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化

来源:安全管理常识 时间:2016-08-19 08:44:3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安全管理常识】

教师文化(一)
教师文化资料

一、对教师文化的理解

教师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所谓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等。其中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属于深层因素,内隐于人的内心,属于隐性文化;而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是表层因素,形发于外,是可直接观察到的,属于显性文化。其中隐性文化对显性文化起制约、支配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文化的核心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决定着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直接产生影响的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

所谓教师文化的形式,是指教师与同事之间关系的特定联接方式。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把教师文化的形式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个人主义文化(individualism),派别主义文化(balkanization),自然合作文化

(collaboration)。教师的个人主义,表现在对自己的要求上是独立成功观,对其他教师的态度上是不干涉主义,行为上表现为往往只坚守自己在业务和学术上的独立王国,而不愿与他人合作互动。教师派别主义者,分别忠诚、归属于某一派别,在各派别内部,教师之间往往联系密切,共享一定的观点和共同追求利益。而在各派别的成员之间,则互不交流、漠不关心,或者相互处于竞争状态。自然合作文化追求者能超越纯粹个人的反思或者依赖外来的专家,转向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一起分享和交流他们各自的专长,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我们所研究的教师文化综合内容与形式,主要研究基于教师价值观的教师个体文化、团队文化、师生交往文化和教师家长沟通文化等。并探索其中的价值认同机制和教师文化建设实施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人类学”的无所不包又太局限于美学意义上的思辨性。[2]现实生活中,人们更 多地从具体存在意义和观念存在意义的角度谈论文化。前者指的是以器物、制度 及行为的准则等形态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方式”,它以物质的存在及人际关 系中明显的结构形态和人文规律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在社会的知识、艺术、道

德、法律、习俗等层面。后者更多地指一种意念的传承,是支配社会成员行为方式的观念系统,表现为群体成员所共享的价值、态度、信仰、情感体验等理念的

复合整体。

教师基于其特定的职业生活方式而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态

度,它们作为一个复合体构成了教师文化的主体。教师文化的研究是对教师的“存 在论”的考察,是研究教师的精神气质特征。这样的研究不是要如自然科学一样,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进步,因此需要创建开放、合作的教师文化,进而对合作的意 义和合作的教师文化进行了具体的论述[25]。有学者指出,传统的教师文化是与 “技术熟练者”相适应的文化,具有教师职业的传递性、价值取向的保守性、课 程实施的技术性和行为方式的封闭性等特征,这些都已不再适合新课程的要求, 而“要从根本上解放教师、增进课改实效和激发课程活力,必须从适应型文化走 向‘反思性实践者’赖以维系的创生型教师文化”[26]。有学者指出,“实践、生

第四,教师文化建设的方向和途径的研究。有学者认为,“确立课程意识和

转变教师行为方式是教师文化重建的关键”,在课程意识上要树立一种开放、明 主、科学的课程观,在转变教师的行为方式上,积极倡导教师之间的互助和合作 文化[34]。有学者认为教师群体文化建设应该从鼓励教师集体教研和体验交流等 方面入手,应该改变传统的以学习班、讲座为主的静听培训模式,在具体化情境 中发展教师参与课程的能力[35]。有学者从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指出了教师文化 建设的方向和途径,指出应该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健全合理的制度文化、塑 造合理的自然合作文化[36]。有学者认为应该改变传统封闭的狭隘文化,优化教 师群体的文化素质[37]。有学者认为应该从价值取向的引导和合理机制的创建等 方面来创建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38]。

行为分析的可观照性,我们一方面通过访谈和叙事等方法搜集事实资料,并真

实地展现教师主体的精神境界和他们对教学生活事件的意义感知,另一方面,

从客位研究的立场出发对现实材料中隐含的教师思想和价值观念特征进行理

论分析,并对教师文化理想的发展方向与路径进行展望,以期引领教师群体精

神层面的健康发展。

对教师文化的现实表现可以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进行现状描述和解释性研

究,而对于教师文化的历史发展我们只能从文献的梳理中透析教师价值观与思

想意识的嬗变过程,因此,除了质的研究方法以外,历史比较法和文献分析法

也是本文用到的重要研究方法。39

[25]鲍同梅.试论个人主义教学文化[J].扬州大学学报.2004(1);翟艳.论

教师文化对课程实施的影响[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6);任红娟,赵正新. 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新课程对教师文化的诉求[J].当代教育科学.2004

(16);张传月.走向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应然发展[J].河池学院学报.2005

(2);李广平.教师间的合作专业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5(3);熊梅,

马玉宾.校本课程整合与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生成[J].教育研究.2005(10).

[26]唐美玲.从适应型教师文化走向创生型教师文化——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

化的重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11).

[27]张九洲.论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师文化[J].教育导刊.2005(11).

[28]赵昌木.创建合作教师文化:师徒教师教育模式的运作与实施「J」.教育研 究.2004(7).

[29]于扬.专业化视阈下的国际教师文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30]李玲,段晓明,陈荟.教师文化类型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J].重庆教育学

院学报.2004(4).

[31]张凤琴.教师文化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

科版).2004(11).

[32]孟宪乐.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今日教育.2005(6).

[33]徐书业.文化自觉: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趋势[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

(2).

[34]张晓瑜.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

[35]刘万海.从“课程”到“教师”——课程研究领域的转向与教师文化重建[J].现

代中小学教育.2004(8).[36]罗红艳.教师文化塑造:意义、困境与路径[J].教学与管理.2005

(2).

[37]赵复查.现代教师文化:理念、特征与建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教师文化】

科学版).2005(4).

[38]蒋惠琴.教师文化:从沉积到创建[J].江苏教育.2005(6). 教学文化内涵新解及其结构辨析

教学文化:体协商赋义的结果,这些过程与结果内化、凝聚、沉淀为教学 主体相对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形成了包含持久的价值观

念、思想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制度在内的整体性有机系统。 分其层次类型。目前国内研究教学文化的结构要素有以下

几种分类:一是从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特征分析入手,基于文

【教师文化】

化的价值取向,将教学文化分为规范文化和非规范文化;基

于文化的相对的“社会地位”,将教学文化分为主动文化和

受抑文化;基于课堂文化的知识特性,将教学文化分为学术

性文化和日常性文化。[2]

教学文化的这些结构要素之间相

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甚至可 能相互转化。二是从教学文化的主体入手,不同的教学实践

主体具有不同的教学文化形式,可以将教学文化分为教师文

化和学生文化,如沃勒在《教学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一书中,将学校文化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教师

所代表的成人社会的文化,一是学生所代表的同辈团体的文

化。”[3]

我国学者刁培萼、郑金州等也有类似的划分,刁培萼

在其主编的《教育文化学》第十五章中论述教育文化在人际

交往时,把教育活动中的人际交往划分为师生交往、同学交

往和代际交往,其中隐含了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互动。郑

金州在其专著《教育文化学》中辟专章论述教师文化和学生

文化,可见它们是教学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三是从教学文

化是教学生活过程与教学生态环境有机统一的概念分析入

手,认为“教学文化是由主体部分和辅体部分组成。主体部

【教师文化】

分就是教学生活方式,辅体部分就是支撑该种教学生活方式

的教学集体无意识、教学风俗习惯、教学制度以及教学思

想。”[4]

这种教学文化要素分析与安迪·哈格里夫斯(Andy

Hargreaves)的观点“教学文化由群体的信仰、价值观、习惯和 假定的行为方式构成”有相似之处,国内也有研究者按照文

化的思维、价值、行为三个层面把教学文化分成教学思维、教 学价值、教学行为三个文化要素。[5]

首先,我们来看教师文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文

化是由教师独特的知识体系、个人信仰、思维方式及价值观

念系统等构成的复合整体。教师文化是支配教师行为方式

的深层精神因素”

[6]

。它受到社会文化的规约和宰制,也对

社会文化进行筛选和反抗,是校园文化的亚文化,属于一种

组织文化类型。从功能上区分,它包括积极的教师文化和消

极的教师文化两种。积极的教师文化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强化优秀经验和知识信息的分享,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快

教育变革,革新教学范式,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消 极的教师文化是一种“蛋篓式”文化或称之为“茧式”文化, 容易作茧自缚,故步自封,营造相互隔绝的教学文化环境和

心理结构,习惯于孤立地面对和探究教学问题,缺乏开放、合 作,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相互支持协作,不利于教学观【教师文化】

念的革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教师创造性智慧的发

挥和解决教学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将阻碍教育的发

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应该放弃隔绝的教师文化,弘扬合

作的教师文化,“真正的合作文化是以教师之间开放、信任

且相互支持的心态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对于教师的专业发

展最为理想的一种文化。”

[6]

这种合作文化要求教师“树立

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冲破孤立主义樊篱,形成共享、共 创的教师团体,以寻求彼此间的团结协作成为合作文化的主

要内涵。教师逐渐超越纯粹的个人反思,从依赖专家转向教

师间的相互学习,从相互封闭转向相互开放,努力构建良好

的合作关系以适应教师自身和教育的发展。”

[7]

教师文化还

要求教师成为“有机的知识分子”和批判性反思者,“每个教 师都是文化创建的主体,应该自觉地从‘技术熟练者’的自

我定位中解脱出来,向‘反思性实践者’转变,充分展示自己 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文化】

[8]

教师文化还与特定历史时期、特

定社会的阶级、阶层相联系,它主要传递的是居于统治地位

的阶级、阶层的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规范。当然教师文化

又包含规范文化和非规范文化,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以 传递社会主流的规范文化为主导,但有时教师个体的教学文

化也可能与社会主流文化不合拍,而传递非规范的教学文化, 这种非规范的教学文化有时并不妨害主流的社会价值规范,

有时却与主流社会文化相冲突。总之,教师文化具有阶级性、 阶层性、自主性、专业性特征,依据其表现形态,可以将其划分 为学术为本的文化、学校为本的文化和学科为本的文化。

[1]单文经.教学引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18. [2]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7.

[3]郑金州.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刘庆昌.教学文化的意义探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8(2):76.

[5]张俊列.中西教学文化差异比较、文化探源与启示[J].教学与管

理,2009(3):65.

[6]车丽娜.教师文化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45-46. [7]郝明君,靳玉乐.教师文化的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06(3): 71.

[8]林艳.教师文化病理现象透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B): 47.

[9]白芸.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分析[J].教育科学,2006(1):67 -68.

[10]王庆奖.文本、文化与颠覆[J].学术探索,2003(6):67.

[11][美]威廉F·派纳,等.理解课程: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3:49.

[12]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05.

[13]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269

教师文化(二)
教师文化建设

教师文化建设

①、开发校本培训,构建教师文化。

采取“经验交流(班主任)、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

开展以“教师教学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听课、评课,使家长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 评选名师,引领学校校本培训和教科研工作。 ②、开展校本研究,重建教研文化。

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落实学校教研组 教研制,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

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从四个方面“精彩回顾、弥补追述、教育摘录、教学随想”是大家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集体,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学校将成一盘散沙。学校制度一般包括各种成文的或不成文的制度,它是教师行为的刚性规定。在制定学校制度时必须让教师民主参与订立制度,在制度生成后,对教师及时教育培训,增强教师对制度的任同感,并【教师文化】

使教师将制度内化为自觉行为。建立科学良好的制度文化可以让教师感悟到学校的愿景,可以纠正人性中的不良倾向。让教师在制度的约束下依法工作,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利,有利于提升教师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水平。

在当今的教育中,道德的自律和制度的他律是教师成长的两大力量。道德的自律与一个人内涵修养分不开,扩大视野、阅读书籍是加强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现在老师由于工作的烦琐,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有益的书籍。因此,学校有责任给教师减压,创造宽松的环境,为教师读书创造有利条件。学校可以把图书室、阅览室充分利用起来,也可以建立校园网、电子备课室等。叶圣陶说好教师是好书浇灌出来的,培养教师爱看书、爱写作的习惯,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结合当前的“创先争优”活动,每年开展一两次教职工读书活动、书画活动等,鼓励教师写教学论文、写教学反思,同时多为教职工订阅一些好的书报杂志。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集思广益,华西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一定会结出丰硕果实。 在辅导过程中帮助教师克服了平时无法克服的困难,激发了教师内在精神动力系统,使其内在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产生成就动机,并发挥出巨大的潜力,促使其自我要求进步,自我主动发展,这就是校本培训取得成效的关键。

教师文化(三)
做一名文化底蕴丰厚的教师

做一名文化底蕴丰厚的教师

2010年5月20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今年的干部研讨会上,于书记专门做了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培训讲座。她认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有文化意识和文化使命,文化的眼光和文化的视角。一个学校,应该时时处处都有文化的根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只是这文化品位有高低,底蕴也有深浅。

回忆自己儿时的校园生活,能记得的很少了,依稀记得老师教我们摇头晃脑地读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谁的课文读得好,谁就可以当班长组长。我们那时的校园也应该有文化的,墙壁上贴着红色的标语,我们所有的小孩都知道毛主席是伟大神圣的,谁说了毛主席的坏话就是犯法的。我的四年级语文老师姓何,他别出心裁将古诗编成歌让我们唱。

童年的校园给我的记忆就这些了。感谢那位何老师,我至今仍然喜欢古诗词。在教学的磨砺中,我也慢慢领悟了一些道理。课本让我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在我们的教学环境中,到底哪些东西是能唤醒我们生命的意识,能促进我们人格升华的呢?一本正经地教学的《小公鸡和小鸭子》只剩下摇头晃脑的记忆,而唱熟了的唐诗却沉浸在了血液里。

现在的许多校园文化,表面上看着风光又热闹。大大小小的图书室图书角,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各种各样的标语。在我个人看来,只是热闹,没有真正的文化实质和根基。

校园文化是有自己校园特色的,不是信手拈来就是的,这种文化必须根植在学校内每个师生的灵魂和骨子里,更不是做秀喊几句口号。这是一项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女儿从读二年级时,就被急功近利的我逼着背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42220/

推荐访问:教室文化 学生文化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