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菜鸟的论文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8-26 10:52:3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关于菜鸟的论文】

关于菜鸟的论文(一)
物流 怎样做先飞的菜鸟

【关于菜鸟的论文】   “菜鸟未来将会日益凸显其社会影响力和资源拉动能力,它是构成阿里巴巴集团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铁三角之一。”2013年11月22日,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OO童文红对《中外管理》如是表示。而“双11”菜鸟网络的首秀——通过大数据,协同社会化物流对2亿个包裹的快速安全调配,令业界为之讶然,原来物流还可以这么玩!

  而十几天之后,阿里巴巴在物流领域再出奇招。12月6日,阿里巴巴与在香港上市的海尔电器正式签约28.22亿港元投资,重点投资海尔电器旗下的日日顺物流。当同为战略家的马云与张瑞敏第一次并肩握手时,俨然让人们看到了一艘承载着现代物流梦想的巨型航母,已经在迷雾中向中国经济驶来。
  蹊径未必独辟
  有人说,物流是“电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电子商务的瓶颈”,更是B2C电商服务争夺战的决胜之地;也有人说,物流是阿里巴巴的短板,投诉最多,饱受诟病,马云绝对不会忍受。
  这些说法都对,但还似乎缺某种战略高度。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的物流成本占整个GDP成本的18%,这一比例为欧美国家的两倍!这一短板不仅影响到电商,而且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质量。为此,上一届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就已经三令五申要发展现代物流业,一直在想办法提升物流业的整体水平。
  2013年12月12日,马云在韩国对首尔大学生演讲时说:“我相信,互联网不是一个赚钱的工具,而是改善社会的工具,我们有义务为这个国家作出贡献,政府好我们才会好。”已经通过淘宝和天猫平台创造1000万个就业机会(平台上有1000万家中小商户)的阿里巴巴,此次将着力点转向了物流业。
  “若将物流成本从现在的18%降低5个百分点,那将是多大的生意!”《软件和信息服务》杂志总编辑王晓民对《中外管理》表示。
  不过,即使最好的战略家,也不可能一下子号准脉。“其实从2007年以来,阿里内部就讨论过要不要做物流,一直悬而未决,觉得物流似乎不该由阿里来做。”菜鸟网络COO童文红对《中外管理》回忆说。
  后来,随着物流对整个电子商务流转速度的影响日益凸显,阿里的物流实践也开始启动。2009年12月,阿里巴巴投资浙江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15%的股权;2010年6月,阿里巴巴对外宣布“大物流”计划;2011年1月,阿里巴巴在北京正式公布物流战略,阿里巴巴及其金融合作伙伴承诺一期投资200亿-300亿人民币,逐渐在全国建立一个立体式的仓储网络体系。
  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似乎没给马云和其他企业家太多的思考时间,不过,真正的高手从不人云亦云。一面着手全国拿地,像京东、苏宁、易讯等那样自建物流配送体系的阿里,一面思忖着阿里巴巴“大物流战略”的下一步。
  合纵连横,一种与阿里社会化平台相匹配的社会化物流力量,集结而出——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联合顺丰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物流公司,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宣布,“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简称CSN)项目正式启动,合作各方共同组建的“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共同投入3000亿元,用5-8年的时间,打造遍布全国的开放式、社会化物流基础设施。
  银泰集团的沈国军、复星集团的郭广昌等这些马云2006年在杭州创办的江南会成员,这些浙江商帮中最精明的生意人,一众被拉进这场现代物流之战中。
  再现平台合力
  “当时起‘菜鸟’这个名字也颇有故事。”童文红说,按照以前给新业务起名字的惯例,下面的人要先报上一批名字。因为要做物流,大家起的都是通、顺、达之类的,马云没给回复,这说明他对这些名字不满意。后来,马云拍板说,就叫它“菜鸟网络”吧。
  这一名字,令包括童文红在内的参与者眼前一亮,此意有两层:一是,“菜鸟”本身是互联网文化催生出来的新词,阿里做物流,就是要用一种互联网思想来做,因此不叫“菜鸟物流”而叫“菜鸟网络”;二则,马云总说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也警醒阿里在物流行业里,刚刚起步,是一群不会飞的小菜鸟,要有一颗勤劳、明朗、敬畏、成长之心,与中国物流业一起成长,促进其发展。
  甫一成立,振翅机会即来。“双11”在即。对内,天猫旗下物流部的“物流宝2.0”、淘宝的良无限物流都并入菜鸟网络;对外,则与“四通一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速递、汇通快运、韵达快递五家民营快递公司的简称)、顺丰、天天、EMS、邮政速递等中国“前13强”物流公司联合运作,并进行“一对多”的后台系统数据对接。此13家物流公司已经囊括了中国超过95%的民营运力,也是淘宝、天猫一直以来合作的主要社会化物流力量。
  “阿里巴巴其实是把自己这么多年积累的电商物流平台数据,贡献出来与物流企业分享,这些极其珍贵的数据与经验是菜鸟的原始火种。”童文红表示。举个例子来说,以前“双11”出现的物流爆仓,是因为物流公司不掌握商家动态,导致包裹挤在几个重要的货物发散地出不来,就如几个小孩子一起从瓶子里同时拉不同彩球的游戏一样,都想赶紧拉出来,结果都挤在瓶口了。现在物流企业有了阿里基于大数据技术提供的商家销售预测等方面信息,能及时调配各家物流公司的配送比率与速度,“红球”“蓝球”“绿球”……就一个个有序地出来了,其运营速度大大提高。
  具体的,菜鸟网络推出了全新的物流数据雷达2.0服务,是在原来天猫雷达1.0基础上的升级版。物流数据雷达提供详细的区域和网点预测,不仅可以监控到中转站,还可以监控到行政县区和服务网点层面,相当于从“主动脉”监控到“毛细血管”,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迅速作出决策。而通过数据“雷达”,商家也能清楚地实现物流订单管理,实时了解揽收率、在途率、签收率等情况,便于它们采取不同的应对之策。
  此外,2013年的菜鸟网络数据雷达还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合作,并收集高速公路信息,提供全国高速公路的天气预报和道路实况服务,帮助快递公司提前规避路途风险。   “这使物流的容量准备变得相对精准。”童文红说。在天猫平台让流量、订单和成交等变得有序之后,菜鸟网络在此预测的基础上,让物流变得有序。菜鸟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来判定商家会选择哪些快递公司,会走哪些线路,出货的量有多少等,从而预测和规划出每家公司的份额,每条线路的份额等。并将此预测提供给快递公司,从2013年8月的预测一稿到2013年11月8日的预测六稿。
  在“双11”大练兵中成长的何止是首秀的菜鸟,民营快递公司亦今非昔比。2013年13家国内主要快递公司仅在硬件方面的投入每家均在10亿元以上,仅硬件升级就耗资100多亿元。这些主要快递公司相比往年,更加注重IT系统、自动化分拣、安全检查等设备的优化升级。
  智慧永远在民间。往年一些快递仓储网点的爆仓,还有一个原因是诸如家纺类大件订货量庞大,直接把仓装满了。2013年一些快递公司则直接在一些重要商户所在地驻扎下来,有货直接送走。也就是先发制人,将战场前移到商户大门口。中国快递协会也为“双11”召开了三场协调准备会,在“双11”前后赶往全国各地主要网点查看情况和解决问题。
  新造梦空间
  这一次的整合,菜鸟调动起来的超越了物流行业,还跨界到了邮政、气象、高速公路、铁路等诸多政府资源。多年来精心经营政府关系的阿里,这回一起发力。多年来中国物流业一盘散沙,如今能调动如此之多资源、集结各种力量的企业,非阿里莫属。
  这一点,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一样看到了。2013年12月6日,密谈一年之久的阿里与海尔的合作正式拉开大幕——阿里巴巴与海尔电器正式签定28.22亿港元投资额的协议,重点投资海尔电器旗下的日日顺物流。成立于2009年的海尔日日顺,是一张遍布全国的物流大网,可以深入到三四线城市甚至更末梢的芸芸乡镇中。更重要的是,通过联手海尔日日顺,阿里在大件物流上的短板被大大弥补了。
  又是一场资源共享与互补的游戏——阿里向海尔学习和借鉴家电和大件商品物流的运作经验;海尔向阿里学习电商发展经验。“资金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建立全流程的体验平台、拓展社会化业务”负责签约此项目的海尔轮值总裁周云杰对《中外管理》表示。
  而对于阿里巴巴,在日日顺持股最多可达30%以上的投资结果,是否意味着阿里巴巴从做第三方物流,转向了直接成为“第一方”物流公司的角色?
  在《中外管理》对阿里巴巴集团COO张勇的采访中,得到这样的回答:“这次与海尔的合作,我们希望在家电和大件商品领域为消费者提供配送、安装、服务等一整套流程的体验和服务,也希望这样的服务能够成为行业标杆和标准,推动整个行业共同进步。”
  可以看出,在业务方向上,日日顺所细分的“在家电和大件商品领域为消费者提供配送、安装、服务”的市场,与菜鸟网络的各家物流合作伙伴的业务之间,基本没有重叠。
  由此,阿里巴巴既实现了对物流领域的投资目标,切割了“肥美”的“家电和大件商品”配送、安装业务,又避免了成为物流合作伙伴的直接竞争者,相当程度规避了投资目标与菜鸟经营目标的冲突。而这个问题,日后也值得长期关注。
  未来阿里在物流上还有哪些大动作,我们不得而知。今天我们只看到阿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物流发展路径,未来菜鸟可以进一步集结哪些力量也值得拭目以待。从社会化电商到社会化金融,再到社会化物流,“造梦师”马云又为自己的阿里巴巴电商帝国再填一块新版图,在这上面可以想象和写就的梦想,将会更多……
  责任编辑:李靖 【关于菜鸟的论文】

关于菜鸟的论文(二)
尴尬新专业培养的菜鸟买手

【关于菜鸟的论文】   尴尬的新专业

  文化产业,因为近年来多次被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在各种场合提出,着实让人感觉“遍地开花”,好像先前报考的学生买对了潜力股。然而在2005年入校时,我们的感觉只能用一个词形容——迷惘。文化产业当时新到什么程度,从一个小细节就可略知一二。大二的时候有一门“文化产业法律法规”的课程,老师姓王,也是本专业的学科创始人。神奇的是这门课没有预发教材。第一堂课,王老师上了讲台的第一句话:“我们这门课不发教材,为什么?因为没有!”不是学校抠,实在是市面上还没有出现过同类教材或书籍。于是,这门神奇的课就在老师汇编的几页打印资料和大篇幅的案例分析之中,神奇地结束了。要说收获,大致可以用“听得开心,考得糊涂,记得不多”来形容。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设立的初衷,是培养一批具备文化艺术知识、了解经济运作手段、掌握管理能力、拥有法律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它不同于理工科、法律、经济、新闻等专业方向较为明确的学科,虽然涉足领域广泛,但各领域专业深度不大。这其实有利有弊,利在于你可以在求职或继续深造时,有更多领域的选择权和适应性;而弊就在于在某个特定领域,往往因敌不过对口专业的学生而略处下风。
  所以在大学期间找到方向,是很重要的一点。特别是在大二、大三的关键时期,是要继续深造,还是求职?是要去国外,还是国内哪个城市?是要考公,还是进企业,亦或是自己创业?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慢慢摸索。再好的老师,也只能传授你某一方面的知识或经验,并不能代替你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准自己的定位。
  我的同学在毕业时,一部分继续攻读政法类研究生,一部分选择了出国攻读艺术类、管理类课程,还有的进入外企、传媒行业等等。这样的毕业去向,有的同学十分从容,也有小部分却略显仓促——大抵就是因为玩过头,没有好好把握定位和努力的关键时期。我因受家庭影响,对于艺术品行业有着很大的兴趣和向往。我辅修了英语学士学位,关注各大拍卖公司专场,博物馆和艺术展成了必逛的地方……把兴趣和工作相结合,有人说是件幸福的事,也有人说是不幸。但是,兴趣可以作为学习源动力这件事,毋庸置疑。
  菜鸟买手
  专业的艺术品投资从业人员的脑袋需要掌握大量信息并保持时刻高速运转,但我这种菜鸟容易头脑一热,就跃跃欲试了。工作没多久后,我和美院毕业的同事叶子一起到她的母校参加毕业作品展——那里是练眼力、艺术淘宝的好地方。好些作品确实颇有创意,看得出毕业生下了很多功夫。叶子在学校有人脉,我俩又算是业内人士,能轻而易举地约谈心仪作品的创作者——这可是菜鸟们参加各大艺术展很难办到的事情。看着,谈着,我心里迅速和手头经常联系的一些专职创作者的作品加以比较,眼前的作品不正是物美价廉吗?我瞄了一眼叶子,这丫头八成跟我想到一块去了。于是我们商量再三,决定来一次个人交易,用当时俩人几个月攒下的工资换回了十几件作品,自觉干了一件大事,满载而归。
  回来之后,我和叶子的心,从欢欣、期待到激动、紧张,毕竟这是第一次用自己的真金白银,独立买下的东西。那以后的一个月里,除了日常工作,关注这些毕业生的流向和各艺术机构的动态成了自动自觉的动作。自己花钱了,才能真正学进心里,这话果然不假。不久,一家艺廊主人跟我们透露想收购一些新人作品,我俩合计来合计去,做了决定:出了!不赔就行,省得整天记挂,放在身边减寿!
  于是菜鸟的艺术品合买计划,在悸动和提心吊胆中,以极其微薄的收益,迅速开始,迅速结束。这次数额很小、时间很短、过程很生涩的经历,就是我和叶子令人难忘的第一次“试水”。
  有了第一次蹩脚的合买经验,我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开始向着较为成熟的画家作品、有年代的瓷器杂项等进军。如果说第一次试水是有甜有酸,那么之后更深入的摸索,则不乏苦与涩。
  有一天,专职创作雕塑品的小山打电话给我,他从朋友那里淘到几个很不错的白玉雕件,“可能是老货”。我马上赶去他的工作室,一看,玉质白润,雕工精细,无论细腻程度还是表面包浆,都似羊脂一般。首先判断是块好玉,从雕工和凹面的光泽度看,清晚期民国跑不掉,再往前就是赚了。我软磨硬泡地让小山回给我一件最中意的,价格对比羊脂白玉自然亲切许多。
  拿回家,我爱不释手。第二天拿到公司给经验丰富的前辈看,前辈粗看:“哟,这么好的玉质!”再细看,摸了摸,然后用指甲轻刮了一下:“好像有问题。”我心里一惊。“敢不敢在开水里煮一下?”开水煮,如果是老玉,影响不大;但如果玉质动过手脚,会有明显区别。都到这份上了,煮!
  小火开煮。没过几分钟,“羊脂玉雕”表面开始泛白,油润感消失了……我的心,一下down到谷底。这是一种造假手法,我买到的,只是玉石粉和粘合剂混合的产物。“现在这种手法越来越高明,连纹理和雕刻也做得很逼真,一不留神很容易看走眼。”前辈说,“幸亏价格还好,权当交学费吧。”
  世界寻宝,别回不来
  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大量的资本不断涌入,国内的拍卖市场已远不能满足投资客的需求。所以说国人的力量是强大的,从艺术品投资思想觉醒到爆发,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而今佳士得、苏富比等国际大型拍卖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拍卖场(特别是中国艺术品专场),放眼望去,一半以上都是中国面孔,大有把以前流失的艺术品统统带回国内的气势。
  除了现场拍卖、委托代拍之外,还有一部分人则打起了网络拍卖的主意。他们通过某些艺术品拍卖网站,了解艺术品拍卖机构信息和图录,与网站签订协议后参加实时网络竞拍。网络竞拍最大的弊端在于时差问题,有时你不得不半夜两三点起床,迅速让自己保持清醒头脑,与全世界的竞拍者争分夺秒。但这点弊端在我看来是微不足道,毕竟足不出户,就开启了世界寻宝之旅。
  沉浸在拍卖寻宝带来的热切和欣喜之时,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得不重视。首先是拍品真伪问题。艺术品投资和收藏,一为欣赏,二为增值,藏品的真伪是基本要件。但大部分拍卖行的拍卖规则中都有类似“不保证条款”:竞拍人在竞拍前仔细审查拍品原件(包括请专家协助鉴定),一旦做出竞投决定即表明本人接受拍品一切现状(包括瑕疵),竞标成功后,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出退货或拒付货款等。说白了,就是各凭眼光,下好离手,不得反悔。在现场拍卖预展中,竞拍者可以通过近距离观察来了解拍品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但对于网络拍卖,这成了棘手的问题——只能根据图片来决定是否一掷千金——这显然是很大的冒险。
  其次就是法律问题。各国法律对于不得出境的文物、自然资源等都有明确规定,一旦查到,后果可想而知。两年前我参加纽约佳士得拍卖时,曾偶遇两个同为内地前往美国的竞拍者,当场拍下多件象牙制品,还透露说他们已通过其他途径在美国购买了好些象牙制品,“这种价格这种成色,在国内根本找不到。”结果,回国的时候俩人因携带大量象牙被美国海关扣留,不但象牙到不了国内,连人也回不来了。
  责任编辑:张蕾磊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60074/

推荐访问:菜鸟驿站论文 菜鸟物流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