝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其中一条现在还存在,就是负责审案的官吏违法判案的问题。秦朝时候,看不起文学,崇尚武勇精神,轻视奉行仁义的人,重视负责判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诽谤,阻拦犯错误的话被说成是妖言,所以那些非常服从先王的儒生在那时不被重用,忠良恳切的言辞都郁积在胸中,称赞阿谀声天天响在他们耳边,虚伪的赞美迷住了心窍,而实际上存在的祸患被遮蔽、掩盖住了,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如今天下靠着陛下恩厚,没有战争的危险和饥饿寒冷的忧患,父子、夫妻合力安家,但是天下太平还未完全实现,原因就是判案的人把事情搞乱了。判案,这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被处死的人不能复活,人被砍断了肢体不能再给他接起来。【路温舒《尚德缓刑书》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词鉴赏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19061/

推荐访问:鹏豫章人阅读答案 郢人原文及翻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