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来源:素材库 时间:2016-08-23 09:21:4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素材库】

士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一)
士官岗位任职能力

士官岗位任职能力

关键词: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岗位任职能力;行动导向;

教学方法

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其核心是变学科体系教学模式为行动体

系教学模式,重点要建立学员主体参与活动的教学新格局,基点是

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综合和融合。

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一定

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有关教学活动如何组织、设计和调控的策略体

系。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是根据创新原理和创新型人才的规律,以培

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个性为主

要目标的策略体系。教学模式是教学质量、效益提高的重要保证,

教学模式创新是构建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中介环节,具有牵动

全局的作用。

士官院校开办时间不长,在办学理论和实践上缺乏系统研究,目

前大部分课程的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多以学科为本位,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对人才培

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间接或直接压抑学员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感【士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悟、行为以及环境等因素,难以调动和发挥学员在学习中的独立性

和创造性,与士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

应。因此,必须针对士官学员的特点、士官教育的特殊性,探索与

教学内容体系相适应的具有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教学新模式。

【士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笔者试图从以下方面谈谈对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以期为

士官学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寻找依据,形成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一、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理念是以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为本

士官教育具有应用性强、实践性强、针对性强、综合性强和生源

质量较差等特点,是典型的军事职业技术教育,属于高等职业教育。

士官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层次的部队基层管理与技

术骨干;从岗位业务要求来说,是以培养技能为主的教育,对基础

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学的要求是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追

求的不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是侧重于理论的应用性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强调学用结合、急用先学,要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工作岗位,

重视所学的知识、能力直接、快速转化为部队战斗力。

士官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部队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不强求

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里所说的能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动

手能力、操作技能,而是涵盖了与本职业、本岗位密切相关的理论

知识、操作技能、技巧、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多方面。能力的确

定是在对士官工作岗位所含任务、构成要素(作业项目)及未来发

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针对性

和应用性,确保毕业学员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在工作上独挡一面。

因此,士官教育的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士官院校教学模式创

新应以学员部队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本位,加强对学员的综合素质

教育,突出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目的是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

教学服务

教学模式是介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中间环节,它是根据

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而制定的教学活动组织、设计和调控的策略体系。因此,教学模式

运用的根本性目的是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它的选择应根据课【士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程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它的实施应【士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符合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对象的认知规律。

士官属于形象思维型的个体,对某一行动过程中经验性、策略性

知识的掌握相对容易,而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却相对排斥,因而士

官院校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中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士官任职岗

位工作过程中应用的经验、策略,相关的概念、原理适度够用即可,

符合士官人才培养的定向性要求;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与工作过程

中自然形成的序列相一致,针对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传授相关知

识,符合士官职业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因此,士官教育教学模式

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服务,从而达

到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

三、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核心是变学科体系教学模式为行动

体系教学模式

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是为学科体系结构下的课程教学服务

的,注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被动的

课堂听众,教师向学生传授的是书本上已有的系统性、理论性比较

强的概念、定理和结构原理;以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

教学方法为主,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带有浓厚的“应试化、

单一化、片面化、陈旧化”色彩,与学员偏于形象思维,擅长在体

验中习得知识,实操技能要求高的学习需求特点不相适应。

而在行动体系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教学

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借助不同的问题和

任务串联在一起,实现实践性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在教学

中学生与教师互动,让学生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

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员的指导和点拨下,使

自身意识行动与动作行动完美结合在一起,获得建构在已有知识经

验基础之上的新的知识和技能。由于知识和技能不再是教员灌输

的,而是在自身个体内通过手脑的并用有机生成的,因而其学习的

效果更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员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也

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行动体系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关于“帮助个体发现与他真

正的自我更相协调的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对于解决长期以来由

于士官学员文化基础差、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不足导致的教育训练

质量难以提高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士官教育教学模

式创新的核心是要变学科体系教学模式为行动体系教学模式,从而

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和管理组训能力,拓展学

员的装备维修知识、技能,培养学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四、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是建立学员主体参与活动的教

学新格局

教员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员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士官学员

的形象思维智力类型,是一种面型甚至是体型的思维。这就决定了

学员在认知的过程中,必然要与周围的情境发生联系,作为活动的

主体参与其中。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员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

【士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员往往作为听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又由于其文化基础较差、

理解能力不强,对理论学习存在畏惧心理,课堂上往往是一处听不

懂,下面内容的学习就跟不上,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其总是在教学

中受挫,没有成功的体验,直接导致了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失去了

兴趣,求知与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

因此,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必须要建立起学员主体参与活动的

教学新格局,确立学员的主体地位,以学员为本,培养他们学习的

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有

目的、有意识地训练科学思维,培养独立探究精神,使其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

五、士官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基点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综合

士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二)
关于提升士官学员人文素质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升士官学员人文素质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士官是军队的“脊梁骨”,是部队战斗力量基础,肩负着普通士兵无法替代的重要职责。为了使士官学员成为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对其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就如何提升士官学员的人文素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士官学员;人文素质

士官作为我军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队专业技术、作战训练和教育管理的重要骨干力量,我军“五支人才队伍”之一,在部队建设和完成各项任务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而士官学员是优秀士兵的集合体,是未来战场的生力军,他们在今后部队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士官学员成为复合型高素质的军事人才,在加强其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加强士官学员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为各士官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士官学员人文素质的基本情况

随着新军事变革和军事时代的发展,许多士官院校越来越重视士官学员人文素质的培养。大多数士官学员已经认识到加强自身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并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因此具备了较好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品质。然而,士官学员人文素质发展状况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士官学员正处于青春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对自己的人生把握不定,对前途感到迷茫,再加上自身的社科知识不足,人文知识面窄,出现职业信念淡化、急功近利、道德不规范等问题。

【士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二、士官学员应具备的人文素质

一是士官学员应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士官学员人文素质构成的核心。士官学员作为军队的主要力量,应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对党和人民军队绝对忠诚。

二是士官学员应具备健全的人格品质。在浮躁不安、充满诱惑的当今时代,士官学员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因此,只有拥有了健全的人格品质,他们才能抵得住各种诱惑,才能安心扎根军营,为部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士官学员应具备良好的精神文明素养。士官学员第一任职面向基层,将是基层工作的决策人和引路人,他们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周围的士兵。因此,士官学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精神文明素养,廉洁自律、公正严明,才能在士兵中树立威信,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号召和带动士兵。

四是士官学员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现代战争残酷多变,作战环境恶劣,部队基层工作任务繁杂,士官学员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

士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三)
2012消防士官应具备的素质

士官应具备的素质

我们消防部队担负着灭火、抢险救援的特殊任务,要圆满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就必须要有一支过硬的队伍!作为“军中之母、兵头将尾”的士官,其是连接官与兵的纽带,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是基层稳定的中坚,是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基石,在消防部队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建设一支政治合格、技术精湛、管理能力强、作风纪律好、骨干作用突出的高素质士官队伍是相当重要的。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官,并不是一件简单易行的事,这要求我们士官必须摆正位置、端正思想、提高觉悟,热爱本职工作,充分认识到消防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从部队建设的大局出发,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中,真正发挥“兵头将尾”的作用,为消防部队的建设尽心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培养自己“三种意识”。一是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牢固树立“以队为家,队荣我荣”的主人翁意识,教育广大士官骨干,热爱部队,关心部队发展,提高士官骨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培养责任意识。士官骨干在基层部队管理工作中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总队狠抓士官责任意识的培养,通过加强岗位教育、落实责任制度等方式,引导士官认真对待工作,正确面对管理。三是培养表率意识。士官表率作用好不好直接影响部队风气,总队通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在士官队伍中树推先进典型等方式方法,教育引导士官发挥好表率作用,形成良好风气,推动部队工作。

以上几个方面,是一名合格士官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作为一名士官,要做到在部队建设中当好“参谋”,发挥主体作用,管理工作上当好“助手”,发挥主角作用。在思想工作上当好“小指导员”;在军事训练上当好“尖子”,在专业技术上当好“能手”,最大限度地做到军、政、文、管、体等素质兼优,形成整体化的素质结构。

进一步强化自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打牢自身献身消防事业的思想根基,推动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实现新发展。

士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四)
军队文职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摘 要】文职人员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产物,是军队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队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新时期国家及军队对文职人员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作者通过对本校及周边几所军队单位文职人员能力素质方面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为适应部队发展需求,文职人员应具备哪些重要能力素质,供相关单位人员参考。

  【关键词】军队;文职人员;培养;高新技术
  2013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四总部联合发布《军队文职人员管理规定》明确,从2013年起,全军实行文职人员统一招聘。总政干部部文职人员局负责人介绍,这次文职人员岗位涵盖教学、科研、工程、卫生、文体、图书、档案等专业技术岗位,以及部分管理实务和服务保障等非专业技术岗位。并将考试的方式、内容、具体要求在军网公布。这充分说明军队文职人员的重要性已被国家和军队普遍认可,并针对文职人员的招聘、考核、录用、待遇等进一步规范并制度化。针对这一变化,为适应部队需要,志愿成为或已成为文职的人员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
  一、军队文职人员构成及任务
  文职人员是指按照规定的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岗位等级设置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200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如期裁减员20万。这次调整精简的重点是军官和文职干部。文职人员制度为顺应这一改革而诞生。军队中担负军事勤务的非现役军人,包括文职人员和职工。各国称谓不尽相同,有称军队职工、民职人员、雇佣人员、非制服职员等,中国统称文职人员。军队使用文职人员,可减少现役军人受服役和军衔晋升年限的限制、流动性大对专业技术工作不利的影响,保持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技术骨干力量;同时可使现役军人少担负事务性和技术性工作,多进行军事训练和战备,从而提高部队的战备水平。因此,文职人员已成为现代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军队文职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近几年来,作者对本校及周边几所军队院校的干部部门、文职人员的用人单位进行了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文职人员都一致反映应具备以下素质。
  1.政治合格,立场坚定
  新形势下,军队人员的政治素质是影响军事人才整体素质的关键性因素。军队培养的人才,必须在政治上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良好的政治素质不仅为战争指明方向,而且直接为战争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体力支持,是战争中克敌制胜不可替代的特殊武器。
  2.专业扎实,本职业务精通
  军队文职人员从事教学、科研、工程、卫生、文体、图书、档案等专业技术岗位,必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一般应具有本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特别是院校或科研学术单位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确实在部队岗位能独当一面或专业优势突出。其所具备的知识主要包括本学科的技术、技能、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发展现状、趋势及在部队中的运用等。它是知识结构的主导性知识,是直接用于本专业工作的专门知识,要求文职人员必须扎实掌握、消化,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在教学科研中,要充分发挥文职人员的专业优势。
  3.基础宽厚,科技文化素质高
  未来战争和各国军队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和技术的较量,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军事科学一日千里,战争的现代化、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要求跨世纪军队人才,必须具备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因此,军队文职人员应主动适应这一趋势,努力钻研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为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适应新的战争形势和环境的要求,运用高技术知识充分发掘人体的潜能。
  4.勇敢顽强,战斗作风硬朗
  作为军队人员,应该着眼实战,应该具有过硬的战斗精神和工作作风,这种精神与作风体现在战时,养成在平时。军队文职人员应把练思想、练意志、练作风贯穿于平时的日常工作中,严格按条令条列办事。建立正规的工作秩序,强化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养成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良好习惯,培养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以适应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要求。
  5.坚定沉着,心理素质过硬
  军队人员的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军人身上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和品质。诸如兴趣、气质、风度、情感、性格、态度、意志、胆识、魄力等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都属于心理素质的范畴。心理素质是军人必备的重要素质,军人所有素质的发挥,都离不开心理素质这个基础和前提。
  6.改革创新,积极进取意识强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军事领域历来是发生变革最快的领域,也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最需要积极进取能力的领域,这就对跨世纪军队人才的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很强的创新和进取意识和能力,才能适应新世纪我军建设重任,经受住各种复杂多变军事斗争的考验,更好地完成全面提高我军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历史重任。

士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五)
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 要:后勤士官是我军士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已成为部队建设中一支重要骨干力量。围绕推进军事训练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紧紧扭住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条主线,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意义深远。

  关键词:信息化;后勤士官;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向纵深发展,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军事竞争日益激烈,信息素养已成为战斗力构成的重要因素。士官队伍作为我军在信息化进程中重点建设的“五支队伍”之一,其信息素质对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应紧扣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以军委《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以军队建设需求为基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战斗力标准,紧贴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为提升核心军事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二、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动态发展原则
  士官人才培养模式不应是固定的、单一的和封闭的,而应是动态的、多元的和开放的,这是由部队需要和士官人才培养教育本身的发展性、动态性的本质所决定的。从部队需求来看,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当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只有具备动态特征的模式,才能适应装备更新、技术进步和部队发展的需要,满足部队发展的要求;从教学模式本身的发展看,它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总是随着士官人才培养教育实践、观念和理论的发展、改革与变化,而不断得到丰富、创新、发展而日益完善。
  (二)科学适应原则
  每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都应当有自身特定的作用,即明确的针对性。士官院校普遍存在专业门类多和部队需求变化快的特点,构建科学的士官人才培养模式: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来加以打造;二要自主探索、总结或在外来模式的启发下进行改革创新;三是要根据士官教学发展变化的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
  (三)可控操作原则
  人才培养模式所提供的教学培养程序应当是便于人们理解、把握和运用的,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之所以具有可控操作性是因为:一是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是扎根于士官教学土壤中的经验和方法的总结,它来源于实践;二是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目的,不是为了空洞的思辨,而是为了让教育者去把握和运用,并成为一种可控操作的规范,供部队用来完成后勤士官人才培养任务,以获取预期效果。
  (四)信息主导原则
  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应用。要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全面培养与提升后勤士官人才的信息素养:一要体现军队信息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时代要求;二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拓展与深化的战略需求;三要营造以信息元素为主题的教学环境。
  三、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主要目标
  在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在深刻认识与把握当今时代军事斗争和军队教育形势的基础上,遵循“以士官队伍素质需求为牵引,优化人才培养总体设计;以士官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以士官任职能力形成为标准,创新教学组训方式;以‘双师’能力培养为关键,加强教员队伍建设”的思路,通过对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创新后勤士官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途径,从而实现“培养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求,能够胜任士官岗位工作需要,德、智、军、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指挥、技术、管理复合,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升后勤士官人才培养质量。
  四、信息化条件下后勤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要素
  (一)把握基点突出信息素养培养重点
  信息化军队是信息时代的主要军队形态,其规模小、质量高、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基础、由新型军事人员构成、以信息为作战力量最重要构成要素、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网络化、知识化、一体化武装集团。信息化军队要求军事人员受过良好教育,智力素质高,对新型武器装备适应能力强。新士官制度的实施,使后勤士官在部队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地位更加突出,职能更加重要;而且,高科技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对后勤士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未来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会不断增加,先进技术的更新速度会加快,必然导致技术岗位的不可替代性在增强。因此,作为信息化军队重要组成部分的后勤士官,不仅应当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更重要的应当具备很强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做好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后勤士官人才培养和储备,是我军在未来战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所在。
  (二)聚焦岗位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当前,军事斗争已经成为我军面临的最突出、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军事人才的准备。为了加快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为适应军队建设发展需求,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培养“能打仗、打胜仗”高素质新型后勤士官人才,圆满完成信息化条件下“两多”任务,按照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三大建设任务”要求,应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为核心,培养具有作战指挥、组织训练、操作使用和管理教育的复合型新型后勤士官人才,在学制设置上应当突出专业性,按照所学专业认真分析知识结构,结合后勤士官学员学习特点进行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岗位任职课程的需要为中心,兼顾基础课程,以任职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为牵引,突出任职首要能力的课程,注重培养学员的思维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专业技术和技能的教学训练中,还要突出实用性,只有以任职岗位的实际技能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培养出的学员才能更贴近部队需要、贴近岗位任职需要。   (三)注重成本依情实施按需培养方式
  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军士官教育开展较晚,而我军后勤士官人才队伍的素质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离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育人渠道,积极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军后勤士官特点,创新教学模式,以部队需求为依托,积极探索适合我军后勤士官的培养方式。
  订单式培养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通过依托部队,充分利用部队实训场所、实验设备开展实践教学,聘请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干部担任授课教员等措施,打破传统实践教学自我封闭、脱离部队实际的局面,既使部队全程参与学员职业能力的培养,又使后勤士官人才培养紧贴部队、紧贴需求,做到定向培养、定向分配;既增强了院校教学的针对性,落实部队用人标准,满足部队用人需求,又在完成基础理论课程的同时,着力强化了实践环节,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使学员从校门到岗位无障碍过度,毕业即能上岗。
  (四)着眼素质优化内容构建培养体系
  信息化战争需要高素质人才,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是自然生成的,需要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和培养。要实现建设“保障打赢现代化战争的后勤,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后勤和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三大任务,后勤士官教育就必须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等现代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从部队实际出发,紧贴部队作战需求,加强实践教学,不能把后勤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变成文化补习班,要以培养“思想素质合格、基础素质过硬、专业素质精湛”的士官人才为目标,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为核心,通过构建后勤士官教育顶层设计、优化后勤士官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后勤士官教育方法和手段,从而不断完善后勤士官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有知识、精技能、会管理”的复合型后勤士官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忠党等.中外士官教育比较[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
  [2]于正泉.士官教育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
  [3]任海泉.外军院校教育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
  [4]赵俊哲.“直招士官入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士官,2011(1).
  [5]孙宗兴,武华锋.“关于健全士官任职技能资格制度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士官,2011(1).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347922/

推荐访问:领导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