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民族地区人力资源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16 10:58:0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鄂西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一)
鄂西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鄂西民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专业合

作社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民族地区专业合

作社的发展与东部及中部地区仍存在差异。笔者通过对来凤县典型

案例的重点研究,认为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规模小、实力

弱、合作水平低以及融资困难等方面不足。为此,提出几点针对性

建议,以期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来凤县;专业合作社;问题;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

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

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1],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

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进程的重要方式。来凤县作为鄂湘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其

农村专业合作社正在蓬勃兴起,但因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经济因素,【鄂西民族地区人力资源】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来凤县坚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将专业合

作社的发展作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进行打造,开启了该县农民

增收的“新大门”。资料表明,截止到2011年6月,来凤县已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110家,涉及种植业的48家,占专业合作社总数

的43.6%;涉及养殖业的27家,占专业合作社总数的24.5%;涉及

鄂西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二)
汉民族地区周围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习俗的传承与保护

汗民族地区周围下的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习俗的传承与保护 ——以安徽省亳州市西关清真小区为例

许飞跃

【摘要】现在社会,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在汉民族的影响下逐渐被汉化,在西部少数民族风俗熏陶较好的民族地区风俗习俗传承的较好,但是在东部和中部的少数民族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承和保护却不容乐观,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地方风俗习惯的汉化呢?我们应该怎样最大程度地传承和保护呢?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风俗习惯 原因 措施 民族纯正度

【正文】 从小学学社会学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周围大多有众多的汉民族,他们在与少数民族密切交往促进民族团结的同时也中和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大多被汉化,失去了原有少数民族的原汁原味的习俗,针对这个问题,暑假里我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调查了安徽省亳州市西关清真小区的民族风俗传承与保护的情况,得出了一些结论,将这些结论的经过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所有中国少数民族中,回族是分布最为广泛的民族,几乎在中国的所有省份里都能看到回族的分布,安徽省亳州市西关就是这样一个回族广泛分布的地区。亳州市西关,位于亳州市涡河南岸,在亳州市中心的西部,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回族同胞,形成了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在西关中间,有一条长达1千米的清真街,卖的全部为清真商品,当地政府为保护民族风俗习惯,严禁卖非清真商品的外来商贩进入,在西关的清真小区里,有一所历史悠久,庄严肃穆的伊斯兰教的经典建筑——西关清真寺,在这里每天都能见到众多的穆斯林(对信仰伊斯兰教的教徒的称呼)来做礼拜,每到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更是热闹非凡,周边乡镇的阿訇(《古兰经》中对传播伊斯兰教的人的称呼)和穆斯林纷纷赶到这里参加活动。初此之外,清真寺里的阿訇还负责教当地穆斯林阿拉伯语和传统习俗文化,不光是市区有,在亳州市所管辖的三县一区的部分穆斯林聚居的地方也盖有清真寺,负责当地的传统习俗的传播和保护。

虽然有众多穆斯林和清真寺,但是近年来回族的传统习俗的传承与保护却不容乐观,周边对回族的认可度也在逐渐下降,甚至认为回族和汉族没什么区别,根据我的调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小聚居周围的汉民族的影响。

在西关清真小区里,分布着众多回族穆斯林,但是在小区周围分布着大量的汉族,回

族穆斯林每天除了和回族打交道,还要和这些汉族交往,做生意,交朋友,汉族没有什么禁忌,但是回族不一样,《古兰经》中规定,穆斯林不能喝酒,不能吸烟,不能吃猪肉等死因不明的动物,但是现实情况确不是如此,这些小区里的人们为了现代生活的交际,烟和酒都没有什么禁忌,我曾经问过当地的一位穆斯林,我问他为什么抽烟呢?他对我说这是为了交际,当一位汉族朋友递过来一根烟时,你不接过来显得不好看,你还要跟他继续交往下去,有时候也是没有办法。还有这些汉族的习俗也深刻地影响着清真小区的风俗习惯,在现代这样依靠人际交往的社会里,有时候为了获得更大范围的资源,为了某些在穆斯林看来似有非有的有神论教义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2 小聚居地区穆斯林对于教义的缺乏和传播力度不够

在调查中,我发现有好多穆斯林对于回族的教义很是缺乏,他们根据大众的理解就认为回族就是不能吃猪肉,狗肉等,衣着上就是戴白帽子,除此之外对于教义和虔诚穆斯林该有的知识一窍不通,试想一下,对于教义的不熟悉,出现上文提到的随着汉民族的习俗而改变的现象就不难想象为什么了。还有,穆斯林地区对于穆斯林知识的传播力度不够,清真小区就一座清真寺还能传播些穆斯林知识与文化,如果不到清真寺的人们怎么才能学到真正的伊斯兰教知识呢?当地虽然有回民小学,但是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与周边学校差别很大,家长为使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都纷纷把孩子送到周边的非民族学校去上学,在那里上课,孩子们接受的是普通话教育,没有固定的民族语言课,从这里出来的孩子和其他汉民族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呢?小时候就已经被汉化了,长大以后就更不用提穆斯林特征了。【鄂西民族地区人力资源】

3当地穆斯林对于民族认识上有偏差和单纯为政策优惠而民族化

在调查过程中,众多穆斯里对于自己是穆斯林感到很一般,没有什么特殊性,唯一让他们感到有民族特征的是“穆斯林都是兄弟”,一位穆斯林有困难,众多穆斯林跟着帮助,不管这位是不是有理,所以就形成了众多民族地区聚集一块寻衅滋事的现状,当然这只是狭隘民族观点的体现,还有有些“穆斯林”根本就不能称为纯正的穆斯林,一开始不是,但是为了国家的优惠政策,故意托关系找领导帮忙改一下民族,由于我国实行民族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什么民族和信仰什么教义都由个人自己决定,所以就有了好多所谓的假回族 假穆斯林的出现,这些人一边使自己的儿女享受着加分的优惠国家政策,一边又肆无忌惮地吸烟,喝酒,吃猪肉,反观整个中国社会,这样的人和集体比比皆是。有了这些,想要维护少数民族的纯正性实在很难。

来到大学和很多来自新疆和西藏,青海的朋友交流过,他们那的民族风俗习惯传承和保护的不错,他们也是纯正的穆斯林,比如,他们那有专门的民族学校,而且师资力量和学校实力一点都不比其他非民族学校差,甚至更好,在教授普通话的同时,学校还安排上民族语言课,让他们拥有和外界沟通能力的时候又不忘自己民族的语言,当地政府还经常举行少数民族风俗活动,让当地人不忘自己的民族和风俗,每到少数民族重大的节日,当地还根据自治区特点实行民族自治,比如放假几天,搞大型的比赛活动,真正的让少数民族按照自己是一位少数民族去生活,自己是一位社会中的人去和别人交往,我觉得在权衡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方面,当地政府做的很好。

再来看一下亳州清真小区及亳州周边乡镇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承与保护,我认为穆斯林和当地政府都应该反思一下,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护这些宝贵的民族风俗。根据我的调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当地政府应该放宽对汉民族周围小聚居民族的政策限制。

从当地少数民族管理局了解到,他们有时候想搞一次少数民族风俗的活动,但是受到上级部门的限制,所以没有搞起来,这些少数民族地区虽然没有民族自治区的自治特点,但是也应该根据自己本民族的特点去搞一些自己的活动,当地政府不能因为怕麻烦或者怕出问题而拒绝搞民族活动,与其限制不如疏导,这样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既传播和保护【鄂西民族地区人力资源】

了民族风俗,又繁荣了民族文化,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2 加大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民族教育工作

当地的民族小学师资力量和整体实力远远不能和周围的非民族小学相比,当地政府要充分重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工作,如果政府财政紧张,可以从政府拨款和穆斯林捐款的两把手来抓,都是为了孩子好,我想有了附近的高质量的学校,孩子家长也不会大老远把孩子送到非民族学校去学习了,这一点,相信孩子家长还是能看明白的。可以邀请阿訇为孩子们上课,讲民族语言和民族风俗文化的相关知识。少年强,则国强。那么,如果孩子们的民族教育工作过关的话,则是“民族孩子强,则民族地区强”。

3 穆斯林要强化对身份的认同,做虔诚的穆斯林

好多穆斯林为什么会失去民族习俗,大多是因为对自己身份认同不够,不够虔诚。当面临外界丰富物质世界的时候往往会丢失穆斯林的教义规定,随着汉族的习俗而化,慢慢地被汉化,一位穆斯林被汉化,两位穆斯林被汉化,试想一下,这些民族地区想保护自己民族风俗习惯谈何容易?每一位穆斯林都要加强伊斯兰教教义的修养,牢记教义,做个虔诚的穆斯林。

4正确处理好民族习俗保护与外界社会的关系

有人说要想保护民族习俗就得把民族地区封闭起来,不能让他们与外界社会交流。其实他们错了,任何与外界不沟通交流的民族最都要走向没落,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就是最好的印证,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民族地区更是这样。民族地区在保护民族风俗习惯的同时也要加强和外界社会的沟通,相互了解才能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做拥有远大目标的民族,我们虽相同,但是我们的个性却不同。就像周恩来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决定一样,要做到“求同存异”。

现如今,中国大地上存在着大量汉民族地区周围下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承与保护不容忽视,需要我们每一位汉族和少数民族同胞共同努力,作为少数民族院校的大学生们,我们更应该为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习俗贡献自己的力量。1 【作者简介】许飞跃。学号:11022037,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专业,指导老师李资源

鄂西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三)
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

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营销战略

论文摘要: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也有可能跨越发展,从农业文明直接进入生态文明。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应该走跨越发展之路,但需要有效的发展战略。分析认为,绿色营销是其科学发展的竞争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市场检验。最后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提出了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推进绿色营销的思路与对策。

中国生态经济教育委员会会长刘思华认为,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不总是如此。有些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并应该实现文明形态的跨越发展,从农业文明直接进人生态文明,而把工业文明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发展的内在环节。民族地区一方面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经济滞后,需加快发展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走生态环境先破坏再重建的道路。笔者认为,从农业文明直接进人生态文明、实现文明形态的跨越发展,是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这种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在传统农业社会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满足这一要求的关键之举就是要有效地保护、显示和发挥本区域的生态优势,从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那么,女响做到这一点呢?绿色营销是生态文明在市场营销中的体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战略。本文从区域的视角,就绿色营销对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实施绿色营销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对策,以促进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

一、绿色营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市场检验

(一)绿色营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生态文明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它要求我们必须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生态经济之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济模式的实现都要在市场中得到检验。生态经济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市场中的企业有没有进行绿色经营,取决于消费者有没有进行绿色消费。其中,企业是绿色营销的主休,消费者是绿色营销的对象。可见,要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就要充分发挥绿色营销的作用。绿色营销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市场主体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以及同其他市场主体交换产品价值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管理过程。绿色营销与生态文明具有内在统一性,都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通过研究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及其规律,促进了企业绿色经营,推动了绿色消费,保障了绿色市场。可以说,绿色营销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动力和保障,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二)绿色营销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市场检验

生态文明是一个抽象的理念或目标,探索出一些判断其建设成效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生态文明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行动而不是话语。现实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说一套、做一套,说的多、做的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最终是为了实践生态文明行为;反过来,生态文明行为的实践又检验生态文明观念是否树立、生态文明制度是否科学。因此,市场中微观个体的行为,即企业有没有或多大程度地实施绿色经营,消费者有没有或多大程度地进行绿色消费,可以用于检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这就是说,绿色营销的实施状况可以从市场角度来检验一国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效果,即绿色营销能否得到广泛实施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市场检验。

综上所述,绿色营销不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还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市场检验。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大力开展绿色营销。

【鄂西民族地区人力资源】

二、绿色营销是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的竞争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是指生态资源富集的少数民族地区。笔者认为,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必须要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并能显示这种优势;第二,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绿色营销正是能同时满足这两项要求,有效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

(一)绿色营销是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的竞争战略

生态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而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却对这一稀缺资源相对富集,有明显资源优势。根据企业成长理论和竞争力内生理论,这正是地区及其企业成长发展的源泉。

但资源优势并不等于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地区的产业或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超过竞争对手的优势所在。竞争优势表现的前提是市场,即竞争优势只有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得到体现。也就是说,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或不能进人市场,则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只有在市场上顺利完成“惊险的踊跃”才具有竞争优势。绿色营销就是在市场中能够显示和发挥竞争优势的战略。其内涵就是要求本地区及其企业从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资源、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在深人洞悉消费者需求及市场竞争特征的基础上,向消费者传递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只有以自身资源特色为基础,发展绿色产业,并大力实施绿色营销,才能取得竞争优势。

(二)绿色营销是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竞争优势还要能够可持续。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但生态环境却又比较脆弱。能否找到一种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经营战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呢?绿色营销正是一种这样的战略。它以基础营销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企业绿色营销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来讲,绿色营销主要研究企业如何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如何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分析、把握和引导市场的绿色消费需求;如何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制定和实施企业的绿色发展战略和绿色营销战略。由其内涵可知,绿色营销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了经济的微观组织—企业中,贯彻落实到了广大消费者中。

综上所述,绿色营销不但是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的竞争战略,还是其可持续发展战略。该战略一旦形成,就能使本地区构建持久的竞争优势,不仅有利于加快发展,赶超发达地区,也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三、恩施州推进绿色营销的战略思路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与江汉平原接壤、承中启西的交接地带,已被国家纳人西部大开发地区。其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有优越的气候资源、大批的绿色生物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奇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素有“华中药库”、“烟草王国”、“世界硒都”、“鄂西林海”、“天然氧吧”、“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等美誉,属典型的生态资源型民族地区。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恩施州实施绿色营销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以生态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绿色营销为龙头,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为突破口,带动整个绿色产业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些在全国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绿色企业和品牌;重点抓好绿色市场体系建设,使本地区成为绿色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一)以“生态立州”为指导,以创建“生态文明特区”为契机,统一认识,牢固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就是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绿色”就是优势,并大力开拓绿色市场。恩施州委书记肖旭明指出:“生态、绿色是恩施最大的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竞

争优势、经济优势,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的„三州‟战略,实现绿色繁荣,是我们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生态经济教育委员会会长刘思华在“2008中国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也建议恩施州要申报创建“生态文明特区”,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以“生态”为定位,大力推进绿色营销,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绿色需求,还能实现本地区及其企业的差异化,从而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湖北长友是恩施州内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凭借山区生态特色资源,以绿色为定位,开发的薇菜、香菇、板栗、茶叶、薯叶、高山蔬菜等绿色有机食品畅销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市场。生态就是财富,但政府部门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一些企业的认识还不到位,绿色市场也未有效拓展。当地政府及企业要明确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要通过绿色营销来提升城市形象与知名度,塑造企业品牌与竞争力。

(二)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两翼,带动绿色产业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主有次、有先有后。笔者认为,结合地区实际,在初始阶段可采取“两手抓”的思路:即一手抓生态文化旅游,一手抓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又以发展绿色食品为突破口;这两者率先发展和突破,必将带动本地区其它绿色产业的发展繁荣,从而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思路的内涵可归纳为“一体两翼”。

首先,恩施州发展旅游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地区之一,恩施州发展旅游业更需不遗余力。可以说,优先发展旅游业已得到普遍认同。其次,恩施州在发展生态农业和开发绿色食品方面,也同样具有突出优势。由于具有丰富的生态特色资源,本地已形成了烟、茶叶、畜牧、水果、药材、蔬菜等六大支柱产业。其中,茶叶是恩施州的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特别是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33903/

推荐访问:阿克苏地区人力资源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